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晨读材料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成语积累】
106.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战战兢兢地好像来到深水潭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一样.形容谨慎戒惧.
107.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109.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0.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怯懦.荏,软弱.
112.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113.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15.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1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18.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19.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0.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诗词鉴赏】
踏莎行·雪似梅花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注释】
①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②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③阿谁:谁,何人.
④去年:往年.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精彩时评】
吴承恩故居惹争议:文物与流量应合理亲密
近日,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故居纪念馆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一段网传视频称,故居内陈设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展品,与吴承恩相关的史料较少.有游客质疑“这里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对此,馆方回应称,网传“挂满六小龄童照片”与事实并不相符.随后,六小龄童回应称,其既没有参与展陈设计、染指门票分成,也没有干预馆内工作,反倒无偿捐赠过不少展品.
回顾近年来吴承恩故居所举办的活动与营销创意,不难发现网友质疑的来源.比如,纪念馆自聘任六小龄童为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后,便在门口挂一张他的照片并在下方标注“吴承恩故居名誉馆长六小龄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去年9月,吴承恩故居广场命名为“六小龄童广场”,齐天大圣蜡像入驻猴王世家艺术馆;今年1月,淮安为了纪念六小龄童一家的对于猴戏的共享,就铸造了三个铜雕,分别是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三位……诸如此类的活动一多,就不免令人心生疑惑.
其实,吴承恩故居在发展与营销中,六小龄童作为演孙悟空最好的,与其相得益彰并非不可,但“这里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之所以成为话题并引起争议,还在于
纪念馆方对文化传承与发掘的跑偏.吴承恩著作品众多,塑造的活灵活现的人物更是不少,馆方却只一味将重心放在了孙悟空与六小龄童身上,才会造成目前这种过犹不及的状况.对于目前这种状况,难免有人愤愤然:一部流芳千古的《西游记》,一个历史名人故居,难道还需要一名演员来扛人气?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要真正将文雅有余、流量不足的文化故居,打造成吸引人的地方,就需要真正弄明白纪念馆的意义所在.
名人故居,是沉潜在历史深处的岁月符号,既不能用于“网红打赏”、也不方便出来“摇旗站台”.地方也应有地方的文化操守,若过度改造名人故居,则容易陷入脂粉气太重、江湖味过浓的境况.就譬如吴承恩故居里六小龄童的痕迹,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该过头,若没有认清发展发现,则极容易喧宾夺主,使网友“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的担忧成真.这些年,为了争夺名人故居而抢破头的故事不胜枚举,只是,抢也抢了、争也争了,最后却尴尬地卡壳在保护和传承的“心术”与“技术”上,这才是最叫人失望透顶的事.
吴承恩故居若能与演员六小龄童保持合理的亲密距离,是皆大欢喜的事.最怕馆方对演员个人的“亲昵”胜于对人文的挚爱——汹涌舆情没有点破的,只怕也就是这个最令人忧虑的底线了.(邓海建)
【底层关注】
超生女儿被迫分离32年:政策设计要多些温度
作者:容易
61岁的老人周友生尽管身患多种疾病,但还是常年带着妻子在外打工,他真正的目的,是寻找32年前年被计生干部抱走的超生女儿.媒体报道此事后,四川省卫健委、自贡市卫计委十分关注,相关政府部门随即成立寻亲工作小组,并很快帮助老人找到了女儿.经过DNA对比,确认这名女子就是当初被抱走的女婴.
超生女儿被迫分离32年:政策设计要多些温度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往往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这场32年的漫长分离,已经给周友生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而这一次的寻亲“成功”,无疑又将在双方的生活中掀起一场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