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合集下载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本真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本真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本真课堂阳山县第一小学古松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如使用教材随心所欲,教学设计杂乱繁多,学习方法千遍一律,教学手段崇尚花样,课堂评价单一老套等现象,追求外在表面的变化,没有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冲淡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失去了数学的本真。

怎样才能把握数学课堂的主渠道,构建“有效、本真”的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材——有效研读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用好教材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从2009年秋季开始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教学,通过近两年教学实践,对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教材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来编排,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应知识的学习;二是教材里的例题安排十分考究,是编者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而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三是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丰富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安排了“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探究活动”等学生喜爱的,又乐于接受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四是操作性、实践性强。

教材图文结合,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数学信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用新教材呢?笔者认为必须“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和“读活”教材。

“读懂”教材是前提、关键。

教师应该理清教材的思路,理解编写的意图,尽量读透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表层面上的内涵。

数学教材一般设置例题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明确例题主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以便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开展数学活动。

“读透”教材。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简洁精练,往往通过非常简单的图或文字来表达。

因此读起来需要下点功夫,要过细研读。

读透教材可以以一个课时的知识点去分析解剖。

比如,例题安排了几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先教什么知识点,再教什么知识点,要设计几个层次进行教学,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措施?等等。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在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质量。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只强调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却忽略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进行计算,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却往往只是流于表面。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在的数学教育往往只注重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课堂需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算法。

数学教育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恶源于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和不自信。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许多学生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足和计算能力的不足而感到沮丧,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

数学教育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之处,让他们从内心热爱数学,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育者需要发掘数学背后的美丽,打破刻板印象,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让我们重新发现数学的本质,不要让数学只停留在这堆公式和算术运算之中,更要让数学变得有趣、活泼,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

为了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数学概念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们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各种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数学。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才会 有 “ 有效教学 ” 。而为实现这 一 目
小汽 车 , 甚至让学 生想 象更多行都有类
从而让学生 加深对乘法交换 标, 要在有 限的 4 0分钟数 学课 堂上 , 紧 最 初 的 目的是把 一道 图形题 改为 文字 似 的情况 ,
扣 教学 主线 , 精 简教学 环节 , 减少 无关
的教 育智 慧 , 看似平淡 , 实 则独具 匠心 , 闪烁着教学艺术的光芒 , 学生初步 获得 了数形结 合思想 。 其实 , 每 一项 教学 内
容中都 隐含着 数学思想方法 , 教师有机
地结合数 学知识 的教 学 , 运用 “ 教者 有
意, 学者无心 ” 的方式 , 就可 以不断 地让 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 从而真正认识 数学 的本质, 发展教学的思维。 四、 走向丰富——追求厚实
都有 数学 思想 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 因此 教师 只有领悟 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 才
计意图中的深层次 内涵 , 结合 学生的生
活实际开发教材 、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 巧妙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 , 激发 学生潜在
的学 习 能 力 ,唤 醒 他 们 的 思 维 灵 感 , 让
特点 , 我们 努力使数学教学成 为活动的
领会 教材的编写 意图 ,深入钻研教材 ,
多角度 分析 教材 ,挖掘 教材 的隐性 内
容, 从 而使 教材变 为学 材 , 使 教师 教有
新意 , 学生学有创 意。 例如 , 张齐 华老师从课前谈话 说年 龄开始 , 通过让学 生说 自己、 爸爸 、 老师 的年 龄 , 抽 象出 已知数 和未 知数 , 再 从 未知数 如何变成 已知数着 手 , 明确必须 已知两者 之间的关系 , 接着教 师又出示

打造“真善美”的小学本真数学课堂

打造“真善美”的小学本真数学课堂

打造“真\善\美”的小学本真数学课堂作者:王涛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9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追寻和打造具有“真、善、美”的课堂。

一、“真”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1.“真”思维,数学思考要真枪实弹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应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

如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1)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2)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

(3)三角形面积计算和我们刚学过的平行四过形面积计算有什么联系呢?带着问题去探究,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经历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

2.“真”情境,教学情境要精益求“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创设了一个为班级窗户配玻璃的情境,表面上看教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但细细想来,生活中我们配玻璃真的要算出长方形玻璃的面积吗?我们只要知道了玻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行了,无须算出它的面积。

我们选取的生活素材要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能够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并充分地进行“数学化”的思考。

