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在南美白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与问题 (5)2.1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 (6)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三、“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介绍 (8)3.1 模式概述 (10)3.2 各池功能与设计 (10)3.3 模式优势分析 (12)四、“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实施流程 (13)4.1 养殖尾水的收集与预处理 (14)4.2 污水处理环节 (15)4.3 污泥处理环节 (16)4.4 水质提升与回用环节 (17)4.5 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18)五、示范点案例分析 (19)5.1 示范点基本情况介绍 (21)5.2 模式应用效果评估 (22)5.3 成功经验总结 (23)5.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未来展望 (26)6.3 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28)一、内容概述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在“四池一罐”养殖模式下的尾水处理示范点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将简要介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背景及重要性,阐述“四池一罐”养殖模式的结构、原理和特点,包括养殖池、过滤池、曝气池和调节池的功能划分以及尾水处理罐的核心作用。

案例分析将重点关注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包括水质改善、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还将分析示范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例如技术难点、成本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等。

通过总结示范点的经验教训,为类似养殖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该案例分析旨在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尾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俗称万氏对虾、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由于步足呈白垩状,故又称白肢虾、白对虾。

其甲壳较薄,正常体色的为浅青色,全身不具斑纹,成体最长可达24cm ,平均寿命可达32个月。

要养好南美白对虾,首先要掌控它的生态习性。

(一) 、南美白对虾的生态生活习性。

1、与水温关系,如下:2、与盐度关系,如下:降低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2度以内,提升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3度以内,否则对虾易发生应激。

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虾生活在低盐度的水体比在高盐度的长得快。

3、与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碱度、透明度可参照水质指标标准。

在相同条件下,对虾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

对虾脱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比平时高。

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池,底部溶解氧一般不低于2mg/L ,高密度的不低于3mg/L ,其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mg/L 。

4.蜕壳规律及影响因素:成长阶段蜕壳次数 蜕壳时间 影响因素 蜕壳后硬壳时间 幼体在28℃—30℃30—40小时/次 上半夜或下半夜 受气候、水温、水位、水质、藻相、菌相、盐度、PH 值等变化的影响 几小时 1—5g 虾苗4—5天/次 中成虾 15—20天/次 一般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4—5天的上半夜或下半夜 1—2天对虾的幼体和仔虾蜕壳可正常游动,而中、成虾刚蜕壳后,活动较弱,身体防御机能较差,有时会侧卧水底,易被其他对虾所食,当底部溶解氧较低时,易发生缺氧并发症“偷死”。

健康虾在3—5分钟即可完成蜕壳。

5、具有自切与再生功能。

当遇到天敌或相互争斗或附肢机械损伤严重时,对虾会自行脱落或钳去附肢,称为自切,是一种防御保护性功能。

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重现长出,称为再生。

再生的小附肢,一般经过2—3次蜕壳后能恢复原来大小。

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

6、食性及饲养管理: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且偏向肉食性,又贪食。

摄食的种类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目录•南美白对虾简介•南美白对虾的繁殖与生长•南美白对虾的生理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遗传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应用与养殖前景南美白对虾简介栖息地南美白对虾通常栖息在沿海水域的沙质或泥质海底,适应温度范围为18-32°C,盐度范围为25-35‰。

分布南美白对虾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温暖水域,从墨西哥湾到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分布与栖息地南美白对虾是杂食性动物,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多毛类、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为食。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环境中昼夜均会摄食,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在白天投喂饲料。

摄食量受水温、水质、疾病等因素影响。

食性摄食习性食性及摄食习性生活习性繁殖01南美白对虾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开始性成熟,雌虾卵巢可多次成熟,每次产卵量约10-100粒。

雄虾精巢发育成熟后可多次排放精荚,每荚含精子数千至数万粒。

生长02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缓慢,从虾苗到成虾一般需要6-12个月,最大个体长可达20cm以上。

蜕皮03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蜕皮以适应生长需求,蜕皮时间受环境条件和个体健康状况影响。

南美白对虾的繁殖与生长01繁殖期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通常在3-5月,水温在20-3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

02产卵量雌性南美白对虾每次产卵数量通常在数十万至数百万粒不等,具体产卵量与个体大小和环境条件有关。

03繁殖环境南美白对虾喜欢在安静、清澈、盐度适中的水域中繁殖,通常在浅海区的沙泥底质或珊瑚礁石洞穴中产卵。

生长速度01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刚孵化的幼体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长到5cm左右的成体。

02最适生长温度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范围内其生长速度最快。

寿命03南美白对虾的寿命一般为1-2年,但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也可以存活3-4年。

蜕皮与生长周期蜕皮特性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长和体重都会增加。

生长周期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和成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va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

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

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

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

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

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的商品虾。

养殖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产量高,每亩产量高达200公斤,养殖效益显著。

南美白对虾确是对虾养殖的优良高产品种,全国各地都可因地制宜地在海、淡水中进行试养,不断总结经验,决不能一哄而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

