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三即四 君子和而不同 SAMSUNGNOTTE3与C00LPAD大观4展评

合集下载

美文欣赏之君子和而不同

美文欣赏之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特别喜欢北宋。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

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

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

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乃谦谦君子。

王安石从小书读得很好,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不苟言笑。

少年得志,官运亨通。

执掌朝廷大权,严己律属。

除了不爱洗澡,穿衣服相当不讲究外,经常头发蓬乱就上朝觐见天子,号令文武。

按当时的标准,他基本上算是神经病。

然而皇帝很欣赏他,尽管王安石是典型的脏乱差,依然皇恩殊厚,成为当朝宰相,锐意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想方设法为大宋收税,充盈国库。

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又是政敌,两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相当的不对付。

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庙堂之上,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比对方正确,比对方更了解国情。

所以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用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

斗争的结果是王安石获胜,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风水轮流转。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愤世嫉俗的王安石强力推行改革,不仅触动了皇亲贵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强烈不满,朝野一片骂声,逢朝必有弹劾。

曾参岂是杀人者,一日三报慈母惊。

皇帝本来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三人成虎,天天听到有人说王安石的不是,终于失去了耐心,将他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单元群文阅读先秦诸子主题解说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文化创造性的时代。

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彩纷呈,沾溉万代,奠定中华文明千年思想基础;诸子百家的文章,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润泽中国文学百代文华血脉。

单篇研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0分)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文心雕龙之《知音》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之《知音》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之《知音》原文及翻译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①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②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③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日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④。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君子和而不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君子和而不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君子和而不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政敌,政治上彼此痛下杀手。

王安石执政,皇帝让他评价司马光,他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其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大加赞扬。

王安石被罢黜,皇帝欲治其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坦荡忠诚、有古君子之风,劝皇帝勿信谗言。

材料二:杰斐逊与华盛顿在十三州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中并肩作战,彼此支持华盛领任总统期间,杰斐逊反对其施政方针,两人常激烈争吵,而过后彼此又以信件致歉并重申自己的立场,华盛顿卸任前,提名杰斐逊为总统候选人,称赞其人品和才能,说他是“可以信赖的君子”。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为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一主要讲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政治上彼此痛下杀手,但其他方面又惺惺相惜。

材料二主要讲杰斐逊与华盛顿的和而不同。

可以综合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分析立意。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人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内心,也尊重他人的内心。

存同求异是“和”的基础。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虽然“不同”,但彼此尊重、包容,焉能不“和”。

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做人需要有主见,不盲从、有自我、不照搬。

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主要围绕“和而不同”“对待外物保持客观理性”方面分析立意。

【立意】世界因“和与不同”才绚丽多彩;民族的融合与保持自我特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客观理性看待事物等。

【素材】1.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君子的风范是:只埋头做事和解决问题,不妄谈是非和做人。

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

小人的特征是:不谈问题本身,却喜欢对人指手画脚。

擅长针对人,善于人身攻击,却不想如何解决问题。

大凡君子与君子文言文译文

大凡君子与君子文言文译文

大凡君子与君子文言文译文1. 文言文《小人无朋》的翻译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 ... 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从古代就有了,只是希望国君能够分清楚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朋党哪!所以做君主的人,应当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凯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了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凯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而大为治理.到了舜自己做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互相赞美、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个人结为一个朋党,而舜都重用他们,天下也因此而大为治理.《书经》上说:“纣王有亿万名大臣,却有亿万颗心;周有三千名大臣,却只有一条心.”纣王的时候,亿万人的心各个不同,可以说并没有结为朋党,然而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大臣,三千人结为一个大朋党,可是周朝用了这些人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全天下的名士都囚禁了起来,把他们当党人看待;等到黄巾贼造反,汉朝大乱,后来才懊悔觉悟,释放了所有党人,然而国家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末年,逐渐产生了朋党的争论,到了唐昭宗的时候, ... 光了朝廷的名士,把他们都丢到黄河里去,并且说:“这些人自命清流,可以把他们丢到浊流里去啊!”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前代君主,能够使人人不同心思,不结为朋党的,谁也比不上纣王了;能够禁止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比不上汉献帝;能够 ... 害清流的朋党,谁也比不上唐昭宗的时候.然而(这些人)结果都让国家纷乱灭亡.互相赞美,彼此推让,一点儿也不自相猜疑的,谁也比不上舜的二十二名大臣;舜也毫不怀疑地都进用了他们.然而后代并不讥笑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骗,反而称赞舜是个聪明睿智的圣君,这是因为他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大臣三千人共同结为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没有比得上周朝的了,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这是因为善人虽多却不嫌多啊!前代治乱兴之的过程,当君主的人实在可以引为借鉴啊!理解这是一篇议论文,围绕“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的,至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故作者认为小人无朋,其暂时结为朋友,也是虚假的.文章紧扣“小人之朋”和“君子之朋”的实质区别作对比分析,鲜明地揭示其真伪和对国家的利弊.文章思路清晰,是非分明,颇具辩论色彩.。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一)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一)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一)桂林①即事白云长护孔明台,台上扶桑②花自开。

