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考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活动是人口在短期分开后又前往原寓居地的现象。
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以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域,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缘由,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缘由B.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政治缘由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缘由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缘由【答案】 C【解析】首先要依据图中经纬度判别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主要清楚目先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要素是经济要素,是从欠兴旺地域向兴旺地域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 2021年~2021年 2021年~2021年新疆迁出率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2021年~2021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区分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明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明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发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厚,浙江工业兴旺,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缘由。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修建业、效劳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水平,减轻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2021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表达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能够会发生婚育方面的社会效果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动了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能够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开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效果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备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剖析,2021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别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要素(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效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第八、九章人口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大于山区②沿海大于内陆③东北大于华北④青藏大于西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条件好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各时间段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4.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把父母和子女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过年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5~6题。
5.“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2019年1月3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称,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1月5日发行的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右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据此完成第 7~8题。
7.下列叙述合理的是()①我国至2065年人口将减少到相当于1949年的规模②国家有可能出台放开三孩,并鼓励生育的政策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总量下降、占比上升的现象④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适度延长退休年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有()①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②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③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受拖累④人口向城市流动减少,城市的产业水平将停止或缓慢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中国传统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2024年高考地理全球化下的人口迁移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地理全球化下的人口迁移历年真题全球化带来了无数人口迁移的变化,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2024年的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迁移也是一道常见的题目。
回顾历年真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从历年真题中选取几道典型题目,分析其内容与解答,并对学生们在复习备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一、考题分析题目一:请结合全球化的背景,描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019年真题)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全球化的背景,描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经济因素:全球化加速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动力来华务工,人口迁移逐渐增多。
2.就业机会:全球化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市场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外籍人才为了在中国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纷纷选择来华工作和生活,人口迁移逐步上升。
3.教育因素:全球化使得教育国际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
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许多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随着留学生的增加,人口迁移现象显著。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受全球化背景的影响,明显增加。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和教育因素是推动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题目二:地理全球化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对世界人口地理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17年真题)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地理全球化的加速作用,描述其对世界人口地理格局产生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人口流动加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的人口流动显著增强。
经济繁荣的地区吸引大量劳动力,因此人口向这些地区的流动增加。
国际迁徙带来了显著的人口交流,推动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的变化。
2.人口集聚和分散:全球化使得市场、技术和就业机会等资源更加易于跨国流动,特定地区成为人口集聚的热点。
例如,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欧洲各国的人口流动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人口集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数据对国度和地域的相关状况调查,人口状况、管理以及制定各项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人口的数质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202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
结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快乐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
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空巢、失独老人惹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慈善总会表示,已将空巢、失独老人等列入关爱救助对象。
结合以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类国度中,粮食平安、失业压力等社会效果最严重的国度是 ()A.甲B.乙C.丙D.丁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别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清楚的国度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出丙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越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平安、失业压力等社会效果就会突出。
第2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别出甲国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形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招致空巢家庭现象清楚。
(2021江西南昌高一检测)«中共中央关于片面深化革新假定干严重效果的决议»提出:坚持方案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临时平衡开展。
以下图表示江西省重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古人口自然增长轨迹表示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3~4题。
3.以下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I阶段人口老龄化效果突出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要素影响C.Ⅱ阶段会出现休息力严重充足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不时加快【答案】 B【解析】 I阶段出生率在不时上升,死亡率那么在不时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减速阶段。
高中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考点模拟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地理试题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7江苏地理卷,13—14,4分]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区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6天津文综卷,5,4分]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2015福建文综卷,7—8,8分]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4—5题。
4.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5.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6—7题。
6.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7.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2014江苏地理卷,17—18,4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1 图28.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9.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10.[2013广东文综卷,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分)(2023·全国·模拟预测)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系文莱最大城市。
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II%,沿海石油资源丰富。
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
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A.淡布隆区B.都东区C.文莱一穆阿拉区D.马来奕区2.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3.淡布隆区是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行政区()A.山峦起伏,开发难度大B.位置孤立,跨区联系不便C.河流众多,航运价值低D.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答案】1.C 2.A 3.B【解析】1.由图可知,文莱一穆阿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因此该地人口密度最大,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2.根据“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置可知,马来奕区尤其是其南部热带丛林密布,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正确;该地区并没有远离海洋,排除B;文莱整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不是本地人口分布的限制因素,排除B;该地为沼泽,土壤较为肥沃,但不适合耕作,排除D。
故选A。
3.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是被马来西亚隔开的“飞地”,与本国其他地区陆路交通联系不便,人类活动的干扰少,自然环境保持了原生态,B正确;本地存在山脉但是开发难度较小,排除A;本地区河流较少,排除C;地壳活跃不是本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的原因,排除D。
