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 课件教案:(统编版)[含解析]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依据或意图本研究任务根据单元导语、研究提示和单元研究目标以及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相关表述,设计本研究任务。
教学设计一、教学(研究)任务从单元“研究任务群”研究的角度而言,具体研究任务设计如下: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思考,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
2.掌握古代常见的记录时间的方法,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丰富学生的审美趣味,启迪学生对文化、哲理的思索。
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了解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写作。
二、教学(研究)重(难)点重点为任务1和2,难点为任务4.三、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
以诵读带学生进入情境,以诵读法以贯穿文言文课堂教学,通过诵读积累文言文知识,感受文言文的整饬美和简约美。
2.对比鉴赏法。
通过风景的对比,体悟不同的风景描写所承载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
3.自主研究法。
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的前置任务,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4.小组合作研究法。
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完成研究任务,并进行自评,小组长要对组员进行评价,以监督和反馈小组研究的情况。
四、教学(研究)课时数共安排10个课时,分为四个任务:任务一:赏玩自然风景,丰富审美情趣(2课时)任务二:品味自然环境,读懂人生思考(2课时)任务三:走进自然胜迹,探索文化情结(5课时)任务四:记录美好自然,书写大地情诗(1课时)五、教学(研究)总体设想该单元教材共三课五篇文章,分别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前赤壁赋》和《登泰山记》。
本文介绍了一个以“自然情怀”为主题的人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提升文学欣赏品味。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课件
3.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本单元文章文辞优美,表现了作者 高超的语言艺术,要多加诵读,品味散文独特的语言美。(方法路径: 手法之妙与语言之美)
4.在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把握其写法的基础上,选取自己喜欢 的景物,借鉴本单元文章的写法写作一篇散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输出产品:独立创作)
三看:单元学习任务(教材)
问题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而“悲凉”的秋味表现出一种 特别的美,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审美心理?
如何理解 12自然段的中国诗文中“赞秋”的议论性文字? 梳理《荷塘月色》的情感线索,寻找朱自清的内心轨迹。 开篇 “颇不宁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第3段中“另一世 界”指什么? “热闹”与上文荷塘月色的“宁静”矛盾吗? 如何理解“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可 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篇 目 选取 景物 作者 初读印象
画面命名
撰写点评
景物 特点 情感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学习支架一
我与地坛
或困惑
格式: 我最喜欢《_____》 中的第_____段的写 景文字。
示例: 我最喜欢的风景是“荷塘月色”。出自《荷塘月色》的第六
段。这一段写荷塘周围的景色。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的情态 赋予景物,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作者借用阴阴的树影、弥 漫的烟雾、热闹的蛙鸣等景物营造了一个神秘闲适而又幽静的氛 围。这段文字让人如临其境。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分享课件(共77张PPT)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思 路与教 学设计 分享课 件(共7 7张PPT )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思 路与教 学设计 分享课 件(共7 7张PPT )
• 《语文必修上·教师教学用书》:“整合教学、群 文阅读是新课程的常态,从以前的‘单点’变成现 在的‘套餐’,加大了思维的容量,更能形成贯通、 比较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的眼光, 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方忠《郁达夫传》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思 路与教 学设计 分享课 件(共7 7张PPT )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思 路与教 学设计 分享课 件(共7 7张PPT )
• 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 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对于秋,总是一样的 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 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 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 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 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思 路与教 学设计 分享课 件(共7 7张PPT )
部编新教材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群文教学设计.ppt
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一类 平凡细小的事物,这是为什么?
作者对于北平秋天那些著名风景的描写,只是 点到为止,而主要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 头巷尾的那些景象,
原因有三: 其一,这是由作者的思想决定的。作者追求
“清”“静”,并有着淡淡的“悲凉”情怀, 而那些著名风景都是游人云集、热想。
其二,那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墨客吟咏北 平秋天常用的题材,虽富有秋的特色,但不容 易道出新意来。
其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些常见的景象人们虽然很熟悉,却习以为常, 并且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们 挖掘出来,集中起来,可以使人们更深刻地
体味到北平的“秋味”。
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 有特别之美?
