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重点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研究药物的礼花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 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分布: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又叫生物转化。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排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清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细胞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
药物转运的机制有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胞饮、吞噬).被动转运的特点是:⑴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的顺浓度梯度转运;⑵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⑶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⑷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竞争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的特点有:⑴逆浓度梯度转运;⑵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⑶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⑷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当药物浓度较低时,载体的量及活性相对较高,药物转运速度快,当药物浓度较高时,载体趋于饱和,药物转运速度减慢,甚至转运饱和;⑸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相似物竞争载体结合位点,影响药物的转运和吸收;⑹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⑺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膜动转运的特点:摄取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大分子的为胞饮,固体颗粒大分子的为吞噬.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因为小肠有皱折、绒毛与微绒毛,表面积非常大,与药物充分接触。
(完整word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重点
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阐明了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肠肝循环:是指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3.肝首过效应: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4.药物的溶出:药物的溶出速率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
5.药物的蓄积: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6.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可发生改变的过程。
又称生物转化。
7.肝清除率:只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肝脏清除。
8.诱导作用:许多药物,特别是指在肝中停留时间长,脂溶性好的化合物,能是某些药物代谢酶过量生成,从而促进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
9.抑制作用:正如药物可以产生酶诱导作用一样,一些药物相反对代谢酶具有抑制作用,是其他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导致药理活性或毒副作用增强。
10.前体药物:是指将活性药物衍生化成药理惰性物质,但该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后,能回复到原来的母体药物,再发挥治疗作用。
11.排泄: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12.药物动力学(pk):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
13.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他1.处置: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清除: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的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装片3.药物代谢的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①药物代谢研究与创新药物的筛选②代谢药物与前体药物设计③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④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⑤药物毒性及相互作用的预测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因素:1.种族差异2、性别差异3、年龄差异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5、遗产因素4.生物膜的性质:流动性、不对称性、半透性。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引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药物的制剂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对于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药物制剂的科学,也被称为生物药物制剂学。
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发可以是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疫苗等。
生物药物制剂的特点是高度复杂、灵敏性高以及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
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重点包括生物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制剂方法和途径、药物的释放方法等。
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采用适当的制剂方法和方式,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药物的代谢途径以及药物的排泄速率,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关键参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最大浓度、药物的分布容积、药物的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也可以通过药物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关系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密切相关的领域。
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制剂方法和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参数,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制剂方法和途径对药物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都对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药剂学研究可以帮助优化生物药物的制剂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效果,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结论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生物药剂学研究可以帮助优化药物的制剂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效果;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两者的结合可以为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8. 第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大多脂溶性药物经氧化、还原、和水解生成极性基团。
19. 第二相反应:络合反应,化合物的极性基团或由于第一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与机体成分结合。
22.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9.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1)血液分红细胞与血浆两部分,血液中存在药物,对药物分布,排泄起作用的部分仍为血浆中药物。
(2)药物进入血液后,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一部分是非结合型的游离状态游离型。
(3)游离态药物可以自由的向血管外扩散,深入到组织中,所以药物转运到组织决定于血浆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
14. 、影响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2)剂型因素(3)透皮吸收促进剂
15.影响肺部吸收的因素。
(1)脂溶性 在小肠中几乎不吸收的物质 如 酚红和葡糖在肺部都能吸收。
(2)药物分子量大小 小分子物质吸收快
(3)粒径(肺泡 0.5-2μm)
16.简述生物利用度试验一般设计?
12.影响药物鼻腔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有哪些?
