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上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意动用法),
译为:以……为媚,自我怜惜的意思。
(2)萋萋感
.楚吟 (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感伤。
(3)白日丽
.飞甍,参差皆可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译为:使……明丽。
(4)泪下
.如流霰 (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流下。
5.名句填空
(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提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
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
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诗人始终都不能
真正超脱,不能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第十一页,共23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写法(xiěfǎ)探

积累(jīlěi)与运
句又运用了俯仰观察的视角。诗句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对仗工整,是千古传
诵的写景佳句。“喧鸟”“杂英”两句又抓住了春日傍晚的特定景象:暮归
的鸟儿喧闹鸣叫,覆盖了春洲;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布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喧”“杂”显态,“覆”“满”示多,用词贴切而传神。另外,写景的语言不求刻意
雕琢,但也是锤炼所得,于清新明丽之中寻求自然平淡的境界。
提示: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
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京邑,用古人的
望京师借指自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望”是贯
串全篇的线索。
3.这两首诗在抒情写景方面有什么异同?
提示:相同之处是两诗都以乐景写哀情。
不同之处是谢灵运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之情,谢朓则以写景来抒发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朝诗两首》(粤教版)中的名句;(2)能够分析并评价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3)能够了解南朝时期的文学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南朝诗两首》的意境与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南朝诗歌的美,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略南朝诗人的风采,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南朝诗两首》的名句背诵与理解;2. 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3. 南朝时期文学背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南朝诗两首》意境的感悟;2. 南朝诗歌审美情趣的培养;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南朝诗两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 讲授法:教师对南朝诗歌艺术特色、文学背景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5.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南朝诗歌;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南朝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意境;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4. 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梳理知识结构;5.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名句,培养审美情趣;6.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写作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六、教学步骤:1. 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南朝诗两首》的故事情节和诗意表达;2.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其韵律、节奏等音乐性特点;3.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关键字词,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效果;4. 欣赏诗歌艺术特色:教师讲解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5. 感悟诗歌哲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感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思想感情;6.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7.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讲授法和实践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8. 强化诗歌背诵:让学生熟读成诵,加深对《南朝诗两首》的记忆和理解。

南朝诗两首(教案)

南朝诗两首(教案)

19南朝诗两首学习目标:1.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体会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登池上楼》一、导入新课在诗歌史上,从谢氏门庭中走出的两个人,那就是谢灵运和谢朓。

谢灵运和他的“门下弟子”谢朓,叔侄俩结束了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

今天学习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二、介绍作者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

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

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三、诵读全诗,给生字词注音虬qiú徇xùn 怍zuò疴kē衾qīn 昧mèi 褰qīn 眺tiào 祁qí豳bīn四、内容分析第一层(前八句):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

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

第二层(自“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

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

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

“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

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第三层(最后六句):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优质课件(共36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南朝诗两首
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
谢灵运
——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 南朝诗人,晋大将军谢 玄之孙,出生于世袭贵 族之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康乐、大谢。 • 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 山水诗的作家,与陶渊 明的田园诗相对应。
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名将谢玄之 孙,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他的主要成就在 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 流派。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 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替换了残冬。
8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9 祁祁伤(感伤)豳歌,萋萋感(感伤)楚吟。 (正常语序)伤祁祁豳歌,感萋萋楚吟
•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Hale Waihona Puke 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生无限的感伤。
10 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日子长久) , 离群难处心(难以安心) 。 •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11 持操(保持节操)岂独古,无闷(没有烦闷)征 (验证、证明)在今。
望,此时寒冬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 冬的冷风,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 水的波声,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 动的春之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

一个“生(生长)”,一个“变(变 化、增加)”,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大变 化,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了动感,同 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欣喜、新鲜之 感,准确、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南朝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

通过示例诗歌,让学生感受南朝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南朝诗歌的兴趣。

教师朗诵南朝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南朝诗歌的语言、意象和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南朝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南朝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声韵、对仗等。

解读南朝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南朝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南朝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2 教学内容分析南朝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如抒发自然美景、表达人生哲理等。

通过朗读和默写,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体验南朝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欣赏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运用南朝诗歌的技巧和风格进行创作。

4.2 教学内容分析南朝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如比喻、象征、意象等。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运用南朝诗歌的技巧和风格。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提供指导和反馈。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南朝诗歌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2 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南朝诗歌的资源和方法。

5.3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推荐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南朝诗歌的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比较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南朝诗歌的比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南朝诗两首》(粤教版)2. 课时安排:2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分析并欣赏两首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南朝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二、教学内容1. 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介绍2. 南朝诗歌的特点概述3. 诗歌《登高》解析诗歌内容概述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情感与意境探讨4. 诗歌《江南曲》解析诗歌内容概述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情感与意境探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及特点(10分钟)2. 讲解诗歌《登高》(20分钟)3. 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江南曲》(15分钟)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第二课时:1. 检查学生作业,针对问题进行讲解(10分钟)2. 深入分析诗歌《登高》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20分钟)3. 深入分析诗歌《江南曲》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20分钟)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歌的情感与意境体会(15分钟)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南朝诗歌的鉴赏能力4. 学生对诗歌情感与意境的理解程度五、教学资源1. 南朝诗歌相关资料2. 诗歌《登高》、《江南曲》文本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作业布置及反馈工具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朝诗歌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登高》和《江南曲》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与意境的体会。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七、教学难点1. 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及特点的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两首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体会南朝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八、教学准备1. 准备南朝诗歌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诗歌特点等。