一夕东风天骤暖,梧州③已送荔枝④来。

【梅津斋主注释】①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境内漓江沿岸风景秀丽,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独秀峰、洑波山、南溪山、象鼻山、芦笛岩、七星岩尤着名,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古迹有桂林王城等。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特产“三花酒”、辣椒酱、腐乳等。

②扶桑:植物名。

亦称“朱槿”、“佛桑”。

产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中南半岛也有。

全年开花,为着名观赏植物。

③梧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及其支流桂江汇合处,东邻广东省。

名胜古迹有火山、系龙洲、鹤岗河滨公园、冰静、久升塔。

④荔枝:原文为“荔支”,实误。

【古井小妞解读】一首即兴即事的写景诗。

白云缭绕孔明台,台上扶桑花儿开。

春来天暖,梧州的荔枝鲜果已送来。

眼前景物信手拈来,用语简洁明快,勾画出一幅意境清丽、简约又不失繁华的春景图。

《行脚集》自序余罢官后,百体有主,笠屐远迈。

自黄金台①下,至七十二泉②;又自大梁③、成皋④、洛阳,回至鹾城⑤。

拟偕妻孥⑥,炊黄粱于破釜,与伏枥⑦之驽,休息骸骨矣。

因念鹾城,只尺太华,有杖不撰山,且笑人,爰共痴奴,遥践胜地?听雨于玉泉院,访僧于云台峰⑧。

濯顽躯于温泉,嚼秋英⑨于韦杜。

如不送去冠上峨峨之獬豸⑩,焉得换来峰头巍巍之佛髻耶?游踪所至,辄有题咏,命其集曰《行箧集》。

属同年老友杨蓉裳作序,蓉裳误听,以箧为脚,序中不儒我而僧我,又以不得共游华山,自名“懒残”,以作序此“丰干⑾之饶舌”。

其文嘉矣,不忍割去。

又病其役我于比邱⑿,非名集之初意,促蓉裳改之。

蓉裳曰吁:“用子之硁硁,度我之恢恢耶?士为名累,如鱼中钓。

鱼尔,尔不知怒;僧尔,尔则以为怪耶!夫僧之异于儒者,脱刺促⒀而就逍遥也。

子之游逍遥矣,子之诗亦逍遥矣。

逍遥尔,故僧尔;刺促尔,乃儒尔。

安于刺促不安于逍遥,吾将改吾之序矣!”我无言以对,而听其以“脚”替“箧”焉。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州县系列: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注释

州县系列: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注释

州县系列: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注释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熙宁四年二月某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苏轼,谨昧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近者不度愚贱,辄上封章言灯事。

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而侧听逾旬,威命不至,问之府司,则买灯之事寻已停罢,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听之。

惊喜过望,以至感泣。

何者?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顾此买灯毫发之失,岂能上累日月之眀,而陛下幡然改命,曾不移刻,则所谓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臣今知陛下可与为尧舜,可与为汤武,可与富民而措刑,可与强兵而伏戎狄矣。

有君如此,其忍负之!惟当披露腹心,捐弃肝脑,尽力所至,不知其它。

乃者臣亦知天下之事,有大于买灯者矣,而独区区以此为先者,盖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是以试论其小者,而其大者固将有待而后言。

