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病期琐事

合集下载

孙犁散文《黄鹂》

孙犁散文《黄鹂》

独 特 艺 术 风 格
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 淀朗的诗情画 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 息的完美统一。
语 林 漫 步
用相反的 话来表达 自已的意 思的手法 反 通常叫说 语 反话,修 辞上称反 语,又叫 倒辞。
1、妈,您这话问了我足有二十遍 了!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 方介绍,他是天下头等的大好人, 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 没有。(宗福先《于无声处》)
课文最后两段,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说一说“极致”本意是什么?在本文中 的含义又是什么?
极致:最佳的意境、情趣;达到的最高程度。
在文中的含义: 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 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
文章最末的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 者另外的寓意呢? 原来,作者借助黄鹂的故事,呼唤要 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的事物,创设优美 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 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 相应的典型环境,作者渴望迎来自由宽松的 创作环境。
5、为什么黄鹂只在江南才达到了美的极致呢? 是什么影响了黄鹂的美丽?
思 考 讨 论 关 注 作 家 情 怀
1、文章第3段作者的议论,在全文中 起了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景物一体”“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性恪”的含义?
1、引用名句,增添了文学色彩。
修辞
借 鉴 吸 收
精 彩 的 语 言
2、排比和对偶。
黄 鹂
孙 病 犁 期 琐 事
整理概括:作者几次见到黄鹂? 每次黄鹂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出现的? 黄鹂的生存状态和“我”的心情态度 分别有什么变化?
次 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心情态度
炮火洗礼中的茅 屋后面或是山脚 下的丛林里

【赏析】《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文学考研

【赏析】《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文学考研

《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主题思想、构思特点:《黄鹂》一文写于1962年4月,却一直到1979年才将其发表,同年收入《晚年集》。

作者通过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与描叙,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

(以上是主题思想)本文先从童年时代的往事娓娓道来,回忆了在战火间隙中第一次见到黄鹂的魅力,虽只有寥寥几笔,但本身隐含了深意。

然后,描述了作者养病期间所亲历的几个生活片断。

黄鹂的叫声给人带来美的愉悦,而在不具备审美观点的人看来,黄鹂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捕杀的鸟类。

在这一点上病友老史和那位穿皮大衣的中年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作者对病友多了一份宽厚的感激,而对后者的劣行,则在平静的语言中蕴含了极大的愤怒和谴责。

最后通过被拴黄鹂的凄惨神情与太湖之滨天阔任飞的极致之美的对照,提示了美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哲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以上是构思特点)艺术特色作者于平易近人处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的描写,运用对比、白描和烘托等艺术手法,以或朴素含蓄,或凝练优美的语言,在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

艺术特色作者以黄鹂为线索,结合自己的要有关生活经历,写对于美和人生等总是的认识,一步步情随境迁,由浅入深,很有层次,很有神韵。

语言及其朴素自然,借助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联想,把对美的理解讲得清楚明白。

作者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

早年以短篇小说《荷花淀》闻名,50年代后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秀露集》《晚华集》等。

其早期清新质朴、简洁明净,形象鲜明,语言如行云流水,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晚年作品多沧桑之感而平淡出之,意蕴幽深。

第3节黄鹂——病期琐事

第3节黄鹂——病期琐事

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安平 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战争爆 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 到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 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 注意。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 流派的标帜,称为“荷花淀派”。有小说 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 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 《津门小集》。
1 2
3 4
5
谢谢
• 黄鹂科鸟类,以其艳丽的羽饰和悦耳的鸣 声,构成大自然的点缀,历来备受人们的 喜爱。加以主食昆虫,有益于园林。可能 受到农药残毒的影响,黄鹂科鸟类的数量 锐减,应研究保护措施。


