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9讲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PPT教学课件

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9讲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PPT教学课件
如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1)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2)一般被捕食者的数量的最大值要大
(教学提纲)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 29讲4. 3-4群 落的结 构和演 替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教学提纲)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 29讲4. 3-4群 落的结 构和演 替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b处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 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教学提纲)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 29讲4. 3-4群 落的结 构和演 替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 8.能够画出四种种间关系的数量曲线图和 营养关系图,并举出对应实例。 221页
• 9.竞争一定是由争夺食物引起的吗?两个 种群的生存能力相当及不同时,竞争的结 果是否相同?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种群的区别? 2.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的特征? 3.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什么是丰富度?丰富度
(教学提纲)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 29讲4. 3-4群 落的结 构和演 替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教学提纲)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 29讲4. 3-4群 落的结 构和演 替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考点三: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为 什么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最常用 取样方法(调查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有哪两种?两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相同的群落物种组成相同吗?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形成的原因? 74页、222页 5.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现象?植物的该现象与()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植物: 阳光 、温度等 动物: 栖息空间和食物 决定 植物分层― ― → 动物分层
(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 水平 结构 (1)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 分布。 (2)决定因素: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长期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 湿度和盐碱度 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因素:生物 自身生长特点 不同以及 人和动物的影响
速度和方向
进行。
[易混易错]
[网络构建]
有关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的 3 个易混易错点 (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 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 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 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 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 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 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 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 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考点一
名称 关系
数量 坐标图
营养 关系图
特点
举例
考点一
竞争
考点二
捕食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 牛与羊, “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 农作物 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 与杂草 相同,则如图b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 狼与兔, 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 青蛙与 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 昆虫 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 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人教版2019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8--群落结构与演替 (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8--群落结构与演替 (共23张PPT)

互利共 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注意: ①互利共生为种间 互助 ,而竞争、寄生和捕食则为种 间 斗争 ,前者对双方个体都有利,后者对部分个体有 利。 ②以上各种关系均对种群进化 有利 ,属于进化学说 中的生存斗争内容
例题1.生活在一个生 (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变式训练】 上题中哪一选项的种间关系可用以右侧数量坐标图 表示? C A B 图中A、B分别表示何种生物? 个
B:北极熊 A:海豹
体 数 时间
【技巧点拨】
判定捕食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1)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 少 ,被捕食者数量 多 ; 被捕食者,后达到波 (2)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 峰的为 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 前 ,捕食者变化 在 后 。
生物B
劣势甚至灭亡 。 一方处_________
寄生
B 个 体 数 时间
一方受益,
一方受害
A
B
A

A
B
3.种间关系的比较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物种 A B
++ +- --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考点三、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植被覆盖 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_________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地衣阶段 草本 阶段→灌 ②过程:裸岩阶段→_________→ 苔藓阶段→_______ 木阶段→森林阶段 土壤条件 基本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杂草植物→灌木植物→森林植物 方向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________ 和 速度 进行。 ________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理解—深化探究] 1.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 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 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 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4 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3.演替的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_植__被__覆__盖_的地面, 在_原__有__植__被__虽已不存在,但原
(√ )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
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 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 )
5.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 ) 6.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
【提示】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解析] (1)雪兔增多,植物嫩枝随后减少,而食物的减少又会导致雪兔 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雪兔数量 的变化除了与食物变化有关外,还与其天敌猞猁的数量变化有关。(2)猞 猁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当第 3 年雪兔数量下降时,猞猁对榛鸡 的捕食机会就会增加。(3)食物和天敌的数量变化会影响雪兔的出生率和 死亡率,进而影响雪兔的种群数量。(4)气味作为化学信息可以为雪兔和 猞猁的“食”与“被食”提供信息,进而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答案] (1)下降 (负)反馈调节 猞猁数量变化 (2)雪兔减少,导致猞猁 对榛鸡的捕食增多 (3)出生率 死亡率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课件(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课件(必修3)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12/9/2021
答案 A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 有垂直结构,A正确;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不同土层 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 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 化情况,D错误。
上发生的演替

