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于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和科室。

三、报告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除疾病自然过程外,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患者安全隐患或造成的负性后果。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感染事件、意外事件等。

四、报告原则1. 行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处罚依据。

五、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

3.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重大事件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 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激励与保障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对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制度设计:1.目标和原则: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上报,促进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管理机构:建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上报制度和流程,提供政策支持和培训等。

3.设立责任部门: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责任部门,如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负责接收、登记和处理上报事件。

4.信息库建设:建立医疗安全事件信息系统,包括事件登记、溯源追责、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功能,为事件处理和事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5.奖惩机制: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对积极上报和质量改进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故意瞒报或不配合处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二、流程建立:1.发现事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任何医疗安全风险或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责任部门报告,责任部门应设立专人接收上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事件登记:责任部门接收到上报后,应及时进行事件登记,记录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患者情况以及事件的性质和后果等。

3.事件调查: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事实调查,收集证据,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责任主体,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事件处理:医疗机构根据调查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及对受伤患者的赔偿和善后工作等。

5.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处理情况,并向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信息反馈,做到阳光透明。

三、案例分析:假设医院发生了一起手术中发生器械残留的不良事件。

按照上报制度和流程,事件发生后,手术人员及时将事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登记案件,并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通过核查手术室的手术记录、手术器械日志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资料,发现事件是由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结束后未及时清点手术器械导致的。

调查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加强手术室器械清点培训和定期进行手术室巡查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定义及范围(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物、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3. 医院感染事件。

4. 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件。

5. 医疗环境不良导致的医疗事件。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7.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医疗安全事件。

三、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应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 及时报告: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责任追究和医疗技术鉴定等依据。

(二)报告程序1. 科室报告:医务人员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医院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建立,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实施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护理事件。

(3)医院感染事件,包括传染病漏报、医院感染漏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等。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中毒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反应等。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器械故障、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过期等。

(6)医疗运行事故,包括火灾、爆炸、漏电、电梯故障等。

(7)其他可能影响病人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 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

2. 级事件(严重事件)——非预期的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事件。

3. 级事件(不良事件)——虽未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但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的事件。

4. 级事件(潜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但未造成伤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疾病恶化、死亡或医疗资源浪费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制定1. 成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护理、药学、检验、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 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诊疗失误、用药错误、手术并发症、设备故障、医院感染、患者跌倒、坠床等。

3.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事件发生、事件报告、事件调查、事件处理、事件反馈、事件总结、事件改进。

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在线报告、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匿名报告功能,保护报告人隐私。

5.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奖励和保护措施为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定奖励和保护措施。

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恶意报告、隐瞒不报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实施1.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报告意识。

2. 宣传和推广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提高全院职工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患者跌倒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医务人员应当自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之日起72小时内,通过医院指定的上报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发生的科室和地点、涉及的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的具体情况、事件的可能原因和后果、已采取或拟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等。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当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后果和可能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股,各科室向医务股报告实行电话及书面上报。

医务股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给分管院长及院长,经院长批示后,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医务股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医院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电脑、外网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务股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2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半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流程。

通过该制度与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其原则主要包括主动报告、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以及保护报告者等。

2.制度的范围与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围包括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及相关风险事件。

内容则包括报告的主体、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报告的时限等。

3.报告主体:报告主体可以是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也可以是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等。

4.报告内容和方式: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员等)、事件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危害等信息。

报告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

5.报告的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通常要求在事件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报告。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现与判断:医疗机构应建立事件发现、判断和分类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判断潜在的安全不良事件。

2.事件报告: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填写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事件收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进行及时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

4.事件评估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同时,对报告人进行反馈,告知事件的处理结果。

5.事件处理和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

6.信息共享与借鉴: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匿名化后的共享,供其他医疗机构借鉴和学习。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用于上报和处理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医疗安全事故。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事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并减少患者的伤害风险。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什么属于不良事件和医疗安全事故,不同类型的事件应该属于哪个分类。

2. 上报责任和流程:明确医疗机构内部谁有责任上报事件,如何上报事件,上报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3. 事件的分级和处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处理,如何评估事件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发生事件后,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5. 学习和借鉴:将事件的教训和经验总结起来,进行内部学习和借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机制和审核制度,对上报的事件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不良事件的及时处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医疗机构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疗安全,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教育医疗机构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医疗安全报告义务,本制度编制。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教育医疗机构内任何与医疗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和事故的报告、处理和追责。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教育医疗机构内因医疗活动或相关环节产生的导致患者伤害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异常情况。

第四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指教育医疗机构内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实施报告、处理和追责的体系。

第二章机构建设第五条教育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医疗质量管理科室、护理部、临床科室和医院安全办公室共同组成,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用于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

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应包括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诊断、治疗、护理、药品使用等。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部门报告。

2. 登记报告,医疗机构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对事件进行登记,并尽快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3. 归类分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归类分级,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分析原因,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报告上级部门,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配合调查和处理。

6. 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三、注意事项。

1. 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隐瞒、瞒报或谎报。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不良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3. 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结语。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与管理措施修改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与管理措施修改版
设立专门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不良事件信息。
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完 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
力。
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和监督,规范诊疗行 为,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流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需加强相关培训和监督。
02 03
案例二
某医院发生药物错发事件,患者因服用错误药物导致不良反应。该事件 揭示了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发放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需优化药品管理流 程并加强核对制度。
案例三
某医院发生患者跌倒事件,导致患者骨折。该事件反映了医院在患者安 全管理和环境改善方面还有待加强,需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 告制度、流程与管理 措施修改版
汇报人:XXX 2024-01-28
contents
目录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 报告制度及流程 • 管理措施及责任追究 •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 持续改进计划与目标设定
0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 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 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采购 、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 质量。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诊疗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度 和满意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3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3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及时、准确地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事故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特编制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的规范性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如何进行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风险控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上报程序1. 任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应由目击者或相关责任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并予以上报。

2. 上报人员应通过内部上报平台或向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当时参与人员、伤害情况等。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上报要求1. 上报人员应按照真实性原则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上报人员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事件描述,不得夸大或缩小事故的影响。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报人员沟通,及时获取并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六、保密与保护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上报人员有义务保守相关信息,并不得随意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上报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

3. 医疗机构应对于上报人员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上报人员及时通报上报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意外后果,它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死亡,或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

医疗安全事件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损害医疗机构的形象和声誉,有必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事故、减轻其影响,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报告范围医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手术事故、药品误用、输液事故、感染事件、跌倒事故、误诊等事件。

3.报告义务医疗机构内部的所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非医疗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履行报告义务。

4.报告渠道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接收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并对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内部通讯渠道、网络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该包括: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人员、责任、经过、原因、危害后果、现场处理情况等内容。

6.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事件,并在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报告处理医疗安全办公室接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以后,应当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事件进行事实核实、责任认定、处理决策。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接收报告医疗安全办公室通过电话、内部通讯、网络邮件等渠道接收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经过等信息。

2.调查核实根据报告的情况,医疗安全办公室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查明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等情况,并制定相关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者是非疾病自然发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伤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伤害,或者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彻底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国发[1987]63 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 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结合《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1、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一)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

同时在1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医务科或护理部;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Ⅲ、Ⅳ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在1-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至医务科或护理部,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三)医务科、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议,反馈给科室,督促相关科室限
期整改。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四、奖惩制度
1、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每次给予100~200元奖励。

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级)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主管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300-5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Ⅰ-Ⅱ级)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或科室取消评优资格。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XXXXXXX医务科
二0一二年七月一日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图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