——病期琐事
孙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 月11日)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 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 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 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 共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 《晋察冀日报》编辑。1940年代 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事》是其 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 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 了荷花淀派。1950年代又发表了 《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散 文有《津门小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等。 2002年7月11日晨六点病逝于天 津,终年89岁。
他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又都是文 学……孙犁虽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 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 丝毫减弱。(贾平凹)
(1913-2002)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 寻花·其六》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 庄作》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 涧》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 殊《破阵子》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 排长空”。
“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 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 彩虹的。”
妙语说“极致”
泰山奇,华山险,嵩山绝,峨眉秀, 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大自然各有 千秋。
驼走大漠,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动物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极 致。
你有芙蓉如面,我有琴棋画书;你温 文尔雅,我清新秀丽;你驰骋政坛, 我跃马商场……古今豪杰各舒极致、 各施才华。
当时作者因病到青岛疗养,期间, 1913——2002
作者感怀身边世事,写下了许多文
章。
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剖结构, 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 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默读文章 1~23段,将这一部分文字按时地变 化分成四大块
次 数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情 感 初见黄鹂 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时间
地点
抗战时 阜平(山期村)生存环境 炮火洗礼
青岛(疗 前几年 养院)
林木深幽 老史举枪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 春天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生命状态
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 一闪而过 追逐逗闹 欲安家落户 惊弓之鸟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色凄惨 欢快啼叫 美到至极
作者心情 喜爱 遗憾
迷恋
11日)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
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
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
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
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
《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
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散文《黄鹂》写于1962年,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黄鹂——病期琐事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黄鹂——病期琐事

作业:
对虎啸深山、鱼游谭底、驼走 大漠、雁排长空等景象,加以 想象,写一段200字以上的描写 文字,描写你心目中的某一极 致,选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 物。
次数 时么有不 同的情感和认识?由此 得到怎样的的感悟?
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 环境?
2、文章尾段最后一句有 什么深刻含义?
小组互调讨论
文章在两件黄鹂之后写 了一件海鸥被杀事件, 可否删去?为什么?
拓展延伸
请同学联系实际谈一谈“一定的 环境”与“发挥极致”二者有什 么关系?
学习目标:
1、我能理顺文章的线索,领会作 者的创作意图。
2、我能找出文章富有哲理性的语 句,品味其深刻含义。
3 、我能理解对比、插叙等写作 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合作目标:我能用讨论法等合作 技术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
展示课前预习内容
1、文中几次见到黄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每次 都在什么环境下见到黄鹂的?黄鹂有什么特点?每次 见到到黄鹂的感情是怎样?

〖2021年整理〗《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

〖2021年整理〗《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

《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1.关于《黄鹂——病期琐事》中的形象美黄鹂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形象,也是令作者追寻、陶醉的美的“精灵”。

作者先写黄鹂的叫声,“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次写黄鹂的形态,“迅若流星”地“一闪而过”,留下了“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的美丽瞬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第一次写黄鹂仅寥寥几笔就抓住了黄鹂的特征。

表现出色彩的美、声音的美和飞动的美,有一种想看而看不到的“诱惑”。

“病中观鹂”是作者对黄鹂的描写比较集中、比较详细的一次。

这里有正面描写:“天一发亮”就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打开窗帘”就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的身影。

也有侧面描写:“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谛听它们的叫声、仰望它们的身影,成了“我”的一种享受,以至担心有一天它们“要离此他去”。

第三次描写的黄鹂是在鸟市上看到的黄鹂,那“焦黄的羽毛”,“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的嘴眼和爪子,与前几次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次描写黄鹂的角度转为对黄鹂生活环境的描写,“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展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境界和“黄鹂的全部美丽”,把对黄鹂的描写推向了高潮。

在这里,黄鹂是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作者描写黄鹂的过程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他用充满感情的笔触,一层一层地描绘出黄鹂的美,揭示出黄鹂乃至各种事物的“极致”。

从而使作者美好的心灵通过对黄鹂的描绘得到了净化,达到了“极致”,美的形象、美的追求,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李自庆,节选自《浅析的美学意义》.《作家》2021年第18期)2.从《黄鹂——病期琐事》中的画面看它的象征意义《黄鹂》是孙犁于1962年4月将近50岁时写的,可视为具有转折性标志的名篇。

在作品中,作者采用隐喻象征的手法,用“黄鹂”的四个生存环境、五种生存状态曲折象征文学乃至文艺的生存发展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而对这一象征意义的延伸类比理解则是多种多样的。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孙犁(1)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

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

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2)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3)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

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4)前几年,终于病了。

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

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5)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6),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7)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

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

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

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8)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

