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
子弄冰》《村晚》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春朝幸遇花场开,
青春欢笑动彩雷。
连日风和春雨降,
万物复苏满园草。
夏日骄阳照晴空,
田野稻穗麦苗丰。
牛羊欢跃颂家庆,
乡村农夫喜欢蓬。
秋时稻黍黄金色,
丰收季节草木凋。
长天月圆人团圆,
霜降之后丰年好。
冬日寒风吹雪飘,
静夜孤烛照人笑。
闲情爱好纳故友,暖火烧炉暖衣袍。
《稚子弄冰》
寒夜里,冰弄玩,斗雪比赛车毡山。
稚子奔忙痛可怜,脸颊红潮笑开颜。
手搓搓,温热掌,冰上滑行趣无穷。
嘴角露出天真笑,稚子弄冰乐无疆。
冰中画,雪中舞,稚子欢呼声一片。
寒冷无忧无挂念,冬日霜寒童心靡。
《村晚》
霞光渐散日落黄,
田间村晚映夕阳。
牛羊归栏鸟儿归,
家园安宁人心忙。
炊烟袅袅逸白炊,
池塘微波漾晚晴。
劳作一天充实意,
欢乐声笑满园亭。
野花屋后如火烧,
麦浪风吹如海涛。
乡村生活情深意,
安居乐业为真好。
**这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古诗题材,未能找到具体的古诗作品,所以只是基于题目进行了创作。
由于古诗并无固定格式要求,所以这里以简约与美观为原则呈现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统编教材五下第1单元单元首页【人文主题】★童年往事。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雅子弄冰》《村晚》),皆描写儿童生活。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前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话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想想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等语文要素。
学生已经学握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
1.《古诗词三首》一、会背、会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知诗人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看注释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耘田:除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供:从事,参加。
明诗意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悟诗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二、会背《稚子弄冰》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知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3.《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
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新统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设计
1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朝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及宋朝诗人雷震的《村晚》。
这三首诗都描写了活泼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刻画了勤劳的农村孩子形象;《稚子弄冰》描写了村童“脱冰作戏”的场景;《村晚》展示的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而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描写乡村儿童的诗。
学生准备:搜集三位诗人的资料。
搜集一两首跟儿童有关的其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1.四季美景皆可入诗,宋朝有位诗人就写了一组田园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乡村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
(1)指名朗读诗题,读准“兴”的读音。
“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
(2)出示注释,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一年四季。
题目意思:(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3.简单介绍诗人。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诗人信息。
(2)教师补充出示诗人相关资料: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他是一位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热爱劳动人民的士大夫。
他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 j iè押解 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寒假预习知识点
3.《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脱冰做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4.《村晚》一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草满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重点诗句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默写)(1)“也"字说明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像大人一样热爱劳动。朗读时,要带着对农村儿童的喜爱之情,语调要轻快。(2)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们还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下种瓜。我感受到了农村小孩子的天真有趣。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清晨,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2)这两句诗中描写儿童动作的词语有“脱,穿”。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中描写了农村初夏时节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五年级下次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忙碌的场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儿童在冬天将冰块当做钲来敲击,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然后突然冰块碎裂,发出的声音像玻璃碎了一样。
3.《村晚》是宋朝诗人雷震的作品,描述了池塘里长满了草,山峰将落日的光辉含在水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横吹短笛,笛声随意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古诗三首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语调平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语调轻快);《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松活泼的语气);《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轻松舒缓)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答:1.读到“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时,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在桑树的树荫下,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我体会到孩子模仿大人、自得其乐的心情。
2.读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时,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在清晨把盆里的冰整块地弄出来,用彩线穿着,制成像锣一样的乐器的画面。
我体会到孩子天真活泼,自找快乐。
3.读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时,我眼前浮现出一个牧童横着骑在牛背上,随口吹着没有固定曲调的曲子的画面,我体会到孩子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从这些诗句中,我似乎看到了古代儿童充满趣味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我也不知不觉沉醉在惬意愉快的乡村生活中了。
