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

合集下载

质量的管理学定义

质量的管理学定义

质量的管理学定义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如何管理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学科。

它涉及到组织内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改进,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过程,不断追求卓越的质量。

它强调质量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质量管理学的目标是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学包括了一系列工具和技术,用于识别、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

其中之一是质量控制,它通过检验和测试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可以分为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控制两个方面。

过程控制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最终产品控制则是在产品交付前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

质量管理学还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找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持续改进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过程以及质量管理系统来实现。

这需要组织内部对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和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学还强调数据的重要性。

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它可以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信息,帮助组织识别和分析质量问题。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数据分析工具如统计过程控制图、散点图和因果图等,可以帮助组织分析和解释数据,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学还强调持续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和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到组织内外各个环节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过程,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它强调质量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强调持续改进、数据分析、持续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学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卓越的产品或服务。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一、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二、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三、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四、质量管理大师简介1.泰勒(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开创检验质量管理时代.2。

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之父;PDCA循环;14条原则.3.朱兰《朱兰质量手册》全过程管理;朱兰三步曲;排列图;80/20原则。

4.菲根堡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经理;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第一次提出TQC;提出质量成本管理;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5.石川馨《日本的质量管理》—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QC小组之父;老七种工具。

6.水野滋《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

7.克劳斯比《零缺点的质量管理》零缺陷之父。

《质量无泪:消除困扰的质量艺术》,零缺陷管理。

8。

杰克·韦尔奇将六西格玛管理发扬光大。

9。

苏比尔·乔杜里—美国供应商协会执行副会长《六西格玛的力量》10.中国质量界的泰斗刘源张《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宣贯教材》张公绪《新编质量管理学》郎志正《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章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含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质量方针含义▪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意图和质量方向。

三、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1。

核心标准(1)ISO9000:2000(2)ISO9001:2000(3)ISO9004:2000(4)ISO19011:20002。

其他标准3。

技术报告4。

小册子四、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2。

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五、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六、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含义是指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审核准则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质量管理学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1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剖析
❖ 质量标准:产品是否合格?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顾客管理:质量是被检测出来的吗? ❖ 企业行为的约束:行业“潜规则” ❖ 困境带来的挑战:20元与200元?
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4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早期称为TQC(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以后随着逐 渐发展而演化成为TQM。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给出了全 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 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 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4 质量管理的发展
❖ 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 中期以前,我国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质量管理也基本上是在政府主 导下推行的,企业则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之后,市场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剧烈和残酷,质量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这种转变使得质量管理真正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第1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3 质量概念的发展
❖ 大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这一国 际标准中,将质量定义为: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1戴明(质量)金三角:在三角形中,基本角是产品,支撑角1是使用者,支撑角2是服务。

2符合性质量: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格或要求的符合;3适用性质量:“适用性”就是产品使用过程、服务提供过程中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4大质量:就其内涵而言,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固有特性(品质特征),而且包括随着时间、环境变化的动态赋予特性(如价格、服务等);不仅包括达到产品标准的符合性质量,而且包括满足各相关方要求的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功能的,人体功效的;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质量评价指标: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时间性;适应性;经济型;外观。

5: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互相关联或互相作用的活动。

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三种质量特性:理所当然,期望,魅力。

7:顾客忠诚的表现:顾客忠诚是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心理承诺,是顾客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和行为的结合。

顾客忠诚与满意的辩证关系:顾客非常不满意对应的顾客忠诚度为零,顾客会离企业而去;达到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度大约为35%,仍有大部分顾客不会再次购买;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达到非常满意,顾客忠诚度超过了80%,这是顾客会发生再次购买行为,成为这个品牌的忠诚顾客。

8:质量管理发展历史阶段及其特点:(一)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足为: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矛盾。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的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不足: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从而影响了其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与质量有关的三个依次 进行的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 三个过程中的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段,质量策划。
第二阶段,质量控制。
第三阶段,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依次循环进行的过程。 朱兰把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称为“螺旋 形上升过程”.
“螺旋形上升过程”是从动态角度描述质量形成 和实现的过程的。按照这一过程,质量职责不仅仅集 中在企业内的某些部门,还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 员;质量活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扩展到原材 料、零部件的供应商,生产、加工、协作的厂商,产 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质量管理学
于启武编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
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
3
质量管理的学科特点
2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
质量管理体系原理
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第三章 质量认证制度
1
质量认证的形成和发展
2
合格评定
3
质量认证制度的类型和内