如课始教师说:“元旦快到了,同学们想把班级黑板的边用花边贴起来,但是花边买多了浪费,买少了又不够。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花边到底有多长呢?”学生回答计算出黑板长方形的周长,由此引出探究的问题,学生也将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3.“真”评价,教学评价要真情流露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适时、精当、有度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中应杜绝“棒,棒,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千篇一律的机械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如“你发现的问题很有价值”“我认同你的观点”“你的想法与众不同”等等,这样的评价可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数学实践促进理解数学活动本真

以数学实践促进理解数学活动本真

以数学实践促进理解数学活动本真摘要: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与发展,构建“本真课堂”,促进学习活动“真发生”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趋势。

本真即让数学学习真实、自然、有效地发生,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向教学目标与内容,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契合,促使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本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在本真课堂中完成知识的深度探究,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本真课堂1.本真课堂的构建原则基于本真课堂的内涵,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时,唯有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是自主性。

本真课堂契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旨在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在构建本真课堂时,教师需秉承自主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其从“要我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强烈动机的驱使下产生自主学习行为。

二是实践性。

在本真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并获得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是合作性。

本真课堂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同龄学生想法相似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其在相互帮助、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四是创造性。

在本真课堂中,掌握课本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目标,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借助真情境、真问题,促使学生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性思维,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数学活动本真教学措施2.1真指导,引发学生思考基于学生发展,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下功夫。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作者:陆志红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10期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为学生提供所用的学习材料,它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体。

但是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不相同的,如果只是照搬教材进行教学,无疑会给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不利的因素。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中的深层次内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唤醒他们的思维灵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回归简约———寻求深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简教学环节,减少无关干扰,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

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只有教师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例如,张齐华老师从课前谈话说年龄开始,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爸爸、老师的年龄,抽象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再从未知数如何变成已知数着手,明确必须已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又出示三组关系:老师的年龄比学生大20多岁;老师的年龄减去30岁比学生的年龄还要小;老师的年龄减去25岁正好和学生的年龄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建立起的等量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得出方程这一概念。

张老师紧紧围绕学生思维素材、思维方向、思维目标的一致性来展开整段教学,简洁明快,对教材的处理“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实现了简约与深刻的有机融合。

二、变静为动———彰显活力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

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彰显有效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彰显有效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1 0 期
让效掌课堂回归本 真 s 彰显 有 致
陈美琼 ( 福 建省 惠安县 东桥 中心 小 学 3 6 2 1 0 0 )
新课改 . 让课 堂精彩纷呈 . 令教学活力 四 射 。然而 , 我们也注意到了课堂中的一些的倾 向: 情境创 设“ 粉 墨登场 ” 、 自主探 索 “ 热火 朝 天” 、 操作 活动“ 如火如荼 ” ……种种不 当演绎 导致了假活跃的散乱尴尬局面 的确 . 我们 应 该静心反 思 . 如何让数学课 堂能回归本真 . 彰 显有效性呢?笔者下面谈谈 自己的几点看法。
减7 还差 4 , 就从 2 0 里取 出 4 得1 6 有 的 : 个 位减 7 不够. 就从 2 O里 减 7得 1 3 . 再 加上原
师: ( 出示 汉字士 、 呆 。1 我 国汉字结 构优 美. 有上 下 、 左 右……结 构 . 你知道 这些 汉字
的倒过来或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 先抓一把 , 数有多少粒 : 装一小杯子 . 数 数看有多少粒 : 量筒里装一层有多少粒 …… 师: 看来 , 大家的方法真 多。好 . 下面各小 组就以不同的方法一起 实验进行合作探索 顿时 . 教 室里炸开 了锅似 的 . 小组里的学 生争先恐 后地用 自己的方 法实验 . 毫不 相让 有 的先抓一把还没数完 . 另一个学生用杯子装 了一些又倒在了一起 : 也有 的把数好 的黄豆倒 进量筒里 . 别的学 生也 顺 手抓 了一 把放 了进 去 ……小 组 里怨 声 载道 而整 个 热 闹 的过
的迷失 、 数学本质 的丢失

“ 华丽情境” 少一些 . 数学 内涵多一些
新课 改以来 .情境创设似 乎成 了教 师顶 礼膜拜 的情节。 的确 , 数 学教学情境化 . 让 学 生在充 满生活化 、 趣 味性 、 挑战性 的情境 中经 历数学 学习过程 .这是 数学课改的重要 特点 之一 。然而 , 华丽 的情境 . 却会淡化数学 的本 来面目 我前不久 听到的这样一课 . 取“ 倒数