三、选做,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答:《四时田园杂兴》的改写:初夏时节,大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到田里锄草,卖力地干着农活。
到了晚上,他们也舍不得闲下来,就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
村子里各家的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要担当一定的工作,共同担负起家庭的生活。
那些幼小的孩儿尽管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有样学样,喜欢在村口的桑树树阴下学种瓜。
《稚子弄冰》的改写:冬天的早晨特别寒冷,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小孩子在冰上弄了一个小小的洞后,找来一条彩色的丝线把它穿起来,拿在手里当银钲敲着玩。
五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经典诵读篇目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_百度汉语[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百度汉语[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百度汉语[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3.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日积月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人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春晚》
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
田家 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互动课堂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 了什么。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热爱劳动,体现喜爱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 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 太令人(失望 )了!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村晚》
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 诗读正确、读流利。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课堂演练
一、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脱”的意思是( B )。 A.脱落 B.取下 C.脱离、逃离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 ”“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知识点梳理总结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课文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把一首古诗改写短文300字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把一首古诗改写短文300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包含了《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古诗,老师们让我们把一首古诗改写成小短文,一来是加强同学们对古诗意义的理解,二来是训练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稚子弄冰》改写短文宋朝的一个冬天,大雪如约而至。
儿童三五成群,冲进雪中。
刹那间,全身被雪裹住,好像一个个圣诞老人。
满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
孩子们在雪中窃窃私语,他们或欢呼,或跳跃,不亦乐乎。
雪依然下着。
孩子们飞奔回家,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铜盆,来到一一个男孩家。
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把雪捧进盆里,小手瞬间冻得通红。
他们全然不顾,不一会儿铜盆里就装满了雪,他们把少量的水加进盆里,小心翼翼地把盆放在屋檐底下。
父母们看着忙来忙去的孩子们,满脸疑惑,脸上写满了问号,便问领队孩子:“你们在干什么?”孩子神秘地说:“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屋外叮叮咚咚地响起来,中间夹杂孩子们的声音。
你看!孩子们面前有一个铜盆,孩子们左手拿着凿子,右手拿小锤,用力地敲打着,风把他们的脸吹得通红,嘴变成紫色,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孩子们发出了一声声欢呼,不知道谁成功了,他把冰凿出来了,紧接着也有人凿出来了。
孩子们赶紧的用彩线把铜盆里脱下来的冰块穿起来当钲。
孩子们人手一个冰钲,他们用小棍敲打着,在领队的指挥下不断变换着节奏,敲出的声音像磬一般穿越树林,仿佛是人间最美的乐曲,回荡在天空。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互相追逐嬉戏。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冰碎了,洒落一地,孩子们伤心极了,脸上写满了失落。
其中一个孩子难受地说:“可惜了这块冰,这么快就没了。
”另一个也叹气道:“是啊,是啊!”队伍瞬间安静了,时间仿佛静止在那一刻。
领头说:“伙伴们振作起来,冰钲虽然碎了,但是带给了我们快乐,这个是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这难道不是快乐的吗?”他们望着天空,不禁吟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古诗三首》改写小故事
《古诗三⾸》改写⼩故事
《四时⽥园杂兴》(其31⾸)
⼤⼈们每天都很忙,早上去⽥园⾥除草,晚上搓⿇绳。
有⼤⼤⼩⼩的孩⼦们,都担起了家庭的重任,都想为家⾥做⼀些事情。
但是有很多⼩孩⼦还不懂事,但他们看到⼤⼈们在⽥园⾥种⽠,于是⼏个⼩孩⼉便在⼀颗⼤⼤的桑树下开始种⽠。
孩⼦们有的挖坑,有的播种,有的浇⽔。
有⼀个⼩孩⼉说:“我们种的⽠⼀定会结出⼤⼜⼤⼜甜的西⽠。
”其他⼏个⼩孩直点头,他们⾮常⾼兴。
《稚⼦弄冰》
早上起来,有⼀个⾝穿红⾊棉袄头发乱乱的⼩男孩⼉,他拿起的⼀个⾦属盆,⾥⾯有⼀块⼉冰,他⽤⼒地敲击盆底,“哗”⼀个⼤冰块掉下来了。
他拿起冰块从中间打了⼀个洞,⽤⼀根彩⾊的绳⼦把冰块穿了起来,当银钲敲。
那个⼩孩⼉边跑变敲,忽然冰块碎了,他⾮常伤⼼,于是他拿起那个⾦属盆,往⾥⾯到上了⽔,等待明天结冰。
《村晚》
傍晚,池塘的周围长满了草,⽔快从池塘⾥溢出来了,远处有⼀座⾼⼤的青⼭,他衔着落⽇,⾮常的美。
有⼀个牡童横在⽜背上,想要回家。
这时他拿出⼀个短笛,不成调的吹着,他听着他的笛声,慢慢的⽼⽜把这个孩⼦送到了家。
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笔记
经典古诗三首1. 《泊船瓜洲》作者:宋·王安石原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秋思》作者:唐·张籍原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 《长相思》作者:清·纳兰性德原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 《牧童》作者:唐·吕岩原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 《舟过安仁》作者:宋·杨万里原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 《观沧海》作者:三国·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唐·李白原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宋·范成大原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 《村晚》作者:宋·雷震原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 《稚子弄冰》作者:宋·杨万里原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
)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
)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
)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
)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
)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
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
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
)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村晚无忧无虑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