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与应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 就业机会减少: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

老年人的退休率增加,将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应的减少。

这将影响到新人才的就业机会。

2. 工资增长受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势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

对于就业人群来说,竞争越激烈,工资增长的空间就越受限。

3.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不仅使得年轻人才变少,也会使得劳动力市场老龄人才增多。

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结构将失衡,缺乏新鲜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策略1. 提高老年人就业率: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就业。

通过提供经济刺激和优惠政策,激励老年人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加强职业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他们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 改革退休政策:适度调整退休政策,鼓励延迟退休,延长工作年限。

同时,为退休人员提供机会重新就业,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工作机会,让他们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4.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创业氛围,向年轻人和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

通过创业帮扶、政策扶持和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5. 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面向市场需求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6. 鼓励灵活就业:改革就业制度,创建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给予劳动者更多选择和自主权。

如推广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度等,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兼顾家庭和工作。

老年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老年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老年就业现状分析报告老年就业现状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就业问题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本报告将从老年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老年就业现状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老龄化是老年就业问题的直接原因。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

2. 老年就业压力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

由于退休后的收入来源有限,许多老年人需要继续工作来维持生活。

然而,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老年人往往在就业市场上遇到困境。

3. 就业机会有限:老年人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鉴于老年人在技能和知识方面相对滞后,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非常困难。

此外,许多工作岗位对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较高,缺乏对老年人的包容和关怀。

二、影响因素1. 就业观念的转变:老年人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影响老年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去,老年人普遍认为退休后应该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再次投身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

2. 政策的支持和倡导:政府对老年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老年就业的关键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就业。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设立福利制度等方式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就业。

三、政策建议1. 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努力,开拓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就业岗位。

可以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加强老年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禁止年龄歧视现象存在,让老年人在就业市场上享受平等的机会。

3. 完善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完善老年人的福利制度,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福利,减轻他们经济压力,增加他们的就业动力。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

为了了解北京市的养老状况和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一次北京市养老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人养老意愿、养老方式、养老经济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1.养老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老年时能够在北京市定居并享受养老服务。

他们认为北京的医疗、教育和文化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养老生活。

2.养老方式: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倾向于居家养老,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养老,享受家庭温暖。

另外,2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选择居住养老院,他们认为养老院提供的专业护理和社交活动能够给予他们更好的关怀和陪伴。

3.养老经济情况:约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着较好的经济条件,能够承担得起养老费用。

同时,20%的受访者认为养老费用是个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能支撑良好的养老生活。

4.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社区养老中心和养老院,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1.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问题的投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大社区养老中心和养老院的建设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个人养老准备方面,政府应加强老年人的理财教育,引导他们提前进行养老规划,确保他们在养老时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3.政府应加强养老服务监管,确保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促进公私合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总之,北京市养老调查显示了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 l¨ f 纪 的 中 国迎 来 了人 口老 龄 化 的高 峰 。 根 据第 六 次人 【 J普查 的数 据 , 我国 6 0岁及 以上
伴 随着 老龄 化 ,老年人 的数 量越 来越 多 ,老
年 人 的 问题 也愈 来愈 受到 大家 的关 注 。马德里 第
二届世 界 老龄 问题大 会宣 言提 出 “ 为 了满 足 老年 人 的期 望 和社会 的经 济需 求 ,应 当 让老年 人参 与 社 会 的经济 、政 治 、社会 和文化 生 活 。老 年人 只 要 愿意强 凋 老 年 参 与 的 重要 性 。 而且 《 中国老 龄 事 业发展 “卜二 五 ”规 划 》 l 。 ‘ 中 也 捉 到要 “ 努力 实现 老有 所养 、老 有所 医 、老有 所 教 、老有 所学 、老有所 为 、老有 所乐 的工 作 目
wh i c l 1 f a c t s wo u l d a f f e c t t h e wi l l i n g n e s s .W c a n a l y z e t h e d a t a o f Ch a o y a n g Di s t r i c t ,B e i j i n g f r o m t h e< 2 0 1 0 Ch i n e s e u r
J J ANG W ej ( I n s t i t u t e f j ,P o p u l a t i o n Re s e a r  ̄ h, Pe k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Be i j i n g 1 0 0 8 7 l , Ch i n a )
江 维
( 北京大学 人 [ ]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8 7 1 )
摘 要 : 为 应 对 中 国 老龄 化加 速 的 趋 势 , 有 必要 研 究 一 下 老 年 人 再 就 业 的 问题 。而 老 年 人 再 就 业 很 重 要 的 一 个 方 面 是 老 年人 再 就 业 意 愿 ,到底 有 哪 些 因素 影 响 着 老 年 人 再 就 业 意 愿 , 这是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的 关键 。 通 过 分 析 《 2 0 1 0年 中 国

