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8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 苏教版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教学目标:1、能口述小说的情节,了解记述的线索2、阅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感情心理的变化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对“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人力车夫的不幸命运感叹不已,今天再到江南农村感受一下“旧毡帽朋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无奈和愤懑。

二、检查预习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依时间的顺序第一部分旧毡帽朋友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贱价粜米街上购物船头议论依照旧毡帽朋友的活动和场所变化为线索第二部分同样的故事在发生)(二)重点探究1、旧毡帽朋友的感情、态度在粜米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满怀希望-----群情愤激-----近乎哀求------懊丧失望2认为“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原因有哪些?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帝国主义的侵略)遍布各地的“局子”(苛捐杂税)向田主交纳地租(繁重的赋税)投机商“同行公议3、理解环境描写实写自然环境,暗指社会环境的恶劣。

(三)品味赏析1、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说明了粜米的船只多,同时也体现了粜米者急切的心情,来不及挑选一个合适的位置旧急着上了岸)2、……便来到柜台前占卜..他们的命运。

(透视出他们希望与担心交织的心情)3、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肥皂泡美丽而短暂,刚刚出现,刹那就破裂了,表明旧毡帽朋友的希望彻底破裂)4、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上来……(我们好象看到了他们满怀希望,迈着有力的步子,踏着石阶往上走)(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1、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名。

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九年级语文上册8《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8《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

8《多收了三五斗》
、【查】导入 1. 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 —1988),现代著名作 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 钧,江苏苏州人。

作品有童话集《稻 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2. 字词积累
埠头、占卜、作梗、粜、斛子 廒
1. 快速默读课文,标好小节号,思考: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 哪几件事?T3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 •写了他们粜
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2. 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在书上 批注) 一 (1-70) 旧毡帽朋友 三幅场 景
(1-34)贱价粜米 (35-44)街头购物 (45-70)船上议论
二(71)相同的故事第二天在这个镇 上和其他地方重演
合作交流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 作者
及文学常识。

同步完成《伴你学》T1、 2
褡裢窠
沽执拗
停泊 嗤笑
学生补充记录
3.积累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环
、【导学】整体感知 同步完成T3
学生在课本上批注情节 结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2020110118454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20201101184543)

《多收了三五斗》
2、感悟体会旧毡帽朋友的情感变化
局部:满怀希望:摇船犹如赛龙舟
群情愤激:“还是不粜的好”
“摇到范墓去粜吧”
近乎哀求:“能不能抬高一点”“你们行行好吧”
懊丧失望:希望犹如肥皂泡
整体:希望失望愤懑产生反抗意识
五、探究成灾原因,明确主题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
(帝国主义的侵略)遍布各地的“局子”(苛
捐杂税)
向田主交纳地租(繁重的赋税)
投机商“同行公议”
主题: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同为农民的闰土和旧毡帽
朋友有何异同?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相同点:
1.都是江浙一带贫苦农民;
2.都深受三座大山的迫害,命运悲惨。

不同点:
1•闰土是个体形象,旧毡帽朋友是群体形象。

2•闰土麻木迟钝,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祈求祷告上,而旧毡帽朋友则萌生了斗争意识,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

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丰收成灾的社会原因,找出文中的原句。

结合文中结尾“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

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明确这不是个别人的遭遇,同样的故事在持续,到处发生,揭示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全班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八多收了三五斗【学习目标】1、学习并体会运用人物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和塑造农民群体形象的手法。

2、梳理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3、品味小说鲜明的对照手法及其效果。

【学习重点】1、学习并体会运用人物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和塑造农民群体形象的手法。

2、品味小说鲜明的对照手法及其效果。

【学习难点】梳理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知识】“多收了三五斗”是指稻农丰收,多收了三五斗稻米,但没有卖个好价钱,反而赔的更惨了。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是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掺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2.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某某某某人。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埠.()头作gěng()粜.()米沽.()酒呷.()酒斛.()子占bǔ()拗.()不过松xiè()捻.()着懊.()丧踌chú()2、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一个人呷了一口酒,幽幽..地提出疑问。

(2)、“退了租逃荒去吧。

我看逃荒的倒是蛮写意..的。

”(3)、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4)、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课兆..!【合作探究】3、小说从开始到结尾旧毡帽朋友们的心理发展变化经历了哪些过程?结合文中的语言分析。

