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
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探究的愿望。
这些问题很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常识看得见摸得着。
比较多的关注学生身边的问题,融生活趣味性和知识趣味性于一体。
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并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时,给予鼓励,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乐趣。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增强他们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在适当的条件下,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创建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一点,此点为焦点。
用“F”表示。
交流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观察思考:生活中的透镜眼镜片上的透镜望远镜上的透镜显微镜上的透镜天文望远镜上的透镜数码摄像机上的透镜一、照相机1.构造:镜头、相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2.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3.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像;4.人的眼睛就像照相机。
想想做做:观察、交流、回答思考、实验、总结动手、实验、操作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析探究有机的结合,对生活中的透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投影仪实物展台上的透镜:投影机上的透镜:1.构造:由灯泡、投影片、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平面镜、屏幕组成;2.作用: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3.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光经凸透镜后会聚而成,如果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上能记录所成的像。
虚像:光经凸透镜没有会聚,如逆着出射光看去感到光从虚象的位置射出,物像位于凸透镜同侧。
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合作、实验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同时纠正学生在生活中所形成的错误观点。
学生对生活中透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知识延展◆探究活动1:奇妙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水透镜老奶奶的放大镜哪去了?没有放大镜该怎么办?实验器材:小烧杯、小玻璃瓶、塑料袋、清水实验要求: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自制水透镜帮老奶奶解决没有放大镜的苦恼么?说说其中的道理?人造水透镜:思考、回答、交流学生通过问题分析体会物理的价值,学以致用。
◆探究活动2:实验器材:小烧杯、滴管、透明玻璃片、清水实验目的:比较水滴透镜的焦距。
想一想:如何估测水滴透镜的焦距?做一做:比较不同大小水滴透镜的焦距。
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图3-2-4【课堂小测】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 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 、 的像;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 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 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 A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B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C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D .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6.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A .平面镜B .凸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 7.如图3-2-4,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A .正立的像B .缩小的像C .倒立的像D .放大的像8.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图3-2-3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图3-2-3学案实验一:1,观察:像的特点:、、像物距u 像距v(填大于、小于、等于)2,分析:物距u范围,像距v 范围。
3,在图中画出物与像大致位置和大小4,要想使像变大,应如何操作?。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活中的透镜” 篇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
教学难点: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
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从常见的透镜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从而得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u形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为什么要用透镜?生:因为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由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光学仪器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 透镜对光的作用(1)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尝试用不同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使光线会聚和发散。
(2)学生讨论:透过透镜的光线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3)学生回答:通过实验观察到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2. 焦点和焦距(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2)学生讨论: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3)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得出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及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再通过讨论得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教师演示: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记录数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上三幅图分别是日常生活中用的哪些器材?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三种器材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照相机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先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3.投影仪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4.放大镜的机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5.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实像和虚像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课题名 5.2生活中的透镜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看投影仪、放大镜,了解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三、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镜的纸、凸透镜(焦距为5~10cm)。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照相机可以帮助人们留住精彩的瞬间;投影仪能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不方便直接看到的图象;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离不开凸透镜制成的神奇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的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手机可以照相,你会发现能照相的的手机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生活中的透镜》精品教案
第五章课题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3)认识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教学难点】虚像的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张美景图片。
【过渡】大家一定喜欢在假期的时候和家人出去游玩,在旅游的过程中,少不了的就是拍照留念,记录当下的美景,当时的心情。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照相机实际上是透镜的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照相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二、新课学习1、照相机【过渡】要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先看一下照相机的构造。
(以胶卷相机为例)(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
【过渡】照相机在拍照的时候,得到的像是比实物小的,现在,我们来自制一个照相机,验证一下吧。
在制作之前,老师先提问几个问题。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演示实验】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2)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小于物体(像小).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小于物距(物距大)成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1)
生活中的透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本章要紧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学生把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超级符合新课标的大体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的,能进一步使学生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熟悉。
如此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熟悉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发学生对凸面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凸面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踊跃性。
二、教学目标: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自主学习、检测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慢慢的学会抓住重点与核心知识去看书、学习。
(2)提高学生的观看、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成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在探讨中培育科学的实验和探讨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②能够熟悉和区别实像和虚像。
二、难点①明白得凸面镜三种应用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的要紧特征。
②将本节课凸面镜三种应用推行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说明一些现象。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讨论法、分析法、实验法、问答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五、学习提纲:1、照相机是如何工作?2、投影仪是如何工作?3、放大镜是如何工作?4、实像和虚像有哪些区别?六、教学进程:(一)、知识温习引入新课,导入学习目标通过温习透镜的相关知识点,引申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和告知学生这节课咱们要以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为例来研究《生活中的透镜》。
(二)、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和探讨一、通过三学、三测、三讲的模式教育,让学生把握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教学竹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二、新课学习(一)照相机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播放动画:快门与采光播放动画:光圈与景深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照相机的调光和景深与透镜的关系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想想做做: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下图就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示意图,物体通过透镜在底片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板书: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分组观察,教师指导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投影仪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观察有什么现象?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说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放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板书: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实像和虚像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观察、研究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会聚所成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是可以记录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像三、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板书设计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设计出一堂富有启发性的课程。
