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合集下载

行为经济学理论综述

行为经济学理论综述

行为经济学理论综述■韦婷婷摘要: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

文章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方法,并阐述了预期理论、启发式认知偏向和心理账户等研究内容。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心理;决策一、行为经济学溯源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标准经济学理论假定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私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即认为所有非理性的行为皆不存在。

行为经济学却认为人的行为所追求的远不仅限于此,他们还关注公平、互惠和社会地位等许多其他方面。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研究的内容上看,行为经济学第一阶段的发展主要关注于指出传统经济学假设的不足。

而正在进行中的行为经济学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假设的挑战,还进一步运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将修正后的假设融入经济模型。

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主要是“行为决策” 领域的研究引入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行为决策”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判断”和“选择”两大类。

“判断”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含义是,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发生概率的时候整个决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行为学研究中“选择”的含义是,人们在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挑选的。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一般分为四步:识别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运用的假设、模型;识别反常规现象;改造原有模型,使之普适性更强;检验新的行为经济模型。

寻找该模型的新推论,并论证其对谬与否。

三、行为经济学基本内容第一,预期理论。

该理论对传统的风险决策理论做出了修正,证明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许多都系统地偏离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偏离期望效用理论。

“预期理论”有三个基本理论观点:面临“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面临“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人们常常对结果偏离某一非固定偏好水平(如现状)的方式,而不是对用绝对项衡量的结果更加敏感。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
行为经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涵盖了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主要研究人类经济决策行为中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的经济行为。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决策偏差: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受到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

例如,人们往往会过度自信、缺乏自控能力、存在羊群效应等。

2. 激励机制:行为经济学研究了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奖励,也可以是非经济奖励,如荣誉、自豪感等等。

3. 社会偏好:人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且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们往往在面对公平和正义问题时,会做出不同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4. 心理账户: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将不同类型的财富放在不同的账户中,并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

例如,人们会更愿意承受资产损失,而不愿意承受现金损失。

5. 互动效应: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还受到其他人的行为影响。

例如,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往往会跟随他人的决策。

总之,行为经济学通过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因素,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 1 -。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下属学科)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下属学科)
像国内的会计从业要考试上岗学习一套会计体系一样,心理帐户也有一个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评估, 归帐和平帐。评估就是事前事后评价某笔经济活动的损益情况。这是老套路了,但斯诶勒加了个交易效用。意思 是说,您买东西不仅看这东西好坏,价格平贵,也看(Mental accounting)的四个结论是关于如何合并(把多个经济活动整合成一个帐户)和单列 (把一个或多个经济活动分解成多个帐户)心理帐户的。合并让人们在痛苦和损失时好受很多,单列使得人们在 不增加真实经济好处的情况下更爽。
阿莫斯和卡尼曼两人合作了几十年,发了多篇文章,包括让卡尼曼得奖的那篇(1979年的Econometrica)。
前景理论
确定效应 反射效应
损失规避 迷恋小概率
基本结论
参照依赖
局限性
所谓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 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 谓落袋为安。
心帐理论
在非正式介绍心帐理论之前,先看看斯诶勒举的两个例子。
斯诶勒说他有个朋友,是金融教授,平时自称非常理性,某天斯诶勒问他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小灾小难,他说 他每年一开头就给慈善机构像United Way啥的设个捐钱额度,比如说,5000块。然后每当生活中出了岔子纰漏碰 上要出血的倒霉事儿,比如说吃张罚单啥的,就从这额度里面扣钱。年底还剩多少钱就捐多少钱。他觉得这个办 法棒极了。(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
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经 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下面就逐一介绍一下关键理论和关键人物。
说到行为经济学,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还有一个是他的老乡 亲(都是犹太人)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卡尼曼和阿莫斯是老校友(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老战 友(据说两人一起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扛过枪),两人最后都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教书,又成为老同事。

《行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行为经济学英文名称:Behavior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全日制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博弈论等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行为经济学是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人们的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传统的“理性人”假设。

课程主要讲授参照系理论、偏好理论、效用理论、公平和互惠、时间贴现和跨期选择等。

英文简介:Behavioral economics is a discipline that combines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to study how people's behavior systematically diverges from the traditional "rational man" assumption of economics. The course mainly teaches reference theory, preference theory, utility theory, fairness and reciprocity, time discounting and inter-temporal selec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了解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理论前沿和现实热点问题。

