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6活动2:感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合集下载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

模块6 >> 导学>> 模块概述在本模块中,我们将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不同定义和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使学员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以及整合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之后,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改进在模块3、模块4中的教学设计成果。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工具;资源;教学模式;问题;策略;单元综合教学。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提升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两个“影子”案例对比表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成果模块6 >> 活动1 >> 第1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在这一个步骤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讲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各种定义。

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

事实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讲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存在多种的定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模块6 >> 活动1 >> 第2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对教学案例展开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关注。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改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1.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关键措施。

在对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2.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的培养。

因此,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对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人们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教授是不可缺少的。

国培计划模块6

国培计划模块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心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各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

在教学中,各门学科都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各种自学软件开展学习活动,既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过程,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或超媒体功能有效地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而为学生自学起到导航、导法、导疑、导思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维引导方法一、最初设计的教学问题类型单一,学生在课文中很容易找到,只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却不能培养他们的高级思维技能。

后来改进后,使教学问题体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它不但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水平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水平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能够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宜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能够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表达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不但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实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实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

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培养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短短40分钟,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

例如:低年级可利用计算机画图配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年级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利用Word制作出学习汇报材料;高年级可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网站。

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颀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试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普及,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还处于初步的萌芽阶段和个体研究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整合,没有一所高师院校为师范生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样一个课程,因此,当前高师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当前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47-0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整合的不合理性不合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没有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切入点;有些课件仅代替板书的作用,只是将黑板换个样,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滥用信息技术手段或缺少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1.2 整合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性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思路理解不透彻,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偏离,造成教学设计散乱,教学思路不清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甚至被整合课中的技术手段吸引,导致课程与信息技术主次不分,重视了花色与图片的演示,忽视了对学科知识的接收和学习,影响教学效果;给人的感觉是不重实效,哗众取宠。

1.3 整合缺乏合作性在整合的过程中,有些人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什么是课程整合理解还很片面,不能全面的看问题,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是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负责的事情,但是,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的道理。

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对这方面掌握的知识全面,因此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所有教师相互配合,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1.4 整合成了教师宣读的工具有很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充实了大量内容,上课时照屏宣科,只注重放没注重收,像放电影似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体地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十分强调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它是十分具体的,又是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完善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为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能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我国建设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生存能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1 )教师的作用:知识的传授、对学习的指导——对学生学习的支援、帮助。

( 2 )学生的学习: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 3 )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科知识的专业学习——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

为了培养面向 21 世纪的创新人才,在教学中,与学科知识的专业学习相比较,我们更应重视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学习形态。

自我生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学习形态。

自我生存能力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确定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判断、相互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在过去,一个学生十多年中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然而如今学生有着丰富的获得信息的渠道,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

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

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解惑”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是越俎代疱,使得问题止于教师。

但“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

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平台,它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利于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适宜和学习策略,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重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重点

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
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所谓信
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
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
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三个任何”,即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
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
是系统科学理论
教学设计流程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并确定教
或现象。 6. 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
画类素材。 2. 试题。测试中使用的问题、选项、正确答案、得分点和输出结果等的集合。 3. 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 课件。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
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 5. 案例。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
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
整合 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
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南国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
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过程。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主动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同时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

比如,对于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动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对于数学教学,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和网络模拟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及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优势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中,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整合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优势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中,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之间结合的必要性,并逐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点点个人感悟,现简单阐述一下。

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必要性我们现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的课堂中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

没有了空洞的说教、贫乏的语言、呆板的插图,没有了压迫式的灌输方式的原始教育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而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在当下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简直是“老虎添翼”。

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一探究竟!1. 提升教学效果1.1 增强互动性首先,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以前那种单调的黑板,现在有了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助攻,教学内容就像加了调料一样,变得有滋有味。

比如,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大大提升。

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 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信息技术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前找资料那是“千辛万苦”,如今只需动动手指,海量的资源就会涌现出来。

比如,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最新的研究资料,老师们也能迅速找到教学素材和案例分析。

这种高效的资源获取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不少。

2. 个性化学习2.1 量体裁衣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引入,让课程整合更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想象一下,课程不再是“一刀切”的模式,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调整。

像是那些教育应用程序,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的是“因材施教”的最佳体现。

2.2 实时反馈与调整此外,技术还能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比如,有些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结果调整难度,让学生在合适的挑战中进步。

这样一来,学习不再是一场盲目探索的旅程,而是一场有条不紊的进步之路。

3. 培养综合能力3.1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整合了信息技术的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进行一个多媒体项目时,学生需要动脑筋、找资源、合作完成,这些过程无疑是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2 适应未来社会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

我们现在用的各种软件和工具,都是未来职场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黑板和书本。

然而,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主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这包括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生动的视频或展示有趣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动画、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练习和巩固环节,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展知识面。

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例如,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方便地交流想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然而,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要避免形式主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在新的学习环境下,继续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变得非常必要,以便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过程,并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的示例: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是制定整合方案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了解学生,例如借助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更加有趣的课程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各种有趣的视频、音频、图表等,同时在网上提供以及可以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料。

2.选择可行的信息技术工具第二步是选择可行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支持课程整合的目标。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供选择,例如在线团队合作工具、交互式教学软件、平面设计和图形制作工具等。

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达到课程整合目标,例如制作幻灯片用于介绍某一课程并让学生在线提出问题,将课程切换到视频会议,使用在线实验室进行实践、与同学互动等等。

3.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第三步是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让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联系起来。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手册,以便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并理解不同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使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来更好地协调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可以利用电子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项目。

4.定期监测和调整最后一步是定期监测和调整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持续的进程,所以教师需要定期监测学生学习的进程,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整合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增强他们的兴趣。

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 : 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从而,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是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但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按照课程整合的思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学习。

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自然、社会问题。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容的制约关系。 • 研究教学的模式、原则和组织形式,研究教学的
手段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活动建立规范,提出要 求。
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续)
• 研究教学评价,探讨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求和 手段,为调整教学活动环节,保证和提高教学 质量提供可靠的反馈系统。
• 研究教学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学科学和 教学艺术的联系、结合。
2.2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研究关于教学各方面问题的理论,其研究课题涉及教学过程、教学原 则、教学模式和方法等。
– 与学习理论的关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 研究教学的价值、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 • 研究教学的本质,揭示教学过程的因素、结构及
其客观规律。 • 研究教学内容,探讨社会、教师、学生与教学内
其他教学理论
•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 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 •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 • 瓦根舍范例教学 • ……
2.3 教学设计理论
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 什么是教学?
–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人 类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使其身心获 得较好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
略加以调整。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 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打基础是有 利的
重“教”轻“学” 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查看案例>>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 (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

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
(英国BECTa的资料,2000年)
信息时代教师的能力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技能
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 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 教育观念,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 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 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了以往只注 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 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
IT作为工具整合于教学
——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并做
出明智的决策。 学生把技术应用在策略开发中,以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IT创建新型的学习(生态)环境
导师 学伴 情境
E-learning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理论与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空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表述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 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课程教 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 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 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 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 方式。
表述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 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 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 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 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 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 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 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 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2:感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1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多种定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中课程整合的定义: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学习反思
教学媒体既然已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因素自然就会有相互的作用和关联,还有没有必要整合呢?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归纳大家的观点完成下表。

第2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3.解决课程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

请认真阅读“模块 6 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如何设定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目标?把您的思考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

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第3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

认真阅读“模块6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和《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在哪个层面上,把您的认识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总第一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