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f4482271fe910ef02df838.png)
2019年10月数据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且经过审验的数据会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其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实际的生产质量,从而干预到最后的生产效率。
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企业在内部生产流程中添加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添加到实际的数据管理流程中,保证整个步骤有智能化管理的支撑,从而提升整个生产效率。
针对目前的管理情势而言,此项步骤具备多种信息化管理技术,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对ERP技术的使用。
数据管理过程通常会被分为LMS和MES两种技术手段,并且内部的化工企业在运行期间会对其中各种阶段进行多层次的管理,从而形成多种信息数据的全方面管理,加快内部运转速度。
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所使用的多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保证内部管理层及时掌握正产运行的生产数据参数和使用材料情况,加强对此环节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对阻碍的解决效率,有可针对性的管理细节,从而根据实际运转情况制定专业的管理方案,确保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化工企业生产效率。
3.4线性规划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需要事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内部生产计划的制定,保证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软件设施的支撑下独立的完成任务。
针对内部的生产管理层面来讲,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确保内部生产过程可以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作为支撑,从而提升大量的专业性管理方案,制定科学化的原料加工处理计划,并根据实际的市场建设需求,不断的设定有利于提升公司内部生产效率的专业化管控计划。
目前,国内是使用的专业化生产工具室PMS系统。
此项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系统中国的递归算法和线性规划作为重要的管理技术,并利用现代智能化的设备对内部的系统组件进行管控,加强内部运转效率,能够做到在进行数据生产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制定出高效的管理平台,从而帮助企业稳定发展[3]。
3.5化工科技调度技术此项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流程中的多项环节进行多方面的管理调度,所以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有效的根据上层管理部门的指示明确具体的调度目标。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6e784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f.png)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摘要:稠油油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与常规油藏有许多不同之处,稠油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投资高,但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稠油的重要课题。
热力采油是当今稠油开采主要技术,本文回顾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等常规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局限之处,介绍了几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思路 (如强底水稠油油藏双水平井油水同采、改善特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的智能完井和溶剂添加技术、水平井交互蒸汽驱技术、双水平井连接U型井加热技术等),在目前成熟的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基础上,探索强化采油、改善开发效果的新技术、方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力采油;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一、研究背景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约为9-13万亿桶。
剩余可采储量中常规原油占47%,而稠油和沥青占53%;稠油沥青资源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48%)、加拿大(32%)、俄罗斯、美国、中国、伊拉克、科威特等。
中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储量40亿吨。
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23亿吨),而后依次是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河南油田,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
1.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的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作业较简单、产油速度高、见效快,蒸汽吞吐加热区域有限,因此采收率仅为15-20%;蒸汽冷热周期变化,对井筒的损害较大;蒸汽吞吐作业周期长,时效性低。
蒸汽驱是最为有效的热采技术。
注入的高干度蒸汽不但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还可以补充地层能量,采收率为约40%。
蒸汽驱油开发效果受油藏深度影响很大,我国的稠油埋藏普遍较深,高温蒸汽在通过较长的井身时会损失大量的热量。
火烧油层是稠油热采中应用最早的一种EOR方法。
对热量利用高,适应油藏范围更加广泛采收率为约50%.需要连续向油层中注入空气,高压、大排量空气压缩机常年连续工作,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73993a0066f5335a8121c5.png)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氮气开采机理1.注氮气开发油田通常通过以下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1.1多次接触混相驱(包括作为驱替CO2、富气或其它驱替剂与地层原油混相段塞的后缘注入或者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1.2多次接触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1.3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1.4顶部重力驱。
混相驱或非混相驱适于油层物性较差、原油中含一定溶解气、原油重度在38~51oAPI(0.8348~0.7753)、油气藏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适于注水效果差、低孔隙、低渗透、原油重度在31~60oAPI范围、埋藏较浅的油藏;而重力驱适合于油层物性好、埋藏较深、闭合高度大的盐丘或背斜油藏。
2.混相驱2.1连续注入氮气混相驱氮气很难与油藏原油发生一次接触混相,但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可与许多油藏原油达到蒸发气驱动态混相,即注入的氮气与油藏原油之间经过多次接触和多次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组分不断蒸发到气相中,当气相富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与原油达成混相。
