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光学实验讲义(以分组)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1.引言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光学实验仪器概述: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常用光源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

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热辐射光源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

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

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

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汞灯(主要谱线:、、、、、、、)3)激光光源v1.0 可编辑可修改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 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

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

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

物理光学实验讲义

物理光学实验讲义

图 2—1 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原理图
图 2—2 WSM—100 形迈氏干涉仪外形图
干涉系统由分光板 G1,补偿 G2,平面反射镜 M1和 M2组成。G1、G2 是两块材料相同、形状一样的平行平面玻璃板。在 G1 的后表面上镀有银或
-6-
铝的半透半反射膜 A。从图 2—1 可以看出,不加 G2 时,光束 I 经过 G1 三 次,而光束Ⅱ只经过一次。这种不对称性,对单色光干涉并不重要,但在白 光干涉时,由于 G1 的色散会对不同波长的光波产生附加光程差,加入 G2 可以补偿这种附加光程差,以便得到清晰的白光干涉条纹。3、4 为平面反 射镜 M2 的微调旋钮,在 M1、M2 后还有三只可调螺旋 8,用以调节 M1、M2 间的相对倾角。安装时,要求 G1 平行于 G2。M1、M2 与 G1、G2 约成 45° 夹角。在图 2—1 中, M 2 是 M2 在半反射面 A 中的虚象,位于 M1 附近。 干涉条纹可认为是 M1、 M 2 的反射光在干涉场中迭加相干的结果。 观察测量系统由导轨 7,粗调手轮 1,微调手轮 2,读数窗 5,观察屏 6 组成。M1 由精密丝杆带动可在导轨 7 上平移,旋转手轮 1 或 2,可改变 M1 和 M 2 之间的距离 d。在本仪器中,M1 镜的移动范围约为 100mm,读数精 度为 10-4mm,可估读到 10-5mm。M1 的位置由三部分读数之和决定,这些读 数是导轨左侧的毫米标尺读数(mm) 、读数窗 5 显示的读数(10 2mm)与 微调手轮 2 的读数(10 4mm) 。在一次测量中,手轮 5 和 2 应单向旋转, 以 避免逆转空回引起测量误差。

la e l l'
(1—4)
若在迭加区内放置观察屏 E,就可接收到平行于脊棱的等距直线条纹。 当用白光照明时,可接收到彩色条纹。 利用图 1—2 可导出干涉孔径角

初中物理 光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

初中物理 光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的反射光OF 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________;(2)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________°这个角.2. 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 转折的E 、F 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镜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______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___.(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__(选(1)或(2));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反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2.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所示;(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表格一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2所示安放;(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表格二分析以上数据可得: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③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光学实验资料

光学实验资料
DOCS SMART CREATE
:探索光的奥秘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光学实验基础与原理
光学实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光学实验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 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干涉、衍射等现象
• 光学实验可以分为观测实验和测量实验
• 光学实验的基本概念
• 光源:产生光线的物体
• 光的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 验证物理理论
实验器材
• 光源:如激光器
• 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光纤等
• 光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
实验步骤
• 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和理论
• 设计光学实验,验证物理理论
•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理规律
光学实验在化学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
⌛️
• 研究光与化学反应的关

• 验证化学理论
实验步骤

• 选择合适的化学模型和
• 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 观测法:通过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记录光线的位置和强度
• 测量法:通过测量光的参数(如波长、频率、相位等),研究光的性质
•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验证光学原理和理论
光学实验的仪器与设备
光学实验的仪器
• 光源:如白炽灯、激光器、汞灯等
• 光学实验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探讨光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光的反射:光遇到障碍物时,在原介质中沿相反方向传播