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本真

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本真

2018年9月生活、生产是一切知识经验的来源和归属,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指导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知识是经验的抽象总结,能力是一些生产和生活实践熟练程度的提升,是各种应对生活、生产问题的思维模化及灵活处置思路的富集.初中数学教师注重生活化教学,并在实践中引导和强化,让学生真正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应用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一、创设更富情趣的生活化情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兴趣是引导学生感知知识和强化实践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强化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是拓展视野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更好感知未知世界和探索新天地的过程,应该充满乐趣.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将学习当作负担,不少学生在学习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教学离开了生活,脱离了现实,变成了各种数字演算,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因而在教学中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创设更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他们的探索热情,从而保障数学教学效率.图1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离、相切和相交(如图1所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借助flash动画,或者录制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日出的场景,让学生真切感知太阳从露出海平面一直到跃出海面的整个过程,感知太阳与海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画出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由于这是通过视频观看一种生活现象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再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设计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常常会做一些促销活动,比如抽奖.某商场设立了购物满一定额度就有机会抽奖的活动,特意制作了一个自由转盘,将圆盘等分成16份,一份红色,两份蓝色,四份黄色,九份白色.商场制定的活动细则是:每个顾客在超市消费满1000元,凭小票就可以获得一次转盘机会,转盘指针对应的奖券分别是100元、200元和1000元不等的礼品.假如一名顾客购买了1600元的商品,他转动转盘获得奖品的概率是多少?获得100元、200元和1000元的概率又分别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将概率应用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定会让学生兴趣大增.身边的很多现象都是数学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各种生活现象,不仅有趣,同时能让学生感知数学课堂不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运算问题,而是各种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和应用实践,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二、融入更多生活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每个教师将相应的知识全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实践,提升他们的素养和能力.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真,需要将更多的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中去,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纽带,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全面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学习正负数时,由于学生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自然数,对负数没有更多更深的认识,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感知和认识.很多学生都去过大型商场,不少学生家长买的房都是高层,这些商场或者高层楼房都有电梯,乘坐电梯时学生都有体会,很多商场的电梯都有负一楼、负二楼等.让学生思考感知,楼层的命名是以地平线作为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地平线以上的楼层都是正数,称为一楼、二楼……地平线以下的楼层则是负数,称之为负一楼、负二楼……可以写作-1、-2、-3等,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容易建立起直观的数学和生活应用的关系,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本真筅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黄秀姬数线坛在教育纵横67初中初中2018年9月三、围绕生活实践、实际,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各种数学知识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从分析各种生活现象中感知和应用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和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和提升,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初中教学回归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知和体验,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各种生活实践中分析具体问题,探究其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让学生真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更加便捷,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保险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很多人与保险有着各种关系,入学要买学生平安保险,出行要买乘车意外险,还有各种健康险、工伤险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为每个投保客户提供相应的保障,尤其是发生意外时要获得更多的保险赔偿;还要考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以及每份保险保民的承受能力,让保民愿意购买保险,能够获得更多的赔偿;同时还要让保险公司能够获得基本的收益,以此来实现保民和公司的双赢,这就要设计出合理的保费.某航班一次搭乘100名乘客,每次飞机飞行出险的概率p=0.00005,保险公司要为乘客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若保险公司承诺,飞机一旦发生意外,其保险受益人将会获得4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保险公司怎样设计保险产品的价格,才能确保公司不会亏本?学生就要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要考虑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要考虑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总额,并根据概率来计算出需要赔付的金额,确保保险收入一定要大于或者等于赔付总额,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问题不仅是概率的计算问题,更是生活实际问题,需要结合具体实际,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实现认识深化和能力拓展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概念和公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更应强化学生的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生活实践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在具体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课外活动和数学实验是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最能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立足数学教学目标,围绕当地生活、生产状况,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具体实践或者实验中强化体验,丰富经验,深化认识,提升综合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各种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或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解题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深入农村、工厂、集贸市场、商场等,观察和搜集不同商品或者产品的数据,探究量与价的对应变化关系,构建与之相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或者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将各种具体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学会将具体事情或者现象抽象为一般的公式,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培养学生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一位数学教师让学生根据学生食堂中两撂塑料凳的高度求塑料凳的高度y 与塑料凳的个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很好地联系了实际,丰富了一次函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29mm35mm图2又比如,学习“图形折叠与展开”的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感到一些多面体图形展开较为抽象,不能更好地感知图形的棱与面的关系.这时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产品的包装盒,让学生观察这些包装盒的结构特点,学会拆解和组装,观察这些包装盒如何从平面到立体,怎样组合成相应的形状.从最为基本的长方形纸盒展开,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并进行相应的美术装饰.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更为直接地感知长方体纸盒的表面、边和棱,将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长方形纸盒需要折出多少条棱?如何设计才能更加节省材料又较为稳固和美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总之,数学知识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经验的符号化总结,是生活和生产规律的数字化和符号化建模,要想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必须更好地感知这些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场景,在具体场景中感知,并最终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场景中去,实现知识的还原,实现能力的回归,从而实现教育的返璞归真,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李维.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5).数线坛在教育纵横68。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作者:束长明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2016年第01期一、追求本真,兴趣是基础一直以来,很多教师所理解的“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且重点在“教”。