2.2注氮气推动易混相气体段塞混相驱注氮气要求原油的轻烃和中间烃含量高,故一般来说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且适用范围较窄,但却较之于注CO2和烃类气体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为了充分利用CO2和烃类气体易混相的特点,同时也为了降低使用CO2和烃类气体的成本,可通过注氮气推动CO2或烃类气体段塞混相驱来提高采收率,其开采机理与CO2和烃类气体混相驱机理相似。
如果易混相气体段塞的尺寸选择合理,则用氮气推动混相段塞的驱油效果会比连续注入氮气效果较好,经济效益会更高。
2.3交替注氮气注水混相驱在注氮气驱过程中,由于氮气的粘度远低于油藏原油,产生的流度比会造成前缘气体的粘性指进。
陈家庄薄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工艺推广应用
![陈家庄薄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工艺推广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6348e781c758f5f61f67c6.png)
( 1 ) 对 直 斜 井 热 采防 砂 工 艺模 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 行 了补 充 、完 善 。针 对
陈南薄层稠油油藏特点,形成了以封隔高压一次充填为主 ,预充 填+ 高低压充填 、逆向充填 、二次补砂技术 ,先注汽后防砂等 多
种 工 艺 为辅 的机 械 防 砂方 式 ,适 应不 同条件 油 井 的防 砂需 求 ,有
技 术 创 新
肉 枉科 技 2 0 1 3 年第6 期
陈家 庄薄层稠 油油藏提 高采收 率配套工 艺推 广应 用
张 培 智 张 立 杰 李 华 玲 孙
中国 石 化 胜 利 油 田河 口采油 厂
强 田云 霞
2 5 7 0 0 0 山东 东 营
摘 要 针 对 陈庄 薄 层稠 油 油藏 层 薄 、油稠 、 出砂 严 重 、 天然 能量 不足 等 因素 ,导致 油 藏 注汽压 力高 、热损 失大 ,产 能
点 ,一 个 是从 4 1 / 2 真空 隔 热 管和 2 无 接 箍 油 管环 空 井 注到 水
1 2 0 0 ~ 1 5 0 0 L / mi n 、砂 比5 %一 3 5 % 有效提高 了防砂成功率与应用
效果。
1 . 2 注汽 工 艺的优 化 与 改进
平段A 点。通过地面流量调解 阀门进行流量控制 ,实现二个出汽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2ee5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9.png)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摘要:依据稠油油田的特点,采取加热的方式,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油流的温度,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条件。
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是针对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技术措施,经过油田生产的实践研究,采取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采油等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探讨前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解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稠油热采可以将热的流体注入到地层中,提高稠油的温度,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开采的条件。
也可以在油层内燃烧,形成一个燃烧带,而提高油层的温度,实现对稠油的开发。
为了满足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因此,稠油开采过程中,优先采取注入热流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1稠油热采概述稠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采取化学降粘开采技术措施,应用化学药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流的粘度,同时也会导致油流的化学变化,影响到原油的品质,因此,在优选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时,选择最佳热采技术措施,进行蒸汽驱、蒸汽吞吐等采油方式,并不断研究热力采油配套技术措施,节约稠油开发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2稠油的基本特点2.1稠油中胶质与沥青含量比较高,轻质馏分含量少稠油含有比例极高的胶质组分及沥青,轻质馏分比较少,稠油的黏度和密度在其中胶质组分及沥青质的成分增长的同时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黏度高并且密度高是稠油比较突出的特征,稠油的密度越大,其黏度越高。
2.2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稠油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增长反而降低。
在ASTM黏度-温度坐标图上做出的黏度-温度曲线,大部分稠油油田的降黏曲线均显现出斜直线状,这也验证了稠油对温度敏感性的一致性。
2.3稠油中含蜡量低。
2.4同一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
3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针对稠油对温度极其敏感这一特征,热力采油成为当前稠油开采的主要开采体系。
热力采油能够提升油层的温度,稠油的黏度和流动阻力得到了降低,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实现降黏效果,从而使稠油的采收率变高。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ece1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9.png)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
业化应用
1. 背景和意义
目前全球能源日益短缺,为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需要开发各种
类型的石油资源。
深层稠油油藏具有丰富的储量,但其采收率较低,
为了提高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需要研究热化学复合驱技术。
2. 技术原理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主要是通过注入热水、蒸汽等加热剂,将油藏中的高黏度稠油变为低黏度稠油和液态油,同时在加热作用的
协同下,引入化学剂改变油石表面性质,提高原油排出效率,从而达
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涉及技术
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包括热水循环注入、Vapex技术、低渗透性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4. 工业化应用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如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家已经利用该技术获得了大量深层稠油油藏
的石油资源。
在我国,该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发展前景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提高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未来,应该持续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开采效率,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上强边底水油帽稠油油藏注C02提高采收率
![海上强边底水油帽稠油油藏注C02提高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91425afe4693daef5ef73df0.png)