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

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

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

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

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

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

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

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

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

肝脊明显。

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

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

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

五次浪潮删减版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

而这五次蓝色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发端,进而推广至全国。

第一次:海带养殖青岛海水养殖产业在50年代起步,1957年,青岛市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

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

195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130个试点,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

第二次:对虾养殖1958年,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1960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虾仔,并总结出一套对虾人工育苗方法。

1979年,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性技术。

1983年,在驻青海洋科研机构指导下,青岛市对虾放流增殖试验获得成功。

1984年起,青岛开始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沿海出现“养虾热”,一个冬春新建养虾池4.2万亩,超过前几年的总和。

至1987年,青岛郊区42处对虾养殖池面积达10.74万亩,第三次:海湾扇贝养殖1982年到198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后3次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突波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

1985年,山东省海湾扇贝养殖面积400亩,平均亩产2吨199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达91.6万吨,其中山东74.3万吨,海湾扇贝占1/3,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我国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由此产生。

第四次:鱼类养殖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英国引进冷温性鱼类良种——大菱鲆。

199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大菱鲆育苗技术,成功培育了100万尾育苗,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从外地、国外引进推广了半滑舌鳎、条斑星碟、美国黑石斑等名优新品种第五次:海珍品养殖上世纪70年代,由于对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捕捞强度过大,致使资源趋于枯竭。

90年代以来,突出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优质品种的海水养殖产业2008年,我国海参养殖总产量达到9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复合芽孢杆菌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芽孢杆菌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38复合芽孢杆菌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王海白利丹(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吉林长春130033)资金来源: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对虾、白脚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属广盐性种类,适合咸淡水水域养殖。

近年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养殖系统中的残饵、代谢物的沉积,以及水源的外来污染加剧等,使得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养殖环境严重恶化,造成养殖病害频发。

复合芽孢杆菌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

进入虾体肠道内的复合芽孢杆菌,能迅速消耗肠道环境中的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值,抑制大肠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降低粪便中氨的浓度。

通过使用复合芽孢杆菌,改善和调理微生态环境,增强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力,提高其健康水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复合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及生物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辅助剂。

2池塘准备2.1虾池条件虾池底质以泥沙或沙泥底为好,养虾池塘都要配备增氧机,增氧机除了保证虾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药后可搅拌均匀的作用外,还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速形成环流而使污物集中在池的中央区域,尽可能多地为虾生长创造洁净的栖息场所。

2.2水质条件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都可以养殖南美白对虾。

饲养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为5m g/l以上,pH值7.0~8.5,透明度35~60cm,氨氮0.2m g/l以下。

2.3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经冬季曝晒的虾池清除表层淤泥10~20cm,放虾苗前15d左右用生石灰50~70kg/亩,或漂白粉8kg/亩消毒虾塘。

在清塘后至放苗前10d左右,进水50cm,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施化肥为尿素3kg/亩,过磷酸钙0.5kg/亩。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七个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七个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七个养殖技术要点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厄瓜多尔一带,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养殖虾之一。

与中国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具有繁殖季节长、幼体培育期短、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生长寿命长、对饵料要求低、离水存活时间长、虾体含肉量大等优点。

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对虾养殖较好的替代品种之一。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七个养殖技术要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一、亲虾的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要引进美国无特定病毒(SPF)的南美白对虾亲虾。

亲虾应肢体完整,体色正常,有光泽,无伤无病,雌体长要达13厘米~16厘米,12月龄~18月龄,卵巢发育到Ⅲ期。

雄体长12厘米~15厘米,精荚乳白色,无黑化。

雌雄比例为1∶1~2。

二、亲虾培育一般亲虾先在室外池塘中用低温常规方法培育一段时间,繁殖前移入室内诱导交配、产卵。

产卵池多为圆形,直径3米~5米,水深0.6米~1.2米,池底呈漏斗形,池底向中心倾斜,坡度为5%。

亲虾入池前先用80×10-6~100×10-6的漂白粉,浸泡3分钟~5分钟。

亲虾从水温16℃的越冬池进入促熟培育池后,以每天0.5℃的升幅(20时至次日8时升0.3℃,8时至20时升0.2℃)连续8天升至20℃。

恒温2天后,再以每天0.5℃的升幅升至26℃。

培育期间,水质指标为水温23℃~26℃,光照<1000勒克斯,溶解氧>5毫克/升,pH7.7~8.3,盐度27~32,氨氮<0.6毫克/升。

亲虾的放养密度为20尾/平方米~25尾/平方米。

投喂沙蚕、卤虫、贝肉、杂鱼等鲜活饵料与配合饲料制成的湿饲料(二者比例6~7∶4~3),每日9∶00、 15∶00、22∶00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视水温、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而增减。

日换水量在1/3~1/2。

三、促熟成熟雌虾的卵巢呈红色,宽带状。

雄虾在第5对步足基部外侧可见1对白色精荚,从腹面观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的生殖乳突特别膨大,平时不易看到。

南美白对虾养殖调水方法有哪些?

