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图洛书的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图洛书的讲座(转载)
根据现在河图洛书的这种画法,结合我们所学的黄元御《四圣心源》,给大家讲一讲这种上古文化对于现在来说的应用。
我们现在老说是上古文化,其实不是什么上古文化,它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这个空间之中,对事物生长发生道理的一种最朴实、最朴素、最真切的一种描述。
只是我们现在由于接触的知识太多,各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更加纷杂了,致使不能够对河图洛书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关于河图
首先讲河图。
管理员把这个河图贴出来,大家一块看看。
现在贴出来的就是河图,旁边的是洛书。
河图就是我们左边所看到的图形,这个图形四四方方的,它代表着五行分布的一种现象。
中间是中土,左木右金,上火下水。
在上古伏羲这个时代,有龙马出于梦河,伏羲根据龙马背上的这个纹理有所感应,然后产生了河图现在的这种模样。
这个河图呢,它主要讲的是五行顺生,大家可以看看。
由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生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大家看,水生木;而上面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木生火;火又生金;然后金—西方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然后金气敛凝。
他这里面讲的这个道理呢,是用五行顺生的。
而我们看的是,有个缺口就是说,这个火应该是火生土而土生金,由金水相生,偏于中土五行的话,这样子顺生到中土,这恰恰讲的是五行顺生归于中土的这个道理。
按黄元御学说去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生化之道。
排列是自然生化,自然代表了一个这种方位,方位定了以后,然后由这个方位而产生出来每种数,就是说每种方位有他具体的变化之间的变化。
这个数呢,可以类比他的时间的变化进度。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数用十天干的角度来描述出来。
壬水癸水,甲乙之木,然后从这个角度来把它描述出来。
有人也许要问说,河图里面这个数要怎么样类比在我们日常生活、看病角度来应用。
现在这个河图,我们利用它,根据它的数类比四季、类比四时的变化,然后产生出来不断的这个时间,大家可以这样的去类比。
本身从十天干,从一到十它就描述的是一个事物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有他方位的变化也有他时间的变化。
从河图具体分类的位置,然后进行阐释进行定位,然后在从中得到这个数的变化。
我们古人根据河图反映的信息,然后从它演变出来先天八卦,以及结合洛书演变出来了后天八卦。
至于有人说后天八卦是洛书,用后天八卦直接套,或用先天八卦套在河图上,或后天八卦直接套用在洛书上,这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做法,建议大家不需要这样做。
这样做是没有道理,而且是没有意义。
对于先天八卦是这种理数,相对的道理领悟了以后,然后才演变出这种先后天八卦,而不是说你拿着那八卦直接去套,直接去对比。
*关于洛书
我们再来看洛书,在洛书里面就打乱了河图的这种方位和次序。
河图代表着一种先天顺生自然生化之道的方位和次第,有内有外,有生有成、有阴有阳。
在河图里面这个白点代表阳五行,黑点代表阴五行,阴阳五行各就其位,然后排列形成河图排列顺序。
而在洛书之中,先天河图的次序打乱了,打乱了是什么,是因为后天五行应用而产生了这种后天有为变化之道,产生河图这种变化。
怎么变化呢?大家看,左手的河图。
河图中是五个白点,这五个白点中间又是一个白点,这代表着四象枢土,周围四个白点代表四象,中间是枢转,是中枢,属于土。
这五个白点就代表了五行排列的现象,五行四象。
