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开发新技术

合集下载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ppt课件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ppt课件
(3)多井整体吞吐时,通过不断变换注汽顺序, 使驱油方向发生改变。由于井组内整体压力场发 生变化,油汽运移规律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孤立 的单井点油汽运移为井组内整体的油汽运移,不 断的变换注汽顺序,使驱油方向增多,驱油效率 增加,开发效果也就相应变好。
16
中途日落油田Potter试验区(27USL井区)
23
根据辽河油田的资料,若采用φ177.8mm套 管、φ114.3mm隔热油管,则环空有水时,井筒 总传热2028W/m2℃,环空注入氮气、无水时, 井筒总传热系数为10W/m2℃,即井筒热损失将降 低12倍。
在新疆九6区J11油藏,注氮气后平均周期产 油580t,比上个周期提高218t,周期生产293d, 生产时间延长了51d。与纯蒸汽吞吐的井相比,在 相同条件下,注氮井平均周期产量达到1026t,周 期生产天数293d,油汽比0.45,回采水率104%, 而单纯注蒸汽井平均周期产油238t,周期生产天 数81d,油汽比0.11,回采水率474.%。这相当于 注氮气使蒸汽吞吐地层弹性能量增加0.66倍。
27
2、电动潜油泵举升稠油
电动潜油泵(ESPs) 耐温达149℃,泵效4470%, 免修期一般为1419个月。优点是具有处理大流量 的能力,排量一般在164100m3/d;下井深度可达 4500m。缺点是耐温问题限制了下泵深度;不适 用于低产井、高含气井、出砂井和结垢井等。
通过改进, 对于开采稠油,应选用大型马达和 泵,并可调泵级。利用修改的数据设计泵级以处理 高粘度的研究非常成功;现在在委内瑞拉Orinoco 稠油区用电潜泵每天产油400m3以上,并且设备工Hale Waihona Puke 作期平均在14个月以上。12
二、稠油开采新工艺新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摘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稠油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稠油成因的机理性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并且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归纳。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阐明了稠油的成因主要为原生因素与次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难动用等问题,总结了常见的开发应用技术及特点,明确了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实现稠油的高质量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成因;高效开发;1 引言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大概在6万亿桶左右,三分之二为非常规油气,其中稠油占比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第四大稠油资源国,目前已发现70多个稠油油藏,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辽宁、内蒙等地,但油藏成因机理型认识相对较为薄弱。

从开发状况来看,目前稠油开发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工业化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基本稳定在一千五百万吨至一千六百万吨,是我国总体原油稳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稠油的高效持续性的开发,对我国能源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稠油的成因稠油,又称重油或沥青[2],一般来说黏度超过100mPa·s、密度超过0.934 g /cm3的原油便可归类为稠油。

稠油的生成与生油母质及热演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生油母质的成熟度是决定生成原油密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有机质的类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生成的原油成熟度也有所不同,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使得原油性质有所差异。

因此稠油的生成与两种因素有关。

一是原生因素,既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未熟或低熟稠油。

二是油气发生氧化还原、生物降解、水洗作用等次生因素而形成的重质稠油或沥青等[3]。

2.1原生因素原生因素指干酪根在热演化中生成的低熟或未熟稠油,其主要因素与有机质的类型、含量、成熟度、沉积环境有关。

在低成熟阶段,生成的重质组分较多,中、高成熟阶段则生成的轻质组分较多。

腐泥型或偏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咸化—半咸化的湖相沉积环境,低成熟演化的烃源岩生成的重质油潜力往往较大。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薄层稠油油藏是指储层厚度相对较薄且粘度较高的油藏,由于油层的薄度和粘度的限制,传统的采油方法在薄层稠油油藏中效果不佳,导致开发效果较差。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薄层稠油油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加之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质和复杂开发技术,使得如何提高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探讨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并研究水驱技术、油藏压裂技术以及CO2驱技术在薄层稠油油藏中的应用,旨在为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对策,促进我国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意义工程师们通过对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特点和挑战,为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开采成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传统油气资源逐渐枯竭,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已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补充国内外石油资源储备。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平井布局难度大、油藏流动性差等,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来解决。

开展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有助于完善相关技术方法,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推动我国石油工业技术进步,增强我国在石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行业内相关领域制定政策和规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分析薄层稠油油藏是指油层储量较小、厚度较薄而油质黏稠的油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薄层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造成油藏开发困难。

