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十

合集下载

晨读材料09-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09-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一、背诵默写高中课标必背14篇巩固训练必修2《赤壁赋》1、苏轼《赤壁赋》中,极言生命短暂渺小的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的永恒的名句是:,。

3、《赤壁赋》中用“水”和“月”来阐释“变”与“不变”的人生道理的句子是:,;,。

4、概括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军容之盛的句子是:,。

5、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了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7、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喻说理的名句是:,。

8、《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9、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

10、《赤壁赋》中,苏子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的诗句是:,。

,。

11、苏轼《赤壁赋》中“,”,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必修3《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曰:,。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5、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

6、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7、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021高三语文复习早读材料

2021高三语文复习早读材料

2021高三语文复习早读材料一、高考必背篇目《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高中生早读(晨读)材料精选

高中生早读(晨读)材料精选

高中生早读材料精选早读材料(一)熟语(一)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

2、东方不亮西方亮。

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3、赶鸭子上架。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唐小山叹道:“我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4、高不成低不就。

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她的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了……5、高姿态。

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经典一句: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诗文名句(一)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第一篇:《我的大学梦》我的大学梦,从高三开始。

在这滚滚红尘中,我勤奋学习,默默积累,用汗水浇灌出一个个散发着知识的种子。

我清晰地记得,当那封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激动地泪流满面。

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翱翔的天空。

我想要在那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我心中对大学的憧憬,从未停止过。

我知道,要想实现我的大学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我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做好冥想,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晚上,我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复习,为明天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大学梦终将实现。

第二篇:《在人生的跑道上》人生如同一条无尽的跑道,我们在这条跑道上奋力前行,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高三,就是我这条跑道上的重要里程碑,我要为自己的未来梦想努力奔跑。

在这充满挑战的阶段,我时刻准备着,披荆斩棘,冲刺前行。

不论是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是莫名的挫折,我都始终坚信,只要跑下去,就必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我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

我知道,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我要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奋斗,永不放弃。

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会紧抓梦想的绳索,奋力向前。

无论路途怎样崎岖,我都会坚定地前行,直到梦想成真。

第三篇:《永不言弃的心》高三,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

在这段时光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挣扎、付出和收获。

而支撑着我,永不言弃的,就是内心坚定的信念。

未来的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

我渴望在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我的梦想终将实现。

每当我沉浸在挑战中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坚持,要相信,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困难,迎接更好的明天。

我知道,路途上会有风雨,但我会坚持骑着信念的自行车,一直走下去。

高三早读材料10

高三早读材料10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10一、挖空练习《蜀道难》李白(必修3),危乎高哉!蜀道之难,!,开国何茫然!,不与秦()通人烟。

,可以横绝()()()。

地()山()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

黄()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以手()()坐长叹。

?。

但见悲鸟()古木,雄飞()从绕林间。

又闻()()啼夜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尺,。

飞()瀑流争()(),。

其险也如此,!,一夫当关,。

所守或()亲,化为狼与()。

,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二、句子翻译1、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3、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4.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三、名言集锦7.[原文]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译文]没有才能,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培养大才能。

8.[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译文]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9.[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古人做学问不遗力余力,少年时下的功夫到了老年就有成果了。

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不透彻的,必须要亲身实践。

10.[原文]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译文]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四、经典美文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晨读材料02-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02-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一、背诵默写(二)高中课标必背14篇《师说》(韩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记] 提出论点: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助记] 批判反面现象,论证论点。

③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助记] 举正面事例论证论点。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助记] 写为文之由,批判时弊,强调自己的观点。

情境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十)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十)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十)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

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

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4、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选自《史记管宴列传》。

仓廪:仓库。

实:充实。

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智:聪明,智慧。

虑:思考,谋划。

愚:蠢笨,无知。

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以“三个功夫”提升学习效果徐川2019年08月23日05: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通过下苦功夫、真功夫、细功夫,不断积累、不懈坚持,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十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十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十一、【美文赏读】我忧我思近来,央视发了一条消息:国民的母语阅读率已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那一刻,我目瞪口呆;那一刻,我忧心忡忡;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此时的我,思绪万千;语文,我为你而忧,我为你而思!你,乃吾之母语!然,不知有多少华夏儿女至今不再奉你为根本!此刻,我忧,我思。