2017-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黄鹂——病期琐事

2017-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黄鹂——病期琐事

2.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 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点拨] 这句话突出描写了黄鹂的动作美:它们互相追逐,互相 逗闹。既表达了作者在养病期间看到黄鹂时难以抑制的愉悦、兴 奋和激动,也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赞美。
3 .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 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一)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二)名人评孙犁 1.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读了孙犁的作品后写道:这是 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2.作家铁凝: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 学特有的使命”。 3.作家莫言: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 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 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二、结构图示
[语意分析] 1.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 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 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点拨] 这句话作者说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 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 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 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2.多音字
当g òu 勾 . (1)勾 结 g ōu 勾 . zhu àng 一幢 . (3)幢 幢chu áng 人影幢 . i ǎo j 转角 . (2)角 ué 色j 角 . p ō 苇泊 . (4)泊 b ó 漂泊 .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

虎啸深山 雁排长空
驼走大漠 鱼游潭底
深入理解,分析引申
黄鹂 美的环境 任何事物
美的极致
聚焦文题,总结全文
病期琐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作者由写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说明 不仅黄鹂,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 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表达 了作者对自由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并 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迪。
思考并回答
1. 文中开头写到其他鸟儿有什么用意呢? 2. 中间插叙一位中年人射杀海鸥的事有什么作用呢? 3. 文章取题为“黄鹂”,有何好处?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金昌绪
莺的啼叫清脆悦耳,美好动听,因 此人们总是把莺与大好春光、美好春景 联系在一起。
作者简介:
孙犁,中国现当代小说家、 散文家。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 淀纪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 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 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20世纪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 传》《风云初记》等作品。2002 年7月病逝于天津,终年89岁。
追逐逗闹 一去不返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春 太湖
囚系鸟市 遭人戏弄
湖光山色 杂花生树
羽毛焦黄 神情凄惨
自由啼叫 自由飞翔 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情感变化 迷恋遗憾 喜爱惋惜 愤怒同情 赞美领悟
从黄鹂和环境的关系看,你能说出“极致”在文中 的含义吗?
1.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万事万物都有极致? 2. 黄鹂的极致是什么?
思考:
本文题为“黄鹂”,目的是否是介 绍黄鹂这种鸟?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黄鹂 托物言志
1.“我”与黄鹂有几次相遇? 2.每次相遇的情况有何不同? 3.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第十六课黄鹂——病期琐事

第十六课黄鹂——病期琐事
要求:描写一定要体现出极致的特点来。
例句:
• 1、人生的成功,是要伴着荆棘、坎 坷; 人生的辉煌,是要伴着汗水和欢 乐。
• 2、他们的成功,是要伴着汗水、拼搏; 他们的腾飞,是要伴着毅力和信念。
1、引用名句,增添了文学色彩。
修辞

精 彩
2、排比、对偶、反语。
化的

语 言
整散结合

句式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 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作者介绍:
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安 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战 争爆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 作。后到延安,发表了《荷花淀》、 《芦苇荡》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 引起文化界的注意。文艺界以其为现代 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称为“荷 花淀派”。有小说合集《白洋淀纪事》。
二次见面
深密幽静的林木 猎抢瞄准
好象安家落户 一去不返。
三次见面 四次见面
鸟市上
被系,被玩弄, 羽毛焦黄,神气 凄惨。
江南,湖光山色。
密柳长堤,茂林修竹,伴着春雨露宿, 桑 田苇泊,乍雨乍晴。啼叫,伴着朝霞
彩虹,飞翔。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愤怒 怜爱
极度赞美。
作者的感情变化图:
赞美
迷恋
喜爱 遗憾
惋惜 愤怒
有否定、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
讽刺、嘲 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 弄的意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1、齐读23段,仿写句子。 要伴着-------;要伴着----------。
2、从“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 漠”“雁排长空”四种景象中任选一种(也可写 其它的事物)加以想象,写一段百字左右的描写 性文字。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历史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家的苦苦 追寻终于有了结果: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黄鹂 的全部美丽,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作者在追求中重新坚定 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的人生观与美学观,作者对文艺的前 途充满乐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信心。
思维锤炼
1.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黄鹂在自己家乡很少见,顺带却写到了好 多种家乡常见的鸟儿。写黄鹂,为什么绕一个弯子,反过来写没 见到黄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背景回放
孙犁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慨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 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 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 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 了“文化大革命”。
1962年,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 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 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可是令人痛惜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 或像老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 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 返,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这个时候黄鹂的惨状就是当时文艺 和艺术家整体惨状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痛心、忧愤之情透过黄鹂的 不幸遭遇喷薄而出。③江南太湖边,黄鹂那达到极致的美正是作者 对文艺前途命运的乐观预示。
3.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
【明确】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 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情况,一类是不好的情况。黄鹂好的生存 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
第一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了 “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它们飞起来,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 难”。第二回,是在江南的太湖边,“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 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这里才是它们 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 境条件:“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课时作业3:黄鹂——病期琐事

