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生财政投入渐优与民众感受相悖的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1.1 财政收入结构单一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而且以间接税为主,如增值税和消费税占税收比重较大。

这种结构单一导致财政收入波动性较大,一旦经济下行,税收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

1.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薪酬福利等方面,而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相对偏低。

这种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一些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群众的福利。

1.3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长,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庞大。

这些债务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了压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1.4 财政透明度不高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不够透明,导致公众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了解不足。

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也限制了公众对财政政策的监督和参与。

二、对策分析2.1 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为了降低财政收入的波动性,我国应该加大非税收入的开源力度,减少对税收的依赖。

可以通过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同时加大创收力度,增加财政收入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我国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薪酬福利等领域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3 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国应该加强监管,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避免债务形成风险链条。

要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确保债务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防止滥用和变相融资。

2.4 提升财政透明度我国应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通过建立统一的财政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提高透明度。

同时,应加大对财政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监督和问责,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结语我国财政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提升财政透明度,将为我国财政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过多靠国家福利的多重悖论

过多靠国家福利的多重悖论

“过多靠国家福利”的多重悖论
范子军
2013-04-18 08:45:09 来源:观点中国 2013.04.18
在15日出版的一份杂志中,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需警惕滑向过度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的“歧途”。

他认为,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民众幸福感亦会打折扣,不可持续。

(4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过多”、“过度”之类的论调,近来似乎越来越经常地被某些官员提及,比如针对公众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呼声,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不宜全面推行,“由于操作不当产生社会福利病,造成财政负担过重,福利过滥,最后受害的还是老百姓”,跟楼部长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某些官员抛出的“过度”论,乍一听貌似很有道理,但只要放在现实语境中审视,就不难发现其实是很荒谬的悖论,根本经不起公众追问。

国家福利越好,公民幸福感反而会越差?广大国民的幸福感固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但终究不还是要通过国家福利的形式来实现和体现么?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的当下,哪来的“过度福利”、“社会福利病”?
尽管我国这些年来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但要办的事、需投入的地方很多,国民福利短时间内普遍、大幅度提高,显然财力不允许,这一点老百姓不是不能理解,但作为政府高官,动辄拿福利“过多”、“过度”、“过滥”说事,不单是对民众情感的伤害,也是对民众信心的挫伤,更像是替自己推卸责任。

让国民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政府的承诺,也是政府的职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圆中国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国民福利能够得到持续、显著的改善,在国民福利仍然捉襟见肘的现实背景下,过多靠国家福利会令幸福感打折之类的论调,无疑会民众很沮丧、很失望、很寒心。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1. 支出结构失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失衡的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财政资源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不明显。

2. 收入来源狭窄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这种收入来源狭窄容易造成财政收入波动性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此外,个人所得税等个别税种征管不完善,使得一些高收入阶层逃避纳税,进一步加剧了收入来源狭窄的问题。

3. 债务风险加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急剧增加,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举世罕见的水平。

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重的债务风险,在偿还压力上升的同时还限制了其投资能力。

4.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

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加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这种区域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长期来看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对策分析1. 调整支出结构应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减少浪费现象,并推动地方政府削减过多的行政开支,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多元化增加收入来源为了解决我国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波动性大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税收制度改革。

例如适时推进房产税试点,在征管体系上强化个人所得等综合税种征管力度。

此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措施,扩大非税收入。

3. 稳妥处理债务问题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其偿还压力。

首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和监管,防止过度举债。

其次,通过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来增加收入,以抵消偿还债务带来的负担。

最后,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项目融资风险。

民生财政问题研究

民生财政问题研究

民生财政问题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市场化改革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伴随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与福利分配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享受改革成果的机会并不公平。

因此,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渐成为了公共政策的重要取向和财政投入的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2006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民生财政在制度层面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民生财政的提出,是当前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中整合社会利益和政府转型的必然产物。

从学理上说,民生财政既是公共管理学、公共财政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从改革实践来考察,民生财政则是当前我国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对民生财政的理论研究,不仅仅是为争取更多的民生支出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将有关民生的财政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的结构之中,从体制上推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财政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政策目标与改革路径。

(二)文献综述“民生”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倡的一个政治主张。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生主义,此后多次对民生主义进行阐述。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

