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转型与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应对养老问题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一、政策演变阶段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养老问题并不是当时社会的紧急问题。

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内部的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条件有限,这些制度只能覆盖少部分人群。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政府开始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以及多个涉老部门。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政府还大力推广了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方式。

3. 当代阶段(1990年代-今)到了当代阶段,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政府不仅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还积极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发展路径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进展,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于养老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了老年人养老难的问题,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断增加。

政府开始提倡和积极推广社区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方式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也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发展,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共处。

3. 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养老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多样化。

目前,大家可以看到不仅有各类的养老院和护理院,还出现了很多老年人专属的社会化活动中心、养老俱乐部等。

这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文号】•【施行日期】2024.09.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请审议。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明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趋势、目标任务、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部署,要求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

谌贻琴国务委员多次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养老服务工作,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给予养老服务工作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修订、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养老服务法已列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规划》以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项目。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养老服务是一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地加强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政府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国家修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福利院管理规定》《养老金领取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实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共福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社区保健、照料服务等服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养老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条例》、《1号文》等法规,从国家层面扩大了保障老年人的范围,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服务。

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老年人福利项目,建立了5280个敬老院,提供养老助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周到、贴心的关爱。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现在在这一阶段,政府加快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2006年,政府最先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这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创举。

政府还将“打造养老服务体系”列入国家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各种关爱老年人的社会行动,如“春风行动”、“爱老敬老月”等。

政府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搭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目标。

总体来说,中国的养老服务经历了三个阶段,政策不断改善,服务日益完善。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从而促进了老年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努力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两方面,对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策演变1.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政策一直处于摸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政府主要依赖社会福利事业来解决养老问题,但是由于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发展缓慢。

2. 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

该法规定老年人有享有权利受到照料、休息和精神抚慰,国家和社会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保障。

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政策正式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3. 21世纪初至今2000年,我国启动了“老龄事业”计划,提出了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举措。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政策措施。

此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路径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中,政府逐渐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真正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逐渐放开对养老服务市场的控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包括养老社区、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等。

2. 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形式逐渐多元化,由以往的机构养老为主,向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等多种形式发展。

政府支持和鼓励居家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3.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设备随着政府对养老服务的重视,建设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设备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

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补贴和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老龄事业发展的现状中国的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养老压力不断加大。

其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再者,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金问题仍然存在不足,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法保障。

此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医疗保障体系亟需改进。

二、养老体系建设的挑战与问题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养老金制度存在不足,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等方式,资金缺口严重。

其次,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需要改善。

再者,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和机构。

此外,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也备受关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等问题也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

三、解决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对策针对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扩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质量。

其次,完善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金储蓄。

再者,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四、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会取得显著的进展。

首先,政府将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力量也会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作者:王皓田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09期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步从“福利性”转向“社会化”,养老制度、养老理念、服务对象、服务主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政策日益完善,养老服务得到长足发展。

但是养老资源供需不均衡、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医养结合协同联动不足、长期照护服务缺乏有效供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障碍。

本文在梳理养老服务政策脉络、分析发展特点、检验实践效果的基础上,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为契机,提出了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一、我国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我国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立比较晚,一直是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并嵌入到整个经济体制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于基本生活资料实行统购统销和配给制度,城市实行单位制,由家庭和单位来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由家庭、集体互助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城市的“三无”人员,农村的“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国家通过建立公办福利院、五保制度,提供救济型的养老服务。

随着国家对老龄化的重视,制度变迁导致传统保障功能的减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一)早期探索(1982—1999年):“福利性”转向“社会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村人民公社的取消,城市单位制的瓦解,国有企业改革,原先的集体保障、单位保障各类养老服务机制逐渐消失,只剩下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人员的救济政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无法得到保障。

国家开始正视人口老龄化与传统保障功能弱化的事实,1982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全国各地也开始建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中央到地方的老龄工作网络逐步形成。

1983年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思路,推动社会福利由国家包办向国家、社会、个人共办转移,社会机构开始兴建为老服务的福利机构。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应对老龄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社区养老服务是指通过社区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健康、看护、文娱、助餐、助行等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形态。

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1. 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在国家层面上,我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和推广。

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同时,在一些先进的社区里,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相继成立。

2. 社区养老服务的体制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的体制建设也在逐步完善。

一些区域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该中心,开展医疗、餐饮、文化等多种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全方面的照料服务。

