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与有理数、实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二次根式作为新的数学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2.讲授法: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例如,讲解一个物体从地面上升到最高点再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分别是3米和4米,求物体的最大高度。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课题:16.1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0(a?0)和(a)?a(a?0)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难点:综合运用性质a?0(a?0)和(a)?a(a?0)。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已知x?a,那么a是x的______;x是a的______, 记为_____,a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4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a?0(a?0)的意义是。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1)的平方根是;(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位:米)满足关系式h?5t。

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3)圆的面积为s,则圆的半径是;(4)正方形的面积为b?3,则边长为。

思考:,2222hs ,,?3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a(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_____________。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4a(a?0),x2?1 32、当a为正数时a指a的,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负数,只有非负数a才有算术平方根。

所以,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 , 1a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1) (4)2 (2)((3)(.5) (4)()2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a)2?________,其中a?0,4、由公式(a)?a(a?0),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a)2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 22212) 32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6 0.35(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74a2-11(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例: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x?2?0,得x?2当x?2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16.1二次根式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G)2="(α20)和后二α(α2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推出(√Ξ)QNo)和探究后二〃(。

20),会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3,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明确(√S)2=a(420)和后二〃(〃20)的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的相关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将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用于化简.【教学难点】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观察课件中所列数字的进出情况,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一)探索新知1.探究(VH)2的性质(出示课件5-7)教师问: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学生答:一般地,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m则这个数就叫做。

的平方根.〃的平方根是士4教师问:什么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学生答:若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公则这个数就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用GQNO)表示.教师问: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课件6)教师依次出示问题:填空:(M)2=( ),(√i)2=( )φz=(),(励=()学生1答:(")M.学生2答:(√5)2=2.r学生3答:(八)M.学生4答:(√δ)2=0.教师问:通过(1)的计算,你能确定(√Ξ)2(〃20)的化简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师生一起解答:〃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5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ξ)2=4.同理,√2,G VU分别是2,*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加)2二2,(J)2=∣,(√0)2=0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迎)2(α≥0)的性质:一般地,(JΞ)~=a(a20).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教师强调:不要忽略心0这一限制条件.这是使二次根式G有意义的前提条件.考点1:利用(√Ξ)2U≥0)的性质进行计算计算:(出示课件9)⑴(√L5)2,⑵(2√5)2.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⑴(√L5)2=1.5;(2)(2√5)⅛2×(√5)MX5=20出示课件10,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16.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完成书上第二页的第一个思考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2.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汇报。

