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练习)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2.请在下面4个示意图中选出刺激了蛙的左侧后肢,而在右侧能产生搔扒反射的示意图 [注①‘//’表示被切断处 ②中间神经元有多重联系]A B C D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4.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现在E 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
受到剌激后,E 处膜内外电位变薄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 .内负外正,向下B .内负外正,向上C .内正外负,向下D .内正外负,向上5.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
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纤维C .传出神经纤维D .效应器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
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8.某患者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当用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
A.能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能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C.不产生缩腿反射,但能感到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字,但经常听不懂原音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症B.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有关。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生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4·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3.(2014·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5.(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6.(2014·上海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7.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通过神经的调节
必修三练习题集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 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①③C.③D.①②③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仅存在于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之中B.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大大增多,智商会较高C.大脑结构的发育及工作方式由遗传决定,但突触的数目及种类则受环境影响D.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冲动会向轴突的两端进行传导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7.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9.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10.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1.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非标准1.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的产生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故A项错误。
B项,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
D项,小脑司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
起跑反射涉及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故C项正确。
答案:C2.上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上单向传递,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
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A3.下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此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Ⅱ→Ⅰ→Ⅳ→Ⅲ,且Ⅱ是感受器。
敲击Ⅱ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项正确。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项正确。
刺激Ⅲ处时,由于在突触处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故在Ⅰ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2.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3.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4.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Ⅰ是传入神经,Ⅲ是传出神经④Ⅰ是传出神经,Ⅲ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Ⅰ→Ⅱ→Ⅲ→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Ⅲ→Ⅱ→Ⅰ→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Ⅰ→Ⅱ→Ⅲ→M或M→Ⅲ→Ⅱ→Ⅰ→S⑧一般情况下,M的细胞将主要消耗蛋白质分解后释放的能量⑨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⑨C.①③⑧⑨D.②⑤⑦⑨5.如图所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刺激⑥处,神经兴奋能传到⑤④③②①6.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7. 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含解析
[A组·基础达标练]1.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射就是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B.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反射活动在不完整的反射弧中也能实现D.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A正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反射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发生,C错误;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正确。
[答案]C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②上具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
[答案]C3.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解析]在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向神经纤维两端传导,A、B错误;未兴奋区域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区域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D正确。
[答案]D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 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 C[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3.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 D解析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所以与脑内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还与某些蛋白质合成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 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答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每课一练15(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4.在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中,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 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树突 D.A的轴突→B的树突5.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7.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8.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 、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 .灰质B .白质C .神经元D .轴突10.正确叙述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是A.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B.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刺激大脑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11.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 A .大脑 B .脑干 C .脊神经 D .脊髓1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B正确;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C正确;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4.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解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C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其直接相连的E为感受器,则D为效应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 分层练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如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4.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7.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
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D.抑制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二、填空题8.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作业(2)
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1 课时) 、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 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答案D2.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 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答案B3. 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 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 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 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解析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答案B4. (2015 •杭州质检)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动作电位产生时Na +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由于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Na +是通过蛋白质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内部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选项 A 、D 正确。
在自然状态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处于离体状态的神经纤维,中间部位给予 刺激,兴奋可双向传导,B 项正确。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____。
2.反射弧。
(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结构: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⑤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写出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过程: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兴奋⎩⎪⎨⎪⎧部位: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 条件:感受外界刺激变化:由相对 状态变为 状态[判断](1)只要反射弧完整就一定可产生兴奋。
( ) (2)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活动。
( ) 答案:1.(1)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2.(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2)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①→②→③→④→⑤ 3.组织或细胞 静止 显著活跃 [判断](1)× 提示:产生兴奋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2)√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
(1)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形成局部电流。
(2)方向⎩⎪⎨⎪⎧膜外:由向膜内:由向4.传导方向特点:____________。
答案:1.电信号 2.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Na+内流3.(1)电位差(2)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4.双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
