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首先,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主要表现在血腥场面上。
电影中的人物经常使用各
种各样的武器,例如剑、枪、棍、箭等等。
当两个人物进行搏斗时,通常会有大量的血液、断肢飞溅,这些血腥场面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武侠电影中不可分割的元素。
但是,这些血腥
场面并非仅仅为了展示暴力场面而存在,而是在传达电影中人物情感与特质上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武术动作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武术动作的特点是动作优美、
独特、且兼具实用性。
电影中的人物经常使用各种高超的武术技能来进行搏斗,例如“降
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等,这些武术动作强调的是武士精神与武术修为。
同时,武
术动作也是为情节服务的一部分,它们常常用来表达电影中人物心理的变化与情感的高
潮。
最后,情节设定也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情节设定通常
强调人物之间的生与死、仇与爱、正义与邪恶等等,这些情节设定通常是导致暴力出现的
原因。
此外,在情节设计中强调对人性的探索与反省的因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总之,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这一类型电影的特色之一,不仅包括血腥场面,
还包括武术动作、情节设定等多个方面。
虽然暴力成分很高,但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武士精神等元素相结合,丰富了电影的内涵,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价值。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武侠电影中常常出现的暴力场景和美学元素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武侠电影中,暴力美学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暴力场面,更多的是通过对人物性格、情感内核和社会关系的深度探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体现在对武术的处理上。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种特色类型,武术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常常被放大和夸张地展现出来。
在武打场面中,角色们以极高的技巧和功夫进行搏斗,伴随着华丽的特效和精彩的动作设计,将暴力与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不但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更是展现了中国武侠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武侠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具有英雄主义的气质,他们或是为了正义而战,或是为了爱情而战,或是为了家国情怀而战。
在这些角色身上,暴力与美学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视觉享受,更多的是通过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出来。
这种暴力美学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在世界,产生共鸣和思考。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体现在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探讨上。
武侠电影中的剧情往往围绕着爱恨情仇展开,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构成了电影的核心。
在这些情感纠葛中,暴力美学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
通过对情感的激烈碰撞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度探讨,暴力美学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和探寻人性的途径。
在这种情感冲突中,暴力美学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通过情感的宣泄和纠葛,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审美意义。
暴力美学
暴力在电影中的四种表达:客观纪实、唯美写意(浪漫化、舞蹈化、写意化)、游戏娱乐(娱乐化、喜剧化)、变态恶心暴力电影发展史一、1930-1966 文雅而间接的暴力海斯法典二、1967-1979 直接而尖锐的暴力新好莱坞、香港新武侠电影、日本武士动作片三、1980-1990 复杂而多元的暴力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成龙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四、90年代至今昆汀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杀人”系列杜琪峰刘伟强北野武三池崇史冢本晋也吴宇森、北野武、昆汀同:1,内容上,偏爱犯罪题材,集中讲述黑帮、犯罪及警察的故事。
2,时间上,都成名于20世纪80/90年代,吴宇森1986《英雄本色》、北野武1989《一个极其凶暴的男人》、昆汀1992《水库狗》3,影响上,都引领着新一代的暴力美学潮流。
4,性质上,都属于商业片,但自主性较强,有自身艺术特性。
5,背景上,不是正规科班出身,对视听语言掌握或自学或底层实践开始,异于电影学院学生。
异:一、民族或时代的文化积淀:吴宇森: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侠义精神焦点始终是男性间肝胆想照的友谊伦理美学北野武:日本崇尚自然的唯美主义和血腥暴力菊与刀交织的悲哀的美快狠的暴力方式昆汀:消费、通俗文化时代解构权威娱乐化游戏精神感官刺激与形式愉悦北野武受本国导演(黑泽明、深作欣二、大岛渚)影响更多,有鲜明日本特色、吴宇森和昆汀更多杂糅中西方经典,吴宇森更多继承中发扬,昆汀却是在拼贴中解构。
二、大相径庭的叙事特征1,叙事视角均以全知视角,擅长以纵横捭阖的概括能力,灵活多变的讲述手段,丰富多彩的叙事层次,灵活自由的焦点转换,避免了作者的主观强加的可能。
①主人公确立●∙吴宇森主人公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孪生英雄为友情拼杀,为职责、尊严、荣誉而战极少涉及男女爱情与社会形势半神形象善恶有报结局平行交错的叙事风格。
●∙北野武永远只关注一个人的世界,围绕一个硬汉固定形象而存在。
绝无英雄化的造型和美丽,缺乏对胜利与男子汉气加以确认的表象。
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摘要: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中暴力美学理论的阐释,分析并总结产生暴力美学的心理来源,梳理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历程,挖掘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意涵,进而讨论暴力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价值。