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就业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就业市场方面,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

这意味着可供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大量体力和精力的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2、劳动力结构失衡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老年劳动力在经验和技能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在适应新技术和新知识方面可能相对较慢。

而年轻劳动力在创新和学习能力方面较强,但经验相对不足。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失衡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企业需要为员工支付更多的养老保险费用,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招聘和扩张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4、行业需求变化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行业的需求增加。

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医生、护士、护工等,而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少。

5、就业观念转变由于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工作以增加收入,同时年轻人可能会更加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待遇。

二、应对老龄化对就业市场影响的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为了适应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结构变化,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劳动力的再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年轻人的教育投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供给减少带来的压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创新活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低龄老年人是指年龄在50岁至65岁之间的人群,他们在退休后面临着再就业的需求和挑战。

再就业是指退休后继续从事工作和劳动活动,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遍。

本文将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政策措施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和挑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许多人在退休后仍然健康、有能力和愿望继续从事工作。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年龄偏大,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就业歧视和年龄歧视。

由于长期脱离职场,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可能与时代发展不一致,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

由于大部分公司更愿意招聘年轻的员工,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难度较大。

1. 社会观念:社会观念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退休后应该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应该再从事工作;另一些人则认为老年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在退休后继续从事工作,这与她们在职场上所受到的歧视和挑战有关。

3. 健康状况:低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再就业意愿和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健康状况好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再就业,而身体状况差的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

4. 职业技能:低龄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对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拥有更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5. 养老金水平:养老金水平高的人可能更愿意享受退休生活,而养老金水平低的人则更希望通过再就业来增加收入。

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对低龄老年人实施歧视,保障他们的再就业权利。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税收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雇主招聘低龄老年人。

2. 提供再就业培训: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帮助低龄老年人更新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人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老年人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年龄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雇主认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下降,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或者担心他们的健康问题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负担。

其次,老年人的技能和知识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新兴行业和技术的要求。

再者,老年人在寻找工作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他们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招聘渠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要解决老年人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年龄歧视,保障老年人平等就业的权利。

可以出台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如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以激励企业招聘老年人。

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

政府还应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

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摒弃对老年人的偏见。

要认识到老年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稳定的职业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企业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发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如顾问、导师、兼职等。

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以适应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

社会层面,应当营造尊重和支持老年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改变人们对老年人就业的固有观念,树立积极的老年就业形象。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制作简历、提高面试技巧等。

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也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网络课程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

contents•引言•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概述目录•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养老方式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养老方式逐渐从单一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方式转变。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北京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北京市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养老政策不断完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以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背景03促进养老事业发展01了解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现状02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与方法详细描述总结词:亲情关怀详细描述:家庭养老方式强调亲情关怀和家庭责任。

子女和亲属通过提供日常照料、情感支持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尽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这种养老方式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和亲情纽带。

总结词专业化照料详细描述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如养老院、护理院等。

这些机构通常提供全面的照料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锻炼等。

北京市的机构养老发展迅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专业化的照料选择。

居家与社区结合详细描述社区养老方式将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温馨氛围,又引入了社区资源的支持。

老年人可以在家中居住,同时享受社区提供的照料、医疗、康复等服务,实现居家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总结词VS健康状况01经济能力02文化程度和观念03家庭结构和规模家庭支持和照顾能力社会因素养老服务供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样本包括北京市多个城区的老年人,有效样本量为1000个,样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样本描述数据来源养老方式选择现状描述性统计01020304自主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年龄社会保障家庭支持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养老。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再就业对于维护其个人收入、保持社会参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其再就业意愿的高低也受到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老年人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意见,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现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和再就业率的提高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性。

1、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现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到个人性格、社会文化、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普遍存在,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再就业意愿会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在2019年达到了13.4%,而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长。

2、老年人再就业率的现状老年人的再就业率在总人数中相对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困难和障碍。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约10%的人有工作。

