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张祥辉审题人:杨丽华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A附答案

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A附答案

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A(附答案)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应届第四次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毎小题2分)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张祥辉 审题人:杨丽华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原卷版)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原卷版)

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试卷分数:150分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念。

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

有一两个例外的文学家,要想打破这种团圆的迷信,如《石头记》的林黛玉不与贾宝玉团圆,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与李香君团圆;但是这种结束法是中国文人所不许的,于是有《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让林黛玉重新活过来好同贾宝玉团圆;于是有顾天石的《南桃花扇》使侯公子与李香君当场团圆!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

作书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颊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

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惨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

这便是说谎的文学。

更进一层说:团圆快乐的文字,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例如《石头记》写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死了,一个出家做和尚去了,这种不满意的结果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发生一种反省。

若是这一对有情男女竟能成就“木石烟缘”团圆完聚,事事如意,那么曹雪芹又何必作这一部大书呢?这一部书还有什么“余味”可说呢?故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思,不能引人反省。

(摘编自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曲改良》)材料二:中国人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未世。

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草,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

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

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

河北省冀州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北省冀州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北省冀州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4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B . 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 . 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D . 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 .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C . 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D .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 .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张祥辉审题人:杨丽华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

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

一个是“富强”。

民众求富,国家求强。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

“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

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

以物质和精神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

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

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

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

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

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

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

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

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

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

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到的。

另一个是“和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毎小题2分)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戏剧具有虚构的故事性,具有需要多人参与的社会性,具有以特定形态来表达情感、促进人类深入思考的艺术性。

戏剧的这三个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在成长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

儿童要认同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理解文化,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才有可能实现文化认同。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等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习俗和行为中,更深藏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等精神世界中。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喜欢在模仿、幻想中编出各种故事,自己假装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

因此,儿童戏剧以游戏为载体,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具有故事性的情节表演,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基于传统文化素养主题的儿童戏剧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要营造儿童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根据游戏活动的特点,从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游戏为载体,为儿童提供交流的主题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学校要以儿童喜爱的童话剧、神话剧、自由剧等形式为载体,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儿童在戏剧空间里体验不同角色,感悟戏剧故事情节带来的丰富情感,满足儿童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引导儿童练习和掌握对话交流的技巧,让儿童戏剧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课程。

家长要支持儿童戏剧教育活动,将业余时间带儿童去剧院欣赏儿童戏剧作为必不可少的亲子活动;在观看儿童戏剧时,家长要转变思路,特别是要与儿童交流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家国情怀等,从儿童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家长要帮助儿童积极参与学校的儿童戏剧策划和表演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儿童了解戏剧的兴趣,还能让儿童感受到戏剧演员所表演的不是古代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的世界。

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pdf

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pdf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45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 命题人 :耿世强 Ⅰ卷(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

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

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

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

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意识。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河北省冀州市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高复班)(扫描版)

河北省冀州市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高复班)(扫描版)

河北省冀州市2017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高复班)
(扫描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河北冀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河北冀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选择题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

2、主观题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

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

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

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

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

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河北省冀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

河北省冀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

河北省冀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第四次)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选题依据题号涂卡,其它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

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

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

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

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

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连续进展杂剧。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

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

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开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

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

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

由于金、元的提倡,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进展,达到高峰。

杂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

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消灭了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

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

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相互调整,只好改弦更张。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市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市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2020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是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只有中国。

预计2033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增加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未来几十年里,“银发潮”将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

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的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

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番,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

城镇老年人口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余年来,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推进,以及当下全球“智能时代”的崛起,机器代替手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却逐渐意识到手工创造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独特价值。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懂操作机器的国度,如何生长出灿烂持久的文明。

今天,回归手工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回到人之创造活动的原点——动手体验,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获得机器无法比拟的创造性动能,从而逐渐恢复文化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可以使手工艺通过创造性转化不断绽放光彩,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大致可从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入手。

在两套体系的践行过程中,始终穿插着一根主线,即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一些具有文化品质的手工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更为大批创业者、手工艺人和手工研究者提供了平台——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店、开发软件,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广泛社会传播。

与此同时,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繁华商圈中,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手作联盟”,从单一的陶器、木工、银饰、剪纸等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

此类手工体验空间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带给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民间是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都市中的社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民间”。

目前,在国内重要城市中已经出现一些极富特色的手工体验社区或街道,如北京的大栅栏、史家胡同、什刹海以及上海的石库门老街等,它们大多依托当地保存良好的传统古建筑和闲适的胡同、弄堂文化,进行“在地性”手工项目体验与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应届第四次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毎小题2分)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总结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筛选能力,依据应在文中。

B项属于曲解原意。

原文“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中假设关系不成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天子闻之,心弗善也。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今梁使来,辄案责之。

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

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

”言之,帝心乃解。

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贪嗜于财。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B.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C.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D.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御史大夫,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最高长官叫“御史大夫”,相当于部长。

排在“御史大夫”后的为“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C.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D.内史,官名。

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时沿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允许他推举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因此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终于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5分)(2)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5分)【答案】4.C5.B6.C7.(1)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意,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

(2)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出于忠厚之心。

【解析】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原句应该为:衡奏:“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这句话,要注意动词“入”“驱驰”“令”。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项中六部最高长官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

御史大夫,官名。

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汉书·百官公卿表》谓“掌副丞相”。

西汉丞相位缺,常以其递补。

同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

”同书《高帝纪》》又云皇帝诏书由“御史大夫(周昌)下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下诸侯王”。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

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

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

东汉又改为司空。

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

“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

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

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

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

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试题解析:C项中“他终于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