薄层稠油油藏油粘度高,流动性差,使得油藏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增加。

薄层稠油油藏地质储层条件多变,岩石性质不均匀,存在砂岩、泥岩等不同层状结构,导致开发难度增大。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a d n n zea F r e S v t inMi lE s, td ts a d i . n te V e u l om r i U o , de tU i Sae , C n h e , o e n d a ne t n ha T ee e i iomain o t rs r i caa tr ts L o e d h r a b e n r t a u te ev r rc ii o i h a r r f f o b h e o h e sc f a n
Xnag ay fl iC i ad hay rsr i i U id t , ii h v o id n n n t ev o ee os ne S e jn e i e s h a h l e i l v r n t t s a
C n d , V nz e e . h p p r a a a a d eu l t ite e n e a n a . c o e ie p nae r u A p s n, po ut n h o g s sd h ay d v l me t H f& t e tte d ci tcn l i ue fr v ol eo r e h r o e o e d Pr du t 。S GD I su o ut n a d e o ci on A , i C mb si , n t - o n t h P f Se m o dn ,Col u , a f o i t l g e ri tc n l i ae P X T A, ro tl la d w h l St megn eh oo e r V E , I oi n Wel n D noe eam g g s A H H z a , o Ge eao ec T e p lain e h n m n cn i n o al t es n r r . t t h a pct i o m ca i a d o d i s s t o f o h e l f tc n l i h v b e d c se ite p r eh o g s e n u sd h p e. o e a e i s n a T e p r ilfcs te r n d v l m n s ts La h ad na g h p e ma y u o h c r t eo e t u o i e X j n a n o n u e e p t a f o n ii

稠油油藏压裂新技术(何启祥)

稠油油藏压裂新技术(何启祥)

胶联机理
破胶机理:当VESTH-2进入地层遇水被稀释至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剂
的蠕虫状胶束便分散开来不再纠缠在一起,体系的粘弹性就丧失。对于油层与烃类接 触,在油层中的原油、凝析油或气体烃类会影响液体的带电环境,从而破坏蠕虫状胶 束的结构,使其又恢复到球状胶束而失去粘度(下图)。
乳化降粘机理
VESTH-2是将稠化剂、活化剂等添加剂在水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压 裂液冻胶。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粘度大,与水混合形成一种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大,若将稠油与稠油复合降粘压 裂液按一定的油液比混合,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水两相 间的界面张力,形成了以稠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的O/W型乳状液。
(2)对稠油有显著的降粘作用。
(3)不需添加破胶剂,遇水或遇油自动破胶。
(4)冻胶粘度不高,携砂性能相对较低。
VESTH-2具有无水不溶物、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压后易 返排等特点,因此对裂缝导流能力及支撑剂渗透率伤害较 小,可使压后裂缝保持高的导流能力。
六:VESTH-2的增粘与破胶机理
VESTH-2是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分子结构由长链的亲油基团 和亲水基团组成,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1时,亲 油基团伸入水相,使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以长链亲油基团为内 核,亲水基团伸入溶剂的球形胶束,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继续增 大,达到CMC2时,并加入活化剂和KCl改变溶液性质时,表面活性 剂胶束占用的空间变小,合并成棒状胶束,棒状胶束会进一步合并成 为蠕虫状胶束,这些蠕虫状胶束由于疏水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 到临界浓度时,蠕虫状胶束便纠缠在一起,形成了空间交联网状结构 (下图),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
稠油油藏压裂新技术
答辩人:何启祥 指导老师:李天太

油藏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油藏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油藏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当今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油藏工程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探索油藏的特征以及如何提高原油开采率。

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石油工业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助力于油藏工程的发展。

一、四维地震技术四维地震技术是相对于传统随机地震勘探而言的。

它通过大量的地震勘探数据来精确地描述地下岩层结构,帮助探测潜在的油藏。

利用这项技术的前提是地震勘测必须为长期连续的。

它能够在沉积环境变化和油藏开采的影响下观察到地震数据的变化,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油藏信息,为油井开采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增量油藏开采技术增量油藏开采技术是在传统原油开采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技术方法实现提高原油的开采效能,即大幅增加油井的产量。