三、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点、社会文化因素、经济条件及个人动机等。

1、个人特点个人特点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经验等因素。

老年人重新就业的难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健康状况也会是再就业的制约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就业环境、社会认知、人才培养等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和培育较好的市场就业环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而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态度和偏见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3、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老年人再就业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经济条件包括再就业的薪酬待遇、职场福利、就业政策等。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行业,老年人的再就业倾向会更高。

4、个人动机个人动机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

个人动机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使命感、自我实现、经济需求等诸多因素。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2023-11-04•研究背景和意义•机构养老概述•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实证研究•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建议目•研究不足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厚,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机构养老的需求逐渐增加。

研究意义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更合适的养老服务和支持。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养老理论及实践经验,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02机构养老概述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专门的养老机构,由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的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适应了社会变迁和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的定义按照机构性质分类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公私合办养老机构等。

按照服务类型分类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

机构养老的类型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专业化的服务: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集体生活: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中结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生活更加充实。

•减轻家庭负担: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委托养老机构照顾老人,减轻家庭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生活。

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劣势费用问题:养老机构的费用相对较高,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负担。

适应问题: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养老机构,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交方式,有些老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服务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可能存在服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

03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家庭照顾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而机构养老能够减轻家庭照顾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的现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 就业人口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少的可用劳动力资源。

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劳动人口减少,导致就业人口总数下降。

2. 需求结构改变: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需求中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老年人口对医疗、养老、旅游等行业的需求将提高,而对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需求则减少。

3. 企业运营模式调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企业将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企业可能需要调整产品、服务和市场策略,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一些企业可能需要改变员工年龄结构和工作方式,引入更多的老年员工。

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1. 养老服务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的热门行业。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投资,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岗位。

2. 医疗健康领域: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对医疗健康服务的更高需求。

因此,医疗健康领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相关人才的培养,扩大医疗资源的投入。

3. 教育培训行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他们对学习和培训的需求也在增加。

政府可以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计划,培养老年人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4. 科技创新: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技术创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老年人科技需求的研发和投资,推动智能养老、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创新。

5. 引导老年创业: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老年人参与创业。

老年人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后,可以在创业领域发挥他们的优势。

结论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2024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2024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一、现状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根据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8%。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4年的207万人,老年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老年人口结构:北京市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60-74岁的人群中,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1%;75岁以上的人群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3%,7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北京市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老年人口占比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55%,女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45%。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其中通州和海淀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农村地区相对较少。

二、变化趋势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增加。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2.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龄化: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龄化。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可能继续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改善:随着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得到改善。

未来几年内,男女老年人口比例可能趋向平衡。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逐渐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发展的提升,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可能逐渐缩小。

农村地区将提供更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条件。

三、政策建议1.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

2.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退休金和养老金水平,解决老年人经济困难问题。

3.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加大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建设更多老年人安乐、便利和适宜居住的社区和养老院。

4.强化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

5.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制度到了面临不得不改的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以及出生率持续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劳动力短缺在未来将会出现。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应对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切实的方案之一。

从解决劳动力短缺的角度来看,未雨绸缪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很有必要。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就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是否同意延迟退休社会各界的观点也很不统一。

不管我们的政策如何制定,我们都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意愿,未退休的职工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哪些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当前老年人再就业研究现状综述关于老年人就业问题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老年人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块:第一,关于国外其他地区老年人就业政策研究与就业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8-9];第二,关于老年人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老年人就业状况的研究主要基于小型的调查数据以及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析老年人就业的性别、年龄、城乡、行业和就业方式等差异[5-6]以及老人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原职业、经济状况与再就业之间的关系[3]。

关于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学者把影响老年人就业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4]。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老年人的就业因素发现,收入、健康、教育[2-3]。

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不同的调查数据发现再就业的意愿差距比较大,中国城市老人中愿意就业的比例为34.4%[1],上海城市老人愿意就业的比例为5.1%[6],上海长宁区和松江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40.5%的老年人愿意再就业[7];上海静安区独生子女父母调查的研究发现,希望就业的比例为7.6%[11]。

社区老人就业情况报告

社区老人就业情况报告

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此背景下,社区老人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社区老人就业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本报告对社区老人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某社区200名老年居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老年居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意愿、就业现状、就业困难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老年人就业意愿调查显示,70%的社区老人有就业意愿,其中60%的老人表示愿意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说明社区老人对就业有较高的需求,希望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2. 老年人就业现状调查发现,目前社区老人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仅有30%的老人实现了就业,其余老人处于待业状态。