其实不然,教学包含了“教”和“学”两个基本要素,其中,学生的“学”是重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这是核心问题。

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要让学生变得主动,激发其内部动机是关键,而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因素。

追求本真课堂,就是要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情境作为引导,尤其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但自我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不成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极为关注。

因此,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分神,可通过对其同伴提问而点醒该同学,而不能以直接批评方式进行,因高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直接批评容易挫伤其积极性。

二、追求本真,探究是中轴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科基本结构的探究活动中,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本真课堂,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构建起学科结构的完形就是关键所在。

就数学课程而言,它是由不同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等构建起的完形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由点向面地拓展。

在实践中,要注重以互动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完形。

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为例,其结构包括“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间直角坐标系”,在每一个二次结构下又包括多个概念、定义等。

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等,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其本质。

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当下,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

为了符合这一流行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便纷纷趋向“生活化”:“超市购物”把教室装扮成一个超市;“计算旅游费用”搞得像真的旅游一样……情境创设得生活味十足,形式夺人眼球,活动丰富多彩,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

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总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堂缺了些“数学味”。

怎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到本真,让“数学味”重新回归到数学课堂中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然而在强调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

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地思考: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

是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现象?还是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笔者认为,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位置》时,涉及到了“上下、前后、左右”“座位排列”、“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等内容。

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我们需要创设现实的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然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活数学”的范畴,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情境中的数学味。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课本是人的生活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小学数学更是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创设学习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来思考的。

如义务教材第十一册“保险”知识的教学我先引导大家讨论,你听说过“保险”吗?哪里听说的?你知道有关保险的哪些知识呢?接着就从学生熟悉的师生平安保险谈起,告诉学生师生平安保险,保险费率为0.4%,然后抽象成应用题:我校师生参加师生平安保险,每人每年的保险额为3000元,保险费率为0.4%,每人每年应付多少元保险费?象这样的学习内容看得见,想得到,有的学生甚至亲身经历过,同学们感性知识丰富,表象早已建立,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数学知识好象在探讨一个日常生活问题一样。

这样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之目的。

二、数学知识“物质化”?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概念、原理、法则)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走出去回归自然”,“请进来现身说法”等动态课型,要不断更新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物质化”。

1.走出课堂,回归本真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

引领自主,回归本真课堂

引领自主,回归本真课堂

引领自主探索,回归本真课堂【摘要】当今社会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要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那么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有真正自主探索和交流展示的机会呢?本人认为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能精心地设计重难点,并尽量把教师的讲课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以便于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本真”的精彩。

下面,本人就以《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展开自己对这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引领;自主探究;本真课堂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的指定底上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准备:每人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来研究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理解概念,操作感知(一)自学课本第80~81页:(可以在课本上划一划)(1)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3)请你先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再试一试能画出它的高吗?(4)你还了解了三角形哪些知识?思考: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通过自学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领会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含义;接着,在认识了三角形之后,让学生试着先画一画高,初步让学生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对高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思考,通过自学还了解了哪些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这样,不自觉地引导学生朝着本课的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想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汇报自学成果1.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三角形的认识。

生1:有三条边;生2:有三个角;生3:每一条线段的端点都被连在了一起;生4: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寻求数学课堂真谛 回归数学教学本色

