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诗词五首(1-3)
《诗词五首》
• 写作背景 •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
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 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 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 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 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 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 17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理解诗意
•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 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 感伤国事,看见花儿,也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 离愁别恨。
•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 两黄金。
合Hale Waihona Puke 探究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 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 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 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 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 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 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 省巩县),因曾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居,仕进无门,困顿 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 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 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 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 漂泊鄂、湘一带,后贫病而死。
29.诗词五首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约客未至的心情: 有急、有气、有失落、 有无奈。
户外自然之景 (寂寞、单调)
室内人物之景
诗文赏析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 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 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 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 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 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 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 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 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 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 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 毕竟东流去。 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表达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 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词作赏析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 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 (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 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 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教按语文版
诗词五首教案课题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含义。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体味诗的意境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读懂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激情导入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
他是谁?因为什么而流泪?我们来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作者作品1、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
后世称他“杜工部”。
他的诗反映人民的疾苦,谴责统治阶级的残暴,被人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有《杜少陵集》。
他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二人并称“大李杜”。
安史之乱期间他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2、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国破山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背景链接“安史之乱”延续7年之久, 762年冬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了河南、河北等地,这时,在樟州过着逃离生活的杜甫正听到大乱平定的胜利消息,又惊又喜,便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诵读诗歌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的感情。
(欣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他到底是悲还是喜? 明确:诗人是悲喜交加。
3、尾联中把四个地名用“从”“穿”“下”“向”四个词串在一起有何作用?把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理感受。
五、诗歌翻译在剑门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jì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那巴峡和巫峡,一路顺风,从襄阳直29.《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进程1.复习前两首学过的唐诗,先齐声背诵,再提问(出示幻灯片):第一首诗的文体是什么?第二首诗的文体是什么?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第二首诗中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歌的句子:明确:绝句律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第29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读会写生字。
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体会诗歌的特点。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体会诗人感情和志向。
【教学要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并背诵诗歌。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体会诗歌的特点。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⑵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教学步骤】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歌行》【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新课探究】一、解题。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今天一起学习《长歌行》。
此诗选自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二、朗读与意思理解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4.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终南别业课件语文版图文文库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 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 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 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 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王维作为这 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风格深受时代背景影响。
作者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一生 经历丰富,早年曾任官,后隐居终南山,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 和山水画。
文学成就及影响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观
西方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人类征服和 改造的对象,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和 利用。在诗词中,自然常被描绘为壮 丽的背景或象征某种抽象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自然元素在诗词中运用
中国诗词中的自然元素
中国诗词中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花鸟、雨雪等,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这些自然元素既具有审美价值, 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尽管诗中流露出孤独和无奈,但诗人依 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欣赏大自然的 美景,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孤独之感
诗中的“独往”、“空自知”等词语 ,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
05
知识拓展:相关诗
词作品欣赏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推荐
01
王维《山居秋暝》
02
杜甫《登高》
03
李白《将进酒》
04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了 深刻的探讨,是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
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诗词五首
2019/9/16
11
5.对于五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归园田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追求自由的闲适心情。 B.《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作者希望出仕做官,因为他和宰相张九龄 是忘年之交,所以他直接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张九龄。 C.《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的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这种 情趣是通过作者所见所感写出来的。 D.《长相思》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2019/9/16
3
《渔家傲》借助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 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身漂 异乡,梦回家园,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 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报国之志
2019/9/16
______气__蒸__云__梦,泽______波__撼__岳__阳。城本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 求官、服务社会)的句子是:_____坐__观__垂_,钓_者_____徒__有__羡_。鱼情 (3)《 终 南 别 业 》 中 表 现 诗 人 天 性 淡 逸 , 超 然 物 外 的 风 采 的 句 子 是
2019/9/16
17