關键词:暴力美学;暴力电影;审美心理一、绪论近年来,“暴力美学”常常作为影视、游戏的热门标签,这一词汇频繁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对于暴力的审美意涵从何而来?暴力美学又是如何在电影艺术中影响着我们的观赏体验的?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与目的。
二、暴力的美学(一)什么是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是一种为迎合感官体验而将暴力以美学方式呈现的表现手法,常用在影视艺术表现中。
与传统美学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观念不同,暴力美学是一种来源于暴力文化的“审丑”视角。
暴力美学作品会以夸张的刻画手法、韵味深厚的画面和奇思妙想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但多数观赏者不会对不适而是得到满足的观赏体验。
(二)暴力美学的美感来源对暴力产生舒适满足感的心理源于每个人的潜意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我们人格中包含的“阴影原型”标志了人最基本的动物属性。
暴力是动物必要的生存手段,是生物进化的要求。
荣格认为暴力倾向会受到自己与社会的压抑,但始终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的本能。
这解释了我们看到电影暴力场景会感到爽快的原因,它是对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进行一种宣泄。
经过艺术化加工,暴力成为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既满足潜意识中的阴暗释放,又引发观者对暴力和人性的思考。
三、暴力美学电影(一)暴力美学电影发展历程暴力美学的本质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趣味和电影形式的探索。
这种电影风格起源于好莱坞,在香港走向成熟,又转回西方电影学界。
总体看来,暴力美学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①暴力美学的萌芽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西方年轻人带动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社会情绪及文艺浪潮。
此阶段内的新一代独立电影人引发了“新好莱坞式”风潮,对暴力元素的运用愈加大胆,并逐渐赋予艺术化加工,夸张的刻画、慢镜头拍摄手法也在此阶段内探索而来。
论《檀香刑》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
论《檀香刑》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作者:王红丽吕颖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2期摘要:《檀香刑》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暴力书写的代表作品之一,文本通过对酷刑的描写以及对酷刑实施过程中人物本性的揭露,描绘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暴力世界。
莫言以作家的“大悲悯”来雕塑这些酷刑,使作品饱含了某种深层次的审美意味。
文章试从暴力美学视角出发揭示作品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
关键词:莫言《檀香刑》暴力美学暴力与美学的衔接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初,“暴力美学”并不是一个被广大学者接受的严格的理论术语,而是作为一种遵循从某种形式感觉出发而形成的批判术语。
而后“暴力美学”这一专有名词在美国出现,香港导演吴宇森把这一美学范畴带入到电影行业。
之后,对于“暴力美学”的电影批评逐渐增多,“暴力美学”的概念似乎也成了一个电影艺术的专用批评话语。
在我国,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涉及“暴力书写”的作品也变得越来越多。
暴力美学的范畴也逐步从电影行业转移到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中来,在这其中,伤痕文学以来的众多作品首当其冲,特别是当代作家莫言,其作品中多有涉及“暴力的书写”,无论是从话语描写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描述的角度,都是对“暴力美学”这一范畴的完美阐述。
“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话语,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暴力”通过形式化、社会化手段改造后,本身的攻擊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甚至于被应用到一些正面人物的身上,通过对其实施暴力的描写来隐匿暴力的侵害性;另一种是直接地描述暴力过程以及展现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
这种描写虽然在表面上呈现一种暴力的场面,但是经过了作者的渲染,反倒呈现出了一种美感,进而又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便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作。
本文拟从《檀香刑》的形式化、人性化暴力美学书写角度,对其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进行解读。
一、形式化的暴力美学书写暴力美学的形式大多与电影艺术有关,往往是把暴力或血腥感十足的场面变成纯粹的形式感。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谷青 ①(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摘要: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更,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不仅局限于纯暴力,更多的是用暴力来推动剧情发展,给电影观众提供一种假想的心理满足。
并起到传播和引导积极正面情绪的作用。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拟真性V i olence Aestheti cs i n M ov i esG U Q ing(College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 rt,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Zhuzhou Hunan412008,China)Abstract:W ith the change of s 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 ound,vi olent aesthetic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movies.Not only is pure vi olence used in aesthetic vi olent movies,it is used t o devel op st ory and t o give movie audience an i m agined p sychic satisfacti on.The ex pansi on of affir mative active e moti ons is desired after vi o2 lent movies.Key words:vi olence aesthetics;movies;se m i2realistic 一 暴力美学的定义及源流“暴力”二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一,阶级斗争和政治活动中使用的强制力量”,“二,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权利的强暴行为”。
