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史1

合集下载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是指通过实际劳动活动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劳动实践,积累实际经验,培养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劳动教学法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一种以劳动为主要内容,以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外教史:是指外国教育史,也称为外来教育史,是研究外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学科。

外教史主要关注外国的教育制度、学校组织、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外教史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外国教育的历史背景、学习外国教育的经验和借鉴外国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英文回答:The original English-language world history course offered by my school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engaging exploration of the major events, themes, and civilization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The course is taught by ahighly experienced and knowledgeable native English speaker, ensuring that students receive the highest quality of instruction.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tudents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of the historical force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ie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The cour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Ancient Civilizations: Mesopotamia, Egypt, India, China, Greece, and Rome.Medieval Europe: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feudalism, and the Crusades.The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The rediscovery of classical learning,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The Age of Exploration: European voyages of discovery, the Columbian Exchange, and the rise of European empires.The 18th Century: The Enlightenment,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The 19th Century: Industrialization, imperialism,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ism.The 20th Century: World War I, World War II, the Cold War, and the rise of globalization.Throughout the course,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learn to analyze primary and secondarysources, and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human history. They als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regular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assignments.By tak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not only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history but also develop a global mindset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xperience.中文回答:我们学校提供的原版英语世界历史课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塑造我们世界的重大事件、主题和文明。

外教史习题

外教史习题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1、简述《费舍法案》的主要内容。
①5-14岁的儿童免费义务接受初等教育; ②为2-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③开设继续教育学校,免费提供一定的学习课程 和教育训练; ④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限制国家教委 对地方教育当局的制约。
二、教育制度
制度概览 极其重要 重要 了解
国别
5、简述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①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战后日本教 育改革的开端。 ② 《教育基本法》由前言和11条正文构成,其主要精神包括:确 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 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政治教育是 培养有理智的国民;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 均等,男女同校;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 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 和发展。 ③ 与《教育基本法》配套的《学校教育法》由9章108条构成。该 法案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 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采取“六三三 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延 长到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 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同时它 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的规 定。 ④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 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4、简述苏联1918年《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① 1918年,苏俄开始讨论建立新的学校制度问题。10月通 过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② 根据《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规定,凡属教育人民委员 部管辖的苏联的一切学校(除高等学校),一律命名为 “统一劳动学校“。所谓“统一”,是指所有的学校为 同一类型的学校,是一个不间断的阶梯;所谓“劳动” 是针对旧的“读书学校”而言,把劳动列为新学校的课 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世界。“统一劳动学校”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13岁的儿童,学习期限 为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17岁的少年和青年,学习 期限为4年。 ③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强调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 取消教学计划,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违背了教育的基 本规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外教史 第一章

外教史 第一章

二、史前社会的宗教与禁忌
• (一)宗教 • 1、宗教的起源——泛灵论 • 史前人类从灵魂的观念中衍生出的对超自然力量 的信仰 • 2、宗教的地位——决定社会教育性质和内容 • (1)实践教育

(2)理论教育
• 3、宗教的形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 4、宗教教育——培养宗教专门人才和对一般人的宗 教知识教育

劳动和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不同领域和
社会功能,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本原
的,谁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从属关系。
• 教育需要起源论 • 代表人物 • 杨贤江
• 基本观点: •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需要,起源于社 会群体传递、发展文化和社会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 同需要。
• 为什么要对教育起源问题进行研 究?
阿拉斯加的鹰-狼-鲸图腾柱
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图腾多为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由于 史前人类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氏族用以命名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血缘 联系,这种动植物或自然物就成了氏族的图腾。
奥林匹斯山 Ⅱ
• (二)禁忌体系
• 1、禁忌的概念
• 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
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
• 1、理论基础
• •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 2、方法途径
试图通过历史起源的研究来获得教育的 逻辑起点。 • 3、经典例子 •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商品的起点
第二节 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
时期
前氏族 蒙昧时代 母系氏族 野蛮时代
生产力发展 状态
主要发明
社会关系
群居杂婚 血族群婚与 族外群婚 族外对偶婚 家庭出现 一夫一妻制 与家庭
森 林 古 猿 及 其 生 活 的 想 象 图

外教史

外教史

1、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英、法、德、俄、美等主要欧美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未来的趋势,具体分析如下:(1)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①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主要阻力来自教育自由的积习;初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学内容极为简单,重宗教、阅读而轻计算;教师不是专门职业,地位很低。

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则聘用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和中学预备教育。

②法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主要还是教会的天下;强大的法国专制政府对初等教育较为关心,到17世纪则颁布了八个有关法令;当时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

