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0

合集下载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

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

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

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

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

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

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

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

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

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

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

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

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

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

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

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

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度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度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度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一】文言积累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张孝纯二十七80、【原文】酒出中山,一醉千日。

假设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桮杓也?〞【翻译】〔这种〕酒产于中山,喝醉一回千日不醒。

你经常喝这种酒,所以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这个老头是外地人,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酒呢?〞【注释】①习:习惯,经常②安能……:表反问,译为〝怎么能够……呢?〞胜:禁得起杯杓:酒杯和杓子。

借指饮酒81、【原文】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

【翻译】于是,取出针来,在这几个地方刺血治疗,又点燃艾草烧灼穴位。

【注释】取针刺血:古代的一种治病方法,用针或其他尖锐硬物刺破皮肤,使血流出来,从而在这种刺痛中刺激神经,引起身体的应急反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然:通〝燃〞,动词的使动用法,〝燃艾〞,即〝使艾燃〞;也可译为〝点燃〞。

艾:一种草药,通常于端午节时采摘来插在门上,等它枯干后团成米团状等用。

治病时将它点燃,呈阴火状态,靠近病者相关穴位烧灼以刺激相关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灸jiǔ〞82、【原文】须臾。

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翻译】片刻之间,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使我活下来,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注释】①须臾:很快,片刻②觉:古今异义词,意思是〝醒〞③蒙:承蒙④生:使动用法;〝生我〞即〝使我生〞再造:即〝再生〞功:功德,恩德⑤恶:疑问副词,怎么;读wū【二】成语辨析【A】1.哀而不伤——悲伤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2.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3.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4.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现又指缓慢步行或从容不迫。

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6.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6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6

一.诗歌浅赏白燕袁凯①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

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

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赏析: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上下求索,徘徊彷徨,劫后余生,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给诗作铺设下犹豫未决,选择难定的基调。

接下来诗作突起波澜,说这白燕在王谢等豪门贵族里也很难见到。

作者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一是照应上句故国飘零、人事沧桑之意,二是借典起兴,将一个苏世独立,抱定操守,不为名利所动的“白燕”形象全力推出。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白燕的体态如汉水上空一轮高洁的明月,如梁园隆冬中随风飘舞的雪花,如暮春时节池塘边尽情翻飞的柳絮、庭院内悄悄绽放的梨花。

“月明汉水”为白燕开辟了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初无影”的感觉是自己的高洁品性难以被人发现和赏识的急切与惆怅;“雪满梁园”为白燕造就的是磨练意志的艰苦条件,“尚未归”的胸襟是自己知难而进、壮心不已的自信与豪放;“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梨花庭院”为白燕留下的是静静思考的淡淡雅境,“冷侵衣”的心绪是自己人生经历不堪回首的凄苦哀伤。

诗人把客观环境之美与人主观世界高洁之美、壮丽之美、理想之美、清峻之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比喻贴切的自然形式美到言志至深的人生境界美的跨越,成就了一朵诗苑中耀眼的奇葩。

首联为刘禹锡名句的化用,颈联则直接从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模出,这种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与博喻递进的表现手法相贯通,不仅使得“白燕”的艺术形象清晰丰满;也形成了本诗在意与境的结合上如行云流水、剪裁自如的艺术特色。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1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1

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释:(1)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⑶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⑷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5)唐突:触犯。

白话译文: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作品鉴赏: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

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

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

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

“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

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

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

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晨读19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晨读19 新人教版必修1

晨读19一、成语积累1、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伐:炫耀)2、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当:相当)3、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4、繁文缛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文:仪式)5、犯而不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6、非异人任: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7、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原指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后来形容人的思想寓奇。

8、分庭抗礼: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抗:对等)9、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晷:日影。

10、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算错。

12、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3、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作褒义。

二、诗歌浅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晨读13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晨读13 新人教版必修1

晨读13一、成语积累1、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2、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3、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4、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

5、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充:塞住)6、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7、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8、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9、从善如登:登:升高。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10、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11、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致:情趣)12、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13、弹(tan)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14、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党:偏袒)15、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二、古诗鉴赏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字词释义】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2

2021河北武邑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一课题:晨读2021—2021高三年级语文晨读设计:班级组姓名总第〔12〕期一.诗歌浅赏山明落日水明沙独上高楼惨无语和霜欲起千村杵我亦稻粱愁岁暮一、译文客中闻雁清.黄仲那么寂寞秋城感物华。

忽闻孤雁竟思家。

带月如听绝漠笳。

年年星鬓为伊加。

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

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慨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单独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

突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

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

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似大漠胡笳那样悲哀。

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

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二、文学赏析黄仲那么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三十五岁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诗人。

黄仲那么一生贫病交迫,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了生计,二十岁开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岁时病死在山西运城。

黄仲那么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

七言律诗?客中闻雁?,就是黄仲那么在漂泊途中所写,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慨自己的身世。

首联物华,自然景物。

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2021河北武邑高三语文晨读资料是明磊的。

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

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

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慨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颔联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

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单独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

突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

颈联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和,相伴。

杵,捣衣声。

绝漠,遥远沙漠之地。

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

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

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似大漠胡笳那样悲哀。

高三上学期晨读训练19+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上学期晨读训练19+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晨读训练19一、语言基础知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②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__起来。