[1]暴力是因为个人或群体受到侵犯时,用行为表达出愤怒和反击。
浅析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电影中的表现差异
浅析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电影中的表现差异
暴力美学是指在电影中使用暴力手段来表达美学效果。
在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表现差异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东方电影中暴力美学强调情感和哲学。
不同于西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常是为了卖座和娱乐观众,东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更多的是探讨人性、伦理和道德等深刻的问题。
例如,日本电影中的刀剑客战斗场面常常非常血腥,但却可以引发观众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2. 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更加直接和露骨。
西方电影以其直接和露骨的暴力美学而著名,有些电影甚至可以称之为“血腥暴力电影”。
例如,电影《黑帮大佬》中的暴力场面非常血腥和真实,使得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暴力的残酷和恐怖。
3. 东方电影中暴力美学通常更加含蓄和克制。
东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表现常常更加含蓄和克制,而不是直接呈现给观众。
例如,中国电影中的功夫动作场面往往被视为一种含蓄的暴力美学表现,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力量和技艺,而非直接看到暴力的残酷。
总之,东西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表现差异很大,从而使得东西方观众对同一场面的感受和反应也不同。
中国武侠电影中冷兵器影像的暴力美学
科学 家康 纳德 ・ 洛伦茨 在其著作 《 论侵 犯 》中曾阐述他 的
观点 ,他认 为人类对 自己的 同类 有一 种先天冲动 的侵犯 行 为 。他还 从进化论 的角度对此进行 分析 ,并认 为存在 “ 尚 武 的激 情” ,这使一 些人会成 为丧 失一种理性和道 德约束 的激 烈的挑衅者。他 认为人类 先天具 有的这种侵犯 性与弗 洛伊德 的本我的本能一样 ,一定要找一个发泄的机会 。“ 而 事 实上 ,男性体 内确 实存在一种 “ 男性荷尔蒙 ”的化学物
是 因 为 这种 暴 力 有市 场 , 有人 们 生 理 和 心理 的基 础 。 首 先 ,对 暴 力 的 崇 尚 是 人 作 为动 物 的 一 种 天性 。 生 物
道 家的 “ 天行道 ”观 念 ,儒 家的 “ 替 修身 ”、 “ 仁义 ”和
“ 信 ”观 念 ,还 是 墨 家 的 “ 诚 勇往 直 前 ” 、 “ 难 而 进 ” 知
片 中,一直把 银幕 上的一 切又 当成现 实 。”。 还认 为 , 他 因为影 片观 赏中这种现 实与梦 的融合 ,使观众产 生 了犹如 “ 白臼梦 ”的幻觉。武侠 电影 中各式 各样的冷兵器 和精彩
“ 惯例 系统” ,甚 至在一部 武侠 电影 中摒弃任何暴 力表现 元素 的企图都是徒 劳的 。无论是对擂 台 比武 、比武招亲 、
舞 狮 子 抢 绣 球 的 “ 技 ” 文 化 的 表 现 ,还 是 在 伦 理 道 德 支 竞 撑 下 引 发 的 一 系列 关 于 复 仇 、 报 恩 、 夺 宝 、 争 霸 等 暴 力 打 斗 ,都 在 情 节 和 视 觉 上 无 法 回 避 对 暴 力 的 展 示 , 甚 至 因 为 “ 事 动 机 ” 的 合 情 合 理 ,观 众 在 心 理 上 渴 望 这 种 “ 叙 暴
电影暴力美学
电影暴力美学摘要: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更,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不仅局限于纯暴力,更多的是用暴力来推动剧情发展,给电影观众提供一种假想的心理满足。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北野武;吴宇森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暴力美学的含义暴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和欲望,自人类产生就潜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心理上表现为对力量的崇拜与对死亡的恐惧,外化为打的形式感决定的。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发展成熟,后又传入香港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
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二、日本、香港为例分析不同地区电影导演作品风格特色。
1.日本暴力美学电影以导演北野武为例进行分析。
日本是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既有较强的傲性又有极强的奴性还有一种非一般的残忍,同时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其民族爱分析反思的特点,在电影拍摄中有所体现。
日本的暴力美学总体上体现为冷静式的暴力,主要风格以表现绚丽的画面,冷酷的现实和冷静的人物性格为特点。
代表人物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由他执导的影片《花火》,《玩偶》都是以清新优美的画面布置人物的周围环境,然后以催人泪下的故事营造凄美的氛围,暴力成为展现人性美的手段,于残酷的外在形式下表现人物内在的真善美.形成了一种“残酷的美”。
北野武喜欢自编、自导、自演,作品比较感性,多是讲述主人公如何为了生存而奔命,对话不多,对主人公的内心与现实的碰撞有着细腻的描写。
北野武的电影大都生活化,使观众融入到剧情中,产生既害怕发生暴力又能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且希望主公最终用暴力解决一切的复杂心态。
“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期,以冷酷著称的北野武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增添了一丝伤感”,《花火》就是此类型的代表作。