4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
产品的质量要求通常体现为产品标准,包括性能 参数、包装要求、使用条件、检验方法等。
(二)国际贸易要求引起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对企业生产体系进行评价 的活动不断增多,于是,产生了建立国际统一的评价 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
(三) ISO 9000族国际标准的产生
(二)专职质量检验阶段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专职质量检验制度和独立 产品质量检验形式在现代质量管理科学中表现为:企 业内部独立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验机 构的设置,以及质量管理程序、质量检验程序的实施; 社会独立第三方质量检验、试验机构的设置,以及合 格评定程序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质量仲裁部门的 设置,以及质量监督程序、质量仲裁程序的实施。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学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顾客满意】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者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确定技术法规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者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职位分析】是对某特定的职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道德准则】是组织的一种正式的文件,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点估计】是指依据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所含的未知参数或者未知函数。

【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区间估计】是依据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作为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质量机能展开】又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什么是质量意识?
• 质量意识是一种观念,是指人们在人类 社会经济生活中对质量的地位与作用及 其规律的认识程度
• 提高质量的重要性
1.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 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兴衰
(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 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2.质量特性
ISO9000的定义: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 关的固有特性。质量特性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6)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7)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 (8)线性质量特性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质量及其重要意义 一、质量的含义 (一)质量 历史上,关于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
种观点 1.质量就是符合规格 美.克劳斯比 2.质量就是适用性 美.朱兰 3.质量就是满足需要 美.格鲁科克
关于质量的定义
• ISO9000标准中的定义:一组固有特 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ISO9000:1994标准中对质量的定义: 反映实体(产品、体系、、活动或 过程)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 特性总和。
在ISO9000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 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质量可定义为:过程的固有特性满 足需要的程度。
分为5个子过程: 1.开发设计过程质量 2.制造过程质量 3.营销过程质量 4.使用过程质量 5.服务过程质量
(五)工作质量
1.工作质量的含义 • 过去的含义: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 最新的含义:是工作内在特性的总表述,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1.魅力特性,必须特性,线性特性是三种质量特性。

2.朱兰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3.TQM全面质量管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4.质量管理理念及代表人物:戴明-优化系统;朱兰-质量即适用性;休哈特-现代质量控制之父;石川馨-石川图。

5.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

6.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构成了ISO9000族标准的概念。

其主要核心标准如下: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ISO9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7.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TQM包括其他两项。

8.顾客的分类,顾客需要,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9.顾客关系管理CRM,三种类型:流程型CRM,分析型CRM,协作性CRM。

其中涉及的技术有DW(数据仓库),DM (数据挖掘),RT(关系技术),CIC(顾客互动技术)。

10.组织的基本方向:使命,愿景,价值观,其组成了一个组织逻辑的出发点。

组织的社会责任。

11.标高分析,一般分为三个方面:设定目标,改进绩效和促进组织的变革。

小组一般由3-6人组成。

12.基于TQM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包括,组织设计与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招聘与配置,员工的教育与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薪酬与福利管理,职业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13.员工的激励: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调动积极性作用的激励因素和只能减少和消除不满情绪的保健因素。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M=VxE。

某一活动对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1.把关的职能2.预防的职能3.报告的职能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验收检验的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降级率以及相应的金额损失。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相应的金额损失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的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7)、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报告。

8)、其它有关报告。

4.改进的职能二、质量检验的“三性”建设“三性”是指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1.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即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2.检验工作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按照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

1)、对检验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

2)、对检验和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进行资格认证。

3)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和检验方面的规章制度。

4)、要有明确无误的检验标准。

5)、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动态检测水平。

即提高检测手段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装置,以肖除人工检测的误差,减少错检与漏检的发生。

3.检验工作的权威性即对检验人员和检验结果的信任感和尊重程度。

三、三检制1.自检2.互检3.专检四、质量统计和分析1.质量统计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质量检验结果及数据的统计、汇总,并按期向厂部和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质量月报、季报和年报。

2.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上级管理部门对企业考核的质量指标,一类是企业自行考核的质量指标。

