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默写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默写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中枢机构演变历程时期发展历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宗法制:核心是,“家国一体”,周王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建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是皇帝制度的核心;三公九卿制:设、、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下设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西汉(发展)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建立,削弱相权。

隋唐(完善)1.实行,标志着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2.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负责皇帝诏令),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负责诏令),尚书省是机构。

3.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从而相权。

4.宰相共同议政的地方叫,后改称中书门下。

它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了的趋势。

宋(加强)制(东府:中书门下;西府: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1)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

但宋太祖唯恐宰相权力过大,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设枢密院掌管,三司掌握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2)特点:职能性分割权力(分割相权,,强化皇权)(3)影响:①宰相人数增加,削弱,加强;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局面;③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元朝(新发展)一省二院制: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管理西藏军政和全国佛教事务。

明朝(强化)明太祖废制度,设殿阁大学士协理政务;明成祖设,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内阁大学士逐渐拥有权。

清朝(顶峰)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发展到顶峰。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不断加强。

2.分封制对象、特点、目的。

3.皇帝制度的特点、三公九卿的内容。

4.文书制度的影响。

5.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意义。

6.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8.中央地方发展历程(自行绘制表格)【名词解释】1.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11-



3.非制度化——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1)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①体系完整,模式固定。内阁大臣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 重要职位中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 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内阁中枢体制。 ②内阁与司礼监微妙制衡。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 监有批朱权。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③内阁斗争激烈。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9-



2.分权法——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特点: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10-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 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 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 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人B 数减少难言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12345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作者:黄文艳来源:《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02期摘要: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以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和文明虽然屡经挫折、屡遭坎坷却从未被外来势力所征服,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到了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挺立起民族的脊梁、铸就国家尊严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习近平同志并多次提及“历史”,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厚植“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体现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治理模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情怀。

数千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之中,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特有体现。

“家国情怀是传统中国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1]。

西周宗法制度的历史影响

西周宗法制度的历史影响

西周宗法制度的历史影响作者:李诺诺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7年第12期西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多次重演的政治体制在西周的诸项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尤其是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构建了完整的西周政治生态。

尽管在西周的诸侯体系中,并非所有诸侯都与天子同宗,但宗法仍然是诸侯划分的根本依据,西周建立初期的鲁国、管国、蔡国等都是同宗分封的产物。

分封制发展到后期不仅没有能够实现维系王室的目标,反而成为各诸侯王自相攻伐的主因。

因此,自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但作为分封制基础的宗法制仍然存在,并且对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分封制在历史上局部范围内又多次出现,汉高祖刘邦摒弃了秦朝的郡县制,推行郡国并行制,国就是分封制的体现。

尽管分封制多以同宗内战为结局,但历朝帝王仍然将分封制视作一种巩固家族统治的有效手段。

歷史上多次重演的分封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宗法观念的强大与深入人心。

2.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宗法制度既体现了血缘关系,又符合当时社会统治的实际需要。

先秦时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天子难以进行全国大一统性质的统治。

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天下划分成大大小小的区域,分别授予不同的代理人。

代理人的爵位是世袭的,主要任务是向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域,战争时派兵协助天子作战。

在分封制中,分封对象的选择极为关键,血缘、军功、贵族后裔等都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宗法制将宗族成员分为大宗与小宗,以周天子为例,嫡长子作为大宗继承天子王位,小宗则被分封到各地当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言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部,诸侯又是大宗,诸侯国君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卿大夫。

在宗法制度下,西周的政治体制其实就是一种由天下到诸侯国,由诸侯国到家的政治体系。

家与国本质上是同构的,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针对宗法制度下的政治体系而言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

-4-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在政治上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定结构,将封 建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历数千年而不绝。 ②在经济上将家庭利益与集权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家旺国兴, 和衷共济。 ③在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家庭模仿统治机关,一切统治机关模仿 朝廷,形成多重合力,一律共振。 ④在道德建设与维护方面,家庭承载最重要的责任,家教宽严与 否成为治国者考量人才善恶能庸的标准。
-7-