今陛下果赦而不诛,则是既已许之矣;许而不言,臣则有罪;是以愿终言之。

臣之所欲言者三,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而已。

人莫不有所恃,人臣恃陛下之命,故能役使小民;恃陛下之法,故能胜服强暴。

至于人主所恃者谁与?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

聚则为君民,散则为仇雠。

聚散之间,不容毫厘。

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

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

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

老子三则

老子三则

■《老子》三则■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第九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第二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六十四章)■《论语》三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1]。

”(《公冶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孟子》二则■(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1]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公孙丑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离娄上》)■《资治通鉴》一则■〔宋〕司马光夫德者,人之所严[1];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2]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周纪一》)■官箴一则■〔宋〕吕本中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2]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4]乎众矣!■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高中 4单元检测 必修4 试题

高中 4单元检测 必修4 试题

第四单元素质晋级检测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根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详细阐述。

“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浩瀚恢弘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

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得很早,而对其完好的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此,孔子是把“和而不同〞当做区分君子与小人的HY,后人把它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一,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与协调,在文化精神上表达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它既是一种君子之风,也是协调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准那么,同时也适用于处理国家、民族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内化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赋予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

无论是儒、道思想的互融互补,还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外乡文化相激相荡而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抑或者是对我们形成强烈冲击的西方文化仍然可以被中华文化交融,都和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和而不同〞仍是各种文化交流与开展的重要原那么。

诚如汤一介先生所言:假如我们希望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开展,假如我们希望中华文化今后能对人类文明有所奉献,就必须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充分吸收他们优秀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文化。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二,乃指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文化上那么表达出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

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此之谓也。

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可以坚守民族文化的本位性,亦源于此。

“和而不同〞的第三个含义是“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在文化精神上那么表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性。

《四友斋书论》明·何良俊

《四友斋书论》明·何良俊

《四友斋书论》明·何良俊孔子曰:游于艺。

又曰:吾不试。

故艺古称六艺,书其一也。

盖自庖牺氏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其肇于此矣。

其后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神泣,则以其泄天地之秘也。

然使当时无文字,则后世无六经矣,其所系不甚大哉。

书法自篆变而为隶,隶变而为楷,楷变而为行草,盖至晋而书法大备。

晋人书,世已罕见,即唐临晋帖,世已称为奇宝矣。

故宋黄长睿最号博古,然自以为不能别晋人书,但断自唐以下而已。

而米南宫讪笑之,随所至之处,即匾宝晋斋,盖为长睿也。

今唐人之迹,已自难得,唯宋以下诸公,世或有其书。

余家宋人书亦有数十种,今皆卖去,不复存矣。

兹以古人评书,其灼然有见者出之。

书家自史籀之后,即推李斯小篆。

观诸山刻石,皆大书而作细笔,劲挺圆润,盖去皮肉而筋骨独存,此书家之最难者也。

至蔡中郎作大篆,则稍兼肉矣。

唐时称李阳冰,阳冰时作柳叶,殊乏古意,间亦作小篆,然不见有劲挺圆润之意,去李斯远矣。

南唐徐鼎臣始为玉箸,骨肉匀圆,可谓尽善。

元时有吾子行,国初则周伯琦宗玉箸,似乎少骨,而吾松朱孟辨实为过之。

宪孝朝,李西涯与乔白岩用小篆,徐子仁宗玉箸,皆入妙品。

此篆书之流派也。

夫八分书之流传于世者,独蔡中郎夏承碑,盖言用篆之二分,兼隶之八分,是于二者之间别构一体,夏承碑正用此也。

其圆匀苍古,可谓绝纱,后亦无有能继之者矣。

卫恒四体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每书辄焚其札。

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

鹄卒以攻书为比部尉,后依刘表。

荆州平,魏公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书自效。

公当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

鹄字孟皇,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其书也。

隶书当以梁鹄为第一。

今有受禅,尊号二碑及孔子庙碑皆是。

孔子碑是陈思王撰文,梁鹄书,亦二绝也。

盖承中郎之后,去篆而纯用隶法,是即隶书之祖也。

今世人共称唐隶,观史维则诸人之笔,拳局蠖缩,行笔太滞,殊不足观。

和而不同议论文

和而不同议论文

材料作文“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讲评分析:本次作文出现问题分析一:出现问题:1、审题的偏差(1)不理解“和而不同的含义(2)没有体现关系性——辨证统一。

