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全套GMP认证文件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全套GMP认证文件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制度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是指良好的生产工艺规范,是一种能帮助制药、食品、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确保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
全套GMP认证文件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以下是关于这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总字数超过1200字。
1.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各种工艺和方法。
全套GMP认证文件中,生产技术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1工艺流程:详细描述了产品的各个生产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操作步骤、所需设备和工艺参数等。
1.2原材料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验收、存储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防止交叉污染或混淆。
1.3工艺验证:验证生产工艺的有效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包括工艺参数的确定、样品采集和分析等。
1.4标准操作程序(SOP):详细描述了每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包括清洁、消毒、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等。
1.5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定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仪器设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指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全套GMP认证文件中,生产管理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2.1职责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2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确保他们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执行操作程序。
2.3生产计划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线安排等。
确保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并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4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5不合格品管理: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和处理记录的管理。
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市场或再次使用。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是指对生产计划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内容
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加强生产科室技术管理,规范技术工作流程,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技术管理职责1.生产科室技术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包括生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验等。
2.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确保生产流程的畅通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3.技术管理人员应负责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技术管理流程1.生产科室技术管理流程包括技术规划、技术优化、技术改进、技术监控和技术评估。
2.技术规划是确定生产中的技术目标和方向,包括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设备的选型等。
3.技术优化是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技术改进是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5.技术监控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质量的可控。
6.技术评估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生产设备管理1.技术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
2.技术管理人员应负责新设备的选型和试运行工作,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3.技术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五、生产工艺管理1.技术管理人员应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2.技术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3.技术管理人员应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和试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六、产品质量管理1.技术管理人员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2.技术管理人员应对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3.技术管理人员应对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管理和归档,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和可控。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手册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手册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手册。
二、本手册适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执行。
第二章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一、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由生产部门负责,具体包括生产技术管理部、工程技术部、质量检验部等。
二、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编制生产技术方案、制定生产计划、指导和监督生产过程等。
三、工程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设计生产工艺、把关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改进等。
四、质量检验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协助解决质量问题等。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流程一、生产技术管理流程分为产品开发阶段、生产计划阶段、生产过程阶段和质量检验阶段。
二、产品开发阶段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制定等。
三、生产计划阶段包括:确定生产任务、编制生产计划、分配生产任务等。
四、生产过程阶段包括:生产设备管理、生产作业、生产过程监控等。
五、质量检验阶段包括:产品检验、过程检验、质量记录管理等。
第四章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一、制定生产技术管理规范,明确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加强生产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三、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五章附则一、本手册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二、本手册如需修改,必须经过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并报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未尽事宜,由本手册执行机构解释。
以上为本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手册内容,特此公布。
第六章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一、生产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生产持续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效的生产技术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5篇)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促进原煤生产技术基础建设,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原煤公司、矿井都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细化生产技术管理要求,组织制定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各级领导必须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健立健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第三条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股份公司”)具体负责集团内所有原煤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
生产技术实行分级管理模式:股份公司-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原煤公司(包括托管公司)-生产矿井的监督、管理体制。
湘能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实行:股份公司--湘能公司-生产矿井的监督、管理体制。
第四条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原煤公司、煤矿都必须对生产技术业务部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培训;必须明确各业务部门的生产技术工作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严格检查考核;各煤矿必须配备采矿、机电、地质、测量、通风专业技术人员,突出矿井还必须配备防突及瓦斯抽采技术人员。
