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悲鸿美术发展

合集下载

徐悲鸿研究报告

徐悲鸿研究报告

徐悲鸿研究报告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作为一位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推动。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主张融合中西技巧,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新艺术表现形式。

他的创作涉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大型历史题材壁画等多个领域。

他以《奔马》系列作品而闻名,这一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气势恢宏的场面而受到广泛赞誉。

徐悲鸿的艺术追求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动荡年代,他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和人民困境的关注,并呼吁社会正义和民族团结。

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

徐悲鸿对于美术教育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他积极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化,倡导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他曾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并在该校建立了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总之,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教育工作,对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独具个人风格
和表现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他对中国画的创新和传承,使其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浅析徐悲鸿的绘画艺术_马佶

浅析徐悲鸿的绘画艺术_马佶

大舞台大104摘要:徐悲鸿是上世纪我国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时至今日,作品《奔马图》仍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和创作风格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对其绘画作品的研究文献众多。

本文首先介绍了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接着着重对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和形式语言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了解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促进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徐悲鸿;绘画艺术;写实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艺术文化及艺术思想的传播和交流也愈发广泛。

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得世界文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扬和发展。

然而,作为艺术而言,特别是绘画,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也是绘画艺术的灵魂所在。

著名画家和艺术家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引领者,在绘画领域声望颇高,深受人们尊重,其作品涉及到素描、国画、油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家禽等多方面,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此外,徐悲鸿在诗歌和书法领域也是造诣颇深,对后人影响很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因此,研究徐悲鸿的绘画艺术,探讨其如何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于绘画之内涵,了解其不同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精华,将对于未来我国民族绘画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徐悲鸿早在1920年6月就在北京大学绘学的《绘学杂志》中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用者融之”,并提出“借助他山,必先自有根基”。

文中言语精妙、逻辑严谨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了辩证讨论,最后以“致广大,尽精微”总结。

对于当时的绘画界来说堪称惊世之论。

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现实做了深刻的解剖,并能立足于传统,同时又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精髓,推陈出新,为中国绘画指明了改良方向,其思维逻辑和对艺术的洞察力,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徐悲鸿在欧洲学习长达八年之久,途经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接受了正统的艺术教育,主张西方古典写实绘画风格,力求改变中国绘画,其国画带有强烈的写实风格,为我国国画绘画史中独特的惊世创作。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这一称号不仅因其一生获得的成
就和成名作而著称,更因其弘扬中国美术传统,涌现出富有个性魅力
的水墨画风,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堪称得此称号的正义。

那么,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呢?
一、徐悲鸿生前取得的丰功伟业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习与创作,他的作品曲折山水断肢
半带有一种无形的情致,融合了高古及创新,塑造出中国民族文脉的
唯美和恢宏,带给人们无限心魄之情,才有可能受到这一宗师称号。

二、徐悲鸿倡导的独特艺术理念
徐悲鸿倡导的艺术理念特别是他以生动的文笔去将“以平为上,以多变
为宜”这一艺术理念王维、吴道子、陶渊明等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思想高
度融汇,对后世美术有了深远的影响。

三、徐悲鸿把心灵作品守护在素志中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时,他的心灵的栖息点在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之中,
其作品里充满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主题,使得他的作品深入流传了下来,源远流长。

四、徐悲鸿把美感种入传统
徐悲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注重细节的描绘,避开艳丽俗艳的装饰,研究行书的自然、坚实的墨色,还有浓淡的丰满的线条,把美感种入了传统。