12/9/2021
疑难诊室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 存在? [提示] 能存在,因为群落演替是优势替代,而不是完全取代。
12/9/2021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的方式与结果(将a~g对号入座) a.封山育林 b.砍伐森林 c.治理沙漠 d.填湖造地 e.捕杀动物 f.建 立人工群落 g.管理草原
12/9/2021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①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 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为例):
3.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特点 时间④ 长 ,演替缓慢
时间⑤ 短 ,演替⑥ 快速
实例 在⑦ 沙丘 、火山岩、冰川泥 在⑧ 火灾过后 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
12/9/2021
(4) 3.种间关系(连线)
12/9/2021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A图为群落的① 垂直 结构 (1)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② 分层 现象。 (2) (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⑤ 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2/9/2021
2.B图为群落的⑥ 水平 结构 (1)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⑦ 镶嵌 分布。 (2)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⑧ 光照强度 的不同、生物⑨ 自身生长特点 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长期⑩ 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D [根据题干信息“ 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 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可知,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 下降,这种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A、B、C 正确; 种植农作物乙以后,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此害虫 A 的爆发受到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 A 存在 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 错误。]
2.(2018·菏泽市高三模拟)种群数量的波动具有周期性。如图是雪兔及与雪兔有 关的几种生物在 10 年中周期波动的模型,其中猞猁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 为食。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 2 年,雪兔数量增加到最大时,植物嫩枝会因雪兔的啃食而减少,次年 的生产量也会受影响。进入下一年冬季时,雪兔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 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从食物链角度分析,雪兔的数量变化除与植物嫩 枝数量的变化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第 3 年,榛鸡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对雪兔的数量乃至整个群落的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4 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3.演替的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_植__被__覆__盖_的地面, 在_原__有__植__被__虽已不存在,但原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第2讲__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3。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二、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三、群落的空间结构A图B图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演替的类型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b、c(填字母下同);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d。

a.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基础自测1.判断(1)池塘中鲤鱼的性别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5)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6)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将①、②、③与甲、乙、丙配对,并写出各组种间关系类别。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群落是指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总体。

在生物高考中,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体总体。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群落可以包含多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群落的特点1. 多样性:群落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 依存性: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3. 稳定性: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4. 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

三、群落的形成机制群落的形成是由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种间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群落。

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群落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会构成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

四、群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植被群落:根据主导植物的类型和组合,将群落分为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沙漠群落等。

2. 动物群落:根据生态位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将动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生群落等。

3. 水生群落:根据所处水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将群落分为淡水群落、海洋群落等。

结语群落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生物高考中的相关题目中,对群落的理解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3

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3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

①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种间关系(连线)生物种间关系图示(1)猞猁与雪兔 a.互利共生①(2)稗草与水稻 b.寄生②(3)蛔虫与人 c.竞争③(4)大豆与根瘤菌 d.捕食④【提示】 (1)—d—③ (2)—c—④ (3)—b—② (4)—a—①5.群落的空间结构图甲图乙(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叙述的正误。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5)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6)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提示】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自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

①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种间关系(连线)生物种间关系图示(1)猞猁与雪兔 a.互利共生①(2)稗草与水稻 b.寄生②(3)蛔虫与人 c.竞争③(4)大豆与根瘤菌 d.捕食④【提示】 (1)—d—③ (2)—c—④ (3)—b—② (4)—a—①5.群落的空间结构图甲图乙(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叙述的正误。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5)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6)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提示】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自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1)指出图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2) 杂木植物群落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 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
: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
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2.(1)针阔混交林群落遭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群落演 替属于初生演替;阔叶林群落经人工砍伐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
演替。
(2)环境条件不同。
题型一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生物种间关系的曲线辨析
(1) 图甲表示互利共生。生物表现为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
开后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生存;在数量上表现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2) 图乙、丙表示竞争关系。生物表现出“你死我活”的非同 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结果如图乙; 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结果如图丙所示。 (3) 图丁表示捕食关系。数量上表现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
答案:(2)水平
自然选择
①镶嵌
②光照强度
自身生长特点
(3)①
②自然资源
3.群落的演替 (1)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____________ 代替的 过程。 答案: 3.(1)另一个群落
(2)类型 ①两种类型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 起点 或虽存在过植被, 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 地方 答案:(2)①土壤条件 种子 他________的地方 繁殖体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
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
的积极影响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 物群落先出现,接着最 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 动物,C正确;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有利于生态 环境的稳定,是人类活 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 极影响,D正确。
空间 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 ,通过摄取寄主的
养分以维持生活。 (4)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空间结构
(1)类型
考点互动探究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模型
现象
决定 因素
分层 现象 ①植物分层: 光照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 和 食物条件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角度
角度1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2017·贵阳一模]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