在实现就业的老人中,从事服务业、家政、保安等行业的占比较高。

3. 老年人就业困难(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减弱。

(2)技能因素:部分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3)观念因素:部分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退休后就应该享受生活,不再追求就业。

(4)就业信息不畅:老年人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导致就业机会有限。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社区老人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就业培训、设立就业援助基金、减免税费等。

2. 提高老年人技能水平鼓励社区老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企业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降低招聘门槛,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工作环境。

4. 加强就业信息传播通过社区、网络、媒体等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5. 转变观念加强对社区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五、结论社区老人就业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老年人技能水平、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有助于解决社区老人就业难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夏小峰(1998-),男,陕西安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力资源;白心瑜(1999-),女,内蒙古包头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力资源;蒋莹(197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

0引言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根据已有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3年突破2亿,占比14.9%;2017年占比突破17%;到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9%。

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这一趋势从社会层面上将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在国家和家庭层面上将会增加养老负担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问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者提出让老年人重回就业岗位,充分发挥离岗退休者的作用,以做到“老有所为”。

这是一种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可行方案。

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老年人再就业这一话题尚未完全进入大众视野中,部分大众也对老龄人口再就业的问题存在着抵触的心理。

此时帮助大众理解老年人再就业,成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

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是多元的,想要了解老年人对再就业的态度就必须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再就业意愿相联系,找到影响老年人愿意选择和不愿意选择再就业的影响因素,才能从根源上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建立起多元化的再就业模式。

一方面,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界(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本文将中老年人操纵定义为45岁到74岁的人口。

而这部分人口做为即将面临老年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对再就业的问题有了新的态度。

另一方面,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中老年人再就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老年人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老年人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老年人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

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实现,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那么,如何解决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老年人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

一方面,年龄歧视在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

许多雇主认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如年轻人,从而更倾向于招聘年轻劳动力。

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一些新兴行业和技术的要求。

此外,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为了解决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一,消除年龄歧视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禁止在招聘过程中对老年人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认识到老年人在经验、稳定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的优势。

其二,加强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至关重要。

根据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特点,开设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比如,开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其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就业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同时,搭建老年人就业的网络平台,方便他们获取就业机会。

其四,鼓励老年人自主创业。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老年人实现梦想。

比如,对于从事老年护理、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收减免。

其五,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

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经验优势,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开发专门的岗位。

例如,社区可以招聘老年人担任治安巡逻员、环境监督员等;企业可以聘请老年人作为顾问,发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其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媒体宣传,树立老年人就业的正面典型,改变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偏见和误解,形成尊重和支持老年人就业的良好风气。

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汇报

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汇报

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需求,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

首先,低龄老年人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传统行
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低龄老年人在这些领域的就业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储备的不足,低龄老年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这些因素导致了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困难和压力。

其次,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变化。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
样化和个性化,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对低龄老年人的需求逐渐增加。

例如,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领域对低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一些政策和措施也在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如降低社保缴费比例、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等。

另外,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低龄
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机会。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低龄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低龄老年人就业情况既存在困难和挑战,也有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和社会关爱力度,才能更好地解决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实现全面的社会就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低龄老年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价值,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2024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范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这一现象不仅对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城镇地区,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老年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同时,许多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他们渴望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现象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趋势。

目前,我国城镇老年人的再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服务业、农业以及部分轻工业领域。

他们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由于年龄、身体状况、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镇老年人再就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问题1. 政策环境不健全。

当前,我国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就业歧视。

部分用人单位对老年求职者存在年龄歧视,认为他们体力、脑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

3. 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年龄和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老年人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其生活需求。

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部分老年人对再就业的顾虑源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担心再就业后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解决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策略1. 完善政策环境。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消除年龄歧视,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 加强技能培训。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拓展就业领域。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

我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

我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年中国
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
陆林;兰竹虹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以60岁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是否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经济保障、给予子女支持、社会参与、情感孤独等因素对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低龄老人更愿意就业,就业意愿受健康状况影响,身体不健康会削减城市老年人就业的热情。