浅析中西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浅析中西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暴力是人的本能,是人类在自然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手段,是保护自己、获得食物、获得配偶及保护后代的一种必然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人类的很多艺术都是起源于本能,食物的需求孕育了美食艺术,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捕食的本能演变为现代的体育运动,而暴力也在艺术尤其是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土壤。
一、暴力美学美学论述的是美和美的事物。
将“暴力”和“美学”结合在一起,可源于古希腊时代,暴力美是对人类力量的肯定。
暴力是人的一种本能,佛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有着一种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的“双重”特性,而且不相互排斥。
暴力一直遭到大众的厌弃,因为人们渴望和平生活。
然而,表现暴力的文学却很有市场,从《水浒传》到民国时期兴起的武侠小说热,可见一斑。
现代社会中,“暴力”的字面意义中包含了不公正时的反抗或者利益的争夺。
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导致生理上的抗击。
生理上的获胜或最终结果的优势宣泄了冲动,产生心理上的快感。
这种快感表就是暴力所带来的美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香港吴宇森等导演发展并成熟起来“暴力美学”动作电影,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的艺术形态,并形成“暴力美学”的定义。
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电影中,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
吴宇森使得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从全新的角度审视暴力:武打动作、刀来剑去、杀戮枪战,都可以形式化地展示出来,给人纯粹的审美上的满足。
它的内在审美态度是一种游戏的审美态度。
暴力电影中的摒弃表面社会评判和道德劝戒、动作的诗意浪漫化、形式上极度夸张等一系列的变化是在香港完成的。
《英雄本色》、《新龙门客栈》、《变脸》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性作品。
暴力美学其实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它意味着电影不再提供社会楷模和道德指南,也不承担对观众的教化责任,而是只提供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
中国武侠电影对魏晋风度与美学精神的承继
572021武侠电影作为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历史与美学观念的电影类型[1],在一代代电影导演的想象下,创建了属于中国独有的影视表意模式和艺术风格,有着其他类型影片无法逾越和企及的高度,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类型影片。
武侠电影中每每讲述着游走于江湖与庙堂间的中华侠客武士的传奇故事,并内嵌着创作者(导演)对“侠客”历史性的读解,对侠义伦理、人格品性,精神气度的探讨,构建起关联现实的想象性侠客美学。
所谓侠之美者既要有史学或文学著述里的阳刚之气、武德之境、信义之本、逍遥之风,也要化身为假定叙事空间内的形象符号,成为投射创作主体对生命的关注、对个体意识的觉醒、对美学精神的现代性阐释。
在武侠电影世界里,中华武功和侠义精神尽显风采,得到新的艺术展现和传承。
[2]文章试从历时性维度梳理武侠电影意境营造、审美样式、创作主体的精神范式与人生追求,探索中国武侠电影内蕴的魏晋风度及魏晋美学与武侠电影美学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一、人生态度的渐显与魏晋精神的追索中国武侠电影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作品有《车中盗》(1921)、《女侠李飞飞》(1925)。
名噪一时的《火烧红莲寺》(1928)的类型化创作,成为滥觞初期武侠电影形态成熟的标志,它的成功不仅因为其故事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手段异想天开,还在于导演张石川捕捉了彼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情境与人民渴望英雄的出现,以侠之“大义凛然”“除暴安良”的想象重构社会秩序。
同时,这部系列武侠电影以类型化、风格化的创作,将商业诉求与现实社会民众心理期待结合,开启“神怪武侠片”的初创时代。
即便之后有学者对这类神怪表达做出尖刻的批评,但从社会现状和文化传统的角度看,与汉魏之际以方术为基础的“道”的思潮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神奇诡谲、绚丽多彩的意象世界和浪漫飞扬的想象一样,虽并不具有多少进步的政治意义,但是与彼时推动艺术的浪漫精神,对自然自由人生的追寻以向“道”回归的方式的一种历史延续。
浅论暴力美学
浅谈暴力美学----以暴力美学电影为例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
它主要在官感上,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
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
今天我就来浅谈暴力美学这个有点奇怪却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一什么是暴力美学那到底什么是“暴力美学”?如果要探源的话,“暴力美学”一词最先出现在对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作品的评论中,吴在拍摄动作片时擅长利用慢镜头、音乐、鸽子、羽毛等美化暴力镜头。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郝建将“暴力美学”定义为“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
“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
”。
如果我们从动作片、枪战片、战争片这类类型电影来看,“暴力美学”的版图会更加的广阔。
二暴力美学为何为出现暴力美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很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了它的出现。
1. 从心理原因上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暴力情节是与生俱来的, 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消解或消失, 在我们这样一个和平而且法制化的社会中, 人类的这种暴力的欲望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能够进行私人的决斗或者通过国家战争这样一个暴力机器或者其他法律所不允许的形式宣泄出来, 因而暴力的压抑很难得到充分的释放。
暴力美学电影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样一个空白, 电影中情节可以随意编排,极尽曲折血腥, 故事延伸至遥远的史前都是可以的。