2019版物理一轮讲义: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019版物理一轮讲义: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一、实验目的1.理解双缝干涉的原理,能安装和调试仪器.2.观察入射光分别为白光和单色光时双缝干涉的图样.3.掌握利用公式Δx=ldλ测波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错误!d.三、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附:测量头的构造及使用.如图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向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度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乙,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刻度.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实际测量时,要测出n条亮条纹(暗条纹)的间距,设为a,那么Δx=错误!.四、实验步骤1.安装仪器(1)将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3)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的缝平行.2.观察与记录(1)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3)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相邻的亮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Δx=错误!。

(4)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3.数据处理用刻度尺测量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由公式λ=dlΔx计算波长.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五、误差分析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误差主要由测量引起,条纹间距Δx测量不准,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不准都会引起误差,但都属于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六、注意事项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4.不要直接测Δx,要测多个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Δx,这样可以减小误差.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核心考点·分层突破考点1实验原理和操作[例1]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E__、__D__、__B__、A.(2)本实验的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放置单缝、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__和__单缝、双缝间的距离要适当__.解析(1)滤光片E可以从白光中选出单色红光,单缝D是获取线光源,双缝B是获得相干光源,最后成像在毛玻璃屏A上.所以排列顺序为:C、E、D、B、A。

光学实验补充讲义

光学实验补充讲义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系光学实验补充讲义物理系黄炜一、2014年下半年实验安排1、每三个实验一轮,一人一小组,每人每周做一个,每轮分三周做完,以此类推,共三轮。

各班按照实际人数均匀分成三个大组,每大组每周分别做每轮三个实验的其中一个;2、由于实验仪器数量限制,第三轮安排四个实验,其中两个必做,另两个二选一;此轮二选一实验可按实验仪器套数(见下表)进行具体分组(大组)。

二、实验补充内容1、本讲义是对书本内容的补充,书中有的内容(实验目的、仪器、原理、调节方法、步骤、测量、数据处理等)本讲义中一般不再赘述。

讲义的内容一般为书本中没有或者与实际实验不同的内容,两者不同时,以讲义为准。

因此,大家应结合书本和此补充讲义一起预习。

2、本讲义先发给大家第一轮的三个实验内容。

余下内容稍后再发。

3、具体内容:第一轮三个实验:实验A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装置如下图:2图中:1——照明灯;2——平行光管;3、待测物(带有刻度的玻板);4——待测透镜,焦距为x f (待测);5——读数目镜;6——光具座导轨;7——平行光管透镜,已知焦距为mm 550f 0=;8——带有十字叉丝的分划板,玻板刻度成像处;9——读数鼓轮。