思政教育目标立足于“志存高远,学以报国”的创新人才培养。

行为金融学笔记

行为金融学笔记

行为金融学笔记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行为金融学的是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它认为人们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偏差、情感、社会压力等。

行为金融学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二、主要理论模型1、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它是由Kahneman和Tversky提出的。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描述了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感受,它比传统的期望值理论更加准确地描述了人们的决策行为。

2、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指人们在面对好消息或坏消息时,会做出过度的反应,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

反应不足则是指人们在面对坏消息时,会做出不足的反应,导致市场价格未能及时调整。

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是人们在金融决策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3、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投资决策中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跟随大众的行为。

当市场出现恐慌或狂热时,人们往往会跟随大众卖出或买入,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

行为金融学认为,羊群效应是导致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在实践中的应用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例子:1、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避免这些影响。

例如,通过反向投资策略(购买被低估的股票,卖出被高估的股票)来利用市场上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还可以通过动量投资策略(跟随市场趋势)来利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

2、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导致风险增加。

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人们的心理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行为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行为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领域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备受瞩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定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决策影响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投资者决策行为、风险偏好、市场波动等金融问题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决策偏差:这项研究探究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偏差。

例如,人们倾向于过度自信,在面对风险和机会时,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决策时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2. 社会性因素:这个领域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交交往中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以及相关决策是如何被社交因素所影响的。

例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3. 意识流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究人们决策时所形成的意识流程,并研究能够使人更好地理解其过程的工具和策略。

例如,通过激励目标和决策思维流程来增强自我否决。

与行为经济学相似,行为金融学主要是在人类决策过程中针对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偏差进行研究,如:1. 稳定偏向:指人们对投资回报的过于稳定的期望,这会影响到他们的风险偏好以及他们在市场中的投资行为。

2. 短期漂移:指人们在短期内过多关注市场波动,而忽视了长期收益的结构。

3. 羊群效应:指投资者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而视其为行动的条件。

三、应用现状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利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来制定政策和管理产品开发方案。

针对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广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已经着手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他们将更多地关注投资管理的方式和寻找市场偏差的方式。

在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所关注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全球巨头机构的研究热点。

例如US的奖金基金会在研究项目上进行了迅速的拓宽。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探讨的不仅仅是传统金融学所研究的投资、融资等问题,而是更关注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模型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行为和预测市场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深入探讨。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是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相比于传统金融学只考虑理性决策者的假设,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决策时常常受到情绪、认知偏误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1. 情绪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情绪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动力,而在金融市场中,情绪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家认为,由于人类的情绪波动,金融市场会出现过度反应和价格波动。

当市场情绪处于极度恐慌时,投资者会出现过度抛售的情况,导致股价短期内暴跌;而当市场情绪处于极度乐观时,投资者则会出现过度追涨的情况,导致股价短期内暴涨。

这种情绪的波动会使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形成市场泡沫和崩盘,给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2. 认知偏误对金融决策的影响认知偏误是指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决策时,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经验限制,产生了不符合逻辑的判断和决策。

在金融决策中,认知偏误对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投资者往往会对所持有的股票抱有过高的乐观预期,导致对其价值的高估;而在面临亏损时,投资者往往表现出过度的乐观,认为股票价格会很快反弹,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认知偏误导致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判断产生偏差,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情绪和认知偏误,社会心理因素也对金融市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在金融决策中,往往受到他人的行为和言论的影响,产生跟风效应和羊群行为。

当市场中出现大量的抛售行为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跟随抛售,导致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而当市场中出现大量的追涨行为时,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随追涨,导致市场的过度繁荣。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决策中存在的偏差和不理性因素对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影响的学科,其理论和模型成果在金融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其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模型如下:
1. 信息异质性
信息异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不同信息的情况。

金融市场中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常常被认为是导致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为金融学中的模型,例如基于瑕疵信仰理论和情绪的理论,强调了信息异质性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2. 选择偏差
选择偏差是指人们在取得信息、评估信息和做出决策时,对信息的敏感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