③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德国教育一般是以普鲁士教育为主的;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生活日渐丰富,实科教育随之兴起;从16世纪中期起就先后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18世纪后期出现了新式的“泛爱学校”。

④俄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7、18世纪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起步时期和重要转折点。

16~17世纪的文教复兴政策,注重开办学校,建立印刷所。

印刷历史书籍和教材;16世纪末的兄弟会学校面向所有兄弟会会员子弟并接受会员监督,组织上比较民主,教学上提供广泛的知识;18世纪初进行教育改革,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改革初等义务教育,向教育近代化推进。

⑤美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业以移植欧洲教育模式为主,宗教是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但教=教育又是与殖民地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量少、水平低,是学校的明显特点。

18世纪前期出现了学区制度,学区制度适应当时的实际,后来各州相继确立了学区制度。

但学区制也强化了教育的地方主义,引起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加大。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一、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该适应自然,强调儿童的天性发展。

他提倡直观教学和游戏教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兴趣。

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顺口溜来记忆他的观点:“小宝贝,爱学习,游戏教学好有趣。

”二、洛克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认为绅士不仅要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素养,还需要拥有强健的身体。

他提倡体育与智育的结合,认为身体与心智相辅相成。

顺口溜为:“洛克绅士身体好,体育智育都不少。

”三、卢梭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顺应自然的教育,反对过于刻板和规矩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个体。

顺口溜为:“卢梭主张自然走,教育要顺应儿童。

”四、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情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充满爱心和关怀,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顺口溜为:“裴斯太洛齐爱生活,教育要充满关怀。

”同时,他提倡“教育心理学化”,强调教育应该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结合。

顺口溜为:“裴斯教育心理学,发展自然少不了。

”五、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纪律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权威,学生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

顺口溜为:“赫氏教师权威大,学生纪律要牢记。

”六、杜威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反对传统教育的束缚。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适应社会能力的人,顺口溜为:“杜威实用和实践,适应社会真本事。

”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认为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

顺口溜为:“杜威儿童中心行,活动经验少不了。

”当然,除了以上的顺口溜记忆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外教史人物的观点。

比如利用关键词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外教史知识点。

以上就是《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外教史汇总

外教史汇总

外教史第一章一、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教育由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尾性3、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的战士。

4、教育内容只重视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5、教育方法是野蛮和鞭笞6、重视女子教育。

二、简述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不完全由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视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同斯巴达比要温和的多6、轻视女子教育三、智者:又称诡辩家,是指一种收费传播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讲师。

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智者的贡献有:1、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确定了前三艺:文法、修辞额辩证法3、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5、他们是早期的人文主义智者的出现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四、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

知识、智慧与道德具有内在联系。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了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五、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研究哲学与讲学中,行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十五的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优点是不灌输、不强加、自然而然;缺点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较高六、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的理论,他认为学习并非是从外部得到什么知识,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教育根植于和何种基础?(一)生物学起源论倡导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中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二)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三)劳动起源论(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提出者:苏联学者史学家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恩格斯观点源于(四)需要起源论提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二、史前教育的概况(一)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史前教育的概况()前氏族社会(距今约400万年至1万5千年最初阶段旧石器儿童属于整个部落)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儿童在妇女身边教育出现“青年之家”)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工具社会大分工教育增加“成丁礼”(青年礼))了解有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剩余产品个人占有途重视道德、精神教育)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名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胜过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 位于亚洲西部的 幼发拉底河 与 底格里斯河流域 (两河流域)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苏美尔文化是 巴比伦 文化的前身(一)文化与科学1、公元前4000年产生文字 泥板书(公元前3000年) 楔形文字2、古巴比伦最杰出的成就:天文学和数学 公元前2000年(二)教育概况1、学校的由来由来位置名称负责人教师助手学生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书吏”寺庙泥板书舍校父专家大兄长校子2、教学内容及方法 语言、书写、阅读、翻译、计算、楔形文字符号表、文法著作、字典老师先写在泥板上,学生临摹;抄写背诵单词或词组。

外教史

外教史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以确保对奴隶与平民的统治,并支持对外的掠夺或防御战争。

教育特色及内容:(1)婴儿检视。

儿童属于国家所有,婴儿一出生就受到国家长老的检视。

凡身体畸形的,就被抛到弃婴场。

检视合格的儿童交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

(2)斯巴达式的训练始于诞生。

婴儿要进行忍受、控制和意志锻炼。

儿童5-6岁时观摩成人活动。

7岁后进行教育场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

并且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

(3)训练效果——国家机器。

从小经历过严酷训练和教育的斯巴达青年,个个举止庄重、态度严峻,静如处子,动如狡兔。

雅典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目的: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