3.教师进行点评4.完成练习题1二、探索新知观察这些题计算的结果有什么特点1.形式上都含有“”2.被开方的数是数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3.(a≥0)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称为二次根号.(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有意义吗?为什么?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三、展示交流教材P3练习2题.四、堂清巩固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中的x+1≠0.解:依题意,得由①得:x≥-由②得:x≠-1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2)若+=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五、课堂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16.1第1题和第7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16.1二次根式(1)一、二次根式定义二、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以及应用八、课后回顾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5 B. C. 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若+有意义,则=_______.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A.0 B.1 C.2 D.无数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D 3.B二、1.(a≥0)2. 3.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x=.2.依题意得:,∴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3.4.B5.a=5,b=-416.1 二次根式(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教学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叫什么?当a<0时,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0)是一个什么数呢?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a≥0)是一个非负数.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_.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同理可得:()2=2,()2=9,()2=3,()2=,()2=,()2=0,所以()2=a(a≥0)例1计算1.()2 2.(3)2 3.()2 4.()2 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2=a(a≥0)的结论解题.解:()2 =,(3)2 =32·()2=32·5=45,()2=,()2=.三、展示交流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2()2()2(4)2四、堂清巩固例2 计算1.()2(x≥0)2.()2 3.()24.()2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4)4x2-12x+9=(2x)2-2·2x·3+32=(2x-3)2≥0.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解:(1)因为x≥0,所以x+1>0()2=x+1(2)∵a2≥0,∴()2=a2(3)∵a2+2a+1=(a+1)2又∵(a+1)2≥0,∴a2+2a+1≥0 ,∴=a2+2a+1(4)∵4x2-12x+9=(2x)2-2·2x·3+32=(2x-3)2又∵(2x-3)2≥0∴4x2-12x+9≥0,∴()2=4x2-12x+9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3 (2)x4-4 (3) 2x2-3分析:(略)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六、布置作业1.教材第五页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16.1二次根式(2)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八、课后回顾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A.4 B.3 C.2 D.1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0 D.a=0二、填空题1.(-)2=________.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1)()2(2)-()2(3)()2(4)(-3)2(5)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 (2)3.4 (3)(4)x(x≥0)3.已知+=0,求x y的值.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2 (2)x4-9 3x2-5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B 2.C二、1.3 2.非负数三、1.(1)()2=9 (2)-()2=-3 (3)()2=×6=(4)(-3)2=9×=6 (5)-62.(1)5=()2(2)3.4=()2(3)=()2(4)x=()2(x≥0)3. x y=34=814.(1)x2-2=(x+)(x-)(2)x4-9=(x2+3)(x2-3)=(x2+3)(x+)(x-)(3)略16.1 二次根式(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a(a≥0)教学目标理解=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a≥0).2.难点:探究结论.3.关键:讲清a≥0时,=a才成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0)是一个非负数;3.()2=a(a≥0).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0.01;=;=;=0;=.因此,一般地:=a(a≥0)例1 化简(1)(2)(3)(4)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所以都可运用=a(a≥0)•去化简.解:(1)==3 (2)==4(3)==5 (4)==3三、展示交流教材P7练习2.四、堂清巩固例2 填空:当a≥0时,=_____;当a<0时,=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a,则a可以是什么数?(2)若=-a,则a可以是什么数?(3)>a,则a可以是什么数?分析:∵=a(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时,=,那么-a≥0.(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解:(1)因为=a,所以a≥0;(2)因为=-a,所以a≤0;(3)因为当a≥0时=a,要使>a,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时,=-a,要使>a,即使-a>a,a<0综上,a<0例3当x>2,化简-.分析:(略)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a的堂清巩固.六、布置作业1.教材P8习题16.1 5、6、8.9.10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16.1二次根式(3)1.=a(a≥0)及其运用2. 当a<0时,=-a八、课后回顾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的值是().A.0 B. C.4 D.以上都不对2.a≥0时,、、-,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1.-=________.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2时,试化简│x-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16.1.1二次根式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法:讲练结合法: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练习法 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 课件,展台。

学习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1)9(2)0.64(3)0总结:a (a ≥0)的平方根是a (a ≥02.解决问题(1) 面积为 S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2).面积为 b -5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3). 圆桌的面积为 S ,则半径为________(4).若圆桌的面积为 S +3,则半径为________(5)关系式 h = 5t 2 (t > 0)中,用含有 h 的式子表示 t ,则 t = ________。

