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三(筛选加工信息)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1)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3、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调动自
。
我掌握的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 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的注释等
第六节
1、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
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倒叙:将结局突出醒目地呈现给读者,使其 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 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的兴趣, 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2.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 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重要句子的类型:
(1)结构复杂,意思含蓄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格的句子。 (3)在篇章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4)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 (5)高度概括、揭示中心、深寓情感的句 子。
怎么理解重要句子呢?首先在原文找到 1、从句子的含义上去分析,包括: ①句子的基本义(表层含义) ②句子的延伸义(深层含义) 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__(现代文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现代文阅读)一、考点诠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试大纲要求的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之一。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在选文中搜寻、辨别、提取符合考题要求的语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或总结概述;所谓“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读者未知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
在高考中,“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文章中的特殊的名词术语或结论等最新知识。
2.对名词术语和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的语句或材料。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比较难懂的句子等。
本考点主要的考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只要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即可;另一种简答题,需要我们不仅能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还要进行简答表述。
二、考情回眸三、分类解析1. 辨析正误【要点讲析】这种考察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高考中,筛选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从文章中的特殊的名词术语或结论等最新知识中获取信息。
(2)从对名词术语和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的语句或材料中获取信息。
(3)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比较难懂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以下几种高考考题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1).偷换概念。
也叫“偷梁换柱”,这种方式与“张冠李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区别是明显的。
它表面上并没有将两个对象或概念进行调换,但暗中却将二者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或调换、或混淆等处理。
(2).颠倒错位。
指的是命题者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颠倒了顺序后造成的错误。
如把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把原因和结果颠倒、把条件和结果颠倒、。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 请简要分析。( 。(6 系,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①要花轿,长远打算 要花轿, •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改装花轿, •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
•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 变化说明了什么?(6 ?(6分 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 • • • •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麦客少了; 麦客少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 的进步)。 的进步)。
•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 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 40个字)(6分 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结合全文,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 容表现更加集中。 容表现更加集中。
• •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江苏卷)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 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 心理
①
②
③
④
(2016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国凡《平衡》)
参考答案 ①窝火 ②紧张 ③惊讶 ④平衡
返回目录
(3) 概括(补充)事件的主要情节。 例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①
集中营里面
高潮
②
(2015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程刚《集中营的课堂》)
参考答案 ①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②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北京)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① ②
返回目录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好处、妙处)? 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是: ①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 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③有些词需要分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然后结合其作用来分 析表达效果。 人物描写:点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A. 渲染了一种……气氛;B. 烘托人物……性格、心理等; C.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D.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
“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从应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筛选”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
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
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
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
(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
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
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
(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
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
第 1 页共2 页
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
(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2 页共2 页。
(定稿)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筛选、整合信息课件
(2)原句移用法 )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有一些题目,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 ,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关键语句、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 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 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 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 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 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 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 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 知识错误,心中无底 知识错误,
常见错误例析
• 理解“当文化一旦形成运动,他们(文化人) 理解“当文化一旦形成运动,他们(文化人) 最终只能从潮头退下来。 最终只能从潮头退下来。” • 错误回答 文人们引领文化使文人们追求文 错误回答:文人们引领文化使文人们追求文 化当文化当文化成为了当权者手中的利剑, 化当文化当文化成为了当权者手中的利剑, 为他们开创出一番事业时, 为他们开创出一番事业时,文人们就再也不 能左右这场文化运动,退出了潮头。 能左右这场文化运动,退出了潮头。 • 正确回答:当文化运动一旦演化成政治运动, 正确回答:当文化运动一旦演化成政治运动, 文化人最终只能从这个潮头上退下来。 文化人最终只能从这个潮头上退下来。
2、词句提取法: 、词句提取法: 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 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 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表 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 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 辨别、重组。 辨别、重组。
高考语文【阅读03】多细节筛选题(上)-笔记版
2020高考语文阅读模块第三次直播:多细节筛选题(上)现代文阅读多细节筛选题命题特点:对文中多个细节进行筛选,并分析答题方式:1、找(逐段找、逐句找、关键词找)2、析(概括、总结、结合自身)难度变化:1、挑出内容(景物形象、人物事件、分论点)2、挑出内容并概括(这些形象、事件属于景物、人物的哪个方面)3、挑出内容并总结(景物特点、人物性格)4、挑出内容并总结并结合自身分析1、挑出内容(景物形象、人物事件、分论点)定和[注]是个音乐迷(作者:沈从文)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第①段没有事件,写出概念:定和是个音乐迷)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
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
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
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
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诚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
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
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用转述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方法来概括第②段事件为:张定和由学画画改学音乐)③二十六年春天(时间顺序),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
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
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
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
2022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理解概念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含解析
练案一理解概念含义,筛选文中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
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高中现代文散文阅读训练——彩色的荒漠(雷抒雁)含参考答案