2. 准备《登高》和《江南曲》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南朝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南朝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____

(2形)白容日词丽的飞使甍动用法,使……明丽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形__容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满__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 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人才)
课堂小结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 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 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活动的 范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越 变越小了;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各 地经济的发展。正是它们使得人们明天的 生活更加美好!
(1)“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至“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这几句诗是怎样写景的?有何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答案: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他在病
(2)机车制造和改进:
自行研制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 磁悬浮列车
(3)铁路技术改进:铁路提速 (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 开启“追风时代”。)
2、公路交通:
(1)近代:公路交通发展受限
①出现: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仅 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
②发展: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缓 慢;

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19南朝诗两首PPT优质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19南朝诗两首PPT优质课件
【品悟】这是庄子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
3.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庄子杂篇·盗跖》)
【译文】权势如天子而不以尊贵骄傲于人,富有天下 而不以财富自诩于人。
【品悟】谦恭是儒家、道家共同遵守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 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 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 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 崭新的题材领域。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 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 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 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 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 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 了一代诗风。
2.永明诗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 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谢朓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 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 体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 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15)泪下如流霰. (16)谁能鬒.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发出声音 (2)使动用法,使……
惭愧 (3)惭愧 (4)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5) 追求禄位 (6)形容词作动词,昏暗 (7)揭开帷帘,打开 窗子 (8)山势险峻的样子 (9)残余的寒风 (10)验证,证 明
代表作品有诗歌《登池上楼》,赋《山居赋》《岭表赋》 《江妃赋》。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朝诗两首》;(2)了解南朝诗歌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歌的异同;(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南朝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诗歌学习,养成宁静致远的品质,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南朝诗两首》;(2)理解南朝诗歌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与理解;(2)南朝诗歌艺术特点的深入剖析;(3)如何将诗歌鉴赏方法应用于实际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朝诗歌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南朝诗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南朝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意境、手法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典故;(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领会南朝诗歌的特点。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5. 创意写作:(1)启发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南朝诗两首》;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练习及创意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后心得: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南朝诗歌的喜爱程度。

高中语文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乡愁,离思 【题目】 离愁别恨在文人墨客笔下总关风月,一幕幕浓墨 重彩,款款深情,不须画卷,不须瑶琴,唯一纸一笔,足矣。你 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自拟题目,写下你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 600字。
《登池上楼》诗的前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怎样?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
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诗人将
“我”与“物”连接在一起,“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 鸿,“我”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 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 欲隐居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抒发了 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再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想难以实现,在病榻上度过 万木萧疏的冬天,心境愈加沉郁感伤。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采用对比手法。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一是 色彩相对,二是动静相对。 (2)比喻得当。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把霞比作 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3)精于选词。再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因为霞 “散”才显得“余”(残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 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潜虬 ( qiú ) . 衾枕( qīn ) . 岖嵚 ( qīn ) . 绮 ( qǐ ) . n 芳甸 ( dià ) . 怍( zuò ) . 徇禄( xù ) n . 灞涘( sì ) . 卧疴( kē ) . 窥临( kuī ) . 甍( mé ) ng .

