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PPT共28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审ຫໍສະໝຸດ 容膝之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景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情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甫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一派壮 的图景。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曹操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 最庄严 永久的一道光彩。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闻一多 庄严: 庄严:人格 瑰丽: 瑰丽:艺术 永久: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宋 “已尽大观,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 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 浪千层,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 那间,乾坤摇动、 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 礴气势! 礴气势!
名为“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洞庭水”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沉雄悲壮 意境。 意境。
《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
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 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 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 探究·讨论: 《蜀相》与《武侯庙》的比较(教材P15)
旅夜书怀
文题解读
旅夜书怀
看背景
(旅行)
悟实情
察实景
羁旅诗
写作背景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 成都,从成都辗转到达渝州(重庆)、忠州(重庆 忠县),途中写了《旅夜书怀》。
刘备三顾茅庐 孔明鞠躬尽瘁 颈联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功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 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 —赞扬其报国忠枕。表达对诸葛亮的敬 仰。同时刘备与诸葛亮和谐的君臣关系 ,也蕴含着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功 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有象征意义,柏树那伟岸、葱郁、苍 劲、质朴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
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颔联写景,色彩鲜明,音韵 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 ,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 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不过是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 不过是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运用视听结合、融情于 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描绘了冷寂、凄清的意境,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落寞与伤感。(美景无人欣赏,武侯被人遗忘,表 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祢衡轶事:恃才傲物、击鼓骂曹、得罪刘 表、羞辱黄祖
“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
《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 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 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可以看出 诗人对“百姓劳于兵革”的心忧和痛惜。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情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
086I教材丨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谈胜轶谈胜轶,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教师。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了 杜甫的《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这四首律诗,编者将其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单元 里,设计意图固然不错,但不便于集中欣赏杜诗。
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律 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根据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意境特征进行了分类 ,将《蜀相》归为 类,将《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归为 类,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也临时生成了一些极为 的赏。
譬如,我讲到杜甫的其的,就有学8旅夜怀》的 ,8阁夜》的 三,《登岳阳楼》的 夜浮”都给人 的摇晃不安的感觉。
这个问题了,深 和 。
于 ,我性就 杜甫的镜头为 为教学,让学生在 的赏解读中,i,诗境,人 的,意 ,杜甫中中殷忧的思想,并不时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声并茂的诵读强化对诗人沉郁之情的认,达到与之 同同戚的共鸣境界。
这样,既能按教材编者原有的编辑意图将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又能集 中、透彻地 杜诗的风貌格调。
杜甫的 为 这一主问题确定以后,我试着让学生再分析这些镜头里有没共同的意象。
稍加点拨,学生悟得这三首诗都写到了 江水(或湖水)这 要意象。
杜甫 的漂泊,从地理交通的角度考察,多与 湖泊关涉,其交通工具便承载了诗人之博大胸襟和深沉忧思的一叶舟。
然后,我又让学生阅教材提供的注解文字,根据杜甫的有关身世,概括出写《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漂 的。
就 元年(765 —大历元]766 !三年(768);就]今四川县)!夔州(今庆奉县)!岳 州(今湖南岳阳)。
与 相关的社‘景及诗人 ,我 要补充,PPT呈现:“定 堂”的五年(760-765),杜甫的生活定,但到了 元 765)四,,杜甫在成 了和生 的。
,杜甫决定携家离蜀,乘舟东下。
765之交,杜甫出蜀后 安(今四川云阳',因到 766)春天,夔州。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诗句
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诗句一、《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闻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最终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好像日月星辰都漂移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二、《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非常悲伤,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回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他也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因此他用诗歌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伤。
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变化的苦难岁月,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
从诗歌的表现对象到艺术方法,从体裁到修辞,都对前人“遗产”的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进展,是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二.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诗句一、《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闻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最终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好像日月星辰都漂移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的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之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年
,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蜀相》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
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被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合作探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登岳阳楼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当时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合作探究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颈联:写个人漂泊无 依的生活遭遇。 • 尾联:写登楼远眺北 方,想到战火连年不 息,靠着栏杆眼泪、 鼻涕不停流淌。 • 杜甫律诗特点:前两 联写景(一般写壮 景),后两联写个人 遭遇与抒发感情。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悲慨? 前一句借典抒情,借忠、逆之臣殊 途同归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难伸,功业 无成,自我安慰的无奈消极情绪。
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亲人、朋友音 讯全无,也只能徒然地感到万分寂寞的 心情。
本诗内涵丰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 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表达多重悲慨。
①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悲 慨
②浪迹天涯,无依无靠。
③融 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
借典抒情
市检题
• 17.下列对诗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本诗为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寄寓了伤乱思乡 之意。 • B.尾联诗人思及先贤功业,表达了对国事 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强做自我安慰的无 奈。 • C.诗歌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 的田野生气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 向往夷歌田园的生活。 • D.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鼓角声、野 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氛围,痛切地表 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 旅夜书怀 杜甫
• • • • • • •
• 颈联:是愤懑之语。 表面写的是自己名声哪 里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呢? 细草微风岸, 官倒是因为老了,病退 危樯独夜舟。 了。实际上是反语,表 达诗人匡世济民的抱负 星垂平原阔, 不得实现的遗憾激愤之 月涌大江流。 情。 名岂文章著, • 尾联:以孤鸥自喻,加 强了诗人身世的孤独之 官应老病休。 感,抒写诗人抑郁苍凉 飘飘何所似? 的心情。整首诗意境苍 天地一沙鸥。 凉悲壮。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 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伟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 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鼓角之声在星 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 悲凉;下句借视觉写出了星河波澜壮 阔的动荡。二者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 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 星河的摇动也具有深邃的情致,营造 出悲壮雄浑的意境。
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 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 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 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 的时间和地点。
鉴赏提示
首联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寄托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