③地皮_______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开阔紧缺 B.景色开朗紧缺C.景色开阔紧俏 D.景点开朗紧俏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人大代表呼吁过,政府部门整治过,但人们对整治结果不敢恭维,因为这种整治不过是扬汤止沸之计。

B.小侄子很滑稽,我们常常被他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在学校举行的高三学生“百日誓师”大会上,几位学习标兵夸夸其谈,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D.您是有着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而我只是一个芸芸众生,社会舞台上的一个小角色,怎好作比呢?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2019秋).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2019秋).doc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②不必追根溯,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③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④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如果从常识和逻辑判断,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吕不韦是不是真说了这句话,但司马迁将此写入《史记》,非但不会影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更是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吕不韦商人出身的特质。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2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⑹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这里代指此诗。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2白话译文登上高楼满怀伤感看繁花,万方多艰难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战乱时候我登上此楼,世事如玉垒山变幻的浮云。

圣朝就像北极星永保气运,盗寇侵河山只能徒劳兴叹。

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归还,姑且在黄昏时吟诵《梁甫吟》。

3作品鉴赏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9(1).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9(1).doc

一.诗歌浅赏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李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诗歌浅译: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

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

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

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题目中五原是古称,即唐丰州九原,今为内蒙古五原。

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

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这首诗是李益的代表作。

诗的头两句先写收复后的饮马泉的明媚春色。

春天里的饮马泉,杨柳轻拂,绿草无边,呈现出一片静谧、迷人的景色。

然而曾几何时,这片肥沃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根本没有这种冬去春来,劫后复苏的情景。

“旧是”二字,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

三、四句写夜宿五原的见闻。

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

笳鸣,是古时的军号声,音调悲壮苍凉,最能拨动久于旅生活的爱国诗人的心弦,所以下句“何人倚剑白云天”的联想就显得极为脱落自然。

“何人”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

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含有喜悦的赞叹,又蕴藏着担忧的感伤。

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

五、六句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

“从来”是指过去,说明作者随同节度使来到饮马泉已不是走了一天两天,而是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走过了一冬天。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4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4

一.诗歌浅赏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1)词句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

”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衰翁:衰老之人。

(2)诗歌浅译: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

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

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

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3)赏析:起首一句径直点题。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

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

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

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

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

“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

“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

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

“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

“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

“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晨读10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晨读10 新人教版必修1

晨读10一、成语积累1、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2、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然:对)4、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学:学问)6、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7、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8、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期:约定时日)9、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已:停止)10、不可胜数: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

(胜:尽)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11、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

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沧海:大海。

12、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13、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颜:脸色)14、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5、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治:太平)二、古诗鉴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

”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22

2021河北武邑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一课题:晨读2021—2021高三年级设计:语文晨读总第〔22〕期班级组姓名一.诗歌浅赏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灾此登临。

锦江春光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说明⑴客心:旅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彩更为鲜亮,所以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灾的人生,捉摸不定,犹如山上调云,从古到今一直这样。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以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触连刘禅这样的人居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遗迹感叹刘禅有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朝宗信誉宦官导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旧。

⑹聊为:不甘愿这样做而临时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这里代指此诗。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2021河北武邑高三语文晨读资料2白话译文登上高楼满怀伤感看繁花,万方多困难令人胆战心惊。

在这战乱时候我登上此楼,世事如玉垒山变化的浮云。

圣朝就像北极星永保气运,盗寇侵河山只好白费兴叹。

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送还,临时在傍晚时吟诵?梁甫吟?。

3作品鉴赏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灾〞,是全诗写景抒怀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灾的时候,流浪异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固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害重重而忧愁,伤感,更为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同样,同是反衬手法。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0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新晨读:10

一.诗歌浅赏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一词语注释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

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

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1]二白话译文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

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

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

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

这种情形如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邃的所在。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不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

即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脚,也是识得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一词语注释
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

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

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1]
二白话译文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

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

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三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

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

这种情形如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邃的所在。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不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

即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脚,也是识得路的。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就如陶潜的桃花源。

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但是,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知己姜白石寻“痕”而来,穿过“藕花”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门是虚掩着的。

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

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才能悟得。

第三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
落职退隐江湖。

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里的“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人。

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

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

“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

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

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

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此诗赞誉石湖美景,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

有人说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但有的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
准确表述。

【参考答案】
⑴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⑵观点一:
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

二.成语积累
1.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指某种灾祸不可避免”,用在劣质食品上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 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稍纵即逝:形容机会和时间很容易失去,川剧的变脸是一种艺术,用得不妥。

3.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意思是“本想耍弄技巧,结果反坏了事”,对孩子提过高
要求不是耍弄技巧。

4. 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这里要表达的是网络文学仍然不能与纯文学抗衡。

5. 正忙于准备《四美图》个唱的李玉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乡参加赈灾义演,人们纷纷称赞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李玉刚,台下的品德也很高尚。

长袖善舞: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容易跳得好看。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段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会走门路。

三.音形积累
1.中心论点//点明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是,。

2.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异于常马的)的
是:,。

5.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6. 用设问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感慨的句子是:?。

7.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谴责的语句是:,。

8.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起行。

念无与(和,连词)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同。

)步于中庭(庭院里)。

【此三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连词,大概因为。

说明原因,并带有揣测意味。

)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最后一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
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练一练】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