总结以上式子有何特征二次根式的概念:a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

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三.探究新课1.指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提问:二次根式在什么情况下无意义学生讨论后得出:被开方数小于零2.指出下列哪些是二次根式?学生自主完成小练习:辨别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三.练习四.小结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五.作业课本第5页第一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难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一、情景导入师:(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km与电视塔高h/km之间有近似关系r=2Rh(R为地球半径).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能化简这个式子吗?由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并提问.生:半径之比为2Rh12Rh2,暂时我们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师:那么怎么去化简它呢?这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这将是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教授活动1:知识迁移,归纳概念用含根号的式子填空.(1)1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2)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4 cm的三角形,斜边长应为________cm;(3)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4)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5)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答案】(1)17(2)65(3)65(4)3 a (5)h 5活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1)式子a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a满足什么条件时,式子a才有意义?(2)当a>0时,a________0;当a=0时,a________0;二次根式是一个________.【答案】(1)a的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非负数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当a=0时,a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也就是说,当a≥0时,a≥0.三、例题讲解【例】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x -2≥0,得x ≥2.所以当x ≥2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1.已知a -2+b +12=0,求-a 2b 的值.【答案】a -2≥0,b +12≥0,又∵它们的和为0,∴a -2=0且b +12=0,解得a =2,b =-12.∴-a 2b =-22×(-12)=2.2.若x ,y 使x -1+1-x -y =3有意义,求2x +y 的值. 【答案】-1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2.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什么数才有意义?a(a ≥0)又是什么数?六.课后作业必做题: 选做题: 七.板书设计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化简1.理解(a)2=a(a ≥0),并能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 2=a(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重点理解并掌握(a)2=a(a ≥0),a 2=a(a ≥0)以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探究结论.一、复习导入教师复习口述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并板书:1.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a≥0)是一个非负数.那么,当a≥0时,(a)2等于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授活动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2)2=____;(13)2=____;(52)2=____;(0.01)2=____;(0)2=____.由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结果,并提问部分过程,教师进行点评.老师点评:4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4)2=4.同理:(2)2=2;(13)2=13;(52)2=52;(0.01)2=0.01;(0)2=0.所以归纳出:(a)2=a(a≥0).【例1】教材第3页例2活动2:填空:22=___;0.12=___;(13)2=___;(37)2=___;(212)2=___;02=___.教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2=2;0.12=0.1;(13)2=13;(37)2=37;(212)2=212;02=0.所以归纳出:a2=a(a≥0).【例2】教材第4页例3教师点评:当a≥0时,a2=a;当a≤0时,a2=-a.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应理解并掌握(a)2=a(a≥0)和a2=a(a≥0)及其运用,同时应理解a2=-a(a≤0).四.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五.板书设计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理解并掌握a·b=ab(a≥0,b≥0),a·b=a·b(a≥0,b≥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a·b=ab(a≥0,b≥0),a·b=a·b(a≥0,b≥0)及它们的运用.难点利用逆向思维,导出a·b=a·b(a≥0,b≥0).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发现探究填空:(1)4×9=_____,4×9=______;(2)25×16=_____,25×16=______;(3)19×36=____,19×36=_______;(4)100×0=_____,100×0=______.生:(1)4×9=6,4×9=6;(2)25×16=20,25×16=20;(3)19×36=2,19×36=2;(4)100×0=0,100×0=0.试一试,参考上面的结果,比较四组等式的大小关系.生:上面各组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二、新课教授活动2:总结规律结合刚才的计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答案,加以点评,归纳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2.两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它们积的算术平方根.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为:a·b=ab(a≥0,b≥0)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ab=a·b(a≥0,b≥0)活动3:讲练结合教材第6~7页例题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页的练习.【答案】课本练习第1题:(1)10;(2)6;(3)23;(4)2.第2题:(1)77;(2)15;(3)2y;(4)4bc ac.第3题:4 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b=ab(a≥0,b≥0),ab=a·b(a≥0,b≥0)及其应用.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除法理解ab=ab(a≥0,b>0)和ab=ab(a≥0,b>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理解并掌握ab=ab(a≥0,b>0),ab=ab(a≥0,b>0),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难点归纳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一、复习导入活动1:1.由学生回答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逆向等式.2.填空.(1)925=______,925=_____;(2)164=_____,164=_____;(3)8149=_____,8149=_____;(4)3664=_____,3664=_____.二、新课教授活动2:先由学生对上面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关系,并总结规律.教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除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们商的算术平方根.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ab=ab(a≥0,b>0)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ab=ab(a≥0,b>0)【例】教材第8~9页例题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习第1题.【答案】(1)3(2)23(3)33(4)2a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b=ab(a≥0,b>0)和ab=ab(a≥0,b>0)及其应用.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3课时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难点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四位同学上台板书) 计算:(1)23;(2)2618;(3)82a ;(4)x 3x 2y.教师点评:(1)23=63;(2)2618=233;(3)82a =2a a ;(4)x 3x 2y=xy y .二、新课教授教师点评:上面这些式子的结果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师: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例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为什么?(1)3xy 12x ;(2)25a 3a 3;(3)1x;(4)0.2a.解:(1)被开方数中有因数1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a 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被开方数中有分母,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4)被开方数中有因数0.2,它不是整数,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278;(2)12x 2y 3(x ≥0);(3)a 2b 4+a 4b 2(ab ≥0).解:(1)278=27×28×2=916×6=346;(2)12x 2y 3=4x 2y 2·3y =2xy 3y ;(3)a 2b 4+a 4b 2=a 2b 2(b 2+a 2)=ab a 2+b 2. 【例3】教材第9页例7 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四.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五.板书设计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并能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计算的方法.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学生活动)1.计算:(1)x+2x;(2)3a-2a+4a;(3)2x2-3x2+5x2;(4)2a2-4a2+3a.2.教师点评:上面的运算实际上就是以前所学习的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是字母连同指数不变,系数相加减.二、新课教授(学生活动)1.类比计算,说明理由.(1)2+22;(2)38-28+48;(3)32+8;(4)23-33+12.2.教师点评:(1)2+22=(1+2)2=32;(2)38-28+48=(3-2+4)8=58=102;(3)虽然表面上2与8的被开方数不同,不能当作被开方数相同,但8可化为22,32+8=32+22=(3+2)2=52;(4)同样12可化为23,23-33+12=23-33+23=(2-3+2)3= 3.所以在用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则可以进行合并,因此可将二次根式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比较被开方数是否相同.因此可得: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1】教材第13页例1 【例2】教材第13页例2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3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不正确,两边不相等;(2)不正确,两边不相等;(3)正确.第2题:(1)-47;(2)35;(3)102-33;(4)36+14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时,先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相同被开方数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五.课后作业必做题: 选做题: 六.板书设计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复习导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计算:(1)(3x 2+2x +2)·4x ; (2)(4x 2-2xy)÷(-2xy); (3)(3a +2b)(3a -2b); (4)(2x +1)2+(2x -1)2. 二、新课教授由于整式运算中的x ,y ,a ,b 是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因此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下面我们就使用这些规律来进行计算.【例1】计算: (1)(8+3)×6;(2)(42-36)÷2 2.