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一派壮 的图景。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曹操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 最庄严 永久的一道光彩。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闻一多 庄严: 庄严:人格 瑰丽: 瑰丽:艺术 永久: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宋 “已尽大观,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 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 浪千层,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 那间,乾坤摇动、 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 礴气势! 礴气势!
名为“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洞庭水”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沉雄悲壮 意境。 意境。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上: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含解析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上: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含解析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重点2鉴赏诗歌意境☆☆☆☆☆重点3鉴赏诗歌的意象☆☆☆☆☆重点4鉴赏诗歌艺术风格☆☆☆☆☆【重点详解】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诗歌思想情感【例题】1.《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境【要点解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和萧德藻《登岳阳楼》的比较阅读(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和萧德藻《登岳阳楼》的比较阅读(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和萧德藻《登岳阳楼》的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用以下两首诗完成问题14-16。

(8分)杜甫登上岳阳楼。

他以前听过洞庭水,现在去了岳阳楼。

吴楚东南裂,天地日夜浮动。

亲友无话可说,老病有孤舟。

在关山的北边,有一股泪流。

邓小平岳阳楼,肖德读了以下两首诗并完成14-16问题(8树枝)邓岳阳大厦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友无话可说,老病有孤舟。

在关山的北边,有一股泪流。

登岳阳楼萧德藻如果你不去广袤的世界,你会成为一个流浪者。

三夜朗客,一日洞庭秋色。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十四.“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鹤雀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解释是不正确的()(2分)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易良”句描述了两位乘船在湖面上漂流的诗人的生活。

b杜诗《倚轩》和萧诗《望山》都表达了诗人因无限美而产生的情感。

c这两首诗的标题相同。

二者都表达了诗人“不为自己悲伤”的英雄情怀,都是通过爬楼梯来关注国家安全的。

d杜诗以爬楼梯开始,以悲叹家庭和国家的困难结束。

萧的诗以行走江湖开始,以爬楼梯和路虎揽胜结束。

16你喜欢哪首诗?请选择一个角度,告诉我你的理由。

(4树枝)参考答案: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十四-十六题。

(8分)14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2分)15.c(2树枝)(杜诗是,小诗不是)十六.杜诗可从以下角度赏析:立意高 (不以一己喜悲,更多关注天下)、颔联气势雄浑、“坼”和“浮”字的精炼准确等。

萧诗可从结构新奇 (全诗只写了未登楼前的所见,而以末句对比出之)、颈联的清新飘逸角度赏析(4分)。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线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的三篇作品。

“忧国忧民” 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痛惜国难民生的心灵的漂泊,读懂读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节课将对这些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

【课程目标】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考纲要求:能读懂诗歌,能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方面解读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梳理字词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视频、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等方面解读诗歌丰富内涵。

情感与态度: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体悟诗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意象,析手法,理解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情】学情分析:经过单元目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置身诗镜,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加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1、平台:腾讯课堂2、课件:课件使用focusky 软件制作,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加上水墨画的清新典雅,与古典文学更加契合。

3、软件: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中“画笔”“计时器”“随机挑人”等功能,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而高效。

4、资源:互动课堂相关教学资源、《品读——杜甫和李白》(节选视频)、《杜甫:旅夜书怀》(康震、王立群短评视频)【教学方法】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指导点拨法学法:诵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回顾杜甫生平经历、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比较赏析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比较赏析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第一课时)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______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以西,自号_________,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_______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_”,明清 文人推崇他为“______”。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而以_____________为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 之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__,____ ”,出自杜甫的《登
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
气象、大气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是写景,既是实写,
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 __,__. 细草微风岸 桅樯独夜舟 9.《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
写作背景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唐768年冬,杜甫出峡漂泊 唐764年春,杜甫携家人再次回
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 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
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 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教学视点•110“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内容摘要 诗圣杜甫的诗歌登上了现实主义高峰,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风,在“沉郁顿挫”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仁者之心和中和处世之态。

