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史记·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悲剧英雄,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

古往今来,研究成果斐然。

拟总结综述1989-2014年期间项羽悲剧性格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项羽;政治才干;眼光;不善用人司马迁刻画的项羽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然而,自古人们对项羽的理解和认同却也是千差万别。

杜牧曾感叹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来抒发对项羽的敬意。

改革开放以后,学者们摆脱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对项羽进行多角度立体的探讨和品评,以求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项羽。

项羽之所以从反秦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仅过了四年就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失败,除了有若干客观原因及其项羽本人失误之外,项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对项羽性格悲剧进行思考和探讨的文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对项羽有勇无谋的性格悲剧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许多史家评论项羽最终之所以兵败国灭,自刎乌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才干与眼光。

学者针对项羽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马学云在《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年1期)认为项羽性格中有在政治方面缺乏远见的因子,项羽在灭秦之后缺乏政治远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说道:“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摘要: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项羽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

厌倦了书法诗歌和武艺的项羽,因一句“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便开始了他习兵法之路。

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年青时便有凌云之志。

在一次秦始皇于渡浙江出巡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后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于此站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魂不散。

关键词:项羽性格项羽本纪正文:鲁迅曾这样称赞过《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后,开始写《史记》,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共历十余年。

朝代更替,历史兴衰都通过不同的人物事迹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司马迁的笔触,让这些英雄变得有血有肉,支撑着历史的骨架,还原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这其间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在秦汉之际为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勿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项羽虽说最终归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

然而历史的成败决定于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项羽其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就奠定了他注定不凡的基础。

心怀大志却浮躁粗疏。

项羽曾这样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年少时便有如此凌云之志,却单单止于浅尝辄止、略知其义,又不肯继续学下去。

对一件事没有足够的专注力,使得他不能成为一个军事家或者文学家。

他虽粗疏浮躁,但这种性格却使得他豪迈不群、富有野心,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颇有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豪言壮志,也使得他在巨鹿之战中初露头角。

勇武善战却谋略不足。

巨鹿之战、东城快战中都对项羽进行了泼墨。

他审时度势、果敢坚毅,善于决策的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东城快战中,他仅持二十八名骑兵,便杀出数千层敌兵的层层包围之圈。

浅论项羽悲剧形象的矛盾冲突

浅论项羽悲剧形象的矛盾冲突

浅论项羽悲剧形象的矛盾冲突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所承载的及对矛盾冲突:英雄豪气与刚愎自用的矛盾、恭敬爱人之心和坑卒屠城残暴之心的矛盾、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和多疑,狡诈之间的矛盾、时代的矛盾以及文化的矛盾。

这些矛盾共同构成了项羽的悲剧,也是这一悲剧形象更加夺目。

关键词:项羽悲剧英雄矛盾冲突帝业方看垂手成, 何来四面楚歌声。

兴亡瞬息同儿戏, 从此英雄不愿生。

西楚霸王以悲剧结束了他的生命。

但这一悲剧形象并没有因他生命的陨落而黯淡,恰恰相反,后来的人不断地来评说,来探求这悲剧形象背后深刻内涵。

我认为在这悲剧形象背后主要是五对矛盾,这其中既有项羽自身的性格矛盾,又有时代的文化的外在矛盾。

在种种矛盾的的斗争过程中,项羽的命运被推上了悲剧的轨道,从而在历史中产生了这位悲剧英雄。

纵观《史记》,项羽无疑是司马迁笔下众多经典形象之一。

通过,《史记》中项羽这一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

他一方面具有英雄的豪气,叱咤风云,但就“破釜沉舟”一事而言,“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①(《项羽本纪》)这气势一阵高过一阵,足见项羽的果断刚毅,他的才气他的勇猛,他的信心十足。

楚汉在成皋相持,项羽几次使人挑战,都被汉将娄烦射死。

项羽亲自披甲持戟挑战。

娄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娄烦竟“目不敢视,手不敢发”,以至“退入城中,不敢复出”,这一节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表现地淋漓尽致。

但是,由于他出身高贵,自小任性,又形成了他刚愎自用、惟我独尊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史记》中记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

