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 课-标- 第-一-网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教学设计】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述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动力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2)河谷——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X k B 1 . c o m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

其形成过程如下:沟沟谷V 出槽沟降水、冰雪谷下蚀加地下水字侧现侧蚀形谷融水汇聚流溯源侵蚀深补给形河堆积河水和峡湾谷延谷长初期成熟期河谷3.河流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冲积平原自上而下由三部分组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2)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侵蚀物形成 面积扩大 枯水期露出水面连接改道(3)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多个连在一起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多呈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被淹继续接受沉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河谷、瀑布等河流侵蚀地貌的成因,冲积扇、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与成因;2、结合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凹岸、凸岸的影响,分析码头的选点与淘金、挖沙的位置;3、认识聚落兴起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中,河流在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堆积地貌 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图示洪积一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释: 形成阶段 河谷地貌 分布 主要侵蚀方式初期 V 字形 上游 溯源侵蚀,下蚀为主中期 河湾 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成熟期 槽形河谷 下游 侧蚀为主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供水和交通等重要作用。

2.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哪些有利条件?【重点研讨】研讨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4.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侵蚀、沉积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保护,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的图片,如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观。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掌握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
2.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河漫滩、三角洲等。
3.学习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其他工具,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培养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过程:各小组针对讨论话题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互动。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2.进程与方法〔1〕依据资料,可以剖析不同河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

【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

2.河流演化进程中凹岸腐蚀和凸岸堆积的剖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构成进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剖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明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并应用此环境,积极妥协,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隆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外面却包括着中国现代朴素天文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寓居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包括着丰厚的迷信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进程设计一、河流腐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腐蚀地貌1.溯源腐蚀及其构成地貌先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腐蚀方式并说出判别依据。

教员活动:结合图片解说溯源腐蚀。

甲河源头处遭到流水腐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伸。

经过临时开展,甲河的源头不时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经过溯源腐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局部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状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先生剖析招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构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腐蚀地貌的类型及其腐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先生看法〝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构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材版本』『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河流侵蚀地貌”的第一个知识点。

“河流侵蚀地貌”包含两个知识点:一是河流不同侵蚀方式及对河谷的影响,二是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

第一个知识点是第二个知识点的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第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表现。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河流的三种不同侵蚀方式及其对河谷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题授课对象是福建武平高一年段学生,武平处于湿润区,河流地貌的发育很普遍,学生常见。

但河流侵蚀方式尤其是向源头方向的侵蚀(溯源侵蚀)比较抽象,为此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及图片,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重点』流水三种侵蚀方式及对河谷影响。

『教学难点』溯源侵蚀方式及对河谷影响。

『教学方法』结合本课题重难点及学情,主要采取多媒体动画及其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河谷1.看标题,理解两个问题:①河流主要侵蚀方式有哪些?②这些侵蚀方式对其塑造的地貌(河谷)有何影响?2.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实验,并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3.然后用示意图进行归纳。

脉,启发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分析归纳,知识结构化1呈现“张家界峡谷”景观,获取情景材料中的信息如“两壁陡峻,谷底线形,滩多水急”等,点拨:①形成如此景观的主要侵蚀方式是哪种?②任何一种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张家界峡谷的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引导学生用提示的关键词按因果关系组成思维导图说明张家界河谷形成。

2.学生在黑板构建导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完善。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思维导图,启迪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培养探究能力『微评价』本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如构建张家界河谷形成的思维导图时用肯定性语言“这位同学不仅用到课本上所给的关键词,而且还有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很好!”;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是批评而是引导发现,如学生说“溯源侵蚀使河谷变宽”,引导学生再看一遍实验以发现其错误。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
2.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通过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我将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化和实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提高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在布置作业时,我将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同时,我将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播放黄河泛滥的视频资料,以及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丰富了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地貌的壮丽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

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

那么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呢?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断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思考:A,B哪处需要堤坝加固,那处适合淘沙?3 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断堆积岸泥沙堆积,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河谷、瀑布等河流侵蚀地貌的成因,冲积扇、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与成因;2、结合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凹岸、凸岸的影响,分析码头的选点与淘金、挖沙的位置;3、认识聚落兴起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中,河流在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形成阶段河谷地貌分布主要侵蚀方式初期V字形上游溯源侵蚀,下蚀为主中期河湾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成熟期槽形河谷下游侧蚀为主2.河流堆积地貌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会____________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图释:平原、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洪积一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T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T 水流速度放慢T搬运能力降低T洪积扇或冲积扇T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T水下堆积体T河漫滩T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T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T泥沙堆积T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图示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多呈坦,由分向呈放射状。