选择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多依赖可得到的信息,忽视隐藏的信息,从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该理论的实际应用是在金融市场中量化这些偏差,并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和改进投资决策。

3. 情绪影响理论
情绪影响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情绪对人类行为决策存在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焦虑时可能会过度悲观地评价市场和投资,从而导致不理性的决策。

情绪理论的应用可以通过对市场情绪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应对不理性决策的策略。

4. 先见之明理论
先见之明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略量化的、慢速变化的信息,并且在即将到来的崩盘中不会做出适当的反应。

该模型有关于在市场崩盘之前,股市的泡沫和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变化、行为决策等重要领域。

总之,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模型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行为决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还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市场机制、识别偏差和风险,并更有效地做出投资决策。

行为经济学的概述

行为经济学的概述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经纪人既会计算、有创造性并能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是进行一切经济分析的基础”(卡尔·布鲁内),传统西方经济学由此展开其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规律的研究,可见理性人假设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石。
而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过程中始终陷入“瓶颈”以及在解释及指导现实经济生活时表现得欲振乏力,以理查德·泰勒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作为传统理论对理论的立论根本的“理性人”假设提出置疑。他们尝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来,提出了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作为微观研究的对象,从而开创了对微观经济主体非理性规律进行研究的先河,行为经济学由此诞生。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崭新的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信心并积极投身于其研究中。一般认为行为经济学正式创立于1994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里查德·萨勒(Richard H. Thaler) ,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 ,美籍华人奚恺元教授等是这一学科的开创性代表。以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维农·史密斯(V. Smith)因在行为经济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行为经济学有力地展现了其存在价值、学术地位以及广阔的研究前景。
首先, “经济学假设个人具有稳定和连续的偏好,并用无限理性使这些偏好最大化”,这种假设过于简单。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遇到的强有力的挑战,最早来自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说。该理论认为,经济人最大化行为的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人们的理性认识能力毕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思维能力的客观限制,因而,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而决非完全理性,人们决策的标准是寻求令人满意的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新古典经济学为了保证个人选择的理性行为,提出完全性、传递性和反身性等“公理 。而现实实践中,人的选择行为并不符合这些公理,而且是经常地违背这些公理 ,发现这一现象最早的学者是保罗·斯诺维克(Paul Slovic),一些具体的例子包括过度自信、乐观主义、外推思维以及基于事件发生的显著性和相似性的概率判断。

行为经济学概论

行为经济学概论

行为经济学概论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索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行为经济学更加注重人们的实际行为而不是理性行为假设。

本文将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行为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受到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的影响,而非完全理性地做出决策。

行为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有限理性:人们在面临复杂决策时,受到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出最优决策。

2. 心理账户:人们将资金和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而非全面考虑整体财务状况。

这种划分导致人们在决策中对账户之间的转移不敏感。

3. 前景理论:人们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不仅基于实际数值,还受到潜在损失或收益的心理影响。

人们对预期损失更加敏感,常常做出避免风险的选择。

4. 社会偏好:人们的决策还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对公平和平等的追求。

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经济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决策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经济实验,观察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决策行为,推断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机制。

2. 调查问卷:通过编制问卷调查,收集人们的意见、态度和行为偏好等信息,了解大众的经济行为特征。

3.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规模数据集和计算机算法,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互联网搜索行为等,揭示潜在的经济心理因素。

4. 实地观察:观察现实场景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如购物中心、股票交易所等,了解人们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广泛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新行为经济学: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人们在现实经济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并将其应用于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中。

2. 金融行为学:研究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和决策依据,探讨金融泡沫、投资者心理等与经济波动相关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1. 引言1.1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概述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在金融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则是对这种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建模的工具和框架。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人们通过观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揭示了投资者做出决策时所出现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从而有助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

行为金融学的模型则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决策者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和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认知偏差理论、市场情绪理论、行为金融学的模型应用以及与传统金融理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也可以为学术界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框架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未来的发展中,行为金融学还有很多启示性的内容和研究方向,有望为金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

2. 正文2.1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Robert Shiller 和Richard Thaler等学者开始关注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

随后,奥斯卡•明格斯提出了存在套利机会的市场行为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的不完全获取以及行为的非理性。

这一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不断扩展和完善,包括认知偏差理论、市场情绪理论等。

这些理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波动。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对传统金融理论的质疑到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的过程,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波动行为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持。