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
要 的 角色 。
2 . 3 . 1项 羽在 崛 起 前 有 残 暴 的 表 现
《 史记卷七 ・
2 项 羽这 一人物 形象 的悲剧性格 因子分 析
通过仔细 的阅读和分析 ,笔者归纳 出了 《 史
记 》 中所 描 写 的项 羽 这一 人 物 形 象 的悲 剧 性 格 因
子 主 要有 以下 几 点 。 2 . 1 项 羽 性格 中有 浮躁 的 因子
羽是 一个 耀 眼 的人 物 形 象 。项 羽 的一 生 是 悲 壮 的
《 史记卷七 ・ 项羽本纪第七》 说道 : “ 秦始皇帝游 会稽 , 渡浙江 , 梁与籍俱观。 籍日: ‘ 彼可取而代也。 ’ 梁掩其 口, 日: ‘ 毋妄言 , 族矣 !’ 梁以此奇籍 。” 根 据所 引文字 , 笔 者分析 出 : 项 羽性 格 中有狂 傲
破沛公 军 ![ ] ” ’ 根 据所 引文 字 , 笔 者分 析 出 : 项羽 性格 中有 偏听
项羽本纪第七》 说道 : “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 万人新安城南。” “ 居数 日,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杀秦
降王子婴 , 烧秦宫室 , 火三月不灭 , 收其货宝妇女而 东。人或说项王日: ‘ 关中阻山河四塞 , 地肥饶 , 可都 以霸 ’ 。” “ 项王 见秦 宫室 皆 以烧残破 。 又心怀 思 欲东
躁 的因子 。项 羽少时 , 无论是读书 . 还是学剑学兵 法, 都不能坚持下去 。究其根本原因 , 主要是他 的 性格 比较浮躁。这样 的性格致使他在做任何事情 方面都很难坚持下去 。这样 的性格使得项羽做事 总 是 比较 冲动 , 显 得非 常 不 理性 。这 样 的性 格 为项 羽最后命运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的 因子 。在 项羽 还是 一 介平 民的 时候 , 看见 威 风 出 巡 的秦始 皇 , 他 竟然 能够 说 出“ 彼 可取 而 代也 ” 的话 语 。这 确实 显得他 狂傲 异常 。狂傲 虽 然能在 一定 程

论《史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刻画

论《史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刻画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

例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

”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足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

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比如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

宋义作为起义军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

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他的意图,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表现了他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

又有“项羽最得意之战”——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这一仗,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的斗志,莫敢纵兵、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衬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三、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

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

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作者:谢静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4期《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史记之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特点

史记之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特点

史记之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特点
项羽,算得上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却又最终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原因何在呢?通过《史记·项羽本纪》,也许我们能有所了解.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该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然而他的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又如阿喀琉斯的脚踵,足以致命.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氏支属,也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然不应”.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与谋”,并作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了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太史公司马迁将项羽这一失败了的英雄的事迹列在本纪之中,对他的评价之高,也可以想见了.。

《项羽本纪》——项羽的人物性格因素分析

《项羽本纪》——项羽的人物性格因素分析

《项羽本纪》—项羽的人物性格因素分析金振宇(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项羽是《史记》人物描述中,较为真实的一个。

他来源于社会生活,经作家之笔,巧妙地艺术构型,活 灵活现。

夺胎换骨,展现出惊艳的色彩。

司马迁所记述的历史中,赋予每位历史人物以独特的价值,他们占据在特殊的历史地位上,为时代而发声。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光彩熠熠,闪耀夺目。

《史记》所迸发出的惊世创造力,体现在人物的细腻塑造之上。

对项羽的工笔细描,有如雕刻家的刻刀,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便是项羽的性格刻画。

就项羽的人物性格因素展开论述。

关键词:《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司马迁作为史学家,又是文学家。

在他的笔下记录着帝王将相亦有下层百姓。

多种角色的人共同混杂在一起,却丝毫不显得凌乱,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绝非溢美之词。

同时在传记文学领域也别开生面,不断地继承、创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精神代代传递。