此外,社区养老服务还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3. 服务质量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质量也日益得到提升。

在一些地方,通过学习先进的养老服务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社区服务流程,组织社区志愿服务,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的顺畅进行。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随着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居家养老成为了居民最为乐观和期望的晚年生活方式。

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也将趋向多元化,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重点。

2. 专业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社区养老服务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将会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机构专门提供老年人合适的服务を满足他们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具备专业服务技能的物理治疗员、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将成为专门服务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必要人员。

3. 平台化随着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互联网平台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服务方式。

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将成为社区居民不可缺少的养老服务资源,这将极大提高社区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使用和便利度。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以下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的概述:1. 1982年至1992年:这一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养老院建设和个人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养老院,同时试点实施个人养老保险制度。

2. 1993年至2004年: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福利托养机构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加强福利托养机构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启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3. 2005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并推动了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意见》,提出了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式。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管理办法。

2010年,我国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养老保险扩展到农村地区。

4. 2014年至今: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提出了养老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思路。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养老服务多样化、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养老服务供给的具体举措。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养老院建设和个人养老保险试点到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再到养老保险全面推行的过程。

政府在不同阶段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举措,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过程,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政策演变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要依靠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系统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印发《城市待退职工生活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开始对城市退休人员给予生活费的政策。

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颁发《乡村待退职工生活费暂行办法》的决定》,给予了农村待退职工生活费,这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改革开放后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开始逐步完善。

197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城市待退职工保健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开始实行城市职工基本医疗及生活费保障政策。

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多种形式加强对老年人照顾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老年救济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广和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社区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1994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度。

2009年,养老保险法正式颁布实施,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将此作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一步。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二、发展路径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最初的试点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全面覆盖的体系。

199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发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始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以下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制度化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在我国的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和深入人心的一种方式。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被打破,加之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成为主流,缓解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政府逐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社区养老、老年人护理服务、养老金制度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化,并积极倡导家庭与社会轮替关怀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二、医养结合迈向全面深化我国在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养老服务上尚存在着发展不足之处。

为此,国家开始推广医养服务的理念,将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医疗手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也将现代化的养老服务引入到医院中,使医院也能成为老年人舒适、幸福的港湾。

这种医养服务的思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士的认可,并在中国不少地区得到了实践证明,它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智能化养老将步入快车道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逐渐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新科技手段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追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健康问题,同时还能拍照、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家人和医护人员交流,方便快捷。

科技手段的普及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服务,而且也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因此,适应我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必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制度化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医养结合迈向全面深化,智能化养老将步入快车道,这些都是我国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举措,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深入推进阶段。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分析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演变。

一、初期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我国养老服务的初期起步阶段,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政府提出“社会家庭养老”政策,即老年人由家庭成员养老,国家不提供任何补贴和服务。

虽然这种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养老负担过重、养老难度大和老年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等。

此外,我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发展缓慢,也影响了养老服务的发展。

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以家庭为基础,社会养老服务相配合”的政策。

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老年人服务机构,如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

同时,在国家的推动下,社会捐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方式得到了逐步发展。

国家逐渐建立了养老服务制度,如养老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等。

199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发展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此外,国家也积极培养养老服务人员,制定了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规定。

三、深入推进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进入了深入推进阶段。

在养老服务方面,国家提出了“以养老为中心”的政策,这一政策将老年服务从家庭扩展到全社会,实现养老服务全面化。

政府积极落实“民生优先”政策,逐年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推行国家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福利。

此外,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力度。

论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问题和对策。

论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主要包括:1、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大部分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障。

2、养老基金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养老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了养老金的发放和长期可持续性。

3、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满足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4、养老保障政策的完善: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养老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养老保障意识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老保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老年人和家庭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1、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尽管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得到充分覆盖,导致一些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2、养老基金运行风险: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养老基金缺口问题,养老基金运行风险不容忽视,长期来看,养老基金可能面临缺口问题。

3、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尽管养老服务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一些老年人仍然面临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

4、养老保障政策缺失:一些地区养老保障政策执行不到位,老年人享受不到应有的养老保障政策。

5、养老服务,垂直,老龄化社会面临更大挑战等问题。

三、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为更多的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