2.2 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指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多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偏离理性决策。

认知偏差理论通过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信息时的认知处理方式,揭示了投资者决策中存在的误判和错误偏好。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论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论模型
9
三、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决策模型——前景理论 Kahneman & Tversky(1979)及后续研究
1、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理性假定:偏好的完备性公理 和传递性公理不满足“心理事实”。即该理论有两 个致命弱点:一是它假定程序不变,即不同期望的 偏好独立于判断和评价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 定描述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纯粹是相应期望后 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数,不依赖对这些给定分布的描 述。卡尼曼等人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证伪了上述假 定。
公司金融的行为模型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1
◆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思想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 ◆行为经济学在公司金融中的运用——
行为公司金融模型
2
一、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思 想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 经济学”,就是以心理学和相关认知科学的 研究为指导,从各种经济异常现象着手(比 如股权溢价之谜、瘾等),探讨个体决策行 为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系统解释和评价个 体选择的结果,以及相应的宏观总量变动情 况。
6
4、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决策对象的具体描述、 决策环境以及学习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即个体 的偏好是内生的、演化的。按照行为经济学家 的说法,个体选择具有框架效应(frame effect)。基于此,绝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拒 绝显示偏好原理和相应的序数效用观,而是强 调个体对选择结果的价值的追求,这一价值体 现为基于某些参考点的相对损益。同时,从跨 期决策的角度看,个体决策具有偏好的时间不 一致特征,体现在对未来不同时期的贴现率的 判断差异上。
10
2、卡尼曼等人的实验表明,如果选择程序变化, 就可能出现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s), 比如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等 ;当事人决策时普 遍存在的框架效应(framing)与描述不变假 定矛盾 。

《行为经济学简介》课件

《行为经济学简介》课件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人们的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 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如助推、默认选项等,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证研究,来验证行为经济学原理在公共政策中的有效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行为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公平、公正等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品牌忠诚度: 研究消费者对 品牌的忠诚程

购买频率:研 究消费者购买 商品的频率和
规律
投资行为研究
投资者心理: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风险偏好:研究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以及如何影响投资决 策
投资决策: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投资策略:研究投资者如何制定投资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市场变化 进行调整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01/01
01
行为经济学概述
02
行为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领域:经济 学和心理学的交 叉学科
研究对象:人的 经济行为和心理 因素
研究方法:实验、 观察、数据分析 等
研究目的:解释 和预测人的经济 行为,为经济政 策提供依据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莫斯·特沃斯基 开始研究人类决策行为
价格歧视:商家会根据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 同一商品设定不同的价 格,以获取最大利润
行为决策理论
理论基础:心理学、经济学、 社会学等学科
主要观点:人的行为受到心理、 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决策过程:包括信息收集、评 估、选择、执行等阶段
应用领域:市场营销、人力资 源管理、公共政策制定等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以及对传统贴现模型的改进。

在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和传统贴现模型的概念。

在详细阐述了行为经济学在认知偏差、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结论部分总结了行为经济学对传统贴现模型的启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于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传统贴现模型、认知偏差、决策过程、情绪因素、社会因素、改进、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经济决策。

1. 引言1.1 行为经济学介绍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经济决策中行为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旨在探究人类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因素。

相较于传统的理性经济学模型,行为经济学更加关注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成分,认为人们的经济决策受到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强调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偏差,例如过度自信、风险规避、固执己见等行为习惯。

这些认知偏差导致人们在投资、消费等决策中往往偏离理性预期,造成预期效用与实际效用的较大差距。

行为经济学对情绪因素在经济决策中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人们的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其决策行为,比如在亏损时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可能导致冲动的投资行为,而在盈利时则可能导致过度乐观。

行为经济学介绍了一种新的决策框架,强调人类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并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方法。

通过考虑个体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因素,行为经济学为传统贴现模型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传统贴现模型简述传统贴现模型是经济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评估未来收益的方法。

传统贴现模型基于假设个体是理性的,能够准确、稳定地评估未来可能的风险和回报。

在传统贴现模型中,个体会考虑到时间价值,即认为未来的收益在现在的价值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折旧。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简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