S9-9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 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供水和交通等重要作用。

2.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哪些有利条件?聚落分布原因高原 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 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 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一上, 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 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 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 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平原 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有的沿海 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 航运和海上运输(2) 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岛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6: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6: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投影展示: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思考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为什么?(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河流地貌(一)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1.讲解。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2.过渡。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注意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河流侵蚀地貌1.讲解。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

)2.引导读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83页倒数第二段,填写以下表格。

3.投影表格。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表: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4.教师总结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4: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4: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地理信息,并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运用于学习过程中;通过万泉河的案例,学会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在学习中了解家长,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南方地区,降水很丰富,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万泉河是我们琼海的母亲河,你了解我们的万泉河吗?[素材展示]《万泉河流域图》,《万泉河漂流视频》[师]我们从万泉河源头到入海口体验了不同形式的漂流活动,我们发现每个河段都不一样,那你家在哪个河段呢?可以分享一下你家旁边那段万泉河的不一样吗?[学生活动]学生在万泉河流域图上指出自己的家乡所在地,并从河面宽度,水流速度,水深,含沙量等方面来描述。

[教师]听完各位同学的描述后,有哪位同学可以分析一下万泉河从源头到河口地区水流速度、河面宽度、河流含沙量有什么变化呢?[学生]从源头到河口地区,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河道越来越宽,泥沙堆积越来越多。

[教师引导过渡]大家发现在河流的不同河段的景观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我们以我国最大的一条河流——长江来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情况。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图片展示]长江流域图(出示旧版5元人民币和新版10元钱人民币)[教师]大家看我手中的5元钱和10元钱的背面图案,你知道这是哪吗?[学生]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和瞿塘峡。

[教师]有那组同学知道这么壮观的景观和我们万泉河五指山源头河段的峡谷都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流水作用力的侵蚀作用[教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是哪一种侵蚀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定位一、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重点)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及山地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播放幻灯片2,并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

一、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成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5—瀑布的景观图片)(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6—长江三峡山高谷深的景观图片)(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7河流下游泥沙淤积的景观图片)播放幻灯片8—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小结1】河流的侵蚀作用(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3、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10)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呈“U”型。

【思考】沟谷与河谷的区别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即河谷须深及地下含水层。

具体如下图所示:【小结2】同一河流不同时期的地貌特点(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例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0: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0: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四川省兴文中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学习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一边欣赏视频,一边回忆家乡或见过的河流。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以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为依据充信息交流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熟识的河流或小溪的地貌特征踊跃发言。

学生认真回忆,简介河流名称、流经地区的河谷的大致情况(宽度、形状、水量大小等)。

分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把感性知识转为理性知识的能力。

新课教学:河流侵蚀地貌1、提出问题:河流是怎样形成的?2、课件演示:(1)、流水侵蚀地貌实验短片(2)、展示教材P77图4.17 河谷的演变。

3、讲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推测并描述河谷形成后的发展过程:(1)、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形成的河谷形状。

(2)、播放峡谷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溯源侵蚀、下蚀。

(3)、课件与板图结合分析侧蚀发生的河岸及河床、流域的演变过程。

5、课件演示:(1)、河谷演变过程图。

1、一边观看实验,一边讨论河谷形成的作用形式。

2、区别河谷与沟谷。

3、结合课文、生活经验中见过的河流、图片、录像等资料,探究学习以下内容:(1)、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十五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一、河流地貌
【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
【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
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
使谷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播放幻灯片4】
【教师讲解】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

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

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播放幻灯片5】
【教师讲解】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播放幻灯片6】
【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
【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引导读书】【播放幻灯片7】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86部分,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

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

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板书】河漫滩平原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

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板书】三角洲平原
【播放幻灯片8】轻松一刻: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8】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播放幻灯片9】(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
沿河发展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88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2)河谷的形成原理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
活动与探究
教材活动题
作业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