”民生主义就是“民享”,即“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

”.当前围绕“民生”的财政制度建设在国内外各有表述,在国外理论界主要是立足社会福利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其对民生财政的研究已进入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阶段。

在国内,“民生财政”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体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当下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有关学术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1.国外关于民生财政的理论及政策研究当代西方学术界以公正为出发点进一步修订了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有关社会福利的理论研究内容的渐渐扩大并体系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理论主张。

正文+对财政民生的思考

正文+对财政民生的思考
,应注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创新财财政政策是促进民生发展的关键,需要结合实际 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详细描述
首先,应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财政政策,鼓励和支 持创新创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其次, 应制定有利于扶贫的财政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 持力度,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此外,还应制定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 度,推动绿色发展。同时,应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 性和公平性,避免对某些群体或地区产生不公平的影 响。
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财政支出与民生改善
财政支出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
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直接推动了 民生的改善。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是提高民 生水平的关键。
04
对财政民生的建议与展望
提高财政收入与民生福祉的协调性
总结词
提高财政收入与民生福祉的协调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确保财政收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生福祉。
详细描述
首先,应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率,同时优化税收结构,减少对非劳动收入的税收优惠,以增加财政收入 。其次,应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此外,还应加强财政监管,防止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财政与民生相互促进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财政的支持和保障,而财政的 稳定发展也需要民生的支撑和推动。
02
财政对民生的影响
财政收入与民生福祉
财政收入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基础

浅谈我国的民生财政

浅谈我国的民生财政

浅谈我国的民生财政作者:明巧玲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民生问题日趋突出。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发展民生财政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在我国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出现低增长乃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民生财政”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重大且敏感的经济社会问题。

关键词:民生财政;民生问题;改善民生中图分类号:F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089-03一、民生财政的提出及必然性1.民生财政的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也必然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财力的进一步增强,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民生财政应运而生。

民生财政,即以民生领域为支出重点,以民生福利为基本取向,以实现改革成果共享、做大切好“民生蛋糕”为核心目标的公共财政。

2.发展民生财政的必然性近年来,民生问题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核心。

发展民生财政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首先,推动民生财政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市场能够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解决大多数建设问题,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说公共产品(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它会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很难引导私人来生产和提供。

而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问题呈现出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特点,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和外部性的存在正是市场失灵的突出表现。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
研究创新与贡献
研究创新
本研究将财政政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结合起来,从民生财政支出的角度研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 影响,拓展了财政政策的研究领域。
研究贡献
本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 重要贡献。同时,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影响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影响机制 •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实证分析 • 进一步讨论: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
优化与调整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民生财政支出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背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 扩大,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亟待解决。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民生财政支出对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政府制定更 加科学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对于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包括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投入方向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影响。
步拓展和完善研究结论。
对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仍需进
03
一步深入探讨。
研究贡献与启示
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和调整 民生财政政策提供了参考依 据,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

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运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首先,我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并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1.2 收入分配不均衡其次,在财政收入分配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现象。

少数人拥有过多的财富,而大多数人却相对较为贫困。

这种不均衡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给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1.3 费用支出过高另外,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费用支出也偏高。

虽然为民众提供保障和服务十分重要,但过高的费用支出可能导致财政压力过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腐败问题突出最后,腐败问题在财政运行中也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增加了市场经济的风险。

二、对策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确保财政运行更加健康和稳定。

2.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通过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投资,在改善基础设施供给的同时,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2.2 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其次,推动收入分配改革是解决不均衡问题的关键。

应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并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税收制度,减少富裕阶层的过度积累。

2.3 合理控制费用支出另外,政府需要合理控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费用支出。

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4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最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保障财政运行健康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并加大对财政领域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民生财政”论析

“民生财政”论析

“民生财政”论析“民生财政”论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 1998年以来我国努力发展的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其基本逻辑是要首先保障基本民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分配中,收入再分配如何合理地区别对待,是其应有之义与关键内容,而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是改善民生进程中提升公共政策效力的必然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必然要支付成本,行政成本的合理化与民生的改进是相互呼应的关系,降低行政成本、增惠民生需要深化财政改革和全面配套改革。