(三)阅读《终南别业》,回答下列问题。 12.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林为乐土,不刻 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13.“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这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试分析 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这两句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既描写了山水景物,又蕴含诗人愉悦闲 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言浅而意深。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退隐后闲适生活的喜爱,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同步达纲练习】一、填空1.《长歌行》选自___________,编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____________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诗人。
3.《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的女词人_________,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这是她的_____________期词。
二、给下列字注音唏()馄()黄浣()女嗟()日榆()关聒()三、对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春布德泽(恩惠)B.学诗谩有惊人句(徒然)C.涵虚混太清(水映天空)D.风一更,雪一更(古时的钟点,这里指晚上)四、翻译下列句子1.常恐秋节至,馄黄华叶衰。
2.九万里风鹏正举。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____________,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词描写了夏天的什么情景?2.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来。
3.请简要分析一下诗中“乱”、“忽”两字的使用效果。
4.“望湖楼下水如天”能让人想起哪些曾经接触过的诗句?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同步达纲练习】一、填空1.《长歌行》选自___________,编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___。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word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内容预览:29.诗词五首【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却看:再看。
却,还,再。
漫:随便。
约:约会。
疏:疏落。
可怜:可惜。
行人:指逃避战乱的难民。
涕泪:眼泪。
涕,在这里指眼泪。
自横:(船在水流的作用下)横于水面,随波飘荡。
漫卷诗书:随意把书卷起来。
深树鸣:在大树茂密的枝叶间鸣叫。
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坐等候客人时,放落的棋子震掉了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应是绿肥红瘦:(经过这场春末夏初的风雨,庭中)该是花残叶茂的景象。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29.《诗词五首》教案doc
29、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教学难点】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预习这五篇作品,准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
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给下面生字注音:荒秽.(huì)荷.锄(hâ)草木长.(zhǎng)涵.虚(hán )舟楫.(jí)南山陲.(chuí)殷.勤(yīn )谩.(màn)蓬.舟(pãng )那畔.(pàn )风一更.(gēng )聒.碎(guō)2、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并写在语文书上。
3、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了解诗词内容并能翻译,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朗读中感受形象。
二、导入新课。
有人问诗歌像什么?我们说: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地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诗的外延就是我们和我们生活的空间: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呻吟同样属于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 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 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 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2.)写出 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 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为珍贵,(3.)表达了诗人 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 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 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 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 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 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 深远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国后加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 墙断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 草木后缀“深”字,描绘出了乱草遍地,人烟稀少的荒芜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 “破” “深”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这 些景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神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 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
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
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9课《诗词五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1
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
3.“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
迫下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 悲苦。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 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 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1.完成作业。
2.背诵本诗。
退出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人。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 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 《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基础字词
鹧鸪 zhè
gū
疏通文意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 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 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 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 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寄寓着词人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
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 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
充满忠愤。“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济说是“借
水怨山”,说得是用比兴的手法。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 “山”“水”分别比喻什么。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 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
29诗词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景 抒
探究:1、诗歌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情
2、“独怜”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野渡 无人舟自横”句有何寓意?
一、解题:约客,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
二、作者介绍
赵师秀,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人。绍 熙进士,曾任高安推官。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 江西派的艰涩生硬。和徐照(字灵晔)、徐玑(字灵渊)、 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这首词,读好节奏, 体会词人情感。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现实?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极写侵略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1084---1151?) 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宋 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自幼 资质聪慧少识音律。与大学 士赵明诚结婚,共同搜集、 研究金石、校勘古籍,生活 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夫妻 避难江南,丈夫赴任湖州时 病死。从此她颠沛流离,在 凄凉困苦中度过了晚年。她 的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 颖,有《漱玉词》传世。
即 白 却剑 从 日 看外
闻
巴 放 妻忽 峡 歌 子传
官
穿 须 愁收 巫 纵 何蓟 峡 酒 在北
军 收
, , ,, 便 青 漫初
河
下 春 卷闻 襄 作 诗涕 阳 伴 书泪
南 河
向 好 喜满 洛 还 欲衣
北
阳 乡 狂裳
。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29诗词五首
。
用比喻手法写军民收复失地之心不可阻挡
的句子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直接表露诗人坚定的报国志向的句子
是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 树荫深处黄鹂婉转动听的叫声 。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 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 只有那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
“独怜”一句写静景,第二句静中有声,烘托了环境 的清幽,为我们创设了一幅意境恬淡幽静的画面。在 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 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 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 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金石中学——曹基光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
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随即安史之乱 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 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 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 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 终贫病而死。
3、《约客》中写江南夏夜之景的句子 是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绝妙佳句 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4、《如梦令》中词人用借代和拟人,创
造性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
是
应是绿肥红瘦
。
5、《菩萨蛮》中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
来深重苦难的句子
是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昨天夜里雨点疏落风势猛烈, 浓浓地睡了一觉,没有消除昨夜残 留的醉意。试着问问那卷窗帘的小 丫头,回答却说“海棠花儿依旧 (鲜嫩)”。“知道不知道哇?知 道不知道哇?应该是叶儿繁茂花儿 凋零的景象了”