南美白对虾养殖调水方法有哪些?

南美白对虾养殖调水方法有哪些?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至关重要,环境调控主要分为对水质、底质以及天气变化的预防和处理。

一水质1、菌群平衡菌群平衡是水体中所存在的多种微生物之间所保持的比例的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消毒剂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导致菌群失衡,引起对虾的发病。

菌群平衡不仅决定水体污染物的分解速度和营养转化,从而影响藻相情况,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底质。

在对虾养殖中必须不定期的频繁追加有益活菌,提高水体环境的分解净化能力,促进池塘营养元素的循环。

可使用“光合菌”调控藻相活菌,净化水质;防病抑菌可选择使用“乳酸菌、丁酸梭菌”以及“蛭弧菌”。

另外,还需注意产品之间的搭配与交替使用。

2、藻相优良的藻相不仅可供给对虾摄食,更能维持一个稳定而优良的水体环境对虾养殖不仅需要辨别常见水色对应的藻相情况,还要掌握及时调控各种藻相的方法。

3、换水换水是减少池塘有害物质积累的简单方法,紧急时还可作为急救中毒和增氧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然而,换水往往容易令池塘原有的水体环境剧烈变化,所以要注意防止对虾应激以及水质的变化,养殖前期不排少进,尽量不进;养殖中期少排少进,调水抗逆;养殖后期快排慢进,补充维生素、钙等。

二底质1、污染物质池塘污染物质一般分为难溶有机物和溶解有机物两类。

难溶有机物为塘壁冲刷下来的泥土、粪便、残饵、死藻、水源污物等,溶解有机物可通过底部排水设施排出池塘,或者使用改底产品。

对于溶解有机物的处理可使用氧化类产品配合活菌产品分解处理2、毒素沉积长期养殖的池塘有很多毒素沉积池底,包括有机质厌氧分解的众多有毒产物、细菌病毒的代谢产物以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对肝脏的伤害比较大。

这时,不仅需要经常性的增氧改底,用有益菌分解利用,同时也要通过适当换水减轻水体及虾体负担。

三天气天气的变化对养殖影响非常大,不仅会让环境出现较大的波动,致使水中微生物种群出现衰退死亡,还会直接令对虾应激发病。

南美白对虾养殖生物学

南美白对虾养殖生物学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集中在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尤 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密集。1988 年由中科院海洋所引进,1999 年实现育苗工厂化。
南美白对虾呈梭形,左右两侧略扁,身体修长,成体可达 面的色素细胞扩大,体色变深;反之变浅。
Ⅱ-内部结构
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呼吸器官:鳃共 7 对,分别着生于第 2 对、第 3 对颚足和 5 对步足的基部;鳃室有出水 孔和入水孔各 1 对。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在心 脏的背面 2 对,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动脉:细且透明,前 3 条(前大动脉、触角动 脉 2)、肝动脉 1、后 2 条(肠上动脉、胸直动脉)。 生殖系统:精巢 1 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 巢 1 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肝胰腺、胃(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和肛门组成。 排泄系统: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的基部,是南美白对虾的排泄器官,由端囊、腺体、排 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由一对后肾演变而来,因呈绿色也称绿腺,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渗透 压和离子平衡(对虾幼体的排泄器官是第二小颚内的小颚腺)。血液中代谢废物进入腺体后 经弯曲排泄管由排泄孔排出,但氨作为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却由鳃排出。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 1 条白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 食管下神经节;脑。
Ⅳ-发育阶段
南美白对虾受精卵的直径约 0.28 毫米。在水温 28-31℃、盐度 29%条件下,从受精开始 到孵化为止只需 12 小时。南美白对虾刚孵出的幼体为第 1 期无节幼体,经 6 次蜕皮后成为 第 1 期溞状幼体。溞状幼体蜕皮 3 次后进人糠虾期,再经 3 次蜕皮而变态成为仔虾;上述变 态过程需要经历 12 次蜕皮,历时约 12 天。幼体在发育过程中每蜕皮一次,变态一次。随着 蜕皮变态其形态构造愈来愈完善,其生活习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南美白对虾淡水双茬的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淡水双茬的养殖技术