这种技术方法常用的是地质改造和人工干预,通过改变沉积环境,以增加和调节油藏地下水、天然气和原油的流向,中国利用该技术挖掘出了大量的增量油气资源。

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油藏工程应用技术。

它基于一系列的计算机程序模拟油井开采的复杂过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出油井的开采过程,为油藏管理和开采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掘油藏的开采潜力,实现合理规划井位、形成不同开采方式、调裤底水、增量储油等目标。

四、流动反应模拟技术流动反应模拟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它通过模拟油井开采时的流体和化学反应过程,以获取开采过程中井底环境的变化情况,并预判油井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该技术不仅能够预测油井内流体的运动状况,也能够帮助开采者判断哪些化学成分会对油井内流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五、开发美好油藏评价技术开发美好油藏评价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含水油藏和难开采油藏的评价。

该技术根据岩石物理特性及地质环境特征,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工程技术和数字模拟等方法,实现对高含水和难开采油藏的评价。

总体来看,油藏工程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难动用稠油油藏开发新技术综述

难动用稠油油藏开发新技术综述

难动用稠油油藏开发新技术综述摘要:稠油油藏指地面原油密度大于0.943g/cm3、地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的油藏。

由于原油粘度、密度大,目前稠油油藏开发表现为两方面制约:一是原油在油藏温度下从油层流入井筒困难;二是仅依靠油藏的压力和温度原油从井筒流出地面困难。

因此,稠油油藏的技术发展主要围绕这两大难题进行。

目前稠油的开发主要以注蒸汽采油为主,世界上约80%以上的热采产量是通过注蒸汽采油法获得的,其中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为主。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技术已经非常普遍,不做详细介绍,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了稠油目前开发的新技术,在此做一下介绍。

关键词:稠油水热催化降粘中深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浅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出砂冷采SAGD一、水热催化降粘技术针对稠油开发现场高温高压蒸汽注入地层,加热稠油降低稠油粘度以此增强原油流动性的技术,国内外专家发现一个新的稠油降粘思路:即向井下注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同时注入相应的催化剂,在高温高压密闭的油层中使得稠油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从而达到降低稠油粘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稠油水热催化降粘主要是通过反应后原油族组成变化实现的,可在原油粘度大于50000mPa.s的特稠油或超稠油油藏使用[1]。

二、中深层超稠油开发技术中深层超稠油油藏由于油藏埋藏深,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于中孔、中低渗稠油,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大于10万毫帕·秒,在地层中渗流阻力大、流动性差,常规注蒸汽无法有效动用。

目前这类油藏开发主要采用HDCS开发技术,即水平井(Horizontalwell)+油溶性复合降黏剂(Dissolver)+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蒸汽(Steam),是一种采用高效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和CO2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的超稠油开采技术[1-5]。

水平井可降低油层热损失,提高吸汽、产液能力、扩大油藏动用范围;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可大幅度降低近井地带原油粘度,从而降低注汽启动压力;二氧化碳溶解于原油降低原油粘度,另外超覆的CO2在油层顶部富集,形成了隔热带,降低了蒸汽热向盖层的损失,同时回采期间可以提供驱动力和溶解降粘。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稠油开发工艺简介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稠油开发工艺简介

稠油开发工艺简介由于稠油和稠油油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发工艺不同于稀油油藏。

到目前为止,稠油油藏主要采用热力开采,对油层加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向油层中注入热流体,如热水、蒸汽等;二是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火烧油层方法。

很多油田也试验向油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以及化学溶剂等来开采稠油。

1、蒸汽吞吐采油1.1蒸汽吞吐采油原理稠油蒸汽吞吐法又称周期性注汽或循环注蒸汽方法,是稠油开采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就是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注入蒸汽的数量按水当量计算,通常注入蒸汽的干度越高,注汽效果越好。

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1.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阻力大大减小;1.1.2对于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1.1.3对于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动外,还受到重力驱动作用;1.1.4原油采出过程中带走大量热量,冷油补充到压降的加热带;1.1.5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及采油过程中,入井流体及沥青胶质很容易堵塞油层,造成严重的油层伤害,蒸汽吞吐可起到油层解堵作用;1.1.6高温下原油裂解,黏度降低;1.1.7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发生变化,增加了流向井底的油量。