五、质量检验的考核1.检验误差及其分类1)、技术性误差:是指检验人员缺乏检验技能造成的误差。

2)情绪性误差:是由于检验员马虎大意、工作不细心造成的检验误差。

3)程序性误差:是由于生产不均衡、加班突击及管理混乱所造成的误差。

4)明知故犯误差;由于检验人员动机不良造成的检验误差。

2.检验误差的指标及考核方法1)检验误差的两个主要指标A、漏检,是有的不合格品没有被检查出来,当成合格品了。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

顾客
营销
基于价值的质量
设计
产品和 服务
生产
分销
信息流 产品流
基于生产的质量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3质量概念的发展:从little Q到big Q
大质量
适用性质量
符合性质量
当今产品的 “入门资格”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4质量管理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浏览无关网页30分钟以上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2质量峡谷
投资回报率/%
35%~38%
高质量 高价格
15%
低质量 低价格
2%
中等质量 中等价格 质量
O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日本制造的成长历程
设计决定质量 过程控制 决定质量
戴明的错误 预言!
检验决定质量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对未来的质量产生影响的六种关键力量

全球化 创新/制造/变革 外包 消费者 价值创造 质量观的改变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秦为何能统一六国? 我国现代质量管理可以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阶段和市场经 济时期的企业主体阶段

日本和德国是对我国质量管理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
质量管理学–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1.5三位质量管理大师简介——戴明
具有精深的数理统计知识 对日本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 提出了“质量管理十四点”
戴明的核心理念在于,在最高管 理层的领导下,通过降低设计、生 产和服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异 性,来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Improve、Control)的
问题的方法。
六西格玛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供应商评估 评估和选择供应商以
确保所提供的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挑战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需要全员参与和文化转型,可能面临员工抵触和管
理层支持不足。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1
明确目标
确定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和结果。
2
降低成本
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3
增强竞争力 ⚡️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质量控制图
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
的统计工具。
流程改进方法

如DMAIC(Define、
质量故障模式
与影响分析
(FM EA )
Measure、Analyze、
用于识别和排除潜在
培训和教育
2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质
量意识和技能。
3
量化测量
通过设定指标和指标系统来跟踪和测量
持续改进
鼓励并支持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
改进措施。
4
质量的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案例研究
公司名称
实施情况
成果
Toyota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成为行
业领导者
Goog le
数据驱动的决策,持续创新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
质量管理
欢迎来到《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本章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
的定义、原则、目标、工具和技术,以及其优势和挑战。我们还将学习全面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引言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如何管理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学科。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流程、方法和技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质量管理的常见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定义质量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连续的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组织绩效并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2.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3.降低产品和服务缺陷率;4.建立良好的组织声誉;5.实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基本原则质量管理的实践基于以下原则:1.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领导力:通过领导层的承诺和推动来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全员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和贡献。

4.过程方法:以过程为基础,通过控制和改进过程来达到质量目标。

5.系统方法:将质量管理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不局限于单一工作岗位或环节。

6.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监测、评估和改进来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PDCA循环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cycle)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改进方法,它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计划(Plan):制定改进计划,确定目标、方法和资源。

2.执行(Do):根据计划执行改进活动,收集数据和信息。

3.检查(Check):分析和评估数据,比较结果和目标,发现问题和机会。

4.行动(Act):采取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继续改进。

可能性图可能性图是一种用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将问题和可能的原因进行可视化。

通过绘制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图,可以快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流程和过程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优化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答:不对。1.质量管理是组织为了使其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的顾客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是组织中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其具体实施涉及企业内的所有员工,但必须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领导。2..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部门,离开了顾客里谈质量或者认为自己的质量管理管理水平以及很高都是没有意义的。3.所以企业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也是企业各部门,每一个成员,也是广大的顾客群众的事。
二.质量监督的意义的体现 ?
1.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2.贯彻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法规;3.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保护国家的经济效益;。4.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
三.OC曲线存在哪两个错判及对应措施?
α—生产方风险:把高质量的产品批当作不好的产品拒收的概率称为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措施:高质量产品(p较小),使用方应以高概率(一般认为大于95%)接受,这可以保护厂方的利益。β—使用方风险:把低质量的产品批当做好的产品批接受的概率称为第二错判概率;措施:低质量产品(p较大),使用方应以低概率接受,这可以保护使用方的利益。
四.控制质量成本的意义,主要步骤和内容?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1.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2.促进企业领导重视质量工作,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推行3.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扩大了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步骤:1.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标准2.控制监督质量成本的形成过程(这是控制的重点)3.查明造成实际质量成本偏离目标质量成本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实际质量成本更好地达到目标质量成本的要求 内容:质量成本控制是指质量成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对人、机、物实行有效控制,以便及时协调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正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达到质量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质量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1.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2.以计划数字为指标,分层归纳控制。3.监督质量改进措施的执行。4.监督质量管理推行计划的实施。5.重点控制故障成本的降低方案的有效实行。6.财会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发生的问题,并制定出有关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和考核办法。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需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规范化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步骤和流程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本文将围绕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一、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通过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来实现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质量目标的制定:组织需明确质量目标,确定满足客户需求的标准和指标。