目的
提高水域利用率,增加养 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淡水双茬养殖的优势
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 低养殖成本。
经济效益
双茬养殖能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水产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有利于 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减少疾病发生。
技术创新
淡水双茬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 动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养殖过程中的重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环节
虾苗的培育与放养
选育优质虾苗
选择健康、活力强、生长快的南美白对虾虾苗,确保种质纯正, 提高养殖效益。
适宜密度放养
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虾苗的放养密度,避免 过度拥挤导致生长受限。
虾苗放养前的准备
对池塘进行充分曝晒、消毒处理,确保养殖环境安全;同时,适当 施肥,培育生物饵料,为虾苗提供充足食物来源。
特性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适应力 强、生长快的虾类,肉质 鲜美,营养价值高。
分布
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现已被广泛引种至亚洲 、非洲、大洋洲等地的沿 海地区。
淡水双茬养殖概念
定义
淡水双茬养殖是指在同一 块水域内,一年内进行两 茬(或更多)不同种类水 生生物的养殖方式。
对象
通常包括鱼类、虾类、蟹 类等水生动物。
定期对水源进行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 指标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水处理设施
水体循环与更新
配备过滤、消毒、曝气等设施,对进入养 殖池塘的水源进行预处理。
通过水体循环泵、定期换水等措施,保持 养殖池塘水质稳定。
养殖管理关键技术
03

江苏南通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总结

江苏南通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总结

江苏南通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总结目前的对虾养殖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病害防控和如何利用适当的模式养殖,但是即使在病害严重的今天,依然有不少地区,比如南通如东,保持养殖虾成功,显然这不仅仅是运气。

很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都到南通如东来学习借鉴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

一、该模式的由来如东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南部与通州市为邻。

陆地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高程一般在海拔3.5—4.5米之间。

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

如东海岸绵长,滩涂宽阔,兼具渔盐之利。

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最大的文蛤生产和出口基地。

该地区从2005年开始搭建温棚养殖豆蟹,刚开始几年由于养殖数量不多,很多人都赚钱,后随着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开始贬值,甚至亏本,卖不出去。

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有人开始尝试在棚内养殖白对虾,并取得了成功,目前的养殖面积在逐步扩大。

如东目前总共有约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小棚也从去年年中的1.3万个发展到如今的2万个,总面积约1.3-1.4万亩,增幅达54%。

二、什么是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及优缺点如东小棚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池塘小型化——8分地到1亩的池塘双茬——春季和秋季两茬搭建温棚——两造均有温棚,可以达到提高温度、控制不良环境对养殖造成的影响的目产量高——一代苗为主,产量600斤-1000斤每个棚。

优点:1、温度好控制:小棚养殖模式升温快,降温慢,有利于虾的生长速度。

温度变化比外塘小很多,减少应激。

2、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含有比例比较高的HCO3-离子,有效缓冲PH,在换水的时候保持总碱度和PH值稳定比较稳定;使用地下水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地下水可以调节温度。

3、生产过程可控性高控制:养殖面积小的情况下,增氧均匀;投料和对虾生长速度控制的好;水质比较好调节;疾病不会大范围传播,降低风险;水体利用率高,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最大化。