4、本文的对话语言描写精彩,试结合具体描写加以分析。

5、小说的对照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有人物的语言对照、表情对照、心理对照,还有场面对照。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讲,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凄惨命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小讲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成效。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讲主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梳理小讲情节。

2.分角色朗读,认识小讲人物形象。

3.组织学生讨沦交流,明白得小讲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凄惨命运。

2.明白得小讲中表达出的作者对旧中国农民凄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2.梳理小讲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讲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成效。

难点:1.体会小讲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明白得小讲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存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预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理清小讲情节线索。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讲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讲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摸索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1.结合学生生活体会,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舞学生:同学们谈得专门好,看来大伙儿差不多上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么大家想不想明白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讲«多收了三五斗»。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形。

九年级语文上册 8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8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苏教版

8.多收了三五斗.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条理的进行整理。

(2)对主要人物——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课文中)结合本文,联系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补贴、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多收了三五斗》课前先学1.bù cāo zhì xián tiāo á o bèng zī jiè niù yān gěng课堂探究1.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2.场景:贱价粜米街头购物船上议论线索:旧毡帽朋友的活动,3.愤激-哀求-失望厌烦-鄙视-威吓4.(1)主要性格特征是忠厚老实。

船头的议论反映了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

(2)不是。

一是洋米、洋面大量倾销。

二是米行同行共议。

三是到别处卖还要捐钱。

四是要交租、吃饭、种地。

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无出路。

5.(1)社会原因:奸商勾结、苛捐杂税、地主盘剥、高利贷剥削…(2)课文中的好,“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民。

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

达标检测:1.D 2.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共同的悲惨遭遇对乡村、农民真挚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1)这样写既渲染了丰收景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又渲染暗淡的色彩,预示着主人公命运的不佳,创造了悲剧的气氛。

(2)写出河埠头的脏和乱,为大批农民进镇粜米渲染了悲剧气氛,埋下了悲剧结局的伏笔。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苏教版
8、提问:文章写景“一阵阵的嚷嚷……一叠钞票”。这段写景烘托出旧毡帽朋友的什么心情?
讨论明确:懊丧。在付钱时还要对旧毡帽朋友再刮一遍,可见他们的命运是多少悲惨!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板书设计
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和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自主学习
提问: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讨论明确: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
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提问: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粜米?他们为什会有这种心情?么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讨论明确: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年那样苦。
6、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对话读一读,注意体会旧毡帽朋友说话,先是什么语气,后来转成什么语气。
讨论明确:先是“愤激”,后是“哀求”,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
7、这个“哀求”,反映了旧毡帽朋友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但哀求的结果如何呢?“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命中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是谁注定了旧毡帽朋友的不幸命运呢?在这段对话中,写了造成他们不幸命运的种种原因,大家划出记号,准备讲一讲。
2、文中还有写他们心情的词句,找出来。
讨论明确:“那些戴旧毡帽的……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是写心情的,很急。
3、提问:旧毡帽朋友为什么急着“占卜”他们的命运?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把握,要是有把握,就会高兴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八多收了三五斗(含两套中考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八多收了三五斗(含两套中考试卷)

八多收了三五斗名师导航内容感知20世纪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造成米价大幅度下跌,农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

1932年,中国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下跌,农民更加贫困。

“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

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就反映了这种反常的社会现象。

咬文嚼字1.字音埠.头(bù)糙.米(cāo)粜.出(tiào)短髭.(zī)斛.子(hú)廒.间(áo)窠.(kē)沽.(gū)呷.(xiā)2.多音字3.形似字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剖析:“气也不透一口”形象地写出了农民满怀希望,想知道米价是多少的迫切心情。

“占卜”一词把农民希望与担心交织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出来,用在这里特别能震撼人心,说明农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完全系在粮价上。

2.“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剖析:农民听了米行账房先生的回答“糙米五块、谷三块”时,只说了两个字:“什么!”表现了农民对账房先生的答话感到震惊和愤怒的反映,表现出“旧毡朋友”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使他们无法忍受。

“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讲这个打击把农民震昏了,这是震于耳;“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讲这个打击把农民满怀希望的心震碎了,这是痛于心;“大家都呆了”,讲这个打击使农民吃惊得连表情也呆滞了,这是苦于形。

3.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剖析:这句话表明了洋米、洋面的倾销是米价猛跌的一个重要原因,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与掠夺。