而在阳土--这五个白点是中间阳土,而在阳土周围这十个黑点阴土,在洛书中没有体现。
大家看,河图是十位是属偶。
而洛书中呢是用奇,它分别是外周是八方,内是中宫又并成为九宫,这是十位。
这十位少了一个阴土,阴土去哪里了,湿土之气跑哪儿了呢?这个问题结合黄元御的说法,这个阴土跑哪儿了?这个土湿散于四方了,就形成了洛书的变化。
后天的己土(在中间的阳土叫戊土),己土不能少。
为什么叫后天呢?我们意识动了,主动去分别东西,主动去认识东西,然后导致后天有为的:分别高下,攀附权贵,分别善恶等等……产生了差别和比较,尤其社会上势力和种种看法,这就叫后天有为之道。
然后根据有为的分别,亲近一部分东西,就疏远一部分东西,然后根据认识的变化不断的轮回,这就是后天变化之道。
己土不能够守中,所以由先天变为后天,后天有为之道。
后天有为之道第一点是什么?己土(湿土)外泄以后,第一要克的就是我们的先天一元真阳(壬水),己土(阴土)克制阳水。
然后阳水后面,这个是天一之水地六(成之)紧跟着是癸水,壬水癸水,大家看这次序,壬水癸水。
刚才忘了给大家讲说,先天河图的次序,它是左行的,什么叫左行,从左边走,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从右边走。
己土克壬水,就是阴土克阳水,然后阴水又克制阳火。
大家看这旁边,从右转这个阴水下一位是阳火,由阴水克制阳火,然后再由阴火克制阳精,再由阴精克制阳木,五行运转,然后是以阴制阳,以静制动,产生了一种天地收藏之象,就是收藏凝敛之象。
这就是先天一团气化,然后转化为后天成物,这变化物质就出来了。
*洛书与河图的不同
而在后天洛书与先天河图它中间的差别,大家仔细看看,水位还是居于下,木位还是居于左,金火相换,金火之位交换了。
金火之位交换了,这就是一点非常大的现象出现了。
为什么出现金火之位交换了呢?它就是由于后天这种五行,五气转以克成制的这种现象。
它这种现象表现出来,代表了什么涵义?这种就所谓金火,火以炼之,金以行之,火居金位,金居火位,然后金火同归的话,导致万物都在一种陶铸凝敛之中。
就像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种火象之中,所谓三界如火。
这个火是什么火?这个火是意识之火,思潮。
金火异位以后,有形变为无形,无形化为有形,这种陶铸凝敛变化之中。
所以呢,有先天无为之道转化为后天有形有志,情志分别,七情过度,七情反复之中,再也不能回到后天一元之真气。
这个河图洛书,先简单这么讲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下,然后我再根据这个河图洛书的情况,再往下深入探讨一下。
后天洛书,大家仔细品味这个感觉,就是说阴土溃散以后,直接克伐阳水,以阴制阳,阳气逐渐在处于消化之中,而阴气逐渐处于隆盛之中。
所谓就是忧愁劳其心,百事劳其形,饮食起居不断处于消伐之中,一旦先天一元真阳消灭的话,就是元寿到了,到达它的终点。
所以说先天不断生化,后天不断克伐,戕伐之中。
我们从河
图洛书这个角度就看出了,人体这个一生一克的道理。
根据这个生化和克化的道理,然后得出养生和治疗之道。
*课堂问答
★▲问:火生土,能不能透彻地讲一下。
▲答:我不太理解你指的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是说,先关于河洛的问题,大家在一块儿探讨一下。
问病和其它的问题,以后再回答。
因为这个五行分布吧,它也是讲的就是说,五行分布自然排列的它这个方位。
天道左旋,必须就是按这个顺序。
这个模型呢,我们现在都画的所谓这个平面的,不要想着就是说必须怎么怎么样。
五行枢土它要有一个角度。
本来这个部位在我们气节之中就是属于长夏之季。
长夏之季本属于西南方,但由于土运四方处于中位,它寄位于西南。
河图不是协制生化。
而是表现出来这个万物先天这种自然无为之道,而洛书呢是代表后天有为变化之道。
有为变化处在不断的用和消伐之中。
有用就有克,总处在生灭之中。
无为则无生,无生方是长生之道。
有为也有生,有生则是取亡之道。
先天四象枢土的道理我们讲了。
黄元御先生也讲得非常明白。
我们现在就讲这个洛书后天的制化之道。
既然有这个制化之道,就不免有生老病死。
有了生老病死,我们就要知道它的内在发病的道理,然后是加以返还或通过养生或者通过用药之途。
我们大家看,阴土溃散了以后导致的,首先阳水不分布,就是说必然就产生了问题。
先天的元阳耗散于已土,由于已土不能够安住于中,这个时候我们要治疗得怎么治疗?