1 大楚政权的确立《史记•陈涉世家》说:吾闻二世,……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刚死去,民心稍有涣散,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间思想主旋律的影响下,找到了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将他立为“楚怀王”,而这个放羊的熊心没有任何的军事实力和政治的野心,对于他的确立完全是为了收集涣散的军心,增加起义成功的筹码。

而对于这样一个连落魄贵族都算不上的领导者,他所 具有的军事领导才能是让人质疑的。

1.1 武力瓦解腐朽政权马克思说: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历史的谬误。

”确立之初,项梁依然在军事上占有着主动权,在与齐之田荣、司马龙且大破秦军于东阿后,派出刘邦和项羽在濮阳打败秦国军队又在雍丘打败了秦军斩杀了李由,可喜的是,项梁也在定陶打败秦军。

疏于防守的项梁在章邯增援部队的反攻之下,在定陶战役中死去,楚军受到重挫,刘邦、项羽和楚怀王全部转移到彭城。

论文

论文

论项羽的性格李晓苹(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号:20091104340)指导教师:李子广引言项羽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刻画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又是秦汉之际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用英雄的胆略和气魄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

然而他的胆略中却夹杂着粗俗,骁勇中混藏着盲目和臆断,尽管那样伟大,但终究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在司马迁笔下。

我们看到的项羽,是在逆境中被磨难、被虐待、被摧残,是崇高的精神被其内在的弱点所排斥、所湮没,难以调和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在激昂的悲剧节奏中把英雄一步步逼上了绝路,同样也彰显了他复杂的、矛盾的性格特征。

一、项羽性格的缺憾性从项羽二十四岁领兵开始,直到三十一岁兵败而亡,大小战争经历无数,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不能不说这结局悲惨异常。

这与他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出身贵族,与秦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从小的目标就是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所以他遇见秦始皇出巡时曾不可一世的说:“彼可取而代也!” [1]这样的雄心壮志连项梁都感到诧异,但最后项羽也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一句空话。

项羽作为一个将军无疑他是成功的,他有勇有谋,体恤士兵,敢于以身作则为,危难当头敢于冲在最前面;但是作为一个决策者无疑他是失败的,他当断不断,妇人之仁,过分的心慈手软,导致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与他复杂的性格十分不开的。

项羽的性格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刚与柔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刚毅勇敢,一方面柔肠百转,一方面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凶狠残忍、杀人如麻。

其脆弱的感情闸门极易被虚假的亲近所攻破,进而表现为错位的仁爱和荒唐的姑息。

滥施仁义,缺乏深谋远虑,项羽注重情感因素和个人易怒而将是非曲直至于次要地位,是他最后不得善终。

暴秦与他有杀祖父灭宗国的深仇大恨,因此他把“灭秦兴楚,雄霸天下”视作人生目标。

他勇武强悍,顾全大局。

项梁死后,他化悲痛为力量,显示出一个将军应有的襟怀。

他大敌当前,敢作敢为,斩杀宋义,威震楚国。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

《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

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2011243231陈婷燕摘要: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而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形象描写,一方面以确凿的历史记录粉碎了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歪曲与污蔑,大力歌颂了项羽的功绩和道德,另一方面通过韩信、刘邦之口述说了项羽性格上的缺点。

关键词:项羽本纪,项羽,人物形象、评价正文: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对于不同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深思:“项羽到底是成王?还是败寇?”伴随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网、读秀网以及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翻阅查找各种社会上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形象分析的资料,帮助笔者研究项羽的人物形象。

翻阅众多的资料,发现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主要是从他的四次主要事件为基础的,项羽少时、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首先我们来看项羽少时。

关于项羽少时的评价,多数是赞美之词,《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项羽少时的话:“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以及在他二十四岁那年,在街上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巡游时,不禁对他的叔父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这样的豪爽志气、这样的宏伟理想,使得人们纷纷称赞。

何孟春说:“项籍喜兵法,略知其意而不肯竟学,是真能学兵法者。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真能解书者。