大到场面宏阔的古代特洛伊战争, 绞肉机似的二战, 惨无人道的屠杀, 小到杰森斯坦森超人般打斗, 黑帮的聚众斗殴,人们利用电影这种媒介都可以如实地或者夸张地再现这些暴力场景,观众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内心压抑着的暴力情结与电影制的现实产生共鸣, 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 主观意识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深入进去,。
主人公的每一次打斗或者战争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在无形之中使观众产生一种心理观照,暴力的压抑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减压释放。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中国武侠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其中的暴力美学更是备受关注。
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并非只是简单的血腥场面和打斗动作,更重要的是在暴力表现中体现出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武侠电影的特点、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一、武侠电影的特点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电影的一种风格。
武侠电影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背景设定多样,有的设定在古代,有的则设定在现代;二是以武术为主题,展现武功高强的武侠英雄形象;三是以侠义精神为核心,强调侠客风度和正义情怀;四是注重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快感。
这些特点使得武侠电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也是中国电影中的一种独特类型。
二、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武侠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打斗场面的表现武侠电影中的打斗场面是暴力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各种武术动作的展示和对打斗场面的精心设计,观众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快感。
在这些打斗场面中,不仅有武术高手的对决,还有武器的运用和环境的利用,场面异常精彩。
这种暴力表现通过动作的精准和美感,塑造了武侠英雄的形象,展现了其非凡的力量和超凡的技艺。
2. 血腥场面的展现武侠电影中的血腥场面也是暴力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打斗中,有时会出现大量的血腥场面,尽管这是残酷的表现,但却能够凸显出武侠英雄们的坚韧和勇气。
血腥场面也反映了武侠世界的残酷和残酷现实,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刺激度。
3. 视觉效果的塑造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还可以通过视觉效果的塑造来表现。
包括对场景的精心设计、服装的搭配和色彩的运用等,都可以通过视觉效果来塑造出武侠世界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视觉效果的表现,暴力美学得以更加立体和深刻地展现,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中国武侠电影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武侠电影以武功、侠义、情感为主题,其中的武术打斗场面更是成为电影的一大亮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如何体现的。
在武侠电影中,往往有大量的武打场面,主角和反派之间的激烈战斗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这种战斗场面往往包括精彩的武术动作、激烈的打斗对决和血腥的伤亡情节,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电影通过激烈的打斗场面来展现暴力美学,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战斗场景,在舞台上的刀光剑影之间展现了武侠的激烈冲突。
有的电影则通过暴力情节和血腥画面来表现暴力美学,比如电影《英雄》中的屠杀场面,通过精美的视觉效果展现了战斗的残酷和残忍。
无论是怪异的武功、恶搞的打斗还是惊险的追逐,都是武侠电影中暴力美学的重要元素。
暴力美学的存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一种让人感到震撼和刺激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
也有人认为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过于强调情节的血腥和暴力,容易引起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暴力美学在武侠电影中的表现方式、程度和对观众的影响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武侠电影中的武功、侠义和情感,源自中国古代的武士精神和英雄传说,这些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和展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侠文化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因此暴力美学在武侠电影中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展现。
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也需要审慎对待。
在表现暴力美学时,电影制片人需要兼顾观众的观影需求和社会的价值观念,避免过度强调暴力情节和血腥画面,否则可能会触犯观众的情感底线,引起不良社会反响。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中国武侠电影也越来越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所展现的暴力美学,即以武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美学体系。
中国武侠电影的暴力美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神笔马良》和《铁齿铜牙纪律队》等作品。
但是,真正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文化符号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武侠电影新浪潮”。
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以《武林外传》、《大闹天宫》、《破坏之王》等作品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快节奏、剧烈动作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暴力展示,它是一种由暴力、美学与叙事性三个要素构成的符号体系。