2、健全养老基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养老基金管理机制,提高养老基金的运行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应对养老基金面临的风险。

3、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便利程度。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是一个历经多个阶段的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政策发展、社会效应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在我国,养老服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以国企以及一些事业单位为主要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养老服务的问题日益凸显。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从传统的机构养老向社区养老的转变。

第二部分:政策发展1.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我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逐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养老设施和服务质量,也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我国政府重视在养老服务供给侧进行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养老机构的市场准入力度、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等。

3.建立养老服务体系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综合性、普惠性、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行家庭养老服务、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福利水平。

第三部分:社会效应1.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的推行,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减少了他们与家庭的距离,增强了对老年人的关爱。

2.推动就业创业养老服务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养老服务行业中。

也为创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结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机构养老向社区养老的转变。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养老服务政策出现了较大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路径。

一、政策演变阶段1. 早期发展阶段(1949年-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政府主要着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尚未成为政府关注的主要领域。

养老服务基本上是靠家庭和社区自我组织来实现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出现了老龄化问题。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政府开始在养老服务方面初步探索。

1982年,国务院发文,提出兴办养老院,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此后,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依靠市场机制改善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的规范发展阶段开始。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政府逐步建立养老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也逐渐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

4.协调发展阶段(2003年-现在)2003年,政府首次在《国务院关于实施优惠购房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养老服务需求作为优惠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的协调发展阶段正式开始。

政府开始逐步提高养老金、健康养老等政策,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同时,政府关注养老服务的人性化发展,积极开展“幸福养老”等活动,推动养老服务与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项目融合与整合。

二、发展路径从政策演变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经历了“家庭和社区自组织-市场化发展-规范化发展-协调发展”的过程。

从政府的监管观念上,也经历了从带头发展到积极引导和推动的转变。

同时,在养老服务的发展中,有以下几个发展路径值得关注:1. 多样化服务路径。

养老服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康复、安养等传统服务,从养老餐食、居家照护到健身娱乐、文化活动等多样化发展。

2. 市场化发展路径。

市场化发展逐渐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的主要方向,不仅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也出现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1.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在社会救助方面,包括供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

在医疗卫生方面,则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

2. 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已经相对较广,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广,但是还有一些农村居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没有参保。

特困人员救助的覆盖面比较广,但是救助标准较低,存在一定的问题。

3. 社会保障体系的经费来源社会保障体系的经费来源主要有由国家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费、地方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

但是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压力也不断加大。

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1. 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面,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社保制度的改革,推出个人账户制度,促进社保基金的市场化投资,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和运作方式等。

2.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方面,将扩大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覆盖面,提高特困人员救助的标准等。

3.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水平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方面,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比如实施“互联网+社保”服务、推广社保卡服务等。

4. 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经费的来源在社会保障经费的来源方面,将通过加强财税改革、推进非税收入体系建设以及探索新的社保经费来源等多种方式加强资金的来源和管理。

结语总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仍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善。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养老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相对不健全。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距较大等。

2.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相对不完善。

养老院床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寻求医疗保健等难度较大等。

3. 养老观念转变缓慢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注重家庭支持和孝道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观念也需要相应的转变。

但目前来看,养老观念的转变速度较慢,很多人仍然选择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而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准备去参与养老制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完善养老制度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将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养老院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并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推动养老观念转变未来,需要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对养老知识和养老意识的宣传力度。

引导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养老制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感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结: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逐步提升。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养老服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不仅反映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支持,也反映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一、政策演变19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城市和农村兴办社区小型敬老院的通知》,提出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小型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定点生活、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等服务。

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萌芽阶段。

随后,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了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和发展。

政府提出要支持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社会办养老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明确了要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医疗、康复、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服务质量。

这一政策意见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和支持。

二、发展路径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养老服务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渐增多。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包括有盈利性的养老院、非营利性的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也促进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政府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养老院、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设施遍布全国各地。

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

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

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既是社会保障的重要任务,也是对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

一、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体系的核心。

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保险的投入,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

同时,还应该完善养老保险的运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养老金的稳定支付。

二、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除了养老保险制度,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

三、促进老年人就业创业老年人就业创业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就业创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老年人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同时,还应该加强老年人劳动权益的保护,防止老年人就业歧视的发生。

四、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投入,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延年益寿。

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养老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社会养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他国经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他国的经验和做法。