解决经济压力和排遣情感孤独仍是城市老年人就业的主要动机,就业作为老年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其他参与无法替代的。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陆林;兰竹虹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 610000;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 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老年健康与社区参与——基于我国四城市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 [J], 闫金山;乌静
2.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J], 钱鑫;姜向群
3.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追踪调查数据 [J], 艾斌;王硕;星旦二
4.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迁移和非迁移老年人群的比较 [J], 张文娟;刘瑞平
5.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社工介入策略研究r——基于我国四城市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 [J], 闫金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就业国考申论

老年人就业国考申论

应对老龄化:老年就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长,老年就业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老年就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老龄化,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再创造。

一、老年就业的现状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就业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许多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在家颐养天年;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因年龄、健康等原因无法顺利就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寻求再次融入社会,发挥余热。

二、老年就业的机遇1. 知识技能优势:许多老年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经验对于某些行业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2. 稳定性高:老年人通常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忠诚度,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业绩。

3. 促进社会和谐:老年就业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同时也能促进代际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三、老年就业的挑战1. 健康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健康隐患,影响其就业能力。

2. 传统观念束缚:一些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退休后不应再工作。

3. 政策支持不足:当前政府对老年就业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四、应对老龄化的策略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劳动权益,鼓励企业接纳老年人就业。

2.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转变社会对老年就业的观念,提高老年人的就业意愿。

3. 提供培训与指导:政府和企业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

4. 建立灵活的就业机制:鼓励老年人从事兼职、小时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降低工作强度和时间。

5. 加强健康管理:政府和社会应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和支持。

五、结论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老年就业。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培训与指导、建立灵活的就业机制和加强健康管理等措施,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再创造,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叶子琦丁雯雅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充分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价值,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为”成为重要议题。

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通过分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老年人的数据,探讨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发现,老年人就业意愿不强,是否愿意就业受到年龄、经济状况以及自我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中提到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积极做好“银龄行动”的组织工作。

其中“老有所为”即是强调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性,要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问题。

深入探寻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尤其是在中国即将进入成熟的老年社会之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此前对于一些海淀区老年人的访谈,提出以下4个假设。

假设1:个体特征对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城市老年人就业往往是经主观考虑后的自主选择,自然会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

我们假设男性、低龄、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差、有配偶、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就业。

假设2:家庭环境对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家庭是城市老年人的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萧振禹指出,现阶段中国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城市老年人的子女数量的不同和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意味着他们得到和奉献的代际支持也不同,其就业意愿也会不一样(萧振禹,1996)。

我们假设,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子女数量少的老人更倾向于就业。

假设3:城市老年人自我认同感的强弱与就业意愿有显著关系。

脱离理论认为,当老人认为自己难以达到角色期望时,就会希望从原有的角色中退离出来。

我们假设,有“自己老了”的想法的老人比没有这种想法的老年人更不倾向于就业。

“觉得自己无用”的老人比没有这种想法的老年人更不倾向于就业。

假设4: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力量的强弱与就业意愿有显著关系。

张翼和李江英指出,由家庭或家族关系所形成的亲属亲戚结构和朋友结构,即“强关系”,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和再就业时的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张翼、李江英,2000)。

我们假设,朋友数和亲戚数越多,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交往和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且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越倾向于就业。

三、数据与方法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进行了“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对海淀区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愿望进行了研究。

本文选取该调查城市老年人的数据(共996人),对海淀区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

研究对象是60周岁及以上的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老年人,选取老人就业意愿,即是否愿意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工作(“愿意”、“不愿意”)作为研究的因变量。

持“无所谓”态度的城市老年人,由于没有明确的意愿倾向,没有被纳入到考察范围之内。

其中,不愿意继续从事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数量为734,占76%。

将自变量分为四大类:个人特征、家庭环境、自我认同与社会网络支持,以对影响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全面考察。

四、研究分析(一)基本情况描述总体上,不愿意就业的老人占到了76%,这表明,老人就业意愿不是很高,对退休后继续就业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个人特征方面,男性老年人愿意就业的比例高于女性。

女性老年人往往更加秉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退休后将生活重心放在了家庭,为子女提供后勤服务,如照看孙子孙女、承担家务活。

且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男性老年人,缺乏就业的能力以及就业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愿意就业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低龄老人(60—69)愿意就业的比例(42.4%)远高于老年人平均愿意就业的比例,几乎是80岁以上愿意就业老人的四倍。