”对于项羽所说的“彼可取而代也”,在康清莲的《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更长——以《史记》中项羽形象分析为例》中写道:“项羽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说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我想这句话不仅让项梁“奇籍”,也让天下人“奇籍”。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项羽戎马一生最后却惨遭失败的悲剧命运,两千多年来人们依旧谈论着这个悲剧英雄,众多学者认为,项羽的失败多归于他的悲剧性格。

其性格中的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令他在与刘邦的抗争中处于劣势,最终灭亡。

拟总众多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字:史记;项羽;性格悲剧;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领导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他最终归于失败。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项羽破釜沉舟,“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设鸿门宴、“项王军壁垓下”、“自刎而死"【1】。

两千年以来众多读者无不为项羽的失败惋惜,认为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因为其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而导致了他最后失败的悲剧结局。

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性格悲剧的了解,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一、凶狠残暴对于项羽的凶狠残暴,最直观的要数《史记》中项羽周身之人对其的评价.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项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1】同时,司马迁亦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直面揭露了项羽的凶残:“烧夷齐城廓宫室,皆田荣降卒……询齐至北海,多所残灭”【1】二人皆认为项羽每到一处地方,就活埋投降的士兵,焚烧房屋,抢夺妇孺,所到之处,皆成了民不聊生的地狱,怨声载道。

明代杨维桢把项羽比作夏商两代暴君桀纣,痛斥其残暴行径,认为“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此真天下之桀也”。

杨维桢在《史记评林》中说道:“《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是《史记》中着重叙写的人物。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项羽由盛及衰的过程,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典型形象和悲剧性格,而项羽的残暴与仁义这一矛盾性格也是历来争议不断、至今未得到比较一致评价的历史人物。

一边的学者认为项羽凶狠,嗜杀成性,残暴不已,而另一边却认为项羽是一个具有仁爱,仁义,仁德的贵族英雄。

还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集残暴与仁义性格于一身的有性格悲剧的英雄人物。

从个人找到的资料中,拟总结综述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史记;项羽;矛盾性格;残暴,仁义《史记》对他的记载有: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其中,《项羽本纪》是叙事最详细、人物刻画最成功,展现项羽矛盾性格最为深入全面的一篇,对项羽的矛盾性格的争议也由此而来。

从古至今学者对项羽的性格是残暴,是仁义,或残暴与仁义二者兼具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人物形象的了解,基本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残酷爆烈的西楚霸王——反面评价对项羽的反面评价,最典型的说法要算《史记评说》的评注。

杨维桢在《史记评说》中说:“《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

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如起会稽,即诱杀守者,其后矫杀宋义,屠咸阳,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

项欲举大事,霸西楚,其可得乎?”【1】大家知道,桀与纣分别是夏商两代的暴君,杨维桢把项羽比作桀纣,嗜杀成性,就是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项羽残酷暴烈的本性。

论《史记》中项羽复杂矛盾的霸王形象

论《史记》中项羽复杂矛盾的霸王形象
摘要:�史记》以《项羽本纪》为主干,参以同时代其他人的传记,采用旁见侧出的手法,塑造 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在项羽身上,许多矛盾对立的因素同时并存,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戏剧 性。项羽优缺点都很突出,他抱负宏大,骁勇善战,成就了他的霸业,成为一世英雄;但又缺乏才学器 识,心胸狭小,缺少谋略,凶残暴虐,单以武力征营天下,最终失去了天下,身死乱兵之下,成为一个悲剧 人物。司马迁集这些矛盾复杂的因素于项羽一身,将一个颇有残暴色彩的霸王形象活脱脱地展示 给读者,显示出了《史记》高超的写人艺术。
Expounding on Xiang Yu’s plex Contradictions in Historical Records
作者: 孙宏亮[1];王兰婷[1] 作者机构: [1]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出版物刊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21-2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 �史记》;项羽;矛盾;悲剧形象

有关史记论文:《史记》中的悲剧英雄项羽

有关史记论文:《史记》中的悲剧英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史记》中的悲剧英雄项羽摘要:“时势造英雄”司马迁的笔下有三位英雄,陈胜、项羽、刘邦。

