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爱莲说河中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马说》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
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马说》(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答案】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解析】此题主要检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2、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因官吏部侍郎,又称。
谥号,又称韩文公。
文学主张上强调。
提出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苏轼称他。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答案】《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退之韩昌黎韩吏部文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杜诗韩笔“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解析】此题主要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等作品。
【答案】记叙议论讲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师说》【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说是______、、、.【答案】《龙说》《医说》《崔山君传》【解析】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答案】C【解析】C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的”之意。
6、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答案】B。
【解析】B,文中没有强调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7、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答:【答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带答案【部编版七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皆以美于.徐公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饮之而愈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部编版七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皆以美于.徐公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饮之而愈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
《马说》《爱莲说》《河中石兽》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翻译名句。
(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完成有关本课试题。
【复习过程】《马说》复习导学(一)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复习字词】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课文理解】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问题探究】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桃花源记》《马说》《爱莲说》《三峡》最新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马说》《爱莲说》《三峡》最新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主旨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12 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摘自《桃花源记》)【乙】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①,并行而不缪②,细行而不失。
深而通,茂而有间。
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摘自《礼记·礼运》)【注释】①苑:郁结。
②缪:互相妨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 (2)父子笃.,兄弟睦笃: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
2.【甲】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分)3.【甲】【乙】两文分别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理想社会?请简要作答。
(4 分)二、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桃花源记》《马说》《爱莲说》《三峡》最新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主旨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12 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摘自《桃花源记》)【乙】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①,并行而不缪②,细行而不失。
深而通,茂而有间。
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摘自《礼记·礼运》)【注释】①苑:郁结。
②缪:互相妨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 (2)父子笃.,兄弟睦笃: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
2.【甲】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分)3.【甲】【乙】两文分别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理想社会?请简要作答。
(4 分)二、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第二问: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①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马说》中的食马者、短文中的封德彝都没有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这是导致人才被埋没、不受重用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者,应像慧眼如炬的伯乐能够识别千里马那样,要相信团队中不缺乏人才,要善于发现团队中杰出的人才。
而短文中的唐太宗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善于发现各人的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4、【何陋之有】?13、【西蜀子云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⑤、《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
(共17分)【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
从,同“纵”。
②备员:凑数,充数。
③废:当作“发”,发声。
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默写、选择、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马说》作者是,字,河阳人,世称“”,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宋代的、、、、、。
“说”是古代一种性的文体。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3)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原意为:完,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才原意为:完,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故虽有名马名:(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不以千里称也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或:(5)是马也是:(6)食不饱,力不足食:(7)安求其能千里安:(8)策之不以其道道:(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1)执策而临之执:临:4.一词多义(1)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先帝称之曰能.(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主人日再食.④一箪食.,一豆羹三、文言虚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3.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执策而.临之5.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6.之①马之.千里者②虽有千里之.能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五、问题探究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爱莲说》《河中石兽》默写试题 及答案
《爱莲说》默写试题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3.《爱莲说》中,写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写陶渊明“爱菊”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说,写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活中难免有不良诱惑,我们为人处世应像《爱莲说》中莲一般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此法,借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于污浊之中却亭亭净植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人生志趣。
《马说》《爱莲说》《问说》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马说》《爱莲说》《问说》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马说》《爱莲说》《问说》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甲】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爱莲说》对比阅读
《马说》《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文——《马说》乙文《爱莲说》1、甲、乙两文的文体均为说,甲文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他倡导了“古文运动”,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乙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人品极高。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甲文题目的意思是谈一谈马,论一论马;乙文题目的意思是谈一谈对莲的喜爱之情。
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的名句是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主旨句则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甲文写作手法是托物寓意,全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表达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控诉。
乙文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对莲的形象描写,赞美君子的品格,即以莲自况,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5、甲文中的三个形象,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三种人,即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人才和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乙文中的三种花,莲、菊和牡丹,也比喻三种人,即其君子、隐士和贪图富贵者。
三种人分别代表三种生活态度,莲代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代表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牡丹代表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生活态度。
6、甲文中的千里马具有怎样的特点?乙文中的君子在作者眼中具有怎样的品质?①千里马具有食量大,与众不同的特点。
②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攀附权贵,具有美好的资质和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
7、甲乙两文都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现象,甲文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当时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
乙文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批判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退之,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骈死(________)②食马者(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3)伯乐对千里马至关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执策”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将来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训,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怎样的条件?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莲说》课后练习题
《爱莲说》课后练习题一、《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二、《龙说》练习题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gǔ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yú)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5、理解句子中文言虚词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于: )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 )(乎: )③云亦是灵怪矣哉(亦: )④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若: )(则: )6、理解句子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爱莲说》《马说》阅读答案对比
《爱莲说》《马说》阅读答案对比《爱莲说》《马说》阅读答案对比在阅读某一章节之前,注意标题以及每一段的第一个句子。
然後合上书,问你自己,对在看书之前所不知道的这个主题了解了多少。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莲说》《马说》阅读答案对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B.食之不能尽其材C.徐公来,孰视之D.汝之不惠E.子墨子九距之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亵:②宜乎众矣宜: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7.下面加点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鸣声上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8.用自己的话描述甲文划线句的内容。
(5分)9.乙文说,对待千里马要遵其道,尽其才,通其意。
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对“莲”如何做到这样?(3分)参考答案5.(2分)A(B.材→才 C.孰→熟 D.惠→慧 E.距→拒)6.(3分)①亲近而不庄重②当然③等同,一样(各1分)7.(3分)C(鸣叫)(A.读shí,吃/读sì,通“饲”,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⑴靠近岸⑵募集⑶经过⑷只(5)这样(6)推究,推理;事物的道理(7)设立(8)一起【课文理解】 2、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问题探究】
1、四种:一是就在原地水中找;二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三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
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2、.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