这个要收藏已土的话,大家想一想,这个已土要收藏的话,在于养生过程中,我们是要怎么办,是要就是说道家一开始要筑基,筑基要练已,练已就是所谓的把这个分别意识和差别意识逐渐淡化,然后这个意才能归于中土,是讲的这个道理。
而我们从中土这个角度来治疗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因为后天湿土的溃散以后,导致了阳土,就是说中土不能够从阳化,现了一片湿土之象。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中土去燥土。
燥土了以后,由于阳土去克伐阴水(戊土克伐癸水),封藏癸水而导致火归于中土。
然后,阳气才能不从中焦已土四散而收于水中。
这是要我们做的克化之道。
水中无阳火的话,显现一片寒水之象。
这个时候呢,我们是燥土,我们要去戊土治水。
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寒水。
寒水得治以后,戊癸合化为火。
通过这样讲了以后,大家回来再看五运六气篇里头的甲已合化为土啊等等,对于这些就会有所理解。
这些东西跟洛书都是有联系的。
阳水被阴土所克化,导致成为一片寒水之象,这个时候用戊土去克伐癸水。
而上焦心火不明呢,这时候怎么办呢,大家可以考虑考虑用同样的道理来通过洛书来解释。
火病,火是怎么病的,水病水是怎么病,金病金是怎么病的。
五行中的病是什么啊?我们现在讲的是五行之病。
河图是五行之常,五行之病啊我们怎么样治疗的呢?又什么叫病呢?我说的这几句话大家想一想。
什么是常?什么是病?不要说这些寒、火这些模棱两可的话,用我们中医最朴素的道理把它说出来。
什么五行生克都被现在这些搞文化的人玷污了。
什么是常,常为顺;什么是病,病为逆。
常则为位,病则为不位,位就是说它不能居其位。
反常之象就为逆。
火为什么会不位,火为什么要病呢?上焦心火以降为顺,它不降就叫病,不要考虑什么乱七八糟的其它东西。
是不是。
现在我们学的,胆胃,胆胃有什么病啊?胆胃肯定是不降了。
胆胃正常通降,就不会病。
左路肝脾不升了,它就是病。
它不可能说肝脾生发过度了。
不可能。
肝脾过升的话早就胆胃上逆了,它也升不动。
五行各有其象,就是各有属性,五脏各有其性,这个时候呢,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就是要,哪个该顺,哪个该逆。
五脏六腑怎么样去合治它顺逆。
为什么说现在的学院里教的中医内科一塌糊涂呢?就是他们不知道五行之性,不知道五脏之象。
不知道这里面怎么回事,纯粹是外行人,瞎子摸象,搞个四时五脏阴阳,是不是,然后,说阴虚怎么治,说阳虚怎么治,说气虚怎么治,说血虚怎么治,各有其方,各有其法。
这样弄起来,电脑都比他们强。
再回到我们所说的洛书这个角度。
无论讲什么说读多少书,就是需要我们从这里面得出我们治病、医疗的根本之法。
五行的医理生化,主要讲的是,以阴克阳,我们要从五行之中,后天导致阳气不断地消伐,而得出养生之道的话,就要以阳制阴。
以阳制阴,消伐阴气,然后得之近返于先天之一元的状态。
首先呢,这个图由于金火易位导致天下融注的这种状态。
所以后天,我们道家讲的就是说所谓的七还、七返、九转,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阴金之气克伐甲木,这时候呢,在病理上去怎么理解,然后去怎么样治疗,所以呢,我们就是要把一个简单的洛书里面反应的现象,来类比到看病之中,熟练了以后,得出会通的道理。
而不能够去死套。
你只能拿着你治疗之中成功这些例子,用它去相互去理解理解,知识上绝对不能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简单机械得出的道理都不是道理。
就像,可笑的就是西方的那些科学家,可以说都是摸出来的,他们就是凭借着自已东套一套,西套一套。
偶尔,瞎子碰着个死老鼠,然后觉得,唉哟,找到一宝了。
然后这就是一定律。
缺乏博大先天这全局的这种能力,缺乏对事物共通点的把握。
而去从事物差别的角度,偶尔能够得出一个共通的道理。
然后,过一段时间,有的可能得出的道理深刻一点,有的可能肤浅一点。
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
★问:讲一下九宫的方法。