“陈胜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这三个人,刘邦最终称帝,陈胜被剿灭,项羽乌江自刎,这两人只能成为历史中的悲剧人物,但是项羽却留名青史,为人们所咏叹。

关键词:《史记》项羽楚汉相争中的失败性格的弱点后人的评判“时势造英雄”司马迁的笔下有三位英雄,陈胜、项羽、刘邦。

“陈胜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这三个人,刘邦最终称帝,陈胜被剿灭,项羽乌江自刎,这两人只能成为历史中的悲剧人物,但是项羽却留名青史,为人们所咏叹。

宋代李清照怀着对项羽崇敬之心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肯定。

而毛泽东却有诗云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对项羽的评判各有各的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留下了《项羽本纪》的千古绝唱,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司马迁的记载,那么项羽很有可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以它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出一个真实的项羽。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必然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正如这句话“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正是其中的矛盾,才留给了后世人们的评说。

陈胜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

发难,也称首倡,特指高举义旗带领受苦难的大众向施暴者发起进攻的第一个带头人。

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陈涉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式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反秦的大幕。

项羽、刘邦也先后起义,在项梁的麾下结为兄弟。

项羽经过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决定了秦朝覆亡的命运,有力的支援了刘邦向关中的进军。

刘邦早项羽两个月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楚汉相争,项羽失败,自刎于乌江。

由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乌江自刎向我们诉说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项羽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面对自己的爱妾,项羽一遍又一遍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教材]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教材]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

《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

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

接着又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项羽对着敌将瞪着眼睛一声怒吼,不但使这个本应该来追击他的将领吓破了胆,连他的马也受了惊,连连后退,逃出数里。

试析项羽性格性格的复杂性

试析项羽性格性格的复杂性
项羽自大虚荣的缺点也很严重,攻秦时,秦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攻伐的骄傲心里更为膨胀。再相遇佣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项羽“大怒”,下令“旦日靠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里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在他看来他是天下唯一的,无与伦比的盖世英雄和将军。眼看一场战争势难免了,却被刘邦的主动前来卑辞“谢罪”所化解。刘邦谦和的口气,使项羽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大虚荣之心得到满足,因而怒气全消,和盘托出告密人曹无伤,并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善意和解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玉一双,刘邦再次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就是末声,仍然放不下自达虚荣的架子。项羽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是一个就算拼命也要护住面子的人。项羽的乌江自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面子的考虑:“即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对于要强的项羽来说:怜悯即是伤害。因此他宁愿用一死来挽回面子,这样他心里才好过些。固然项羽是高贵,只是他作为贵族子弟与生俱来的“胎毒”。项羽也是极其高傲的,他从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失败了也只是怪时运不好(时不兮雅不逝),不是自己的错。这恰恰是他要失败的根子。世界上哪有从来不失败的人,又哪有永胜的英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能不断反省自己,团结别人的人。正是由于项羽的这种高傲,许多贫贱无行却有才干的人,都跑到“招降纳叛,藏污纳垢”的刘邦那里去了。结果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项羽则变成了“孤家寡人”。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巨鹿之战,项羽沉着镇定,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烈士封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在短短的七个春秋了,他从起兵到独裁天下,最后到兵败自刎,英雄气概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以惮籍矣。”然而后来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人们无法忘记他,是因为项羽复杂矛盾的性格和极富传奇色彩的命运。通过《项羽本纪》我们来具体透析一下项羽性格的特点。

[文章写法]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

[文章写法]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

[文章写法]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可以这么说,读司马迁的传记作品,就像在看一场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

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这种矛盾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冲突,还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其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就常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为什么要在叙事作品中设置矛盾冲突呢?一方面,把人物置身于尖锐的冲突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把人物置身于紧张的冲突中,在情节安排上造成一种戏剧效果,使得文章腾挪跌宕、摇曳生姿。

《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文字,始终围绕项羽与刘邦的对立冲突展开情节,从曹无伤告密,项羽要杀刘邦到刘邦席间脱身,回营立杀曹无伤,情节起起伏伏,煞是好看。