寻求数学课堂真谛 回归数学教学本色
学课堂。 关键 词 : 生活化 ; 数 学化 ; 数 学 味
新课改犹如春风拂面 , 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 了生
机 与活 力 。教 师 不仅 注 重培 养 学 生探 究 知识 的形 成 过 程, 还 注重 情感 、 态度 和 价值 观 的培 养 。从 这 个 意义 上 说, 现代 数 学 课 堂 既 要 突 出数 学 的 学 科 性 , 又要 彰 显 数 学 的人 文 性 , 实现 人 文 性 与 数学 性 的和 谐 统 一 。如 何在 数 学 教 学 中 凸显 数 学 “ 本味” , 让“ 数学味” 回归 到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 “ 数学生活化” 已成为广大教 师的共识。但纵观 当下我们的数学课 堂, “ 生活
味” 越来越浓 , 而“ 数学味” 却被逐渐淡化、 冷 落, 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 在 新课程背景下, 应该思索生活 化与数 学化的最佳结合点 , 即如何在 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 一个“ 数学化” 的过程 , 让“ 数学本 味” 回归到我们数
的联系 , 并无不妥之处 , 且值得提倡 。 但如果处处寻找
生 活 中 的数 学 原 型 , 生 搬 硬 套 地搞 一 些 所 谓 的数 学 活 动, 似乎 离开了生活就谈不上数 学 , 离 开 了活 动 就 谈
不上教学 , 这种思想显然偏离 了正常 的轨道 , 而超 过
了一 定 的 “ 度” , 则是“ 差 之 毫厘 , 谬 以千里 ” 了。 例如 , 教 学“ 元、 角、 分” 时, 教 者 创 设 了“ 8角钱 怎 样拿” 的教 学情 境 。

第3 期
教 学 随 笔
T e a c h i n g R e s e a r c h f o r P r i m a  ̄ a n d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s