电视普及,许多人沉迷于精彩的画面故事,而把原著束之高阁;生活节奏快,许多人借口忙,而不再介意于阅读充电。

更有甚者,搓麻将、聊天,任意挥霍宝贵光阴,却舍不得花点时间与书为友咱们来看一看其他国家对其母语的态度吧!长期在美国当任教授的德里达,在一次北京演讲时,应学生们的请求:用英语授课。

此消息被驻华法国领事馆获悉,他们强烈要求德里达用法语讲授。

因为德里达是法国人!当然,我国也有正面的例子。

美籍华人丁肇中,这个讲英语的能力远比讲汉语强的物理学家在获诺贝尔奖时所说的感谢辞中不是英语而是汉语。

为什么呢?因为汉语是其母语。

然而,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了。

联想到我们中学生!面对语文,又有几人真正重视,真正视其为知己呢?同学们在听流行歌曲时,不用超过三遍,就能唱得叫人喝彩,可是背古诗词,却佶屈聱牙,翻来覆去,许多遍还残缺不全,又有几人真正做到“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呢?”早晨,来到教室,听到朗朗读书声:都是英语。

自修时分,看到同学们埋头而习:却是数学,理综、文综。

甚至在上语文课时,同学们竟在做其它科目的练习!悲夫!怎能如此慢待语文,如此对不起她呢!也许,你会说:语文是母语,不用读,自然就会,就算一连读两三天,学一二个月,也不见得长进。

然而,语文能力是潜移默化的,需长期积累方可见效,这是常识,只是许多人视而不见罢了。

如此,我怎能不忧,怎能不为之而思呢。

晨读材料19-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19-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2021年暑假7月29日晨读材料高考必背篇目之《三峡》一、背诵《三峡》(时量:12分钟)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山,遮挡住了天空和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断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走的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花草林木的倒影。

高山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松柏,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易错字词】曦月、山献二、对应检测(时量:10分钟)1.《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_ ,。

2.用对偶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

用夸张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

3.写春冬之时三峡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 _ ,4.总括春冬景物特点及给予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

5.写三峡秋季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6.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 _ ,。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_ ,”一句相照应。

早读材料

早读材料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劝学》)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李白《蜀道难》) (3)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1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1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1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 卫风· 氓》) (20)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7)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荀子· 劝学》)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8)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4)信誓旦旦,____________。(《诗经· 卫风· 氓》)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7)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7)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早读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语文早读该读些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一)一、风雅诗斋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

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

“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

诗人对着“ 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将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生,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

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高考必背篇目之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诗词赏析之一: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内容赏析】"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里的风光随着太阳的忽然西落,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可是池边的月亮却渐渐地东升,笼罩着夏日的大地。

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一种闲情,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油然而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

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

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高考语文 晨读系列(第十季 慎独)专题三 周三晨读篇

高考语文 晨读系列(第十季 慎独)专题三 周三晨读篇

专题三周三晨读篇【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慷慨解囊【释义】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例句】活动中,众多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前来捐款捐物,争先购买爱心物品,热心捐出款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科头跣足【释义】光着头赤着脚。

【例句】儒家的冠服制度也动摇了,不仅服装的式样、颜色都突破了汉代的规矩,而且穿法、打扮也常常标新立异,或科头跣足,或坦胸露背,或袍裙襦裤,或奇装异服,都突破了旧时的礼仪。

可丁可卯【释义】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严格按规定办事,不能变通。

【例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可丁可卯就是这么多,因为基础设施往往会带动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圈可点【释义】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例句】此次专场的拍品面貌统一、完整,且画面精道、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呈中国当代“新绘画”领域的风向标之势。

刻骨铭心【释义】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例句】金门县县长陈福海说,金门过去曾有一段刻骨铭心、悲恸的历史记忆,但金门人渴望和平,祈求远离战争,今天两岸和平发展,可以说正是弥补历史伤痕的最佳时机。