另一方面,把人物置身于尖锐的冲突中,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这一点恰是写人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还以“鸿门宴”为例,在刀光剑影里,刘邦巧言化解项羽怒气,及时抽身而退,立杀曹无伤;而项羽先是大发雷霆,既而大失警惕,直至刘邦逃脱还如坠云雾。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前者的冷静狡诈,后者的骄横自大,顿时跃然于纸上。

可见,尖锐的矛盾冲突能够彰显人物的性格。

叙事类作品怎样才能设置好矛盾冲突呢?第一,写好人与环境的外部冲突。

所谓外部冲突,就是上文所述的人物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冲突,具体说来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的冲突。

《项羽本纪》着重构建了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展开厮杀,尽显其将帅神威;“东城快战”中项羽一身挡千骑,尽展其霸王风采;“乌江东渡”时项羽惭对江东父老,为德自刎,尽现其英雄骨气……这位位不及终的霸王形象就是在这样一系列尖锐的冲突中立体起来。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摘要: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由于他个性的果敢和自信,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是他过分的自信以致刚愎自用,缺少谋略,听不进不同意见,从而导致了最后兵败自杀的历史悲剧。

项羽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

本文重点研究项羽的刚愎自用性格,拟总结综述前人和今人的观点,力求将古今学者对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字:项羽;刚愎自用;自矜功伐不善用人;狐性多疑项羽,这个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的悲剧英雄,在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迅速崛起,所向披靡,推翻暴秦,号令天下,成为莫可与抗的“霸王”。

但如他的迅速崛起一样,项羽这颗耀眼的星星在楚汉相争的大舞台上很快陨落了,他失败的原因也是多年来史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是凶残暴掠,有人认为是有勇无谋,有人认为是刚愎自用,也有人认为是妇人之仁……本文主要抓住刚愎自用这一点,透过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分析其在楚汉争霸中失败的原因。

经过查询大量典籍和阅读古今学者的论文并联系自己的观点,为了便于论述,现将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形象划分为以下3点:“自矜功伐,自大虚荣;不识才俊,不善用人;狐性多疑,不善纳谏”。

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人物形象的了解,基本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自矜功伐,自大虚荣项羽作为一代英雄,勇猛善战,固然令人敬畏。

然而,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自矜功伐,自大虚荣。

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最后评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是《史记》中着重叙写的人物。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项羽由盛及衰的过程,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典型形象和悲剧性格,而项羽的残暴与仁义这一矛盾性格也是历来争议不断、至今未得到比较一致评价的历史人物。

一边的学者认为项羽凶狠,嗜杀成性,残暴不已,而另一边却认为项羽是一个具有仁爱,仁义,仁德的贵族英雄。

还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集残暴与仁义性格于一身的有性格悲剧的英雄人物。

从个人找到的资料中,拟总结综述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史记;项羽;矛盾性格;残暴,仁义《史记》对他的记载有: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其中,《项羽本纪》是叙事最详细、人物刻画最成功,展现项羽矛盾性格最为深入全面的一篇,对项羽的矛盾性格的争议也由此而来。

从古至今学者对项羽的性格是残暴,是仁义,或残暴与仁义二者兼具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人物形象的了解,基本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残酷爆烈的西楚霸王——反面评价对项羽的反面评价,最典型的说法要算《史记评说》的评注。

杨维桢在《史记评说》中说:“《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

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如起会稽,即诱杀守者,其后矫杀宋义,屠咸阳,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

项欲举大事,霸西楚,其可得乎?”【1】大家知道,桀与纣分别是夏商两代的暴君,杨维桢把项羽比作桀纣,嗜杀成性,就是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项羽残酷暴烈的本性。

司马迁评论项羽曰“子羽暴虐”【2】、“诛婴背怀,天下非之”【3】,也是责其暴虐。

太史公亦曾在《史记•项羽本纪》后对其凶暴深为震惊,大是感慨云:“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4】司马迁还在《史记》中借助他人之口对项羽作出评价。

在《淮阴列传》中韩信说:“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5】《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傈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6】楚怀王曾对大臣们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7】楚怀王的“剽悍猾贼”四字高度概括项羽凶残特点。