因此,在学习诗歌时,要知人论诗,知世论事。

关键词 杜甫;沉郁顿挫;知人论诗1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 教学设想这三首诗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其传达的情感复杂含蓄,但漂泊孤独、忧国苦闷却是共有的。

此外,这三首诗都能体现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因此,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对杜甫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三首诗品读。

3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晚年生活经历及对其诗风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诵读体悟这三首诗所表达的苦闷与忧思。

4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我们的目光仿佛凝滞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秋天,一位老者于落木萧萧中登高四望。

他,流离半世,孤苦无依,如沙鸥飘零;他,年迈多病,栖息孤舟,仍心系天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诗圣”杜甫,从《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三首诗中领略其“沉郁顿挫”诗风中的苍凉。

“沉郁”指感情深沉,意境苍凉;“顿挫”指语言跌宕起伏,韵律曲折有力。

(师生再一次配乐深情诵读)5.2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看“沉郁顿挫”的诗风预习:学生查阅资料明确杜甫的人生经历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分组讨论: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之间的关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 四、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关于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在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几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越中览古》。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诗歌文意理解: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 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 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圆月照耀着幽静 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少。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 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联想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亲人 能与我共沐月光。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③这两个字烘托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反衬了诗人孤独 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有手法答手法
语言的锤炼
考查方式
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2、鉴赏“诗眼” 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 4、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1)关注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 (2)关注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名词。 (3)关注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答:是“空”和“同”。“空”是空荡荡、荡然无存的意思。 “同”是相同,没有变化的意思。 (1分)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②“空”所在诗句写了六朝繁华当然无存,只有草连成一片。 “同”所在诗句写了天和云从古到今都相同,都还是那样的淡 蓝、悠闲。(2分)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提问: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联,其中有两个关键字, 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因此,无论哪一个时期的杜甫,无论身处怎样困境中的杜甫, 他都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独立于 天地之间,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课后作业
杜甫自幼好酒,有 少年“酒豪”的戏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喝的是 颠沛流离,皓首穷经的 悲凉。查找杜甫其他诗 作中有关“酒”这一意 象的诗句,品味杜甫的 诗酒情怀。
二、分析4篇作品的关键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01 登台。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登高》
万里悲秋最恨常作过客,
02
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
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56岁的杜甫老病漂泊,穷困潦倒,可最让他悲愁的不仅是眼前秋景的萧 索和自己身世的凄苦,更是国运衰颓,民不聊生。
古诗词诵读添内加容
感悟诗人的悲悯情怀
——《登岳阳楼》群文阅读课
感悟诗人的悲悯情怀
——《登岳阳楼》群文阅读课
核心任务
阅读杜甫的《登岳阳 楼》、《奉赠韦左丞丈二 十二韵》、《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和《登高》,分 析杜甫的形象有怎样的共 同点。
一、梳理4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轴
一、梳理4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轴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一、梳理4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轴
37岁 50岁
56岁 57岁
二、分析4篇作品的关键诗句
二、分析4篇作品的关键诗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01
——《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
02
要使皇帝像尧舜,要重新 使风俗厚淳。
杜甫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与后文形成对照,倾吐 了仕途失意,但仍不忘心中之志。
二、分析4篇作品的关键诗句

《登岳阳楼》诗歌比较阅读(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诗歌比较阅读(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下册)

所“望”为何景物
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春日长安 凄惨破败的景象
秋日江边 空旷寂寥之景
感情
热爱祖国山河, 不惧困难、卓然 独立、兼济天下
的豪情壮志 兴衰感叹、 思亲忧国 自伤身世、 心忧家国
诗歌名
写作 时间
《登楼》
公元 764 年
写作 地点
所“望”为何景物
感情
实景:繁花盛开的春日登高 四川 远望,见天边变幻的浮云。 感时抚事、 夔州 联想: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心忧家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 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颈联写了什么?
“亲朋无一字”指没有一点亲人朋友的音信。 “老病有孤舟”指诗人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诗人将自己的凄苦命运与洞庭湖水的壮阔之景对比, 更加凸显了诗人的身世凄苦,表达了诗人孤苦无依之感。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与 “今上”构成流水对。“昔闻”指诗人青 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 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 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 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 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 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 浮在湖水中一般。 只用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材中的考点:诗歌的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 专题06《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提升版