第五条各单位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本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考核评比办法,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促进生产技术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第二章工程设计与技术规程审批管理第六条工程设计管理(一)矿井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与施工图设计;矿井改扩建工程设计与安全专篇;矿井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与安全专篇;“三下”压煤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矿井开拓延深工程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
以上工程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以及其它单项工程设计可由原煤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完成。
(二)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开拓延深、采区、工作面设计必须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资源储量报告基础上,根据矿井储量核实(或储量检测)报告及矿井实践和补勘的地质资料,按工程的不同要求,编制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
技术 生产管理制度
技术生产管理制度一、技术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技术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技术生产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流程,确保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生产事故。
其次,技术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科学的生产流程设计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
再次,技术生产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标准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减少冗余的生产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技术生产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规定,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技术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生产计划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任务下达、进度控制等内容,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生产资源管理: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的调度和协调管理,确保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生产过程管理:包括生产操作流程设计、设备运行管理、生产监控等内容,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4. 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检验、质量问题处理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5. 安全管理:包括生产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等内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6. 信息管理:包括生产数据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等内容,确保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 环境管理:包括生产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环境风险控制等内容,确保生产对环境的友好。
8. 绩效考核:包括生产效率评估、成本控制评价、质量评估等内容,确保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三、技术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制度建设: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流程。
2. 培训教育: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 监督检查:定期对技术生产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一、引言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面临着不同的生产技术难题和管理挑战。
因此,建立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二、制度制定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制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明确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因为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生产延误和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规范生产技术流程,严格控制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和稳定,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3. 降低成本费用:合理制定技术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消耗,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费用支出。
4. 提升员工技能:通过强化技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制度实施步骤1. 设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前,企业应明确制度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指标,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
2. 规划流程和制度内容: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要求,规划生产流程和制度内容,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
3. 建立档案和管理系统:为了对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档案和管理系统,便于监测和跟踪。
4. 培训和宣传:实施生产技术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因此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度。
5. 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制度,保持制度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技术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在实施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创新制度,以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3篇)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科学和有效,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生产安全水平,避免事故和生产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 依据: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文件。
**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基本建设。
安全要放在首位,做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安全因素,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为主,预防事故的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建立预防性的管理机制,尽量消除和控制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综合治理原则: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和综合的管理体系。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设施设备和操作程序,加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4. 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和义务,确保责任的落实到位。
5. 公开透明原则: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该公开透明,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检验。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决策和制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组织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编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等。
3. 生产部门:负责具体的生产工作,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4. 监察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追究责任。
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是指为规范生产企业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和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规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标准制定程序:制定技术标准的流程和要求,包括确定制定机构、成立编制委员会、制定计划、调查研究、起草、审批等环节。
2.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建立技术标准的分类、编码、归档和更新管理体系,确保技术标准的持续有效性。
3.技术标准实施和验证:明确技术标准的执行责任以及执行方法,确保技术标准的全面落实和执行效果的验证。
4.技术标准信息管理:建立技术标准的信息收集、管理和发布制度,确保技术标准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5.技术标准培训和宣传: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标准的培训,提高技术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6.技术标准的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技术标准的使用效果和改进要求,对技术标准进行持续改进和更新。
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第 1 页共 1 页。
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3篇)