司马迁还借用项羽的敌对刘邦来列举项羽残暴的十大罪证。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述赞》,最后亦大表惊骇云:“嗟彼盖代,卒为凶竖!”【8】凌稚隆说:“项王非特暴虐不得人心,亦从来无统一天下之志。

”【9】这一观点除了与杨维桢的观点如出一辙外,还指出了项羽性格中缺乏政治远见的错误。

清代王又朴在《史记七篇读法》中评价项羽“夫以力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10】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项之言,悍而戾。

”【11】这些学者用“凶竖”、“暴虐”、“以力服人”、“悍戾”来评价项羽,可见其对项羽残暴的讥评。

在现当代出版的《史记》选注、论文、文学史著中,同样充满了对项羽的残暴作出揭露。

张芙蓉在《项羽性格分析》中,说项羽“性格暴戾、乱杀无辜、杀人无数,暴戾滥杀”,并列举证据三个:一是章邯的军队投降项羽,秦军官兵的议论被项羽听到后,项羽把秦军的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关;二是项羽率兵西进,屠戮了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三是项羽推翻了秦朝后,思念家乡想回去,有人劝项王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人扔进锅里煮死了,其它残死在项羽手下的还有纪信被烧死, 周苛被煮死。

【12】吕陈童在《项羽与刘邦之别》中,说“假如项羽也坐上龙椅,毫无疑问,天下就会多出一个秦始皇:苛捐杂税,严法酷刑”【13】。

张桂英在《太史公笔下的项羽》中,说项羽“他似乎是为了应验“无毒不夫丈”这句话,在整个反秦斗争中, 他表现得极为残暴”【14】综上所述,自司马迁写《史记》,人们对项羽的负面评价没有停止过,历代评注家对项羽几乎众口一词,声讨之声不绝。

然而,直至现今,从本人找到的资料来看,视残暴为项羽本性的还是占有大约一定的比例的,力斥其“暴虐不仁”、“凶残”“残酷暴烈”等。

二、仁义兼备的历史传奇英雄——正面评价虽然项羽一直受到谩骂和指责,但是无可否认,自古至今很多学者包括司马迁本人也是歌颂和赞扬项羽的仁义的,甚至现代还有很多学者为项羽辩护和平反。

司马迁在史记中借他人对项羽的评价来肯定项羽。

在《高祖本纪》中,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15】;在《陈丞相世家》中,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16】在《项羽本纪》中,范增尝于鸿门宴“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17】李贽说项羽“自是千古英雄”[18];著名历史学家剪伯赞也这样评价项羽,他说:“他英勇,坚强,慷慨和坦白和丰富的情感,都是英雄本色。

”[19];邓武蓉在《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中,说:“怜子如何不丈夫。

”项羽重情重义,方显英雄本色项羽重情重义,方显英雄本色。

”[20]马雅琴在《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解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形象》中,概括说项羽受楚国独特的文化影响,具有“仁慈和厚”的情怀,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他以“仁德、率真的真性情对待自己的政敌”,主要表现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作者通过鸿门宴的故事,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反衬出项羽率真的真性情。

在鸿门宴上还给予他的手下厚待;“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体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情节上;项羽不仅讲“仁德”,还讲“义气”,项羽夺取天下后,先后重用了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卬等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人。

蔡伟说“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却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智、仁、义、勇的一面。

”[21]聂凌燕、王耀臣在《也谈项羽的“残暴》中为项羽平反,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时距离楚汉之争比较远,口口相传真相已被添油加醋,因而司马迁写史记肯定有夸大的成分。

有几件事,有的已被证明是不存在的,比如掘秦陵;有的是被被司马迁夸大的,考古已发现证明秦宫确实有被火烧过但绝不是三个月,就是一个月也不可能;还有许多学者质疑过一夜之间坑杀二十万握有武器的降卒,是被司马迁夸大了。

