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讲义——考点10: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的主要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始石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松土农具。
(2)商周时期:出现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
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铁犁牛耕)(4)汉朝时期: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发明播种工具;东汉时期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至此,我国古代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的成熟,一直为后世沿用。
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⑴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汉朝的⑵灌溉工具:曹魏、唐、宋、明清(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土地制度的演变:⑴演变历程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集体耕种。
②夏商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实质上是国王个人所有〉,也被称做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③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开始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开垦,大量增加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井田制瓦解过程:春秋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①改革代表: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②改革内容: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③直接目的:增加税收④改革影响: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进一步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④战国时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代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⑵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小农土地私有制⑶土地兼并:①原因:(根本原因),土地自由买卖②影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③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9天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9天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记图示】【必背知识】【一】古代农业经济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或火耕)——“石器锄耕”(或“耜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4、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5、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1、手工业(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制瓷和丝织。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
(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2、商业(1)概况: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商业市场和商人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农产品进入市场)→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并广泛流通)→明清(市镇商业兴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2)“市”的发展①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②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③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原先不设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夜市”繁华。
⑤明清:都市商业区繁华。
【三】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中;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总结课件 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 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 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 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史 分期
先秦时期
出现农耕经 济的雏形。 刀耕、耜 耕、牛耕逐 渐推广。井 田制瓦解, 私田出现。 商周青铜手 工业闻名世 界。商朝 “商人”活 跃。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农耕经济高度 繁荣,并已孕 育了新的经济 因素,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 带有向工业文 明转型的趋 势。“海禁” 与闭关锁国政 策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
3 .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
步、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因素。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 学习和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 富。
历史 要旨
小农经济占 据主导地位 并不断发 展,精耕细 作技术日益 成熟;封建 经济得到发 展。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2018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答案】D2、〔2018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以下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答案】C3、〔2018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4、〔2018年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图4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答案】B5、〔2018年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3、商周:少量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发展成二牛一人,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西域的坎儿井(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人力)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领域)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井田制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考点知识整理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技术,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犁耕技术:西汉出现耦犁,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隋唐出现出现曲辕犁。
水利技术:战国秦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汉代关中创造的“井渠”。
灌溉技术:曹魏的翻车;唐创制了筒车和高邮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4)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冶金: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和粉彩。
纺织:汉代开辟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④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XX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XX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之下有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隋唐:曲辕犁2、列举中国古代先进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3、列举中国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或工具。
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4、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怎样评价小农经济?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③规模小、条件简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中国古代在冶金、制瓷、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冶金: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制瓷: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
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缫丝并有了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3、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到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后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简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情况。
西汉开通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清渐趋萎缩。
2019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2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
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
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二、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知识总结
整体架构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重点突破 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 续性。解题规范答案源自表明、说明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 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 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 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 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谢谢观看!
解题技巧
(1)直接对应法
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就能得
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选项通过所学知识
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
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过比较,
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此种情况的答案之间有较强的迷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课件
-3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项目 经济 重心 经济 政策 经济 结构
特 点 经历了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 局不断变化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与“闭关锁 国”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明朝中后 期,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4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5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 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 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 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 运行,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 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 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 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封建时期)经济的基本特点