高中语文粤 南朝诗两首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粤 南朝诗两首公开课件

三、名言警句 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4.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1)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淝水之 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 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 好,在江南小有名气。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2)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代诗人。父亲为官散 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 齐藩王所重。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 陷,下狱而死。在山水诗上,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答案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生”和“变”好在哪里? 答案 “生”是生长的意思,在此处显得极有活力。“变”充分地写 出了春天来临,柳树上增加了很多鸟声的情景,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 大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答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 却被投闲置散,诗人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诗人又尽力让自己 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 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诗人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 忘却世事。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人鲍照也说:“谢 公诗如初发芙蓉。”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 新、赏心悦目的。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 故,自然形成。谢朓,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及创作方法都与 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 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 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代表作《登 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徇禄及穷海”一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 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衾枕昧节候”八句:描绘了诗人眼 中的春景。这八句对仗工整,视线由里及 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揉和听看感官 的感受,写出了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 冷与暖的各种对比,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的 图景。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 禽”自然浑成,清新可爱。“生”字似信 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因而 这一句常用来引证谢诗的风格。
西晋:陆、潘诗歌中大量的排偶之句描写山水姿态, 左思《招隐诗》、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及山水的清音 与美貌。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 音。”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
山水诗的产生原因: • 魏晋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士大夫阶层以山水为乐,向往 隐逸; • 晋室南渡,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物质生活 条件更优越,他们大造园林别墅,享受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 江南秀丽的自然山水也反映在他们诗中; • 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 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借山水体玄”; • 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对自然风光描写的经验。
【写特】
(1)用典:开头借王粲、潘岳之典 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之美, 然后层层抒情。 (2)以乐景衬哀情,更见其哀。
山水诗
先秦:《诗经》、《楚辞》出现山 水景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中国 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谢朓,母为宋文帝
之女长城公主,南朝 齐杰出的山水诗人, 与“大谢”谢灵运同 族,世称“小谢”。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 明体”。
谢惠连(407~433年):谢安幼弟谢铁
之曾孙,谢灵运之族弟,南朝宋文学家。他 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 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
陈 郡 阳 夏 谢 氏
不说诗人留恋山水,乐而忘返, 反说山水娱人,仿佛山水清晖 也解人意,主动挽留诗人。所 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 色彩。”(《人间词话》)
赏析: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艺术手法】
层次紧密,由托物兴词、感怀喻志、 借景遣怀到决意隐居,转换自然,浑然一 体,沟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 寄情于景。尤其是对春色的描绘,诗人调 动各种艺术手法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 形象,画面鲜丽清新, “池塘”一联为 全诗增色,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胜,因 之可称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
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谢琰 幼子,谢安之孙。少有美誉,善 属文。 “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 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 时顿有两玉人耳。’” 风流“不减王子敬”,清华大学 的校名即出自其诗“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现有部分学者认 为推动玄言至山水诗转变的诗人 应首推谢混,其次为谢灵运,只 可惜谢混诗集多已遗失,故无法 采信。 被晋孝武帝司马曜看中为女婿, 王珣说:“卿莫近禁脔。”,即 “禁脔”一名的由来,后尚晋陵 公主。
刘宋王朝 (公元420~479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 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 朝开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 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 ,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 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 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 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 夺利,最后以至于互相残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一)导语 谢朓,出身贵族,其经历、思想及创作 方法都与谢灵运有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 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 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 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 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 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 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王俭道:“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与王羲之等 人友善,隐居东山,拒绝朝廷招用,流连山水,世人皆 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 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安与王导皆居秦淮河畔,乃三国时代孙权旧部乌衣部 队之驻地,世称乌衣巷。
诗人确实希望有志同道合、情趣相通的朋友 与自己共赏这秋夜景色;另一方面,绝景独 游,无人为侣,恰恰显示了自己不与凡俗同 流的品格,表达出孤独高傲、睥睨一世的心 情。
屈原《九歌· 少司命》: “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 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 临风恍兮浩歌。”
此诗以听觉感受为主,深 趣藏于字里行间,不谈老 庄,风格不同其他作品。
(三)通读课文,讲解诗意:
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 登楼所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 情怀。
登 池 上 楼
谢 灵 运
一 (1-8):言坎坷人生 二 (9-16):绘登楼美景 三(17-22):抒怀旧之情
动、静 声、色
明、暗
冷、暖
【鉴赏】
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 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 种创作倾向。 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 人矛盾的性情。“潜虬”,“栖川”,“退 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 愿, “飞鸿”,“薄霄”,“进德”则象 征其人生的抱负。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 外,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 情。 其中第一句用潜龙与飞鸿的意 象, 类比兴手法。
(二)点击诗人
谢灵运,小名客儿,东晋人,后迁居 南方。很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 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 有名气。(他是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其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 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 诗人。
(三)通读课文,讲解诗意:
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 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 诗的前四句先从当前景物落笔,托物 兴词,感怀喻志。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 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媚”字,把 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诗 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 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次句写仰视飞鸿, 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 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
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号称“诗酒风 流”。 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曾官至都督徐、兖、青、司、 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谢家宝树”典故,“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 阶耳” 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
陈 郡 阳 谢安 夏 谢 氏
谢玄
谢琰(352-400年),东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
最后六句: 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 苦闷,情调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 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不过 是自我安慰罢了。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从外 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
【名句鉴赏】
自然浑成,清新可爱。初登池上楼, 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 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 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 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 “生” 字似信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
二(9-14):
抒去国之情
炼字
【名句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对比鲜明:色彩对比,绮红练白,鲜 明靓丽;动静对比,霞动江静,和谐统一。 (2)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 具体生动。 (3)精于选词:因霞“散”,才显得 “余”;因江“澄”,才现出“静”,精当 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余”、“散”、“澄”、“静”四 字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 写出来。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用 “喧” “覆”和“杂”和“满” 从听觉、 视觉,动态、静态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 林的景色,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 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主旨】
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 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形象的道出了晚霞 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 的清澈。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由此引 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 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 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咏絮之才”
晋重要将领,宰相谢安次子。 淝水之战时任辅国将军,与 谢玄以精锐八千渡淝水,大 败前秦苻坚,有功封望蔡公。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 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 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郎立 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悠然神想 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 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 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 “咏絮之才”。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 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 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 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独惭康乐。”
(一)导语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 出水。”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 发芙蓉。”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 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 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 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 领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风格。
赏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