最后,利用行为经济学通过分析经济人心理来描述经济人经济活动行为的思路,对传统投资贴现模型作了一点改进。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经济人有限理性展望理论价值函数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动因及兴起过程概述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又称为“心理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标准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认为,人类行为是有限理的,并且,经济人偏好不总是稳定的。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决策1.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的偏差一个基本偏差是:小数法则。

例如,当一位投资者观察到一位基金经理在过去两年中的投资业绩好于平均情况,就会得出这位基金经理比其他经理优秀的结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展望理论莫里斯.阿莱最先提出实际情况中许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与预期效用理论相背离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并由此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阿莱悖论。

如,给定一组选择,a:以100%的概率获得3000元收益;b:以80%的概率获得4000元的收益,20%的概率没有收益。

此时,被实验者往往会选择a选项。

给出第二组选择,a:以25%的概率获得3000元的收益,75%的概率没有收益;b:以20%的概率获得4000元的收益,80%的概率没有收益。

与第一组选择相比,两个选项获得收益的概率同时减为四分之一,但此时被实验者往往放弃a而选择b。

卡尼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许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与预期效用理论相背离。

在此基础上,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在1979年发表的《展望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一文中,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即展望理论。

在展望理论中,相对于各种选择下效用的绝对水平,决策者重视各种选择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第22章行为经济学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熟练把握行为经济学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内容、研究纲领和研究方法;重点明白得为决策模型——期望理论的分析前提、理论逻辑、要紧观点以及相关拓展;广泛了解行为经济学的要紧政策观。

为了学好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差不多原理,专门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确定和不确定下的决策理论。

第一节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理论渊源和学科特点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过程概述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确实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点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点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怀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显现偏好逆转,而且会显现时刻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点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

从这些差不多观点看,行为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叛。

但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承认其研究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改进或修正,而不是革命。

行为经济学的宗旨是让经济学更现实,更具说明力。

只是,行为经济学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才显现的新奇事务,专门是近十年才被经济学界广泛关注。

但和其它经济学流派一样,行为经济学在思想上并非新奇事务,早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就差不多论及诸如“缺失厌恶”等个人心理,并注意到这些个人心理对观看经济现象的作用。

在斯密之后,经济学一直号称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科学,但通过杰文斯、帕雷托等人的努力,心理因素逐步和行为分析相分离,专门是波谱的证伪主义和弗里德曼提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被经济学广泛同意后,行为研究所依靠的心理学基础差不多消逝,主流经济学仅仅建立在抽象的不现实的偏好公理基础上。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现模型一、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与传统的理性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强调人的行为和判断存在诸多的限制和偏差,需要融入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以更全面地解析人的经济活动。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偏差决策偏差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指在决策过程中,人们由于认知偏差、习惯性思维、情感等因素导致的错误决策。

例如,人们往往对风险的评估过高或过低,对边际效用的评估不准确等。

2.社会因素除了个人心理因素外,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

行为经济学强调人类是一种社交动物,其决策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态度等有着密切关联。

例如,人们往往会效仿他人的行为和评价,一些营销策略就利用了这种社会影响力。

3.时间偏好和贴现贴现是指将未来的效用或成本折算成当下的价值,时间偏好则是人们在折算上存在的不同习惯。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时间偏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未来的效用或成本的折算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人们往往会对短期效用高估,而对长期收益低估。

4.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将不同资金或成本放在不同的“账户”中进行计算和决策,而这些账户的界限和行为结果往往不同。

例如,人们会将日常的开支和储蓄分别放在不同的账户中进行管理和决策。

二、改进传统贴现模型传统的贴现模型存在着一些限制和偏差,行为经济学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方法。

1.超出财务报酬的考虑传统贴现模型认为人们在决策中只考虑财务报酬,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在做决策时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是否有乐趣、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

这些因素对贴现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前景效应前景效应是指人们对待损失和获得的不均衡态度和行为,即资讯的呈现方式对人们的决策会有巨大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会更倾向于避免损失,所以在决策中,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损失而非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经济学主要内容概述及改进传统贴
现模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简要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