设物高(玻板上刻线之间的距离)为y ,像高为'y (分划板上所成的玻板上刻线的像之间的距离),则据几何光学原理,有:0x f y'y f =。

据此式可算出待测透镜焦距。

玻板如下图:要求分别以cm 20,cm 10,cm 4,cm 2y =为四个物长,测出相应的四个像长'y ,算出四个x f 求平均值。

实验步骤中,光具座各元件的共轴与等高只需粗调即可,但粗调不得马虎。

实验B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角的测定内容与书基本相同,应照之进行调节、测量。

但测棱镜角时只需用“自准直法”即可。

实验C 显微镜实验内容基本与书中练习二相同。

但,本实验是利用标准石英尺测量并计算显微镜的物镜放大率,此内容为本实验的第一个内容,第二个内容是测量微小长度。

备考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光学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备考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光学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试验十八用双缝干涉试验测量光的波长新高考光学作为必考后,光的干涉试验起先作为选择题出现,2024年中江苏T6也考查了该试验,试验一般只有2个题,因此在试验中会轮番考查,也可能在选择题中考查.预料2025年高考中,选择题和试验题均有可能考查.1.试验目的(1)了解光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2)视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3)驾驭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距的方法;(4)测量单色光的波长.2.试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Δx与Δx.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波长λ之间满意λ=[1]dl3.试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单缝片、双缝片、滤光片、遮光筒、光屏、光源、测量头)、电源、导线、刻度尺.4.试验步骤(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①先将光源、遮光筒依次放于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2]轴线把屏照亮.图甲②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留意使双缝与单缝[3]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如图乙所示,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4]中心.图乙(2)视察:①调单缝与双缝间距,视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②在单缝和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视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3)测量:调整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对齐第1条亮条纹中心,读数为x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对齐第n条亮纹中心,读数为x2,则相邻亮条纹间距Δx=[5]|x2-x1|.n-15.数据分析|.(1)条纹间距Δx=|x2-x1n-1Δx.(2)波长λ=[6]dl(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7]平均值.6.留意事项(1)调整双缝干涉仪时,要留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光束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8]轴线上.(3)调整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亮条纹的中心对齐,登记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亮条纹的中心对齐,登记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4)不要干脆测Δx,要测多条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到Δx,这样可以减小误差.(5)视察到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其中[9]白色在中心,[10]红色在最外层.7.误差分析(1)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的测量存在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①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楚的程度.②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亮条纹中心.③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精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研透高考明确方向命题点1教材基础试验1.[2024辽宁省试验中学校考]某试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图甲(1)该试验小组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试验装置进行调整,视察试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其中正确的是DA.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B.若运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会使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离变小C.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视察到的条纹个数,应将屏向远离双缝方向移动D.若视察到屏上的亮度较暗且条纹不明显,可能是光源、单缝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2)该试验小组调整手轮使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并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读数x1=1.515mm(如图乙所示),接着再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并读出对应的读数x2=11.550mm;(3)若试验小组所用装置的双缝间距为d=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70cm,则所测光的波长λ=573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依据双缝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A错误;依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可知,若运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会使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离变大,B错误;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视察到的条纹个数,应减小条纹间距,依据公式Δx=Ldλ知应将屏向靠近双缝方向移动,C错误;若视察到屏上的亮度较暗且条纹不明显,可能是光源、单缝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D正确.(2)依据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可知手轮上的读数为1.5mm+0.01×1.5mm=1.515mm.(3)依据题意可知相邻条纹间距为Δx=x2-x15=11.550-1.5155mm=2.007mm,由相邻条纹间距公式Δx=Ld λ可得所测光的波长为λ=ΔxLd=2.007700×0.2mm=573nm.命题点2创新设计试验2.[2024海口模拟]某试验小组运用图甲的装置测量某红色激光的波长.用光具座固定激光笔和刻有双缝的黑色纸板,双缝间的宽度d=0.2mm.激光经过双缝后投射到光屏中的条纹如图乙所示,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x=65.0mm.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出双缝到投影屏间的距离L=2.0m,已知λd =ΔxL(Δx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由此则可以计算该激光的波长λ= 6.50×10-7m.假如用紫色激光重新试验,相邻亮纹间距会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为9.00cm-2.50cm=6.50cm=65.0mm.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x B-x A10=65.010mm=6.50mm,由λd=ΔxL可得λ=ΔxdL =6.50×10-3×0.2×10-32.0m=6.50×10-7m.假如用紫色激光重新试验,由于紫色激光的波长较小,由λd =ΔxL可知,d、L不变,则相邻亮纹间距会变小.。

分组实验报告光学

分组实验报告光学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透镜成像。

三、实验原理1.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包括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相长干涉产生明条纹,相消干涉产生暗条纹。

2. 光的衍射: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使光波在障碍物后形成干涉图样。

3. 透镜成像:根据透镜成像公式,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透镜的焦距和物距有关。

四、实验仪器1. 光学平台2. 平行光源3. 白光光源4. 分光仪5. 单缝衍射屏6. 透镜7. 测量仪器(如尺子、游标卡尺等)五、实验步骤1. 光的干涉实验(1)将平行光源调整至与分光仪的入射光路垂直。

(2)调整分光仪,使两束光路平行。

(3)观察干涉条纹,测量条纹间距,计算光波的波长。

2. 光的衍射实验(1)将单缝衍射屏放置在分光仪的入射光路上。

(2)调整衍射屏与分光仪的距离,观察衍射条纹。

(3)测量衍射条纹间距,计算光波的波长。

3. 透镜成像实验(1)将透镜放置在光学平台上。

(2)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成像。

(3)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计算透镜的焦距。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干涉实验(1)测量条纹间距,计算光波的波长。