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三种模式
1.转移法——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1)含义: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外朝又称外廷,
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2)原因:西汉初年,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影响皇帝的
集权。
(3)过程:汉武帝时,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
-6-



②弱化了社会力量。因为它阻碍了家庭独立观念的形成,家成了 国的附庸,国对家表现出来的是控制和主宰,由此以家庭为基本元 素的社会也必然处于软弱和分散状态。
③“家国同构”观念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这种观念的裹挟下,政治的独立发展受到影响,衡量人们政治行 为的标准是忠孝之道,只有治道,没有政道,只关注权力的功能和效 用,有丰富的治人和治于人的政治思想,而对权力本身的运用和分 配及其矛盾如何协调的认识却很浅陋,极难上升为政治理论,缺乏 对政治本质的真知灼见。
-12-



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嬗变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地方行政制度是 中央行政制度的补充,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必然受中央集权变化规律 的影响。 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 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 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 000多 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 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在 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 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家国同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家国同构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 家与国同一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这种宗法制结构的明显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被长期保留下来。

何谓家国同构?即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说不论国家或家族、家庭,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家国同构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在家庭或家族内,父亲地位尊,权力最大;在国内,君主的地位至尊,权力至大。

所以,家长在家庭中就像君主一样,即“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周易·家天下》)。

而君主就是全国指名的严父,各级行政长官也被百姓视为父母,所谓“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

对此,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所以,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

因此,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这种结构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它掩盖了阶级关系、等级关系,家国同构直接导致了家庭或家庭成员和国家子民品质的统一,这就是忠、孝同义,也即“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之说。

忠的内容和孝一样都是对权力的绝对顺从,所不同的仅仅在于他们所顺从的对象不一样。

中国古代《孝经》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忠和孝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考点0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0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0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备考策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考查往往较简单,复习重点是理解基本概念及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近年未考具体内容,掌握基本史实即可;今后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1)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等基本概念。

(2)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此外,古代史比较适合考查史学基本方法,应多关注此类题型,适度提升史学核心素养。

预计2022年的高考会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

【重要考向】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1.西周的分封制2.西周的宗法制【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要点突破】1.分封制蕴含着国家统一(1)分封制使统一的制度在统治疆域内得以普遍实行,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

分封制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政治格局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

分封制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2)分封制下,受封者及其部属与封地的土著族群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

西周的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也被传播到各地,这有利于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原则。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必考部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板块一 早期的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
会变革Βιβλιοθήκη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可分为两 个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经济: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耕作;青铜时代; 工商食官。 3.科技文化:商代,我国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领域。
郡。县制
c.遗存:汉初 郡国并,七行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 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 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①含义:宗法制是利用 父系血缘的关亲系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
礼仪。 ③影响:周礼成为维护 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
序的稳定。
④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 礼崩乐坏”的局面。
3.经济文化成就: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石器锄耕,主要使用木、石、 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等技术。 (2)手工业: 青铜铸是造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 青铜文化;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4.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饶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群,初步考证为战国时期越国王室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

同时,国字山墓葬还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和群舒文化(安徽江淮一带古文化)因素。

这表明A.文化具有交融共存的特征B.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C.古江西地区文明高度发达D.中华文明同源同向性特征2.汉代统治者提出:“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

虽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

”但在司法实践中,出于伦理而促使法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

这一反差表明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3.开元十年前后,玄宗以翰林待诏中文学之士为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一起,帮助皇帝起草重要文书,分掌制诏书敕。

开元二十六年,选翰林待诏中一部分人为翰林学士,别置学士院,专门执掌起草制诏书敕。

此举A.强化了文官的地位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便于君主把控朝政D.有利于消除宦官把持朝政4.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结合所学判断,下图可用于研究A.明代郑和下西洋B.荷兰的东方殖民拓展C.葡萄牙的香料贸易D.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5.明代司法制度规定:布政使、按察使、巡抚以及巡按御史,都可以接待上诉民众或复查案情。