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行为,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益,根据《矿山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矿山开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矿井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遵守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科学管理,抓住环节,强化监督;(三)依法进行,责任明确,追究责任;(四)技术先进,设备齐全,保障安全;(五)宣传教育,提高意识,提升素质。
第四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符合矿山安全生产的要求。
第五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确保矿山开采工作逐步达到安全、高效、环保的目标。
第六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
第二章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第七条矿井应设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具备以下职责:(一)制定和完善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二)组织编制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三)组织实施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四)组织安排矿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活动;(五)组织矿井安全生产技术检查与评估;(六)组织矿井的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工作;(七)监督检查矿井安全生产技术工作的执行情况;(八)报告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情况。
第八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九条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的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十条矿井注销或者改变经营者或者法人的情况下,原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应妥善交接,并及时报告。
第三章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第十一条矿井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和要求;(二)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职责和权责;(三)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四)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培训与考核;(五)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六)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事故调查与处理;(七)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法律责任;(八)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宣传与教育。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一、总则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生产运营的核心部门,负责生产技术的研发、改进、应用以及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管理。
为了确保生产技术部的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部门职责1、生产计划与调度(1)根据公司的销售计划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任务和进度要求。
(2)负责生产过程的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技术研发与创新(1)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生产工艺管理(1)制定和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对生产工艺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问题。
4、设备管理(1)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2)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质量控制(1)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
(2)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6、人员管理(1)负责部门员工的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2)制定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三、工作流程1、生产计划制定流程(1)销售部门提供销售计划和库存数据。
(2)生产技术部根据销售计划和库存情况,结合生产能力,制定初步生产计划。
(3)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计划评审,对生产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调整。
(4)确定最终生产计划,并下达至各生产车间和相关部门。
2、技术研发流程(1)收集行业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确定研发项目和目标。
(2)制定研发方案和计划,组建研发团队。
(3)开展研发工作,进行实验、测试和验证。
(4)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如达到预期目标,进行推广应用。
3、生产工艺管理流程(1)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要求,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了规范生产技术部的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订立本制度。
1.2 本制度依据《公司章程》《企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
第二条职责和权限2.1 生产技术部负责研发、设计、生产技术支持和工艺改进等工作。
2.2 生产技术部负责订立和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2.3 生产技术部享有依据工作要求配置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权限。
2.4 生产技术部负责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部门设置3.1 生产技术部设立部长一职,直接向公司高层汇报。
3.2 部长应具备坚固结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负责部门的整体管理和决策。
3.3 部长依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科室,明确科室职责和权限。
第四条人员配置4.1 生产技术部要依据实际需求订立合理的人员配置方案,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
4.2 人员招聘应严格依照公司的规定进行,选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
4.3 全体员工应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4.4 生产技术部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乐观工作。
第五条工作流程5.1 生产技术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流向。
5.2 工作流程包含:项目需求梳理、技术方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和连续优化等环节。
5.3 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评估指标。
第六条项目管理6.1 生产技术部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定时、按质完成。
6.2 项目负责人应编制认真的项目计划,明确工期、任务和里程碑。
6.3 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各成员的工作,跟踪项目进度并及时报告。
6.4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流程。
第三章技术支持第七条技术支持流程7.1 技术支持包含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解答和支持。
7.2 技术支持流程包含接收问题、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和跟进验证等环节。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健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依法合规、科学管理、创新发展、持续改进。
第四条生产技术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第五条本制度的具体内容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
第六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第七条各部门及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切实履行生产技术管理职责。
第八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对员工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九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和学习活动。
第十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情况,定期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技术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技术管理档案,保证技术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改进。
第十三条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异议,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章生产计划管理第十五条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生产计划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条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综合确定,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十七条生产计划应包括产品种类、数量、生产周期和生产任务分解等内容。
第十八条生产计划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和发布,并定期进行调整和复核。
第十九条各部门应密切配合,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确保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
第二十条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十一条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精选10篇)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篇1一、加工指示书规定第一条目的依产品类别,将所有的工作流程、技术、时间、人力、机器和所需的规格以及操作时所需注意事项一一列出,提供给各相关单位主管,作为制定操作标准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供厂长办公室、质管部门及现场管理员以上干部,作为工作时依据,并了解产品的流程、特性,以易于控制产品的品质、成本及产量。