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可直接用整式的运算规律. 解:(1)(8+3)×6=8×6+3× 6 =48+18=43+32; (2)(42-36)÷2 2=42÷22-36÷22=2-323.【例2】计算:(1)(2+3)(2-5); (2)(5+3)(5-3); (3)(3-2)2.分析:第(1)题可类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来计算,第(2)题把5当作a ,3当作b ,就可以类比(a +b)(a -b)=a 2-b 2,第(3)题可类比(a -b)2=a 2-2ab +b 2来计算.解:(1)(2+3)(2-5) =(2)2+32-52-15 =2+32-52-15 =-13-22;(2)(5+3)(5-3)=(5)2-(3)2=5-3=2; (3)(3-2)2=(3)2-2×3×2+(2)2 =5-2 6.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6+10;(2)4+22;(3)11+55;(4)4.第2题:(1)9;(2)a -b ;(3)7+43;(4)22-410.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利用整式运算的规律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五.课后作业必做题: 选做题: 六.板书设计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 cm和4 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是否发现了32+42与52的关系,52+122与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读“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探求新知1.阅读教材第22~23页图17.1-2和图17.1-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只是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归纳验证,得出定理(1)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定理的.小组合作探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古人赵爽的证法.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师:通过拼摆,我们证实了命题1的正确性,命题1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讲解【例1】填空题.(1)在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 ,面积为________cm2.【答案】(1)17(2)7(3)68(4)6,8,10(5)3 3【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答案】119或13三、巩固练习填空题.在Rt△ABC中,∠C=90°.(1)如果a=7,c=25,则b=________;(2)如果∠A=30°,a=4,则b=________;(3)如果∠A=45°,a=3,则c=________;(4)如果c=10,a-b=2,则b=________;(5)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________;(6)如果b=8,a∶c=3∶5,则c=________.【答案】(1)24(2)43(3)32(4)6(5)12(6)10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验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困惑?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2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1: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分小组讨论,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生: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 m,BC=5 m,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则AB=13 m.所以至少需13 m长的梯子.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生1:从题意可以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生2: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师生共析: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22=5.因此AC=5≈2.236.因为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可以从门框内通过.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_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分析:由∠CAB=30°易知垂直距离为23米,水平距离是6米.【答案】23 6【例2】教材第25页例2三、巩固练习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答案】50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米,求该河流的宽度.【答案】约480 m四、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会构造直角三角形.2.本节是从实验问题出发,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用勾股定理完成解答.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3课时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进一步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在数轴上寻找表示2,3,5,…这样的表示无理数的点.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一、复习导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们能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一结论吗?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BC=AB2-AC2,B′C′=A′B′2-A′C′2.又AB=A′B′,AC=A′C′,∴BC=B′C′,∴△ABC≌△A′B′C′(SSS).师: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3所对应的点吗?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像长度为2,3,5,…这样的包含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师:由于要在数轴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3,5,…,所以只需画出长为2,3,5,…的线段即可,我们不妨先来画出长为2,3,5,…的线段.生:长为2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而长为5的线段是直角边为1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长为13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生:设c=13,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即a2+b2=13.若a,b 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则a=2,b=3,所以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2.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一点B,使AB=2.3.以原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则点C即为表示13的点.二、例题讲解【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800米处,过了10秒后,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A点表示男孩头顶的位置,C,B点是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C是直角,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根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50002=BC2+48002,所以BC=1400米.飞机飞行1400米用了10秒,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1400×6×60=504000(米)=504(千米),即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上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 =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分米.【例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如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②能否找到斜边为17,另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课堂小结1.进一步巩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难点归纳猜想出命题2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探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1: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与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 cm,6 cm,6.5 cm,有下面的关系: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 cm,7.5 cm,8.5 cm,再试一试.生1: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第1个结到第4个结是3个单位长度即AC=3;同理BC=4,AB=5.因为32+42=52,所以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5 cm,6 cm,6.5 cm.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测量后,发现6.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并且2.52+62=6.52.再换成三边长分别为4 cm,7.5 cm,8.5 cm的三角形,可以发现8.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有42+7.52=8.52.师:很好!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猜想结论.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看下面的命题: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命题2与命题1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如把命题1当成原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二、例题讲解【例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分析:(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2)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33页练习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学生发言,教师点评.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1.理解并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2.理解逆定理、互逆定理的概念.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概念.难点理解互逆定理的概念.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的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师: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得到了勾股定理逆命题的内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命题1我们已证明过它的正确性,命题2正确吗?如何证明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师:△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如图),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生:我们所画的Rt△A′B′C′,(A′B′)2=a2+b2,又因为c2=a2+b2,所以(A′B′)2=c2,即A′B′=c.△ABC和△A′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C=∠C′=90°,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2是正确的.师:很好!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2就成为一个定理.由于命题1证明正确以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又是命题1的逆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2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师:但是不是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呢?生:不一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成立.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例如原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显然原命题成立,而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新课教授【例1】教材第32页例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简》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简》教案_7