首先,暴力是武侠电影中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影片中的角色常常使用各种武艺和兵器进行搏斗,从而引发猛烈的暴力场面。
这些场面在形式上既有真实的表现,又有夸张的元素。
例如,铁腕托马斯之所以如此惊人的力量是因为他的拳头中藏有数十枚子弹,霜天大侠更是可以吸取敌人的气息变成蝙蝠,以此来躲避攻击。
其次,美学是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片中的武打场面常常通过符号化手段来展示出华丽的动作,这是武侠电影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少林寺》中释永信的黑虎掏心和陆小凤的西洋剑法,在动作的展现上细节极其精致,动态优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最后,叙事性是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电影中,暴力行为的展现不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视觉享受,更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角色性格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不是毫无意义、盲目的,而是在故事情节和角色设计的背景下担负着重要的叙事功能。
总之,在中国武侠电影中,暴力美学是不可忽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暴力、美学与叙事性三个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武侠电影特有的符号体系。
它既可以满足观众对暴力视觉的需求,又可以表达出跨越时空的文化独特性和人类精神追求的共同点,是中国电影文化的宝贵财富。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随着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和不断的变革,暴力美学已成为其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暴力美学是指将暴力表现和美学结合的一种表现方式,既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又能够表现出电影导演的个性和创意。
首先,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常具有很高的视觉效果。
电影中的打斗场面经常会采用缓慢的快门拍摄、慢动作和多重镜头等技巧来增加其视觉冲击力。
例如《英雄》中的长空对决和《卧虎藏龙》中的天河大战,都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出更加壮观的视觉效果。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服装、武器和场景的选择也非常讲究,以保证整个场面符合观众对于武侠电影在审美上的要求。
其次,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常具有很高的情节张力。
电影中的暴力场面往往代表着电影中的关键情节,例如《倩女幽魂》中的护花使者之战和《霸王别姬》中的宝莲灯之役。
这种暴力美学在加强电影的情节张力和节奏控制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这些电影的经典情节之一。
第三,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艺术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
电影中的武术元素和哲学思想时常通过暴力场景的表现而展现出来。
例如《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单手五指山和《少林寺》中的僧侣修习武艺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
总之,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独特之处。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的表现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于增强电影的观赏体验,弘扬中国文化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影中的暴力:形式与功能
电影中的暴力:形式与功能电影中的暴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出现在各种电影类型中,包括动作片、恐怖片、犯罪片等等。
电影中的暴力常常被用来展示人类的原始本性,或者是描述社会中的黑暗面。
下面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从电影暴力的形式与功能两个角度去剖析这一现象。
一. 形式1. 血腥暴力血腥暴力是电影中最为常见的暴力形式之一,它通常涉及到人物的死亡、流血等等。
这种形式的暴力,能够引起观众的紧张感,增强电影的视觉感受。
例如《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把医院炸毁的片段中,被炸出来的废墟和烟雾的随着音乐的节奏,衬托出了“小丑”的嗜血、扭曲的人性特征。
2. 戏剧性暴力戏剧性暴力是指表现暴力的过程中,制造出一种美学美感的效果。
例如,《叶问》中叶问和日军鬼子交战的场景,整个场景对于战斗精神的塑造以及中国传统功夫的宣传都有积极作用。
3. 心理暴力心理暴力是一种更加隐蔽的暴力形式,它不涉及肢体上的痛苦,而是会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压迫和困顿感。
例如《致命魔术》中的剧情,由于主人公之间的竞争和互相陷害,造成剧情发展至最后,主人公们都精神崩溃,整个电影由此带来了心理上的刺激。
二. 功能1. 突出故事主线在电影中,暴力情节往往是表现角色性格的手段之一,他们能够突出电影的主线,具有极高的戏剧性。
例如《教父》中的暴力场景,尤其是根据黑手党家族求助的“教父”维托·高尔多涉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角的决断力和革新决心提供了很好的表现空间。
2. 强化电影风格暴力情节在电影中往往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视觉方面,还体现在声音、音乐等各方面。
在电影创作中有很多导演擅长营造极具魅力的暴力场面。
例如《剪刀手爱德华》中,情节的铺垫超出了奇幻的领域,主题源自于社会的不同态度,场景和人物表现也为暴力情节的呈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 反映社会现实电影暴力也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现实。
例如《暴力街区》中,剧中角色们的暴力行为出发于社会阶层的差距和种族歧视,这些都是电影中反映现实社会的主题,所以可以看做是一种观察社会现状和文化路径的方式。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民族形式”及其伦理基调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民族形式”及其伦理基调作者:冯庆来源:《艺术评论》 2018年第3期[内容提要] 香港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范式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经验的视域融合、亦即“经验史”的视野当中得到理解。