第三条作业细则技术部门拿到客户所给的样品或本厂自己开发设计,应先绘制蓝图然后设计、作出样品,经过客户的确认,然后写成工程程序图,当试产时提供给生产管理部门安排时程表、人力、产能的预估及是否需要外协厂商等等;提供给质量管理部门做QC工程图,作为检查标准依据。
第四条结论工程程序图,提供给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及现场作为大量生产安排时程表和质量管理的检验标准,将来这一份资料还需反馈给技术部门,将所遗漏欠缺的资料补足给技术部门,这样才会成为一份真正内容丰富而且正确的资料,以作为下一次的制造经验,如果有牵涉到工程变更时,详细情形请看蓝图与工程变更修改管制纲要,按照程序,加以改变。
二、操作标准作业规定1、目的第一条依据加工指示书所做成的标准。
第二条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对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
2、运用范围第三条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3、作业细则第四条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步骤,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
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一)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1、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2、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3、使手和手臂的移动做连续曲线的动作。
4、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顺。
5、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生产科室技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度依据本制度依据《生产科室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科室内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条技术管理岗位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岗位包括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员。
第五条技术负责人的职责1. 负责制定生产科室的技术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3. 负责技术监督和指导,确保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转。
4. 负责组织技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六条技术员的职责1. 遵守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技术工作。
2. 配合技术负责人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3. 协助技术负责人监督生产流程,并及时反馈问题。
4. 参与技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七条技术管理流程1. 制定生产科室的技术管理计划。
2. 按照技术管理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3. 定期对生产流程进行技术监督和指导。
4. 对技术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第八条技术管理记录1. 每次技术培训和考核,都需做好记录,并归档保存。
2. 每次技术监督和指导,都需做好记录,并归档保存。
3. 每次技术设备维护和保养,都需做好记录,并归档保存。
第九条技术管理考核1. 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2. 技术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技术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技术管理奖惩1. 对技术工作出色的人员,给予奖励。
2. 对技术工作不合格的人员,给予处罚。
第十一条技术管理的其他事项1. 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和工作情况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2. 技术管理人员有义务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3. 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保守技术秘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十二条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和人员商议后确定,并重新发布。
以上就是生产科室技术管理制度范本,希望能对您制定制度有所帮助。
生产车间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车间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车间的技术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违反。
第三条生产车间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原则,严谨操作,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生产车间技术管理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能够有效领导和协调生产车间的工作。
第五条生产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水平,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六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七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八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备件的储备工作,保障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及时维修。
第九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编制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配备相关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一条生产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十二条生产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应监督生产过程,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生产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应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生产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应注意环保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品排放,保护环境。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生产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生产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生产车间的安全设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八条生产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化工厂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化工厂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旨在规范生产技术部的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2. 生产技术部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生产技术部由部长领导,下设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研发创新等职能小组。
2. 部长负责部门全面工作,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监督执行情况。
3. 各职能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日常工作,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三、生产管理1. 制定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 监督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实施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四、技术管理1.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2. 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3. 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更新和存档。
五、设备管理1.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监督设备使用情况,防止设备损坏或事故。
3. 负责设备采购、报废等管理工作。
六、质量管理1.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2. 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 负责客户质量投诉的处理。
七、研发创新1.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2. 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持续改进生产工艺。
3. 负责研发项目的申报、实施和成果管理。
八、安全生产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考核与激励1. 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定期进行绩效考核。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
3. 对违反制度的员工,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其他规章制度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其他规章制度为准。
3. 本制度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如有变更,将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机构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引言生产技术管理是指对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协调的过程。
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是有效实施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组织机构概述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是指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的部门、岗位以及相关职责和权限的划分和安排。
