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解析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资料内容:【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歌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简明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致。
3.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妙在何处。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你是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2.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什么。
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5.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说说你的理解。
6.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9.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三)对比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春望》《月夜》都是杜甫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异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0饮酒(其五)陶渊明)-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0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主题】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写法】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陶渊明《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综合练: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阅读理解与欣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
中宵,半夜。
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因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上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2.诗词鉴赏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___________”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古诗词鉴赏。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诗的一二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你自选角度赏析“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古代诗歌阅读送杜十四之①江南孟浩然荆②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③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
八年级期末古诗词专项复习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②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1.《早行》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4分)2.请赏析“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的精妙之处。
(4分)泊平江百花洲①[宋]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
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2.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
(5分)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①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②千重翠,月点波心③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④。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⑤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①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③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④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⑤勾留:留恋。
1.诗的额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与《钱塘湖春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分)点绛唇[宋]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①陆游:南宋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哪几个日常生活片段?(3分)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春思[唐]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给加点字注音: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答案】zān zhīxié jǐyīn jiē【解析】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注意积累这些易错词语。
2. 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365—427) 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又自号“”。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
(2)杜甫(712—770)字,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代表作有《》《》《》等。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
【答案】(1)东晋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2)子美现实李杜三吏三别春望(3)诗鬼昌谷集【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
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1问群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5《春望》中写诗人思亲之深情的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采用议论方式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心远地自偏○2感时花溅泪○3浑欲不胜簪○4此中有真意○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
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十九篇一、三峡 (1)二、答谢中书书 (6)三、记承天寺夜游 (9)四、与朱元思书 (13)五、野望 (19)六、黄鹤楼 (21)七、使至塞上 (23)八、渡荆门送别 (26)九、钱塘湖春行 (28)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0)十一、富贵不能淫 (35)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十三、愚公移山 (43)十四、周亚夫军细柳 (48)十五、饮酒.其五 (51)十六、望岳 (53)十七、雁门太守行 (56)十八、赤壁 (57)十九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8)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庭中有奇树
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
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
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
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
情罢了。
【注释】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讲解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八年级下册《庭中有奇树》鉴赏及练习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朝代】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节奏划分】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题思想】《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龟虽寿【作者】曹操【朝代】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划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此诗为曹操组诗作品《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诗题是后人从诗歌的开头取三字而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 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 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 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 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 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 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 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 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 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 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 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 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 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 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3]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 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 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本文档将提供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题。
以下是一些题,供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1. 下面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开头两句,请补全下面的句子: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天涯霜刃露,千里月弓轻。
”
- “戍鼓断人行,边秋露冷透。
”
- “山寒百里雪,更夜直千钧。
”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并说明是哪首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3. 根据句子补全诗句: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出自哪首古诗?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的一些习题。
希望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渡荆门送别(李白)-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4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主题】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1野望(王绩)-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1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1春望(杜甫)-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1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主题】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写法】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诗歌语言鉴赏(炼字)(解析版)
13.唐诗五首——群文阅读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品味精彩的词句,学习诗歌遣词用字的技巧【考点解读】品味精彩的词句,中考常见考点之一。
常见的考查题型:01.赏析×词或说说×词的表达效果。
02.诗中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03.×词与×词比较哪个更好(×词可否换为×词)?为什么?(比较鉴赏)0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技法点拨】0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02.炼形容词:诗歌要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二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03.炼叠词:叠词通常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并起强调作用。
04.炼色彩词:色彩词可作谓语用,也可作定语用,一般表现人物心情,增添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模板:01.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02.①表态。
(×词用得好/不好;×词更好(不可更换);“诗眼”是×词)②释因。
(解释该词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真题演练】(一)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汉江临泛①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②。
注释:①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
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②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方法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境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李清照是著名的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B.“前朝”指的是三国时期。
C.这里“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D.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周郎”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诗中加点的词“将”的含义是______。
诗中“东风”指的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辨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8.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0.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_____________城。
1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所展现的场面。
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马致远这首元曲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面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枯藤”句写了三个景物,勾勒出一副凄凉的画面。
B.“小桥”句用明净纤巧的语句突出安谧温馨的场面。
C.“古道”句描绘游子骑着瘦马缓行古道的悲凉境况。
D.本曲借秋天萧瑟之景表达作者伤春悲秋的感伤情绪。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7.本诗的颔联是描写钱塘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形容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赶不上,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可爱的小生命由衷的_____之情;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温暖和_______,难怪这些小生灵要“争”。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_______,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8.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19.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行不足”?(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21.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23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3.(1)诗中的“薄暮”“徙倚”是什么意思?(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4.试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25.请从用典的角度分析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6.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8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8.(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十六)阅读下列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9.曲中“昏鸦”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对上述两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描绘到了萧瑟的秋天景色,只是后者也融入了明朗绚丽之景。
B.都是一副纯粹的山水画,人物隐而不见,意境深远,笔法传神。
C.前者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后者是作者渴望隐居生活的内心写照。
D.作品中都有对比衬托手法,流露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十七)阅读下列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1.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十八)3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做简要赏析。
(十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