(2)分析干涉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的关系。

2. 光的衍射实验(1)测量衍射条纹间距,计算光波的波长。

(2)分析衍射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的关系。

3. 透镜成像实验(1)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计算透镜的焦距。

(2)分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透镜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光的干涉实验,验证了干涉现象,并计算了光波的波长。

2. 通过光的衍射实验,验证了衍射现象,并计算了光波的波长。

3. 通过透镜成像实验,验证了透镜成像原理,并计算了透镜的焦距。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如测量误差、仪器误差等。

4 一轮复习讲座之光学

4 一轮复习讲座之光学
物体的上面.如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深度要浅;叉
鱼时应叉到鱼位置的下方;海市蜃楼,都是光的折射产生的视觉效果.
光现象的辨别
(2019.天津市)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立竿见影②

潭清疑水浅③一叶障目。其中_________(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
折射
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_________解释。

看过程
看结论
看问题
例1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
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便地测
量 反射角和入射角

漫反射
白纸的作用:1、显示光路 2、方便测量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
(4)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 不能 呈现在光屏上,故是 虚像.
3 ×105
km/s
注意单位
(2016.天津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 ×108
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物距
物距+像距
2
m/s;
m.
D
物距
3m
镜面
3m
像距
A. 3m
B. 大于3m
C. 小于3m
D. 上述答案均可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动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
其他规律
u>v
u>2f
f <v<2 f
倒立、缩小、实像

光学实践教案详解

光学实践教案详解

光学实践教案详解一、实践目标光学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几种基本的光学实验,并能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二、实践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凹凸透镜、平面镜、光屏、光源、物距测量尺、光屏定位器等。

2. 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光线充足稳定,尽可能减少干扰光源的存在。

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学生需要戴上护目镜,避免镜片受损伤。

三、实践步骤本次实践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凹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平面镜的成像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

1. 凹凸透镜的成像实验步骤:1) 将凹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垂直入射到凹凸透镜上。

2) 移动光屏,找到位于凹透镜的前焦点的位置,观察屏上成像情况。

3) 继续移动光屏,找到位于凹透镜的后焦点的位置,观察屏上成像情况。

4) 移动凹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调整物距,观察屏上成像情况。

2. 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立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2) 移动光屏,观察镜面上的反射光线和屏上成像情况。

3) 改变光源角度,调整入射角度,观察反射角度的变化和屏上成像情况。

4) 移动光屏的位置,观察屏上成像情况。

3. 光的折射实验步骤:1) 将凹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入射于透镜一侧。

2) 在透镜另一侧放置光屏,调整距离,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3) 移动光屏,改变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四、实践总结通过以上光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凹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前焦点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后焦点时,成像为正立缩小的实像。

2.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平面镜的镜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相同的法线,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屏上成像情况与物体和镜面的位置有关。

3. 光的折射实验中,透镜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光线在边界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一轮复习光学实验

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一轮复习光学实验

光学实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要增加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可适当减小双缝间距B. 要观察某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白光源后应依此放滤光片、双缝、单缝、光屏C. 用红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仍将呈现等间距的条纹D. 不同单色光比较,暗纹间距越大,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2.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经过S1,S2的两束光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已知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

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λ1=400nm,把P处的亮条纹记作0号条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条纹相邻的亮纹为1号亮纹,与1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则P1处的亮纹恰好是3号亮纹。