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组织机构的设立原则1.分工明确:对于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应该进行明确划分,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清晰;2.协同合作:组织机构各部门之间应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3.高效决策:组织机构应当设置快速决策机制,以应对生产技术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紧急情况;4.灵活适应:组织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和职责划分生产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生产技术部、生产规划部、质量控制部以及相关岗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划分。
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是负责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生产技术管理的政策、规范和制度,确保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开展生产技术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 组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跟踪、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生产规划部生产规划部是负责组织生产计划制定和生产进度控制的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 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协调生产资源和能力,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 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 与物流、采购等部门进行协作,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 提供生产数据和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质量控制部质量控制部是负责生产质量监督和控制的部门。
生产技术部门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部门职责1. 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3. 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4. 负责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5. 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6.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生产技术资料,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三、岗位职责1. 部门经理(1)全面负责生产技术部门的工作,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组织、指导、监督生产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
(4)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 技术工程师(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分析、解决,提出改进措施。
(2)负责生产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3)负责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负责生产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3. 技术员(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负责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3)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四、管理制度1. 生产技术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生产技术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生产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生产效率。
4. 生产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5. 生产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五、奖惩措施1. 对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生产技术管理制度,造成生产事故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罚款等处罚。
生产技术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三篇)
生产技术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生产技术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为了推动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该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技术改进和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目标1.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通过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员工对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学习和提升,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工作。
2.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对生产技术的考核,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建立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奖励团队的优秀表现,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氛围。
4.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改进方案。
三、考核内容和标准1. 技术学习和培训:考核员工是否积极参与技术培训和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2. 技术改进和创新:考核员工是否主动提出技术改进和创新的方案,并能够成功实施。
3. 生产效率和质量:考核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保证产品质量。
4.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考核员工在团队中的表现,包括与他人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5.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考核员工是否遵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规定,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
四、奖励制度1. 技术创新奖:对于在技术改进和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公开表扬。
2. 生产效率奖:对于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
3. 优质产品奖:对于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
4. 团队协作奖:对于在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
5. 安全环保奖:对于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
以上奖项可以以物质奖励或者荣誉奖励的形式进行。
五、惩罚制度1. 技术失误扣分:对于由于技术失误导致生产事故或者质量问题的员工,给予一定扣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1.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三下”采煤技术措施由煤业公司审查,报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2.矿井技术改造、扩建、水平延伸等设计,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核、煤业公司审批、报山西煤管局备案。
3.采区地质说明书,报煤业公司审批。
4.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
5.薄煤层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综放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并报煤业公司审批。
6.地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及启封孔和长观孔计划,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
7.一般探放水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
特殊情况报煤业公司审批。
8.矿井年度、月度地质预报及季度“三量”、年度储量报表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
9.测量贯通通知单由测量组按规定提出,经部长审核,报矿安监处、技术部掘进组、调度室、通防工区、掘进工区等会签后,由公司分管经理和分管掘进的副总批准,分发有关单位。
10.测量贯通设计,地表岩移观测设计、“三下”采煤方案、地面控制网测量方案必须经部长审核,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后,报煤业公司审批。
水害隐患排查、预报、跟踪管理、检查制度1.地测部定期(每半年1次)对相邻矿井开采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将调查情况记入专门台帐,并填绘在相关图纸上。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地测部必须查清井田内采空区积水情况,总工程师每年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复查核实,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3.总工程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水害隐患排查,并有书面排查分析记录,对查出的水患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
4.由总工程师每月组织一次防治水安全检查,并有书面整改意见,对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
5.地测部做好水情水害预报工作(1)水情水害预报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并于年、季、月底进行总结,按年装订成册;(2)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3)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6天发水害通知单;(4)预报结果应能指导防治水工作的开展,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水害事故的现象。