1.2蒸汽吞吐采油生产过程蒸汽吞吐采油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井注汽、焖井和回采。

1.2.1油井注汽油井注蒸汽前要做好注汽设备、地面注汽管线、热采井口、油井内注汽管柱和注汽量计量等准备工作,然后按注汽设计要求进行注汽。

注汽工艺参数主要有:注入压力、蒸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强度和周期注汽量等。

1.2.2焖井完成设计注入量或满足开采技术参数要求后,停止注汽,关井,也称焖井。

焖井时间一般为2~7d,目的是使注入近井地带油层的蒸汽尽可能扩散,扩大蒸汽带及蒸汽凝结带加热地层及原油的范围。

1.2.3回采在回采阶段,当油井压力较高时,能够自喷生产,自喷结束后进行机械采油;有些油井放喷压力较低,直接进行机械采油。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指地层中的稠油储层厚度较薄,通常小于10米的油藏。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采出程度低,开发难度大,传统的开发方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已成为石油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技术和对策两个方面,对薄层稠油油藏的改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技术方面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油藏开发技术,对于薄层稠油油藏而言尤为适用。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油层的渗透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地表范围内开采更多的储量,减少井网密度,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2. 增产技术对于薄层稠油油藏而言,采用增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增产技术包括对注水井进行增产改造、改善注采匹配、提高采油率等方法。

通过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产能,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3. 薄层稠油油藏储层改造技术薄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性质较差,储集空间小,导致油藏开采难度大。

开展储层改造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开发效果的方法。

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注水、酸化、压裂等方法,通过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渗透率,加快原油的产出速度,提高开采效果。

二、对策方面1. 地质勘探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地质勘探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薄层稠油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油藏的地质构造、油藏分布规律、储量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重要的资源依据。

2. 优化生产管理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优化生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通过优化生产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油井的开发风险,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3. 提高技术水平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提高技术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石油行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油藏开发的技术水平,为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稠油开发技术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稠油和重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暂时稠油、重油储量达到
约6亿吨,约占全球油藏总量的9%,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45%,交付率
相对较低,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稠油和重油的开发取
得了很多进展,开辟稠油储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目前稠油开发技术主
要是原油抽采、逆流注汽法和混合开发技术。

特别是原油抽采技术,成果
丰硕,占据全国稠油开发技术50%以上,但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历史性难题,使山东、山西、四川等稠油省份的储量中,有很多地区采收率都在15%~20%。

二、我国稠油开发的发展趋势
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必须从实际资源状况出发,充分发挥传统开发
的经验,融汇各种新技术,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稠油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推动更多的储层得到充分利用,将我国稠油开发规模和作业质量提高到更
高水平。

(1)油气储量评价
稠油开发的第一步,必须对油气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客观准确的
摸清油藏的规模、质量和实际采收率,以便为有效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石油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稠油油藏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开发已经成为石油开采提高油气储量的重要手段。

稠油开采技术、如何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国际上重大的石油科学攻关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稠油的定义与分类,概括总结稠油油藏的特征及分布概况,对稠油油藏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主要探讨了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稠油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稠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前言我国的稠油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探明的重质油田已达70多个,油藏储量相当丰富。

因此,我国的稠油开采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由于稠油具有流动性差,有机成分复杂,其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很多技术难题。

常规的开采技术无法适用于稠油的开采,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处理才能对稠油加以利用,如砂冷采法、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技术。

稠油的开采可以缓解原油产量逐渐减小、石油能源危机的现状,石油开采将进入重质原油时代。

1、稠油的定义与主要特征1.1稠油的定义与基本分类稠油,是高粘度重质原油的简称,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

根据1982年联合国训练研究署(UNITAR)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重油及沥青学术会议,天然存在于孔隙介质中的原油或类似原油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重质原油和沥青砂油。

原油的第一指标是粘度,第二指标是原油的相对密度。

一般重油的粘度在100和10000之间,超过这个上限一般就是沥青。

1.2稠油的特点和地质特征一般而言,稠油油藏大都埋藏不深、且因属于重质油其密度较大因而粘度较大、胶结疏松并且样品易散。

稠油中的轻质油成分很少,沥青胶质成分偏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组成成分导致其粘度较大的,而且粘度随着沥青胶质含量的增多而增加。

特别的,温度变化对稠油粘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并且稠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降低的变化趋势。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油。