b o t t o m w a t e r .C O 2 mi s c i b i l i t y i n t h e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i r e n c e o f l f u i d p h a s e b e h a v i o r s a f t e r i n j e c —
t i n g C O 2 ,i n j e c t i o n —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s c h e me s a n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t h e
上底水稠油油 藏提高采收率一种较为合适 的方 法。
关
键
词 :油 帽稠油油 藏 ;最 小混相压力 ;注 C O : 膨胀 ;开发方式优选 ;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 E 3 5 7 . 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 )0 5 . 0 1 3 7 — 0 6
第3 2卷第 5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3 . 0 5 . 0 2 8
吉 互 海 上 强边 底 水 油 帽 稠 油 油藏 注 C O 2提 同木 收 率
余 华 杰 朱 国金 田 冀
2 0 1 3年 1 O月
大 庆石 油地 质 与开发
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095213cc7931b765ce1577.png)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摘要随着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条件下,粘度很大,或相对密度大。
稠油还可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特稠油。
我国稠油特点:1.油藏埋藏较深2.储层非均质较严重3.油水系统较复杂4.原油中胶质含量高,含硫量低。
针对于稠油的特点现有的主要EOR方法可分成如下几大类:1、化学驱;2、气驱;3、热力采油。
鉴于本文将详细的讲解关键词:稠油特点,蒸汽吞吐,出砂原因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稠油及其特点 (2)第3章蒸汽吞吐采油原理 (4)第4章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 (5)第5章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因素及对策 (6)5.1藏地质参数 (6)5.1.1原油粘度 (6)5.1.2油层厚度 (6)5.1.3层渗透率 (6)5.1.4油饱和度 (6)5.2气工艺参数 (7)5.2.1蒸汽干度 (7)5.2.2注入气量 (7)5.2.3气速度 (7)5.2.4生产气举速度 (7)5.2.5注气压力 (7)5.2.6焖井时间 (8)第6章蒸汽吞吐开采主要工程技术 (9)6.1高温固沙、防沙技术 (9)6.2高效井筒隔热、套管防护及检测技术 (10)6.3分注选注技术 (10)6.4化学剂增油助排技术 (11)6.5封堵调剖技术 (11)第7章蒸汽吞吐采油法的应用及开发后期 (12)第8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1章前言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是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者的追求。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992bf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2.2 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3 化学驱油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4 相关实验研究的综述3. 实验方法3.1 样品的准备3.2 化学驱油剂的制备3.3 实验设计3.4 实验流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化学驱油剂的评价指标4.2 各化学驱油剂的效果对比4.3 机理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实验的推广与应用注:本篇提纲只为助教参考范例,实际写作请完善每个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前言1.1 研究背景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但油藏规模巨大,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和采油效率。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降低油藏黏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油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
近年来,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和勘探,化学驱油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驱油剂,改变原油流动性质,降低油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参数和机理,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1.3 研究意义稠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油效率低,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降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稠油油藏是指含油饱和度较高、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的油藏。
陈南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研究
![陈南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266a1bcc7931b765ce156c.png)
度高于4℃ ,动液面在0 80 o — 0m, 日 油大于3d ,正常生产 ;单 产 t时 / 井井 口温度 明显 下 降低 于 4 ℃ ,动液 面在 0 8 0 0 — 0 m, 日产 油 大于 3d ,采取洗井 、加药降粘 ;单井井口温度高于4 ℃,动液 面大于 t时 / 0 80 0m,日产油小于3 d ,采取防砂解堵措施恢复热采产能;单7丌 t时 ^ J-  ̄l lF r' h E温度明显下降低于4 ℃,动液面大于80 l o 0m,日 油小于3d ,及 产 f时
7 .%,油田年含水上升率 1.%。 13 37
2 储层 特 征 研 究
注汽质量监测 ,干度损 失l. — 8 4 平 均2 . 7 2 2 . %, O 9 2 %。 5 () 2 探索转周时机 ,提高注汽效果 。根据热采井实际生产动态 总结转周合理时机 ,制定出陈南最佳转周时期动态图版。单77口温 44 4- rr  ̄ k
防砂 x E、注汽工艺、水平井配套工 艺技术等研 究,结合 生产动态优化 ,确定合理的注汽强度、制定合理转用 时机 图板。进行热采周 -
期内差异化管理 ,实现陈南薄 层特稠 油整体动用,采收率达到1% 7 ,储量动用程度达9% ’ 0。 关键词 薄层稠油 水平井 技 术研 究 陈家庄油田南区位于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境内 ,区域构造位置为 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中部 ,是一个 具继承性发育的受基岩控制的披覆
注汽管柱 、注采一体化管柱 。降低注汽压力z I I B  ̄- O : 艺技术 的应用取得 -
了一定的效果。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4fd9d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d.png)
第28卷第6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8,No.62021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Nov.2021—————————————收稿日期:2021-05-12。
