杜诗《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合集下载

语文:2.6《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语文:2.6《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二.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 知识归纳总结:1、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对联也有这个特征。

)高考曾在这一方面出过题,有的是选词填空题,有的是排序题(打乱句序要求重新排序),完成这些题都必须充分掌握律诗的特点。

2、粘对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

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平起: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再来看看邻句相粘。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第8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2)旅夜书怀 杜 甫 于 唐 代 宗 广 德 二 年 (764) 春 携 家 人 自 阆 州 折 回 成 都 在
严武 府中任职。 ________ 本来, 有好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 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于九月到达云安。这一年杜甫 已满 53 岁。多病缠身、漂泊无依,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 集中地表现了这种心情。
第15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二、角度点拨
第16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三、示例句段 当一句“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 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 底,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 用愁苦覆盖 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 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 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 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 悄悄地跟定了你。
第12页
返回导航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3.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 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 答:
答案:(1)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 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 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2)这就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 (3)这雄浑阔大的背景又烘托了身处“独夜舟”的诗人的飘泊感和 孤独感,使诗人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高中教材经典解读
考点一 从题材角度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 湖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 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 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 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坼”,分裂。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这气势何等磅礴。 “浮”,漂浮荡漾。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 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 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 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 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 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 既“老”且“病”,郁居木船, 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 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 上心头,由此可见,诗人总是 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 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 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 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 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 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 苦之情。 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置身诗境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 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 为了反衬出他的孤独和渺小。 (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 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
缘景明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負,但長 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竟因文章 而著。杜甫休官,其实是因为被排挤, 而不是因为老和病。表达了诗人对自 己怀才不遇而“休官”的激愤与不平。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比较赏析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比较赏析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第一课时)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______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以西,自号_________,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_______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_”,明清 文人推崇他为“______”。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而以_____________为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 之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__,____ ”,出自杜甫的《登
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
气象、大气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是写景,既是实写,
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 __,__. 细草微风岸 桅樯独夜舟 9.《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
写作背景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唐768年冬,杜甫出峡漂泊 唐764年春,杜甫携家人再次回
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 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
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 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教学视点•110“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内容摘要 诗圣杜甫的诗歌登上了现实主义高峰,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风,在“沉郁顿挫”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仁者之心和中和处世之态。

因此,在学习诗歌时,要知人论诗,知世论事。

关键词 杜甫;沉郁顿挫;知人论诗1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 教学设想这三首诗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其传达的情感复杂含蓄,但漂泊孤独、忧国苦闷却是共有的。

此外,这三首诗都能体现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因此,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对杜甫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三首诗品读。

3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晚年生活经历及对其诗风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诵读体悟这三首诗所表达的苦闷与忧思。

4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我们的目光仿佛凝滞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秋天,一位老者于落木萧萧中登高四望。

他,流离半世,孤苦无依,如沙鸥飘零;他,年迈多病,栖息孤舟,仍心系天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诗圣”杜甫,从《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三首诗中领略其“沉郁顿挫”诗风中的苍凉。

“沉郁”指感情深沉,意境苍凉;“顿挫”指语言跌宕起伏,韵律曲折有力。

(师生再一次配乐深情诵读)5.2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看“沉郁顿挫”的诗风预习:学生查阅资料明确杜甫的人生经历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分组讨论: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之间的关系。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 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 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 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 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 己!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 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 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 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 四、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6 杜甫诗四首

6 杜甫诗四首

5 杜甫诗四首1.D(旅,读lǚ。

)2.B(A项,磷—辚。

C项,毕—比。

D项,啼—涕。

)3.C(A项,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B项,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C项,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应该是“几次三番”:番,次。

一次又一次。

形容次数之多。

D项,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4. D(A项,词义重复。

“恰”就是“正好”的意思,去掉“正好”或“恰”。

B项,成分残缺。

应该在“人民”的前面加上使动的词语“使”等。

C项,搭配不当。

“勾勒”照应的应该是“画卷”“图画”类的词语。

)5.C(小括号放到“巩县”的后面,因为解释的是“巩县”而不是“巩县人”。

)6.C(注意分析对联的特点和前后句体现的表述内容特点。

)7.【示例】①“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者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

②“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概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

诗人驰聘想像,从眼前联想到全国,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8.反语,表示出征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到统治者对人民的精神压迫。

9.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

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

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10.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象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具体。

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立意含蓄,悲愤更深。 怀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 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
字字感人、声声催泪