注重数感培养 回归课堂本真

注重数感培养 回归课堂本真


氛围。

堂体 现本 真理 念 。
利 用具体 实物 , 体验 数感 。 四、 在 实 际运用 中。 强化数 感 。 心 理 学研 究表 明 : 儿 童 在 没有 精 神 压 力 、 心 情舒 畅 、 情 绪饱 教 育 家赞可 夫说 : 从 学 生生 活 经验 中举 出的例 子 , 有 助 于他 满的 情况 下 , 注意 力、 想 象力等 心理 活动 都 处于积 极状 态。 容 易产 们 将所 学的概 念跟 日常 生活 中所熟 悉的 事物联 系起 来 。 只有 学 生 生思 维的 火花 。学 生对 于新知 识 的认识 并 不是从 概念 中获得 的 . 把 所 学的知 识 与生 活经验 联 系起 来 . 才能 更好 地 掌握 知识 . 内化 只是 通过 大 量的 观 察和 动 手操 作 ,才能 对新 知 识有 更 清 晰的 认 知 识 。 在教 学 中 , 教 师要挖 掘知 识 与生 活的 密切联 系, 帮助 学生 更
教学 ・ 信 息
课程 教育 研究
c 0 邺e E d u c a n 0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1 0 月 上旬 刊
注重数感培养 回归课 堂本真
蒋晓 华
( 江 苏宜兴 市 实验 小学 ( 城 中分校 ) 江 苏 宜兴 2 1 4 2 0 0 )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0 1 3 ) 1 0 一 O 1 1 8 — 0 1
Hale Waihona Puke 数 感是 学生 对数 学的敏 感 、 精确、 丰 富的感 悟 。《 数 学课 程标 流 。 使 学 生在 交流 中拓展 思 维 , 丰 富 自己对数 的认 识 , 体会 数 学的 准》 指出: “ 数 感 主要 表 示 形 式为 理 解数 的 意 义 , 能用 多种 方 法表 价 值 . 从 而促进 数 感的形 成 。 示数 , 能在 具体 的 情境 中把 握 数 的 大 小关 系, 能 用数 来表 示 和 交 例 如教 学“ 认 识 长度 单位 ” 时, 为 了让 学 生建 立 1米 、 1分 米 、 流信 息 ; 能为 解决 问题 而选择 适 当的 算法 ; 能估 计运 算 的结 果 , 并 1 厘米、 1 毫 米 的长度 感 念 , 教 师 让学 生 寻找 自 己身上 的“ 尺子 ” , 建 立直观 的表 象 。 在 活动 中, 体验 “ 一拓 ” 、 “ 一 柞” 、 对合 理性 作 出解释 。 ” 可见 , 数 感的 建立是 提 高 学生数 学素养 的 重 用手 比划 出来 , 要标 志 , 对 学生的发 展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步” 的 长度 。然后 让 学生 用身上 的尺 来测 量教 室 的长度 、 黑板 教 师 教 学 时要 优 化 知识 结 构 的组 合 , 由 浅入 深 , 由 易到 难 , 的 长度 、 篮 球场 的 宽等 等。 学生根 据具 体 的情 况用 不 同的方 式测 使 学 生在 不 断深入 学 习知识 的 过程 中 ,逐 步 建 构 自己的知 识 结 量 。 课 堂上 进行 热烈 地 交流 , 发 展 了距 离感 , 增 强 了数 感 。 构。 密切 数 学与 生 活的联 系。 进 一 步加 深 对数 的 实 际含 义 的理 解。 学 生 带 着 问题 , 灵 活 运 用知 识 , 进 行数 学 的 思考 、 不 断地 分 引导 学生开展 探 索性 学 习 ,并 留给 学生 充分 的探 索时 间和 空 间 . 析、 获得 解决 问题 的 办法。 通过 小组 合作 交流 。 将数 学 学 习变成 主 以培养 学 生的探 索能 力 。让课 堂 因活 力而精 彩 , 凸显本 真 的教 学 体性 不 断生 成 、 发展 、 提 升 的过 程 , 从 活 动 中获得 生命 体验 , 使 课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本真化回归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本真化回归
法求 出需要 十 五场 , 是思维 的 过程 比较 复杂 。 了提高 学 但 为 生对转 化 思想 的理 解 ,教 师故 意对 学生 说 :画 图 的方法 能 “ 解决 这道 题 目, 因为 十六 支球 队 毕竟还 不算 多 , 么如 果 是 那
是五 十支 球 队 , 还 愿意 画 图吗? 者是 一百支 球 队呢 ?学 你 或 ”
离, 通过直 截 了当 的方式 让学 生 感知事 物 , 后提 出简 明 而 然 能 直接 指 向问题 本质 的提 问 ,这样课 堂 教学 才不 至 于偏 离
过极 近的 亲 。 从 笔者 的观 察来 看 , ” 这种 表面 看似 很完 整 、 完
美 的课 堂 , 实际 上 成 了教 师表 演 、 博彩 的 舞 台 ; 面 上似 乎 表 将课 堂 交给 了学 生 , 际上学 生 成了教 师表 演 的配 角 , 实 其主
板上 写 出 5 2 请 学 生计 算能 不 能被 3整 除 , 2, 学生 们 纷纷 开 始列 竖式 计 算 。 后教 师让学 生任 意举 出 一个 多位数 , 然 自己 先确 定 能否 被 3 除 , 考考老 师 。 整 再 教师 没有 计算 就很快 说 出答 案 , 生觉 得教 师 真厉害 。 是教 师说 :大家 想知 道其 学 于 “
堂教 师的 语言 如何 体现 教学 本真 作 一番探 究 。


导 语简 洁真切 —— “ 四两 之 力拨千 斤”
课 堂情 境 的 创设 有 利于 学 生从 生 活 中找 到 数 学 问题 , 促使 课 堂学 习兴 趣 的形成 。但 是现 在一 些教 师的 课堂情 境 设计 过 于牵 强附 会 , 的用 一些 隐晦难 以理 解 的 “ 有 回文 诗 ” 、
事 实上 , 师为 了说 明 直线上 两 点间 的部分 是 线段 , 教 只 要 出示 一条 绳 子 , 它 拉直 , 学生 感 知 它的 长 度 , 到 它 将 让 找 的两 个端 点 , 后提 问“ 在请 你 说说什 么 是线段 ” 学 生 的 然 现 ,

回归本真课堂

回归本真课堂

回归本真课堂提升教育质量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李保财【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

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案例的方法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即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启发性,回归本真,提升质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

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

案例(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

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

生3:还有碰碰车。

(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

)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

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

回归数学本真,让数学呈现理性之美

回归数学本真,让数学呈现理性之美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教材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一、“回归本真”从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做起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摒弃浮华、返璞归真、立足数学学科本身,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鉴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倾向,要还数学情境真实味。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切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个工人师傅想用一块三角形木料尽可能大地切成一块圆形木料用于生产,你觉得他应该如何切?”这样的情境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回归本真”从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做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精心组织的探究活动还没有很好地展开时,便有学生一语即中打破了教师的预设,直接说出了答案。

