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新人教版
【百年学典】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3.2.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 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段上分布着次生演替的比较:
(2)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稳定性增强。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 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 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 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实验流程
3.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 生物的避光性、避高温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分多组同学进行统计 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__植__物__覆__盖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___沙__丘___、 火山岩、__冰__川__泥__上进行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_地__衣__阶__段__→苔藓阶段→草__本___植__物__阶__段_
种间关系辨析
(2012·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 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等现象,故 B 项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例题1:(双选)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 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 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先减少,后增加者 和羊
后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特别提示
(1)大鱼吃小鱼同不种同鱼种—鱼——种—内捕斗食争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对一 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3)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 物灭绝)。
对宿主有害,对寄 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 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菟丝子与 大豆;噬菌 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类型 竞争
捕食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同一培养
数量上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步性 变化
液中大小 两种草履 虫;牛与 羊;水稻和
稗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
生物为食,数量上
呈现出“先增加者 羊和草;狼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⑧___各__个__生__物__种__群_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 间。 2.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⑨__分__层____现象。 (1)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⑩_阳__光_____,山上山下和南 北地区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⑪___温__度___,植被东西分布 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⑫__水______。 (2)影响森林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⑬__食__物____和⑭ ___栖__息__空__间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最后趋于稳定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
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的光照强度总是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具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
生物种群的集合
等特征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解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 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 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 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 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
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种 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 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其关系可表示为: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群落
2.个体、种群、物种、群落的比较
项目
概念
个体 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
在一定的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 体
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只要没有外力 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 就叫顶极群落(climax)。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年 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 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 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级群落是温带草原; 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 顶极群落是沙漠(上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能诊断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
结构。
(2014·高考江苏卷)(√ )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
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2012·高考全国卷)( × )
(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010·高考广东卷)(√ )
(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
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
的体现。
(2011·高考安徽卷)(√ )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5)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2012·高考广东卷)( √ )
(6)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第九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物种组成 (1)群落概念要点: ①_同__一__时__间__;②一定区域;③_各__种__生__物__种__群___。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作用: _区__别__不__同__群__落__的__重__要__特__征__ 。 ②丰富度:群落中_物__种__数目的多少。 ③两种统计方法: _记__名__计__算__法___和目测估计法。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考能诊断
(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14·高考江苏卷)( × )
(2)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2012·高考海南卷)( √ )
(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捕 食
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 生物(被捕食者)作为食物.
坐标系表示为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先减少
捕食者数量后增加,后减少
两者数量不同步变化
特点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 势,另一方处于劣势 甚至灭亡。 双方数量同步变化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 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 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 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 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 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 下形成地被层。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考点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的演替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意义? 避免竞争,利于对各 层次资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原因:在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
主要表现: 同一地段的种群呈镶嵌分布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空间结构
空间 结构 垂直 结构
水平 结构
特点 形成原因
分 光照强度
层 现 象
食物、栖息 场所等
镶 光照强度、 嵌 地形、湿度 分 等因素的影 布响
意义
是长期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 环境的适应。有 利于提高生物群 落整体对环境资 源的利用。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一、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 替。
种群的个数,优势种群 种群间的关系 群落的演替情况 群落的空间结构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 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三.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包括 种内竞争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 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 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 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 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 《退耕还林条例》。
实验十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 调查步骤: 准备:制作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 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用取样器取样 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吸虫器等 观察分类: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 集的数据,完成研究报告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 集在一定区域 中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
群落的内涵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1课群落及其演替(1)
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考点二 群落的类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P294
1. 群落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C.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 样性形成有积极作用
D.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 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考点三 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
1. 取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
六、生态位 P27
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包 括
生
动 物
态 研究
栖息地 食物、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所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位
植 种群密度
物 植物高度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 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考向1|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物种丰富度 P293
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__同___物__种_的天然群聚。
二、群落演替 P295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过程
起点 速度 演替趋向 举例 影响因素
共同点
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 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②虽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查四 群落的演替 4.[判一判] (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3)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 (4)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 向进行( √ )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 提示 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物种数量会发生变 化。
(6)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 (7)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 (8)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数量增多丰富度均提高( × )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群落的种间关系
[关键点击]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
互利共生
利。数量上两种生 地衣,大
四、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过程 (1)群落演替: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 灌木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2.演替的类型(连一连)
[解惑]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 种仍然存在,群落演替是优势替代,而不是完全取代。
[优化落实] 考查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判一判] (1)池塘中的全部的鲤鱼是一个种群( √ ) (2)池塘中全部的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提示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池塘中的动物不只鱼一类。
(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 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提示 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环境条件越适宜,越 有利于生物生存,则物种丰富度越高。 (5)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题组二 群落空间结构类型的判断
3.(2012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 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 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 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2014全国Ⅰ卷)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 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 和青蛙不能构成竞争关系,因为二者不存在因争夺共同的食物或空间而发 生斗争;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与青蛙间无寄生关系。
4.(2015内蒙古包头测试)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 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等
【步步高】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成分[重要程度:★★★☆☆]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 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1. 生态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它包括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 .有的消费者无细胞结构C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 D解析 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也有小部分属于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有的消费者无细胞结构,如营寄生生活的病毒;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既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又是消费者(能捕捉昆虫获得营养)。
2. 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 、b 、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 .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重要程度:★★☆☆☆]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二、种间关系[连线]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1.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下面是四种生物关系的坐标图及关系特点(1)互利共生的坐标图及特点依次是④⑧。
(2)寄生的坐标图示及特点依次是①⑤。
(3)竞争的坐标图示及特点依次是②⑦。
(4)捕食的坐标图示及特点依次是③⑥。
(5)若竞争如图表示,如何解释此现象的出现?答案 A 、B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当。
2. 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 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易错警示 与群落结构有关的3点提示(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3)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1.(2012·福建卷,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差,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题图只表明10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C正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 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双选)(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小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答案BC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的小。
3.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答案 C解析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分层,与动物的食性和栖息环境有关;在农业生产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属于植物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但合理密植反映的是同一种群内植物的种群密度,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所以C项错误。
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重要程度:★★★☆☆]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演替的类型[连线]1.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2.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3. 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易错警示 与群落演替有关的2个误区(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1.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 .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答案 B解析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均有竞争现象,且现象明显;“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的现象;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使群落中物种种类增加,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增强;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
2.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答案 C解析 乙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
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可演替为森林。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3. (2013·江苏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答案 B解析 本题只需读懂表格提供的数据信息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通过移栽植物可提高某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其稳定性,B 正确。
实验十五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重要程度:★★☆☆☆]1. 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易错警示与该实验有关的5个注意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小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小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小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 C解析由于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不同深度的土层分布的小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体现了土壤小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A错误;土壤小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体现为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生活的土壤小动物种类有差异,体现了土壤小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不同土层的小动物类群,D错误。
2.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其中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考模拟提能训练高考题组1.(2013·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