处安身?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 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 的孤危感,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 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 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尾联诗人的涕泗流中有哪些感慨?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 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亲眼看到这一 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飘泊天涯, 怀才不遇,许多的感触。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 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 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 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 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 己!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 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 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 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杜甫律诗五首
大 意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 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 樽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⑥尽余杯。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 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 有朋友来访,表达了 喜出望外之情;后一 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 以简易的酒菜待客, 然欲呼邻翁来陪饮, 以尽宾主之欢,表现 了诚朴、率真的态度, 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 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 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 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 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 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 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 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大意(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 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 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 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 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 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 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 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 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 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 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 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 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梓州写的“圣朝无弃 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 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 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 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 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 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 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 “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 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 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 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 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 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 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情交融。
颈联诗人这样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官应老病休。 名岂文章著?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
其志向未酬,反而因 文章而扬名,实非 己愿,流露出因政 治理想不得实现的 愤慨,读来令人心 沉。
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 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 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意境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宏伟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旅途中 夜里写下的 抒发自己情
感的诗。
鉴赏提示
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颈联诗人这样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借此表 达了怎样的感慨?
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 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 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 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 的时间和地点。
鉴赏提示
首联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寄托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写“卧龙跃马”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
昔日的抱负,今朝都化为泡影!
颔联写景宏伟阔大,试分析 “坼”“浮”的表达效果。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 “浮”: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 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 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 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 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 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 片,刹那间,乾坤摇动、 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 天崩地解——显示出洞 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庭湖的磅礴气势!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鼓角之声在星 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 悲凉;下句借视觉写出了星河波澜壮 阔的动荡。二者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 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 星河的摇动也具有深邃的情致,营造 出悲壮雄浑的意境。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 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此联是虚写,与上文构成了虚 实结合,悲壮凄凉的景物,生动 而丰富,使人感知到诗人感时伤 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的感慨:
对连年战伐和百姓劳苦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
前半极力渲染描 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 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 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无 自己安身之处,景色 辽阔,却反衬出诗人 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背景
此诗作于776年冬夔州西阁。诗人 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 被平定的前一年,诗人曾经历过 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 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战争 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 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 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 写下了这首诗。
登 岳 阳 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鉴赏提示
首联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颔联写景宏伟阔大,试分析“坼”“浮 ”的表达效果。 颈联“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 诗境阔狭顿异。”这一联怎么和上联统 一在一幅画面中的? 尾联诗人的涕泗流中有哪些感慨?
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首联: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
切,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旅之怀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 涌,大江流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 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孤单 凄凉。
首联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寄托了 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 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 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 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的凄寒之感, “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 眠,可见忧心之重。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 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
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
的孤危感,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
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
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尾联诗人的涕泗流中有哪些感慨?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
写“卧龙跃马”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
运用典故,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 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 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 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 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 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 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 的悲哀。
首联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
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 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 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亲眼看到这一
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飘泊天涯,
怀才不遇,许多的感触。
颈联“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 境阔狭顿异。”这一联怎么和上联统一在 一幅画面中的?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
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
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 处安身?
骚之语,虽然此时作者 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 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 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 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 主要原因。
运用反语的修辞。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借此表达 了怎样的感慨?
触景而情发,以景自况;以沙鸥自
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
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
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