五、徐悲鸿所弘扬的美术传统
徐悲鸿在明清美学思想的熏陶、化用下,坚持“审美”在艺术发展的核心地位,倡导“简约、多变”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水墨画之精髓,弘扬美术传统,对当今美术界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徐悲鸿真正能被誉为“一代宗师”,是由于他在艺术创作上获得的丰功伟业、倡导的独特艺术理念,以及把心灵作品守护在素志中、把美感种入传统以及所弘扬的美术传统,才使之享誉海内外,堪称得此称号的正义。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4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画廊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9-12
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的气度。他用笔泼辣、凝重、酣畅,适宜表现 马的外形壮美,和内在气质的驯良、坚毅、敏捷。如图 4 所示。
图2 宋李公麟也是画马高手,他的马依然有高贵气息。画家用纯 熟的白描技法,把盛唐吴道子时代的“白画”发展为具有丰富表 现力的画种— ——白描。这幅画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苏东坡 看到了龙眼居士(李公麟)画的马,赞曰:“龙眼胸中有千驷,不惟 画肉还画骨。”画肉还画骨,揭示了李公麟画马的成功规律。如图 3 所示。
2019-12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艺术画廊
传承和创新
— ——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庄红伟
(厦门市文化馆,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院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
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这种绘画理论指导他在绘画上传承和创新,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他被国际美术评论界称
人的不足
先看古人画马,唐韩干是画马名家,他的马,膘肥体壮,动势
很强,各具形态,栩栩如生,是稀世珍品。 苏轼写文赞韩干四马图,其意说: 韩干画的四匹马,有一匹在陆地上,高高昂头,抖动鬃毛,好
像看什么似的正高声长鸣;其中有一匹想要过河,马臀高高,马 头在下,正在选择过河的地方,小步徘徊而没渡成;其中二匹在 水里,前面的那匹回头看,好像用鼻子说话,后面的那匹不理它, 似乎想喝水。如图 1 所示。
图3 徐悲鸿画马,在前人画马的基础上很注意“守”其佳,“继”其 绝。无论奔马还是群马,都有韩干等古人之马的高贵脱俗之气, 这是在精髓上的继承。但有很大的“增改”即创新。一改技法。古 人画马以白描为主,画出马的温驯;徐悲鸿改白描为浓墨重写, 画马的奔放的精神面貌。二改造型。把肥马改为瘦马。古人画肥 马,是养尊处优之马;徐悲鸿画瘦马,钢筋铁骨,肌肉强健,表现 马的力量,马的勇猛。这种马是崛起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人 们看了徐悲鸿的马,都会振奋起精神,拼搏奋进。 徐悲鸿画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还是群马,都赋予 了充沛的生命力。他画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是要表现马的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

需要修改的地方有:1、文中涉及的有关评论者的观点需要在丰富些。

2、摘要改为200多字,内容尽量压缩正文中的主要观点。

3、正文中的有关文献的评论要加注释及出处。

4、参考文献年、月、日,期刊或出版社一定要标清楚。

5、需要一篇这个论文的大纲。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提要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与促成,加上个人因素使然,徐悲鸿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将写实主义作为革新中国绘画的方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就。

但,徐悲鸿过于强调理性与写实,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

关键词:徐悲鸿;美术教育的贡献大纲引言:徐悲鸿生平简介一、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一)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二)改变了绘画界自晚清以来的柔靡风气,彰显了美术的社会价值(三)在美术教学中贯注了爱国主义情怀(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五)提携了各种类型的美术教育人才二、徐悲鸿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领域的不足(一)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主张“素描为一切造型的基础”;提出传统中国画不科学)(二)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美感不涉及利害;目的性过于强烈,不免会导致艺术审美的弱化)结语(徐悲鸿式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作用,但也是有代价的。

如今,现代西方绘画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大陆美术教学也亟需改革)引言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

1912年,徐悲鸿于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学习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建国后,徐悲鸿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浅谈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及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浅谈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及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浅谈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及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出身贫寒的他,6岁就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四书五经、诗文书画。

17岁他就为了维持生計先后在家乡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三所学校担任图画教师。

他原名徐寿康,他一直很想逬洋学堂学习,但家里又拿不出这份钱来供他读书。

他只好四处借钱,可是没人看得起他这个穷小子。

一次次的碰壁使他深感人情冷漠,不禁悲从中来,仿佛鸿雁哀鸣,便改名为悲鸿,此后他一直自诩为哀鸿。

他始终以一个美术教育者的姿态为处于战乱中的祖国效力,他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身上的•傲骨”体现在民族大义和个人节气上,所以他的♦傲骨”并没有妨碍他与政坛显要和商界巨贾结下深厚的友谊,正是他的真才实学与高风亮节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与支持。