当入射光的波长λ2=300nm时,则P1处为( )。

A. 4号亮纹B. 4号暗纹C. 6号亮纹D. 6号暗纹3. 用a、b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先后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得到两种干涉条纹,其中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条纹间距,则()A. 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B. a光的光强大于b光的光强C. a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光的光子能量D. 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若a光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发生光电效应4. 用某单色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若把其中一条缝遮住,则在光屏上()A. 没有任何条纹B. 只有一条亮条纹C. 有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D. 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5. 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后,不慎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了少许,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而实验中的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得折射率将( )。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6.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P3和P4.在插P3和P4时,应使()A. λ3只挡住λ1的像B. λ4只挡住λ2的像C. λ3同时挡住λ1、λ2的像D. 在λλ′下方竖直插针λ3、λ4,使λ1λ2所在直线与λ3λ4所在直线平行7. 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深h处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有光线射出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圆形区域,周围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

浙教版2020中考科学第一轮物理复习课件:第3讲 光学实验专题(21张PPT)

浙教版2020中考科学第一轮物理复习课件:第3讲 光学实验专题(21张PPT)

移动蜡烛N,直到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并在蜡烛N位置标A′;改变蜡烛
M的位置,同上确定B、B′,C、C′。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
光屏位于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现将蜡烛
移动到20cm刻度处,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1)凸透镜的
(2)成清晰像时,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互换后物距与像距、成像特点 的判断;
16. 凸透镜前加镜片的相关分析: (1)加远视镜(凸透镜)(光线提前会聚、像距变小、像变小;要仍想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2)加近视镜(凹透镜)(光线延迟会聚、像距变大、像变大;要仍想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7. 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优点(成像稳定,容易对比物与像的 大小关系) 实验结论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此时f<v<2f;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此时v=2f;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此时v>2f; (4)当u=f时不成像; (5)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跟踪训练
3.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跟踪训练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B___(填字母)。
A.28cm
B.18cm
C.8cm
(2)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
离后,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入射角 反射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3)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结论的总结。

光学实验讲义

光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薄透镜参数的测定引言: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主要参量是焦距,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性质(大小、虚实、倒立) 以便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光路调节技术,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正确使用光学仪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3.熟悉光学实验的操作规则实验原理:薄透镜是指透镜中心厚度d 比透镜焦距f 小很多的透镜。

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透镜的焦距测量用到的成像公式是高斯公式:fp p 111=-'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透镜的焦距测量主要用到高斯公式计算焦距1.粗略估测法:以太阳光或较远的灯光为光源,用凸透镜将其发出的光线聚成一光点(或像),此时,p →∞,s’≈f’,即该点(或像)可认为是焦点,而光点到透镜中心(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此法的测量误差约在10%左右。

由于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大都用在实验前作粗略估计,如挑选透镜等。

2.利用物像公式求焦距: 根据(1)式,则薄透镜焦距为'''ss s s f f -=-= (2)如图1所示,若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物距s 和像距s′,即可用式(2)求出该透镜的焦距f 。

但应注意:测得量须添加符号,求得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3.自准法:如图2所示,在待测透镜L 的一侧放置被光源照明的“1”字形物屏AB ,在另一侧放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 ,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AB 正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AB 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线,然后被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

再经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像A′B′。

光学实验讲义

光学实验讲义

实验七 用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掌握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凸透镜而言,当物和像屏间的距离L 大于4倍焦距时,在它们之间移动透镜,则在屏上会出现两次清晰的像,一个为放大的像,一个为缩小的像。

分别记下两次成像时透镜距物的距离O 1、O 2(e=|O 1-O 2|),距屏的距离O 1'、O 2',根据光线的可逆性原理,这两个位置是“对称”的。

即O 1=O 2',O 2=O 1'则:L -e= O 1 +O 2'=2O 1=2O 2'O 1=O 2'=(L -e)/2而O 1'= L -O 1=L -(L -e)/2=(L+e)/2 把结果带入透镜的牛顿公式1/s+1/s'=1/f得到透镜的焦距为L e L f 4/)(22-=由此便可算得透镜的焦距,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为对于可以精确测定的量L 和e 的测量,避免了在测量u 和v 时,由于估计透镜中心位置不准确所带来的误差。