6.地测部负责水害隐患跟踪管理工作,提交书面措施及整改意见,并做好整改记录。
7.水文地质工负责日常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工作(1)负责地面长观孔水位动态观测、矿井涌水量观测,并及时整理资料,建立台帐;(2)深入现场,搞好采掘工作面水情调查工作,作好原始记录;(3)对地面及井下钻探现场进行监督管理;(4)按时完成组长和部长安排的其它水文地质工作。
生产安全联系制度1.为使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地测与设计、施工、采掘等单位应互相协作,紧密配合,相互监督。
有关业务联系必须通过业务联系书、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通知单、会议等制度进行。
2.凡大型贯通及重要工程,在采掘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测量填图,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规定进行复测复算,并根据测量成果及时调整检查中腰线。
当贯通的两工作面相距20m (岩巷)、普掘工作面相距30m、(煤巷)、机掘工作面(煤巷) 相距60m前,测量人员必须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和有关领导,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3.日常延设中腰线,施工单位应提前1~2天通知地测部。
4.大型重要贯通测量工程,设计部门应提前向地测部提供设计图纸,地测部组织测量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查验算,编制贯通测量方案,并在总工程师主持下,通过业务会议确定贯通允许偏差,审查贯通测量设计方案,对特大型贯通,设计方案须经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批准。
5.如遇巷道相互贯通,遇老巷、老塘时,测量人员应按保安规程的有关要求, 提前书面通知施工区队和有关单位。
6.巷道已掘到位置、巷道停头暂不掘进或封闭巷道等,在停头后施工单位必须通知地测部将巷道测到迎头,地质资料调查到迎头,并及时绘、填图。
7.采掘工作面进尺验收应以地测部数据为准,施工单位擅自开口的巷道一律不预验收。
回采工作面的各种停采线,由地测部根据设计在现场标定出来,其它人员不得擅自更改。
8、回采工作面所需地测资料,应在采面掘出来后五天内提交。
各类巷道掘进所需地测资料,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地测部,地测资料在设计前15天交付。
重点设计所需地测资料需事先联系,共同商定提交期限。
9.采掘过程中所需地测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地测部应以书面预报或业务联系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如预报与现场实际情况不一致, 或遇较大地质、水文地质变化时地测部门必须提出临时预报,并向公司总工程师汇报。
10.施工单位在测量放线、地质调查和打超前钻或探钻时,应密切配合。
地测部应及时将地测成果资料通知施工单位,以指导生产。
11.各种巷道内的导线点、中腰线, 回采工作面停采线、点号及地质观测点,施工单位必须妥善保护和进行交接,如有损坏或怀疑时,应及时通知地测部进行校检。
停头或复工也应及时通知地测部。
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构筑企业科技开发主体,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全面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和《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科技兴企”战略,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科技资源,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培育公司核心技术能力为目标,营造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科技创新工作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不竭动力。
第三条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范围: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法规。
2.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成果管理。
3.科技创新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4.申报上级科技和创新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
5.申请上级科技创新成果鉴定、申报上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
6.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7.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8.有计划地组织对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9.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公司与外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10.加强对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管理工作,防止科研成果泄密与流失。
第二章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第四条项目的产生1.项目的来源:(1)公司决策层提出的战略性课题;(2)基层单位提出的课题。
以上课题提出者需填写《兖矿***年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表》,于每年8月底之前报地测部科技管理办公室。
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将公司所属单位的课题统一报送公司领导,由公司领导审核筛选后报集团公司科技中心。
2.项目确立程序:公司领导审核筛选集团公司科技中心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审定批准。
每年年底前下达下年度《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3.项目选项条件:(1)公司生产、安全、发展急需的重大技术攻关;(2)具有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形成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装备与工艺技术研究开发;(3)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节支降耗的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4)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引进、消化与应用。
第五条项目管理:列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的项目,划分为“集团公司项目”和“煤业公司项目”,由公司科技工作负责人统一管理,项目资金从公司统筹的科技资金中列支。
第六条项目实施列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的项目,统一交煤业公司计财部安排《科技开发项目计划》,确定计划资金。
被列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确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成研究小组,制定设计方案,报科技中心,由科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或审查,通过后,签订《计划任务书》。
《计划任务书》中确定项目研究的详细内容、考核目标、投入经费、完成期限以及项目组成员等。
需外协的,科技中心同时审查批准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拟订的《技术合同》和项目的《计划任务书》。
如项目组提出的方案第一次论证未通过,经修改后进行第二次论证,仍未通过的,从计划中取消。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对参加论证的专家,应发给技术咨询费。
第七条项目组成员应按照分工参加项目的实施,并能熟练掌握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应能掌握成果的全部主导技术,并负责有关技术资料的保存和保密。
第八条鼓励公司内部员工自主承担、独立完成项目。
凡独立完成或基本独立完成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周期和难度,在《计划任务书》中可列支一定额度的设计、开发、研究、试验等劳务补贴费,由课题组自主分配。
需要外部协作的项目,应择优选择合作单位;承担单位和项目组不得将项目全部外委。
第九条项目审批后,项目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实施并完成项目,一般不得延期。
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时,项目承担单位需在项目到期前一个月内提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延期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延期期满仍没有完成者,视为违约,科技中心书面通知项目承担单位,中止《计划任务书》,取消项目计划,由承担单位管理,费用自理,已结算过的资金,从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中扣除。
第十条新上项目一年内没有实施,制定下年度计划时,予以取消。
第十一条科技创新计划下达后,财务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使项目审定的资金按期到位,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中所需的材料、仪表、设备等,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采购并办理必要的手续,项目组可参与采购。
第十三条公司及各单位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部门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
第十四条项目验收(“鉴定”或“评议”,以下简称“验收”)1.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和研究报告,经公司领导和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审查,符合验收条件,即可上报科技中心,由科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或申请上级鉴定。
2.项目验收应严格遵循《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3.项目验收,应有七至十五名同行专家组成验收小组,项目完成单位的人员和课题组成员不得参加验收小组。
4.选聘参加验收工作的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部分重要项目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2)具有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参加验收人员的权利和义务:(1)对验收的项目发表自己的见解;(2)有权向被验收项目负责人询问该项目的有关技术问题。
(3)对被验收项目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对验收意见负责;(4)对被验收的项目成果承担保密责任。
7.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1)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内容;(2)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符合规定要求;(3)成果的关键技术、先进性和成熟程度,推广条件和前景;(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