1徐悲鸿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在我国第一批接受法国学院派训练的艺术家中,徐悲鸿的造型功底相当深厚、坚实,而且冨有韵律,受新古典主义及印象派色彩造型技巧的影响,他观察分析色彩也极为缜密,在色调处理上注重冷暖变化与对比。

他认为造型是西方艺术的核心,所以他在表达色彩时不会跨越造型形体表达的界限,在形体与色彩尖系的处理上,他更注重造型上素描尖系的表现。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区别就是造型,中国画并不会再现所描绘事物的形色,它注重意象表达,它甚至滨斥西方绘画的写实。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艺术家对水墨的意境表达,所以从水墨的意境到西方立体造型的变革是中国画革新首要面对的。

徐悲鸿从这种颓靡的故步自封的摹古风中看到了传统中国绘画在方式上存在的漏洞。

他自己对中西方的美术都有较深入的感悟与理解,他用他所了解的知识及他自身深厚的美术功底来对比中西方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差异,并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革新,总结了自己的中国艺术改良理论《中国画改良论》。

徐悲鸿认为当时中国的艺术和当时中国的现状相同,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急需拯救,因此在他看来艺术的改革与社会的改革相同,他觉得倡导新艺术是推进社会变革的切入点。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为什么说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徐悲鸿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位伟大艺术家,被誉为“一代宗师”,他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高中国国画的地位和影响,更在于他在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徐悲鸿的艺术风格、作品、意义及其影响四个方面来论述徐悲鸿为何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一、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徐悲鸿传承了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追求技艺的精湛和艺术的深度,既有严谨的传统派,也有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元素。

他在学术与创新的关系上始终保持平衡,这使他的作品风格既传承了传统,又具有创新性。

徐悲鸿善于绘制动物,他将动物赋予人性,擅长将动物、人物与物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在他的画作中,人物与动物的身份往往是模糊的,《游春》、《九牛图》、《戏牛》等作品将动物人化,寓意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湖光山色、百鸟朝凤、墨竹等作品也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的经典。

二、徐悲鸿的作品徐悲鸿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横跨国画、油画、彩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了史上最著名的牛画,其中尤其以《九牛图》、《戏牛》、《逐鹿图》等著名。

《九牛图》,由九头牛所构成,在静谧中显出一种凌厉的气势,画面十分精致细腻,富有中国的传统风味。

徐悲鸿在画中采用了渲染原理,遵循了生活的实景,体现了生命的力量。

《戏牛》是徐悲鸿创作牛画的又一代表作。

全幅画面采用了纸本彩墨画技法,倾注了作者对戏牛的无限热爱之情。

画面通过生动饱满的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了一幅动物形象丰富、个性鲜明、活泼趣味的队伍。

《戏牛》充分展现了徐悲鸿擅长表现动物的才能,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那份赤子之心。

三、徐悲鸿作品的意义徐悲鸿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上,更体现了徐悲鸿对中国画、民族文化和艺术教育的贡献。

徐悲鸿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注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刻探究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美学表现方式等,并将之注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画风的演变与艺术特色

徐悲鸿画风的演变与艺术特色

徐悲鸿画风的演变与艺术特色徐悲鸿是中国画坛上的传奇人物,他的画作风格经历过多次演变。

但是,他的画风却一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徐悲鸿的画风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

演变过程徐悲鸿的画风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从事工笔花鸟画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作品以精细的勾线、细致的描绘和浓郁的工笔风格为特色。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花鸟画作品,例如《芙蓉》、《乌鹊和牡丹》等。

第二个阶段是他深入民间艺术、吸收民间文化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画风更为豪放自由,色彩更为鲜明,笔触也更加含蓄。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赶驴图》、《赶猪图》、《赶牛图》等。