这些目标应明确、可量化和可衡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提供指导。

2. 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生产过程、产品测试和检验等方面的控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等。

3. 质量改进的推动: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组织应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质量水平。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质量控制图、六西格玛等,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优化管理流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由组织内外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质量要求和客户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营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框架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1. ISO 9000系列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

ISO 9000系列标准包括ISO 9001、ISO 9002和ISO 9003等,这些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过程变异性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工具,识别和消除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方针,为全面质量管理 提供方向。
分析现状
对企业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 节。
制定计划
针对问题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 任人、资源保障等。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培训
01
02
03
培训对象
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全面 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 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数据收集和分析
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决策基于准确、可 靠的数据和信息。
决策过程透明化
公开决策过程和依据,增强员工对决策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纠正和预防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并预防类似问题的 再次发生。
03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确定质量目标和方针
经济效益指标
如质量成本、销售收入等,反映企业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的经济效益变化。
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问题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反映质量问题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
改进措施实施机制
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效 果,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ABCD
原因分析机制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 动,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事实决策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 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
02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与要 求
以顾客为中心
确定并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
01
组织应明确其产品或服务的目标顾客群体,并深入了解他们的
需求和期望。
确保顾客满意度

质量管理学.pdf

质量管理学.pdf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如何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学科。

它涵盖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学通常涉及到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面,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首先,质量管理学强调质量策划,这是确定和实施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目标所需的活动和系统。

质量策划通常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制定质量标准、确定质量检验程序等。

通过质量策划,组织能够明确自己的质量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和程序,从而确保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质量管理学强调质量控制,这是通过监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结果,以确保它们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质量控制通常包括质量检验、质量数据分析、过程控制和质量审查等。

通过质量控制,组织能够监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及时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最后,质量管理学强调质量改进,这是为了解决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质量改进通常包括问题识别、原因分析、质量方案制定和质量方案实施等。

通过质量改进,组织能够不断地寻求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在质量管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例如质量成本、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等。

这些概念和工具是质量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组织分析和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组织绩效。

总之,质量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它为组织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质量管理学,组织可以实现质量目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从而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质量管理学对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二、质量的含义1、主要力量“3C”包括:变化,顾客,竞争;2、1978年,我国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3、1993年,我国人大通过了《中火人们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志着我国质量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4. 从企业的目标来看,将从以往单纯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转向综合考虑利害相关者各方利益的目标5、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6、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7、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8、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9、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10、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1、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12、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在质量管理中,任何活动或过称的结果均可以成为产品13、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组件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14、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守野纪昭将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1)魅力特性。

