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这两句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悲还是喜? 明确: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情怀。
这两句那
颔联:
些词用得 好?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坼”,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 开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 面上。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
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 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 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 人生无常的悲哀。
回溯文本,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 赏 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旅 夜 书 怀
一、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 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 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 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 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 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 次旅行中写的。
思考:
写出了洞庭湖气势磅礴,宏伟、壮阔、 奇丽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
1.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划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
(即意境如何?)
是昼夜漂浮在水中一样。
2.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
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
有何作用?
乐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做反衬。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 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 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 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 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 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 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 这种心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 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群 星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 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音调转柔。诗人将 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 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诗 文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Leabharlann Baidu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宇宙永恒、人生 无常的悲哀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 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二、通过“夜”字察实景
1.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草 、微风、岸、危樯、 舟、星 、平野、月、 江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
境)?
4.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景 景物(点) 特点





















近 平野


月 江流
涌 大
线
阔岸
孤舟
天地辽阔 月涌大江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如何理解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含义?(提示: 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者思想回答。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诗人看来“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 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纵目远眺,遥想关山以北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由得 靠着窗户泪流满面。
尾联写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直抒胸臆
抒发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及忧国之情。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 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到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 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 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 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 无际。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 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 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 歌”,一个富有时代感,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一个具 有地方性,显示地方风情,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首联引题 颔联写景 颈联个人景况 尾联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杜甫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 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全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触 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 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意象
阁夜
旅夜书怀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独夜 寒宵、鼓角、星河 舟、星、平野、月、大江
登岳阳楼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意境 情感 章法
悲壮萧瑟
悲慨万千 前三联写景, 尾联抒情
高朗壮阔
开阔壮丽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 伤时忧世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首联叙事,颔联写
后两联是抒怀
景,后两联抒情
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觉
③对比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
④比喻
登 岳 阳 楼
结合注释读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诗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
结论:
阔岸 平野 大江
——孤舟
——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凄清 孤寂
雄浑 壮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你认为那些字 富有表现力?
①垂,本有低垂、垂落之意。涌,本有奔涌、涌 出之意。②在这里,“垂”字形象的描绘出辽阔的平 野上,远方的星辰仿佛垂落在这荒芜之地。“涌”字 传神的勾画出奔腾的大江流中,仿佛奔涌出一轮明 月。③这两个动词,贴切传神,恰到好处,动静结 合的将月下的平野江流写得静谧美好,又富有动感!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本联写(山河如此壮阔)自己却举目无 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 为家为伴,漂泊天涯。
这里,诗人的孤寂与上联的壮阔雄浑形成鲜明的对比,愈 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思考:1.属何种表达方式? 抒情
2.诗人此时心中可谓百感交集,抒发了诗人那些情感?如何抒情?
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思乡怀亲、怀才不遇之情。 直抒胸臆
阁 夜 杜

赏析诗文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 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 白昼越来越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 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 “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 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快,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 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沙鸥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_____

直抒胸臆 沙鸥
比喻的手法
全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夜 泊、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 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绝 望、生活无着、漂泊无依的 孤独凄凉的感受。
全诗主旨
诗人紧扣题目,从几个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
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 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
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浑,气吞宇宙,有上 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感慨,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 情怀。
对比阅读:
将《阁夜》与《旅夜书怀》对 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 上的不同。
意象 意境 情感 章法
艺术 手法
阁夜
短景、天涯、霜雪、寒宵、 鼓角、星河
悲壮萧瑟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危樯、独夜 舟、星、平野、月、大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 抒怀
①善用典故: “卧龙跃马”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 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 对“公孙述”,一贤一愚, 两相对举。


《 《诗
王 富 珍
旅 《登 夜 阁岳

书 夜阳 首
怀 》楼
》》
杜甫诗三首
1.P36《旅夜书怀》(765年) 2.P43《阁夜》(766年) 3.P33《登岳阳楼》(768年)
均做于漂泊西南时期
(760-770)
杜甫诗风
“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 深沉、苍凉、浓郁、忧愤、蕴藉; “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 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情奔放。
•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 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 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 破碎,民不聊生。
•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 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 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 残,总会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