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00)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的方向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一)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01学校体育02体育社会学03体育管理04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二)运动人体科学(040302)05体能训练与运动监控06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07运动锻炼的效果与评价08大众健身与体育康复09 运动营养与运动能力(三)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10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1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2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3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5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6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7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8游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0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1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四)民族传统体育(040304)22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23中国武术文化与历史24武术科学化训练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情况
1. 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深入的体育学科知识基础、能熟练开展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研究的高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能够在各类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体育管理部门中担任骨干工作,服务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2. 培养时间:
一般规定为2年,学制为3年;
3. 培养范围:
主要包括专业概论、体育综合素质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育临床诊断与评价课程以及体育训练与指导课程,并且要求学生把握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及科研方面常用的先进技术;
4. 培养方式:
按照学习自主和师生合作的原则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习训练、论文等方式,多媒体讲解和文献检索资料支持,注重研究开发实践势;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较强的概念把握能力:
能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理解并掌握体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
业的理论模型;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深入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当前行业内容,能够从行业内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综合能力、实习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体育管理、技术分析、教学训练等领域有所涉猎;
4. 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体育学术领域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术交流,并能够准确传达和分析体育学术观点;
5. 具有较强的素质修养:
能够认识严格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的眼光,有能力到媒体和社会各类实际活动中学习探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教学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代码: 040301)(一级学科:体育学)一、专业简介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点依托学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他们长期致力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注重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研究方向稳定且有特色,目前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产业和体育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在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管理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三、学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体育社会学2、学校体育学3、体育产业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开课时间(在所选学期内打√)学时/学分备注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学位课公共课自然辩证法√54/2必修8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1英语√√210/5专业课体育社会学√54/3必修12学分体育管理学√54/3体育教学论√54/3学校体育学√54/3 选修课体育科研方法√40/2≥12学分体育统计与SPSS应用√40/2体育心理学√40/2体育文献检索√40/2体育休闲与娱乐√40/2体育经济学√40/2体育保健学√40/2社会体育导论√40/2社会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40/2体育法学√40/2健身运动处方√40/2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40/2体育哲学√40/2奥林匹克运动√40/2体育原理√40/2运动训练学√40/2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40/2补修课程教育学对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导师指定部分补修课程,其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实用版)
目录
1.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简介
2.课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3.课程的培养目标
4.课程的课程设置
5.课程的师资力量
6.课程的就业前景
正文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综合素质高的体育专业人才。

该课程对体育领域的人文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课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文化、体育管理、体育新闻传播等。

通过这些研究领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体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我国体育事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

【课程的培养目标】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熟悉国内外体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体育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
方面的工作。

【课程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文化、体育管理、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如田野调查、社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的师资力量】
课程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国内外知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行业资深人士,他们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课程的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适用专业: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教育训练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和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从2005级开始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3年,其中生源为本科运动训练专业的保送研究生、有突出贡献特批保送研究生、同等学力及跨学科的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跨学科研究生大学本科所学专业与现在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且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经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批准方可提前申请参加答辩。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培育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培育方案

课程名称
选修课程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体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深圳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格式样板-深圳大学研究生院

深圳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格式样板-深圳大学研究生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深圳特区乃至全国高教、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深圳特区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一)学校体育学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结合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革现状,紧扣体育教育的时代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学校体育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学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干预策略;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及组织实施体系等。

(二)体育社会学本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学及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不同阶层、群体的休闲、娱乐和体育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形成的社会学因素;体育非营利组织及社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关系;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公共体育政策与社会环境;培养我国休闲、娱乐、体育管理和产业经营人才的途径和模式等。

(三)全民健身与体质评价本研究方向以提高大众健身科学化、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探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理论与方法。

重点研究:影响人体体质的因素与测评方法;健康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健康教育与促进;体质健康测评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等内容。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二级学科名称: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代码:04030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代码:04030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代码:04030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04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在体育、健康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掌握本门学科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悉本学科学术上的动态和新成就,了解其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四、学习年限1、本学科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批准可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主要在体育教育与训练领域内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掌握本门学科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学术上的动态和新成就,了解其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进行翻译;(三)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体育文化2.学校体育学3.体育运动心理学4.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5.体育社会学6.体育经济学7.体育统计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