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是指我国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这一过程涵盖了我国从初建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到如今现状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了各个阶段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

通过回顾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我国老年福利事业的演进轨迹,同时也能够为未来改进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背景介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群体面临着诸多养老、医疗、福利等方面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不断加强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缓慢而稳定的变迁历程。

因此,对于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变迁历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变迁历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我国在老年福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同时,研究还可以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政策提供指导和思路。

此外,对于了解老年福利政策的变迁,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关注点,为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因此,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概述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并简要分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初建与完善2.1 初建时期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走出解放战争和内战的阴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面临着生活困境。

为了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针对老年群体的养老金制度。

这个早期的养老金制度主要以企业为单位,通过统一缴费和个人账户制度来为退休员工提供基本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

此外,在这个初建时期,政府还积极推动养老机构的兴建,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来满足失能或无法自理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转型与发展(上)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交流关于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转型和发展。

我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也一直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老年学专业博士的这样一所大学。

在今天的讲座里,我想围绕着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转型和发展,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转型的背景。

它是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状况密切联系一起的,所以我们先有一些了解。

第二、这样的一种人口老龄化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挑战?我们要去把它做一个分类。

第三、我们现在谈到转型,怎么转型?转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型的目标。

第四、转型的现状,发展到现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底有哪些进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

第五、将来我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这是我们讲座的内容安排。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状况(一)回顾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际上是伴随着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而逐渐出现的一个体系,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改变了,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占总人口比例高了,那么他其中需要照护的、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也在相应的增多,所以它就和人口老龄化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那为什么说我们在过去没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呢?主要是靠家庭养老呢?是因为我们原来的许多老年人,第一是在家庭里边来居住养老的,也就是说靠的是有多子女、大家庭这样一种形式;另外一方面,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服务体系都不发达,所以说即使老年人希望在家庭以外得到帮助,也会存在许多困难。

我们回顾过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就可以看到1953-2010年,我们国家先后进行过6次人口普查。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也就是说今年我们是15%的老年人,明年可能达到15.5%,后年可能是16%,这个比例不断地提高,我们叫做人口老龄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口老龄化的呢?我们看一下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就会发现,不是从50年代我们的人口就在老龄化,而是在60年代的后期(1964-1982年期间),老年人口比例在提高,人口老龄化在发展,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不可扭转的趋势,所以说它是有一个过程的。

50年代到60年代,我们不但没有老龄化,而且年轻人口比重在提高,我们中国经历的是一个人口年轻化的过程。

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许多社会服务、社会关注点都是围绕着青少年、少儿人口的,所以老年人口比例下降、大家庭增多,因为家庭子女数在比较多的情况下,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关注点,集中在少儿人口身上。

1964年人口普查,我们0-14岁的少儿人口占到了42%还多一些,而老年人口只有3%-4%,可以看到是一个10:1的关系。

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老年人口是接近16%,少儿人口是16%,是1:1。

而老年人需要的社会服务就越来越凸显出来了,这是我们从人口老龄化来看的。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严峻形势到2014年年底,我们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2.12亿人,60岁以上的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5%,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按照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到2015年年底,预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会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6%左右。

这会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非常接近,达到一个基本持平的状态。

我们在说中国有2亿多老年人的时候,可能大家对这个感触不是很深,说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2亿多的老年人口,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一个影响呢?如果我们做一个国际的比较,我们会看到,所有欧洲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加在一起也没有2亿人。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加在一起是2.2亿人,和我们现在中国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数量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老年人数作为世界上唯一超过2亿老年人的国家,它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方面的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它可能会影响到劳动力的数量,会影响到社会的抚养比,比如说它还会影响到我们养老金的支出。

像我们每年现在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每个月都超过2亿人,这样大的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因为随着我们国家老年人口在增多,它将来会使我们的社会必须要保障这部分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经济需求,所以它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三)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我们怎么去看?它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很多地方的领导,有时候介绍的时候可能会说,我们这里的老年人口超过20%,或者说我这儿预计将来会超过25%,是觉得它是一个问题。

但是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态度来看,主体的、大家最认可的一个看法,是说人口老龄化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人口老龄化。

反过头来说,人口老龄化也是这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不是说我们想让老年人口增多,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你的发展会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