[关键词]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财政分配;财政改革;公共服务近年来,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下,关注和改进民生成为持续的社会热点,财政如何支持民生的改进,也成为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讨论中,概念和术语使用不一,分析尺度口径各异,期望颇多,褒贬并存,意见往往相左。

解释常有柢牾。

除了学理上的分歧可能造成意见不一致之外,基本概念使用上的混乱,也是原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从研究者的角度,试求理清有关民生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而分析探讨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点,以期对学界研究以及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的制定、宣传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如从《辞海》、《中国百科大辞典》等中文工具书查找“民生”词条,只得“民生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之一)而不得“民生”正解。

看来这类工具书编纂者认为民生显然为“民众生活”、“人民生计”之意,无需专门注解。

另有“国计民生”的用语,《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仅简注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民生这样一个词意平白的概念,在当下实际生活中被反复强调其极为突出的重要性,应是和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公众更加迫切期望改善、提升生活水平的诉求与心态有关,当然也和执政党体察、呼应社会诉求而更加注重和强调亲民、富民的施政纲领及一系列施政要点有关。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财政,这个看似遥远而抽象的概念,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国家的经济运行与民众的福祉紧密相连。

当我们深入思考财政与民生的关系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无尽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明白财政是什么。

简单来说,财政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

它涵盖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税收、国债、公共支出等方面。

而民生,则是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等。

财政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育领域,财政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充足的财政支持可以建设更好的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财政资金的充裕,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财政的支持则能够改善教学条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医疗方面,财政的作用同样关键。

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可以建设更多的医院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同时,财政还可以支持医疗科研,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面对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财政的保障更是至关重要。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包括医疗物资的采购、医护人员的补贴、疫苗的研发和接种等,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政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如提供就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鼓励创业创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对于一些困难群体,如残疾人、下岗职工等,财政还可以提供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住房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财政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也有所作为。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说起财政和民生,这俩词儿听起来好像特别高大上,特别宏观,感觉离咱普通人的生活挺远的。

但仔细琢磨琢磨,其实啊,这俩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咱身边,影响着咱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我住的那个小区,是个有些年头的老小区了。

小区里的路啊,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那简直就是一个个小水塘,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溅一身水或者踩一脚泥。

而且路灯也不太亮,晚上下班回家,走在路上都有点提心吊胆的。

后来有一天,突然发现小区里来了一群施工队。

一打听,原来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要给咱们小区进行改造啦!当时心里那个高兴啊,就盼着这改造能早点完成。

那段时间,每天出门、回家都能看到施工的进展。

工人们先是把那些破破烂烂的路给挖开,重新铺上了平整的水泥。

看着那逐渐变得平坦的路面,我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而且啊,他们还重新规划了排水系统,说是以后下雨再也不会积水了,这可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路灯也换了新的,比以前亮堂多了。

晚上走在小区里,再也不用摸黑了,感觉特别有安全感。

还有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老人们锻炼、孩子们玩耍都有了更好的地方。

这一番改造下来,小区的环境那是焕然一新。

大家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了。

从这件事儿,我就深深感受到了财政对于民生的重要性。

要是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咱们这小区还不知道要破破烂烂到什么时候呢。

财政的钱从哪儿来呢?还不就是咱们大家交的税嘛。

以前对于交税这事儿,说实话,没啥特别深的感触。

但经过小区改造这事儿,我就明白了,咱们交的每一分税,都有可能变成改善咱们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比如说,城市里新建的公园,让大家有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学校里新盖的教学楼,让孩子们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还有医院里新引进的医疗设备,能让病人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看似平常的改变,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而财政的来源,正是咱们每个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再想想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因为有了财政的投入,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吃上免费的营养午餐;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能得到政府的补贴,度过难关;还有那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能迅速得到救援和重建,重新恢复生机。

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影响

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影响
民生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备受关注。
研究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民生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 法,为政府制定民生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具体包括: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公平性 等方面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国民幸福感的差异及其与民生财政支出的关系等。
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 影响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民生财政支出与国民幸福感关系概述 • 民生财政支出对国民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 进一步讨论与政策建议 •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 焦点。
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幸福感。
完善民生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和提高使用效率
监督机制
加强对民生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规范的预 算编制和审核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民生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果进行评估和问责,避免浪费和滥用。
使用效率
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的投入结构和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 效率。例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 生领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此外, 加强对民生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 排挂钩,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
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民生财政支出规划
长期规划
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民生财政支出规划,明确各阶段 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分阶 段实施计划,确保民生财政支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可持续性
注重民生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和 结构,确保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 得平衡。同时,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 策合力,共同推动民生福祉的提升。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财政,这个看似遥远而抽象的概念,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生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从教育到医疗,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保障体系,每一个领域都有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保障。