(1)突触由图中[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高中生物《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地调节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地叙述,正确地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地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地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地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地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地传导是双向地,与膜内局部电流地流动方向一致.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地电位变化.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地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其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地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答案】A【例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地叙述中,错误地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地兴奋是同步地【解读】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地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地传递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地,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导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突触间地传导是单向地,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之间地传导是单方向地,即兴奋只由一个神经元地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地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答案】D【例3】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地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地“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解读】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地现象,这是由于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听到“加油”声后,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答案】A※小试高考※1.(2010江苏高考,8>一个人地手掌触到裸露地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地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地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解读:本题考查地是不同反射地反射弧在组成上地差别.生来就有、不学就会地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经学习形成地反射叫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一个人地手触到裸露地电线而反射性地握紧电线,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以后再看到电线把手缩回则是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答案:C2.(2010上海高考,2>轴突是神经细胞地<)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C.分泌物D.突起解读:典型地神经细胞,其细胞体连有长而分支少地轴突和短而分支多地树突,不管是轴突还是树突,都是神经细胞地突起.答案:D※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地电流方向<)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地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地.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地叙述,错误地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地兴奋是同时发生地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地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地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3.正确叙述人地大脑皮层功能地是<)A.下肢地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地底部B.皮层代表区范围地大小与躯体地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刺激大脑内侧面地某一特定区域地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4. 某人地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5.中枢神经系统中严重损伤后可以立即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地部位是<)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腰段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地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地分解,这种药物地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地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地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地是<)8.反射和反射弧地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地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9.下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地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地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地D.以上说法都对10.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地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地结构是_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地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地B是下一个神经元地__________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地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地原因是___________.<3)已知A释放地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地分解,这种药物地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4)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地中枢分布在___________,其范围比其代表区地要___________<填“大”或“小”).参考答案:1、C【解读】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地局部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外正内负.2、A【解读】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地突触小体,通过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便由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3、D【解读】大脑皮层中地神经中枢分布具有倒置现象;各神经中枢面积大小与所支配器官地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面积越大.4、D【解读】脊髓横断,位于断面脊髓灰质内地神经中枢所控制地反射活动消失,同时位于脊髓白质内地上下传导地神经纤维受损,表现为断面以下地感觉和运动受阻碍.膝跳反射地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地骶段,反射弧是完整地,反射仍然存在.5、C【解读】脑干是呼吸中枢存在地部位,当中枢受损伤后,脑干中调节呼吸地中枢就会失去功能,所以呼吸就会停止.6、B【解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不同功能;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地受体.7、C【解读】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地局部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外正内负.8、B【解读】反射是神经调节地基本方式.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地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反射弧是反射地结构基础.反射弧地完整性是完成反射地前提条件.通常构成反射弧地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B【解读】此题考查突触传递地特点.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地传递只能是单向地,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地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地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地方向传递.10、【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和神经突触地基本结构.通常构成反射弧地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递质<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B神经元持续兴奋<4)中央前回大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练习)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以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
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传导媒介
2.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3. 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由Na+、K+维持的,受到刺激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主要是
A.膜外Ca+流入细胞B.膜外Na+流入细胞
C.膜内K+流出细胞D.膜外K+流入细胞
4.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
C.(上一个神经元)树突→轴突→细胞体D.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5.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组织B.神经元C.突触D.神经纤维
6.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C.分泌物D.长的突起
7. 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转换为神经信号。
据此分析,手指和唇部皮肤感觉灵敏的原因是该部位
A.皮肤较薄B.细胞分裂迅速
C.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D.细胞均可传导神经信号
8. 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
A.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9.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渗透作用
B.葡萄糖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膜上有葡萄糖转运载体
C.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D.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 Na+的通透性比 K+的通透性高
10.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点,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
B.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C.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D.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1. 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肌肉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12.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13.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4.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15.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蛋白质、糖原的单都具有多样性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可采用西瓜汁作材料
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可能是无机化合物
16.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只由神经元构成且最简单的反射弧有2个神经元
二、综合题B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肌肉收缩
D .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17. 图为突触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编号):
(1
)写出各编号的名称,并在图旁的方框内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2)该图中神经纤维正处于__________电位,这种电位与膜内外的___________有关。
(3)当冲动传导到⑥时,末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___,从而将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4)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与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其不同点是,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特点______,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特点:______。
它们作用共同点是:都是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
18. 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简写为TTX )。
TT X 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 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 +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 +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
(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
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 传递到B ,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 +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 点给予刺激,b 点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
三、实验题递质,c 点_____ (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_(填序号)。
19. 关于“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请回答:
(1)、此实验除去蛙脑,目的是排除_____对_______的控制。
制备脊蛙时,把剪去头部的蛙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上,如果它能翻身说明脑还未除尽。
(2)、用浸过0.5%HCl 溶液的小纸片刺激脊蛙的腹部,其能出现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射的中枢可能是_________。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实验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再对其进行相同刺激,脊蛙不再出现该反射。
(3)、实验中将脊蛙右后腿脚趾尖浸入0.5%HCl 中,牛蛙会出现_____________。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实验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某生物科研小组做了如下有关神经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科研小组的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装片,图甲和图乙是他在装片中看到的两个图像。
甲中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________;乙中看到的主要是________的末梢及末端膨大结构,该结构能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
(2)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
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
给e 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表指针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 +浓度,b 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 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e 点与d 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 处刺激,预计d 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__。
(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