【doc】毛蚶池塘养殖技术

【doc】毛蚶池塘养殖技术

【doc】毛蚶池塘养殖技术毛蚶池塘养殖技术《水产养殖))2009年第5期毛蚶池塘养殖技术牟均素,李志刚,关忠志,李洪延(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丹东118002) 采用稚贝池塘挂袋暂养,室内控温越冬,池塘底质处理和水质调控等手段进行了毛蚶池塘底播大面积养殖试验.3200~667m2池塘总产量129.1 万kg,平均规格59粒g,平均产量403kg/667m2, 成活率达到93%.1苗种中间培育和越冬1.1暂养池塘处理暂养是采用36~667m2池塘将稚贝装网袋吊挂方式.池塘边打木桩,架浮梗,间距3m,将池塘四周用塑料布护坡.塑料布高于水面0.5m,池塘经过消毒,消毒药物为漂白粉.在稚贝装袋入池前l5 d左右,开始肥水,施肥量为氮元素1mg/L,磷元素0.1mg/L,逐渐进水至2m.暂养期间应视水色和透明度适时追肥.1.2吊挂暂养附着稚贝在室内经15,20d的培养,规格达 0.8,1.0mm时,装袋移人池塘中进行吊挂暂养.网袋分1级(60目)和2级(26目),规格为47cm~29 em,33era~20em.1级网袋每袋装入棕绳附着基为一帘;网片附着基4片,每一吊绳捆9袋,分3层, 网袋间隔20cm,垂绳下端挂坠石,下层网袋离池底超过30cm,吊绳间距为0.8,1m.当稚贝规格达到 2mm时,将1级网袋换成2级网袋,按2000粒/袋装稚贝,每袋内装50,100g网衣,将原附着基上的稚贝全部刷洗下来,取出原附着基.每一吊绳捆16 袋,分4层.1.3日常管理洗刷袋:稚贝下池后,前7d不用洗刷袋,以后每隔2,3d洗刷袋1次,避免网袋因网眼密阻塞, 使稚贝缺饵,缺氧造成死亡.换2级网袋后,3---4d 需洗刷袋1次,洗刷袋时要求操作要仔细,避免稚贝受伤,破损造成死亡.换水:换水靠水泵利用涨潮抽水,汛期交换量为150%左右.尽量在大潮期间纳水,纳水时要避免纳入赤潮水,注意盐度变化不要太大.施肥:视水色变化情况,适量施肥,施肥量为氮肥1mg/L,磷肥0.1mg/L,阴雨天不施肥,水色较深不施肥.1.4越冬管铁雪参与总铭11月中,下旬天气变冷,将池塘中暂养稚贝网袋刷洗干净,挂人育苗室内越冬,室内越冬期间,换水日交换量为10%,水温控制在2,3?,盐度变化范围在24,28,平均每个月将网袋洗刷,倒池1次,翌年3月.随着水温升高换水量加大为50%,100%. 2成蚶养殖2.1养殖池塘处理选择塘底平整,无淤泥池塘3200~667mz,有进排水闸门,放养前进行施肥,氮肥1mg/L,磷肥 0.1mg/L.2.2苗种底播4月上,中旬起捕幼蚶,将幼蚶均匀播撒于池塘中,播撒实际面积占总面积的70%.有效放苗密度 3.66万粒/667m,平均55粒/m,即170kg/667m 左右,规格2.0,2.5cm,210左右.2.3养成期间的管理适时换水,追肥:换水靠水泵利用涨潮抽水或自然纳水,凭借养成水环境条件,掌握池内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并根据水色来考虑追加肥料,避免赤潮水的纳入.池塘水位保持60cm左右,高温雨季应适当提高水位.水色和水质调控:水色过老,过肥,应尽量换7j\ 控制,水色过清,透明度过高,则要采用肥水处理. 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cm左右,水质主要监测盐度,DH值和溶解氧,保持良好水质指标. 病害防治:养殖期间,防治病害多采用泼洒漂白粉和生石灰的方法,漂白粉用量为1mg/L,生石灰用量为1015kg/667m2左右.依据养殖品种,适时起捕,在冰封上冻前清蚶结束.3结果与讨论在东港市北井子镇和五四农场3200~667m2 毛蚶池塘养殖,采取清塘消毒,换水肥水,掌控蚶苗播撒时间,密度和防病等技术措施,成蚶总产量达 126.1万kg,平均规格59粒g,产量403kg/667 口铁劈与暮佬赤眼鳟池塘健康袁合侠(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江苏赣榆222100) 摘要:对赤眼鳟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满足优质,安全,节约, 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生态健康养殖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赤眼鳟;池塘;健康养殖;试验赤眼鳟(SqualioborbuscMfTiC11,fu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 俗称红眼棒,野草鱼,醉角眼等.体呈长筒形,腹圆, 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着红斑,故名红眼.赤眼鳟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杂食性,生长快,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对水温,溶氧的要求基本同四大家鱼,无需越冬等特殊要求,适于池塘,水库等各类水体的增养殖,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近年由于自然水域栖息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滥捕等多种原因,赤眼鳟资源El趋锐减,进行赤眼鳟人工养殖是保全名贵野生经济鱼类资源,开发新的名优养殖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2008年开展了该鱼的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养殖条件试验池塘设在赣榆县欢墩镇荣祥淡水良种场, 该场无污染,水源充足,溶氧丰富,DH值7,8.5,水《水产养殖)&gt;2009年第5期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利用1,2号2个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成鱼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分别为4x667m2和7~667m2,池塘形状长方形东西向,水深1.5-2m,池底淤泥20cm 左右,进排水方便.2池塘清整和培肥水质2月下旬排干池水,清整池塘,使用生石灰100 kg/667m2进行干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 同时又可有效地改良底质与水质.消毒后过滤进水,施放经发酵的鸡粪基肥150kg/667m2,使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3O,35 C1TIo3鱼种放养3月水温在5,10?时,从泰兴市天邦水产有限公司珍品养殖场引进规格1214cm,平均体重30 g/尾左右的赤眼鳟鱼种,此时鱼活动力较弱,鳞片紧凑,不易脱落受伤.m2,成活率93%.3.1吊挂式中间暂养和室内控温越冬能有效的提高稚贝成活率室外土池经肥水后,饵料充足,并且池塘的水环境空间较大,采用吊挂形式,能有效避免敌害生物的伤害,提高成活率,起捕比较方便,不存在漏捕损失.不足的是稚贝在袋内密度过大,网眼易阻塞, 影响水交换及稚贝摄食.洗刷网袋等操作过程中易造成稚贝破损.特别是在60目网袋的培育中,影响尤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强此阶段的培育管理,及时换袋和疏苗,控制合理的培育密度,加强水质交换, 加快稚贝的生长速度.在水温降低到3,5?时,移人育苗室内越冬.室内控温越冬易于管理,能有效提高稚贝的成活率,实践证明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3.2合理的苗种播撒密度,有效的水质管理能提高幼蚶和成蚶的养殖产量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池塘中进行幼蚶,成蚶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彻底的清除池底淤泥和消毒除害;严格的监控进水水质和池塘水质;合理的苗种播种密度和适时调节水的肥度,是提高养殖产量, 保证毛蚶养殖成功的关键.(收稿日期:2009—02—16)。