▲答:这个九宫的方法要靠自己去理解,应用在实践之中的,运算公式要靠自己怎么去用他,用它就可以得出计算的方法。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果你对易数感兴趣的话,去学学和易数相对应的东西。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洛书怎么运用到我们治病之中。
对于治病养生的道理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更真诚的体会。
刚才我简单的和大家讲述了一下,对于我们在临床之中的疾病治疗,五脏治疗大的方向和原则需要大家阐释出来。
阴土克阳水,同样阴水克阳火,导致五行阳气的消伐,这样也是人体一元真气即元阳处在消伐之中,这个消伐之中,也有五行的盛衰产生出五脏有的先病,有的后病。
大家对我刚才讲的理解一下。
把我讲的和实际医疗之中相互连接一下,然后大家提些问题讨论一下。
大家讲外感病和图书的原理怎么联系?关于这个六淫外感,大家先想一想,没有说单纯的六淫外感。
凡是六淫外感必须必须三项和合,这是内经讲的。
外有六淫,六气六欲偏盛偏衰之有余,内有脏腑虚实更虚更实,已经受持若虚了,然后才虚邪贼风,相互应凑,才导致发病,所以发病极不容易。
有的人身体很弱,但不容易感冒。
他处在疲劳或者忧愁,身体本身有这个因素,再加上六淫,所谓外感六淫,所谓内伤七情,发病都一样。
有人说,能否结合临床例子讲一讲洛书,其实不是我讲洛书,刚才我本身就给洛书开了一个头,就想和大家关于这个洛书的问题,再续一下,再往下讲。
然后寓于临床理论之中。
我刚才只对复阳盛胜阴这一点阐述了一下。
黄元御关于治病大法最基本的原则,至于其它方面,金
火之气,一升一降,水木之气,一温一升的道理。
在这个里面也是有反映的。
在这里了,黄元御先生提到过几次。
因为我们关于这个洛书的道理,只是讲的这个医学治病养身这一方面,关于修道这个方面具体深入的探讨,我们没有做过过多的研究。
所以这个方面不是主要谈论的地方。
如果拿着这个河图洛书硬是套这个六淫外感内伤各种疾病我觉得是不适合的。
他只是体现一个大的原则,在具体每个疾病治疗之间也有具体表现。
甚至可以用这个数可以推测时间方位的具体应用。
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入门阶段,先搞清楚理和象,对于象的细微观察,才能把数深入进去。
大家不要一上来就要搞清楚这个数会怎么怎么样。
数的取法也是有原则。
取的不对没有意义。
黄元御先生说过,先天的元阳不是盗窃于肝木就是耗散于己土,所以一点阳水之气耗散于己土就是这个意思。
★问:我人有欲望怎么办?
▲答:现在有的年轻人经常手淫,想通过心肾相交的方法不思淫欲,如古人讲的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眠。
只有精满,什么是精满呢,就是说这个精气真正的达到闭藏,是不是。
这种己土归藏了,真正的归藏了以后,真正的圆满,这时候才不思淫。
现在呢,这个病人呢精气匮乏,然后呢,不再自己起心动念上下功夫,然后反而借助于外物,想吃个什么东西,想搞个什么药,这最基础的一步筑基,你不自己去做,靠外物,靠药物,那是不行的。
★问:为什么是火生金?
▲答:你问的问题就没什么意义,为什么是火生金,谁跟你说火生金啦?本来河图左旋而生,你现在非得旋到底,本来这个图任何问题只是一个表象,你非要执着它各个方位。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任何话,任何语言,任何图象,都是表意的,你要想通过东西去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不是究着这个话,究着这个问题。
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叫狮子扑人,韩卢趁块。
什么意思,我给大家讲课,古代禅师教育底下,释迦牟尼教育弟子,我拿一个我拿一个石头我拿一个包子一仍,是狗呢就会去追那块石头,去追那个包子,不理这个主人。
真正是有眼有目的狮子的话,它不会去看东西,你再怎么丢东西,它就只盯你这个人,所谓狮子扑人,韩卢趁块。
韩卢呢,是一只特别出名的狗。
我讲这么多问题,大家就是要理解他这个内在的变化。
★问:心脏病传导阻滞,虚寒浊阴不降的病人,心悸失眠,用砂半理中汤加附子治疗,两个月症状控制不住,怎么办?