()
A.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藓植物
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
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
①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先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②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
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
相对较多。图9-29-4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 甚至降为零。
考点互动探究
2.[2017·哈师大附中三模] 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缓慢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进行的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
演替
演替
4、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若条件适宜)
物种 多样化 。
群落结构 复杂化 。
生态功能 完善化 。
自然群落演替的结果:总生产量 增加 ,有机物总量 增加 , 生物种类 增加 ,群落结构 更复杂 ,稳定性 更高 。 通常 不可逆 。
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 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五、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 阶段
地衣 阶段
苔藓 阶段
草本 阶段
灌木 阶段
森林 阶段
1、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1)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 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一、 群落的结构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判一判:下列描述是不是群落
①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 ②一片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
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③两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一定区域
④一个菜市场的蔬菜、水果、鱼虾、人、香菇、木耳等全部生物
集合(有机整体、生物间有一定关系)
• 那么捕食关系对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而言,是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 从进化的角度而言,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资料3】菟丝子营寄生生长,叶片已退化成小鳞片状,无叶绿素,全体呈 白色。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自寄 主吸取养分和水分。最喜寄生于豆科植物上。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2019_2020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内容索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考点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矫正易错强记长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课时作业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③。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空间结构、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

知识梳理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3.种间关系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深化拓展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生物种群分层光照强度食物条件湿度和盐自身生碱度长特点(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的充分利用。

自然选择自然资源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常考基础诊断√(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教材热点拓展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苏教版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最新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5年5考)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④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3.群落的空间结构教材VS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017·全国卷Ⅱ,31(3)](√)(2)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Ⅲ,5A)(×)(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Ⅲ,31(1)](√)(4)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4B)(×)(5)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Ⅱ,31(4)](√)以上内容主要源自苏教版必修3教材P71~P80,侧重考查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

2.(教材P78T5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调查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物种丰富度,A正确;不同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不同,所以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推测群落的种间关系,B正确;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范畴,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群的分布,呈分层现象,D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PPT精美版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PPT精美版
信息传递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信息传递可调节各种群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PPT精美版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十五、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六、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1)样方法: 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比较慢的动物
注意:a、随机取样;b、样方大小适中(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地方, 最小面积为100cm×100cm;c、样方数量不易太少;d、对种群密度值的 估计时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2)标志重捕法: 动物
十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 过程传递的信息。 • 化学信息 –生物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 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 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特定的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
稳定的增长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 持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 物质循环的特点:①全球性
②往返循环
2、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第3课时 群落的结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第3课时 群落的结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
好 栖息场所 。 2、实验(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由于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 捕法进行调查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实验原理
提示 采集的土壤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既可以杀 死动物,也利于保存。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典例6】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 蚯蚓,以及多种昆虫,等等。若要对某未知土壤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 行研究,采用较多的是 A.样方法,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个体数 B.标记重捕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各种群的个体数
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三、群落的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捕食
种间竞争
寄生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种内斗争)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三、群落的种间关系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检测】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 √ )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山东,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 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规律:不同群落 丰富度 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 种越 丰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

命题点一群落结构的相关辨析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 A解析竹林中的竹子是同一物种,属于种群而非群落,A项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项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项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项正确。

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A解析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

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

命题点二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 D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

4.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__________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______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__________左右。

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_______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答案(1)雪兔140 000 (2)捕食①可食的植物增加②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60 000只晚于解析(1)曲线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140 000只左右。

(2)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

(3)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60 000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K 值出现晚于雪兔。

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深化拓展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1.有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判断 (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3)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 )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5)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2.有关群落演替的原因、方向、特点的判断(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3)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4)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5)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6)某海岛上的群落因开发旅游,可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提示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曲线相同。

(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命题点一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类型判断与分析1.(2017·广东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答案 B解析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A 项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难形成森林,B 项错误;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 项正确;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项正确。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 .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 .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 .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D解析 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

“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一看起点⎩⎪⎨⎪⎧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②原有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二看时间⎩⎪⎨⎪⎧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命题点二 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 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 A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项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