三、实验仪器2、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品字形物像屏P :SZ-143、凸透镜L : f=190mm(f=150mm)4、二维调整架: SZ-075、白屏H : SZ-136、滑座: LH307、滑座: LH30Y8、滑座: LH309、滑座: LH30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见图九)图九五、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按图九的顺序摆放在导轨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而后再使物屏P 和像屏H 之间的距离l 大于4倍焦距。

2、沿标尺前后移动L ,使品字形物在像屏H 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L的位置a 1。

3、再沿标尺向后移动L ,使物再在像屏H 上成一缩小像,记下L 的位置a 2。

4、将P 、L 、H 转180度,重复做前三步,又得到L 的两个位置b 1、b 2。

5、分别把f=150mm 和f=190mm 的透镜各做一遍,并比较实验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2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分光计是用来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仪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折射率,研究光栅衍射特性,测光波波长等。

每一种应用都需要对分光计进行精确的调节,分光计的结构复杂而精密,调节难度大,其调节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熟悉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掌握它的基本调节要求和方法,对调整和使用其它光学仪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2. 学会用“二分之一调节法”正确调节分光计;3. 掌握用分光计测角的方法,并测量三棱镜的顶角A。

【实验仪器、用具】分光计,单色光源,双平面反射镜,三棱镜等。

【实验原理】1. 分光计的结构与角度测量原理分光计由望远镜、平行光管、刻度盘、载物台与底座5个部分组成。

如图32-1所示。

1-望远镜锁紧螺钉,2-望远镜,3-载物台水平调节螺钉,4-三棱镜,5-分光计主轴,6-载物台,7-平行光管,8-平行光管狭缝锁紧螺钉,9-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钉,10-游标盘止动螺钉,11-底座,12-望远镜止动螺钉,13-刻度盘与望远镜固定螺钉,14-刻度盘与游标盘,15-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图32-1 分光计结构示意图1.1 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一个长焦距的物镜和一个短焦距的目镜组成。

物镜的像方焦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点(焦平面)几乎重合,在它们的共同焦平面处装有一块分划板,用以对望远镜进行调焦。

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分光计中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不同的是在其分划板上贴有一个特制的直角小棱镜及对分划板的特殊设计(如图32-2),棱镜的一个直角面紧贴在分划板上,面上除留有一个“╋”字形透光孔以外,其余部分为不透光面。

棱镜的另一个直角面朝向镜筒下方,可以从其下方的开孔处射入照明光线(常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绿色光),用以照亮“╋”字窗。

分划板上的调焦准线形状为“”形,即在图形视野中的一个居中“┼”分划线的上半部分的一半处,又有一较短的横线,短横线与竖直线形成的“┼”字(称为调节“┼”字)形与小棱镜的透光“╋”字窗关于水平长线为镜面对称。

这种特制的准线是为了调节望远镜严格水平而设计的。

称这种结构的望远镜为自准直望远镜,即可以用自准直法进行调节的望远镜,如图32-3所示。

图32-2 自准直望远镜结构图示意图小棱镜图32-3 望远镜自准直法调节光路图1.2 平行光管平行光管是用来产生平行光的装置。

分光计中的平行光管比较简单,即由两个套在一起并可以相对移动的圆筒组成,如图32-4所示。

在图中左侧圆筒的外端面上装有一个可以调节宽度的狭缝装置,调节狭缝的两个刀口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一条很细的线光源。

在图中右侧的圆筒的外端面上,装有一个凸透镜。

通过调节旋钮调节两筒的相对位置,使狭缝正好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因为狭缝上各点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都不远,则从透镜出射的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图32-4 平行光管结构示意图 1.3 角度测量装置及其角度测量原理角度测量装置包括望远镜支架、载物台与刻度盘。