就拿教育来说,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建设学校、聘请教师、提供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没有财政的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许多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上学的机会,无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医疗也是如此。

当我们生病时,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这背后离不开财政的投入。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药品价格,推进医疗改革,让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财政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直观地体现了财政对民生的改善。

宽敞的道路、便捷的交通、明亮的路灯、整洁的公园,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比如,新建的高速公路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农村地区的电网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保障体系是财政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为劳动者在面临年老、失业、工伤等风险时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生活。

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更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依靠。

财政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员供养金等,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然而,财政与民生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有时会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民生问题的辩论辩题

民生问题的辩论辩题

民生问题的辩论辩题正方,民生问题的辩题,政府应该更多地投入民生问题解决。

观点,政府应该更多地投入民生问题解决,因为这关乎国家民生福祉,也符合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首要责任就是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如孔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先,积极投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有效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

其次,投入民生问题解决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中看出来。

”政府若能够更多地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将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最后,政府的投入也将带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民生问题的良好氛围。

例如,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吸引了各方力量的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政府应该更多地投入民生问题解决,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反方,民生问题的辩题,政府应该更多地投入民生问题解决。

观点,政府不应该更多地投入民生问题解决,因为这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重,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

首先,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投入民生问题解决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重,影响国家的长期发展。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的资源来源于纳税人,若过度投入民生问题解决,将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其次,过度依赖政府投入也会削弱社会的自主发展能力。

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引导和规划的作用,而不是过度介入市场和社会事务。

如美国总统里根所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生问题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

最后,政府的过度投入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最新 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及对策-精品

最新 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及对策-精品

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及对策一、民生财政的内涵2003年以来,政府财政对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这种将公共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到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安排,很大一部分学者称之为“民生财政”,以此来区别于将财政投资重点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传统型“建设财政”[1]。

但到底“民生财政是什么”,我国各界学者对民生财政的定义各执己见,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角度。

第一种是从民生财政与公共财政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民生财政的定义,贾康、梁季、张立承(2011)、王宁涛(2010)学者认为民生财政就是公共财政,二者只是在不同阶段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称呼罢了,所有的公共财政的实质均应体现民生,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地为民服务;而顾辉(2012)、马海涛、和立道(2010)、魏立萍、刘晔(2008)等学者则认为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所涉范围中的其中一部分,是“窄口径”的公共财政,是具有“以人为本”民生价值取向的公共财政[2]。

第二种是从财政目标的角度来定义民生财政,李塔娜(2010)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民生财政即为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为前提,不断推动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避免过大消费差距,逐步实现基本消费均等化,提高社会总福利和公民幸福指数的财政。

王宁涛(2011)认为民生财政是指民主财政,将财权归还于民,让公众能充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真正掌握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来对财政进行监督,关注公共财政中每一项财产的具体去向。

刘尚希(2011)指出民生财政作为国之公器,要将“民生”作为财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时刻关注民生―――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从“物本财政”到“人本财政”的转变。