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 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 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 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 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 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 世文学”。第四,这契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有悲秋的传统。郁达夫和大多数 中国传统文人一样,他欣赏的是一种萧瑟、悲凉之 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情怀,自然,旅途创作,感物思 亲,就有了很强的游子情结。从《古诗十九首》(如《行行重行行》) 开始,即有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思”的深刻描写。或许正是 这种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才使得这个拥有中秋、重阳的秋天,被格 外地染上忧郁的色彩。文人笔下的秋夕、秋月、秋风、秋雨也就常常 令人为之动容。
画面命名 景物角度 赏析
景物选取 形声色态 画面组合 氛围意境
(1)《故都的秋》中的“秋味”,作者没有从 故官、颐和园等皇家宫殿、 园林着笔,对陶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课件教案:(统编版)[含解析]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课件教案:(统编版)[含解析]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20 ~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语文专业班级授课教师XXX学院教务处制教案编写说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以“自然情怀”为人文主题,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审美鉴赏水平,体味优美景致中蕴含的人生思考和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并挖掘文本中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
二、预习案二、时代这样发展主题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我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
生态不仅指涉入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
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
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
《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
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
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
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
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对此当念兹在兹。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里。”——《荷塘月色》;“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与地坛》
推荐阅读:
《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
搜集梳理作者生平,可以了解作者的更多作品。
探自然感悟与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
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对话”,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提示:《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都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既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又有独特的情感体悟,通过比较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悲凉美和清新美都有较深刻的认识。
推荐阅读:
1、关于我父亲的《故都的秋》——郁飞
2、《想北平》——老舍
3、《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仔细品读两篇散文,做好批注,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品思想感情。
提示:《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在用词、句式方面都有独特的美。《故都的秋》多用短句、排比,节奏舒缓,冲淡文雅;《荷塘月色》多用叠词,排比、比喻,清新典丽。
环节2(2课时):对比鉴赏
学习任务:
有人说,用一比喻来说,两名篇都像传统的中国画,《荷》像一幅工笔画,精描细绘,纤毫毕现;《故》像一幅写意画,随意点染,自由开合。你怎么看待《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的不同?请仿照《故都的秋》的第1、2自然段,或者倒数1、2自然段,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两者的比较和偏爱。(独立完成,小组分享,推荐展示)
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主题任务目标指向为: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的编排意在强调群文阅读的两种方式——单篇延伸阅读与篇章对比阅读,在阅读中充分欣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同时探究写景抒情的不同视角,并学习运用散文的多种表现手法进行文学写作。
第七单元 起始课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导语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佳作。有对故 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在地坛古园对人 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透彻感悟,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 登临东岳的畅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感知生活 与自然之美。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2、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欣赏写景抒情的名篇。 3、学习散文阅读方法,熟悉高考题型,构建散文知识体系。 4.了解赋和游记等文体,并树立积累意识。
单元活动任务
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 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 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 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 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2.阅读《赤壁赋》和《பைடு நூலகம்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 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 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散文的特点
任务一:散文是什么?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 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 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 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到更深 的道理。
散文的特点
任务一:散文是什么?
3.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 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凝练,指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 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 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 前,写情沁人心脾。
单元活动任务
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此景物曾经溜起你心灵 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 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 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 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 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 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 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课件(61张PPT)
《荷塘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环境,充分渲染了荷塘朦胧 幽静的气氛,最后通过蝉鸣和蛙叫声的“热闹”来反 衬月夜的寂静和自己心情的寂寞。
《荷塘月色》
本文之所以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请简要 概括全文作者情感的变化。
这篇散文形式上是以“我”尽情观赏无边的荷香月色为 行文线索,一路写景,一路抒情,随着荷塘和月色描写的展开, 流贯在无边景色中的,正是作者感触颇深的脉脉情思,即情感 线索:“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
《我与地坛》
景物描写一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 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 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 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荷塘月色》
第4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一) 独抒性灵 情思悠远
单元选材特点:
1.描写精彩,情景交融。 2.意蕴深厚,思想深刻。 3.语言优美,文辞出彩。
单元复习提示: 1.独抒性灵,情思悠远。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2.寄情山水,心灵远游。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节选)》PPT课件(34张)
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看淡生死的人——史铁生
“死,不过是一个辉煌的结束, 同时,是一个灿烂的开始。”
“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 角就已吹响。”