4.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剖析:“各处市镇”“平常而又平常”,强调了这样的故事不只是在一处发生,而是各地天天都会发生。

指出了故事的普遍意义,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多收了三五斗》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时间第周,星期教学内容《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教学要点:学习第三、第四段,归纳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讲读理解第三个场面.1.学生朗读课文——从“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到“船埠头就冷清清地荡漾着暗绿色的脏水”.2.提问启发:是什么原因使那些“相识的”“不相识的"戴旧毡帽的朋友“会饮在同一的河上”?哪些词最能反映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债务丛集,如牛负重的“同一命运”使这些“相识的,不相识的”朋友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了。

“发泄"一词集中表达了他们的满腹不平。

酒后吐真言,他们内心的愤懑和不平像开了闸的河水从胸中奔涌而出,爆发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3.提问启发:旧毡帽朋友在一起发泄对残酷现实的强烈不满:收成好与不好都亏本,“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了哪些办法?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多收了三五斗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8.多收了三五斗第1学时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重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导学过程感悟一、预习
1.网上搜索观看电影《春蚕》《秋收》,了解本课的时代背景。

查阅叶圣陶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读课文一遍,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埠.()头糙.()米投掷.()船舷.()
粜.()米廒.()间迸.()裂髭.()

押解.()拗.不过()殷.红()作梗.()3.朗读课文一遍,划出疑难的字词,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
性格。

二、展示
1.浏览课文一遍,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并说说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用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概括出文章的三个场景。

并明确本文的线索。

3.在粜米过程中,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感情和态度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用简单的语言把它勾勒出来。

旧毡帽朋友:希望
米行先生:冷笑
(结合粜米前、粜米时、粜米后的情节,到文中找出体现其感情和态度变化的词语或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概括)
4.小组讨论交流:
(1)研读人物群像的描写和人物间的对话,体会旧毡帽朋友的性格特征。

船上的议论反映他们什么样的性格侧面?
(点拨:在旧毡帽朋友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典型性格特征而船头议论的内容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他们面对剥削和压迫时,性格中“刚”的一面)
(2)旧毡帽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从课文找,抓住文中语句,有条理的进行整理。


5.组际交流:
(1) “多收了三五斗”本来是好事,好事为什么变成了坏事,农民们为何会遭到如此不幸,其背后隐藏着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2)对主要人物——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课文中为什么不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而用“旧毡帽朋友”一词来写主要人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6.拓展延伸:
(1)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旧毡帽”粜米回家后和家人的对话写一个小课本剧,然后和同学一起表演。

(2)结合本文,联系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免农业税、发放农
业补贴、提高农作物产品价格等政策,谈谈你的看法。

三、反馈
1.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埂记载愤激
B、鄙疑不屑拗不过敞口
C、殷红发泻踌躇
D、山峦腔调将信将疑
2.填空。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写,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表现了作者。

3.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
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1)为什么一下笔就描绘“万盛米行的河埠头?”
(点拨:想一想:万盛米行的河埠头的情景反映了什么?对后面的情节有何作用?)
(2)描绘“万盛米行的河埠头”为什么连用“横七竖八”、“菜叶和垃圾”、“白腻的泡沫”等形象丑陋、刺人眼睛的词语?
学习反思:
《多收了三五斗》
课前先学
1.bù cāo zhì xián tiāo á o bèng zī jiè niù yān gěng
课堂探究
1.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2.场景:贱价粜米街头购物船上议论线索:旧毡帽朋友的活动,
3.愤激-哀求-失望厌烦-鄙视-威吓
4.(1)主要性格特征是忠厚老实。

船头的议论反映了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

(2)不是。

一是洋米、洋面大量倾销。

二是米行同行共议。

三是到别处卖还要捐钱。

四是要交租、吃饭、种地。

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无出路。

5.(1)社会原因:奸商勾结、苛捐杂税、地主盘剥、高利贷剥削…
(2)课文中的好,“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民。

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

达标检测:
1.D 2.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共同的悲惨遭遇对乡村、农民真挚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1)这样写既渲染了丰收景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又渲染暗淡的色彩,预示着主人公命运的不佳,创造了悲剧的气氛。

(2)写出河埠头的脏和乱,为大批农民进镇粜米渲染了悲剧气氛,埋下了悲剧结局的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