特色: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有较多的智育成份;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内容:1.身的教育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注意到躯体的健美匀称、动作的灵活适度。

2心的教育在雅典又称为“音乐教育”,既包括狭义的音乐教育,也包括文字、文学等文化教育。

3宗教、道德教育则全贯穿在全部身的教育和心的教育之中。

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相同: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区别: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外教史(试卷及答案)

外教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2分)1.伊拉斯谟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反对中世纪教会对儿童的压制态度和严酷的体罚,倡导( A )教育。

A.自由B.仁爱C.鼓励D.引导2.伊拉斯谟指出,“儿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 A )。

A.自由者B.创造者C.想象者D.引导者3.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D)。

A.热爱儿童B.中庸之道C.通过有趣的故事D.因材施教4.蒙田是法国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思想家、(A)及教育家。

A.散文作家B.政治家C.革命家D.理论家5.下列不属于蒙田教育目标所说过的话是:(D)。

A.只使他们的心智健全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他们的体力。

B.心智与身体绝不能一个得到训练,而另一个没有训练。

C.如果心智得不到体力的支持,就要受到过分的压力。

D.心智和体力是同一重要的,但更应首先重视心智发展。

6.《母育学校》、《世界图解》和《大教学论》是( B )的代表作。

A.摩拉维亚B.夸美纽斯C.伊拉斯谟D.裴斯泰洛齐7.“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这一思想是(A)提出的。

A.约翰.洛克B.柏拉图C.杜威D.哈多爵士8.卢梭认为(D)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天地B.动物C.上帝D.自然9.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一种(C)的本能。

A.自卫B.求生C.模仿D.学习10.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建立一所学校后开始他的第三次教育实验活动,逐步完善了(A )的思想。

A.教育心理化B.教育思想化C.爱的教育D.人性化的教育11.(B)怀德斯平领导了英国幼儿学校运动。

A.19世纪下半期B.19世纪上半期C.18世纪下半期D.20世纪下半期12.英国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A)尖锐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建立理性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A.罗伯特.欧文B.罗森德.欧文C.夸美纽斯D.约翰.洛克13.欧文的社会改革和教育实验活动已经包含了( A )教育理论的萌芽。

外教史

外教史

第一章古希腊学校教育实践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

在其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希腊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为西方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地理位置: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包括爱情海、爱奥尼亚海诸岛及小亚细亚两岸一群奴隶城邦的总称。

在这些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斯巴达和雅典。

因此在讲述古代希腊教育时都以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为代表。

一、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4)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前30年)。

1.荷马时代教育(公元前1100—800年)之所以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为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

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以阿喀疏斯、奥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

英雄们都是品性高尚,人格健全的道德典范。

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各种为社会所肯定的美德、勇敢、正义、忠诚、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智慧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道德教育所占据地位,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希腊思想家所指的“四大德”)。

教育特点:荷马时代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处于教为低级的发展阶段。

尚未出现学校的专门教育机构,教育主要在实际生活过程及参与成年人的各种活动中所获得。

教育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疏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善辩的武士。

教育内容:大致以军事和其直接关系的知识、技能为主,同时也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

《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教材,自后有学校一直是希腊学校重要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认为荷马时代教育包含着希腊教育的全部萌芽。

开阳中学外教事件完整版

开阳中学外教事件完整版

开阳中学外教事件完整版
(原创版)
目录
1.事件背景
2.事件起因
3.事件经过
4.事件结果
5.社会反响
正文
1.事件背景
开阳中学是一所位于我国某省会城市的知名中学,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和高升学率而著称。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其中包括聘请外教作为英语教师。

2.事件起因
事件的起因是该校一名外教在上课期间,涉嫌对学生进行不当行为。

据学生描述,这名外教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为名,对学生进行性暗示,并让学生进行不适当的身体接触。

3.事件经过
事件曝光后,学校立即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经过初步调查,学校确认了外教的不当行为,并立即将其停职。

随后,学校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教育局,并积极配合教育局的进一步调查。

4.事件结果
经过教育局的深入调查,最终确认了外教的性骚扰行为。

教育局对该外教进行了严肃处理,吊销了其在我国的教师资格证,并限制其再次进入
我国。

同时,开阳中学也对此事进行了深刻反思,加强了对外教的监管,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5.社会反响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大部分人认为,对于外教的管理不能放松,对于外教的不当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也有部分人认为,此事暴露出我国对于外教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总的来说,开阳中学外教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教育事件,它提醒我们,无论对于本国教师还是外教,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外教史