与常规油田相比,稠油储量巨大,但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的工艺技术。

1. 热采技术
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开采、燃烧和电采技术。

其中,蒸汽吞吐开采是最为常见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油率。

与燃烧和电采技术相比,蒸汽吞吐开采需要建设复杂的蒸汽系统,但却相对节能,环保。

2. 变质剂技术
变质剂技术通常是将化学变质剂注入到油藏中,通过改变油中组分的相对比例提高稠油的可采性。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采用高能耗的热采技术,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3. 压裂技术
压裂技术是将沙致密沉积岩加压,使其裂开并形成流通的油藏。

这种技术在稠油开采中也得到了应用。

采用压裂技术的油藏可以采用常规的机械采油方式进行开采。

以上三种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油田条件和开采目的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储层渗透率较高的油田,可以选择压裂技术;对于储层渗透率较低、黏度较高的油田,可以采用热采技术;对于储层渗透率中等、粘度较高的油田,可以选择变质剂技术。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稠油的可采性,充分开发稠油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的开采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和先进,为能源的安全供应提供更多的保障。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塔河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塔河县,是中国十大大油田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碳酸盐岩油田之一。

由于该油田的特殊地质构造和油藏特征,塔河油田的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备受关注。

稠油采油工艺技术是指在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和油藏流体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物理、化学、地质和工程技术手段,实现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油藏开发和生产。

本文将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特点1.高粘度:塔河油田的稠油具有高粘度的特点,通常粘度在1000mPa·s以上,有时可达到10000mPa·s以上,因此传统采油工艺技术很难适应此类油藏的开发和生产。

2.复杂地质构造: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构造复杂,裂缝和孔隙度小,导致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很差,采油难度大。

3.高含硫:塔河油田的稠油中含有较高的硫含量,对生产设备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和污染。

二、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应用1.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在稠油油藏中注入热媒介,提高油藏温度,降低油的粘度,促进油的流动。

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可以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助采等热采技术,以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采收率。

2.化学驱技术:化学驱技术是指在稠油油藏中注入化学驱剂,改变油水相互作用力,使稠油产生剪切稀释,从而提高油的流动性。

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可以采用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复合驱等化学驱技术,以降低油的粘度,促进采收率提高。

3.物理加辅技术:物理加辅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变油藏地质构造,改善油藏流动性。

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可以采用水平井、多层水平井、水平井-压裂技术等物理加辅技术,以改善油藏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4.地质应用技术:地质应用技术是指通过地质手段解决油藏地质问题,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可以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地质剖面预测、层控技术等地质应用技术,以提高油藏储量评价的准确性,降低勘探风险。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是一类命运复杂、开发困难的油藏类型。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的改善,以下是一些技术对策的研究:
1. 认真地进行勘探和评价工作,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及工业分析等
手段,详细了解薄层稠油油藏的储量、分布、产能等特征,为后期的开发工作提供准确的
数据支持。

2. 采用水驱技术进行开发,其中经典的水驱方法有稠油聚合物驱和高分子驱等,这
些方法能够提高原油的产量和品质,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

3. 应用热采技术,例如采用蒸汽吞吐法,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降低油层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4.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例如联合开采、增压开采等,通过调整生产井口压力,提
高油层渗透率,使原油更易于开采。

5. 注意地表油藏的环境保护,避免人为污染和环境破坏,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生
产活动的可持续性。

6. 加强油藏管理与监测,通过实施合理的油藏管理措施,例如注水调剖等,提高油
藏的有效储量和产能。

7. 合理安排生产井网,通过优化生产井的布置和间距,提高采收率,提高油藏的开
发效果。

8. 合理规划开发阶段,因为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需要根据油藏条件和经济可行
性制定合理的开发阶段,确保开发工程的顺利进行。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改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适用的技术对策,对于不同的油藏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具有储量大、采收难、开发技术难度大等特点。

在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开发难点薄层稠油油藏的主要特点是砂岩储层薄,粘度大,储层裂缝较少,孔隙度低等。

这些特点使得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常见的开发难点主要包括:1. 产量低:由于储层薄,导致油井产量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2. 采收率低:由于油井产能低,导致采收率低,不能有效地开发出油田的潜力。