在那个时代,在战场上杀人不是一种罪恶,而是一种勇武的表现。

还有因为司马迁的在汉朝受到宫刑,想借项羽的骁勇善战来讽刺刘邦的卑锁无能。

[22]对项羽的评价,以上两种观点(残暴与仁义)争锋相对。

但在这争锋相对中,出现第三种的评价,在以上两种评价之间,既看到项羽的残暴,又看到项羽的仁义,综合两种矛盾性格作出评价。

三、具有矛盾性格的悲剧英雄在《史记》中司马迁借韩信之口道出项羽的性格。

韩信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念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刷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23]5、钱钟书说:“当从范增等语中得之。

‘言语呕呕’与‘喑啰叱咤’,‘恭敬慈爱’与‘傈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逢;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

《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

谈士每以“虞兮”之歌,谓羽风云之气而兼儿女之情,尚粗浅乎言之也。

”[24]杨春吉认为:项羽的性格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柔与刚的矛盾冲突,一方面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凶狠残暴,杀人如麻。

陈业新,王明德在《论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其成败的影响》中,指出残暴的性格是导致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在写下项羽残暴性格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其性格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仁慈的一面。

在文中说谁也无法抹去史书中有关项羽其种种残暴的痕迹:“皆坑之”、“屠之”、“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烹说者”、“诸所过,无不残灭”,如此等等。

但在鸿门宴上, 他因“为人不忍”而让刘邦得以生还;该下分封后,项羽因同情刘邦势力单薄而“使率三万人从汉王”人蜀,同时体恤士兵和下属。

对劳苦大众的怜悯和同情,刘项两军广武相持时,渴望通过个人决斗来早日结束战争 ,让人民摆脱因战争而带来的痛苦。

[26] 田静在《项羽的人格心态及其悲剧》中,说项羽一方面残忍好杀失去民心,项羽是带着对秦王朝的刻骨仇恨参加反秦斗争的。

另一方面项羽生性耿直,性格豪爽重义气。

项羽不仅重义气,而且重感情。

[27]张桂英在,《太史公笔下的项羽》里指出“在《项羽本纪》这篇人物传记里,太史公一方面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坟下之围乌江自刎这些大事突出了项羽叱咤风云,儿女情长的英雄形象善战。

另一方面太史公也毫不留情地对项羽残暴的一面给予了谴责。

【28】四、结语综观前人对《史记》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及成果,可以看出“残暴”、“仁义”和“残暴与仁义兼具的悲剧性格”。

面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学者看到的是项羽不同的性格这是因为个人不同的角度和以不同的评价标准造成的。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却有两个极端的评价和一个融合二者的评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学者批判项羽往往是因为受到“败者为寇”的思想所左右,只是看到《史记》中记载项羽在战争中的打杀。

而又有一些学者认为项羽是仁义的君子,对弱小怀有怜悯和同情之心。

而融合二者的评价,则认为项羽的残暴是因为年轻,容易冲动,并且是怀着复仇的心态反秦的,在当时在战场上杀人是合理的。

但另一方面,也看到项羽也留在了不可磨灭的罪证。

因此,便有了以上的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同一个人,评论者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面对同一个项羽、得出了不同结论,这也是项羽人物形象研究至今仍未有统一看法的原因。

这是一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常现象,也适合于评价其他任何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1]杨维桢.《史记评说》[M][2][3][4][5][6][7][15][16][17][23]《史记》.[M][8] 司马贞《史记•索隐述赞》[M][10] 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M][11] 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M][12].张芙蓉在《项羽性格分析》[J]项羽性格分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2-30 期刊2009年06期[13]吕陈童在《项羽与刘邦之别》[J]湖北招生考试2007-07-15 期刊2007年14期[14]张桂英在《太史公笔下的项羽》[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29 期刊2000年01期[20] 邓武蓉在《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J] 2009.05[21] 马雅琴在《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解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形象[J]名作欣赏,2007年14期[22] 聂凌燕、王耀臣在《也谈项羽的“残暴》[J][24]钱钟书《管锥编》[M][25] 杨春吉《略论项羽之失的观、性格因素》《社会科学战线》[J]1998年第二期[26] 陈业新王明德在《论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其成败的影响》[J] 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27]田静在《项羽的人格心态及其悲剧》[J][28]张桂英《太史公笔下的项羽》[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