对虾习性

对虾习性

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

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

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

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

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

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

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

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

肝脊明显。

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

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步具雏形外肢。

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

已经成熟的个体原纳精囊位置处于第4~5对步足间,纳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状。

属于开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开放型外生殖器的对虾有5种,即: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西方对虾、白对虾、史氏对虾。

开放型交接器纳精囊比较容易脱落,人工繁殖虾苗比较困难。

雄性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

南美白对虾雌雄个体不论成熟与否,其大触须近基部处有明显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为判定性别的根据。

二、生活史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

简述滤食性贝类的可溶性氮排泄和生物沉积作用

简述滤食性贝类的可溶性氮排泄和生物沉积作用

简述滤食性贝类的可溶性氮排泄和生物沉积作用作者:王娟娟来源:《河北渔业》 2012年第12期王娟娟(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 300221)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海水养殖得到了迅速增长,我国贝类养殖产量已达到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2%。

滤食性贝类摄食时伸出水管,海水从入水管进入体内鳃丝,通过过滤海水而摄取水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以及有机碎屑等,并通过代谢将废物排放出来,从而实现营养盐再生以及将悬浮物从水体向底层沉降的过程。

这些可能引起水体和沉积物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沉降作用可以改变底层水的还原条件和影响海底种群结构,并影响有机物的组成和化学循环。

目前,我国的贝类养殖日益扩大,其环境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

1贝类的滤食行为滤食性双壳贝类具有很强的滤食能力,在沿岸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密度大规模的沿岸贝类养殖海区,双壳贝类的养殖可能对海区的生态动力学产生较大的影响[1]。

它们能够从水体中过滤大量细小的颗粒物质(如浮游藻类、微生物、贝类幼虫和中型浮游动物及其他碎屑)而进行摄食,主要靠鳃丝和其上着生的3种纤毛(前纤毛、前侧纤毛、侧纤毛)的组合运动来摄取食物颗粒,侧纤毛通过摆动形成进水水流,前侧纤毛用来收集食物颗粒,前纤毛则运输食物颗粒。

前侧纤毛把经过鳃的食物颗粒过滤或截取下来,过滤下来的颗粒被裹以黏液在前纤毛摆动下经鳃腹部的食物凹槽送到唇瓣,经过唇瓣的筛选,食物颗粒如果适口(大小合适、有机物含量较高)则被吞食进入消化道;不适口则以假粪的形式被直接排出体外而不经过消化道的作用[2]。

JΦgensen研究表明,滤食性贝类还存在另外一种摄食机制,即水动力学作用,食物颗粒随水流通过鳃丝到达鳃的背部,沿背部凹槽进入唇瓣[3]。

贝类的滤食系统十分发达,有着极高的滤水率。

以贻贝为例,贻贝的滤水率可达 5 L/g·h,能够利用上覆水乃至整个水域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江苏海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江苏海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江苏海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三疣梭子蟹一般早期产卵的是中小个体,中后期的是大型个体。

参考答案:错误2.南美白对虾幼体阶段包括无节溞状幼体、糠虾、。

参考答案:仔虾3.虾蟹类的摄食具有显著的周期现象,其周期现象又分为两种,一是指;二是指生理周期。

参考答案:日周期4.对虾类的精荚分为两个部分,即豆状部、瓣状部,交配后,豆状部贮于中。

参考答案:纳精囊5.中国对虾的尿除水份外,还含有铵盐、、尿酸。

参考答案:尿素6.中国对虾的排泄器官为小颚腺、。

参考答案:触角腺7.对虾类按洄游习性可分为洄游型和定居型,中国对虾属于。

参考答案:洄游型8.开展经济虾蟹的工作,是恢复和增强天然水域虾蟹资源的有效手段。

参考答案:增殖放流9.虾蟹类从越冬场或生长地向产卵场的洄游称为。

参考答案:生殖洄游10.虾蟹养殖中经常使用具有选择性的除害药物是氨水和鱼藤制剂。

参考答案:错误11.自然海域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的饵料以多甲藻为主。

参考答案:正确12.水环境影响虾蟹类生长的因素很复杂,主要有盐度、温度、营养、光线、海水组成和重金属离子等多方面。

参考答案:正确13.把人工培育的苗种或采捕的天然苗种,饲养到商品虾蟹的过程,称为虾蟹的养成。

参考答案:正确14.虾蟹类的摄食强度与生活阶段、生理状态、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正确15.影响性腺成熟的因素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的影响。