在分光计的底座上装有一个竖直的轴,称为分光计的主轴。

望远镜、刻度盘、载物台都可以绕主轴转动,也可以用锁紧螺钉使其固定而不再能绕主轴转动。

(1)望远镜支架如图32-1所示,望远镜通过套在主轴上的支架可以绕主轴转动,锁紧螺钉13可使望远镜与刻度盘构成一个整体(即转动望远镜时带动刻度盘一起转动);锁紧螺钉12则望远镜不能绕主轴转动,此时可通过下方微调旋钮小范围微调其位置;螺钉15用于调节望远镜水平;调节望远镜前端的水平位置调节螺钉可使其对反射像准载物台中心。

(2)载物台载物台用来放置光学器件,如平面镜、三棱镜、光栅等。

它由两个圆形平板和连接两个平板的3个可调螺钉构成。

下面的一个平板固定于套在主轴上的套筒上,上面的一个平板可以通过调节3个可调螺钉调节其高度和表面水平。

(3)刻度盘(角游标)与分光计角度测量原理刻度盘一个套装在主轴上的大圆环上,称为刻度盘。

刻度盘沿其内圆周边进行了角度刻度(720分格,360º),其分度为0.5º(30´)。

另一个套装在主轴上的小圆盘上,称为游标盘。

游标盘与刻度盘共面,其圆周与刻度盘的内圆周相切(紧密接触,但可以相对移动),在圆盘的圆周上装有两个游标,构成两个读数窗口,两个游标间对应点的角度差为180º。

游标的刻度与刻度盘的角度刻度相互接触,便于读数。

游标读数的分度值为1´,即游标的30个小格对圆盘中心所张的角度与刻度盘上29个小格对圆盘中心所张的角度相等(即二者每格的张角相差1´) 。

读数方法按游标原理读取,读数时,先看游标零刻度线指示的主刻度盘的角度值,再由游标与主刻度盘上的刻线对得最准的第n 条线给出30´以下的角度值n (03' n ),然后二者相加。

读数示例见图32-5,刻度盘上读数为03139'︒,游标上刻线14与刻度盘刻线重合,故读数为44139'︒。

图32-5 分光计角度读数示意图当用调节好的分光计测量某一光线所在角位置时,先将望远镜与入射光线(平行光管轴线)对准,记下此时两个窗口的角度读数。

然后连同望远镜一起转动刻度盘,找到待测光线以后,再次记下两窗口的角度读数。

以第一次读数为零点,两次读数之差即为光线偏离入射方向的角度,这就是分光计测量角度的原理。

(4)消偏心差测量光线的角位置时,为了提高读数精度,每次读数都必须读取两个游标刻度所指示的角度值,然后求平均。

目的是为了消除由于刻度盘刻划中心O 与其旋转中心'O (即仪器主轴)不重合所引起的偏心差。

如图32-6,望远镜实际转角为ϕ,由于偏心从刻度盘上读出的角度是1ϕ和2ϕ,由几何关系可得122ϕϕϕ+=即11221['']2ϕθθθθ=-+- (32-1) 式中,1θ、2θ分别是望远镜初始位置的游标“1”和游标“2”的读数;1'θ、2'θ分别是望远镜转过ϕ角后游标“1”和游标“2”的读数。

图32-6 偏心差原理图2. 分光计光学系统的水平调节由分光计测量角度的原理可知,能够进行角度测量的前提条件是入射光线和经光学器件后的出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必须与望远镜的光轴平行,这就要求平行光管、望远镜和载光物台与分计主轴垂直,且平行光管和望远镜基本等高,同时载物台的高度能使光线射到放在其上的光学器件上,最好在器件的中部位置。

这一工作为分光计光学系统的水平调节,简称为分光计的调节,其中关键是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主轴垂直。

调节分光计的望远镜光轴与主轴垂直是用自准直法成像原理(见实验31)进行的。

将平面反射镜放置在载物台上,放置方法如图32-7示。

当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绿色光从贴在望远镜分划板上的小三棱镜的入射光孔射入小棱镜后,由45º斜面反射,照亮“╋”字透光窗。

