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一篇: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备课:索文锋冯林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寺”,掌握两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重点)2.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构筑的画面与意境,独处诗的韵味与美感。

(重点)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观与人文观产生向往之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师生问好,由祖国美景引入课文二授新课一)初读诗文、整体感受出示问题:1.通过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体悟诗文中的韵味与美感。

3.感情诵读诗文。

4.对比这两首诗写法的不同。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5.作者资料详解6.指名读诗齐读分组读7.学生分析诗句释义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8.作者介绍 9.诗句赏析四)比较学习对比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三课堂小结作业训练1、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写“晴”时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积累:描写桃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句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荷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风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档资料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分别写了春、夏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美丽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6 古诗二首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6 古诗二首教案

6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寺”,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3.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意味与美感。

4.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

(二)教学重点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意味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冀教版五级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冀教版五级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冀教版五级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寺”字。

2、能结合工具书或插图理解“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正确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西湖的美,感受诗句中隐涵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2、板书诗题,朗读诗题,从诗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交流预设: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来;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二、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范读,在书上画出节奏2.挑战自我,读出节奏,对学互读3.抽查反馈,指名读4.交流预习导学1)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2)教师抽查2--3个小组,根据发现的问题反馈解决。

四、再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完成“问题探究”。

预设:(1)我感受到荷叶多,是通过“连天”、“无穷”看出来的;我感受到荷叶颜色绿,是通过“碧”字看出来的。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幺?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3)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幺?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指名读、齐读。

(4)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幺美景?交流(5)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什幺意思?“四时什幺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6)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五、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诗从题目看应该是一首送别诗,可是内容却是在写西湖的美景,为什幺?2、再读两首古诗,比较异同。

两首古诗都是写西湖的风光,而且都写出了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第一首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写法,写出来西湖时晴时雨的奇妙景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要求:一、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明白得并把握“毕竟”等词语。

二、明白得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明白得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时刻:1课时。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一、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二、八百连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如此的画面写了下来,这确实是今天咱们要学的古诗朗诵。

揭露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明白诗题的意思?说明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出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讲说题目的意思?五、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一、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二、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一、哪一句话描述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二、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如何的?指名说。

指导朗诵。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如何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五、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成诵呀!那荷花又会给咱们带来如何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1)体会“红”。

那是如何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六、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确实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冀教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了解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4、系统积累有关“送别诗”及其它一些诗歌。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材料:课件教学重难点:1、体会送别诗的特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3、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景读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古人曾留下诸多诗篇。

比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吟),学生读,师评。

2、出示:《题临安邸》生读,师评,齐读。

3、导入语:这两首诗都是写西湖的。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最美的地方是西湖。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诗作词赞美西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诗人杨万里,一起去看一看他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吧。

二、诵读诗题了解诗人1、出示诗题,看老师板书诗题。

(晓字右边没有点)2、齐读诗题。

3、指导读好题目:(相应标注为红色)(1)这是一首送别诗,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强调“晓”)你知道“晓”是什么意思吗?(2)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重读“净慈寺”)(3)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林子方”重读)4、小结: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是不一样的。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5、过渡: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京城,去福建做官时写的。

现在,让我们一块走进这首诗。

初读之前,请看读书要求。

出示:1.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多读几遍,读顺诗句。

三、初读,借助注释、插图了解大意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出示全诗)生读,师评,齐读2、读中理解诗意(1)导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多了,就能知道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赵毅力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诗句的品味,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等词构筑的画面与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感悟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感悟两首古诗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丰富的想像,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开拓联想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一首悠扬的歌。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播放:西湖十景)“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二、品读诗句,对比学习1.师:在苏轼眼里,西湖的景色是这样的?(出示西湖晴天雨天的图片)谁能吟诵出相关的诗句?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指名读或齐读)师:他的诗句为我们展现出这样的画面——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再现了西湖艳阳普照时,那波光荡漾、闪烁耀眼的美丽风光,再现了雨后山中云雾迷蒙的水墨西湖。

生: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到西湖晴天,日照湖水,碧波荡漾的美。

西湖雨天,烟雾笼罩,山色迷蒙的美。

师:让我们再来朗诵这两组诗。

2.师:而在诗人杨万里的眼中,西湖的景色又是这样的绚丽多姿、优雅迷人?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读着这绝美的诗句,我仿佛看到——预设:生:接天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片碧绿,朝阳映衬着荷花格外的艳丽鲜红。

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要求: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并掌握“毕竟”等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引读第二句。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6.古诗两首6.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_8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6.古诗两首6.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_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预习导航:1.读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致了解诗人杨万里的有关情况,尝试理解诗意,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收集有关描写荷花的诗句。

一、激趣导入1.指名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评价:1.掌握得很好。

2.再巩固一下就流畅了)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西湖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六月的西湖狂风暴雨中的景象)2.同样在六月,同样的西湖,晴好天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一)检查预习1.自个儿把这首诗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注意节奏。

再指名读(评价:1.字正腔圆2.流利)、集体读2.初读古诗,你能说说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象?3.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番景象的?理解“晓”(指着课题)师:对的,在盛夏的一个早晨,诗人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友人林子方时看到了这一番景象。

2.知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诗人杨万里又有哪些了解?集体交流引导回忆学过的杨万里《小池》中描写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三、品读感悟(一)疏导细读,释字词译诗句1.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小巧的美,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打开课本,先快速找找诗中只描写了哪两种景物?(莲叶、荷花)你觉得莲叶、荷花有什么特点呢?圈出一些关键词。

集体交流:(1)莲叶特点:多、绿(板书:接天无穷碧)预设一:在你看来,“无穷碧”是什么意思呢?(莲叶一望无际,绿的范围很广,一片片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这第三句诗中,哪个词也是说明莲叶多?“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与水天相接的地方。

)小结: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莲叶一望无际铺满了整个湖面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预设二:“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时安排:一时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à)、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XX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

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二、整体感知(一)理解诗题。

出示诗题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

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古诗两首 6.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_8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古诗两首  6.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_8

整体感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 夏日)晴好天气时, (西湖 )的景色。
2.用字概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 描绘的荷花的特点。

3.《绝句》中描绘了春天到来的 时候,( 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 等,构成的一副美好的画面。
课堂演练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 这两句诗中有“__碧__”和 “_红___”两种颜色,分别描写莲叶和 荷花。
说一说:诗歌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
视野开阔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 映日荷花别样红。 比
与太阳 相映衬
不一样,特别 色彩明丽
译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 的青翠碧绿;荷花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 格外鲜艳娇红。
人教 语文 二年级 下册 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 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 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 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等职。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 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称为“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
议论 写景
西湖六月 景色明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 首诗通过对六月西湖景色的 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赞美。
二、根据课文补全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 万 里

2021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2021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

2021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要求: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明白得并把握“如何说”等词语。

2、明白得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明白得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时刻: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如此的画面写了下来,这确实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明白诗题的意思?说明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明白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观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如何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如何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如何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1)体会“红”。

那是如何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确实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

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

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2、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3、今天我们学习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注释]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

指导自学1、出示古诗。

范读。

2、学生练读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3、研读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并掌握“毕竟”等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
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引读第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

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

出示图片。

(师配乐介绍)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13、西湖一年四季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

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4、这幅美景是诗人脱口而出的,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整首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配乐)
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

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

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

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送别朋友,他是以酒相送。

这首诗是诗人以什么相送?
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

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
热爱。

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

自由读、背。

配乐背诵。

五、拓展阅读,延伸文本
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互相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