项目 农业生 产模式 土地 制度 手工业 商业 特 点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 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实行精耕细 作 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 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 式并存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10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对点训练3明代《织工对》中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 于财者,率居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 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 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C ( )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而题干时间为“明代”, 故A项错误;“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体现了 手工业者从雇主那里领取工资,并不能反映依附关系的强弱,故B项 错误;“日佣为钱二百缗”体现了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特点,这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故C项正确;材料与抑商无关,故D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史料2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①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
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②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
K12配套课件
26
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K12配套课件
30
唐朝: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出现“交 子”;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 明代:出现了地域性商帮;江南地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影响: 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政策的制 约,发展缓慢。它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中国向近代工业 文明转变的步伐。 3.因素:国家政局;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等。
K12配套课件
13
3.商业都会的发展
K12配套课件
14
[知识归纳] 用“一、二、三、四”掌握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资 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
K12配套课件
15
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商周时代实行 井田制 。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 均田制 。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K12配套课件
21
(2)不利因素
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6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学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6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学案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微点拨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二、“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三、“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跨考点综合课件
(3)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 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 一条重要通路。 5.古代中国落伍的表现与原因 (1)中国落伍的表现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 ①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 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 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 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1234567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 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 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个荒村,“明初居 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 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 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代京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出现在展示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是
A.街道两旁复古店铺林立 B.城区内建立几处专门娱乐的场所——“瓦子”
C.建立几处专供餐饮住宿的复古客店
√D.建立几处严格分开的“坊”“市”展区
解析 “坊”与“市”分布严格分开是宋代以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
在宋代“坊”与“市”分布限制已被打破,故D项说法有误。
B.到徽商商号当账房伙计
√ D.创办珐琅彩烧制手工工场
解析 材料中“明代的南京”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备选项中“珐琅彩” 是清代的典型手工业产品,与“明代”时间信息不符,故选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0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1)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耜耕;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所以很少使用,仍处于耜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主要耕作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
汉代:铁犁牛耕逐渐普及——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西汉后期又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东汉出现一牛一人的犁耕法。
唐朝: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便于调节耕土深浅,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三国时期,翻车;唐朝,筒车;
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都江堰(李冰父子主持,四川成都平原),郑国渠(郑国主持,关中地区);
秦朝:灵渠(沟通了湘江和丽江,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
(2)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不得买卖和转让。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
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原因及过程: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私田的开垦增加→春秋战国的变法承认了土地私有权(如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土地兼并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威胁封建统治。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
(1)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或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产生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产生的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3)发展:在整个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
中国近代,小农经济逐步缓慢地瓦解,但就全国来看,仍然居于主体地位;
1953~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小农经济消失在农业合作化的浪潮之中。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是鲜明特色(体现在耕作、水利、农技、农时等方面)
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垄断性、封闭性);产品供给官府、军队和贵族,不投放市场。
(非商业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
(水平高)。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区别:
(3)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
夏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垄断一切;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西汉武帝以后:盐铁官营,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直至明朝前期;
明朝后期起: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江南的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家庭手工业始终处于附属和补充地位。
2.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金业主要成就:
①青铜铸造:
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小件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青铜时代)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其中精品。
春秋战国到秦汉,青铜器造型趋于灵巧,纹饰趋于简单,采用了鎏金、镶嵌工艺。
②冶铁业: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春秋时期:出现炼铁和炼钢技术。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开始用煤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两宋: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普遍用焦炭冶铁。
(2)制瓷业主要成就:
商朝: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越窑为代表)和北白(邢窑为代表)两大系统。
宋元:景德镇在宋代是制瓷中心之一,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出青花瓷,这标志者中国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朝: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明中后期在青花瓷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如五彩瓷;
清代发明了珐琅瓷和粉彩瓷,雍正时期粉彩瓷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外销:从唐朝起输往国外,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秦代:制订了管理“市”的法律;
汉代至唐代:设官员加强对“市”的管理,市坊分开(空间限制),按时开闭(时间限制)。
北宋: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打破空间限制),市的经营不再受时间的限制(打破时间限制)。
明清时期: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草市(民间集市):南北朝时出现;唐代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已经具备饮食服务设施。
夜市:唐朝后期,夜市比较繁华。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1)主要的商业城市:(特别注意历代都城)
战国: 诸侯国的都城都是重要的城市,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楚的郢等);西汉:著名的商业城市有洛阳、邯郸、临淄、宛(河南南阳)、成都,被称为“五都”;唐朝: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北方的洛阳,南方的扬州、益州等,广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两宋:汴京(北宋都城,今开封)、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元朝:北京(都城)、杭州(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对外贸易港口);明清:商业城市有南京、苏州等;商业市镇兴起,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称为四大名镇。
(2)著名商帮:
含义: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著名商帮:徽商(徽州、新安商人)和晋商(山西商人)。
3.理解“重农抑商”
含义:“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抑商”就是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表现: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武帝起盐铁官营;明清:政府专卖制度,出台歧视商人的规定,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评价: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维护了封建统治;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表现:明朝:为了打击倭寇,明太祖下令海禁;倭患消除后,政府开放海禁;
清朝:为了打击反清势力、防范列强侵略,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雍正时期一度开放海禁,乾隆时期又恢复海禁,直到鸦片战争前。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