第三个阶段是他追求现代艺术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他从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绘画技巧,将西方绘画语言和中国绘画传统进行有机结合。

这一时期,他的画风更为极简主义,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浅灰的色调表达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黄河》、《百姓_谷》、《乡村母亲》等。

艺术特色徐悲鸿的画风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具有很高的绘画造诣和艺术灵感,在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现方式。

首先,他非常注重构图和重视色彩。

他的构图严谨而富有变化,在场景中构建出极具艺术价值的完美形态。

同时,他的色彩鲜明而饱满,赋予了他的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次,他善于运用画面元素和细节,塑造丰富、生动的形象。

他对人物、动物的形象的把握非常准确,能够深入到表情、动态、气息等方面,能够将其特点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

最后,他注重演绎情感和表现思想内涵。

在他的画作中,情感和思想内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往往可以通过画中的人物、动物、风景等来表现出来。

他有一种高度的敏锐性和感悟性,能够敏锐捕捉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并将之演绎得淋漓尽致。

总之,徐悲鸿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艺术巨匠,他的画风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和个人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的画作历经三次演变,但是其独特的风格却一直贯穿其中。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影响了中国画坛数十年。

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得他的作品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徐悲鸿的中国画作品所体现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徐悲鸿在绘画题材上传承了中国画的传统。

他以人物画为主,尤其擅长画马。

这一题材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杰出的画家致力于表现马的形态和气质。

徐悲鸿通过对传统马画的研究与借鉴,将中国画中的传统技法与艺术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笔下的马具有准确的形态结构,活泼的动态表现和丰富的笔墨变化。

这些都是从传统中国画中吸取的养分,体现了他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其次,徐悲鸿在表现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他大胆使用色彩和光影,使得他的画作更加生动和有力。

徐悲鸿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凸显出画面的层次感。

他善于运用光与影的处理,使得作品更加富有立体感和戏剧性。

这些形式上的创新使得徐悲鸿的作品远离了单一的传统手法,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需求。

除了题材和表现手法的传承与创新,徐悲鸿的作品还引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和意象,使其更具现代性。

例如,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社会主义主题的倾斜,他通过描绘劳动人民和农民,表达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这些内容上的创新使得徐悲鸿的作品更加积极向上,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也使得他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徐悲鸿的中国画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绘画精髓,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对我们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徐悲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对当时的中国
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但它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改良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他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改良技法。

徐悲鸿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画在技法上的局限性,他提出要借鉴西
方绘画的透视和光影表现手法进一步改进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他主张“顺应光影之变化以
现形”,在画面中运用明暗对比和光影的变化,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

第二,改良题材。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题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传统的人物、山水等,很难迎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他大力推崇对生活进行观察,寻找新的题材,来表
达当代人的生活状态。

他尝试拓宽中国画的题材范围,同时也在作品中表现了新的思想观
念和审美取向。

第三,改良表现手法。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性。

他提倡画家应该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摒弃传统的成规和刻板印象,创造属于自己的艺
术风格和语言。

他倡导“画自由”、“笔自由”,让画家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和创意。

总的来说,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这种思想对
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中国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中国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1895-1955),字煒,号悲鸿,祖籍湖南醴陵,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

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他是新中国美术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徐悲鸿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他的艺术成长历程,也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

下文将对徐悲鸿的书画作品进行研究,探究其艺术风格、内容主题以及意义所在。

一、艺术风格徐悲鸿的书画作品在风格上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古代壁画和民间绘画的影响。

他擅长运用线条表现形象,画面简洁大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他的作品注重对形态的捕捉和表现,在笔墨运用上善于创新和突破传统,使得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徐悲鸿的画风清新自然,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点,为中国现代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活力。

二、内容主题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人物肖像、风景山水、花鸟虫鱼等多种题材。

在人物肖像方面,徐悲鸿尤其擅长以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和形象,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尤其善于刻画中国民族的劳动人民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疲惫、朴实、朝气蓬勃的生活场景。