二次根式的化简教学目标:1、掌握最简二次根式概念及分母有理化。

2、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乘除法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最简二次根式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和分母有理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二次根式的性质: 当a ≥0时,a 2= a 当a <0时,a 2= -a 也就是说:a 2 = |a|即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1分别等于多少?学生讨论并回答。

(22、新课引入:(1)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有些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开的尽方,例如32不是某个有理数的平方。

(2)教师讲解:对于有些二次根式虽然不能直接开方但是我们可以化简,使得最终的被开方数最简。

三、新课探究⎪⎪⎩⎪⎪⎨⎧<-=>)0a (a )0a (00a (a a a 2,,),==0,0)a b =≥≥0,0)a b =≥>1、概念引入-----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中不能含有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②分母里不能有根号③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使分母变成有理数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2、典例分析例1解:(1(2注:(1)根号下是一个正整数时:将该数字拆分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和某一个数的乘积,然后将完全平方数开平方放到根号外面。

例2、化简:解:10(15(2 注:分母含有一个单独根式时:①先将分子、分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约分的进行约分②将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③最后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3、化简解:1=====注:分母含有两项时:①先将分子、分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约分的进行约分。

②借助平方差公式 进行分母有理化 。

22))((b a b a b a -=-+最后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有理化因式:如果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非零代数式相乘,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就说这两个非零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八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16.1 二次根式(1) 教学目的: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3、通过二次根式原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难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例1.(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归纳总结:n x :当n 为奇数时,x ≥0时nx 有意义当n 为偶数时,x 为任意实数时n x 都有意义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k 的取值范围:(1 (2 (3 (42. 当x 分别取下列值时,的值:()10x =; ()21x =; ()31x =-.检测:求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 (1)4-x (2)12+x (3)25+x (4)xx -42附加题:(5)22x x - (6)42-x (7)42+-x x 教学目的: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1)a (a ≥0)是非负数;(2)(a )2=a (a ≥0);(3)2a =a (a ≥0) 2、会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会运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进行相关运算。