外教史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和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孟禄(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第二节巴比伦(Babylon)的教育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一)文化与科学:楔形文字(cuneiform)与泥板书(tablet writing)(二)教育概况1 学校的由来:学校与寺庙有关。

泥板书舍,培养书吏,主要进行书写技能培养,重临摹抄写,盛行体罚二巴比伦的教育1 初级教育2 高级教育第三节古代埃及(Egypt)的教育一文化与科学:纸草(paperus)与象形文字二教育概况1 宫廷学校(court school)2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temple school)3职官学校(department school)4文士学校(scribe school ) 强调书写能力培养盛行体罚:“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他才听”“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

“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第四节古代印度(India)的教育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家庭教育:3~5岁,《吠陀》,背诵古儒学校(guru):《吠陀》,体罚,助手二佛教教育(前6~5世纪)寺院,佛教经典,第二章古希腊(Greece)的教育第一节斯巴达(Sparta)教育天刚露出鱼肚色,在一个围着圆柱的大广场上,两个男孩正在厮打。

他们还不到十岁,穿着破烂的长衬衣,个个骨瘦如柴。

不一会,黑头发的孩子被个子矮的孩子打倒在地,鼻子里流着血,但还在奋力抵抗。

“打,狠狠地打,别可怜这小子!”一个老人在边上挑逗着说。

矮个儿的孩子受到鼓励,继续挥动拳头,没命地朝对方脸上击去。

这一来,黑头发孩子躺在地上不动了。

“好,好样的!”老人拍拍胜利者的肩膀,又去挑逗另一对殴打着的孩子……特点:浓厚的军事体育色彩,国家控制1出生:严格体格检查2 7岁前:家庭,“母之子”3 7~18岁:国家教育机构,“国之子”,军营生活、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4 18岁:青年军事训练团,鞭打,秘密服役5 女子教育第二节雅典(Athens)教育特点: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1 出生:体格检查2家庭教育:7岁前3 初等教育:7岁后,女孩在家,男孩进文法学校(The Grammatist school)、弦琴学校(The music school),教仆(Pedagoue)4 中等教育:13岁左右进体操学校(The Palaestra) ,15、16岁进国立体育馆(Gymmasium):富裕人家的子弟18~20岁进青年军事训练团第三章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苏格拉底(Socrates)一生平:前469-前399,手工业家庭,雕刻匠,学无常师,从军从政,从教。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劳动教学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活动纳
入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发展他们的实际动手
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劳动教学法旨在
通过实际动手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
综合素质,并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动作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外教史:名词解释是指对一个名词进行定义和解释的过程。

外教史是指对外籍教师的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领域。

外教史研究涵盖了外籍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
实践和影响,以及对外籍教师在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作
用进行考察。

外教史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外籍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和作用,并对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外教史复习新

外教史复习新

1、概念:产婆术、骑士教育、快乐之家、《初等教育法》、《学制令》、《国防教育法》、《大教学论》、导生制、终身教育、公立学校运动、费里法案2、人物:希腊三哲(亚里士多德—年龄分期教育、自由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奥古斯丁;安瑟伦;维多里诺;拉伯雷;西塞罗;洛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贺拉斯·曼;杜威;赫尔巴特;马卡连柯(集体教育);裴斯塔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斯宾塞(课程类型)3、国家: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学制令》、《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教育改革);美国(美国公立学校、1958年《国防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英国(导生制、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德国(洪堡德教育改革)4、历史时期:古代埃及教育;斯巴达教育;中世纪教育(教育形式、教会教育机构、骑士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终身教育)快乐之家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盂都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孟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孟都亚学校环境优雅,附近有田野和公园,校风朴素自然,教室宽敞,墙壁饰以各种儿童游戏的生动壁画。

取消了体罚,提倡个人的协调发展。

学校让学生练习骑马、击剑、游泳、游戏等活动,希望通过集体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非常重视音乐课,慎重地选择音乐教师和音乐教材。

认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

在智育方面,不仅教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把古典语文作为教学的中心,要学生精读荷马、维吉尔、西塞罗等人的作品。

师生关系融洽,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像父母那样对待学生,通过爱的情感去启导学生,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机械背诵,提倡运用直观教具,用活动字母教授读写,通过游戏传授初步的算术知识,目的是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展其个性。