3. 高采收成本:由于粘度大,采收难度大,使得开发成本较高。

4. 技术难度大: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质使得开发技术难度非常大,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和操作能力。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的技术对策进行改善开发效果:1. 高效开采技术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是粘度大,储层薄,采收难度大,因此需要开展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可以通过增加注汽量、改进增稠剂配方、提高采油压力等手段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可以利用先进的油藏地质调查技术和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增加储层产能,提高油田的产量。

2. 精细化管理和调控技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调控。

采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生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生产情况,对油井进行精细调控,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利用先进的注水压裂技术和注水调控技术,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产能。

3. 新技术应用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油藏的开发经验,引入新技术应用。

可以利用薄层开采横向生产多井组合技术,完善地面采油设施,提高注水效率等手段来改善开发效果。

4. 绿色环保技术研究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

可以开展绿色环保技术研究,如利用生物降解剂、原位燃烧技术等手段,减少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指油层厚度较小,但体积较大,油质较稠的油藏。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特性,使得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对策,下面就其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一、改进提高井网布局井网布局是薄层稠油油藏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井网布置方式是在油层中心区域打点均线排列井,但由于薄层稠油油藏特别是非均质性油藏剩余油分布不均,这种布置方式开发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应采用科学的井网优化布局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井网模型,结合油层特性,尽可能地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二、采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因为薄层稠油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水比较接近,采用注水强化采油和增产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传统的注水方式不利于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因此应采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垂直注水、水平井注水等。

这些先进的注水技术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使得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采用多重人工提高压力薄层稠油油藏地层压力较低,油井开采难度较大。