于是教师就把它看成是课堂教学中的绊脚石,尽量回避这些不曾预设的生成。

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本真课堂的追求的。

其实,深陷在“预设”中,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而且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热情,折断了学生高飞的翅膀。

因此基于本真课堂的追求,我们应该直面真实的课堂意外,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具体进程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把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有利材料,再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很明显这样的做法比硬生生地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更本真。

三、“回归本真”要从课堂氛围与学生思维的和谐做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把教会学生学会思维摆在数学的核心位置。

在问题设置、活动实施时,应从发展学生思维着手。

数学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

渗透数学文化,回归数学的本真--“认识算盘”教学实录

渗透数学文化,回归数学的本真--“认识算盘”教学实录

An li yu xu shi漕越数学文化,回归数学的本頁——“认识算盘”教学实录--------------------------------------------------------------------眉占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熊郦红彭小强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还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数学在给予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考品质,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增进人的本质力量。

《认识算盘》是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一单元中的内容。

我们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努力突出三个要点:借助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算盘的结构,给出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以一当五”,感受算盘为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在算盘上表示数,加深学生对不同数位上数的意义的理解,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借助相关资料,挖掘和放大算盘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承、发扬数学文化,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

过程描述算盘的前世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

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

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

八方天地经营手,六六无穷今古章。

你能猜出古诗里描述的事物是什么吗?生:算盘。

师:关于算盘,你对它有哪些了解?生:……师:算盘,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智慧的结晶。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和竹签计数,也就是算筹。

再后来人们用小棍把珠子穿起来,用上面的珠子表示5,下面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计数,像这样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使用的算盘。

算盘被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3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从明代流传到了日本,朝鲜,泰国,等地,领先世界水平将近10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唐伟
摘要:本真是自然存在的,绿色的形态。

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

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案例的方法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即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启发性,数学问题.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

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时下,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

案例(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

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

生3:还有碰碰车。

(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


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

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

师(有些失望):还发现了什么?
……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数学信息”。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不难看出这段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

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结果由于老师的“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岔开了话题。

由于老师不敢轻易地去否定学生,还继续给予鼓励,任由学生发言,使数学课变味了,冲淡了教学的主旨。

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不能直接切入本课的核心环节,为本课学习服务。

案例(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屏幕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
生:小猴是2个2个排的。

师:想知道小猴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办?
生:2+2+2。

师:不加能看出来吗?怎么看的?
生:可以2个2个地数:2、4、6。

师:对!既然是2个2个排的,我们可以这样数1个2、2个2、3个2,学生跟着一起数一遍。

(屏幕上再添加兔的情景图)
师:兔有多少只?你能用加法来表示吗?
生:3+3+3+3=12
师:怎么数呢?
生:1个3、2个3、3个3、4个3。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算式中数一数。

这位老师的处理是直接切入:“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图画就表示3个2。

这样就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个几的表象,目标明确,表面上很简单,但内涵却是丰盈的。

抛弃了一些故弄玄虚,毫无价值的东西,课堂上更多体现的是扎实、有效,让一些盲目的泛化现象得到回归,充满着数学的朴实美和简洁美!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一位老师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提了一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起合作讨论,一起探讨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顿时下面立刻像炸开了,教室里就听到同学们的声音,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看起来讨论很激烈。

两分钟后,教师说“停”,下面马上静下来。

然后汇报,象征性地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没有及时帮助进行梳导。

这样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给定的程序和步骤机械地经历探究过程,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下面请看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梯形的面积》时组织的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考虑,怎样用已学知识计算梯形面积?
生:能不能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计算?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剪刀和梯形纸板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梯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2: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将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位老师组织的探究活动,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

”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有利。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等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非常必要。

案例(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
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引导也缺乏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

这样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又很空洞,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

案例(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演示: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板书: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开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学生哄笑,齐声回答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要找到这个规律,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
(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这直径的3倍多一些。

”)
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黄爱华老师这段课的显著特色是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难,步步为营启发引导,造成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造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
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这样才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在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有没有打着改革的旗帜,进行着华而不实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外面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

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2 .
[2]《新课程》 2011.
[3]《小学教学研究》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