外教史1

外教史1

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 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
• ①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有公元前3500年, 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 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②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教材是 泥板书,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早期苏庙学校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 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 祈祷文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式。 • ④公元3世纪以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苏美尔 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做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 古代印度的教育: • ①古代印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国家。在公元前1400年建 立了王国,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 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 (奴隶)四个等级。不同种姓通婚所生的子女为“贱民”,为社会最 低阶层。公元前6—前5世纪,婆罗门势力削弱,佛教产生,印度教育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②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 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用梵文写的 《吠陀》经。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 ③公元前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 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 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 ④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主要场所 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适 应了平民学习的需要。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为“比丘”(僧 人)。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完后称为“比丘尼”。佛教的寺 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对中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教 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⑤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有一些相同的方面,也有很大的 区别,同时也有许多消极的方面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教育根植于和何种基础?(一)生物学起源论倡导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中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二)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三)劳动起源论(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提出者:苏联学者史学家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恩格斯观点源于(四)需要起源论提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二、史前教育的概况(一)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史前教育的概况()前氏族社会(距今约400万年至1万5千年最初阶段旧石器儿童属于整个部落)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儿童在妇女身边教育出现“青年之家”)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工具社会大分工教育增加“成丁礼”(青年礼))了解有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剩余产品个人占有途重视道德、精神教育)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名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胜过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苏美尔文化是巴比伦文化的前身(一)文化与科学1、公元前4000年产生文字泥板书(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2、古巴比伦最杰出的成就:天文学和数学公元前2000年(二)教育概况2、教学内容及方法语言、书写、阅读、翻译、计算、楔形文字符号表、文法著作、字典老师先写在泥板上,学生临摹;抄写背诵单词或词组。

外教史复习新

外教史复习新

1、概念:产婆术、骑士教育、快乐之家、《初等教育法》、《学制令》、《国防教育法》、《大教学论》、导生制、终身教育、公立学校运动、费里法案2、人物:希腊三哲(亚里士多德—年龄分期教育、自由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奥古斯丁;安瑟伦;维多里诺;拉伯雷;西塞罗;洛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贺拉斯·曼;杜威;赫尔巴特;马卡连柯(集体教育);裴斯塔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斯宾塞(课程类型)3、国家: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学制令》、《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教育改革);美国(美国公立学校、1958年《国防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英国(导生制、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德国(洪堡德教育改革)4、历史时期:古代埃及教育;斯巴达教育;中世纪教育(教育形式、教会教育机构、骑士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终身教育)快乐之家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盂都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孟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孟都亚学校环境优雅,附近有田野和公园,校风朴素自然,教室宽敞,墙壁饰以各种儿童游戏的生动壁画。

取消了体罚,提倡个人的协调发展。

学校让学生练习骑马、击剑、游泳、游戏等活动,希望通过集体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非常重视音乐课,慎重地选择音乐教师和音乐教材。

认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

在智育方面,不仅教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把古典语文作为教学的中心,要学生精读荷马、维吉尔、西塞罗等人的作品。

师生关系融洽,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像父母那样对待学生,通过爱的情感去启导学生,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机械背诵,提倡运用直观教具,用活动字母教授读写,通过游戏传授初步的算术知识,目的是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展其个性。

外教史填空题及答案

外教史填空题及答案

1、学校产生于_____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___的需要。

3、“三艺”是辩证法、文法、_____。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_、角力。

5、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

6、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____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7、“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____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8、“三艺”为_____所创。

9、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

10、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____提出的。

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

12、苏格拉底以其“_________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3、________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和______。

15、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16、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小学是____子女进的学校。

1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18、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_____性学校。

19、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20、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___。

2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___性和等级性。

22、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___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23、___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24、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_____的文化革命。

25、托马斯·莫尔是_____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者。

26、在教学方法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反对___主义的强迫注入。

27、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______教育家。

2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

29、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一、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7、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

《教育敕语》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

《教育敕语》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8、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

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9、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1、导生制学校:18世纪后期,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和伦敦创立“导生制学校”。

这种学校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

“导生制”学校在英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到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取代。

这种导生教学制在教育史上也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

2、智德统一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

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

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3、费里教育法案: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法案的要点有:提出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教会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4、莫里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由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的教育法令,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莫里尔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

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5、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

其主要内容有: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要求。

《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简答题: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B.C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

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B.C 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

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

B.C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

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

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圣经》。

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完全为国家控制,主要为公共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18岁,开始军营生活,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18---20岁,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20---30岁,接受实践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1)、重视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体检,7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7---13岁,女孩接受家庭教育,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3---15岁,继续在文法、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岁,大多数人开始就业,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4、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

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

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

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

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

“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