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景物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青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概,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概夸张地势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 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隐秘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爱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①开头出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谢,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
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②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
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爱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①(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三章“景物抒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名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歌的解析,学生将领会古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庐山瀑布、钱塘湖等图片,让学生对所学诗歌的景物有直观的了解,引发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诗歌的背景、作者、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笔下的景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景物形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2. 内容:(1)诗歌背景及作者(2)景物描绘手法(3)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2.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一、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1. 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黄河”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景物,又暗示了时间、生命等深层含义。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高考广东卷) 年高考广东卷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
复习: 复习:古诗中的事物形象鉴赏方法 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 ①鉴赏的依据 事物形象的自然属 性(事物特征)。 事物特征)。 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 ②鉴赏的角度 事物形象的社会属 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 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 意等)。 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 物的神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 物的 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韵、品格 诗人的理想情操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 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 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 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 共性。 折柳” 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 寓 惜别怀远”之意。 “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 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 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 深入分析诗歌语境, 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 即意象的个性 如贺知章《咏柳》 个性。 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 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中的“ 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 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 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 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诗词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 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得 更形象、生 动的作用。
例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
赏析 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 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 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 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 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
寓某种精神品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 例句
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 赏析 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 思归不得的忧伤。
常见的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 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 例句
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 赏析 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讲义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讲义凤翔县彪角中学 陈鹏录一、知识整合 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就是情中之景 单个景物形象 , 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二、直击考点(一) 考什么? 本考点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 , 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具体而言 , 常会涉及到以下内容 :1、概括诗歌描绘的画面。
2、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特征或景象特点, 把握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或环境特征。
3、将景物形象与表达技巧综合起来考察。
4、将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综合起来考察。
5、将景物形象与作者情感综合起来考察。
6、分析意境特点。
(二)怎么考? 本考点常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问题的设问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请概括某句、某联、某阕、篇描绘的画面内容。
2、某句、某联、某阕、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怎 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情景关系就是怎样的? )3、某句、某联、某阕、篇就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写景时用了哪种( 哪些 )方法? 4、某句、某联、某阕、篇通过写景塑造了什么样的任务形象?5、请分析某句、某联、某阕、篇的意境特点。
三、怎么办?(一) 典题例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琅 玡 溪①( 宋 )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 ①: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 , 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第三讲 诗歌意象与意境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 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 表达相思
1、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 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 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 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 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 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 或凡夫俗客。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
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芳 草
芭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 蕉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 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 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赏析诗词中的景物
桥在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连接和过渡,也用来形容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通过桥的描绘,诗人可以表达对沟通与理解的 渴望。
人物景物
人物
人物在诗词中常用来代表各种社会角 色和性格特征。诗人通过人物的描绘 ,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动物
动物在诗词中常用来比喻人的性格和 品德。例如,鹤代表高洁,狐狸代表 狡猾。通过动物的描绘,诗人可以生 动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表现手法
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 增强景物的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常 见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借景 抒情等。
举例
在杜甫的《春望》中,运用了比喻、 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将花比作美人, 将鸟啼拟人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感 慨。
注重景物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在诗词中,景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能够使景 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深化主题
突出主题
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诗人能够突出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 的主旨。
象征暗示
景物在诗词中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 涵,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拓展意境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组合,诗人能够拓展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去理解和感受诗词的魅力。
04
诗词中景物的作用
营造氛围
描绘场景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山、水、花、鸟等,为诗词营造出特定的场 景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渲染情感
景物在诗词中常常被赋予情感色彩,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和烘托 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1、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景物特点;
3、剖析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 情感;
4、鉴赏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
• 正确答案的固定格式分为两步: • 第一步: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 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两个要点:一是用 自己的语言,最好不直接引用;二是描摹主 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 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邻家蚕卵已孵 出幼蚕;平缓的山坡长出细嫩的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山坡上鸣叫;夕阳的余 晖斜照着初春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 落在林中栖息,描绘了一幅乡村初春 时节春意盎然的景象。
•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 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 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第二步:概括景物特点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景物特点,或幽静、或 萧瑟、或生机勃勃,…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山村美景图?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分析: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 明净;泉水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山中碧莲,浣 女渔舟,描绘了一幅幽静闲适的山村美景图。 通过对山村景物的描绘,反映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 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作此词时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军职,不久改 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 因咏啼鹃以抒怀抱。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 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简析:茅檐蓬窗、 人静灯暗、 风雨连江、莺 燕无声,只闻杜鹃悲啼,渲染了一幅寂静 、 凄凉的 春夜风雨图。 表达了词人漂泊他乡的孤寂悲愁。
鉴赏诗歌的景象1
鉴赏诗歌的景象一.鉴赏诗歌的景象诗人写景或咏物,其景或物的形象中常常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景物形象通常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咏物的诗歌,常常在形象的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品质,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1.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2.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3.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联想、想象•绘形绘色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重点】 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学习要点】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三、试题类型 1 、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 、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①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附:常见意象2、明确意象的作用:①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It;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即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 象 鉴 赏 · 借 景 抒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先 想 到
• • • •
分析: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 想 到 总 结 一 下
• 啼鸟:欢快的气氛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 这就是意象传情达意的效果!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景物形象
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眇眇、秋、独……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鉴赏诗中的景象)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 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 衬托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描摹画面
特点 思想情感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即 时 练 习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 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 的羁旅之愁。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 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景物形象
• • 第一种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 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 答案:
•
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
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 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 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 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 月 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请简析其效果。
•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 刻画,描绘出……图画,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 情。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 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 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 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 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 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术语举例: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 宏阔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指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 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 漫成一首 杜甫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 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 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 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形 象 鉴 赏 · 景 与 物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景物形象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形 象 鉴 赏 · 借 景 抒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异 同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 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 第三种类型: • 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 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 景物有何好处? • 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 2. 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 结情,含蓄隽永)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 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 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什么是意象?
•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 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 求优美。 2.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
(1) 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 声,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②表 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 的淡泊情怀。 (2)反衬(以动写静,以声衬寂),还没看见泉水,只隐约听 见淙淙的泉声,这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诗人内心的安宁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新晴野望
全国Ⅱ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 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 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