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菱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的性质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难点:菱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菱形纸片.
设计意图:学生准备菱形纸片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回顾过程,以及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处理方式:让学生结合图形复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在学生复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容易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混淆;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四个方面复述,并能结合图形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设计意图: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回顾,一方面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另一方面利于学生积累探究图形定义及性质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内容2: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形象无处不在,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
A
B
D
C
D A
O
C
你能发现它们有怎样的共同特征?你知道这样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叫做什么吗?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菱形”,去探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师板书课题: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处理方式: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图片,并与一般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对菱形的定义与性质先有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菱形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用疑问的语言导入新课,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活动内容1: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
1.结合以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能给菱形一个定义吗?
2.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而且还具有它本身独特的性质.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处理方式:结合图片上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归纳菱形的定义;通过对菱形的观察,与一般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归纳菱形特有的性质,并口述,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与平行四边形的对比,对图形进行观察与抽象,归纳菱形的定义与性质,体会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和菱形的“特殊”之处,为下步探索、证明菱形
的性质做好铺垫.
做一做: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
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线段相等?
处理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菱形纸片进行折叠,折叠的过程中,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发现菱形的“特殊”性质,感受折纸过程对性质的初步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对称性,即菱形不只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过程中验证菱形的特殊性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验证发现的结论.
活动内容2:菱形性质定理的证明
如何推理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两个性质呢? (多媒体出示)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 AB =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
求证:(1)AB =BC =CD =AD ;(2)AC ⊥BD . 处理方式: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出发,独立思考、分析证明思路.第(2)题多数学生可能会应用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想不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确定证明思路,最后找一名学生板书证明过程,教师规范解题过程的书写.
学生预设:
证明:(1)∵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CD ,AD=BC (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AD , ∴ AB=BC=CD=AD . (2)∵AB=AD , ∴△ABD 是等腰三角形. 又∵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B=O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 ∵OB=OD , ∴ AO ⊥BD .
即 AC ⊥BD .
设计意图:通过对性质的分析与证明,一方面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不
C
D
B
O
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解题过程的板书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师强调:菱形的性质定理
活动内容3:定理的拓展延伸
通过对“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发现菱形对角线有什么性质? 处理方式: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若不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
ABD 中,“三线合一”还能有什么结论?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通过对菱形纸片的折叠发现一
些相等的角,从而总结出“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延伸,结合推理或折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教师强调:
三、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活动内容1:
例1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
BAD =60°,BD =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线AC 的长.
处理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说出菱形的性质,发现本题线段和角的有关结论,再独立组织本题的解题过程.然后让一名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学生
还有可能会应用“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结合直角三角形的其它知识解决此题,教师都应给与肯定.
学生预设:
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AC ⊥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1
6322
OB OD BD ==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
D
B
O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 ∵∠BAD =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BD =6.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OA OB AB +=,
∴OA = ∴AC =2O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此例题的思考与分析,初步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明确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理解菱形的性质定理.
活动内容2:方法提炼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请说说你的理由.
处理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进行说理. 教师强调:菱形的问题经常会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巩固菱形性质定理的同时,明确菱形问题可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活动内容3:巩固训练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 =5cm ,
AO =4cm ,求BD 的长.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目的思考、分析及书写的过程,一生在黑板板书并进行讲解.若有不规范之处,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规范.
设计意图:学生已通过前两个问题对菱形的性质进行理解,所以对于本题的处理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A
D
B
O
C
A D
B
O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处理方式: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强调:1.菱形的性质定理: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有关菱形的问题,往往可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有学生完成,一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二是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反思、提炼的好习惯.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
活动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达标检测题.(多媒体出示) A 组 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C =10cm.
(1)_____,_____.BAC B ∠=∠=
(2)对角线BD=_________.
(3)过点B 作BE ⊥AD ,则BE=_________,
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B 组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F 为边B
C 上的点,
DF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M ,过M 作ME ⊥CD 于点E ,
21∠=∠.若CE =1,求BC 的长.
处理方式:学生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后,一生说出答案,同位互换批改,不明白的问题利用1分钟时间交流、改正.
设计意图:当堂达标的题目不能太多、太难,只要能达到检测本课知识的目的即可.B 组题可以加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挑战性,以更好的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基础作业:课本 P4 习题1.1 第1、2题.
拓展作业:已知地板砖上一菱形花纹周长为40cm ,两个相邻内角之比为2:1,求菱形的对角线长.
板书设计:
A
D
B
O
1
2
F
A
M
E
D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