课时作业3: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本》是作家贾平凹的又一部扛鼎之作,小说从以秦岭深处一个名为涡镇的小镇为开始,讲述了杨家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了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予井宗秀葬父后竟使涡镇的世道完全改变,从而引发了一幕幕激烈动荡的战争,逛山、刀客、土匪、游击队等多股势力________风起云涌,割据各方不断厮杀,同时井家兄弟之间的特殊关系与阮家族群的刻骨铭心的仇恨也在特定的时期与地点中变化升级。

甫一进入《山本》的世界,()。

贾平凹写人状物的才情得到了可谓________的发挥。

但写陆菊人眼中的自然物色,写涡镇所以得名的涡潭的奇特景象,无不充满象征意味。

当岁月悠然逝去之后,“一切成为历史”,秦岭的历史人事,实为“巨大的灾难”,却也是“一场荒唐”。

若干人事所构成的历史终将________,秦岭却“什么也没改变,依然山高水长,苍苍莽莽”,《山本》写历史,写宏大历史中的各类群体、不同阶层,以及个人命运兴衰际遇、起废沉浮、悲欢离合,却不能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若费力________其中涉及的历史史实,并以“史实”为依据质疑《山本》历史叙述的合理性,则不免胶柱鼓瑟、缘木求鱼,失之偏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秦岭深处一个名为涡镇的小镇为开始,讲述了杨家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了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予井宗秀葬父后竟使涡镇的世道完全改变,从而引发了一幕幕激烈动荡的战争的故事。

B.小说以秦岭深处一个名为涡镇的小镇为起始,讲述了杨家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了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予井宗秀葬父后竟使涡镇的世道完全改变,从而引发了一幕幕激烈动荡的战争的故事。