在风景山水作品中,徐悲鸿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他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艺术创作,塑造了许多传神绝妙的山水画作品。

他笔下的山水,平实而又富有韵味,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婉约与新意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还创作了大量的花鸟虫鱼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他善于利用线条勾勒出花卉、鸟类和虫鱼的形态,使得作品富有动感和生动性。

这些作品既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又呈现了艺术家对生命的讴歌和赞美。

三、意义所在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意义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其在中国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贡献,其中对中国画的改良尤为重要。

他提出的“中国画之改良”理念,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徐悲鸿的生平、艺术理念和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他对中国画的改良所做出的贡献。

徐悲鸿,生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美术家。

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深受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和解剖学的影响。

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画的改良和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徐悲鸿提出的“中国画之改良”理念是要在传承中国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技法和构图手法,使中国画得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他认为要改良中国画,必须以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积淀和民族气质的特色相结合。

在实践中,徐悲鸿在人物画、花鸟画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徐悲鸿在人物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传统中国人物画以墨韵为主,注重笔墨的深浅、浓淡和干湿,强调意境的表现和气韵生动。

而徐悲鸿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绘画的光影和透视原理,注重人物形体的结构和表情的生动。

他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强调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写实性,使得他的人物画既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韵味,又具有了现代绘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情内涵。

他的代表作品《露营图》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

这幅作品以一对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为主角,表现了他们坚毅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朝气蓬勃的气息,展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徐悲鸿运用了中国画的写意技法和西方画的写实手法,赋予了作品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徐悲鸿在花鸟画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中国花鸟画以线条为主,强调形态的变幻和生动的意境。

而徐悲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构建,使得作品更富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徐悲鸿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画的改良者”。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进行改良。

他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方向,为新时期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徐悲鸿主张以“写实”为改良方向。

他认为,中国画在创作时应该以真实的表现方式来展现事物的形态,而不应该夸张或是留白。

他曾说:“只有通过写实,画才有形态,有表现力,才有观赏的价值。

”他在《美术报》上发表的许多与“写实”有关的文章,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次,徐悲鸿提出了对于色彩运用的改良。

他认为,中国画在色彩使用上应该有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他曾经提到:“不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法和用色方法运用到西洋绘画中去,便会表现得有些空洞。

”他试图把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色彩方法结合起来,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跳跃、明亮、立体,并且在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的同时也能创新发展。

此外,徐悲鸿对于构图和表现方式也有所创新。

他提出了“远近与重要”、“总揽全局”、“合理性和大意”、“择一而为”等构图原则。

对于表现方式,他主张画家应该通过感受和想象,通过形像的变换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这些构图和表现方式的改良,为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徐悲鸿的这些观点和实践,使得中国画从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为了现代艺术形式。

他让中国画重新回到真实,赋予了画面更多的色彩和表现力,让中国画在视觉上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呈现,引领了中国现代画的新风潮。

他的学生们也在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总之,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中国画之改良”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提高观赏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巨擘,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于世。

他的画作既有以人物和动物为题材的作品,也有以风景和花鸟为题材的作品。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思考。

徐悲鸿的人物画作品主要表现了人类的生活和命运。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人物画作品力求真实而不做作,他常常选取一些平凡的人物作为绘画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生活和境遇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艰辛。

徐悲鸿的人物画给观者带来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思。

徐悲鸿的动物画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尤其擅长描绘马和猫。

他以极富表现力的线条和虚实结合的技巧,生动地表现出马的力量和优雅。

他的马画作品往往给人一种令人惊叹的感觉,他通过对动物姿态和肌肉的描绘,让这些画作生动而富有力量感。

他的猫画作品则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将猫的灵动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动物画作品展示了对动物形态和神态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除了人物和动物,徐悲鸿的画作还包括了风景和花鸟。

他的风景画作品以国画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韵味和气韵,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丽和奇特。

他的花鸟画作品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画的精髓,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和美丽。