高中现代文散文阅读训练——彩色的荒漠(雷抒雁)含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彩色的荒漠XXX(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XXX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XXX和淡淡升腾着的XXX。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
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XXX进发。
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本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门路。
笔直的门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XXX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伶俐牢固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现代文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完美整理版)
现代文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未0620 1642现代文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考点解说文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是指阅读时,在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从文章中快速捕捉最新信息,并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加以整合。
答题步骤1.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确立答案支架)2.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
3.整合——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4.转换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要遵循语言规则)整合——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1)(2)(3)(4)例1.阅读《野菊花》,思考文段后的问题:2.联系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分析题目:③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④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hé),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袍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高频考点一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解析
答案
1. 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 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解析
答案
2. 黄 宾 虹 一 生 绘 画 艺 术 的 大 进 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 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这个问题, 要弄清题 干中的两个问题: 一是人 们的医疗实践活动的目 的是什么, 一是“这种和 谐”指的是什么。 把这两 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 即可。
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理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之信息的理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之信息的理解、分析、推断专项指导考点讲解新高考信息类阅读设题,第1题理解分析材料内容,侧重考查信息获取、筛选、加工,可称为信息理解分析类。
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判断说法,侧重考查推断,可称为信息推断类。
【设问形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设置】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的表述一般不照搬、抄录原文语句,大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
明确转述的常用方式,对判断选项正确与否意义重大。
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种: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一、概括式转述【关注点】1.看从具体到一般的表述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2.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和作者的意图,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示例】(2022·全国乙卷第1题A项)“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原文】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解析】选项中“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是对原文“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的概括式转述。
该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
故选项正确。
二、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观点、结论性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或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对原文相关观点的阐释性质。
【关注点】1.判断选项本身的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学目标】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常见方法;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阐释】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
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
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1]
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 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 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 灵秀之气,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 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一是 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 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 致而为个体,所以为美中之至美。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 动着的美人时,她(他)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 形态、身段、轮廓、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美的感 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04年上海卷《我看舞蹈之美》 1.作者认为,舞蹈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这是 因为 。
——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1.这一段文字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 的特点。(不超过12个字)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 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 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 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 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 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 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 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 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 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 许。 ——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2、文章第2自然段中使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 词语。请你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时间推移
由少到多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 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赭吧。最初坠落的,也 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 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 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 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PPT文档共36页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 合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作者:魏丽芳来源:《金色年华·下半月》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筛选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在对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在语文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信息筛选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信息筛选策略在现代文阅读部分,筛选信息的提法的出现,意味着阅读能力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筛选对于搞好初中的应考训练乃至搞好初中阅读教学改革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息筛选的现状及意义1、信息筛选现状筛选能力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面对读物中众多信息,对其价值(重要或次要,有用或没用)进行判断并决定取舍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知识骤增、信息骤增的时代,各种书籍报刊所刊载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需要人看的东西太多了,而允许人看的时间又太少了。
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可能不遗漏或少遗漏应该吸收的信息,现代人就必须要具备阅读的筛选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谈到阅读和阅读教学,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
我们也早已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唯一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阅读及阅读教学如果仍然以文章学为唯一的理论基础,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为了弄懂中心、结构、写法、语言而阅读,但更大量的是另外一类阅读: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是读物到底传达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是重要的有用的信息。
即阅读的目的只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仅仅是区分、判定、筛选的过程。
2、信息筛选意义现代文阅读中,明确筛选标准极其重要。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领会阅读的要求,按要求思考并解答问题。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三)(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三)(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理解、品味重要句子的含义★答题模式:赏析句子包括三个方面:修辞+描写+重点词语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有什么作用A、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B、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场景描写。
3、重点词语:动词、叠词、拟声词。
【例题精析】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冰湖陈彦斌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来,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来,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
他忙招呼儿子起网。
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 1.不懂(文章)。散文阅读中如果不能从 思想情感到艺术手法,全面深刻地读懂文章,而 想要做到准确“筛选”、精要“整合”,几乎是 不可能的。韩少功的散文《土地》从日常生活的 小事入手,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由小到大、由实而虚、由浅入深,表达了热爱土 地、敬畏自然之情。呼吁人类善待土地、善待自 然,与大自然高度和谐。以上所举错误例子多因 对文章深层意蕴不理解所致。在此提醒广大考生, 切不可盲目追求速度而对文本“囫囵吞枣”。