此时,采用多重人工提高压力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

在注水、抽采等工艺中,通过控制系统压力和流量,不断调整和优化系统参数,以提高采收率。

四、使用低渗透物质改进分区效果由于薄层稠油油藏的分层程度较高,油藏组成也比较复杂,为了提高采收率,应采用低渗透物质改进分区。

这种方案通过向低渗透层注入聚合物等物质,改变油藏层间复杂的流动通道,以提高采油率。

综上所述,针对薄层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对策主要包括改进提高井网布局、采用先进的注水技术、采用多重人工提高压力和使用低渗透物质改进分区效果等。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薄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改善开发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 顶部富集 ,形 成了隔热 带 ,降低 了蒸 汽热 损失 ,同时在 回采 期 间可 以提供驱 动力和溶解 降粘 。这一传质机理对薄层特超稠 油油藏 热采 有着重 要意义 。现应 用于胜 利油 田埋 深小于 1 4 0 0 毫帕 ・ 秒 。应用HD C S 技术 ,单井 周期产量 由常规技术 的1 2 7 吨 层本身 的强度降低 ,在上覆地层的作用下 ,油层将发生一定程 度 的压实作用 ,使孔隙压力升高 ,驱 动能量增加 。远距离 的边
明显改善。
2 浅 层 稠 油HD N S 技 术
稠油油藏的开采应根据不 同油藏 的油层厚度 、敏感性特点 和原油性质等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 。H D C S 技术适合于埋深小于 1 4 0 0 m的超稠油油藏 ;H D NS 技术适应于埋藏较浅的稠油油藏 ;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主要用于浅层稠油油藏的开发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融合水平井开采技术 ,在油层下 部压出一条水平裂缝 ,开辟一条具有高导流能力的热通道 ,使 沿热 通道 向前推进的蒸汽在重力压差作用下逐步向上超覆 ,与
关键词 稠 油 热采 HDC S H DNS 出砂 冷采 S A G D
1 超稠油H D CS 技术
坑道式 S AG D、单井S A G D、直井和水平井组合的S AG D、多泄
油通 道 S AG D、快 速 S AG D、强 化S A G D 。
4 稠 油 出砂 冷 采 技术
针对粘 度超过1 0 万毫帕 ・ 秒 的特超 稠油常规 注蒸汽无法有 效动用的难题 ,首创 了H D C S 四要素组合开发技术。H D C S I ! I 1 水 平井 ( 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1 )、油溶性复 合降黏剂 ( D i s s o l v e r )、二
参 考文 献
【 1 】吴本 芳 , 郭金 波. 稠 油 油溶性 降 粘剂研 究进 展 概 况 油 气储
运. 2 0 0 3 . 2 2 ( 2 ) : 1 — 6
针对浅 薄层超稠油无 法有效动用 的难题 ,提 出了H DN S 四 要素组 合开发技术提高注 汽质 量 ,扩大蒸汽波及 范围。H ( 水
题 :一是 由于稠油在 油层 中不流动或流动性差 ,原油流入井筒 困难 ;二是原油可以流入井筒,但仅靠油藏的压力和温度原
油 难 以 流 出地 面 。 因此 ,稠 油 开采 的技 术攻 关 都 是 围绕 这 两大难 题 展 开 的 。 目前 以 蒸汽 吞吐 和 蒸 汽驱 开发 为 主 , 并取得 了 较 好 的 开发 效果 ,这 两 种 开发 方 式 都 比较 熟 悉 ,不做 详 细介 绍 ,本 文通 过 近 几年 的资 料调 研 ,重 点介 绍特 超 稠 油HDC S 技 术 、浅层 超 稠 油HDNS 技 术 等 四项 稠 油 油藏 开发 技 术 。
氧化碳 (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和蒸 汽 ( S t e a m )4 个 英文 词 组 的 首 字
稠油 出砂冷采技术是通过大量出砂 形成的高渗透蚯蚓 洞网 络 以及泡沫 油流 的弹性膨胀和降粘作用开采稠油。大 量出砂形
母组合 ,是一种采用高效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和C O 。 辅助水平井蒸 成 “ 蚯蚓洞 网络 ”,使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 ,极大 汽吞吐的超稠油开 采技术 ” 。H:降低油层热损失 ,提高 吸汽 改善 了油层 的渗流能力 。稳定的泡沫油使 原油密度变低 ,从而 产 液 能力 、扩 大动 用油藏 范 围 。D:大 幅度 降低 近井地 带粘 使粘度很大 的稠油得 以流动 。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 ,使油 度 ,降低注汽启动压力。C:降低原油粘度 ,另超覆 的C O 在油
技 术 创 新
红科 技 2 0 1 3 年第6 期
稠 油油 藏开发新 技术
崔 金 建
中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东 辛 采 油 厂 公共 事业 管 理 中心
摘 要
2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9 4 山东 东 营
稠 油 开采 是 自2 0 -  ̄ - 纪4 0 年 代 以来 国际稠 油界 最 重 大 的石 油科 学攻 关课 题 之 一 。稠 油 的开 采 主要 表 现 为 两 大难
底水可 以提供一定的驱动能量 。稠油出砂 冷采技术具有 日产油 量高 、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其采收率与蒸汽吞 吐相 当 ,是降低
m的超稠油油藏 ,郑4 1 1 油藏埋藏深度 1 3 2 0 米 ,原油粘度 3 ( ) 万 稠油开 采成本 ,提高稠油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技术 。
5 结语
提高N1 8 1 2 吨 ,提高了1 3 . 3 倍 ,油汽比达No . 8 2 ,开发效果得到
得 到 应 用 ,平 均 单 井 H产 油 量 8 . 2 t / d ,含 水 6 7 . 6 %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效 果 。
【 2 】朱静, 李传 宪, 杨飞, 等. 稠 油降黏新技 术 的研 究进展 U J . 西安石 油 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1 2 , 2 7 ( 1 ) : 6 4 — 7 0 【 3 】李 宜, 苏敬 宝. 二氧 化碳 增 油技 术在孤 岛油 田的应 用 石油
平井 ):降低油层热损失 ,提高吸汽产液能 力、扩大动用油藏
范 围。D ( 油溶性 降粘 剂 ):有效降低近井地 带原油粘度 ,降
低注汽压 力。N ( 氮气 ):降低井筒热损失 ,提 高井底蒸汽干 度 ,提高 井底地 层热量 利用率 ,提 高地层压 力 ,增加地 层能
量 。S( 蒸汽 ):降低原油粘度。该技术2 0 0 9 年8 月在排6 0 1 区块
钻探技 术, 2 0 0 2 , 3 0 ( 4 ) : 7 2 — 7 3
[ 4 】张红 梅 , 安 九 泉. 深层稠 油 油藏CO 2  ̄ k - 采油 工 艺 实验 u J _ 石
油钻采 工 艺, 2 0 0 2 , 2 4 ( 4 ) : 5 3 —5 5
3 蒸汽 辅 助 重 力泄 油 ( S A GD ) 技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