作者简介:张娜(1986—),女,山东垦利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E-mail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2016ZX05011)。
文章编号:1009-9603(2021)06-0101-06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13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张娜,元福卿,魏翠华,赵方剑,李菲菲,岳静,李硕轩,王毅(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面临原油黏度高、指进严重且采收率低的问题,亟需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以孤岛油田B21单元普通稠油油藏为目标区,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原油黏度油藏聚合物驱的驱替相与原油合理黏度比界限图版;通过室内增黏实验,确定目标区适用的聚合物质量浓度界限;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浓度;结合物理模拟实验,优化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方式,相同聚合物用量下可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考虑开发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指标,制定了不同原油价格和不同聚合物价格下聚合物经济极限用量界限图版,对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持续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7月,日产油量由285t/d 最高上升至441t/d ,最大升幅为156t/d ,综合含水率由89.1%最低降至76.2%,最大降幅为12.9%,已累积增油量为61.4×104t ,已提高采收率达7.0%,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关键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原油黏度;孤岛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46+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polymer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Taking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an exampleZHANG Na ,YUAN Fuqing ,WEI Cuihua ,ZHAO Fangjian ,LI Feifei ,YUE Jing ,LI Shuoxuan ,WANG Y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 )Abstract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faces the problem of low oil recovery due to highcrude oil viscosity and serious fingering.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ethod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Tak⁃ing the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the target area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es⁃tablished the boundary chart of the reasonable viscosity ratios between the displacing phase and crude oil for polymer flood⁃ing i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crude oil viscosity.Through indoor viscosity-increasing experiments ,we determined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limit applicable to the target area.T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and deter⁃mine the best polymer injection bining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optimized the alternate in⁃jection method of high and low concentrations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oil recovery under the same polymer usage.Con⁃sider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usage chart of economic limits under different crude oil and poly⁃mer prices was formulated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guide the econom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s of July 2021,the daily oil production has witnessed a maximal increase of 156t/d from 285t/d to 441t/d ,and the composite water cut has seen the largest decrease of 12.9%from 89.1%to 76.2%.The cumulative oil increment was 61.4×104t ,and the oil recovery has improved by 7.0%,achieving an obvious effect of oil production increase and water cut decrease.Key words :heavy oil reservoirs ;polymer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crude oil viscosity ;Gudao·10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1年11月Oilfield胜利油区稠油油藏资源丰富,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油量递减加快,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不理想、采收率较低,采用热采方法时热损失严重,成本急剧增加[1]。
提高潭口稠油油藏采收率技术实践
![提高潭口稠油油藏采收率技术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0b867f3fab069dc502201da.png)
期 。从 其效果 看达 到我们 实施 前 的预测要 求 ,产量 符 合率 都要 在9 %以上 ,达 到我们 开 发效 果 。如潭 5 稠斜 1-井 从 1 期N 1周期 ,除第 5 期 因砂卡 , 16 周 5 周 影 响产 量减 少外 ,都较好 的达到注 汽设 计效 果 ,见
图3 。
潭 几稠 油 区 块 的 注 汽 和 采 油 管 柱 采 用 两 趟 管 柱 ,其 中注 汽管 柱采 用高 真空 隔热油 管配套 热敏 封 隔器 的注 汽管柱 ,注汽完 成油井 放 喷后 ,再 下入 采
入油层 中的蒸汽 充分 与孔 隙介 质 中的原油 进行 热交
柱试验 ,采用光 油管+ 氮气隔热 注采一体 工艺管
柱 ,但要 以注氮 隔热 配套 进行 ,费 用相对 高 ,没能
推广 。 1 蒸 汽吞吐 实施情况及效 果 . 3
换 ,使蒸 汽完全 凝结 成热 水后 再开 井生产 ,可 避免 因热 量未 充分 利用 而影 响吞 吐效果 。但焖 井 时间又
较高 ,但 开采 效果差 。
注 汽 强 度 以潭 稠 5 6 l0 4 f / 种 周 期 注 — 井 O  ̄2 0 m \ 汽强 度条 件下 的吞 吐效 果进 行预测 ,优 化 注汽量 、
注汽强度 。