就某一点而言,文章失去平衡。

(3)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即加以发挥,没有从整体考虑。

(4)直接抄材料,随便解释几段,心里很糊涂。

(5)没有侧重点(不同)2、选用角度的偏差(1)选写的内容大而不当(《论共性与个性》)(2)只写一面,或和或不同(3)大谈创新的重要性(4)听从与保持自我(5)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6)接受别人的见解(7)我就是我3、材料运用上的不当1)很多事例只能说明一面,所举例子比如:司马迁,李白,屈原,海伦、徐本禹、王勃、勾践、居里夫人、鲁迅弃医从文等2)有不少作文,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用来支持观点的事例却是不能或难以成立的。

比如:毛泽东有个性,反而列举了他的一些错误,这又如何体现“君子”?举反面的事例太多 3)有的事例,有严重的问题。

如说美国攻打伊拉克,是既“和”又“不同”;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合作二:、正确审题立意分析材料,对字面的理解以及隐含意义读材料《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如何理解和?“和”:和谐、和平、和睦、融合“不同”:有主见,不盲从、有自我、不照搬。

从材料引用《论语》的话,以及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写这个话题最合适的内容,是人际关系,是人的品格修养文化的融合、国际间政治生活、对外经济交往等“而”字如何理解?连接两者,并列关系,要想成为君子,就既要“和”,又要“不同”正确的立意思考角度1、世界因“和与不同”才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自然)拓展:2、民族的融合与保持自我特色 3、各国文化交流中和谐与不同 4、国家之间的和谐于不同 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外圆内方)三、拟的好题目《同一舞台,不同的戏》《唱反调的知己》《朋友因“不同”而美丽》等。

[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一:[和而不同]论语读后感之五论语读后感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

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

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

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

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

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

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

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

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

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

关于君子的议论文论据素材

关于君子的议论文论据素材

关于君子的议论文论据素材关于君子的议论文论据素材导语: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是为战国四公子.以德才论,愚以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尝君第三,平原君居末.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战国四君子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齐国孟尝君鸡鸣狗盗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品诗】曹植诗歌质实与畅达的一面

【品诗】曹植诗歌质实与畅达的一面

【品诗】曹植诗歌质实与畅达的一面作者:娴清●(此文已经发表期刊,抄袭必究)曹植作为建安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著作颇丰,所著赋颂诗铭杂论作品凡百余篇,诗的艺术风格多重,表现内涵丰富,部分前人论著中多重视曹植作品的华丽富赡,文采华茂的方面,少有专论其内质的平实真纯,文风的自然畅达的一面,本文试论曹植诗作的这些特征。

一曹植诗的质素之实在曹植的《前录自序》(1)中写出他的诗歌标准:“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

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

汜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

”这里面的质素也如秋蓬,提出质与文之关系,质为素实,不仅是指文章内容的素朴,也是他的文化思想的体现。

他的作品在拥有华美文辞的同时,内质的朴素与真实是根本,与雅颂争流。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2)中写道:“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

”说明曹子建的作品兼雅润清丽,华实皆用之美。

关于曹植文气精神的纯质朴素和真诚,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其原因。

(1)儒家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建安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曹植作为曹操之子,正如《三国志》(3)他向文帝曹丕的上疏所写:“臣生乎乱,长乎军。

”因此他更有建立功业的抱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在《与杨修书》(4)中写道:“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他的报国之志,无论在建安时期还是黄初时期,既使是他被贬成雍丘王,他也不屑无功而受爵禄,无德而禄重。

《三国志》(5)引裴松之注中他称孔孟为一圣一贤,有着一以贯之的出仕思想,他多次上书求自试,参加征讨等事,儒家讲求内圣而外王,内在的雕励,继承诗言志的传统,形成文风内质的实与健。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曹植正是追求儒家这种文质观念,文与质并有,正如钟嵘《诗品》所评:“体被文质”(7)加上曹植本人的情性,造就他作文的骨气,身居下位而不自弃。