第三种是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来描述民生财政。

傅道忠(2009)指出所谓民生财政就是在公共财政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保、就业、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财政项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 对 地 方 税 收返 还 和 转 移 支付 3 3 0亿 元 ,增 长 1 . 71 5 %。 3 此外 ,农业 水 利 、交 通运 输 和环 境保 护 等支 出也 与 民生 密
切相 关 。民 生支 出合 计将 占 中央财 政 支 出 的 23左 右 。同 / 时 ,财 政将 压 缩 一般性 支 出 ,降 低行 政 成本 ,用财 经 纪律 约束党 政机 关过 紧 日子 。 2 2 0l 0ຫໍສະໝຸດ . XI NNONGC UN
浅析 民生财政投入渐优与民众感受相悖的问题
刘 志华 ( 东工商 学院经 济 学院 ,山 东烟 台 2 4 0 ) 山 6 0 5
摘 要 :虽然从数 字上 来看,公 共财政 的 民生 支出在逐年 增加 ,但 群众的受惠感受存在差异 。我 国财政 收入很 高,但 为何 市民感觉并不明显。原 因是 多方面的。公 众何 以能够从平均数理性看待 GDP总量世 界第二 ,却在 民生支出总量 问题上 失去应有 的以平均数来衡 量的理性。这可以用无嫉妒标 准解释。
保 障 、文 化 方 面的 支 出合 计 1 5 99 0 0 .2亿 元 ,增 长 1 .% ; 81 中央 财 政 “ 三农 ”支 出 安排 9 8 . 亿元 ,增 长 1.%;中 8 45 52 对城 乡 低保 对象 等 困难 群众 发放 生活 补 贴等 ,只有 这部 分 特定 群体才 能感 受到 。 3减负 的感 受不 如增收 直接 . 民生支 出 的种 类 比较多 ,有 直接 增加 个 人收 入 的补 贴 类支 出 ,如粮 食 直补 、农 资综 合 补贴 、良种 补 贴 、农机 购 置补 贴等涉农 补贴 ,对家 庭经 济困难 的学生给 予生 活补 助 , 提 高城 乡低保 水平 等 ,这 些支 出都直接 增加 了个人 收入 。
‘ 模达 102 0 2 0亿元 ,比 上年增 长 l .%,这是 我国 年度 财政 会 多些 。 19 又如 ,国家 取消 农 业 税 等 ,这 些 举 措 是 针对 农 民的 , 支 出首次 超过 l 0万亿 元规 模 。在 “ 出压 力很大 ”的形 势 支 城 里 人 的感 受 就 没有那 么 强烈 ;而 政府 加 大保 障性 安 居工 下 ,保 民生 、减差距 、压经费成为今 年财政支 出的重要落点 。 根据 2 1 0 1年财 政预 算报告 ,中央财政 用在 与人 民群 众 程 建 设力度 ,实施 促进 就业 再就 业 政策 等 ,这 些政 策 主要 生 活 直接 相关 的 教 育 、医疗 卫 生 、社 会 保 障和 就 业 、住 房 是针 对城 市居 民的 ,他 们受 惠的感受 会相 对强 烈些 ;再如 ,
关键 词 :民 生 财政 民 生 支 出 无嫉 妒 标 准