学位课程又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程3门计11学分,由学校统一组织开设。

专业学位课程4门计8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指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指定选修课程3门计1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3门计6学分。

各研究方向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5学分,加上教学实践2学分,总共为37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需考试及格方能取得学分,选修课程可通过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学分。

研究生至少修满37学分方能申请学位。

学习年限为2-3年。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9学分)(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硕士生进行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讲授本、专科学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课、训练课和论文写作等。

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至少应完成8个课时的授课工作量或相当此量的其他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1)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为精深的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运动技术技能,在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专业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品行端正,积极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实干精神。

2.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大胆创新。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地、科学地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正确的学术倾向,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至少具备一项以上的运动技术特长。

二、研究方向1.学校体育学2.体育心理学3.体育社会学4.体质健康原理与方法5.体育文史三、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

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毕业学分不低于34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系统理论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个人培养方案,规定本专业研究生精读的人文社会学经典著作,提出阅读目录和考核要求,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集体培养方式,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成绩和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严谨治学、创新务实,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2. 目标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学科视野的体育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4.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体育专业人才;3. 培养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1.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2.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4.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5.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化视野;6.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7.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8.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 课程设置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体育学专业课程:•体育学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与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2.专业选修课程:•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3.科研方法与文献阅读课程:•科研方法论•学术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与资料处理4.实践与实习:•实验实践•实地调研•实习实训5. 培养模式体育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学制为三年。

培养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实践实习。

6. 毕业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如下:1.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2.完成科研项目并通过论文答辩;3.完成实践实习;4.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通过学位论文答辩;6.取得硕士学位。

7. 评价与考核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表现评价:•课程作业成绩•科研项目评价•学术论文评价2.实践表现评价:•实践实习评价•实验实践评价•实地调研评价3.综合评价:•综合测评成绩•毕业论文评价•学位论文答辩评价8. 总结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在体育及相关部门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4、热爱体育事业,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体育史2、奥林匹克运动3、体育基本理论4、体育管理5、体育经济6、体育旅游7、社会体育8、体育新闻9、国际体育问题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年。

原则上用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0.5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1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4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26学分(公共学位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 6学分专业课8学分),选修课14学分。

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76分以上(含76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

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或改修。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五、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讲授、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等,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2学年进行8周的教育实践、实习。

体育人文社会学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培养方案
x
一、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原理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教育、社会文化运动学科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能够在体育、社会文化运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主要培养内容
1.体育起源与发展、体育管理、体育产业及相关理论与实务知识;
2.社会学基本理论、方法论及其运用于体育社会教育、社会文化运动研究的基本技能;
3.文化、社会状况下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及社会文化运动发展;
4.跨文化交流原理、方法、规则;
5.认知心理学、人际传播等传播学原理与技能;
6.地方体育文化、体育节庆历史、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7.体育、社会文化运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等社会经济学技能;
8.当代社会体育管理制度和政策;
9.体育与健康研究方法;
10.体育与公共政策;
11.体育社会学开放课程;
12.毕业现场实践。

三、专业实践
1. 从事体育、社会文化运动研究,探索体育、社会文化运动的社会经济学规律。

2. 参与社会文化运动的策划、实施、推广和服务,推动社会运动的发展,实现社会运动的普及化。

3. 开展关于体育、社会文化运动发展及社会文化环境的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4. 组织、开展社会文化运动的科学实验,从社会文化运动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探索。

5. 开展社会文化运动的学术研究和调研,拓宽体育教育的研究领域。

6. 参与体育社会学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社会研究及实践。

7. 撰写关于体育社会学的论文。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最新版)
目录
1.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概述
2.课程目标与培养方向
3.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4.课程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概述】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主要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目标与培养方向】
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文社会学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技能;
2.熟悉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具备较强的体育文化传播、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
4.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胜任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文化、体育传播、体育产业等模块。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课程发展趋势与前景】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此课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十分广阔,将为我国体育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某一领域的实际工作。