C.小说以秦岭深处一个名为涡镇的小镇为起始,讲述了杨家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了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予井宗秀葬父后竟使涡镇的世道完全改变,从而引发了一幕幕激烈动荡的战争。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9
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 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 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20
2.写法指导 环境描写应注意: (1)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2)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3)要紧扣文章内容去写。 (4)写出感情。
8
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 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9
探究 精研 文本
10
[整体·感知] 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任何事物只有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 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 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 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30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4/10/16
31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 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 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 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 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 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 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5
《文学短论》等。孙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初期的创作合集 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 说与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 “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作者在文中写了四次见到黄鹂时的不同心情,这其中包含着什 么写法?
提示:由四次见黄鹂的环境、黄鹂的生存状态以及作者的感情的 不同可以看出,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注意作答时要先指出手法再结 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对比的写法。第一次见黄鹂由于战争的环境,黄鹂只 是一闪而过。第二次虽在和平时期,但是一个猎者带着一杆猎枪出 现在它们平静的生活里,它们又无影无踪了。第三次的黄鹂更凄惨, 已经被捉被卖。只有第四次,美好、自由、和谐的环境中,黄鹂才 展现了全部的美。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将黄鹂鸟前三次的生活环 境和第四次进行了对比,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可爱的鸟儿来 说,生活环境决定了它们全部的美丽。
-13-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任务一】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1.“黄鹂”在这篇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黄鹂”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以追寻“黄鹂”为线,表达了自己 在不同时期对这种小鸟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2.本文的标题是《黄鹂》,为什么开篇要写家乡的其他鸟儿? 提示:开篇之所以写其他鸟儿,恰是要说明黄鹂鸟在家乡不多见, 这就为下文作者初见黄鹂鸟的惊喜做了铺垫。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词义 (1)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2)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 (3)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 (4)淋漓极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文中指观赏得透彻尽兴。 (5)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7)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儿动静 就特别害怕的人。 (8)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18-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3.“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 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 这句话。
提示:将为博人开心而射杀海鸥说成“业绩”,这里运用了“反语”, 含有否定、讽刺的意思。“褒词”在这里也是反语,“褒词”通常是为 了赞扬某人写的,可是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是在那个中年男子射杀了 海鸥之后,作者的愤怒之情已经溢于言表,然而作者没有对这种人 口诛笔伐,而是用了“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契诃夫又是世界文学 史上让人钦佩的讽刺大家,作者对这种人“褒扬”无疑是最大的鞭挞。
-11-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3)忽隐忽现 若隐若现 ①在植被形成的郁郁丛林中,一些小巧玲珑的亭台水榭,微风吹 来,它们忽隐忽现,给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 ②江苏扬州市风雨骤变,乌云压城,天空出现罕见的“瀑布雨”景观, 鸟瞰仿佛在云层中“下瀑布”,十分壮观,城市若隐若现,分外美丽。 提示:“忽隐忽现”形容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即忽而隐 藏不露,忽而又显现出来。“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一般指事物本 身让人看不清楚。
-17-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借鉴本文的写法,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 1.作者第二次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的事件,从记叙方法 上看,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属于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服务 的。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正是 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环境变 得恶劣,这正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2.第二段中“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 叫”,这句中的“召唤性和启发性”应怎样理解? 提示:“召唤性和启发性”是语义双关。作者说这句话的前提条件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情空 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的大好 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黄鹂的全部美丽:伴着春雨、欣喜、领 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 悟
乍雨
-16-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4.联系文章及其写作背景思考:文章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提示:作者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 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7-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2.写汉字 词语 tí叫 dì听 不 xiá xiá 迩
易错字 啼 谛 暇 遐
词语 miáo 准 扫 miáo 养 sì cì候
易错字 瞄 描 饲 伺
-8-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10-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2)终于 最终 ①受降雨和冷空气影响,今日白天,津城市区最高气温30 ℃,东部 和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仅为28 ℃,较前期明显下降,高温天气终于 得到了缓解。 ②《每日体育报》称虽然巴萨不相信巴黎会支付违约金,但是俱 乐部目前已停止一切转会商谈,巴萨将等待内马尔一事的最终结果。 提示:“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 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其结果不一定是期盼已久的。
-19-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4.作者认为黄鹂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使我看 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 致”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从文章全文来看,黄鹂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 的生存环境,而这种“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 含义。景(环境)和物(形象)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2-
精读
-3-
黄鹂——病期琐事
-4-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孙犁(1913—2002 ),原名孙建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其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为《白洋淀纪事》,代表作《荷花淀》 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有人称 他的小说是“诗体小说”。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起》,中篇小说有 《铁木前传》等。
-12-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1.文脉图解
积累语言知识
把Hale Waihona Puke 文脉主旨阅读鉴赏课外求知
2.主旨归纳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 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 (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以人生 哲理的启迪。
-14-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提示: 遇见次数 生存环境
第一次 战火中
第二次 第三次
杨树林 枪口下 鸟市上
生存状态
我的情感
英姿勃勃:尖利、富有召唤性
和启发性的啼叫;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一闪而过;金黄的
狂热追求
羽毛映着阳光,美丽极了
好像喜爱……也好像…… 饱享眼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1-
黄鹂——病期琐事
首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本单元所选散文感情真挚,线索性强,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 散”的特点。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文章的材料总有一条线索贯串 始终,把握了线索,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能够更好地理清作者 的行文思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散文要把握其语言特点。本单元所选这 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情味性的特征。语言是作家心灵的窗 口,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5-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黄鹂》是孙犁于1962年4月将近五十岁时写的,写后由于当时的 政治环境不能拿去发表。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 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 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 思,甚至有些厌倦了。”1962年,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当时政治空气 已经很紧张,在极“左” 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作家、学者已经开始受 批判。作者渴望自由但又不能明说,所以借黄鹂鸟表达自己的美好 愿望。
产卵孵雏……大有安家落 福、
户的意思
心里高兴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惋惜
被玩弄着、被系、被悬空吊 愤怒、担 着,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忧
-15-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遇见次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我的情感
太湖边:湖光
山色、密柳
第四次
长堤、茂林 修竹、桑田 苇泊、乍晴
观点三
万事万物都有极致。任何事业,任何人要发挥到极致, 都需要有最佳的环境,我们要努力地创造这样的环境
我的观点
-24-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