厚 为 3m,原 油粘 度 50 r .,注 汽 速 度 为 1t , 0 0 0 Ps a 5h / 在 注汽 量分别 为 10 、20 、30 、40 和50 t 00 00 00 0 0 00情 况下 ,蒸 汽吞 吐开采效 果 。 从 表 1 以看 出 ,注 汽 量 越 多 ,加 热 半 径 越 可
表 2 不 同 注 汽 强 度 吞 吐 预 测 指 标
如表2 所示 ,随 着 周期 注 汽 强度 的增 加 ,注 汽 量 越 多 ,产 油 量 越 多 ,但 油 汽 比和 投 入 产 出 比降
热采是目前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
![热采是目前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7edf004a7302768e993993.png)
用数 值 模 拟技 术 , 改善 稠 油 开发 效 果 , 为 同类 稠 油油 藏 热 采 技 术 提 高采 收 率 提 供 了借 鉴 。
【 关键词 】 稠 油热采; 蒸汽驱 ; 采 收率
稠油 .一般 是指 油层条 件下 粘度 大于 5 0 m P a ' s 。相 对 密度 大于 油工程 的技术措施 目前有两种 : 能耗 自平衡 稠油采 油技术 和超 导加热
0 . 9 2 0的原油 . 国外也称重油 . 在稠油热采过程 中 . 蒸 汽驱是 稠油提高采 热洗技术 。能耗 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的原理 , 是将 超临界导热液体通 收率的重要接替技 术 能够将井 间蒸 汽吞吐未波及到的原油驱动至周 过 中空 的抽油管线注入到井底 . 然后借助超 l } 缶 界 导热液体 对热量优异 围 的生产 井采 出. 扩大 了蒸汽波及 体积, 可 以提高 原油采 收率 2 0 % 的传导性能 . 将井底 自 身的热量传递到地面。此技 术不用 配备电力加 即可提升地面井 口生产 出的流体 的温度 . 从而清楚井 筒的 3 0 % 威 功蒸汽驱 的采 收率平均达到 6 0 % 左 右。下 面详细介绍几种热 热 的设备 . 采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 究与应用 结婚、 降低 了流体粘 度 、 增加 了采收率 , 为油井 的稳产高 产提供 了保 障 超导加热热洗技术是在能耗 自平衡稠油采油技 术的基础上 . 将套
油的开采。
程, 其机制和过程均相 当复杂 。为此 , 笔者应用连续 介质力学理论 , 建
另外有研究表 明. 蒸 汽增 效剂在热处理采油技术 中也起 到事半功 立 了热采井应力定量评 价的数学模 型 . 并 得出 了蒸汽过程 中地层温 倍的作用 蒸汽增效剂的增油机理为 . 泡沫封堵 调剖和表面活性剂的 度 、 超孔 隙压力 和井 眼热应力等参数的分布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算例 复配协同的多复合驱油机理 室 内研究与现场试 验都表 明. 泡 沫调剖 研究不 同蒸汽注入速度下井眼附近地层的温度 、 超孔隙压力和井眼热 是蒸 汽多轮次吞 吐后期 提高采收 率的有效 手段之一 另外 . 泡 沫也 应力分布规律 , 模拟结果如下 : 可用 于蒸汽驱 开采稠油 , 通过控 制蒸汽 流度 、 封堵 汽窜通 道 、 调 整油 第一 .地层 中的温度 传导和扩散是诱 发孔隙 流体压力 的主要原 层吸气 剖面 , 增大波及 系数 . 提 高采收率 。表面 活性 剂 的广泛使 用 . 因。在蒸 汽注入速度 不同时 . 地层温 度和孑 L 隙流 体压力 沿地层 径向 极大 的改善 了油 田的开 采状 况 . 通过 降低界 面 张力 、 改变 原油 的流 的传输 和变化 规律表 明 . 随着 高温蒸 汽 的持续 注入 . 在地 层 内建立 变性 、 降低粘度和极 限剪切应力等 手段 提高采收率 。试验表 明 . 将一 了相互对应 、 变化 趋势一致 的温度与 孔隙流体压 力剖 面 由于 热对 定浓 度的增 效剂 放在反 应釜 中 . 在 高 温高压 下放 置一 段时 间 . 然后 流的作用 . 孔隙流 体压力 的波及范 围要 大于温度 场 的变 化范 围 第 检 测 老化前后 的表 面张力 和粘 度 . 从实 验结果 可 知 : 增 效 剂热稳 定 二 、岩层骨架 有效应力 由孔 隙流体 压力 和地层温度 的变化 所决定 。 性 试验 后其 粘度 和表 面张 力变化 很小 .说 明增效 剂耐 高 温性 能较 根据 有效 应力理 论 . 孔 隙 流体压 力能 够增 大岩层 骨架拉 应力 . 促使
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直流电场强化驱油技术
![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直流电场强化驱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13887765acfa1c7aa00cc85.png)
油为成熟 一 高成熟石蜡型 中 一 高凝点轻质油 , 可能 来 自含盐 度较 高 ( 比沙河 街 组原 油 低 ) 其母 质 为 但 、
特定 藻类 生源 或较多高 等植 物生源 为主 的烃源岩
望 望 竖
( 编辑
£
汪 孝芝 )
提 高 稠 油 油藏 原 油 采收 率 的 直 流 电 场 强 化 驱 油 技 术
度发挥 作 用。观察 到广 出流体 的 以下性 质发 生 了变化 : 油速度 增加 ; 出原 油黏 度 减 小 , P 重 采 产 AI 度增加 ; 水率 降低 ; 含 硫化 氢产 量降低 ; 天然 气产量 增加 ; 出天 然 气 中重质 气 的含 量增 加 ; 产 多环 芳
香族化 合物 的产量 降低 。产 出流体 的所有化 学 变化 都 能利 用 直流 电场的作 给予解释 。
・
1 2・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1 9卷
表 1 八面河地 区孔店组油气资源量计算参数结果表
40 .0 为深灰色 泥岩 , 与前期 钻遇 的莱 深 1井 26 3m 这
( ) 面河 地 区孔 店 组原油 与侏 罗 一白垩 系和 2八
孔二段烃源岩相呼应 , 而对王 4 井孔店组取心资料 6 分析结 果显示 , 机碳 含 量 在 0 9 % 一09 % , o 有 .1 .9 R 为 11% 一12 % , 酪 跟类 型 为 Ⅱ型 , 合 评 价 .1 .4 干 综
潜力 ( 1 。 表 )
4 结论
() 1 八面河地 区及邻 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孔店组 原油为 两种不 同类型 的原油 。沙河 街组 原油为低 成
熟一 成熟 的中凝 点重质 油 , 能来 自咸化 环境沉 积 , 可 其母 质 以低等水 生 生物 为 主 的烃 源 岩 ; 而孔 店 组 原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f5953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d.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摘要: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本文介绍了当前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开采技术1、稠油的特点在我国稠油油藏绝大部分都是在砂岩储集层,且不同的油藏埋藏的深度不同,大部分在10米到2000米之间不等,分布非常广泛,类型繁多,收采情况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但稠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差别,具体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稠油的粘度和密度都比较高,很难流动。
所以开发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技术的要求难度也比较高,但油田的采收率却很低,以至于油田开发利润低。
②重油的粘度与温度是成反比的,它对温度的敏感度非常高。
据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温度每降低10摄氏度,原油的粘度相应的增加一倍。
也就是根据稠油的这一特性,热力开采法才得以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③在稠油的组成成分当中轻质组分的含量很低,而相对含量比较高的是焦质和沥青质。
2、稠油开采技术2.1稠油热/化学驱油技术在蒸汽开采方法中,由于稠油与蒸汽密度和粘度的差异,常常导致蒸汽重力超覆和指进,导致蒸汽开采体积波及系数的降低。
另一方面,即使在蒸汽所波及的区域,由于受岩石-原油-水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稠油不能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展了热/化学驱油技术。