高中语文 专题06《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提升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1.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答案】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

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

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4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指晴川、片帆催送。

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

古山川、楚天遥控。

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

恨茫茫,北云南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答案】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特别是要注意题目的理解。

本题是要答出“澄江如练,碧峰孤拥”这两句在写景上的特点,易答成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描写的特点,主要从角度、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这两方面来考虑。

从描写的角度上来看,是远望,也是俯视;修辞上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4分)【答案】“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1分)这个“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 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 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 歌”,一个富有时代感,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一个具 有地方性,显示地方风情,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结论:
阔岸 平野 大江
——孤舟
——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 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 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 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 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 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 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 这种心情。
全诗主旨
诗人紧扣题目,从几个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
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 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
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浑,气吞宇宙,有上 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感慨,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 情怀。
对比阅读:
将《阁夜》与《旅夜书怀》对 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 上的不同。
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觉
③对比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
④比喻
登 岳 阳 楼
结合注释读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诗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
意象 意境 情感 章法
艺术 手法
阁夜
短景、天涯、霜雪、寒宵、 鼓角、星河
悲壮萧瑟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危樯、独夜 舟、星、平野、月、大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 抒怀
①善用典故: “卧龙跃马”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 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 对“公孙述”,一贤一愚, 两相对举。
思考:这两句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悲还是喜? 明确: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情怀。
这两句那
颔联:
些词用得 好?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坼”,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 开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 面上。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
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 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 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 人生无常的悲哀。
回溯文本,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 赏 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思考:
写出了洞庭湖气势磅礴,宏伟、壮阔、 奇丽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
1.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划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
(即意境如何?)
是昼夜漂浮在水中一样。
2.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
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
有何作用?
乐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做反衬。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本联写(山河如此壮阔)自己却举目无 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 为家为伴,漂泊天涯。
这里,诗人的孤寂与上联的壮阔雄浑形成鲜明的对比,愈 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思考:1.属何种表达方式? 抒情
2.诗人此时心中可谓百感交集,抒发了诗人那些情感?如何抒情?
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思乡怀亲、怀才不遇之情。 直抒胸臆
阁 夜 杜

赏析诗文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 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 白昼越来越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 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 “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 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快,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 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诗 文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宇宙永恒、人生 无常的悲哀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 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沙鸥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_____

直抒胸臆 沙鸥
比喻的手法
全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夜 泊、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 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绝 望、生活无着、漂泊无依的 孤独凄凉的感受。
旅 夜 书 怀
一、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 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 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 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 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 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 次旅行中写的。
•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 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 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 破碎,民不聊生。
•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 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 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 残,总会延续。
凄清 孤寂
雄浑 壮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你认为那些字 富有表现力?
①垂,本有低垂、垂落之意。涌,本有奔涌、涌 出之意。②在这里,“垂”字形象的描绘出辽阔的平 野上,远方的星辰仿佛垂落在这荒芜之地。“涌”字 传神的勾画出奔腾的大江流中,仿佛奔涌出一轮明 月。③这两个动词,贴切传神,恰到好处,动静结 合的将月下的平野江流写得静谧美好,又富有动感!
二、通过“夜”字察实景
1.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草 、微风、岸、危樯、 舟、星 、平野、月、 江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
境)?
4.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景 景物(点) 特点














凄远舟独 Nhomakorabea及


近 平野


月 江流
涌 大
线
阔岸
孤舟
天地辽阔 月涌大江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 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群 星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