生理因素:经鼻腔吸收通道,脂溶性药物易吸收,某些分子型药物易吸收;避开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吸收影响;鼻腔病理状态;鼻腔分泌的多种酶;同时鼻腔内纤毛运动会缩短药物的滞留时间。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和解离度;分子量及粒子大小;吸收促进剂与多胎蛋白质类药物的加入。
13.论述若病人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从肾排泄机理角度如何指导医师进行解救。
:若病人苯巴比妥过量中毒,可通过肾排泄中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量达到解救目的。 采用渗透性利尿药尿素或甘露醇增加利尿作用,并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化尿液,苯巴比妥离子化程度提高,肾小管重吸收量减小,尿排泄量增加,可使苯巴比妥中毒昏迷时间缩短2/3左右。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必须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透过细胞膜向机体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是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液环境、肠道菌丛体内酶系统等的作用导致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各包括哪些方面?剂型因素:剂型种类、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制剂处方、配伍药物在处方及体内的相互作用,以及制备工艺、贮存条件和给药方法等。
生物因素: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及遗传因素等。
3.简述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请举例说明。
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指导合理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4."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正确吗?请分析原因。
不正确。
因为随着生物药剂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药物在一定中所产生的效应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外,还受到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影响对药物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不正确。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1.名词解释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多晶型: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晶。
溶出速度:是指固体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在特定的溶解介质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
pH-分配学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药物科学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它们分别涉及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本文将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它们的研究内容、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药剂学介绍什么是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的制备、储存、输送和应用的科学,生物制剂是指由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肽等)或其修饰物组成的药物。
相较于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特异性,因此在其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有着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生物制剂的制备:包括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修饰、核酸的合成与修饰等技术。
2.生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活性、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
3.生物制剂的储存与输送:包括制剂的稳定性、保存条件、运输方式等方面的探讨。
4.生物制剂的应用:包括药物治疗、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生物药剂学的重要性1.生物制剂是当今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癌症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传染病疫苗接种等,因此对生物制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生物制剂的复杂性和特异性要求对其在制备、储存、输送和应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随着生物技术和制剂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剂领域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对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药物动力学介绍什么是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以及与时间、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的科学,它揭示了药物在体内的命运和作用过程。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药物的吸收: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及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和药物本身的性质。
2.药物的分布:包括药物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和机制。
3.药物的代谢: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以及影响代谢的因素和机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胃空速率: 胃内容物由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速率。
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正比,-dV/dt=KemV肾小管分泌: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膜向管腔一侧流出。
生物利用度: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负荷剂量:是为了迅速或立即达到稳态浓度而首次使用的增大剂量。
被动转运: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
表观分布容积:在假设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药物按血中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总容积。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
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的摄取能力。
治疗药物监测: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先进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其它体液中药物浓度检测,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影响。
首过效应: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药物治疗指数:药物的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的比值。
1.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答:在假设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药物按血中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总容积。
是一个假想的容积,它不代表体内具体的生理性容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8.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 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B)A.0.5 LB.5 LC.25 LD.50L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 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 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 1-2 个半衰期B 、 2-3 个半衰期C 、 3-5 个半衰期D 、 5-8 个半衰期E 、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 A )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 D )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 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 E)[6-10]A 、 C=C 0(1-enk τ)/(1-e-k τ)·e-k tB 、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 C=KaFK 0 /V ( Ka-k )·( e -k t - e -kat )D 、 C=k0 /kV·( 1- e-k t )E 、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 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 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 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 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 AUCB 、 t 0.5C 、 T maxD 、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 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 AUC ,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A、1.5h-1B、1.0h-1C、0.46h-1D、0.23h-1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 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A、4 t1/2B、6 t1/2C、8 t1/2D、10 t1/2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A、12.5hB、23hC、26hD、46h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
1.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于药物的一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即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及其它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动态行为的变化规律3.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4.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5.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6.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7.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8.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9.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10.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11.负荷剂量:多剂量给药时第一次给药的剂量。
12.表观分布容积(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
13.肝提取率(extraction ratio,ER):指药物在肝脏中一过性代谢比例。
14.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 ):指肾在单位时间内完全清除所含药物的血浆体积数。
1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16.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
中药药剂学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0-2分)生物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生理及病理条件的差异。
药物剂型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工艺过程。
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研究内容:①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②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③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④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⑤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几个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配置:分布、代谢、排泄。
消除:代谢、排泄。
1.吸收(非血管内给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口服给药):1)生理因素:①胃肠液成分性质: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②胃排空速率: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
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
③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药物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②药物的溶出速度:减小药物粒径、采用药物的亚稳定型晶型、制成盐类、制成固体分散体--加快溶出,促进吸收。
3)剂型因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吸收。
剂型。
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显效快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药物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学科。
它们研究药物在体内表观、