2.2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技术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主要机理有:温度升高,使油相黏度降低;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岩石-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替相毛管数,启动并驱替剩余油;生成O/W 型乳状液,携带、捕集、聚并剩余油滴;乳状液内相颗粒在多孔介质的孔喉处滞留,降低了高渗层带绝对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目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发展迅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将会更多的应用到石油开发中,随着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和稠油的大规模动用,廉价的、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https://img.taocdn.com/s3/m/f4e2ee3743323968011c921e.png)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a336a04e852458fb770b56e7.png)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谌华山1,张龙胜2(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3) [摘 要]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具有注聚合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主要油区应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要大规模转入工业性推广应用,还要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特别应注重聚合物货源问题、产出油的处理问题、提高经济效益问题,以及综合经济评价问题等等。
[关键词] 稠油砂岩油藏;聚合物驱油;渗透率;原油采收率[中图分类号] TE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1X(2005)06-0040-(03) 通过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主要有热力采油和注聚合物驱油。
从驱油机理和矿场应用效果来看,这两种方法技术比较成熟,试验效果明显。
我国1965年开始在新疆油区克拉玛依油田黑油山浅层进行蒸汽吞吐热力采油试验,随后又在辽河油区、胜利油区、河南油区对稠油砂岩油藏进行热力采油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注聚合物驱油在美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进行了矿场试验,采收率可提高8.6%,在前苏联阿尔兰(Arlan)油田、加拿大霍斯弗莱湖(Horsefly Lake)油田和法国沙特伊尔埃纳达(Chateare2 nard)油田进行的工业性矿场试验,采收率可提高6%~17%。
我国大庆油区于1972年开始进行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目前已在胜利油区、大港油区、辽河油区和河南油区广泛进行该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在注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调整注入剖面技术和矿场实践经验方面也有所创新和发展。
1998年,江汉油田跨油区开发的胜利油区八面河油田稠油砂岩油藏进行了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已见到降水增油效果。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7df9671ed9ad51f01df248.png)
摘要经过上个世纪对常规稀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使得常规稀油储量日益减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非常规石油资源以其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等特点,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日趋进步,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研究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为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这对加快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稠油粘度高, 密度大, 在地层中流动阻力大,所以稠油油藏开采时不但驱替效率低, 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低, 常规开采方式开采效率低。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稠油基本概况及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调研,对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萃取(V APEX)、稠油出砂冷采及利用微生物开采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采油机理和工艺,总结了它们的特点及所适用油藏的标准。
结合现场实施效果,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对目前稠油开采领域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声波采油、人工地震等采油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EORABSTRACT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light oil resources in the last century makes conventional light oil reserves dwindling. On the such background, non-conventional oil resources,which is enormous and focus,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EOR technology of heavy oil reservoir provides a new concept of heavy oil exploration,which accelerates the pace of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China.Heavy high-viscosity, density, flow resistance in the formation of large, so, when the exploitation of heavy oil displacement is not only inefficient, but the volume so low efficiency, conventional mining methods and inefficient ext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files of heavy oi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steam flooding, burning oil, polymer flooding, surfactant flooding, alkaline flooding,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vapor extraction (V APEX),Heavy Oil Cold Production and use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system. Analysis of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oil recovery mechanism, sum up the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cene and found that the questi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field