作为20世纪武侠电影宗师,张彻显著地借鉴了传统小说戏曲艺术的诸多表现形式,呈现英雄舍生取义、浴血拼杀的场景,凸显其纯良、不羁、血气充沛的“男性气概”,使之融合到古典的“义”之伦理秩序当中,使得香港电影一度找到了一种能够直接与世界对话的“民族形式”,为当代“暴力美学”的影像叙事提供了应当时刻回顾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张彻;暴力美学;正义;民族形式;男性气概一、进入香港电影暴力美学的经验史视角在《战狼2》的票房奇迹迸发之际,一系列针对中国电影中的暴力情结的问题一再涌现。
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中国的票房及其携带的爱国热情需要靠动作片——准确地说,需要靠银幕上的“暴力美学”——来提供最为稳固的保证?暴力的影像表达与中国的“本色”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今天应当用什么方式去体察、解读中国式的“暴力美学”?提及“暴力美学”,不得不承认,好莱坞才称得上是登峰造极。
然而,若要追溯这种美学的发展史,华人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具有实质性的奠基地位。
的确,在香港电影的历史中,举凡经典作品,往往都有着浓重的暴力色彩:无论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还是徐克的《笑傲江湖》《倩女幽魂》,都致力于营造各式各样的超出日常经验的暴力世界。
这种电影美学往往体现为两个超出日常经验的维度。
其一,是物理上的“反日常”:暴力美学为主导的电影整体上摆脱了由牛顿力学的经典体系所限定的日常物理逻辑,通过特技和蒙太奇手法营造一种新的力量景观;其二,是道德伦理上的“反日常”:相比起现代世俗生活的价值观而言,无论是主题上的“江湖”和“神怪”,还是内容中的“法外之徒”与“怪力乱神”,都呈现出彻底的“陌生化”效果,以至于后人往往会将这种暴力美学称作“浪漫主义”,视为直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影像的奇观对立面,是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填补现代日常生活秩序的“白日梦”和价值创制。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中国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之一,其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镜头运用、动作设计和情节构造三个方面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中国武侠电影在镜头运用上经常使用慢动作、快剪辑和特写等手法来增强暴力场面的视觉冲击力。
慢动作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斗殴的每一个细节,让暴力场面更加生动逼真。
快剪辑则可以通过迅速的切换镜头来展示战斗的激烈和紧张,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特写则可以突出暴力场面中的关键动作,让观众更加关注主要角色的情绪和动作。
在动作设计上,中国武侠电影注重动作的美感和技巧。
武侠片中的动作设计通常追求精确而流畅的动作,注重细节和节奏感。
在斗殴场面中,武侠片中的拳脚擒敌、借力打力、兵器对决等动作设计都经过精心编排和排练,使得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感受到视觉上的美感和技巧的完美呈现。
武侠片中的动作设计常常使用特殊效果和道具来增加场面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例如使用线绳和飞针等特殊道具来制造出独特的打斗效果。
在情节构造上,中国武侠电影常常采用暴力情节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手段。
武侠片中的暴力情节通常与荣誉、正义和决斗等价值观相结合,通过武术高手之间的较量来展现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
情节中的引爆点通常是一场大规模的斗殴或战斗,例如主人公与反派势力的大决战,或者是主人公为了保护族群的尊严而与敌人展开的一场生死决斗。
这些暴力情节的发生常常是剧情发展的高潮部分,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情绪上的高涨。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过独特的镜头运用、精心设计的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构造,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这种暴力美学不仅能满足观众对刺激和快感的需求,同时也传递了中国“侠”的精神和价值观,彰显了正义与勇气的力量。
探析暴力美学在当代影片中的运用
探析暴力美学在当代影片中的运用摘要:暴力美学现在是电影中非常流行的词语。
本文从暴力美学的概念、暴力美学在影片中的运用、暴力美学的作用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暴力;美学;现状;影响现如今,电影中血腥场面、暴力场面越来越刺激人们的感官系统。
暴力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行为,似乎在人类的视觉媒体—电影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因此,电影中暴力美学也就应运而生,“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牛马不相及的概念,其中内在却存在着很深刻的,成为现在电影中非常流行的词语。
一、解读暴力美学所谓电影美学,就是美学原理在电视、电影领域的运用,暴力美学是电影中的语言,在向观众表现暴力的基础上运用美学的原理以及导演的美学修养,加之美学的因素,把暴力美化,使观众在视觉上可以接受导演们所表现出来的暴力感。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具有电影史意义的叙述风格形态,主要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性的暴力行为。
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观众欣赏的程度。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感,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被大大减少。
在一些电影中,实施暴力的人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
二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展现给观众赤裸的暴力镜头。
以上的两种暴力在影片中表现的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因此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表现也是大不相同的。
暴力是人的力量的一种表现形态,但人的力量不都是暴力,暴力以外存在更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形式的力量。
例如,有时人的力量可以通过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展示出来,展示过程中,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划分是清楚的,给人比较纯粹的美学上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5