由透光窗上每一点出射的光经过物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当在望远镜前方的载物台上竖直放置一个反射平面镜M 时,经M 反射的光仍为平行光,只是其方向角发生了改变,反射光经物镜再次折射后又会聚在分划板上,即物镜的焦平面上,因而通过目镜可以在分划板上看到“╋”字透光窗的自准直反射像。

如果载物台平面与望远镜光轴已经都处于水平状态(即与主轴垂直),则所成的像应位于分划板上半视野中的“┼”字即调节“┼”字处,如图32-3所示。

(想想为什么?)若望远镜的光轴、载物台平面不与主轴垂直,则透光窗的像将不会位于分划板上的调节“┼”处,此时须反复同时调节望远镜的光轴方向和载物台平面的倾斜度,直到使透光窗的像位于分划板上的调节“┼”处,具体做法为如图32-8所示。

先调节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见图32-1(15),使“╋”字像向调节“┼”字靠近一半,再调节载物台靠近望远镜一侧的高度调节螺钉(图32-7螺钉2或3),使其再次向调节“┼”字靠近一半,通过两次一半高度的调节使两十字重合。

称此方法为二分之一调节法。

图32-7 平面镜反射镜放置示意图 图32-8 十字重合调节示意图由于载物台是由两个平板组成的,下面的平板是固定在望远镜的主轴上,而上面板并没有套装在主轴上,只是由安装在下面板上的3个螺钉顶起,以上的调节并不能保证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只有载物台的两个平板相互平行了,才能表明望远镜的光轴与载物台平行且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了。

为了调节载物台的两个平面平行,在平面反射镜的一个面调整完毕后,将载物台旋转180º,另一面也能反射回一个十字,通过前述各调一半的方法调整两十字重合。

反复旋转载物台调节3~5次后可达到望远镜光轴与载物台平行的目的,即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实验内容、步骤】 1. 分光计的调节 1.1 分光计调节要求调节分光计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1)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标志为:在已经调好的望远镜的目镜中可看到狭缝的清晰像。

123(2)望远镜接收平行光,或称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标志为:从目镜中观察分划板上的叉丝和小绿“╋”字像同时清晰。

(3)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相互垂直。

标志为:无论转动载物台多少度(一般是每次转180度)绿“╋”字像总是落在分划板调节“┼”字上,如图32-3所示。

1.2 具体调节步骤1.2.1 调节前的准备工作熟悉仪器,对照分光计的外型图及实物,熟悉各部分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尤其要弄清各螺钉的功能和作用。

先把分光计的电源接上,点亮照明小灯,对照图32-1将各个螺钉逐一轻轻扭动,了解其作用,可转动部分逐一松开、转动、锁紧、微动,了解各部分的机械功能后,就可进行正式调节。

具体是:(1) 望远镜单独转动;(2) 外分度盘与望远镜一起转动,通过紧固望远镜和度盘之间紧固螺钉图32-1(13)来实现;(3) 游标盘转动,松开游标盘止动螺钉图32-1(10);(4) 游标盘固定不动,通过底座和游标盘间止动螺钉图32-1(10)实现;(5) 载物台单独转动、升降;(6) 载物台与游标盘固联并与游标盘一起动、静,通过旋紧载物台紧固螺钉实现。

1.2.2 目测粗调首先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用眼睛估测,调节平行光管、望远镜使其光轴通过载物台的转轴中心。

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调节螺钉,使载物台大致水平,尽量垂直于旋转主轴,调节平行光管、望远镜使其光轴与载物台平面大致平行,也就是使平行光管、望远镜和载物台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旋紧望远镜紧固螺钉,以便进行下一步调节。

目测粗调很重要,此步做得是否到位将决定整个调节是否顺利,并可减少后面细调的盲目性。

1.2.3 调节望远镜聚焦无限远(自准直法)(1)将分划板上的叉丝(“”字形线)调清晰:只要转动望远镜视度调节手轮就可以将叉丝调清晰,调好后调节手轮以后不再旋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