难点:理解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

教学过程:阅读P69-P71内容,完成两个探究填空,理解、识记两个公式。

公式1 : 公式2 : 例1计算:(1)(5.1)2 (2)(52)2练习:1、(32)2 2、(23)2 3、(52)2 4、(25)2例2化简:(1)16 (2)2)5(-16.1 二次根式(2)教学目的: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能熟练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章《二次根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章《二次根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互动评价:鼓励学生互相批改、评价,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方法和运算规则。
1.回顾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方法和运算规则。
2.归纳提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会化简二次根式,包括分解质因数、提取平方因子等方法,使二次根式达到最简形式。
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二次根式的计算,如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二次根式相关的数学模型。
-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了解二次根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勾股定理等。
4.运算讲解:详细讲解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和运算规则。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每组针对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方法和运算规则进行讨论,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拓展应用:
-探究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二次根式在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应用,如圆的面积、体积计算等,并撰写探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与二次根式相关的研究主题,如二次根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PPT进行课堂分享。
-数学阅读:推荐阅读相关数学历史资料,了解二次根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应用,作业布置将包括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和拓展应用三个层次,确保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的性质》(第2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探讨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各种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二次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二次根式运算。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二次根式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二次根式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二次根式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得到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6.1.1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案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6.1.1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案

第十六章内容提要【课标要求】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内容分析】本章内容“二次根式”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

在本章中,将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和化简的方法。

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同时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熟悉二次根式的性质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二次根式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学习好二次根式,为后续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2.认知障碍(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次根式的必要性;(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3)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4)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运用其进行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四则运算;4.了解代整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5.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6.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7.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人教版八下数学16.1 课时1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下数学16.1 课时1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6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课时1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教学难点】会利用二次根式的有意义的条件及其非负性解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65,h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例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11;(2)-5;(3)(-7)2;(4)313;(5)15-16;(6)3-x(x≤3);(7)-x(x≥0);(8)(a-1)2;(9)-x2-5;(10)(a -b )2(ab ≥0).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解:因为11,(-7)2,15-16=130,3-x (x ≤3),(a -1)2,(a -b )2(ab ≥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5,-x (x ≥0),-x 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类型一】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 2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1)14-3x;(2)3-x x -2;(3)x +5x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解.解:(1)由题意得4-3x >0,解得x <43.当x <43时,14-3x有意义; (2)由题意得⎩⎨⎧3-x ≥0,x -2≠0,解得x ≤3且x ≠2.当x ≤3且x ≠2时,3-xx -2有意义;(3)由题意得⎩⎨⎧x +5≥0,x ≠0,解得x ≥-5且x ≠0.当x ≥-5且x ≠0时,x +5x 有意义.方法总结: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类型二】 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解例 3 (1)已知a 、b 满足2a +8+|b -3|=0,解关于x 的方程(a +2)x +b 2=a -1;(2)已知x 、y 都是实数,且y =x -3+3-x +4,求y x 的平方根. 解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x 的值,进而求得y 的值,进而可求出y x 的平方根.解:(1)根据题意得⎩⎨⎧2a +8=0,b -3=0,解得⎩⎨⎧a =-4,b = 3.则(a +2)x +b 2=a -1,即-2x +3=-5,解得x =4;(2)根据题意得⎩⎨⎧x -3≥0,3-x ≥0,解得x =3.则y =4,故y x =43=64,±64=±8,∴y x的平方根为±8.方法总结:二次根式和绝对值都具有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探究点三:和二次根式有关的规律探究性问题 例 4 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下列问题. ①1+112+122=1+11-11+1=112;②1+122+132=1+12-12+1=116;③1+132+142=1+13-13+1=1112.(1)请你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写出1+142+152的结果;(2)请你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 含n 的式子表示的等式(n 为正整数).解析:(1)从三个等式中可以发现,等号右边第一个加数都是1,第二个加数是个分数,设分母为n ,第三个分数的分母就是n +1,结果是一个带分数,整数部分是1,分数部分的分子也是1,分母是前项分数的分母的积;(2)根据(1)找的规律写出表示这个规律的式子.解:(1)1+142+152=1+14-14+1=1120;(2)1+1n2+1(n+1)2=1+1n-1n+1=11n(n+1)(n为正整数).方法总结:解答规律探究性问题,都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字母和数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找出题目隐含条件并用关系式表示出来.【板书设计】16.1 二次根式课时1 二次根式的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a有意义⇔a≥0.【教学反思】通过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对比,随后由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由此引入二次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6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课时1 二次根式的概念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学习难点】会利用二次根式的有意义的条件及其非负性解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实数的认识,同时也是学习二次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的前奏。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在数轴上的位置,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对数轴有一定的了解。