最后,利用行为经济学通过分析经济人心理来描述经济人经济活动行为的思路,对传统投资贴现模型作了一点改进。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经济人有限理性展望理论价值函数
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动因及兴起过程概述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Economics)又称为“心理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标准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认为,人类行为是有限理的,并且,经济人偏好不总是稳定的。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决策
1.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的偏差
一个基本偏差是:小数法则。

例如,当一位投资者观察到一位基金经理在过去两年中的投资业绩好于
平均情况,就会得出这位基金经理比其他经理优秀的结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展望理论
莫里斯.阿莱最先提出实际情况中许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与预期效用理论相背离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并由此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阿莱悖论。

如,给定一组选择,a:以100%的概率获得3000元收益;b:以80%的概率获得4000元的收益,20%的概率没有收益。

此时,被实验者往往会选择a选项。

给出第二组选择,a:以25%的概率获得3000元的收益,75%的概率没有收益;b:以20%的概率获得4000元的收益,80%的概率没有收益。

与第一组选择相比,两个选项获得收益的概率同时减为四分之一,但此时被实验者往往放弃a而选择b。

卡尼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许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与预期效用理论相背离。

在此基础上,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在1979年发表的《展望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一文中,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即展望理论。

在展望理论中,相对于各种选择下效用的绝对水平,决策者重视各种选择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

U=U[,I]-U[,0]即效用值U[,I]相对于初始效用值U[,0]的变化量,如果相对于初始效用值U[,0],效用值U[,I]增加,则U取正值,反之若见小,则U取负值。

若事件A以P[,a]的概率发生,效用变化值为U[,a];而事件B以P[,b]的概率发生,效用变化值为U[,b],当且仅当下式成立时,决策者会选择A而放弃B。

Σp[,a]U[,a]>Σp[,b]U[,a]
(1)价值函数V(u)的解释:
价值函数V以效用值的变化为自变量。

该函数呈S形,凹的部分表示收益;凸的部分表示损失。

比如说,按照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以80%的概率损失4000元,20%的概率免于损失,损失期望值大于3000元的确定损失,所以应该选择后者。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宁愿冒一下险,选择前者。

因为如果幸运的话,20%的小概率事件一旦成功,可以避免损失。

这就体现了损失上的风险偏好。

(2)决策权重函数:单调上升,在0、1处间断,小概率高估,大概率低估。

三、由行为经济学思想想到的对投资问题贴现模型的改进
给出两个选择,a:在未来十年里,每年可获得万元的现金流,总贴现值收益为10万元;b:立刻可以
获得9万元收益。

现实生活里,恐怕很多人会选择后者,因为相对于唾手可得不用等待的9万元,贴现10万元的收益还要求付出“等待成本”,而且,收益的可靠性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

所以,在传统投资贴现模型中添入一些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偏好因素及风险因子。

并且,传统投资贴现模型假设每年现金流的贴现率相同,而实际经济每年在发展变化,客观经济环境也在变化,利率、通货膨胀率也随之变化,结果可能未必相等。

设Pi为投资者对于每年现金流的心理偏好权重,即每年现金流相对于投资者的价值体现;每年现金流为Ci;n年里每年现金流的贴现率为i;每年现金流可得性风险为Ri,实际的总贴现值对于投资者个人的价值体现为V:
V=Pi(1-Ri)
投资者会潜意识的依据自己偏好,根据贴现值在自己心理账户中的价值体现的高低,即V值的大小,来判断投资决策。

最后,行为经济学并不是否定传统经济学,而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和补充,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虽然,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行为经济学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理论体系,自身也没有建立起严密的逻辑理论模型。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经济学会逐渐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周业安.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J].人民大学学报,2004,第2期
[2]黄祖辉,胡豹.经济学的新分支:行为经济学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3,第2期
[3]赵红军,尹伯成.经济学发展新方向:心理学发现对经济学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03,第6期
[4]魏建.行为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一个简单的介绍[J].新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第2期
[5]常鑫,殷红海.DanielKahneman与行为经济学[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256~261
[6][J].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54,12:473~498
[7]DanielKahneman,:Ananalysisofdecisionunderrisk[J].E conometrica,1979,47:263-291
[8]NeumannvunJ,
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M].Princeton,Princet onUniversityPress,1944.
[9]DanielKahneman,,valuesandframes[M].Cambridge,Ca 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10][A].ClarendonLecturesinEconomics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