人 均 GDP

民 生财 政 的概 念 及 民生 财 政 投 入现 状
送炭 ”的举 措 ,更 多地 惠及 中西 部地 区 、农 村 居 民和城 市
民生 财政 是 指财 政 民 主 ,还财 权 于 民 ,公 众 能充 分 享 低收 入 者 ,以促 进 区域 协调 发展 、城 乡 统筹 发展 和 社会 和 ・ 受 到纳 税 人 的权 利 ,能 真正 掌握 着 财政 预 算 的审 批权 ,能 谐 稳 定 。 因 此 ,像 全 面 实 行 城 乡 免 费 义 务 教 育 等 ,这 些 “ 普惠式 ” 民生支 出 ,城 乡居民 都能从 中得到 实惠 ,感受 会 通过 自己选 出来 的代 表对 财政 进 行 监督 ,能 看 到公 共 财 政 全 ,如 中每 一 分钱 的 具体 流 向 ,在纳 税 人 自始 至终 的 监督 下 ,财 比较 明显 。有 些支 出项 目不能实 行普 惠式 的 “ 覆盖 ” 近 年 来 中央财 政不 断 加 大对地 方特 别 是 中西部 地 区 的转 移 政 自然 能体 现 着 民生 性 。 21 0 1年财 政 预算 报 告 显 示 ,2 1 0 1年 全 国 财政 支 出规 支付 力度 ,相 应地 ,中西 部地 区 的老 百姓 从 中得 到 的好处
力 度 、加 强文化建 设等 ,相应 减少 了城乡居 民的支出 ,减 轻 了生活 负担 ,但受益者的感受可能不如增 加收入那么直接 。 但 群众 的受 惠感 受 存在 差异 。我 国财政 收 入很 高 ,但为 何 4有些 用于改 善居 民生产 生活条件 . 市 民感 觉并 不明 显 。针对 这一疑 问 ,可 能有 以下 几种 原因 。 在公 共财 政支 出 中 ,用 于教 育 、医 疗 、社 会保 障 和就 1我 国人 口众 多 ,人 均财 政投入 低 . 业 、住 房保 障 、文化 等方面 的 民生 支 出 ,受 益 者多 为居 民 目前 ,我 国人 均财 政 收入 水 平不 仅 远 低于 主 要发 达 国 家 ,而且 世 界排 名也 处于 百 位之 后 。按照 I MF统 计 口径 计 个人 ,直接 增加 了居 民个 人 收入 或 减少 了支 出 ,因此感 受 算 ,2 1 美 国 、 日本 、德 国 、法 国 、意 大利 和英 国 的人 会相 对直 接 。 0 0年 而 用 于加 强生 态环 境 保护 ,加快 城 乡交 通基 础 设施 建 均财 政 收 入水 平 均在 1 0 0美元 以上 ,而我 国人 均 政府 财 40 设 ,改善 市 政公 共设 施 等方 面支 出 ,为 广大 群众 创 造 良好 政 收入 按 当年 平 均 汇 率折 算 为 l 6 1 6美元 ,仅 为 上 述 国 家 的生 产生 活 环境 和便 利 的生 活条 件 ,会增 进 国 民的福 利 水 人均 财政 收入 的 8 %左 右 。 平 ,也属 于 民生 支 出的 重要 方面 ,但 个人 感 受没 有 那么 直 民生 保 障和 福 利水 平恰 恰 与人 均 财 政收 入 和支 出水 平 接 。比如 ,加强 环境 保护 ,为人 民群 众提 供 宜居 的 生活 环 密 切 相 关 。举 个 形 象 化 的 例 子 ,欧 美 国 家 好 比 “ 口之 两 境 ;推 进 道路 交 通 建设 ,使 人 民群 众 出行 更 便 捷 、快 速 ; 家” ,中国可 能 是 “ 口之 家 ”( 果按 照实 际人 口数 量相 十 如 完善 供水 、供 电 、供 暖 、燃气 、污 水 处理 、园林 绿化 等 市 比 ,应 该是 “ 十三 口之 家 ”或 者 “ 四 口之 家 ”) 十 ,即使 政 服 务设 施 ,让 人 民群众 享受 到 更好 的生 活 配套 服 务 ;加 “ 个 家庭 ”的收 入总 量差不 多 ,但人 均享受 的福 利 水平肯 两 强灾 害预 测 预报 和防 治能 力建 设 ,为 人 民群众 生 命财 产 安 定 会 有很 大 差距 。 “ 口之 家 ”在满 足基 本 生 活需 求 的 同 两 全 提供 有 力保 障 ;推 进流 通服 务 网络 工程 建 设 ,让人 民群 时还 有 多余 的 财 力追 求 更 高 的 生活 质 量 ,但 “ 口之 家 ” 十 众 购物更 加方 便舒 适等 。 有 可能 仅维 持温 饱 。 三 、 用 无嫉 妒 标 准 解 释公 众 “ 重标 准” 双 2有些 民生支 出是 “ . 特惠 式 ” 基 于 以上 几 点原 因人 们感 受 与现 实 不符 也就 是 可 以理 促进 共 同 富裕 、维 护社 会 公 平正 义 是公 共 财 政 的本 质 解 的 了 。可 但 它无 法 回应 的最 大质疑 是 ,为什 么公 众在 总 要 求 ,财 政 用于 保 障改 善 民生 的支 出不 宜 平均 用 力 ,根 据 量和 人均 问题上 会有 “ 双重标 准 ” ?也就 是 说 ,公 众何 以能 罗 尔斯 主义 社 会 福利 学 水平 取决 于 社会 上 境况 最差 的个 人 够从 平均 数理性 看待 GD P总 量世界 第二 ,却 在 民生支 出总 的 境况 的 改善 ,即社 会 福 利 函 数 为 w= nU1U2…Un 。 mi( ) 量 问题上 失 去应 有 的 以平 均 数来 衡量 的理 性 。我 想 ,这 可 而 是 要积 极 发 挥财 政 的再 分 配调 节作 用 ,更 多采 取 “ 中 雪 ( 下转第 虽然 从数 字上 来看 ,公共 财政 的 民生支 出在 逐年 增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