徐悲鸿的画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影响。

他将中国绘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使中国绘画在国际上有了更广泛的影响。

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表达了他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他的画作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徐悲鸿书画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徐悲鸿(1895-1955)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被誉为“中国画之改良者”。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卓越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改革和创新。

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是在时代背景下的,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他提出了“中国画之改良”,并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下的徐悲鸿在20世纪初期,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浪潮。

中国传统艺术因为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悲鸿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以期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使中国画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应当“以学洋为进步”,即在保持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以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他提倡中国画家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创新,使中国画艺术能够融入当代社会,表现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

在他的创作和教育中,他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绘画,将其技法和思想引入中国画,并为之进行改造。

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理念。

徐悲鸿提出了“以西皮骨,练东气”的口号,鼓励画家学习西方绘画的透视、色彩、光影、造型等技法,并将其融入中国画中。

他注重绘画中的写实性和情感表达,提倡画家以现实主义和写生的态度去创作。

2、注重创新和实践。

徐悲鸿鼓励画家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界限,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和手法。

他的创作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上,注重对形式和内容的更新和变革,使得中国画在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3、培养新一代的绘画人才。

徐悲鸿在教育上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广泛学习西方绘画,并在中国画中进行创新。

他的理念对当代中国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育,对中国画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勇于对传统进行改革,探索新的道路和方向,并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杰出艺术家,他对中国画的改良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悲鸿以他深厚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新局面。

在徐悲鸿创作早期,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师承大家,努力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革,他逐渐感受到传统绘画的局限性和与现代社会的脱节。

他意识到,要将中国画引入现代,就需要对其进行改良和适应。

徐悲鸿通过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他学习了西方油画的透视和光影处理技巧,使他的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性。

他还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观念和主题,通过表现生活中的劳动人民和农村风情,使中国画具有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徐悲鸿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绘画的模式和观念。

他提出了“画面中的构图与色彩应以心灵意气无穷尽的自由性,即作者实情意造无可拘泥之意”这一口号,宣扬了创作的自由性和个性化。

他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色彩运用,打破了传统画坛对于线条和色彩的束缚,使中国画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

徐悲鸿注重观察和研究民族艺术,融入他的创作中。

他认为,中国画应该通过吸收各个民族的艺术元素,更好地表达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他在创作中加入了许多民族特色的元素,如人物服饰、民俗风情、动植物形象等,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徐悲鸿还倡导了革新绘画教育的思想,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绘画人才。

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大力推行素描教学,强调绘画的基本功和观察力的培养。

他提倡学生通过临摹大师作品和实地考察来提高绘画水平,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创作能力。

徐悲鸿在中国画的改良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通过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模式和观念,追求创作的自由性和个性化;他注重研究和融入民族艺术,使中国画更好地表达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他的努力和成就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徐悲鸿,20世纪中国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美术之父”,其对中国绘画的改良和创新贡献卓著。

在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徐悲鸿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画改良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绘画传统的振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他对中国画的贡献和影响。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论引入中国绘画,使得中国画的传统得以更新和改良。

在20世纪初,西方绘画的艺术理论和技法开始逐渐引入中国,这为中国画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徐悲鸿深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他广泛学习了西方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

他提倡学习西方绘画,借鉴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法,结合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发展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从而推动了中国画的改良和发展。

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他用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和改良。

他引入西方绘画的知识和技法,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他在绘画教育和学术研究中提倡学习西方绘画,传承中国画的传统,为中国画的振兴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画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也为我们理解和发展中国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希望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从而促进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

也谈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他对中国绘画的改良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悲鸿倡导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通过对徐悲鸿“中国画之改良”思想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轨迹,找到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路径和方向。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应当改良,主要是基于中国绘画自身的困境和外来绘画的冲击。

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冲击和影响。

徐悲鸿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理念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僵化和衰退的现象,需要进行改良和提升。

他提出“中国画之改良”,即要在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新技法和观念,促进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这种“改良”的思想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承继与创新,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需要的深刻把握。