但二次根式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此外,学生对于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可能存在困惑,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学会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二次根式,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数轴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从而引出二次根式。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在数轴上的位置。

同时,介绍二次根式的性质,如: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平方根性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运算。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16.1 二次根式[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教学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一)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 16.1 二次根式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全部内容:1.思考“思考1、2”中的问题,完成思考1中的问题,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2.注意例题1的格式和步骤。

3.讨论回答思考2中的问题。

.如有疑问,可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四、先学(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二)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三)检测 : P.3 练习1、2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订正。

归纳小结: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五、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⑥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个。

A .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 若,则b的值为()A.0 B.0或1 C.b≤3 D.b≥3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 .5BC 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若+有意义,则=_______.2.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A.0 B.1 C.2 D.无数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4. 已知y=++5,求的值.教学反思:16.1 二次根式(2)[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2=a(a≥0).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16.1 二次根式(2)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16.1 二次根式(2)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3“探究”至例2结束。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a(a≥0)是一个非负数与(a)2=a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和(a)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二、数学思考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在推导结论(a)2=a(a≥0)中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a)2=a(a≥0)解题。

四、情感态度通过利用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推导结论(a)2=a(a≥0),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难点、关键重点: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及其运用。

难点:理解二次根式a(a≥0)是一个非负数与(a)2=a。

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a)2=a(a≥0)。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a表示什么?当a<0时,a有意义吗?【活动方略】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算术平方根的基本形式.为二次根式的性质引入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问题】a (a ≥0)有没有可能小于零?为什么?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总结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___;(2)2=_______;(13)2=______;(0)2=_______。

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结果后总结有何规律。

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4)2=4。

4同理可得:(2)2=2,132=13,0)2=0,所以(a )2=a (a ≥0)【设计意图】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a 2=a (a ≥0)三、范例点击 例1 已知3+x +5-y =0,求xy 的值是多少? 解:∵3+x +5-y =0,∴3+x ≥0且5-y ≥0, ∴3+x =0且5-y =0;即x +3=0且y -5=0解得x =-3,y =5 ∴xy =-15【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1,理解非负式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2 二次根式(2)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a≥0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
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
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a<0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
()2=______;()2=_______2=_______.
老师点评:44的
2=4.
同理可得:2=2,2=9,2=3,()2=,()2=,2=0,所以
例1计算
1.()2 2.(2 3.()2 4.()2
分析2=a(a≥0)的结论解题.
解:()2 =,(2 =322=32·5=45,
()2=,()2=.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2()22(4)2
22
-
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2(x≥0) 22 32
4 2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
(4)4x2-12x+9=(2x)2-2·2x·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 2+2a+1
(4)∵4x2-12x+9=(2x)2-2·2x·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 (2)x4-4 (3) 2x2-3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5,6,7,8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0 D.a=0
二、填空题
1.(2=________.
2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 (3)(4)x(x≥0)
3,求x 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2)x4-9 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2=9 (2)-2=-3 (3)(2=×6=
(4)(-3)2=9×=6 (5)-6
2.(1)5=2(2)3.4=2
(3)=()2(4)x=)2(x≥0)
3. x y=34=81
4.(1)x2-2=(
(2)x4-9=(x2+3)(x2-3)=(x2+3)(
(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