出生率下降,比如说有一些地方,可能将来你即使是放开了人口政策,说他可以生两个孩子,也还会有一些人不想生两个孩子,为什么?可能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不用再养儿防老了,可能是由于社会服务的发展,将来他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照料。

也有可能是由于子女抚养成本的提高,在子女身上的投入加大,也可能是因为妇女还要出去就业,多生孩子可能会影响到她就业的状况。

所有的这些原因都直接和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

另一个方面,为什么说死亡率的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有一个新增的指标,叫做在“十二五”期间,目标是把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提高一岁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死亡率要持续的下降,它才能实现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这样的目标。

所以它是把死亡率的下降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的指标。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死亡率不断地下降,人们预期寿命越来越高了,就使得活到老年的人口越来越多,在老年阶段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最终也是促进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所以我们合在一起可以看到,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举两个例子。

说中国什么地方老年人口比例最高?或者说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呢?按照户籍人口,上海是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那排第二、第三的是哪里呢?江苏、浙江。

再往下排是北京。

所以我们看到这四个地方不但都是东部沿海的地区,而且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地方。

因为这时候我们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指它的人均GDP、经济指标的增长,还有就是这个地方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老年人口比例是比较高的。

那么作为中西部地区,我们就会看到它的平均预期寿命就要低一些,老年人口比例也要低一些。

所以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人口老龄化上的反映。

第二个例子,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的老年人口比例高呢?发达国家普遍比发展中国家要高6个百分点左右。

它的背后和我们前面说的原因是类似的,就是说发达国家不仅仅体现在发达的人均GDP水平,它社会里的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是比发展中国家更加的全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安全网。

所以说我们在看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衡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说衡量我们国家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时候,它背后都会使老年人口比例展现出差异,这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就是体现在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上。

2.人口老龄化带来挑战照前边这个说法,我这个地方越发展,老年人口比例越高,那它就没有坏处了吗?确实是它带来了一系列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给农民养老金,但是现在你就必须要给他养老金,是因为什么呢?如果老年人没有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话,他可能生活的基本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

比如说在农村,过去就没有这种托老所的服务,就没有社区的服务中心,那现在就必须要去发展,就是因为子女外出打工以后,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成了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在老年人需要照料的时候,村子里头可能不能给他提供必要的照料。

所以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出国家和社会需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转变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转变观念就是说原来我都没管,为什么现在要管?比如说老年人原来跟子女住,现在他单独生活,说那我再不管他,我们就会看到在一些报道里,老年人在家里突然遇到不幸,有的突然心脏病发作,有的老人可能跌倒了爬不起来,他可能就在家里边去世了。

我们在看到这种报道的时候就会想,有没有办法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如果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那就是社会服务的发展,那就是我们在调整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使我们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能够有保障。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既承认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同时也必须随着这样一种变化来进行我们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特别是把原来的服务形式、服务形态进行必要的转型,来适应这样一种迅速发展的社会的转型、老年人需求的转型、家庭生活方式的这样一种转型,才能适应这样一种需要。

这是我们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

这张图展示的是1949-2010年的中国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就是说我们过去都是高出生、高死亡,生孩子也多、死的也多,到现在呢是人们生育的很少、死亡的也少,从高出生、高死亡转变到现在的低出生、低死亡的这样一个过程。

上边的蓝颜色,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出生率。

50年代后期有一个非自然的下降过程,实际上我们要是把它填平的话就会发现,50-60年代的中国人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没有本质的不同,换句话来说,基本上妇女生孩子数都是5-6个的水平。

但是70年代出现了很大的变化,1970-1980年,妇女的生育率从平均生育5.3个孩子下降到了2.3个孩子,等于说少生了3个孩子。

到了1980年底,才是现在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

所以我们说70年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是对我们现在的人口老龄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看到,不是说今天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是老年人口比例在上升,它的前提是在死亡率下降的同时,出生率出现明显的下降。

原来是生6个孩子,转变到了现在生1.5个孩子,那老年人的比例相应的就在迅速的上升,这是我们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去看这样一种趋势是怎么来的,说为什么人口老龄化会不断地发展?3.《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基本判断2006年国家在进行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其中有3个关键的指标,对于我们未来去判断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是非常有帮助的,是基础性的一个判断。

这三句话就是说如果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15亿左右,就是说国家希望的能够在15亿,就使人口达到一个最大值,不要再往上增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