万历年间大儒吕坤曾对此做出评价:“数批检问,非以求同,正谓恐有冤狱,相与平反耳”。

明代司法制度这一规定A.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B.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C.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D.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6.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位于信江和铅山河交汇处,水路直通鄱阳湖。

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镇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二轮复习计划: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练习题

二轮复习计划: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练习题

二轮复习计划: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练习题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子制度正式开启。

商朝时期形成方国联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体系,统治效果加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二轮复习计划: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点1 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原始社会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1.“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吾帝禹之子也’。

”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答案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

材料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答案分封制。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贾母的这种思想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答案宗法观念。

夏朝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

商朝方国联盟:商王对各地方方国控制能力有限。

周朝(1)分封制:为巩固统治,周王把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加强了王权,形成了等级序列,统治效果加强。

(2)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了王权。

(3)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归纳总结: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子制度正式开启。

商朝时期形成方国联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体系,统治效果加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

1.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除受特定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外,社会政治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国同构的意义 由于古代中国经济基础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

家与国的系统组织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

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作品中的家国同构现象 “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我们不难从现实中感受这种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存在。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下作品中的家国同构现象。

“家国同构”——汉代忠孝观的整合汉代忠孝观的整合是中国古代忠孝观念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这种忠孝观念的整合实际是一种由孝劝忠的方法,即把孝亲作为忠君的手段,而把忠君作为孝亲的目的,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孝的内涵最初是指“敬老”、“尊亲”和奉养父母等,主要用于规范亲属关系,特别是父母关系。

《说文解字·老部》云:“孝,善事父母者。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96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2月(下)黄文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1)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摘 要: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以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和文明虽然屡经挫折、屡遭坎坷却从未被外来势力所征服,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到了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挺立起民族的脊梁、铸就国家尊严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习近平同志并多次提及“历史”,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厚植“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体现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治理模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情怀。

数千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之中,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特有体现。

家国同构视角下的传统国家治理及影响

家国同构视角下的传统国家治理及影响

家国同构视角下的传统国家治理及影响作者:聂飞来源:《党政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家国同构是传统国家治理的特性。

传统中国是以家户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家户不仅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位;家与国相互依存、处于共生状态家国同构不仅是一种治理模式,而且是一种治理逻辑,传统国家治理一直遵循着家国同构的逻辑,它为认识国家治理提供一个重要解释视角。

新时代,国家治理要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养分与智慧,重视并发挥家户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让家户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织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众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国家治理;家户制;家国同构〔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8048-(2021)05-0099-08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1〕可见,中国国家治理有自己特定的逻辑和轨迹,这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那么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特点是什么?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中国是有悠久家国情怀的国家,家国同构是国家治理的特征和底色,家国同构不仅是一种治理模式,而且是一种治理逻辑,它在传统社会的国家治理与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国家治理与家国关系密切相关,从社会关系到国家治理都是以家户为中心延伸出的,家户也是传统中国解决诸多教育、税收、治安、兵役等问题的重要基础。

在家国同构治理模式下,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已对家户形成路径依赖,但是,家与国“和而不同”,二者存在治理位次的差异。

在当下,要理解和感知中国国家治理,必须重视以家户为核心的家国同构治理模式,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之家国同构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之家国同构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之家国同构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开始,至鸦片战争结束,历经两千多年。

与欧洲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持续的时间较长。

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何得以长期延续?其奥秘何在?这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长期延续,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导致的。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有三个主要特征:家国同构、宗法制、君主专制。

其中,家国同构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作用尤为显著。

何为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家族、宗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国同构制度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古代,家庭以父家长为核心。

由于皇族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继统法的存在,及其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由于宗法观念的内在要求,对家长的“孝”,就成为每一家庭成员善恶与否的价值标准。

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由中央的三公九卿以至地方的州、郡、县长官构成的严密的社会组织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对君主的“忠”是每个臣民应尽的政治义务,同时也是从政治上衡量个人品质与价值的准则。