of heavy oil recovery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some of the sound production, oil recovery techniques such as artificial earthquake i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Key words: heavy oil ; oil recovery; EOR目录前言 (1)第1章稠油油藏概述 (3)1.1 稠油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3)1.1.1 稠油的定义 (3)1.1.2 国内外稠油的划分标准 (3)1.2 稠油的特点 (4)1.3 中国稠油油藏分布 (5)1.4 中国稠油油藏开采现状 (5)1.4.1 辽河油田 (5)1.4.2 胜利油田 (6)1.4.3 克拉玛依油田 (6)1.5 本章小结 (7)第2章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8)2.1 热力采油技术 (8)2.1.1 蒸汽吞吐 (8)2.1.2 蒸汽驱 (10)2.1.3 火烧油层技术 (12)2.2 化学驱采油技术 (15)2.2.1 聚合物驱油 (15)2.2.2 表面活性剂驱油 (18)2.2.3 碱驱 (20)2.3 微生物驱采油技术 (23)2.3.1 微生物开采机理 (24)2.3.2 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的优势及问题 (24)2.4 本章小结 (25)第3章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其他方法 (26)3.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26)3.1.1 蒸汽辅助重力驱采油机理 (26)3.1.2 蒸汽辅助重力驱采油技术工艺 (26)3.1.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特点 (27)3.1.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7)3.2 蒸汽萃取技术 (27)3.2.1 基本概念 (27)3.2.2 蒸汽萃取采油机理 (28)3.2.3 蒸汽萃取采油技术工艺 (28)3.2.4 蒸汽萃取技术特点 (28)3.3 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 (29)3.3.1 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29)3.4 稠油出砂冷采 (30)3.4.1 稠油出砂冷采的含义 (30)3.4.2 出砂冷采机理分析 (30)3.4.3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油藏条件 (31)3.4.4 影响出砂冷采效果分析 (32)3.4.5 出砂冷采存在的问题 (33)3.5 非凝析气相泡沫调驱技术 (34)3.5.1 泡沫调驱的技术原理 (34)3.5.2 泡沫调驱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34)3.5.3 泡沫调驱技术的工艺方法 (34)3.6 声波采油技术 (34)3.6.1 电脉冲仪冲击声波采油技术 (35)3.6.2 低频声波采油技术 (35)3.6.3 超声波采油技术 (35)3.7 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 (36)3.7.1 震动加快了地层中流体的流速 (36)3.7.2 动能降低稠油粘度,改善流动性能 (36)3.7.3 振动具有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的作用 (37)3.8 THAI稠油开采技术 (37)第4章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前言石油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之一,消费量居所有能源之首。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a546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发布时间:2021-07-02T14:14:18.39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作者:张红俊王刚皇甫自愿[导读] 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永安采油管理区山东东营张红俊王刚皇甫自愿 257000摘要: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本文从稠油冷采和热采两方面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当前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开采技术引言:随着常规原油的开发,地下储量逐渐减少,而储量巨大的稠油资源在日后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的比例增大。
稠油在常规水驱后的剩余油较多且大部分连续可流动,这些稠油资源的开采方式成为了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大部分稠油油藏已进入高含水期,其中一部分进入特高含水期。
普通稠油水驱后的最终采收率较低,但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且分布零散,而采油速度低,含水率上升快,波及系数较小,油藏开发后期效果极不理想。
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稠油水驱后的剩余油,成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潜力所在。
稠油因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较高,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因此稠油开采的难度大、所需的成本高。
稠油开采的关键在于降低黏度与摩阻和改善流变性。
热采是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最常用也最成功的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和蒸汽吞吐等。
热采主要是通过加热来降低稠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其流度,在没有底水以及油层较厚的情况下,热采技术非常有效,采收率较高。
但对于油层厚度较小以及存在底水的油藏,热量在传输及加热原油的过程中会大量损失,无法通过加热来降低稠油黏度,热采稠油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受到限制,这时通常考虑利用冷采如化学驱和微生物驱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王杰祥.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M].第一版.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01-208.
[3]郑军卫,张志强.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源头节约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J].科学新闻,2007,1(2):34-36.
2.1.2 蒸汽驱
注蒸汽采油有两个阶段,一是蒸汽吞吐,另一是蒸汽驱。蒸汽驱开采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后接着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因为只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留有大量的死油区,一般原油采收率仅为10%~20%,损失大量可采储量。
蒸汽驱技术机理主要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度。蒸汽相不仅由水蒸汽组成,同时也含烃蒸汽。烃蒸汽与水蒸气一起凝结,驱替并稀释前缘原油,从而留下较少或较重的残余油。
[4]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7-10.
[5] 唐春燕,刘蜀知.稠油热采技术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9(6):128-129.