29 诗词五首_课件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 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 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 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 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 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 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 收成。
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的一项是 (D )
• A、首联徐徐道来,交代出因何购得终南别业。
• B、颔联“独往”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自 得其乐;“自知”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 C、颈联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可谓诗中有画, 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 D、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 的闲适情趣,突出表现隐退者孤僻的性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写 气蒸云梦泽, 景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 坐观垂钓者, 情
徒有羡鱼情。
1.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3.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9诗词五首
29.《诗词五首》试卷(2012--12--3)姓名:班级:座号: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抒写诗人忽闻安史之乱已平的捷报,急欲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2、《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以情写景,借景抒情,表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
3、《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诗人雨夜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4、《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①蓟.北()②滁.州()③涕.泪()④襄.阳()⑤鹧鸪..()⑥骤.()苏轼.( )宫阙.( ) 何事长.( )向别时圆绮.( )户 chánjuān ( )( )2、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解释加点的词。
(1)却.看:(2)何.在:(3)涕.泪:(4)野渡:(5)残酒:(6)独怜.:(7)绿.肥红.瘦:(8)白日:(9)青春:3、一词多义。
怜:①独怜.幽草涧边生()②可怜.无数山()却:①却.看妻子愁何在()②却.道“海棠依旧”()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可怜无数山可怜:古义:今义:②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古义:今义:③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古义:今义:5、填空。
(1)白日放歌须纵酒,。
(2)春潮带雨晚来急,。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有约不来过夜半,。
(5)知否?知否?。
(6),毕竟东流去。
6.下列古诗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9 诗词五首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 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
29
诗词五首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
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 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 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一个
“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
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闻收复之喜,后
四句写急欲还乡之情。
首联直接叙写喜讯。收复蓟北,标志着破碎
的山河重新统一。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
满衣裳,把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出来。颔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 地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位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 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 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颈联,
诗人把内心狂喜之情,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
联连用四个地名,一气呵成,将惊喜推向高潮。
首联中的“涕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既有对胜利的喜悦,也有对自己长期颠沛 流离生活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尾联中把四个地名用 “从”“穿”“下”“向”四个词串在一 起有何作用?
把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 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 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 理感受。
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 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 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累赘,相反尽 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之后地地心, 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地!
(1)“有约不来过夜半”一句点题,用“有 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 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2)“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最为传神。 这一细节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 却将他久候友人不至时那种闲极无聊、焦躁无 奈、失落怅惘的复杂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 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 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 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 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韦 应 物
滁 州 西 涧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737一793) 唐代诗人,玄宗时,担任过地方行政官吏, 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 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 在官僚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 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 感到无可奈何,这样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 矛盾状态中, 《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 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 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的情怀。
写作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 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 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 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川省三台县),听 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 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想一想
通过学习本诗那个词最能表达诗人 当时的心情?
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 中为我们呈现的景象?
•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 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 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那暮 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 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这首诗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注音
jì tì
蓟北
涕泪
xiānɡ
巫峡
wū
襄阳
洛阳
luò
杜甫(712-770)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 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 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 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 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探究讨论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时 令)、什么时间的什么景物?烘托了一 种怎样的气氛?
前两句描绘的是江南初夏(梅雨季 节)夜晚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以闹衬静,烘托出单调、寂静的气 氛,为下文写诗人约客不至时的心情作 了铺垫。
探究讨论
2、诗的后两句中哪一句点题?哪个 细节描写最为传神?这一细节透露出诗 人怎样的心情?
恬淡幽静
• 品读诗歌
1、找出第一句诗的文眼,诗人对幽草是怎样的感情?
文眼——独怜
感情------喜爱
2、诗人对黄鹂是什么态度?
毫不在意(从“独怜”中可以看出)
3、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安贫守节,洁身自好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诗中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 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 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 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这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的写照,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 所作为的忧伤情怀。
中心主题
这首诗描绘西涧晚潮 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 静的意境.流露出了淡 淡的忧伤情怀。
约
赵 师 秀
客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 卷并称“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 南宋后期诗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为他 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且 四人的字号都有一个“灵”字(赵师秀 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 照字灵晖),四人的诗歌风格、生平际 遇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他们联系在一 起名为“永嘉四灵”。赵师秀是“永嘉 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有《清苑斋集》 传世。
喜欲狂
想一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 裳。”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 他到底是悲还是喜? 悲喜交加
泪:1、听闻官军胜利的喜悦 2、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概
想一想颔联、颈联是如何源自现诗人一家在突然 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波动的?
“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 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 癫狂了。 而诗人自己更是一扫积郁,豪放地 饮酒歌唱,想象在春天里与妻子儿女为 伴还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