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课时作业(含解析)

专题十三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信息筛选专项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庆弟博为侯。

”庆卒,子琴嗣。

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30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30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任务突破练三十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一、(2022·天津汉沽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

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

”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又言:“中书宰执,日趋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诣.所署治事。

”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

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

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

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

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辞气激奋,众皆耸听。

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居官清慎自持,粥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

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

谥正献。

(选自《元史·宋本传》,有改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聚经史穷.日夜读之穷:尽。

B.策.天下士于廷策:计策。

C.必诣.所署治事诣:到。

D.居官清慎自持,粥至不给.给:供应。

文言信息筛选题解题技巧

文言信息筛选题解题技巧

②其衣无故新 ,而浣濯缝纫必洁 以完 ③入 则见吾妻 之怡怡而忘其 忧 ④ 闻其 贤者 也 则 悦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1 3
3 把 握规律 ,识 别干扰 。熟 知信 息筛 选题 干扰 . 项的常见错误类 型 ,把握命题规律 ,有利于 决速准确 地排 除错误 ,筛选正确答案 。考题 中常见 的干扰错误 类型有 五种 :主体混淆 、答非所 问、角度正误 、事件
A ①③⑥ B ①②⑥ . .
C ③④⑤ .
D ②④⑤ .
题干 以能 “ 直接表现吴汉激励 士气 ”为标准 ,让
预教大本堂, 明理达 , 经 善开导。 召对殿廷 , 必赐坐, 从容 宴语 。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 , 命棉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 , 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 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 馆别室。 他 日, 又谕 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 , “ 不欲歼于锋刃。 若
筛选准确信息 打下 一个坚实 的基础 。 2 审清题 干 ,明确要 求 。审 清题 干是 解题 的重 . 要环节 ,题 干的要求就是解题方 向。明确要求则是要 明确题 干要求 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 ,然后找 出对 应 的阅读区 间 ,再结 合上 下文理 解意 思 ,并对 照 比
较 ,作出准确 的判 断。



⑧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 也 ,其势不得 不骄 惰
④ 一 遇 凶 岁 ,则 州郡 吏 以尺 度 量 民之 长 大 而试 其 壮 健 者
⑤ 则南亩之 民不得 不 日减也
⑥故 日有诱 民之弊者 ,谓此也
A ①②⑤ .
【 试题解释】
B . ①③⑥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杂糅 、品德不清 。 ( )主体混淆。这类错 误将 别人 做的事或说 的话 1 说归属于主要人物 ,致 使陈述主体不 一致 ,或把 主要 人物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不同官职上 的言行混编 到干扰项 中 ,从 而造成 干扰 。 下列句子 中 ,全部体 现周维城美好德行 的一组是

2017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9天: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含文化常识

2017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9天: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含文化常识

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做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

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近三年来高考语文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加大。

教育部提出在大学要设立国学专业,甚至要在师范专业里培养国学老师,这在高考语文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古诗文分值的比重加大,具体到文言文阅读当中体现在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信息筛选题。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 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识繁多,我们主要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重点是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1.称谓;2.历法;3.节气;4.官职;5.地理;6.科举;7.宗法;8.礼俗;9.音律。

一、(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I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第六板块 文言文阅读 第七讲 筛选整合信息(解析版)

第六板块  文言文阅读  第七讲   筛选整合信息(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第七讲筛选整合信息【知识精讲】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Ⅱ卷(海南)的一个新亮点。

主观简答题的加入,不再仅要求考生简单判断,而是要结合自身具有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体现了对考生理解概括能力的考查。

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此类题型,上海卷已作了多年的尝试和实践,北京、广东、江苏、福建、湖南、四川等地的高考卷也有所涉及。

古代文化知识题、概括分析题是客观选择题,筛选整合信息题是主观简答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考查考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2020年新增的简答题,赋分3分。

分值看似不高,但素养能力要求却很高。

理解、借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因此答好这道题有利于夯实我们的文化底蕴。

目前,这道题主要涉及以下两种题型:一、阐释型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阐释。

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第14题第一问“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见“试题解析”考题一)。

1.方法解答阐释型简答题,要注意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进行具体分析:(1)客观层面。

文言文所涉及的客观层面,主要包括国家局势、国君意志、地方势力、当地风俗、百姓习惯、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地势特点等。