[6] 张锐,朴晶明,邓明.火烧油层段塞+蒸汽驱组合式开采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5):66-69.
常规的蒸汽驱工艺过程是指从一口井注入蒸汽,然后从另一口井开采原油的方法,也就是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的生产井采油。与蒸汽吞吐相比,蒸汽驱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注入才能见到效果,费用大、回收时间长。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汽窜导致蒸汽的波及体积急剧减小,严重地影响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形成注汽、采水的恶性循环。
我国稠油油藏分布广泛,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m~2000m之间,主要是砂岩储集层,其特点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
(1)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它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而且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非常低。稠油开采的关键是提高其在油层、井筒和集输管线中的流动能力。
(2)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稠油温度的降低,其粘度显著增加。大量的实验证明,温度每降低10℃,原油粘度约增加1倍。目前国内外稠油采用的热力开采方法正是基于稠油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
稠油,国际上称之为重质油或重油。严格地讲,“稠油”和“重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稠油”是以其粘度高低作为分类标准,而原油粘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油中胶质、沥青及蜡含量的多少。“重油”是以原油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而原油密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的多少。
一.稠油的特点
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主要是以热力、蒸馏、热解、轻质油稀释及CO2的溶解等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来不能流动的稠油降粘而流动。在此过程中,油藏温度能达到较高的氧化温度(约800℃),并形成一个高温氧化带。根据燃烧前缘与氧气流动的方向分为正向火驱和反向火驱;根据在燃烧过程中或其后是否注入水又分为干式火驱和湿式火驱。
(3)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而焦质、沥青质含量高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油藏深度大于800m的稠油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m~1700m。吐哈油田的稠油油藏埋深在2400m~3400m,而塔里木油田的轮古稠油油藏埋深在5300m左右。
火烧油层技术,是先向注入井中注入空气、氧气或富氧气体,然后,依靠自燃或利用井下点火装置点火燃烧,在继续注气的过程中使之在油层内形成一个狭窄的高温燃烧带,由注入井向生产井推进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存在问题(1)压缩机不能保障连续供气且气量不足点燃油层和维持油层燃烧,除有足够的燃料、一定的温度外,还需充足的维持燃烧的助燃剂——空气或氧气。(2)监测技术不完善,油层点燃后,需随时监测邻井生产动态及气样分析,还应探测与控制燃烧前缘,以便及时调整邻井生产动态,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3)采油计量工艺不适应目前常规的采油计量设备,不能对油井产出油、气、水和温度实现在线计量,不能及时取得油井动态参数,不能及时调整油井工作制度,使燃烧前缘均匀推进难以控制。
[7] 张朝晖.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进展[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吴国庆,黄立信,陈立峰.稠油化学吞吐技术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9] 刘喜林,赵政超,刘德铸,等.蒸汽萃取开采稠油技术[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2,5-6.
二.国内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
2.1.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技术。
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2-1。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4)无论是吞吐还是火驱,控制汽窜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解决办法(1)空气压缩机必须满足连续供气的要求,才能使点火顺利,维持油层继续燃烧。(2)加强物模和数模试验研究,为火烧试验提供工程方案设计资料和决策依据,提高田整体的火烧油层技术研究水平。
三.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其它方法
蒸汽萃取是在油藏条件下,利用液态溶剂或超临界流体对原油中油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胶质、沥青质几乎不溶的特性,在油藏中发生萃取过程,是原油分为被抽提油液相和重质油沉积相与重力作用和密度的差异,使一部分油被采出。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汽窜导致蒸汽的波及体积急剧减小,严重地影响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形成注汽、采水的恶性循环。
2.2 火烧油层技术
火烧油层又称为地下(层内)燃烧,亦称火驱开采法。是热采中应用最早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声波采油技术是近十几年间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门新的采油技术。它是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及近井地带,使地层中稠油的物性及流态发生变化,改善井底近井地带的流通条件及渗透性,低产油井提高产能,注水井提高吸水能力,进而增加稠油的产量。
人工地震法采油是在不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地面人工震源所建立起来的波动场,以频率很低的机械波的形式传到地层,进而对油层大面积(多口井)震动处理以达到多口井增产、增注目的的一种物理采油方法。
图2-1 蒸汽吞吐工艺
通常注入蒸汽的数量按水当量计算,注入蒸汽的干度要高,井底蒸汽干度要求达到50以上;注入压力及速度以不超过油藏破裂压力为上限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但这种方法对细粉砂效果差,多次吞吐后易失败。(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使用超级隔热油管、绝热同心连续油管、隔热接箍、环空密封、喷涂防辐射层。(3)注汽监控系统: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摘 要: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又被称为“稠油”。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我国的石油储量也相当丰富。已建立了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以及海洋油区等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稠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10%。但是稠油粘度大,难以流动,阻碍了原油的顺利开采。针对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稠油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