一、情绪添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情绪词和语气词,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在介绍透镜知识时,不仅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还可以添加一些形容词,如“神奇的透镜”、“神秘的透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去掉生硬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生硬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总而言之等”,因为这些连接词会让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相反,我们可以选择更接地气的语言,通过自然衔接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比如,在讲解“物距和像距”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拍照时的焦距,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写作风格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写作风格。
与其使用单调的语言和枯燥的叙述方式,不如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讲解“近视的成因和预防”时,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眼保健操,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结语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可以与教学紧密相连,创造出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
教学者需要通过添加情绪、去掉生硬和灵活运用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汤其刚【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
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和点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探究法:通过对实际器具的操作,了解三种仪器的成像特征。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看图,了解各种仪器的构成情况。
【教学用具】1、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2、学生制作器材: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焦距5—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透镜的知识,大家回答一下,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生: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2、引入师:光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比如在一些光学器件中就使用到透镜。
比如说我们生活中常使用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
你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生:照相机能够拍照片,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银屏上,放大镜可以把小字体放大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为什么具有这些功能?生:因为镜头上装有透镜师:是的,因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所以它们才能实现各自的功能。
那这些透镜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生活中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一)、照相机师:大家看到,老师手中有一个照相机。
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师:好,请同学们观察照相机,并根据生活中使用照相机的经验或收集到的资料以及阅读课文,来回答下面的问题:①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②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拍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③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④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也就是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⑤像片是如何得到的?生:①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板书: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③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④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板书: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组成)⑤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因为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胶片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了。
经过显微定影后形成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后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94页的想想议议,自己制作一个模型照相机,或下去自己找一个照相机,通过照相机来看物体,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板书: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图一照相机成像原理师: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投影仪,这是在教学中常用到的,大家翻到课本95页,观察它的构造,想想它有什么优点?师:首先我们知道,投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生: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师:它的镜头是什么镜片?生:凸透镜师:那投影仪成的像是不是和照相机一样的?生:不一样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投影仪所成的像图二投影仪成像原理师:由投影仪成像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板书“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师:我们再来重新理清一下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我们投影仪上方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像。
天花板的平面镜有什么作用呢?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这就是我们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师:现在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通过投影仪被放大,原理和上面说的投影仪原理类似。
(三)、放大镜师:学习了投影仪,下面我们来认识放大镜。
给每组学生发一个大镜,让学生用它来看书上的字或其他物体。
请问放大镜是什么透镜?你们看到的字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
师:那我们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生:正立的(板书: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1、当照相机靠近景物时,这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像也会变大.可总结为物近像大远.还有一类照相机是可以调节焦距的,不需要改变物距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调节焦距时,当焦距变长时,相当于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变短,像变大,像距也变大2、在实际应用投影仪时,一般屏幕位置固定不变,调节凸透镜(镜头)的位置可使成像清晰;调节整个投影仪的前后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实像.要想得到正立的像,可以把投影片倒着放,当从投影屏幕观察到物体偏左上时,应向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屏幕的中央.注意:(1)投影仪与照相机的相同点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缩小的像.(2)投影仪与放大镜的相同点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的虚像.3、放大镜在使用时要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且越靠近焦点物体成的像越大.(五)、讨论师: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与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三种仪器中: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哪些?能成缩小的像的仪器有哪些?生: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投影仪和放大镜,能成缩小的像的仪器有照相机。
师: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生: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六)、实像和虚像师:除了刚才我们做学习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在第四章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它们成像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呢?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规律;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师: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各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师:(画图分析)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它能在光屏(感光照片)上留下信息,叫做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由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而成,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因此不能在感光照片上留下信息,叫做虚像。
师:(总结定义)所以我们就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像。
师:如下图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它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图三)。
图三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师:那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平面镜分别成什么像呢?生:照相机、投影仪成实像、放大镜、平面镜成虚像。
(板书:照相机、投影仪成实像、放大镜、平面镜成虚像。
)师:如图四所示,凸透镜成虚像是,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出的,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图四)。
图四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侧师: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虚像光路图,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区分实像和虚像?生:实像是光线经过光学器件会聚而成,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
虚像是光线经光线器件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
【板书设计】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构造: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成像原理二、投影仪1、构造: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成像原理三、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五、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叫做虚像。
3、会区分实像与虚像【课堂练习】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胶卷相当于,成像的特点是。
答案: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镜头是一个,它里面的平面镜所起的作用是,成像的特点是。
答案:凸透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是镜,成像特点是。
答案:凸透镜正立、放大的虚像4.实像是由而成的,(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透镜(选填“同侧”或“两侧”)。
答案:实际光线会聚能两侧5.虚像是由而成的,(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透镜(选填“同侧”或“两侧”)。
答案: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不能同侧6.凸透镜既能成,也能成。
答案:实像虚像7.(2010·百色中考)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用作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解析】选 B.照相、摄像时,在凸透镜后的胶片上得到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通过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8.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易错答案】A、C、D【正确答案】选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放大镜为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成的是正立的虚像;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拍照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选B.9.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解析】选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10.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解析】选 B.幻灯机的结构和调节与投影仪类似,为了观众观察方便,银幕上的像应是一个正立的像,这就需要将幻灯片倒置.幻灯机镜头或照相机镜头成像时,物与像是全方位倒置,不仅上下倒置,左右也倒置,故B正确.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解析】选 C.从题图中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学仪器中投影仪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1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从蜡烛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直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解析】选 D.由图可知烛焰透过此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选项中只有放大镜是成此类型的像,故选D.13.晚上,在一盏灯光和白墙之间移动凸透镜,有 个位置可以地墙上得到灯泡的清晰的像.透镜在离灯泡较近的位置时,像是 的;透镜在离灯泡较远的位置时,像是 的.两者所成的像都是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