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高等院校大学专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运动实践经验,并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者,也可以报考。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1、采用全脱产学习形式的,学习年限为2年;2、采用在职集中授课形式学习的,学习年限为3年;3、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四、课程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采用学分制。

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程、专业领域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课程设置:(一)公共课程(1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逻辑学36学时/2学分外语72学时/4学分计算机36学时/2学分(二)专业领域核心课程(10-12学分)体育教学方向:体育课程导论54学时/3学分体育教材教法54学时/3学分运动技能学习原理36学时/2学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36学时/2学分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运动训练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54学时/3学分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54学时/3学分运动训练科学监控36学时/2学分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36学时/2学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社会体育学54学时/3学分健身理论与实践54学时/3学分运动处方36学时/2学分运动休闲项目概要36学时/2学分大众体育管理36学时/2学分(三)选修课程(6-8学分)体育课程导论36学时/2学分体育教材教法36学时/2学分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36学时/2学分社会体育学36学时/2学分健身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四)实践教学(6-8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五、培养方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由学校导师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是一门兼具体育、人文和社会学特色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人才需求的增加,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培养目标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体育学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在体育运动和健康管理领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2.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3.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体育管理、体育企业或者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工作;4.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体育科研、体育传媒或者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二、培养体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体育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体育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

2.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实践课程:包括体育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体育管理、体育研究等工作做好准备。

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传媒学、体育营销学等专业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掌握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5.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训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训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三、培养模式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分制培养模式和项目制培养模式。

1.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按照培养计划和学分要求修读课程,通过积累学分来完成学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 体育社会学 √ 54/3 必修12学分 体育管理学 √ 54/3 体育教学论 √ 54/3 学校体育学 √ 54/3 选


体育科研方法 √ 40/2 ≥12学分
体育统计与SPSS应用 √ 40/2 体育心理学 √ 40/2 体育文献检索 √ 40/2 体育休闲与娱乐 √ 40/2 体育经济学 √ 40/2 体育保健学 √ 40/2 社会体育导论 √ 40/2 社会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 40/2 体育法学 √ 40/2 健身运动处方 √ 40/2 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 √ 40/2 体育哲学 √ 40/2 奥林匹克运动 √ 40/2 体育原理 √ 40/2 运动训练学 √ 40/2 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40/2 补 修
课 程 教育学 对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
导师指定部分补修课程
其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心理学 体育概论 运动生理学 必


节 学术讲座 √ 1 ≥2次 专业调查和社会实践 √ 1 论文开题报告 √ 发表学术论文 √ 注:1、考核方式的总体要求:学位课一律采用笔试的方式
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题目
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
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写出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的详细论证)
经导师审核同意
进行论文开题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期中进行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
必须按规定修满34学分
其中学位课20学分
非学位课12学分
社会实践2学分;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论文答辩前应有开题报告和预答辩
系主任签名:
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证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
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
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
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体育社会学
2、 学校体育学
3、 体育产业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时间(在所选学期内打√) 学时
/学分 备注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课 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 √ 54/2 必修8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 √ 36/1 英 语 √ √ 210/5
非学位课可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如笔试、口试、写读书报告、课程论文或考核实验技能等
2、社会实践主要指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
总学时不少于120学时
内容可包括本科专业课、基础课程的讲授、辅导或答疑
指导实验、指导实习
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担任本科生政治辅导员等
自己收藏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学 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专业(代码: 040301)
(一级学科: 体育学 )
一、 专业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对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2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严格把关
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
4.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是提高研究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该环节结束后由所在系分管领导写出考核评语
合格者记2分
六、相关要求
1.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
是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
该学科点依托学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心
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他们长期致力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
注重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
研究方向稳定且有特色
目前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在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产业和体育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研究方案及工作进度、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
供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
所在系盖章:
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备坚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
能在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管理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三、学 制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