低龄老龄人身体较好,刚从就业岗位上退下,不适应感更强烈,故愿意就业的可能性更大。

老年人的就业意愿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

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老年人就业意愿最高,达到27.2%。

受教育程度高,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价值。

且这些人更可能出现在技术性、管理性的岗位,而这些岗位会续聘退休后的员工。

这些员工也愿意继续工作,发挥自己价值。

经济状况自评对老年人就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经济状况由宽裕到困难,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呈显著增长趋势,经济状况困难的老人,其就业意愿近乎是宽裕老人就业意愿的2倍多。

经济状况不好的老人通过继续就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来补贴家用。

有配偶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继续就业。

有配偶的老人有更多朋友提供信息,有更多就业机会。

他们也能在选择就业的同时,照顾到家庭,而无配偶的老人很难兼顾两者,故不愿就业。

健康状况好的老人更愿意就业,其愿意就业的比例比健康状况很差的老人高出了6.4个百分点。

健康是工作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扮演好工作角色。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给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更愿意就业,其愿意就业的比例高出不给子女经济支持老人13.1个百分点,具有显著影响。

给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具有更重的经济负担,会选择就业来获取经济收入。

自我认同方面,“是否觉得自己现在老了”显著影响了老年人的就业意愿。

不觉得自己老的老年人比觉得自己老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就业意愿,高出14.3个百分点。

觉得自己有用的老年人愿意就业的比例比觉得自己没用的老年人高出近4.3个百分点。

(二)回归分析从前面分析中,我们看到城市退休老年人有无就业意愿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因素的净影响,以“无就业意愿”为参照变量考察个体特征、家庭环境、自我认同、社会网络支持的作用。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只有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自评、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是否觉得自己老了、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的朋友数这六个变量对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从年龄来看,logistic回归结果证实了假设,即低龄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最强。

随着年龄的增加,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明显降低。

相对于60-69岁的低龄老人,70-79岁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是其的0.330倍,80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是其的0.166倍。

相对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初高中、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有就业意愿的可能性是分别为其的1.488倍、1.875倍,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往往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期待实现自我价值,在就业选择上更可能呈现出积极的一面。

经济状况对于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对于经济状况富裕的城市老年人,经济状况一般及困难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分别是其2.069、4.356倍。

城市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和就业意愿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对于不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城市老年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是其的1.702倍。

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给老人的生活带来额外经济负担,老人期望通过就业来获得更多收入。

“是否觉得自己老了”显著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不觉得自己老的老年人更有信心在劳动力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角色,故他们的就业意愿更强。

从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的朋友数来看,朋友数越多的老人越倾向于就业。

强关系网络能提供更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帮老人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故他们的就业意愿更强。

五、结论与讨论城市退休老人积极参与就业,既是发挥“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

但本文发现,目前大部分城市退休老年人没有积极的就业意愿。

影响城市退休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因素不是简单和一维的,他们的个体特征、家庭环境、自我认同、社会网络支持都影响就业意愿。

模型揭示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自评、朋友数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就业意愿,与之前学者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

另,模型纳入一些之前学者讨论较少的自变量:如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是否觉得自己老了。

老年人晚年开销不大,靠退休金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为给子女经济支持,他们只能通过就业来获得额外收入以支持子女。

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城市老年人的观念显著影响他们的就业意愿。

觉得自己老的城市老年人,认为自己不再符合角色期望,会放弃工作角色而选择其他角色,故就业意愿低。

目前的研究形成了对老年人再就业状况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对老年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主要从老年人自身、家庭特征、经济状况方面进行考察,对心理特征、精神观念、社交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乐于在晚年继续融入社会生活,心理特征、精神观念及社会网络对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可能越来越重要。

继续从心理及社交网络的角度来探讨城市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金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海淀区老年人的调查”(项目编号BEIJ2013110057)。

参考文献[1]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EB/OL]. (2011-09-23)[2012-05-17]. http:///gn/2011/09-23/3349429.html.[2]周海旺、寿莉莉、沈妍.2007.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9).[3]萧振禹.1996.个人和家庭因素对城市老年就业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3).[4]张翼.1999.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4).[5]车翼、王元月、马驰骋.2006.养老金影响退休者再就业决策的Logistic经验研究[J].管理评论(12).[6]张翼、李江英.2000.“强关系网”与退休老年人口的再就业[J].中国人口科学(2).[7]张文娟.2010. 中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1).[8]王红漫.2001.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1).[9]钱鑫、姜向群.2006.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5).[10]江维.2013.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