景物2.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 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卑 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 都有属于它的快乐、悲伤及情趣—— 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 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 喜悦,当然,他也不例外。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 元15《 我与地 坛(节 选)》P PT课件 (34张 )【精 品】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 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 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 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露水树在干草上叶留上着滚一动只,蝉聚蜕集,,压弯了 草叶,轰寂然寞坠如地一,间摔空开屋万道金光。
生生不息—— 以自己的方式活着, 也就拥有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美丽!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 元15《 我与地 坛(节 选)》P PT课件 (34张 )【精 品】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 元15《 我与地 坛(节 选)》P PT课件 (34张 )【精 品】
景物3.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 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永恒。 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 来,直达人内心深处——最博大与最纤 细的,最沉静与最轻盈的,最古老与最 年轻的,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 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 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 的律动的真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景承载情 景承载情,即景中寓情。“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作者会将主观情感无形地融入到客观的自然景物描绘中。 所以散文中的景物是具有灵性和情感的,它有别于日常所见, 它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我们通过自然景物,能够感受到 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思想变化。
景承载情,具体可分为景明现情、景暗示情、景象征情三 类。
3.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描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 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 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 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 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就是由近及远,由近处的荷塘,写 到荷塘四面的树,由树写到远山,层层推进,一目了然。
1.景明现情,顾名思义,景物描写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我们通过所描写的景物,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或喜或忧或痛或 愤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如下面的一段文字:“菜园大小不 一,但都平坦方正。”“黄瓜、青椒、芫荽、韭菜、西红柿、 香葱、茄子,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五颜六色,有嫩有老,有圆 有长。”这段文字通过美丽的菜园景色,写出了大生产的勃勃 生机。
写景和抒情是这类散文的两个要素,或由情而景,或由景 而情,都是构思行文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或者先生发了某种独 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 受到景物的触动,通过描写和分析提炼出深刻的感悟。不论怎 样,景物的描写,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烘托情感,单纯写景 不是散文而是说明文。
基础·自主学习
景触动情,就是眼前景物触动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在表 现手法上称之为“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最早出现在元代无 名氏的《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学院/院校/高校
高中语文课程
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语文
专业
班级
授课教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
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推荐文本格式附后)
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泰山,“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五岳独尊”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
2.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体会本文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掌握意义和用法。
体会本文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以登山为主线,用画面描摹景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审美鉴赏。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从自然景物中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特点,感受自然之美。
三、预习检测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3)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山路中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级几乎不可登。
四、作家介绍
(1).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 (清)代著名散文家,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故作品集为(《惜抱轩全集》)。
(2).桐城派:( 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创始人是(方苞 )( 刘大櫆 )和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他的文章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偏于“阴柔美”。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
五、写作背景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六、朗读课文,概括内容,整体感知文意。
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
七、诱思导学
学生活动设计一:
在作者笔下,冬日的泰山独具魅力,你能用几幅图画来描摹作者笔下泰山之景的特点吗?
明确:登山路线图、晚霞夕照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观图
学生活动设计二:
作者是怎样既生动又简洁地描绘泰山之景的?找出你喜欢的景物和大家一起品读交流。
学生展示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赏析:这一笔把山和水联系起来了。
你看:泰山卓立不群,直逼云端,山南一条汶水向西流去,山北一条济水向东流去。
这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是泰山的特点。
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
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突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又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学生展示二:泰山日出
要点:顺序,变化,特点。
完成表格。
小结: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学生展示三:晚霞夕照
要点:比喻和拟人手法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
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八、合作探究
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或人生感悟?
从人生感悟角度看: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2)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4)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写作角度看:
(1)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2)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
(3)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
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
(4)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九、课堂练习
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阴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郭”,外面一道为“城”。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戊申晦: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5个。
前一位是丁未,后一位是己酉。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末一天为“晦”。
D.五鼓:古代民间把夜间分成五个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鼓、五更、五夜。
一夜分五更。
十、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
“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
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
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
”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答案:
内容:功过任后人评说的谦逊、淡然,功高自诩的自信、霸气,对奇伟泰山的敬仰无以言表等。
形式:树碑无传,形式新颖。
效果:引起探究兴趣。
十一、课堂总结
全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记述了冬日登泰山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十二、板书设计
泰山位置
泰山夕照
登泰山记泰山日出热爱、赞美祖国山河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