(2)主观层面。

文言文所涉及的主观层面,主要包括天赋如何、性格特点、能力修养、官民素质、努力程度等。

只有从多角度来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还原事实真相,揭示深层意义。

2.步骤(1)认真审题,明确任务。

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的要求;然后明确任务,弄清答题方向。

(2)依题读文,思考分析。

首先,按照审题指向,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答题区间,准确理解文意,把握文本的语意层次。

然后,依据行文的脉络筛选、分析相关信息,就能顺利厘清内外因,从而达成阐释原因的目的。

2015年高考语文135分 第十讲:筛选信息

2015年高考语文135分 第十讲:筛选信息

第10讲: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材料信手拈来善于创新的李公麟北宋画家李公麟不仅擅长画马,他的人物故事画,也是出类拔萃,善于创新。

他曾经画过一幅《陶潜归去来兮图》。

对于表现晋代诗人陶渊明挂冠归隐的画,历代画的不少,但画来画去,无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园秋菊之中来表现。

但李公麟却一反过去的陈套,把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画在江上,一条清澈透底的江水坦荡东流,构图别致,立意新颖。

★背诵日积月累【诗词积累10】《归去来兮辞》陶渊明3、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

4、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字词各个击破常见错别字日练30之(十)271.回光反照()272.独具惠眼()273.昏馈无能()274.浑浑恶恶()275.浑玉朴金()276.忽然开朗()277.祸国秧民()278.击浊扬清()279.嫉恶如仇()280.急言厉色()281.集液成裘()282.挤挤一堂()283.计日成功()284.肆无忌殚()285.既往开来()286.佳言懿行()287.艰壁清野()288.艰不可摧()289.坚韧不拔()290.历尽坚辛()291.坚难困苦()292.矫糅造作()293.接长补短()294.可资借戒()295.弱不经风()296.金榜提名()297.金壁辉煌()298.金刚努目()299.金钢钻头()300.决无仅有()★每讲精析精练“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本文拟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设题的干扰角度和解题思路作一归纳,帮助考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一、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而题干的要求则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某人……的一组”。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八第六讲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八第六讲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

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御史曰:“法贵杀有名。

考点2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备战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考点2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备战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中考中这一考点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文中某些信息;有时也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战国策》)(乙)上①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②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③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④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有苗:古部落名。

③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均为劣臣。

④望夷:秦朝宫名。

(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唐太宗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邹忌和魏徵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答案】都是善于纳谏、虚心纳谏的明君。

邹忌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事类比国事,含蓄委婉地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魏徵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正反事例劝谏唐太宗要兼听广纳。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专题13 筛选信息、分析综合-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专题13 筛选信息、分析综合-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

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取材主要是人物传记文学,因此,在对文中涵盖信息的把握时就要充分理解材料,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

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

热点题型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本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15分钟讲练”)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提分秘籍】高考中用来命题的供被筛选的“文中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①表现人物行为主旨的,②体现人物志向或行为主张的,③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④展现人物性格的,⑤非传记类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

筛选文中的信息试题,一般采用定向筛选的方式,即题干明确限定筛选范围,要求考生判断各选项所作筛选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这种题型通常采用两种命题方式:①题干中只规定一个信息指向,将6个或6个以上的句子组成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②题干中规定两个信息指向,列四组句子作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

【思维建模】一、明确设问方式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于)……的一组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映)……的一组是……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二、把握命题特点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

文言文分析筛选信息

文言文分析筛选信息

准确地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
解题方法: 1、分析清楚题目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 2、读懂选项; 3、放回原文; 4、排除法。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 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 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 “豁达或洒脱”;④句是苏轼的心理。]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 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 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 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 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 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 集,皆高年不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
• • • •
翻译题(简述大意); 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 写作方法; 作者的态度或评价。
第一步:读懂全文。(明确人、事、时、 理、情、法) (做所有题目的基础) 第二步:读懂选项,搞清类型。 第三步:原文对照法。 (主要是翻译题) 第四步:寻找关键句。 (尤其是作者评价的题目,注意原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第五步:排除干扰法。 解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08浙江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 “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 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 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 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 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 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 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 释两家思 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文言文阅读(五)(学生版)

文言文阅读(五)(学生版)

文言文阅读(五)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预习案】1、阅读《核按钮》P72“考纲阐释”和“考点梳理”中的几个“考点透视”2、研习《核按钮》P71“2011年·真题展示《陈公弼传》”和P72 “2012《伯父墓表》”(文本在P50)【探究案】题1:2011年·真题展示《陈公弼传》第六题与第七题题2:2012《伯父墓表》第六题与第七题“筛选文中的信息”一般从微观角度设题,解题可按如下方法:1.审题干,明概念。