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

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3)线性特性。

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

15、“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预防成本的构成:
a.质量计划编制费 b.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 c.工序控制费
d.产品评审费 e.质量信息费 f.质量管理实施费
7.其他
34、质量成本分类应注意的事项:
a.质量成本的分类应当根据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b.故障成本是最关键的类别,因为它为降低成本和排除顾客不满的原因提供了主要的机会
b.企业的管理应当以一个良好的系统为基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要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来实现系统的综合效应。
c.重视企业文化和领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发自内心的承担起对于组织成败的责任和义务。
d.重视每一个人的作用,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使人们愿意并且能够为组织的成败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d.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k.取消定额或指标 l.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m.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n.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2、戴明14点归纳的四个方面:
a.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当局必须树立明确的使命或方向以领导整个组织进行变革,而顾客则是思考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0、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1、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成效:
a.高质量 b.低成本 c.高受益 d.顾客忠诚 e.员工的活性化
22、质量对经济性的影响:
a.增加收益 b.降低成本
a.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c.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d.ISO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9000是一个说明性的标准,ISO9001主要用于体系的认证,ISO9004则主要用于组织的绩效改进。
6、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3.明确顾客的意见与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之间的联系
4.构筑坚实的顾客关系 5.建立有效的抱怨管理过程
6.测量顾客的满意度,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估和改进自身的内部过程
10、顾客满意度测量的用途:
1.了解顾客对于企业在满足顾客需要方面做得如何的感知
2.比较公司相对于竞争者的绩效
3、三大质量奖:
a.日本戴明奖 b.美国马尔科姆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c.欧洲质量奖
4、三大质量奖(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关注要点:
彻底的顾客导向,重视领导的作用,重视每一个人的作用,主张基于系统的和过程的方法论,强调营造合作、创新、学习、持续改进的文化等。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以顾客为中心
1、外部顾客:是指那些在组织之外的组织或个人。
2、内部顾客: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或团体。
3、顾客的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4、揭示顾客需要的关键活动:
1.策划收集顾客需要和过程 2.收集用顾客的语言表述的顾客需要
11、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2、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13、狩野纪昭三种主要类型的质量特性:
a.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b.必须特性:是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15、顾客满意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满意度测量设计不当 2.未能识别适宜的质量维度
3.对于各个质量维度的加权不当 4.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5.未能测量潜在的和曾经的顾客
c.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d.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
e.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生产和服务体系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f.做好培训 g.进行领导
h.驱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的工作
i.拆除部门间的壁垒
j.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26、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
27、内部故障成本的构成:
a.废品损失 b.返工费 c.复检和筛选费
d.停工损失 e.不合格品处理费 f.其他
28、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
29、外部故障成本的构成:
a.保修费 b.索赔费 c.诉讼费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1、当代管理环境:
a.日益剧烈的变化 b.掌握主导权的顾客 c.无所不在的竞争
2、变化的领域: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技术领域 d.社会文化领域
3、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4、质量特性的分类:
a.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 b.心理方面的特性 c.时间方面的特性
3.找出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提供方面有待改进的领域
4.跟踪趋势以确定变革是否确实导致了改进
11、顾客满意度测评系统中的关键活动:
1.明确测量的目的并识别测量的事项
2.选择有效的信息收集过程和方法来收集顾客反馈数据
3.综合分析和评价满意水平并沟通测评结果
4.讨论测试发现并计划改进活动
b.为有关项目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测量的尺度
c.评估公司的整体质量状况并确定未来的改进项目
37、现代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a.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
1、戴明14点的内容:
a.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 b.接受新的理念
12、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的主要事项:
1.明确调查的目的 2.选择调查的实施者和调查对象
3.设计和选择调查手段 4.确定调查问题
5.满意程度的标度 6.设计报告的格式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13、顾客满意度数据分析的类型:
1.基本数据分析 2.数据语义分析
3.图形化的报告 4.高级分析
14、图形化报告的目标:
1.展示数据 2.引导人们思考图形中包括的实质性内容
3.避免曲解数据所表达的内容 4.提供给许多成员使用
5.把大量的数据集合统一起来 6.鼓励比较不同的数据群
7.在从概略性到细微结构的多个详略层次上揭示数据内容
8.达到澄清事物的目的 9.集成数据集合中的统计性数据和文字
1.比较不同的产业 2.比较单个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准
3.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 4.预测长期绩效
5.回答具体的问题
8、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顾客忠诚=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9、实现顾客满意的举措:
1.明确定义自己的关键顾客群和市场 2.了解顾客的长、短期需要和期望
3.分析顾客需要并排出优先次序 4.将顾客的需要翻译成“我们的”语言
5.建立测量指标与测量手段
5、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6、顾客满意度:是由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期望和顾客感知价值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满意程度可以导致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两种结果。
7、顾客满意度指数的用途:
d.安全方面的特性 e.社会方面的特性
5、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6、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7、产品的类型:
a.服务 b.软件 c.硬件 d.流程性材料
8、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9、供方:是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0、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18、质量管理三部曲(朱兰三部曲):
a.质量计划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19、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关系: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三个管理过程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质量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质量改进是指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15、促使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
a.各国政府对质量的管制 b.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
c.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16、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7、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c.在收集数据之前,必须就所要包括的成本类别达成一致
d.某些日常发生的成本或许已被人们接受为是不可避免的,但实际上仍是质量成本的一部分
35、质量成本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