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 超过8个字。 答: 一、考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不准。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文章主旨、题干的 指向,准确“筛选重要信息”,答案偏离题旨不着边际。 如有的考生答为“事物的过程”“劳动的伙伴”或“农 业”“人们渐渐远离土地”等。 2.不全。主要表现为答案不完整、遗漏要点。如 有的考生不能从两方面概括或者对其中某一方面不能完 整“整合”,答案存在明显疏露。有的考生答为“农业 的基础”“心灵的那份感情”,或“人类食物之 源”“是劳动交流的地方”等。 3.不精。主要表现为虽然能准确“筛选”但不会精 要“整合”,大段照抄原文,“胡子眉毛一把抓”。如 有的考生答为“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 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显示农业在文化与文明中 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等。
三、纠正方法: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之类题目时,可依如下顺序进行 1.审读题干 题目是“方向”,是“指令”。审题时注意 明确能力要求,抓准解题指向。如审读2004年高 考湖北卷第18题“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 象的内在特点”的题干时,就会明确这是一道考 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题,回答要注意三点: 一是必须关注“词语”,而不是句子或其他;二 是要“概括”性的词语,而不是铺陈描述式的词 语;三是要能概括“内在特点”的词语,而不是 表现外在特点的词语。经过如此审读,答题就不 会偏离要求了。
•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 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 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 例2: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 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的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 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 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 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 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 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 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名 著需要重读》)
现代文阅读三
•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 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 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 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 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 而不是并列关系。
• • • •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 主要有三条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 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 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取信 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 乎没有不考查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 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因此,在阅读中要 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譬如读 鲁迅的《拿来主义》,就首先要弄清“拿 来主义”这一基本概念。
• 下面重点以2005年高考湖北卷散文阅读题为例, 对同学们在解答中的错误加以分析矫正。 土 地 韩少功 •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 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 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 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 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 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 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 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 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 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 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 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 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 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 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 我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 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 三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杨 辛《天坛之美》, 2006年高考北京卷第16题) • 【语段信息】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 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 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 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 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 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 人深思。 • 【温馨提示】 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整合的能力, 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联想能力。故宫的“庞大”和 “以气势取胜”,可概括为雄伟(雄壮、雄浑……),“封闭式 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可概括为威严(庄严、森严……), 而方形的空间造型和“以红(砖红、土红而不是火红、鲜红)为 重”的颜色应整合成厚重。
• 这段不长的文字引述了中外许多作家 的作品,既说明了经典名著具有永恒 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说 明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 “反复品味”,而后者便是作者主要 表述的意思,也是这些材料包含的主 要信息。 •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重 要启示,即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要注 意作者对材料所作的评述,注意表述 作者观点的语句。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伸长,真正侧耳 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 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 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 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 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 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 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 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 的结束。
• 另一方面是调查研究的方法:(1)对国内外各 方面作系统的搜集材料和整理工作,(2)应用 马列主义理论对周围的环境作系统周密的调查, (3)对敌我友三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 研究工作,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能像这样 把分散的信息提取出来,归纳出来,就是完成了 “整合”工作,能这样做也是提取信息能力强的 表现。 • 在高考中,许多阅读题的正确解答,都需要作这 样的整合。如2002年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成 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 此概括说明。”像这样的试题,首先要把文中相 关的材料、语句提取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 即进行整合,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3.不会(组织)。“整合”,是在“筛 选”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即对筛 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部分 考生只能辨识“显性”信息,于是大段照 抄,而对文章的“隐性”信息——言外之 意、话外之音则不善挖掘,于是表述或零 散或表浅;部分考生不善归纳同类信息, 于是答案或重复或缺乏概括力;部分考生 不注意推敲语言,于是答案偏离题目指向, 或出现语病;还有的考生无视字数限制, 答案拖沓冗长,造成失分。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 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 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 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 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 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 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 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 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 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 遗憾。
• 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 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 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 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 例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 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 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 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 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 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 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 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 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 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 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 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 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 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 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 西都重要得多。 •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 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 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 文中 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 文章分 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 求概括说明。 •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 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 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 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 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 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 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考生要总揽全局, 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