【古韵寻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晨读材料10-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10-2021年高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晨读材料一、背诵默写高中课标必背14篇巩固训练《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6、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荀子的《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10(学生版)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10(学生版)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10(学生版)○高○考○规○定○篇○目○背○诵◆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读○音◇日◇日□记271.忿.恨()272.抨.击()273.披肝沥.胆()274.拐弯抹.角()275.枨.触()276.炖.鸡()277.直栏横槛.()278.哽咽./呜咽.()279.狼吞虎咽.()280.诓.骗()281.贮.藏()282.青箬.笠()283.修缮.()284.南无..()()285.哄.堂大笑()286.封妻荫.子()287.恓惶..()()288.拮.据()289.挟.持()290.挣揣..()()291.挪.用()292.星宿.()293.柔.和()294.柚.木()295.栀.子花()296.洽.商()297.炫.耀()2.98.炽.热()299.耍.赖()300.认()○易○错○字○形○日○日○辨【括号内是正确字形】181.出人投.地()182.除旧部.新()183.处心集.虑()184.穿.流不息()185.传颂.诗作()186.吹毛求刺.()187.从常.计议()188.粗枝大意.()189.粗制烂.造()180.措.火积薪()191.错.手不及()192.大才.小用()193.大放獗.词()194.大声急.呼()195.大廷.广众()196.虎视耽耽..()197.当人.不让()198.倒打一把.()199.得不尝.失()200.得垄.望蜀()○易○错○成○语○日○日○记64.每况愈下:(贬)情况越来越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十
三、文化长廊(选取8个知识点,在重点处黑体标注出。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1、考核在中国古代也称为考绩、考课、考校或考功
2、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黄帝时设置了百官,尧、舜时就有了考课制度。

3、明代的官员考核分文武两大系统进行,文官考绩方式主要是“考满”、“考察”,武官考绩亦称“军政”。

4、考满,即按任职年限考核,规定任满三年举行第一次考核,称初考;满六年举行第二次考核,称再考;到九年一个任期举行第三考核,称通考。

5、“考察”是不论官员的个人任职时间,统一对所有官员的定期考核,并根据考察结果作出相应处置。

“考察”又分“京察”和“外察”。

6、京察是针对全体京官的考察,明代一般六年举行一次;
7、外察是对京城以外官员的考察,又称为“大计”,明代一般三年举行一次。

8、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仍为“考满”和“考察‘两种。

考满即实行一年一考,三考为满。

颁布”四格八法“制度,所谓“四格”,即守、政、才、年。

所谓“八法”,系指贪、酷、罢软无力、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八者,八法与明制同。

四、时文简评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是强者吗?
来源:中国青年网
①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满世界都是钉子。

”同样,对于一个自诩为强者的人,眼里所见皆为弱者。

【引用名言+化用名言,类比说理开篇】
②今天朋友圈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的一篇致辞刷了屏,有媒体评价,叶敬忠院长的致辞,充满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希望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与真实,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同时他告诉学生,要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引出观点)
【引入热点社会现象,关注当下,关联现实】
③向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是因为他们是强者吗,当然不是。

这样温情的表达,只是叶教授的一种劝诫之语或者一种期望。

农业大学的学习,将来避免不了要跟农村农民打交道,而农民向来是所谓强者眼中的弱者。

当然,这种强弱的对比更多的是思想和学识上的一种类比。

希望他的学生在面对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热点现象提出个性解读,主张换位思考。


⑤或者说,他希望他的学生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在一个强调“出头”“成功”的浮躁环境里,寄语学生沉下去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知晓,平凡并不可怕,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才可怕。

【深入理解教授对学生的深切寄望:拥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⑥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弱者?弱者的世界是怎样的?其实哪里有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世俗的功利观催生的一种带有先天性歧视的表达。

【笔峰一转,引入核心话题,引出对强弱的定义与理解的深入探讨。


……
⑾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才能感受到这世界没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友善。

【卒章显志,保持平常心,世界本无强弱之分】
五、诗歌鉴赏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⑶离伤:离别的伤感。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译文】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赏析】这是盛唐时期,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为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

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

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

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

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答案:
滕;谪: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明年:第二年;具:通“俱”,全;制:规模;属:通“嘱”嘱托、嘱咐;
作文:写文章;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衔:包含;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广远;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际涯:
边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晖,日光;气象,景象;观:景象;备:完备;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吏;骚人:诗人;得无……乎,大概……吧;若夫:发语词,近似于“像那”;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天气)放晴;曜:光辉,日光;岳:高大的山;潜,隐没;樯:桅杆;楫:船桨;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去,离开。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6、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日星隐曜,山岳潜形8、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9、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