解答文言文信息筛选题,首先要看清题干,准确把握题干中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才智的叙述,特别是内涵丰富的概念。

其次要弄清题干的提问方式,特别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如“全都”“分别”“直接”等。

2.扣文本,识主体。

解题时将选项句纳入选文,分析并对照主、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以防主体与对象张冠李戴。

3.入语境、看句意。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

因此,要准确理解选项句意,就必须把它放入语境中考虑,洞察叙述的事实所体现的性质。

4.比选项、得答案。

综合运用前文提到的三种方法,比照题目的四个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归纳内容要点”解答该类试题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题”与“文”对应比照,逐项甄别求证。

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都必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点(区),然后对所有信息点逐个进行甄别,看是否与原文有出入,进而判定该选项的“是”与“非”。

解答选“是”题优先判断出正确项、解答选“非”题优先判断出错误项固然可喜,但还应该对其他三个选项作出判定,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万万不可因马虎和偷懒而失分。

【训练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习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命题趋势】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或者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2、具体考查内容有:(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4)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的信息等。

3、试题特点:(1)各选项的表述,基本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先亮观点,概括传主的品行、谋略、才能等;再列举论据(文中提到的具体事实)来印证观点,列举论据时,有简略的分析(原因、目的、方式等)。

(2)选项中的“观点”,是命题者根据文中所述传主的有关事迹概括出来的,而印证“观点”的论据,并不需要悉数列举,大多是经过筛选后整合的信息。

(3)四个选项的排列,通常依照行文的先后顺序,这是因为传主的某一典型事迹往往体现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行(或才能)等。

(4)四个选项只设一个错误选项。

近三年设误的选项中,误点的设置都不在错误项的“观点”部分,而是在“事实”部分,要么是对“事实”的转述有误,要么是对“事实”的分析评价有误。

【满分技巧】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

2、借题读文。

即借助选项来解读文章。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高考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指导 学案(高三)

高考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指导 学案(高三)

高考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指导学案(高三)高考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指导学案(高三)学案目标 1.根据要求学会梳理文言文内容。

2.掌握解答文言信息筛选题的根本技巧。

1.(xx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那么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那么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⑥ D.④⑤⑥2.(xx江苏卷)(《书沈通明事》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以下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③假设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3.(xx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假设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2022高考语文题型文言文阅读简答——精细筛选,分层概括

2022高考语文题型文言文阅读简答——精细筛选,分层概括
命题角度1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 品质、心理特点等。 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 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 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 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 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 3.筛选原文信息并自己加工整合信息。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 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
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心_系__幼__孤_,__疼__爱__后_辈__;__不_忘__祖__德__,_推__惠__及_人__;__珍__惜_生__命__,_宽__仁__善__良_;__关_ 心__丈__夫_,__淡__泊__名_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因_为__太__平__与_临__江__两_地__有__不__同_特__点__,_所__以__策__略_不__同__。_太__平__府__是_拱__卫__建_康__的__重_要 地_点_,__百__姓__贫_穷__,__不_利__于__国__家_稳__定__,_所__以__项__经_用__宽__政_抚__民__;__临_江__百__姓_不__安__定__是_由_ 于_土_寇__肆__虐__,_所__以__项_经__用__严__政_击__寇__。_宽__严__不__同_的__背__后_,__都__是__项_经__对__百_姓__的__爱__护_。_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 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 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 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 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 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 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 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 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 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
原文信息: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 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 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 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 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 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 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 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 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原文信息: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 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 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 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 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 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 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 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 宋。

文言文阅读 信息筛选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题组训练

文言文阅读 信息筛选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题组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
孙权很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
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 医术,请他跟随自己。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 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 作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 人,城中的人怎么能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 府库的钥匙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 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 虞翻又直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 座的都很惶恐,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 “ 大王在酒过三巡之后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 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 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 ” 虞翻因 此得以免死。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并亲
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 统领散兵游勇,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死力,就算是汉高祖 也比不上您。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 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 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孙策说:“你说得对。”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一、方法: 1.紧扣语境命题者在选择错例时,往往利用考生缺乏语境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