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数量改变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建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1~3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诞生率较高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19~2019年D.2040~2050年2.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9年以后抚养比渐渐上升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峻不足3.2019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峻,对此我们应实行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1.B 2.B 3.D(2019·山东莱芜期中)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诞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改变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近30年( )A.诞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妇女生育率明显上升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5.能缓解我国诞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②提倡养儿防老③敬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同等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 5.C(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读图回答第6题。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八单元人口变化习题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考点 1人口增加模式[2021 河南名校缔盟第一次段考,7 — 8] 我国沿海某地域2000— 2021 年总人口 ( 包括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以下表所示。
2000 年至 2021 年 , 人口迁入与迁出量大体相当。
据此完成 1— 2 题。
年份200020212021人口 (万人 )总人口502533514户籍人口413442453城市人口2193123651. 推测表中所示时期内, 该地域的人口变化特点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2.2021 年今后 , 该地域最可能出现了()A. 经济负增加B. 逆城市化现象C.产业结构调整D.环境容量减小[2021 海南地理卷 ,1 — 2,6 分 ] 据世界人口组织展望 ,2050年 , 世界人口将由2000 年的 60 亿增加到 90 亿。
以以下图表示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3—4 题。
3. 该国可能是 ()A. 中国B. 美国C.印度D.俄罗斯4. 依照展望 , 从 2000 年到 2050 年 , 该国 ()A.人口增加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加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牢固以以下图为某地域劳动人口增加率变化图( 含展望 ) 。
读图完成5—6 题。
年至 2045 年, 该地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年 B.1980 年年 D.2045 年6. 依照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 推测该地域当前的人口增加模式最可能为()A. 原始型B. 传统型C.过渡型D. 现代型考点 2人口问题[2021 福建文综卷 ,5 — 6,8 分]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 — 64 岁 ) 人口数之比。
以以下图表示1980—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答复7—8 题。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高考地理5年真题分类(word版)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8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1.C由图可知,0—4岁、5—9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当,说明人口性别比失衡几乎不受生育观念影响。
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重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重,这主要是受产业结构影响,该国需要的男性劳动力较多。
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对人口性别比影响较小。
2.B由图可知,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重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重。
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北美、西欧属于发达地区,人口性别比较均衡。
南美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
因此,该国最可能位于西亚。
(2017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3—43.城乡65( )A.B.C.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4.( )A.人口出生率B.C.人口死亡率D.解析:3. A由统计图可知,天津、北京和上海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6%,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小于2%,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广西、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5%,B项错误;广东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4%,C项错误;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城镇,D项错误。
4.B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机会少,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迁移,造成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相对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口死亡率较高,会降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C项错误;人口密度对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较小,D项错误。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课件07243302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2014福建文综,5,4分)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0.1
76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
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女性 75 66 85 81
答案 D 读表中信息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印度远大于中国,故A项错误。2009年男女性出 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为3岁,印度为3岁,美国为5岁,故B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 国与美国的差值最小,最接近,故C错误。2000—2010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 四国中最低,故D项正确。
1.(2016天津文综,5,4分)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
答案 D 由图可知,1990—2000年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趋 势,反映出1990—2000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0—2014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是 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
5.(2009江苏单科,13,2分)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 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 D 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 项。 评析 此题组难度中等。通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来考查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7江苏地理卷,13—14,4分]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区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6天津文综卷,5,4分]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2015福建文综卷,7—8,8分]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4—5题。
4.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5.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6—7题。
6.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7.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2014江苏地理卷,17—18,4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1 图28.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9.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10.[2013广东文综卷,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
据表可知(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题组2 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2016浙江文综卷,3—4,8分]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1—12题。
1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1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3.[2015广东文综卷,5,4分]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2015北京文综卷,11,4分]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4.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015山东文综卷,1—2,8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5—16题。
1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014山东文综卷,1—2,8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7—18题。
17.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18.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8,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9—20题。
1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21.[2013北京文综卷,3,4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2,8分]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2—23题。
22.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3.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013上海地理卷,13—14,4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25.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6.[2017天津文综卷,12(1),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 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豫南豫北第二次联考,12—14]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两年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扩大内需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3.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1965年B.1980年C.2035年D.2015年[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1—2]下图为2000—2010年俄罗斯人口动态图。
读图完成4—5题。
注:自然增加数是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人口增加数是自然增加数与迁移数的和;社会增加数是迁入数与迁出数的差。
4.2000—2010年,俄罗斯各联邦管区中人口增加数较大的是( )A.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B.西北联邦管区和远东联邦管区C.乌拉尔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D.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和乌拉尔联邦管区5.据图判断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加数大B.人口净迁出C.人口净迁入D.人口出生率低[2018湖南长沙一模,3—5]下图为2014年我国住宅价格等级分布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6—8题。
6.平均每个行政区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A.极高房价区ⅠB.极高房价区ⅡC.低房价区D.中低房价区7.读图可知,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极高房价区Ⅰ人口外迁B.极高房价区Ⅱ人口外迁C.低房价区人口大量迁入D.中低房价区人口迁往高房价区8.下列产业中,受极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 ( )A.金融业B.种植业C.高新技术产业D.制造业[2017四川泸州三诊,4—6]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10.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11.西藏图示人口迁移状况的原因是 (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比。
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在4.8—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
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2.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 )A.1992年B.2000年C.2021年D.2050年3.就当前而言, ( )A.①国的劳动力短缺B.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D.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应对老龄化的危机。