而“孝”和“忠”的一致,“家”和“国”的沟通,靠的是宗法观念以及反映这种宗法观念的纲常教义。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下,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

当时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种政治认同的传导机制就形成了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下,国与家是相通的,君权与父权是相互为用的。

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 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 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概述1.家国同构的定义2.家国同构的起源与发展三、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主要内容1.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关系2.家庭观念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四、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当代借鉴意义1.家庭伦理道德的弘扬与传承2.家庭幸福与国家稳定的关系3.家庭观念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借鉴作用五、结论正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这种理念起源于对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深入探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在当今社会,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强调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紧密联系。

在古代中国,家庭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单位。

一个家庭的秩序和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家国同构的理念应运而生,将家庭伦理与家国政治相互融合,以家庭伦理为基础,构建起一套国家治理的体系。

在今天,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家庭伦理道德的弘扬与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家庭观念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例如,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家庭观念的传承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家庭幸福与国家稳定密切相关。

在家庭观念的传承中,我们应当关注家庭幸福的建设,以家庭幸福促进国家稳定。

此外,家庭观念在国家治理中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如,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政策等方面,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可以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之,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一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与现代国家治理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持。

家国同构的概念简单概括

家国同构的概念简单概括

家国同构的概念简单概括
家国同构的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认为家庭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同性,并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形成了一定的同构关系。

我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家国同构,一种是政治学角度,一种是家庭学角度。

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家国同构是指国家和家庭之间的相似性,特别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作为家庭的延伸,在政治、法律和经济方面保护和支持家庭。

另一方面,家庭则是国家的基础,国家建立在家庭基础之上,传统文化也是从家庭教育传承出来的。

因此,家庭和国家之间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双方的相互作用会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家庭学角度来看,家国同构的概念指的是家庭习惯、传统以及家庭结构的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既可以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得以发现,也可以在不同文化中发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结构在新老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共性,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存在着相似之处。

同时,家庭结构也是家庭文化的基础,它是家庭传统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

家国同构的概念强调的是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相似性,但是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例如,在政治上,国家受到各种外部影响,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而家庭则拥有个性化的特点,没有外部政治力量的干扰。

此外,从家庭学角度来看,家庭结构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家庭内部的相关传统和文化也有所不同。

总之,家国同构的概念指的是家庭和国家之间存在的一定的相同性,它强调的是家庭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在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家庭结构等方面,它们都存在不同的特点。

同时,家庭传统与国家政策之间也有着联系,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家庭和国家协同发展的整体。

家国同构历史名词解释

家国同构历史名词解释

家国同构历史名词解释
啥叫家国同构?嘿,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历史名词!
咱就打个比方,家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里有家长,就好比王国里有国王;家里有各种规矩,王国也有各种律法。

你想想看,在一个家里,长辈照顾晚辈,晚辈尊重长辈,大家分工明确,共同维持家庭的和谐。

这不就跟一个国家里,君主治理臣民,臣民服从君主,大家各司其职,努力让国家繁荣昌盛一个样嘛!
比如说古代的那些大家族,家长有着绝对的权威,对家族里的各种事务做决策,这像不像皇帝对国家大事拍板定案?家族里的子女要听从长辈的教诲,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这不就跟臣民要为国家效力,为君主尽忠一个道理嘛!
再看古代的宗法制度,讲究嫡庶之分、长幼有序,这跟国家的等级制度是不是很相似?
所以说呀,家国同构就是把家庭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治理方式等方面看作是相似甚至相同的。

家庭是国家的缩小版,国家是家庭的放大版。

我的观点就是,家国同构这种理念在古代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家国同构怎么理解

家国同构怎么理解

家国同构怎么理解
家国同构,顾名思义就是将家庭(或家族)和国家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夏朝开始,中国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有某个家族来统治国家,一直到清朝。