动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为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分布、代谢、排出及耐药性等生物学性质和表现在体内的过程
及机制,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的学科。
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根
据药物的生物学性质,确定最理想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达到正确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是泛指对药物的表观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包括药物在给药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的确定及理解。
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
药物与体细胞表面相互作用、药物与体内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
药物动力学原理,以及临床给药方式的选择,来估计最理想的药物输出量,使药物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协作。
在药物研究过程中,生物
学特性和表观特性在体内情况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而药物动力学则是用来描述生物学
特性(生物药剂学)和表观特性(药物动力学)表达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工具。
正是
借助于这种工具,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以药物靶点为基础的药物研发的过程,并将药
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表观特性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解决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生物药物学是研究生物制品的科学,包括生物药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产品、蛋白质药物等。
生物药物学在药物开发和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针对特定的生物靶标,精准地调控细胞功能,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罕见病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剂型多样化,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没有毒性副作用等。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通过研究药物动力学,可以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在生物药物学和药物动力学中,不同的药物形式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上,需要对药物的生物学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下面将分别介绍生物药物学和药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重要意义。
一、生物药物学1.概念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产品、蛋白质药物等。
生物制品与化学制剂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精确调控机体生理功能,对某些难治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研究方法生物药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研究、临床试验等。
在生物药物学的研究中,体外细胞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细胞的培养和药物处理,可以初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动物模型研究是将生物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评价,评估其药效和毒性。
临床试验是生物药物研究的最终环节,通过人体试验来评价生物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重要意义生物药物学的研究对于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些难治疾病,如肿瘤、免疫性疾病、罕见病等,生物药物的研究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生物药物学的发展也为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新药的研发和创新。
二、药物动力学1.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1)、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1)药物动力学的建立;(2)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血浆、组织和尿液的药物浓度;(3)探讨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4)估算药物和/或代谢物的可能积蓄;(5)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之间的关系;(6)探讨生理或疾病的变化如何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与消除;(7)探讨药物极性因素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8)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9)从药物动力学观点对药物质量进行认识和评价;(10)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2)、简述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答:(1)生物半衰期t1/2:可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2)消除速率常数K: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3)表观分布容积V:课评价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判断药物在体内的积蓄情况;(4)消除速率CL:为K与V的综合参数,具有生理学意义,可判断消除器官的功能;(5)给药曲线下面积AUC:可评价血管外给药物制剂药物在体内吸收总量的大小。
(3)、简述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答:(1)组织器官血流量;(2)血管的通透性;(3)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4)药物与组织亲和力;(5)药物相互作用;(6)药物理化性质;(7)药物剂型因素。
(4)、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有什么意义?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有什么区别?答: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并不具有解剖学和生理学意义,它是将整个机体按药物转运速率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这些隔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反映药物在机体的动力学特征,称为隔室模型。
(5)为什么同一药物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会出现不同模型的报到?答:(6)药物动力学的速度类型有哪些?简述一级动力学的特点。
答:速度类型有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非线性速率过程。
一级动力学的特点是:(1)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无关;(2)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成正比;(3)一次给药情况下,尿药排泄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名词解释: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又叫生物转化。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Dn::溶出数。
Do:计量数。
An:吸收数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直接或间接在小肠,肝脏血循环。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
单位为min-1或h-1。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
Css(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
达坪分数fss(n):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Css的分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
膜孔转运: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有大小的微孔,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较低浓度向高浓度侧的转运。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吸收:物质通过细胞膜或其它膜状物而到达细胞内部的过程。
药物分布: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V: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蓄积: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血药蛋白结合:进入血液的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的游离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储存”于血液中,不能向组织器官内转运。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前体药物:有一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
酶诱导作用:药物代谢被酶促进的现象。
酶抑制作用:药物代谢被酶减慢的现象。
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深度解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深度解析一、引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分别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领域,本作业将进行深度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生物药剂学深度解析1. 定义与概念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了解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和生物利用度,为药物设计和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重要参数- 生物利用度(F):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 生物半衰期(t1/2):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 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3.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等机制。
吸收过程受药物性质、给药部位、生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4.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其规律遵循“药物分布平衡”原理。
药物分布受到组织血流量、药物蛋白结合率、药物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三、药物动力学深度解析1. 定义与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包括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定量分析。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建立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合理给药提供依据。
2. 基本方程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 dC/dt = (X_0 - C) / t_m \]其中,\( C \) 为血药浓度,\( t \) 为时间,\( X_0 \) 为给药剂量,\( t_m \) 为药物半衰期。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但也可以发生在肾脏和其他组织。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的排出过程,主要包括肾脏排泄、肝脏排泄和其他组织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Biopharmacy或Biopharmaceutics)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分支,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工艺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体内的药剂学,它与医药学中其它一些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被充、共同研究药物及其它生理有效物质与机体的关系。
2.药物吸收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absorption)
3.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是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其中的一种。
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
4.载体媒介转运
促进扩散、主动转运
5.主动转运
某些物质(如钾离子、钠离子)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二、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的剂型因素⑴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⑵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⑶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⑷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⑸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⑹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与储存条件等。
机体的生物因素⑴种族差异,种属差异
⑵性别差异⑶年龄差异⑷不同的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⑸遗传因素
2.转运、消除、处置各包括哪些体内过程?
转运(transport)(吸收、分布、排泄)消除(elimination)(代谢、排泄)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排泄)
3.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
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4.生物膜的组成与性质,膜转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