二十四诗品详解3

二十四诗品详解3

二十四诗品详解3二十四诗品集解雄浑[杨振纲诗品解引皋兰课业本原解](以下简称“皋解”)“此非有大才力大学问不能,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

”[杨振纲诗品解(以下简称“杨解”]“诗文之道,或代圣贤立言,或自抒其怀抱,总要见得到,说得出,务使健不可挠,牢不可破,才可当不朽之一,故先之以雄浑。

”[杨廷芝诗品浅解](以下简称“浅解”)“大力无敌为雄,元气未分曰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无名氏诗品注释](以下简称“注释”)“见于外曰‘用’,存于内曰‘体’。

腓(féi),变也。

充,满也。

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此即体精用宏之旨。

体精用宏,自然达到雄浑之境。

[孙聊奎诗品臆说](以下简称“臆说”)“理扶质以立干,是体;文垂条而结繁,是用。

”反虚入浑何谓“浑”,浑,全也,浑成自然也。

所谓真体内充,又堆砌不得,填实不得,板滞不得,所以必须复还空虚,才得入于浑然之境。

这是“浑”,然而正所以助其“雄”。

[浅解] “必返而求之于虚,一物不着,自到浑然之地。

”[臆说] “即所谓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者也。

”积健为雄。

何为“雄”,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

这不是可以一朝袭取的,必积强健之气才成为雄。

此即孟子所谓“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意思。

这是“雄”,然而又正所以成其“浑”。

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假使用这意思来说诗,就是必须有大才力、大学问,才能随处触发,成为真诗。

学深养到而写来却一物不着,并不卖弄学问,侈谈理论,这是所谓雄浑。

[臆说] “返虚入浑是认题,返字有心力;积健为雄是使笔,积字有笔力。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万物,万理也。

具于内者,至备乎万理而无不足,斯发于外者,也就塞于天地之间,自成一家,横绝太空,而莫与抗衡了。

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庶几近之。

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论柳宗元散文特色梁鉴江一自唐至清,传统的儒学家对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都持否定态度。

说他“不义”者有之,骂他“小人”者有之。

清人秦笃辉说:“后世讲道学者,每以苛刻论人,而不惟其实,不求其允。

今之集矢于子厚,盖犹万口一声。

”(《平书》卷七)尽管人们对他的政治态度“一例贬之”(同上),对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散文成就却交口称赞,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人韩愈说柳文“表表愈伟”( 《祭柳子厚文》,《韩昌黎集》卷一) ,“雄深雅健” ( 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序》引韩愈语,《刘梦得文集》卷二十三) ;刘禹锡说柳文“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 《〈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序》,同上) ;《旧唐书·柳宗元传》谓柳文“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宋人田锡说柳文“纬地经天” ( 《题罗池庙碑阴文》,柳宗元《河东先生集》附录卷上 ) ;穆修认为“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丽不杂” ( 《河南穆修公集》卷二 ) ;梅尧臣说“其言粲星斗,百岁犹比晨” ( 《永州守王公糙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

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宛陵先生集》卷三十七) ;欧阳修说柳文“出语多崔嵬” ( 《永州万石亭》,《欧阳文忠公文集》四《居士集》卷四 ) ;苏轼“流转海外……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 《东坡续集》卷七 ) :吕南公谓“繇扬雄至元和干百年间,而后韩、柳作……而前此中间寂寞,无足称” ( 《与江秘校论文书》,《灌园集》卷十一) ;朱熹说“今日要做好文者,但读《史》、《汉》、韩、柳,而不能,便请斫老僧头去”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 ;晏殊认为“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者,子厚一人而已” ( 陈善《扪虱新语》卷九引晏殊语 ) :沈晦谓柳文“简古雅奥,不易刊削” ( 四明新本柳文后序,《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附录 ) ;李褫说柳宗元“文章光艳,为万世法” ( 柳州旧本柳文后序,同上 ) ;高似孙说柳文“卓伟精致” ( 《纬略》卷三 ) :罗大经说“柳子厚文章精丽” ( 《鹤林玉露》卷十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