参考答案:温度16.蟹类的螯状步足主要功能为取食、挖掘洞穴、、进攻。

参考答案:防御17.中华绒螯蟹是淡水中生长,繁殖后代。

参考答案:河口附近的浅海中或海水中18.潜底习性受环境中温度、、水质、底质等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光线19.虾蟹类的摄食具有显著的周期现象,其周期现象又分为两种,一是指日周期;二是指。

参考答案:生理周期20.X-器官是神经内分泌器官,位于虾蟹内,主要分泌物是MIH、GIH。

参考答案:眼柄21.蜕皮中虾蟹的钙质来源有从水中吸收、旧壳的再吸收、。

毛蚶池塘养殖技术

毛蚶池塘养殖技术

毛蚶隶属蚶科、毛蚶属,生长在浅海软泥质或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

毛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毛蚶的资源量逐年减少。

营口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产养殖业发达,海水养殖池塘面积12076公顷,滩涂养殖面积16065公顷,近海有淡水注入,饵料资源丰富,适合滩涂贝类的增养殖。

近几年对虾养殖池塘效益下降,部分养殖户考虑更换养殖品种。

毛蚶是辽宁地区极有发展潜力的滩涂贝类养殖品种之一,笔者从2011年起进行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发展的研究,现将毛蚶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北方地区毛蚶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池塘的选择和改造毛蚶喜泥沙混合略偏泥的底质,纯泥底的池塘一般苗种成活率和回捕率不高。

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的对虾、海蜇等养殖池塘,进、排水口分别位于池塘两侧,面积不宜太小(10亩以上),深度1.5~2米即可。

9月中下旬将池塘水排空,机械移除土池底部表层约20厘米厚的泥沙,再用旋耕机将土池底部10厘米厚的泥沙打碎、曝晒1周以上,然后进水冲洗3~4遍,铺设5厘米厚无污染的泥沙,用生石灰化水消毒后蓄水。

用60目网袋套住进水口进水,水深0.8~1米,适量投放营养盐、复合肥等肥水,水中藻类品种较多、结构不单一即可,水色以呈浅黄绿色为最优,一般透明度控制在40~50厘米。

二、苗种放养目前,营口地区池塘养殖的毛蚶很少,增养殖用毛蚶苗种也大部分从南方购入,运输成本高、运输损耗大,且苗种耐低温能力弱,越冬成活率低。

池塘养殖所投放的毛蚶幼贝宜选用本地育苗场用土著毛蚶做亲贝繁育而成,平均壳长为1.5~2厘米,规格为1500~2000只/千克,颗粒均匀、体质健壮、活力好。

一般每年10月中下旬苗种出池进行放养,此时敌害生物摄食能力相对较弱,对毛蚶苗种危害较小。

育苗池内毛蚶幼贝出池时,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在培育池内涮洗多遍,采用40目网袋在排水口接苗,然后移入大盆。

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呈报部门意见
评议评审审核意见
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近五年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受奖情况
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等
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及表现
(包括完成的业务工作任务、工作量、取得的效果等)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根据国家、省、市职称评审条件和要求,我在本次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过程中,严肃认真、真实准确地提供了本人的个人信息、佐证材料、证件等相关
材料,没有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违反诚信的行为。