因此,一定要有语境意义,一定要把选项还原到原文中去,分析揣摩,千万不可想当然。

有的选项句子,更不可只看句子的表层意思,若放入原文,细心考察,便会发现与筛选标准相差甚远。

2.运用排除法答题时应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而在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上下文,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要求的人物性格品行的选项。

3.注意试题特点在设干扰项时,一般设两至三个,一般采用“非其人”“非其事”“直接或间接”等干扰手法。

做题时可适时利用这些命题特点。

二、基本原则:三非一析所谓“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非其人: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筛选人物的选项。

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

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故意“张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

做题时,首先要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把那个不是筛选人物对象的句子排除掉。

非其事: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他有许多细小事件,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求。

做题时要排除掉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

非其时: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

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在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

做题时要排除阶段错位的选项。

所谓“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现的还是间接表现的。

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间接的。

分析概括题一、解读: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综合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一、方法:
1.紧扣语境
命题者在选择错例时,往往利用考生缺乏语境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

因此,一定要有语境意义,一定要把选项还原到原文中去,分析揣摩,千万不可想当然。

有的选项句子,更不可只看句子的表层意思,若放入原文,细心考察,便会发现与筛选标准相差甚远。

2.运用排除法
答题时应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而在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上下文,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要求的人物性格品行的选项。

3.注意试题特点
在设干扰项时,一般设两至三个,一般采用“非其人”“非其事”“直接或间接”等干扰手法。

做题时可适时利用这些命题特点。

二、基本原则:三非一析
所谓“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非其人: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筛选人物的选项。

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

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故意“张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

做题时,首先要
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把那个不是筛选人物对象的句子排除掉。

非其事: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他有许多细小事件,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求。

做题时要排除掉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

非其时: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

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
阶段的事件混杂在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

做题时要排除阶段错位的选项。

所谓“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现的还是间接表现的。

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间接的。

分析概括题
一、解读: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综合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
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二、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原文,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

多问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顺序化、网络化。

2.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

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尾注等内容。

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75%的正确信息;此外应结合先前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
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三、选项错误类型
(1)时序颠倒。

这类错误是指有意将事件先后顺序混淆,造成错误。

(2)误用因果。

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3)事件杂糅。

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
条件。

(4)无中生有。

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平添了内容。

(5)颠倒是非。

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6)词语误解。

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

四、错项示例
比对一看是否无中生有,用貌似正确的话来干扰
示例:(2010·辽宁)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

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原文: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

”于是众号泣散去。

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

”良淳叱去之。

命家人出
避,乃闭自经。

比对分析:赵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系无中生有。

赵良淳只是让家人“出避”。

兵士逃生是因为士兵进入城中说:“众散,元帅不杀汝。


比对二看是否应强加因果
示例:(2007·山东)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原文: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比对分析:将选项与原文比对,发现绝大部分文字都符合,若仔细辨析,会发现选项中用了一个“以致”,这样就说明了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乃“下棋娱乐”
所致。

这种因果判断既不符合原文“性至孝”的判断,又不符合王戎表面上不拘礼法
而内心极其悲痛的个性特征。

这个误判是源自对原文“而”关键虚词的错误理解。

“而”
应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2008年高考广东卷: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原文是:“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罪之。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由原文可知: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蒙冤不会忍气吞声”的直接结果只是:“帝不罪之”。

其后成为“扬烈将军”也与“帝不罪之”无关,所以此题是强加因果,以误导考生。

比对三看关键细节复述是否有误
示例:(2010·重庆)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法也能宽恕。

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原文: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

比对分析:“有犯不较”意思是“即使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会计较”。

转述时变成了“有人犯了法”。

一个“犯”字理解有误,导致答案错误,做题时应格外留心关键细节。

比对四看是否时序颠倒
示例:(2010·山东)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原文: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
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比对分析:比对选项与原文,发现申甫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在授予京营副总兵后才感动。

授予官职的时间搞错了
比对五、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
C.郑廉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此项“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今朝廷举孝弟敦行者”;“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

这就是故意将只属于“郑氏”的内容强加为“两族”,以偏(郑氏)概全(两族)。

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
比对六张冠李戴,偷梁换柱
2009年广东卷第8题
A项:“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原文: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
他(李迪)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犯了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的毛病,应该是“李迪的真祖”
而不是李迪。

比对七事件杂糅
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12题
C项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由此可知,阴兴死后,光武帝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但这并不是C项中表述的“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