第2卷第1期 文化纵横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打设计以及奇观场景布设过程中,加之丰富想象而使其独具特色,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暴力美学。
武侠电影将暴力与美学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暴力美学这一新的概念。
一、武侠电影与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在中国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通过感官刺激将动作场面采用特技手段进行处理,并且将原本暴力而又血腥的一些镜头进行了艺术性处理,从而促使观众产生一种良好的影视体验,后现代色彩非常的鲜明。
暴力美学属于审美新思潮,英雄主义对其影响较大,反权威、反经典,而且追求自由和独立。
本质上来讲,暴力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二者存在于不同体系之中,后现代主义逻辑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被受众广泛接受的暴力美学。
事实上,人类对力量或者暴力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古代中国对力量以及暴力的崇拜催生了中国功夫。
智慧的先辈们通过对自然的模仿以及对飞禽走兽和山水植物的观察,创造出多种武术招式和套路。
在中国武侠电影中,中国功夫和武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暴力美学的主要元素,同时也萌生出更多新的审美体验。
一方面观众可通过观赏中国功夫以及武术招式来有效消解传统的纯暴力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感受通过观看武侠电影而逐渐消解。
随着电影内容和情节的递进,其感染力非常的强,广大观众会与武侠角色共鸣,并且随剧情的不断推进而产生为正义而战的豪情。
实际上暴力美学并非表现暴力,而是为了展现其“美”的一面;暴力仅是表现美的手段和方法,在中国武侠电影作品中使用暴力应当坚持道德准则,即侠义精神。
二、暴力美学在武侠电影中的表现(一)影像展示
中国武侠电影以侠客风格为主线,如果想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侠义,电影影像展示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比如,影片中的一些武打动作,视觉冲击性加强。
在影像展示过程中,导演采用特殊的镜头和色调控制手段,在影片中融入特技,表达出导演的“暴力”风格。
中国武侠电影被广大受众所喜爱,原因在于其电影特技、镜头的独特应用。
以徐克导演的《蝶变》为例,采用特效创造出新的武侠世界,不再是以往的刀剑江湖。
在该电影开始时,通过一段低沉的旁白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残酷而又诡异的武林世界;同时,通过电影特效创造出诡异的影片效果,凸显蝴蝶杀人事件的诡异性。
《蝶变》是徐克导演武侠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其将丰富的想象注入影片之中。
虽然其展示暴力美学的方式曾一度遭受到批评,比如认为剧情构思不精练、在交代故事背
景和情节方面耗费的笔墨太多以及影片节奏过于缓慢和内
容太过复杂等,仅仅在电影的后半段才有观众比较期待的武打场面等,但是人们不可否认的是《蝶变》使徐克导演闻名影坛,并且为香港电影界带来了新的生机。
自此,中国电影的表现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暴力美学也可以通过影像展示的形式来体现。
(二)技术特效
国内武侠电影中的很多武术和功夫动作场面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导演比较青睐技术特性的应用。
电影特技的应用,可以使武打场面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精彩的武打招式展现出一种神话般的艺术效果。
比如,“水上漂” “无影脚” “降龙十八掌”和呼啸的剑气等,其效果均得益于技术特效。
从实践来看,中国武侠影视作品中的特技基本上都融入动作之中,并未安排太多的血腥打斗场景,而是将其转化成一种奇幻、类似舞蹈的感受。
目前商业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电影特技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电影的收视率以及卖座率。
通过特技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延展其情节模式。
在中国的武侠电影中,技术特效对暴力的渲染并非凸显其血腥,而是深层次地消解暴力。
电影特技与暴力美学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技术特效可使其暴力深度与广度得以扩展,并且增强暴力血腥的艺术性处理,这些暴力美学风格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影特技的发展。
(三)场景处理
通过对电影武打场景的有效处理,可以产生奇特的视听感受,将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成功转移到视听刺激上来,在满足观众视听享受的基础上实现消解暴力之目的。
在处理武打场景时,实际上借鉴了奇观的电影理论,而且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较大,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的叙事型电影。
无论是视觉刺激还是听觉刺激,都使得观众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暴力,尤其是电影制作人应当准确拿捏和把握暴力美学元素的应用分寸,尽可能避免向公众输入错误的价值观。
观众也应当端正观看电影的心态,理性看待暴力,减少伤害。
参考文献:
[1]敖玮婧.暴力的不同展呈——新世纪中美电影暴力美学形式与内
涵刍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7).[2]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48.
[3]吴超.试论中国武侠电影冷兵器影像符号的视觉流变[J].北京电
影学院学报,2011(4).
[4]贾磊磊.消解暴力——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
2003(05).
摘 要:暴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是一直客观存在的,而暴力美学是在现代派艺术与电影艺术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
本文先对中国武侠电影与暴力美学的相互关系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武侠电影对暴力美学的表现,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暴力美学;武侠电影;内在关系;表现;研究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1-0175-01
探析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刘冰霜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作者简介:刘冰霜,女,汉族,安徽宿州人。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