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具有历史性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传统绘画遭遇西方绘画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徐悲鸿提出了“中国画之改良”的思想。

这一思想为中国美术界提供了一种借鉴、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视角。

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相互融合的重要标志。

徐悲鸿的这一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一系列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与进步。

徐悲鸿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美术教育家和理论家,徐悲鸿提倡的“中国画之改良”思想深入到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各个层面。

他主张要保持中国画传统的吸收各种艺术流派的精华,培养新一代的艺术家,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

徐悲鸿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家,他的艺术创作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发展。

浅谈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及其作品

浅谈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及其作品

浅谈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及其作品摘要: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与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先生完成了《愚公移山》等作品,借物喻情,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抒发了画家深沉的爱国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大环境所致,此时的画作多少带有积极向上的趣味。

徐悲鸿先生以奔跑的马表现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主题。

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同时,徐悲鸿先生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关键词:徐悲鸿;愚公移山;奔马图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出生于1895年,一生经历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形态以及革命运动风云跌宕。

面临西方列强以及日寇侵略的时刻,国人救亡图强的情绪高涨,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中国美术也同样发生了巨变,民国时期的美术展示了中国社会动荡变迁的历史境遇,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这一时期徐悲鸿主要从事油画和国画的创作。

油画以《田横五百士》为代表,国画以《愚公移山》、《九方皋》等为代表。

他在油画方面融入了中国画笔墨精神,在国画方面,他用西画写实观念改造中国画,使中国画具有西画的某些因素,从而成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人物。

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往往给人以生机和力量感,令人振奋。

《愚公移山》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一个生死存亡的年代,徐悲鸿与当时许许多多中国艺术家和思想家一样,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大主题下同时也都关注着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文化命题。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叙述了愚公为了搬走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地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徐悲鸿美术发展
徐悲鸿,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活动家、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家。

徐悲鸿于1927年回国后即开始在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并且坚持不懈地从事美术教育长达25年之久,并将美术教育视为比美术创作更为重要的工作。

1927 年徐悲鸿任教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艺术系,1928年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42年创办并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又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在长期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生涯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美术体系,并逐渐形成了独特、全面、丰富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教育体系。

文章回顾徐悲鸿的美术教育生涯,进一步挖掘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探讨在新时期丰富、继承和发展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发挥其对中国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科学主义的时代氛围是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外因。

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风起云涌,西方艺术思潮在美术界日益引起关注,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科学主义在美术上被认同为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消化和吸收。

康有为明确提出应该学习西方美术“写形之精”以补充“吾国之短”;陈独秀更是疾呼必须“采用西画的写实精神”改良中国画。

徐悲鸿正是在当时社会充满浓郁的科学主义氛围中步入画坛的,他的个人成长和学习经历则是其美术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内因。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位民间肖像画师,幼时的徐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达章对肖像画的求真影响了徐悲鸿日后执着于写实的理念。

在欧洲的10年留学期间,徐悲鸿废寝忘食地欣赏和临摹西方艺术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在对国外经典艺术的认真学习和不断摸索过程中,深受法国学院派的写实主义观念再加上其在中国接受的“师法自然”思想的双重影响,徐悲鸿逐渐在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丰富而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和美术教育思想。

归国后,徐悲鸿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的长期任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全面、丰富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教育体系。

二、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探微
1.具有中西艺术兼容性明确特征
徐悲鸿非常痛心“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明确提出艺术家必须
以振兴中国画为已任。

徐悲鸿担心如果中国的艺术不进行改良的话文化将黯然失色。

因此,徐悲鸿立志改良中国画,23岁时便提出“中国画改良论”,这也使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具有较为独特的中西方艺术相互兼容互补的特征。

徐悲鸿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的现代形式主义,强调发展中国画必须融汇西方写实艺术。

徐悲鸿的观念不仅是他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也体现出其美术教育理论的基本观念和指导思想。