前半极力渲染 描绘旅夜江上壮伟 之景,后半尽意宣 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 无自己安身之处, 景色辽阔,却反衬 出诗人孤寂而悲愤 的心境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 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 的担忧。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 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 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 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 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 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 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 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 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 鸥罢了。
•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
是被排挤
•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
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
休”。
•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 “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 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

登岳阳楼_及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_及旅夜书怀
诗人昔日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至今 兵荒马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由个人的 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 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 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 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诗歌主题思想:
诗歌意境十分宽阔雄伟,不仅表 达了自己个人机遇的感伤,也表现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 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 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 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 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六句在意境 和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意境:宽阔广大 →狭窄具体 感情:喜悦豪迈→凄凉落寞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七句“戎马关山北”又一转,这五个 字的广阔胸襟,与第三、四句的宏奇伟丽气 象,上下衬托,十分相称。
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关于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在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几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越中览古》。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诗歌文意理解: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 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 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圆月照耀着幽静 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少。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 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联想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亲人 能与我共沐月光。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③这两个字烘托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反衬了诗人孤独 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有手法答手法
语言的锤炼
考查方式
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2、鉴赏“诗眼” 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 4、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1)关注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 (2)关注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名词。 (3)关注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答:是“空”和“同”。“空”是空荡荡、荡然无存的意思。 “同”是相同,没有变化的意思。 (1分)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②“空”所在诗句写了六朝繁华当然无存,只有草连成一片。 “同”所在诗句写了天和云从古到今都相同,都还是那样的淡 蓝、悠闲。(2分)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提问: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联,其中有两个关键字, 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杜甫诗歌赏析: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 人教版

杜甫诗歌赏析: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 人教版
•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 飘泊凄寒之感,
• “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 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 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 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感情?
• 听觉、视觉。 •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
旅途—写作—风景(形象)—心境
• (765)渝州—《旅夜书怀》—(老人)夜 空—沙鸥(鸟)—天问
朗读《阁夜》
• 分组赏析诗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 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重要信息?
•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 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朗读《旅夜书怀》
• 分组赏析诗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一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
• “人世间只有两种事物最崇高,一是夜晚 灿烂的星空,一是人内心的道德律令。” -------德-康德
以壮阔之景写哀痛之情
一个形象: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鸥”
• 陶渊明 “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只回家 的鸟。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Gswhywxx——007文华高中高二语文选修《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陈红审核人:高二年级组编制时间:2016、11/25教学目标1、认识杜甫,了解杜甫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3、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1、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相关知识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南岸,面积3968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3.文学常识:“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句中“迟”字 用法之妙。
①迟,缓慢之意。正是连雨时节,天 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 炊烟缓缓升起来。②一个“迟”字,不 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缓慢升腾的特征写得 十分真切传神,③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 安逸的佛家心境。
3、以本诗颔联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点。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坼”:裂开
洞庭湖波涛万顷、
巨浪千层,方圆数千 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 为两片,刹那间,乾 坤摇动、天崩地解—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礴气势!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
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
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
挂肚?
•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也有无以报国的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
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 • • •
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
阔境愈空。”——浦起龙《读杜心解》
卷三
•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
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
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
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 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前半极力渲染描 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 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 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无 自己安身之处,景色 辽阔,却反衬出诗人 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 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旅 夜 书 怀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 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 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体中,仍然跳动着—颗
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
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
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
沉郁却不压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
亦在下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
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
过之。
——明胡应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 • •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试比较两诗在情感方面的不同。
登 岳 阳 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 • “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 件
•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 “昔”与“今”之间,未
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加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
大,“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
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
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
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
的意兴与情绪的。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
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
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
想象、回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 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 人也在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 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 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 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 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 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
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
大深远的意境。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 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 老病休”。 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 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 ;诗人辞去官 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山中习静观朝槿, 野老与人争席罢, 蒸藜炊黍饷东菑。 阴阴夏木啭黄鹂。 松下清斋折露葵。 海鸥何事更相疑?
1、结合注释并借助自己的想象与联想翻译这首 诗 示例:夏日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 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 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 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听吧,幽深茂密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动听的啼 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 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 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 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 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 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 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
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
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
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
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 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 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孤弱的细草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对抗着漫漫长夜。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 无边, •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
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何等孤单 平野阔 —— 大江流 ——孤舟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 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王国维 •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 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庄严:人格 瑰丽:艺术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有《王右 丞集》。
•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
名,世称“王孟”。
王维
•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 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 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 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 有“诗佛”之称。 •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
持生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 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 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
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 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 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 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 起落 —— 一派壮阔的图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教学要点: 通过诗作意象了解诗歌内容 从而鉴赏诗歌意境
后乐先忧, 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 杜少陵可与言诗。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 主旨: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