▲答:首先呢,就是说,你这个失眠用这个不好,为什么用这个不好。
这个失眠他是个什么样的失眠法呢,睡不着呢,还是早醒呢。
这个象绝对不一样的。
还有这个心悸,平常一直悸动还是偶尔惊悸,它的这个取象也不一样。
对待一个疾病的话,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考虑的就是一盈一发,一收一放。
在这期间是体会这个正常气机的升降现象。
对于脉象呢,就是说,我们学黄元御的书,什么时候用桂枝呢,什么时候不用,你就要考虑到肝脉它是浮散的吗,还是因为不升了,还是抑郁住了,在这里面体会这个桂枝是用还是不用。
失眠心悸也一样。
失眠是怎么着?是不收,还是不发。
最近,你看我最近,我最近对医很多就是,有的病人为什么会早醒呢,一大部分早醒的病人之中其实是肺气不能制约。
再回到我们这个洛书之中,我们再仔细看一看,早醒是那一块,早上是肝木生发乙木升达的时候,木
气生达的时候,木气过升,这个时候是什么?阴金克伐了,克伐甲木。
这个时候我们是怎么来治疗,我们是要用阳金,庚金去克伐乙木,是制约乙木,乙木的升达。
阴金克伐了甲木导致三阳的阳气不降,甲木的阳气不降,乙木之气失去了阳金(庚金)的这个制约,然后导致了这个早上早醒。
用黄元御的思路来怎么体会,就是说这个金从湿化,从阴金湿化,而失去了这个阳金,而失去了这个燥化。
从阴化,失去阳化,这个时候呢,甲木就会不降,乙木失去了这个庚金的制约,就会过于升达,这个时候怎么治疗呢,就是要燥土,以土生金然后是益气,助庚金之降。
一般呢,就是说,麦味理中啊是这类的,吃了这些药以后,就会得到一些改善吧。
这也是个老问题了,很多病人长期运用温阳药的时候,中间一阶段就会产生中间这一间断不断的早醒,一吃温阳药,就早醒,不吃吧,水寒土湿一片。
心电图的这个传导阻滞,这种现象,它既然有的话,证明它在形质上一定有相对应的地方。
它的传导阻滞,你得看是什么传导阻滞,它是房室传导阻滞,平常表现的症状,中医讲究的是取象。
传导阻滞的话它有时候是缓,由于阴气凝滞,它这个脉动比较机迟,它有时候还属于其它这种传导阻滞,这个时候对心脏的脉率就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仅对一个传导阻滞,我刚才说,上焦之治,尤其是心主血脉,你不加活血破淤的药,一定治疗范围你达不到这个具体破解开淤滞的这个效果。
心电图想改变也不容易。
这个房室传导阻滞还整个以迟脉为主。
凝性迟脉比较多一些。
咱们中医是以比类取向取为主。
既然辨出来是虚寒浊阴不降,这浊阴怎么会不降呢?土不能制水。
土不能制水可以产生心悸。
水气上临,心火不安。
这个在临床上,就是说,大家也会看到很多例子。
比如寒凉派,一看到心慌,有时候心悸阿,心脏病,他都用些凉药来治。
是不是?因为这个病呢,你仔细去看吧,在下焦还是会发现水寒的现象。
我给大家说一点就说,他这个下焦水寒,浊阴之气不降,金水之气不得封藏。
整个水土浊阴上泛。
膈以上可以化燥,膈以下它可以从阴化。
这个时候呢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就要分清上下。
上面宜清宜敛,下面是宜温宜燥。
拿到我们这个病例中理解,你看,就是说,既要燥土,以戊土来克制癸水。
然后阳归于水中,这一点阳水就能安藏于下。
在上焦呢,在上焦是个什么现象,这一点就是说,地二之火是一点阴火,阴火应该是以下潜为顺的。
然后现在阴火飘忽欲上,要以一点阳水来制约阴火,而潜降于下,所以呢,这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上面可以用一些清敛之药,来敛降这个地二之火,阴火。
所以说在你的方子之中呢,是用的砂半理中汤是吧。
砂半理中汤,光半夏还不行,可能还不行。
总之适当加入一点牡蛎,然后重用伏苓来治水,清君火的时候,丹参能使心火下潜的功能,还可以旁通络脉,茜草也可以考虑。
从河图上面,我们得到了大概的治疗原则,并不是说这个用什么药,什么都代表DR,什么都代表“天一之水”,把每个药都丝丝入扣的扣上,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风格。
大家只是取其大象而已。
大海提出问题,是分两个层次的,阴火亢于上需要阳水去制约,己土犯于下,由于水寒土湿,需要去戊癸和化为火。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也是取会于河洛之意,根据二意衍生出来的,并不是用河图洛书机械套出来,行,这是就是后天八卦。
伏曦和文王也没那么简单。
如果那么简单的话,就是一二元的问题了。
★问: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请问何为冲气?
▲答:这个不做回答,等你有了冲气你就知道了。
这样问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老子是依他那种状态写出来的文章,他对自然界的感受,有他的境界,你现在就要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