这是徐悲鸿为了促进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而总结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方法论,他关于中西融和的观点与刘海粟、林风眠不谋而合,在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收并蓄、相互交流方面也是一致的,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2.提倡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中一直践行西方写实艺术原则,而且写实主义美术思想比较坚定,这也成为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础。

1926年,徐悲鸿明确提出必须重视和提倡写实主义,他强调美术应该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创作与教育应以写实主义为主,明确提出艺术发展的主导原则,进而强调“写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

徐悲鸿深受法国学院派的写实主义观念和其在中国接受的“师法自然”思想的双重熏陶,从而使他坚定了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开始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艺术系教学实践中初步萌芽,而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等学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教育思想,以科学主义主导美术教育,创立区别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新型美术教育体系,是徐悲鸿致力于美术教育一以贯之的重要教育思想。

在徐悲鸿的坚持和倡导下,写实主义美术教育观念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直在我国美术教育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重视素描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徐悲鸿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就已经认识到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一再强调素描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认为美术初学者必须重视素描,先学习素描才可以为学术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徐悲鸿强调素描是美术工作者必须学习的“第一步功夫”,也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的重要形式。

徐悲鸿认为造型艺术教学必须以素描为基础,要力求达到“以形为重,以形为先”。

徐悲鸿积极提倡并且身体力行地将素描教学融入美术教学实践,重视并发挥素描教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构成了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徐悲鸿提倡和亲身指导素描教学的影响下,其写实理念和素描方法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支撑。

4.重视美术的社会教育功能
徐悲鸿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后,对中国美术的社会功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徐悲鸿坚持不懈地提倡和实践现实主义的美术教育是众所周知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在他们易于接受的基础上开展接近生活和宣传救国主张的艺术创作。

他的艺术创作意图更多的是想把美术作为改造当时社会的一种工具,在他的很多美术作品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与救国图存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这种坚持源于生活、关注现实的立场,借艺术表达对社会正义的呼唤,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破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徐悲鸿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应深入生活、接近社会大众,引导学生掌握创作的真谛,从而体现出美术的“真宰上诉”的社会教育功能。

5.坚持以科学主义思想为美术教育基本原则
徐悲鸿非常重视科学主义思想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坚持以科学主义思想为原则打造科学化、理论化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

科学主义思想是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

科学与美术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讲究严谨、理性的思维,而美术需要的是灵感与想象,但在探索事物内在本质方面,两者又具有一致性。

徐悲鸿基于这样的认识,将美术与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美术家学习科学家求真的探索精神,提倡美术创作与研究利用科学、理性思维完成美术创作与教育。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素描为研究美术的基础。

徐悲鸿强调研究美术以素描为基础,就是要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创立一套科学而严谨的逻辑规则,使美术教育具有学理性特征。

徐悲鸿在《画苑序》中提出将“新七法”作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性纲领,这是为了改变当时流于空洞的、程式化的画风而提出的较具操作性的绘画准则。

徐悲鸿一生的美术教育实践都坚持以科学主义思想为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徐悲鸿是“五四”以来强调美术向西方学习以改造中国画的领军人物,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把西方艺术学院教育制度引入中国美术界,并且建立了科学、系统
的美术教学机制,还在于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悲鸿重视并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教育思想,以科学主义主导美术教育,创立了区别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新型美术教育体系。

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创新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同时加速了中国美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

在几十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徐悲鸿始终重视对美术人才的培养和提携。

徐悲鸿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培养了吴作人、颜文梁等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悲鸿在数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培养了五辈人才,绵延至于今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美术教育学派”。

而这些经他培养的优秀美术人才不仅进行美术创作,而且有的从事教学,从而发展了中国的美术事业,尤其是中国美术教育事业。

徐悲鸿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美术教育家,独特、全面、丰富的美术教育体系和美术教育思想体系是其留给中国美术界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我们重新认识和学习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仍然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并且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的精神财富。

当然,如果从求全的角度出发,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也存在偏颇之处,所以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考虑如何丰富、继承、发展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期充分发挥其对新时期中国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