这种家国合一的社会形态也即是身国合一的社会形态。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身已并非是那种西方式的原子化的个体主义之身,而是其既是一种不无个体的切己之身,同时,又是一种具有丰富亲属关系的所谓的“家化之身”。

这种所谓的“家化之身”,一方面就空间维度意味着,我的一切家族成员作为我身体的放大延伸而与我的身体有着“一体之仁”;另一方面就时间维度意味着,我的身体作为“父母之遗体”而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整个家族世代相继的关系里。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关系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显著特征。

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凸显早期国家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 任 编辑 / 金 蕾 蕾
( 摘 自《 党建》 2 0 1 7 年第3 期)
王 提倡家 国 同构 , 即强调家庭和 国家在 内
部构造机 理上具 有 同质性 , 强调家庭在社会 组织 中的重要性。家庭承担 了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建 设 的 主 导权 。 网络 空 间是 一个 开放 交 互 式 的场
《 请本刊转载的文摘作品作者与本刊联系稿酬事宜』
域, 树立主流意识形 态建设 的对话 思维 , 就要突破
传统思维定势 , 强化对话 式交流、 立体式传播。 强化主权思维 , 掌握 网络空 间主流 意识形 态
建 设 的 规则 制 定 权 。
建 设 的议 题 设 置权 。主 流 媒体 要 以最 快速 度 抢 占
议程设置 的主动权 , 培养 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 , 形
成 有政 治意 识 、 大 局 意识 、 业务 水 平 过硬 的 网络 舆
论 引导“ 国家队” , 与主流媒体 齐发声。 强化对话思维 , 掌握 网络 空间主流意识形态
治国情怀是 一种理念 和精 神 , 是一种社会价值观
念。虽然齐家治 国情怀与家 国同构并不在 同一层 面, 但要真正形成家国同构的治理结构 , 就离不开 齐家治 国情怀的支撑。 ( 摘 自2 0 1 7 年 3月 6日《 北京 日报》 )
强化主动思维 , 掌握 网络 空间主流意识形态
建设的领 导权。实时 了解我们所 面临的复杂的传
播大环境 , 统筹各个传播机构组织的职能范畴, 综
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 , 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强化善治 思维 , 掌握 网络空 间主流意识形 态
建设 的管 理权 。发 挥 意识 形 态部 门对社 会 化 媒体 的 宏 观 调 控 以及 组 织 协 调 的主 导作 用 , 强 化 治 理 思维 , 及 时 回应 社 会 关 切 , 提升责任感 , 加 强 法 治 监管, 运 用 公 开透 明 的管理 方 式。
社会 共识 、 家庭 自律和 民众追 求有机 结合起来 , 在
国家、 社会 、 家庭和个人之间形成 良好互动。
需要 注 意 的是 , 家 国 同构 是 一种 治理 模 式 , 形 象地讲, 就 是 保持 国家治 理 与 家庭 自律 的 同质 化 ,
使个人的家庭伦 理和爱 国情怀高度一致。而齐家
功 能 。 家 庭 是 社 会 和 谐 稳 定 的基 础 , 家庭 秩 序 是 国 家秩 序 的前 提 和 保 障 。家 庭 有 序 , 国 家 才 能 稳
固, 家庭和睦, 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治家是治国的
1 1 2 前 线/ 2 0 1 7 . 0 4



王慧 :
起点, 如 果 家庭 结 构 不 完 善 , 社会 、 国家 的有 序 治
一屋不扫, 何以扫 网 络 空 间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建 设 应 强 化 理也很难实现。我们所 熟知 的“
天下” “ 一室不治 , 何 家 国天 下 之 为 ” 的话 语 , 表 达
五个 思维
强 化 战 略 思维 , 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 态
的就是这样的含义。将 家庭治理好 , 推而广之, 就 为治理好 国家奠定 了基础 。具有家庭责任感 , 才
能 产 生 对 天 下 苍 生 的 责任 感 , 才能 以民心为心 。 只有 具 备 这样 的齐 家 治 国情 怀 , 才 能把 国家 认 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