对违反以上承诺所造成的后果,本人自愿承担相应责任,并按有关规定接受相应处理。

承诺人:张健日期:2017年8月1日单位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 约化 对 虾 养 殖 发 展 至 今 ,已暴 露 出 为 双壳 类 软 体 动 物 ,仅 分 布 于我 国 、 日本
许多缺点 ,其 中养殖方式本身 的有机物污 和 朝 鲜 ,而在 我 国 以北 方居 多 ,主要 集 中 染物十分 明显 ,引起水体 富营养化 ,水质 在 辽 河 、海 河 及 黄 河 口附 近 的海 区 。毛 蚶 和底质 的恶化【 l j ,导致流行性 虾病频繁发 栖 息 于 泥沙 质 海 底 ,底 栖 藻类 丰 富且 水 质 生 ,产量下降 。为了改善养殖环境 ,使对 清新 的海区。在综合养殖模 式 中,选择与 虾 养 殖池 达 到 良性循 环 ,科 技 人 员 摸 索 出 对 虾混 养 的滤食 性 贝类 主要 有牡 蛎 、扇 贝 、
食 性 贝类 以浮 游 植 物 、底 栖 硅 藻 和各 种 有 毛 蚶对 虾池 水 质 、底 质 和养 殖效 益 的影 响 , e n a e u s v a n n a me i 机碎屑为食物来源嘲 ,因此 ,在人工投饵养 评 估 毛 蚶 在 南 美 白对 虾 P 虾生产 中,容易实现贝虾综合养殖 。 综合养殖生态 系统 中的作用 ,为推行规模
广西 水产 科技
1实验条件与方法
1 . 1实验条 件
1 . 2测定 内容 及 方法 主要 监 测 水 体 中 的 总 氮 ( T N ) 、氨 氮 ( N H3 一 N ) 和 叶绿 素 仅 ( C h l —o 1 ) 以及 底
T P ) 。每 隔 1 0 d采 水 2 0 1 4年 5月 ,在位 于 广 东 省 中 山市 神 泥 中 的 总 氮 、 总磷 ( 表层 5 e m ) 1次 ,水 体 总 氮 、 湾 镇 铭 胜养 殖 场 池 塘建 立 陆 基 围 隔 ( 5 m X 样 和泥 样 ( 海洋 监 测规 范》 测 定 。水 体 中 5 m ) 9个 。2个处 理 组 ( T 1和 T 2 )投 放 毛 氨氮 依 据 《 蚶 密度分别 为 7 5 g / m 和 1 5 0  ̄ m ,对 照 组 的总 氮 含 量用 碱 性 过硫 酸 钾 消 解 紫 外分 光 . 4 5 m 的玻 璃 纤 维 ( c ) 不 放 毛 蚶 ,每组 设 3个 重 复 。池 塘 水 光 度 法 测 定 。用 孔径 0 深0 . 8 m~1 . 2 m,底 质 为 泥砂 型 ,进 水后 以 滤膜将 水样 过滤 ,丙 酮提 取 ,三色 法圈 测 叶 6 3 n m、6 4 5 n m和 7 p p m 敌百 虫处 理一 个 月后 使 用 。实 验期 间 绿素 。测 定 分别 使 用 6
“ 综 合养 殖 ”模式 ,即 以对 虾养 殖 为 主 ,在 蛤 仔 、缢 蛏 [ 3 1 等 ,但 目前 还没 有 人进 行 毛蚶
虾池中混养其他水产生物 ,既改善水质和 与 对 虾 混 养 的实 验 研 究 。本 研 究 利 用 海 水 底质 ,又充分发挥水体潜力提高产量。滤 池 塘 陆 基 围 隔进 行 养 殖 实 验 ,定 量 研 究 了
g / m ) 混养 毛蚶 实验 ,研 究毛蚶 对混养虾池 的水质 ( 总氮 、氨 氮、叶绿 素 0 【 ) ,底质 ( 总氮、总磷)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混养毛蚶处理组底质总氮、总磷 的积 累量都低 于对照组 ;毛蚶还促进 了水体氨氮的积 累,降低 了水体 叶绿素含量 ;混养带来
毛 蚶产 量 的 同时 不影 响对 虾产 量 ,毛 蚶 密度 为 1 5 0 g / m。 的 处理 组 养 殖效 益 最佳 。滤食 性
贝类毛蚶对虾池悬浮物和沉积物 的摄食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虾池有机物积 累,有利 于提 高
生 态 系统物 质利 用效 率 。
关键 词 :南美 白对虾 ;毛 蚶 ;综合 养 殖 ;生 态效应
毛蚶 S c a p h a r c a s u b c r e n a t a( L i s c h k e ) 化对虾毛蚶综合养殖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第一作者:邓锦松 ( 1 9 7 9 . 1 1 一 ) ,硕士 ,水产养殖技术员, 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生态学,电子邮箱: j s d e n g 7 9 @1 6 3 . c o m
间 每 天 投 饵 2次 ,时 间 分 别 为 6 :3 0和 算如 下 :
1 8 :3 0 。饵 料选 用 福建 马尾 饲 料 厂 生 产 的
叶 绿 素
( m 咖 。 ) = 叶 绿 素
( m g / 1 )
虾 苗 放 养 时 间 为 6月 1 2 日,于 8月 = l 1 1 6 4( O 0 6 6 3 )一 2 1 1 6( 0 0 6 4 5 )+ 0 1 1 0
1 3日结 束 实 验 ,实 验 周 期 为 6 0 d ,实 验 期 ( O D 6 3 0 )计算浓度。单位体积色素量 的计
l 2
广西 水 产科技
毛蚶 在南美 白对虾综合养殖 生态 系统 中的作用
邓锦 松 ’ 宋海 霞
( 1中 山市神 湾镇铭 胜 养 殖场 广 东中 山 5 2 8 4 6 2
2中山市 海洋 与渔 业局 渔业技 术推 广 站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0 )
摘 要 : 以 9个 陆基 围 隔 进 行 南 美 白 对 虾 池 塘 不 同 密 度 ( O g / m。 、7 5 g / m 、1 5 0
3 0 n m 的吸 光 度 。7 5 0 n m 的读 数 用 来 校 正 不 换 水 ,只 补 充 蒸 发 和渗 漏 水 。投 放 同批 6 D值 减 去 这个 浑 浊 度 南 美 白对 虾 虾 苗 ,毛蚶 苗 购 自中 山市 南 朗 浑浊 度 。将 色 素 的 O 镇。
校 正 值 后 ,代 入 公 式 :叶 绿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